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教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著名教堂

一、亚眠大教堂

亚眠大教堂位于法国索姆省亚眠市的索姆河畔。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亚眠大教堂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其这样评价:法国最大的教堂——亚眠大教堂,位于皮卡第地区中心,是13世纪最大的古典哥特式教堂之一。正面三层塔式向内高挺,造型优美,主厅和南交叉甬道的侧厅里饰满极富古典美的雕刻,整体规划连贯协调,引人入胜。

可见,人们无一不为这座哥特式教堂的宏伟和雕刻群的瑰丽气势而惊叹折服。亚眠大教堂兴建之前,其原址已有一座罗马风格的教堂。1218年,原教堂因遭受雷击被摧毁。重建工作开始于1220年,除了因资金不够停工18年外,教堂真正兴建的时间不过30年,也正因为如此,大教堂维持了相当完整的哥特式风格,汲取了近一个世纪的先进建筑技术,是最高、最长、最大的教堂。与之毗邻的博韦大教堂试图创造新高,但遭失败,加之百年战争的爆发,使亚眠大教堂保持最完美的境界。

亚眠大教堂占地面积广达9200平方米,其内部由3座殿堂、1个十字厅和1座后殿组成。中世纪时,它可以容纳全城的百姓,还绰绰有余。东西长145米,相当于一个半足球场的长度,它包含中厅及两边平行的侧廊,十字厅长133.5米,宽65.25米,其整个平面土上呈拉丁十字状,从地面到拱顶内侧高为42.3米。中厅宽约15米,高约43米。

亚眠大教堂的艺术成就更在于精致壮美的外观雕刻。因为这些木雕石刻生动地再现了圣经中的几百个故事,这在当时,对于中世纪那些众多、且不识字的教徒来说,是一套真正的活生生的圣经。

二、韦泽莱大教堂

韦泽莱大教堂(VezelayChurch)是法国著名教堂,位于勃艮第地区库雷河左岸的小山上。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9世纪迦洛林王朝时开始有僧侣定居这里。11世纪传闻参加耶稣受难的圣女玛利·玛德莱娜安葬于教堂下面,于是吸引了众多信徒来此朝圣。12世纪大教堂进入了鼎盛时期,拥有众多的信徒,又受到了朝廷重视,教堂规模也日益扩大,中殿、前殿、祭坛、耳堂都于此时完工。

中殿富丽豪华,其半圆形拱券结构独具匠心。尖顶拱形和橄榄形拱穹的祭坛造型精致,是建筑艺术造型和审美向哥特式过渡时期的代表作,曾对法国北部的初期哥特式建筑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当人真正在哥特式教堂内沉静下来,进行内省式的潜思默想时,人的心也就开始超越自己奔向上帝,这就像整个教堂本身不断向上收缩,而在穹窿顶部归于统一一样。穹窿不唯高于周围一切,也统御着周围一切。哥特式建筑的穹窿不同于罗马式建筑的穹窿处就在于它要在自身中消解重力原则的局限。它不是作为被支撑物,覆盖在支撑物之上,而是作为支撑物的延伸,与支撑物一起覆盖的地面上。它要抹去一切水平运动的痕迹,而让一切都垂直地指向自己,从而造成一种向上腾起的气象。人也要在精神恍惚中随它而去,那里没有他熟悉的自然,也没有了他自己,唯有自由的无拘无碍地向着至高存在的升腾。

这就是哥特式建筑在人们面前展开的三个艺术环节:感性的外观,有限理性的遮蔽物,精神对物质实体的超越。这三个环节恰好是形成崇高的三个基本要素。在中殿正门三角楣上也雕了“最后的审判”的画面,这些都是韦泽莱大教堂的艺术精华。

