第九章 萜类化合物分解

合集下载

萜类化合物——精选推荐

萜类化合物——精选推荐

萜类化合物萜类1.1.1 概述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然界存在的⼀类以异戊⼆烯为结构单元组成的化合物的统称,也称为类异戊⼆烯(isoprenoids)。

该类化合物在⾃然界分布⼴泛、种类繁多,迄今⼈们已发现了近3万种萜类化合物,其中有半数以上是在植物中发现的。

植物中的萜类化合物按其在植物体内的⽣理功能可分为初⽣代谢物和次⽣代谢物两⼤类。

作为初⽣代谢物的萜类化合物数量较少,但极为重要,包括甾体、胡萝⼘素、植物激素、多聚萜醇、醌类等。

这些化合物有些是细胞膜组成成分和膜上电⼦传递的载体,有些是对植物⽣长发育和⽣理功能起作⽤的成分。

主要功能有:醌类为膜上电⼦传递的在载体,载体是细胞膜组成成分,胡萝⼘素类和叶绿素的侧链参与光合作⽤,⾚霉素、脱落酸是植物激素。

⽽次⽣代谢物的萜类数量巨⼤,根据这些萜类的结构⾻架中包含的异戊⼆烯单元的数量可分为单萜(monoterpenoid C10)、倍半萜(sesquiterpenoidC15))、⼆萜(diterpeniod C20)和三萜(triterpenoid C30)等。

它们通常属于植物的植保素,虽不是植物⽣长发育所必需的,但在调节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上发挥重要的⽣态功能。

植物的芳⾹油、树脂、松⾹等便是常见的萜类化合物,许多萜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药理活性,是中药和天然植物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有些萜类化合物已经开发出临床⼴泛应⽤的有效药物,如青蒿中的倍半萜青蒿素被⽤于治疗疟疾,红⾖杉的⼆萜紫杉醇被⽤于治疗乳腺癌的癌症【1】。

⼀般来说,含有两个异戊⼆烯单位⾻架的萜类称为单萜;含有三个异戊⼆烯单位⾻架的萜类称为倍半萜;含有四个异戊⼆烯单位⾻架的萜称为双萜;依次类推,有三萜、四萜等。

此外,按萜类化合物是否含有环状结构⼜将其再分为⽆环萜(开链萜)、单环单萜、双环单萜、四环三萜等等。

单萜化合物是由加⽡龙酸(mevalonie acid)经磷酸化,再经脱羧及脱⽔⽣成异戊烯基⼆磷酸酯(isopentenyl diphosphate IPP),IPP 进⼀步异构化为⼆甲基烯丙基⼆磷酸酯(DMAPP),这两种活化的C5单元被称为“活性异戊⼆烯”,IPP和DMAPP 通过反式1,2-加成和反式1,2-消除,以“头-尾”形式相连接构成⽜⼉键⼆磷酸酯(GPP),再经⽣物体内转化形成如下各种单萜化合物基本母核:⽆环单帖类:2,6—⼆甲基⾟烷型(9);单环单萜类:薄荷烷型(10),桉树脑型(11),虹彩烷(12),环烯醚萜(13),双环单萜类:蒎烷型(14),樟烷型(15)及异樟烷型(16),葑烷型(17),蓖烷型(18),苎烷型(19)等从植物薄荷的茎叶中提取所得的精油即薄荷油,它是萜的衍⽣物,其主要成分是薄荷醇(menthanol),并含有少量薄荷酮(menthanone)。

萜类化合物课件

萜类化合物课件

一、萜类化合物概述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所有异戊二烯聚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4]。

萜类化合物中的烃类常单独称为萜烯。

萜类化合物除以萜烯的形式存在外,还以各种含氧衍生物的形式存在,包括醇、醛、羧酸、酮、酯类以及甙等。

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估计有1万种以上,是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

萜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是以异戊二烯为基本单位的,因此其分类依据主要是以异戊二烯单位数目的不同为标准来进行。

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5H8)n(n≥2),含有两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单萜,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倍半萜,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的则称为二萜(图1),以此类推[4]。

倍半萜约有7 000多种,是萜类化合物中最大的一类[5]。

二萜类以上的也称“高萜类化合物”,一般不具挥发性[6]。

此外,有的萜类化合物分子中具有不同的碳环数,因此又进一步区分为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等。

其中,单萜和倍半萜及其简单含氧衍生物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而二萜是形成树脂的主要成分,三萜则以皂甙的形式广泛存在。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4]。

