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表面温度计算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

一、概述

1. 节能目标

满足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 41/ 075-2006第4.3.5条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

2. 计算依据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 41/ 075-2006

二、构造说明

1. 屋顶构造

三、计算分析

屋顶的内表面温度计算

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屋顶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max max

i e t θ⋅⋅≤式中——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max ⋅i θ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

——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max ⋅e t 附表3.2采用。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计算):

β

ννθθ)(

max i

ti

tsa

i i A A +

+=⋅1)内表面平均温度

其中内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2计算):

sa i

i i o i

t t t R θα-=+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i t 5.1+=e i t t (1)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

= 34℃

5.1+=e i t t 其中,——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e t 表3.2采用32.5;

(2) 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按照附录式(附2.14计算)

sa t = 43.8105℃e

e sa I

t t αρ+

=其中,——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I 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307 W/㎡;

——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e α——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7;

ρ

(3)材料的传热阻:

R o =1.804 (㎡K)/ W

内表面换热系数: =8.7 W/(㎡K)i α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

=34.625℃sa i

i i o i

t t t R θα-=+

2)相位差修正系数β

(1)与比值

te A ts A 其中,——室外空气温度波幅(℃),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te A 3.2采用6.3 ℃;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

ts A =23.137℃

e

ts I I A αρ)

(max -=

其中,——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7;

ρ——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W/㎡)

,按《民用建筑热工max I 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935 W/㎡;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I 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307 W/㎡;

——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

e α根据以上结果,取与中较大值为分子,按照

的比值计算结果为3.673。

ts A te A te

ts

A A (2)与差值

te ϕI ϕ——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5时;te ϕ——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2时;

I ϕ根据以上条件,=3(h )。

I te ϕϕ-(3) 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相位差修正系数:0.94;

β表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

3)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

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计算):

tsa A =27.671℃

β)(ts te tsa A A A +=4)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ti

A =4.8℃

5.1-=te ti A A 5)围护结构衰减倍数

围护结构衰减倍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7计算):

o

ν1112111220.9i k n n n

e

o k n n e

S Y S Y Y S Y S Y S Y Y S Y ααυα--++++=⋅⋅⋅⋅⋅⋅⋅⋅⋅⋅⋅⋅⋅⋅+++(1)其中热惰性指标D 值,取2.567;

(2)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七)1.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

可以求出围护结构衰减倍数:

=71.878

o ν6)多层围护结构的总延迟时间

总延迟时间,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8)计算:

o ξ

1

(40.515o D arctg arctg ξ=

-其中,——围护结构延迟时间(h );

o ξ——围护结构外表面(亦即最后一层外表面)蓄热系数[W/(m 2K )],取最

e Y 后一层材料的外表面蓄热系数,即=9.671;

e Y ——空气间层热阻(m 2K/W )

;K R ——空气间层内表面蓄热系数[W/(m 2K )]。

Ki Y 计算得:

=6.718

0ξ7)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

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0i ξ计算):

=1.8982

151

i i i i Y Y arctg

αξ+=

8)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

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9i ν计算):

=2.543i

i

i i Y ααν+=95

.09)的计算和的再确定

ϕ∆β根据和,参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计算:

o ξi ξ()()tsa o ti i ϕϕξϕξ∆=+-+其中,——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查附表2.7,=13;

tsa ϕtsa ϕ——室内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6。

ti ϕ计算得=1.819,ϕ∆这里再计算

的比值:

νtsa

A i

ti

A ν由上述计算,

=0.385,

=1.888,取其中较大值作为分子,计算得出两者比值为

νtsa

A i

ti

A ν4.904,按照5取值,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见表 3),重新得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