三、沙特尔大教堂

沙特尔大教堂的一部分建于1145年,重建于1194年的大火以后,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代表。它独特的尖顶拱、门廊上12世纪中期的雕像,12世纪至13世纪的彩色玻璃镶嵌画,以及附带的大广场都是突出的杰作。教堂位于法国厄尔·卢瓦尔省一个山上,距巴黎西南100公里,是一座天主教大教堂。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法国沙特尔大教堂被认为是哥特式建筑的顶峰,它的高耸的尖顶在30多公里以外都可以看到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它的尖拱﹑弯拱穹顶和拱扶垛结构体系使建筑物内部空间高大﹑窗体面积极大。沙特尔大教堂是中世纪人们朝圣的一个主要目的地。它是法国哥特式四大教堂之一。从外观看,沙特尔大教堂的建筑风格极为开放,两座钟楼及尖塔的样式各不相同,南侧塔楼在1194年大火前建造,是法国早期哥特式风格,清晰的线条消失,取而代之是纤细雕琢,四周是一圈圈镂空的拱扶垛。左侧的哥特式新塔与右侧罗马式旧塔,常被喻为神的手指,正门圣母之窗所用的蓝色有沙特尔蓝之称。此外,还有6座小塔环绕教堂四周,在横殿两侧进口处各有两座,唱诗坛外侧又是两座。1506年,雷击毁掉了原钟楼的木制塔顶。在1507年,德博斯的泥瓦匠用石头搭起现在火焰型镂空塔尖,体现哥特艺术精华。塔内有378个台阶,保存有老座钟。最大的钟重5吨,尚在新钟楼里。

总括而言,沙特尔大教堂宏伟壮观的建筑和生动的雕刻群像共同组成了奇妙而又和谐的整体,又因它的玻璃花窗和彩绘人物组成了绚丽多彩的世界,又有近似天国的神秘境界,因此它又被称为"神秘教堂"。它集合了12至13世纪建筑、雕刻和玻璃艺术的精华于一体,是中世纪最杰出的建筑艺术之一,在美学、经济和科学技术上都是史无前例壮举,由此可以足见人类伟大的创造力。走近教堂,又会被奔放的拱扶垛和细腻的雕刻,以及精美的绘画所摄服。沙特尔大教堂又可以看出罗马建筑常用的青蓝色向哥特式多彩形式的演变过程。沙特尔大教堂建筑师苏杰改良教堂成功之事,很快就传到了法国本土地区,深深的影响了此地之建筑。在苏杰尚未将整座建筑彻底改建之前,许多地区均已向圣丹尼学到了结构及美学上的特点,并运用在各自建造的教堂中。此后的三百年,可以说是各式各样哥德建筑相互竞艳的时代。而这个沙特尔风格又被迅速地推广到欧洲各地,成为后来许多著名教堂的范本。

四、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维克多·雨果著有同名长篇小说。

巴黎圣母院的平面呈横翼较短的十字形,东西长125米,南北宽47米。东端是圣坛,后面是半圆形的外墙。西端是一对高60米的方塔楼,构成教堂的正面。粗壮的墩子把立面纵分为三段,每段各有一门,当中是被称做“最后的审判”的主门,右边是“圣安娜”门,左边是著名的“圣母门”。进门后大厅中端坐着怀抱婴儿的圣母玛利亚,玉石雕刻,慈祥而端庄。这种门一个套一个,层层后退,形成哥特式教堂的典型特征——尖圆拱券。两条水平的雕饰把三个门联系起来,下层的装饰是28个尺度很大的法国历代君王的雕像,正门的正中是一个直径10米的圆形玫瑰窗,精巧而华丽。两侧的尖券形窟及垂直线条与小尖塔装饰,都带着哥特式建筑的特色——高耸而轻巧,庄严而匀称。

在尖峭的屋顶正中,一个高达106米的尖塔,直刺天穹,好像要把人们连同这教堂一起送上天国。教堂正厅顶部有一口重达13吨的大钟,敲击时钟声宏亮,全城可闻。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谐的,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618,立柱和装饰带把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十分和谐匀称。后世的许多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样子。

巴黎圣母院的内部并排着两列长柱子,柱子高达24米,直通屋顶。两列柱子距离不到16米,而屋顶却高35米,从而形成狭窄而高耸的空间,给人以向天国靠近的幻觉。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它之前,教堂建筑大多数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顶、粗矮的柱子、厚实的墙壁、阴暗的空间,使人感到压抑。巴黎圣母院冲破了旧的束缚,创造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这种结构使拱顶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