常见含萜类化合物的植物类群有:蔷薇科(Ros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天南星科(Ar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萝科(Asclepi-adaceae)、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柏科(Cu-pressaceae)、杜鹃科(Ericaceae)、木犀科(Ol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樟科(Lauraceae)、胡椒科(Piper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芸香科(Ru-taceae)、唇形科(Labiatae)、菊科(Compositae)、松科(Pin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桃金娘科(Myrtaceae)等[7]。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对热,光,酸及碱较敏感,长时间接触,常会引起 其氧化,重排及聚合反应导致结构变化,因此在提取,分离及 贮存该类化合物时,应注意尽量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
◇水蒸气蒸馏法:游离单帖、倍半帖(挥发性)。 ◇碱溶酸沉法:具羧基,酚羟基及内酯结构的萜还可分别溶
于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水液,加酸使之游离或环合后,又 可自水中析出或转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此性质常用于 提取分离此类结构的萜类化合物。 ◇溶剂提取法:冷渗/热回流。
◇薄层显色:浓硫酸加热/硫酸香兰素。
青蒿
六、中药实例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
◇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之功效。
青蒿素提取工艺
H CH3
H3C
O
O H
O CH3
O
青蒿素
(qinghaosu)
第二节 挥发油(精油)
Volatile oils (Essential oils)
(二)单环单萜
OH l-薄荷醇 menthol
薄荷挥发油中的主要组成 部分。左旋体习称“薄荷 脑”,为白色块状或针状 结晶,对皮肤和粘膜具有 清凉和弱的麻醉作用,用 于镇痛和止痒。
(二)单环单萜
如: 柠檬烯和α-松油烯是同分异构体, 柠檬烯是分布最广的一种.
它是枸橼属植物果皮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例如: 柠檬 油、桔皮油、佛手油等。 常用中药香附、砂仁、荆芥、青蒿和紫苏等挥发油中都 含有。 柠檬烯是无色油状液体,有似柠檬的香气具有旋光性。
OCO
紫杉醇 taxol
是从短叶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紫杉)的树皮中 分离得到的二萜类成分,有很好的抗白血病、抗肿瘤 活性,临床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和肺癌。
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为百万分之二,临床上需求 量较大,研究得到半合成品——巴卡亭Ⅲ。

第九章萜类和挥发油

第九章萜类和挥发油

(五)色谱检识
薄层色谱 气相色谱
第九章 萜类和挥发油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和理化性质;介 绍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提取方法和检识。
学习要点
1.掌握萜类化合物的定义、结构特点及分类方法;掌握挥发油 的定义、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
2.熟悉挥发油的理化性质和挥发油常用的提取方法。 3.了解主要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挥发油的
二倍半萜
三萜 四萜 多萜
碳原子数目 5 10 15 20
25
30 40
5×n
异戊二烯单位数 1 2 3 4
5
6 7 8
存在形式 植物叶 挥发油
挥发油 叶绿素、植物
醇 植物病菌、昆
虫代谢物 皂苷、树脂 胡萝卜素 橡胶、硬橡胶
二、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一)单萜类 单萜的基本骨架由10个碳原子构成,即2个异戊二烯单元
(C10H16) 。
薄荷醇 龙脑 樟脑
单萜实例
(二)、倍半萜
倍半萜的基本骨架由15个碳原子构成,即3个异戊二 烯单元(C15H24) 。
βa-金合欢烯
莪术醇 青蒿素
倍半萜实例
(三)二萜
二萜的基本骨架由20个碳原子构成,即3个异戊 二烯单元(C20H32)。
二萜实例
穿心莲内酯 银杏内酯 丹参酮ⅡA
第二节 挥发油
一、概念 挥发油也叫精油,是植物体内的一类芳香气味的油 状液体的总称。在常温下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 蒸馏、与水不相溶。
二、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挥发油组成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萜类化合物 (二)芳香族化合物 (三)脂肪族化合物 (四)其它类化合物
(一)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的基本单元

萜类化合物的基本单元

萜类化合物的基本单元萜类化合物是生物体的一类重要的分子,在很多生物体的组成中含有不同种类的萜类化合物,它们对生物体来说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萜类化合物有许多不同种类,但它们的基本单元是由碳、氢和氧组成的萜烯环,这种萜烯环通常由一个有6个原子的环构成,即C6H6。

一般萜类化合物的基本单元都由这样的结构构成,但在它们的基本结构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同,在不同的萜类化合物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其他的元素,如氮、硫、氟等,它们可以将原本的C6H6结构改变,使得不同的萜类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性质。

萜类化合物可以分为芳香烃、芳香酸、芳香醇、萜烯、苯并环等几大类,这些萜类化合物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芳香烃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里含有一个以上的芳香环,芳香酸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芳香环,而连接到芳香环上的醛基或酰基则为它们提供了更多的水溶性。

此外,芳香醇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里包含一个芳香环,而这个芳香环上附着的两个醇基使得它们具有更强的水溶性,萜烯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里只包含一个萜烯环,由于这种结构的特殊性,萜烯具有明显的芳香气味,芳香醛则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里含有一个芳香环,而连接到芳香环上的醛基或酰基使得它们具有更高的水溶性。

最后,苯并环则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里包含一个或多个苯并环,而这些苯并环上附着的几种不同的基团使得它们具有明显的芳香气味。

萜类化合物是生物体中重要的分子,它们拥有多种多样的作用,当它们被分解成萜烯环时,就可以构成不同的萜类化合物。

它们含有不同的基团,使得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尤其是与其他分子的结合,克服了生物体的健康障碍。

所以,萜类化合物的研究和深入了解,对于人类健康和其他生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萜类化合物解析

萜类化合物解析

一、萜类化合物概述萜类化合物(Terpe no ids)是所有异戊二烯聚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4]。

萜类化合物中的烃类常单独称为萜烯。

萜类化合物除以萜烯的形式存在外,还以各种含氧衍生物的形式存在,包括醇、醛、羧酸、酮、酯类以及甙等。

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估计有1万种以上,是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

萜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是以异戊二烯为基本单位的,因此其分类依据主要是以异戊二烯单位数目的不同为标准来进行。

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5H8)n(n > 2),含有两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单萜,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倍半萜,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的则称为二萜(图1),以此类推[4]。

倍半萜约有7 000多种,是萜类化合物中最大的一类[5]。

二萜类以上的也称“高萜类化合物”,一般不具挥发性[6]。

此外,有的萜类化合物分子中具有不同的碳环数,因此又进一步区分为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等。

其中,单萜和倍半萜及其简单含氧衍生物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而二萜是形成树脂的主要成分,三萜则以皂甙的形式广泛存在。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4]。

常见含萜类化合物的植物类群有:蔷薇科(Ros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天南星科(Ar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萝科(Asclepi-adaceae)、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柏科(Cu-pressaceae)杜鹃科(Ericaceae)、木犀科(Ol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樟科(Lauraceae)、胡椒科(Piper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芸香科(Ru-taceae卜唇形科(Labiatae)、菊科(Compositae)、松科(Pinaceae卜伞形科(Umbelliferae)、桃金娘科(Myrtaceae)等[7]。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和鉴定。生成的氯化亚硝基衍生物还可进一步与伯胺或仲胺 (常用六氢
吡啶)缩合生成亚硝基胺类,亦具有一定的结晶形状和一定的物理常数。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TEPENOIDS AND VOLATILE OILS
(4)
Diels-Alder加成反应:
产生Diels-Alder加成反应,带有共轭双键的萜类化合物能与顺丁
+ N CH2 CO NH NH2
吉拉德试剂T
吉拉德试剂P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TEPENOIDS AND VOLATILE OILS
R C R' R C R' O
O + H2N NH CO CH2 N CH3 CH3
+
CH3 X
-
R R'
+ C N NH CO CH2 N CH3 X CH3 R C + N NH CO CH2 N X
Br
+
Br 2
Br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TEPENOIDS AND VOLATILE OILS
(3) 与亚硝酰氯(Tilden试剂)反应:
CH3 CH3 CH CH2 CH2 O N O + HCl 亚硝酸异戊酯 C C 不饱和萜类 C Cl
Cl N O
CH3 CH3 CH CH2 CH2 OH
+ Cl N O
烯二酸酐生成结晶形加成产物,可借以证明共轭双键的存在。
O C C C HC C O HC C O 顺丁烯二酸酐
+
C
C C
C CH C CH
O C O C O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TEPENOIDS AND VOLATILE OILS

萜类化合物全解

萜类化合物全解

二萜
20
n=4
树脂、苦味质、植 物醇、叶绿素
海绵、细菌 皂苷、树脂 色素、植物胡萝卜 素 橡胶
二倍半萜 三萜 四萜
25 30 40
n=5 n=6 n=8
多聚萜
103-105
(C5H8)n
倍半萜类化合物之青蒿素
倍半萜类是指由3分子异戊二烯聚合而成,分子中含有15个C 原子的天然萜类化合物。其分布较广,在木兰目 (magnoliales)、芸香目(rutales)、山茱萸目 (cornales)及菊目(asterales)植物中最丰富。在植物体 内常以醇、酮、内酯等等形式存在于挥发油中,是挥发油中 高沸点部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多具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 是医药、食品、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较重要的代表物是青蒿素:是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其有 效基团为中间的过氧桥-O-O-,如果断裂,则失去活性。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简介

萜类化合物是指具有 (C5H8)n通式以及其含氧和 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 可以看成是由异戊二烯或 异戊烷以各种方式连结而 成的一类天然化合物。萜 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 存在,高等植物、真菌、 微生物、昆虫、以及海洋 生物,都有萜类成分的存 在。
萜类化合物的分布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泛,据不完全统计, 萜类化合物超过了22000多种。
青蒿素的主要用途

A.抗疟:本品乙醚提取物中性部分及其稀醇浸膏 对鼠疟、猴疟、人疟均有显著抗疟作用。 B.抗病原微生物:本品煎剂对表皮葡萄球菌、卡 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C.解热:注射液对实验性家兔发热有退热作用
D.抗白血病:青蒿酸衍生物对白血病P388细胞有 明显抑 制活性,青蒿β衍生物亦有此作用。

萜类化合物的分离课件

萜类化合物的分离课件

内酯类化合物:
挥发油/ + 亚硝酰铁氰化钠/NaOH → 红色逐渐消失
(吡啶液)
(legal反应) (含αβ不饱和内酯)
萜类化合物的分离课件
五、挥发油成分的鉴定 ㈣层析法的应用
1.薄层层析 吸附剂:硅胶G或II~III级中性氧化铝 展开剂:石油醚
石油醚-乙酸乙酯(95:5或75:25) 苯-甲醇(95:5或75:25) 显色剂:香草醛-浓硫酸、茴香醛-浓硫酸等
萜类化合物的分离课件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200~230℃ 薄荷醇和酮
0℃以下放置、析脑、过滤
薄荷醇结晶

乙醇重结晶
纯薄荷醇
萜类化合物的分离课件
含大量薄荷酮 和少量薄荷醇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㈢化学方法 1.利用化合物的酸、碱性不同进行分离 ⑴碱性成分的分离
挥 发 油1 % H C l E t 2 O或 1 % H 2 S O 4
第四段—— 250~300℃ ——倍半萜、薁类
每一馏分进一步分馏或采用冷冻结晶等方 法分离得到单一成分萜类。化合物的分离课件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㈡分馏法 例:薄荷醇的提取分离
薄荷 水蒸气蒸馏
薄荷油 分馏
20~150℃
150~200℃ 200~230℃ 230~300℃ 单萜烃类 薄荷醇或酮 倍半萜含氧物
萜类化合物的分离课件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㈡分馏法
利用成分沸点不同,气化先后次序不同进行分离的。 沸点规律:1.碳原子数:碳多→沸点↑
2.双键数:多→沸点↑ 3.官能团:极性大→沸点↑
酸 > 醇 > 酮~醛 > 醚 4.反式沸点 > 顺式
萜类化合物的分离课件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一)分馏法 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橙花醇 nerol
香茅醇 citronellol
CHO
[H]
CHO CHO
香叶醛 (α -柠檬醛) geranial
[O]
香茅醛 citronellal
[H] [O]
橙花醛 (β -柠檬醛) neral
[H]
CH2 OH
[H]
+
香叶醇 (牻牛儿醇) geraniol
CH2 OH
CH2 OH
橙花醇 nerol
斑蝥胺 (试用于肝癌)
二、结构分类
(一)单萜(monoterpenoids)
3.卓酚酮类(troponoides)
是一类变形的单萜,其碳架不符合异戊二烯定则。
O OH
O OH
O OH
α -崖柏素
β -崖柏素 (扁柏素)
γ -崖柏素
二、结构分类 (二)环烯醚萜(iridoids) 属双环单萜。 蚁臭二醛(iridoidial)的缩醛衍生物。 含环戊烷结构单元,具环状单萜的特点。 是从臭蚁的防卫性分泌物中分离出来的物质, 其生物合成途径不同于单萜,不是经由脱去GPP 分子中焦磷酸基而直接产生闭环反应这一生源途 径。生物合成途径如下:
第九章 萜类化合物与精油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萜类化合物是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化合物。 如:挥发油、树脂、橡胶以及胡萝卜素等 萜类成分中,有些具有生理活性,如:龙脑、
山道年和川楝素(驱蛔)、穿心莲内酯(抗菌)、人
参皂苷以及甘草酸等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OH
O O O
薄荷醇 menthol
HO O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道年 santonin
HO
原人参二醇 protopanaxadiol
β -月桂烯 myrcene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上述这些化合物,进行氧化加热后都产生 异戊二烯,即:C5H8
C
头 H(Head)
C
C C
尾 T(tail)
C
异戊二烯单位
定义:凡由异戊二烯聚合衍生的化合物,其分
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
香茅醇 citronellol
二、结构分类 2.环状单萜
(一)单萜(monoterpenoids)
是由焦磷酸香叶酯(GPP)的双键异构化生 成焦磷酸橙花酯(neryl pyrophosphate,NPP), NPP再经双键转位脱去焦磷酸基,生成具薄荷 烷骨架的阳碳离子后,进一步而成薄荷烷衍生 物。
Me
H Me O O O O O
H
Me
合成
H Me
Me
O O O O OH H Me
甲 基 化
青蒿素 qinghaosu (难溶水及油中)
双氢青蒿素 dihydroqinghaosu
二、结构分类(三)倍半萜(sesquiterpenoids) 2.环状倍半萜
H Me O O O O H Me OMe Me Me O O O O H Me O O COOH H Me
重要的环状单萜化合物:
O
OH
OH
OH
樟脑 l-薄荷醇 menthol 体内氧化
O OHC O
d-龙脑 l-龙脑 (冰片)
O
对-氧化樟脑 π -氧化樟脑 (具有强心作用)
重要的环状单萜化合物:
O O O O O O O
α -紫罗兰酮
O
斑蝥素
O O O N O O OH
O
芍药苷 (防治老年痴呆)
β -紫罗兰酮
OH O
H
10
1
OH
H
环烯醚萜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化学性质 1.半缩醛-OH:使苷元不稳定,易分解,易聚合。 故难得到结晶苷元。 2.呈色反应: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化学性质
3.双键性质:
如:车叶草苷四乙酸酯
O CO
Br2
O
O
CO
Br
OMe
CH3OH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水解 氧化 GPP
焦磷 酸香叶酯
CHO CHO
OPP
环 合
双键转 位
CHO
香茅醛
水合
OH
羟醛缩合
OH CHO
烯醇化
CHO CHO
氧化
CHO
蚁臭二醛
水合成一个伯醇基
环烯醚萜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11 6 7 8 9
H
5
4 3
H O2
+
(油溶性)
(水溶性)
蒿甲醚 artemether
青蒿琥珀酸单酯 artesunate
二、结构分类 (四)二萜(diterpenoids) 由4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20个碳原子。 分两类:1.链状二萜 2.环状二萜
1.链状二萜
CH2 OH
植物醇 phytol
二、结构分类(四)二萜(diterpenoids) 2.环状二萜 存在于植物中环状二萜类,较重要的有:
二、萜类的结构分类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分布 分 类 碳数 (C5H8)n 存 在
半萜
单萜
5
10
n=1
2
植物叶
挥发油
倍半萜
二萜 三萜 四萜
15
20 30 40
3
4
挥发油
树脂、苦味质、植物醇
二倍半萜 25
5
6 8
海绵、植物病菌
皂苷、树脂、植物乳汁 植物胡萝卜素
多聚萜 ~7.5×103至~3×105 (C5H8)n 橡胶、硬橡胶
O R O R'
R
O R'
车叶草苷四乙酸酯 R=CH2 COOCH3
3-甲氧基-4-溴车叶草苷四乙酸酯 R'=C6 H7 O(COOCH3 )4
C-4去甲环烯醚萜苷类
11 6 7 8 9
H
5
4 3
抗炎、保肝、降血糖
O
H
OH
O2 H
1
10
OH
H
环烯醚萜
二、结构分类 (三)倍半萜(sesquiterpenoids) 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5个碳原子。 分布在植物和微生物界,多以挥发油的形式存在。 是挥发油高沸程部分的主要组成成分。 数目和结构骨架类型——萜类中最多的一类成分。
O HO O
属双环二萜类化合物 具有抗炎作用 但水溶性不好,为增强穿
HO
H CH2 OH
心莲内酯水溶性,将其制 备成衍生物:
迄今结构骨架超过200余种,化合物数千种。
分类:无环倍半萜、环状倍半萜、薁类衍生物
二、结构分类(三)倍半萜(sesquiterpenoids) 1.无环倍半萜
CH2 OH
α -金合欢烯 farnesene
β -金合欢烯 farnesene
金合欢醇 farnesol
二、结构分类(三)倍半萜(sesquiterpenoids) 2.环状倍半萜
二、萜类的结构分类 (一)单萜(monoterpenoids)
1.链状单萜
较重要的化合物是一些含氧衍生物,如:萜
醇、萜醛类。
CHO CHO CHO
香叶醛 (α -柠檬醛) geranial
香茅醛 citronellal
橙花醛 (β -柠檬醛) neral
CH2 OH CH2 OH CH2 OH
香叶醇 (牻牛儿醇) gerani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