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读后感800字
学记读后感800字(通用5篇)
学记读后感800字(通用5篇)学记800字篇1在寒假期间,我仔仔细细的阅读了《学记》。
这是我国最早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较有系统的教育学着作。
这里面包含了许多老祖宗的智慧和宝贵的经验。
这篇文章对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做了非常全面系统的论述。
对我国古代教育影响深远。
它的经验和思想原则,并没有因为时间而过时,很有现实意义。
学习后,我认为他特别对老师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它里面囊括了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效果。
这里面的内容对我们现在的教学非常有实际意义!其中我最赞成的它所论述的教育原则、方法。
其实也就是如此!好的老师主要要看他的和教学效果。
没有效果还谈什么教学?在我的体育这一块也一样!在我刚毕业时!感觉的自己理论多深!总有一种不服的感觉!有一点点高傲!其实到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在教学方法方面你连一个当教几年学的兵的都不如。
刚上课时你设计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但到实施时,学生东跑西跑,打打闹闹。
他们真的不把你当老师看!尽管你喊破喉咙,他还是挤空说他该说的。
做他该做的,真让你没有办法!这有可能有点书中所说“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在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就我在近期教学中!每节课都认真真的准备,不断地变换花样!就二三班与二四班是选用不同的教法!因为三班学生较贪玩,不易管,象崔国冲、裴佳康、管照伦等孩子!你就必须慢慢的引导,花较多的时间去培养他们的习惯!而四班的孩子就好说多了!像武硕文、童亚博、梦晨遥等广播操稍微一指点就做的非常漂亮!有时做的比老师还好呢!根据这种情况两班决不能用同样的教法。
所以我在三班一般以老师的教为主。
而四班更多的是带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性。
自己作主较好其他的小朋友!有时四班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也能做好一堂课!读到文中的大学教的方法。
《学记》读后感三篇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篇一《学记》读后感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
虽然语言艰涩难懂,但仔细读来,平时教学中的疑惑顿觉释然。
《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在我们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在《学记》中随处可见。
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教学应该如此来教,学习应该如此来学。
一、以学生为本,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中的这句话教导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
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情况去引导、督促、提高。
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懂得、明白。
一、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以学生为本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顺利的进行教学;三要打开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学生才能独立思考,智能得到发展。
这点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要善于引领而不能压抑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道”“强”“开”,才能达到“和”“易” “思”的效果。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要依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教师时时观察学生,发现有疑难时先不要讲给他听,让学生多思考,年幼的学生只听讲,不提问题,学习不逾越进度。
这与人本主义提倡的需要论相一致。
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这几个层次有一定的次序,只有满足了上层的需要才能继续下面的需要。
而《学记》所说的学不躐等,就是按照人的生理发展顺序,设计教学内容。
学习的知识都有一个系统性,教学不按部就班,就会“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陷入混乱的境地。
前面的知识如果掌握不够好,后面的知识就更不会很好的掌握。
因此教学不能逾越进度。
学记的读后感(通用3篇)
学记的读后感(通用3篇)学记的篇1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
虽然语言艰涩难懂,但仔细读来,平时教学中的疑惑顿觉释然。
《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在我们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在《学记》中随处可见。
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教学应该如此来教,学习应该如此来学。
一、以学生为本,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中的这句话教导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
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情况去引导、督促、提高。
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懂得、明白。
一、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以学生为本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顺利的进行教学;三要打开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学生才能独立思考,智能得到发展。
这点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要善于引领而不能压抑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道”“强”“开”,才能达到“和”“易”“思”的效果。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要依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教师时时观察学生,发现有疑难时先不要讲给他听,让学生多思考,年幼的学生只听讲,不提问题,学习不逾越进度。
这与人本主义提倡的需要论相一致。
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这几个层次有一定的次序,只有满足了上层的需要才能继续下面的需要。
而《学记》所说的学不躐等,就是按照人的生理发展顺序,设计教学内容。
学习的知识都有一个系统性,教学不按部就班,就会“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陷入混乱的境地。
前面的知识如果掌握不够好,后面的知识就更不会很好的掌握。
因此教学不能逾越进度。
三、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教师不是诚心的教育学生,不考虑学生才能的高低而因材施教,学生求学也不能顺利。
《学记》优秀读后感4篇
《学记》优秀读后感4篇《学记》优秀读后感篇1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甚至于大学的学生时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上学记。
读何兆武先生的一本《上学记》,让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在忆往昔年少时光的同时更感慨于当下中国学术氛围的不自由。
我们的上学记与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相比,或者更加多姿,但却少了些许自由的学院自由因素。
何兆武先生在书中写到:“那几年生活最美好的就是自由,无论干什么都凭自己的兴趣,看什么,听什么,怎么想,都没有人干涉,更没有思想教育。
我们那时候什么立场的同学都有,不过私人之间是很随便的,没有太大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隔膜。
”他说这是他在西南联大最美好的读书时光。
教师的聘任不以政治信仰和学术见解为标准,他们上课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讲课近乎绝对自由,没有人要求他们应该讲什么或不应该讲什么。
学生的权利也得到充分的尊重。
何先生曾说“社会要进步,学术必须自由,思想必须自由”这大概就是西南联大能在国家灾难深重的同时培养出大批国家栋梁的原因。
而当下中国的学院氛围确实截然相反的,自国家把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以来,成果未曾有多大改变,高考仍是打着“素质教育”幌子的“应试教育”,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灌输教科书知识。
学生每年的阅读量相比于以前,相比于同时代其他国家,大大的落后了。
学生的思维被局限于“标准答案”、“模板参考”等等,乃至于我们都是类似于古代科举制的高考制度下的高分学子。
但走出大学,走出国门,却变成实践能力低分的学子。
原因何在?因为我们学的知识无法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指导实践。
更深层的原因呢?因为中国的学术氛围不自由限制了学子思维的培养。
社会要进步,学术必须自由,思想必须自由。
希望在我们后代孩子的上学记里,学术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唯有如此,中国的未来才能进步,才能更富强!《学记》优秀读后感篇2这几天上班回来都会抽点时间看《上学记》,没多久就看完了。
这是一本小书,类似随笔,是何兆武老先生口述,文靖撰写,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出版。
《学记》读后感(共5篇)
《学记》读后感(共5篇)第一篇:《学记》读后感《学记》读后感《学记》是收集在《礼记》中的一篇教育论文,也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
虽然仅有1700余字,但是却包含许多内容。
它系统而又精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制度与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等各个方面。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能发现人的价值;教育能发挥人的力量;教育能发掘人的潜能;教育能发展人的个性。
教育的作用就是就是为国家社稷培养人才。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但是,教育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儿。
作为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
《学记》中提到的教学原则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长善救失等。
另外还包含了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启发诱导原则是《学记》中最基本的一个教学原则。
“君子之教,喻也”就说明教学要注重启发。
《学记》中认为教师教学的基本特点是要善于启发诱导,进一步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只有善于多方启发诱导的人才能当教师。
可见把启发性原则提到了很高的地位。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观而弗语、开而弗达”。
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经常要加以检查指点,启发诱导,但不要灌输,更不要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学记》中对于启发诱导原则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道而弗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二是“强而弗抑”,激励学生而不要压抑学生;三是“开而弗达”,指点学生而不要代替学生作出结论。
这三条就是对启发诱导原则的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于指引,善于鼓舞,善于启发学生。
所以教学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多阶段的分析综合活动,使其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学记》读后感范文(通用性3篇)
《学记》读后感范文(通用性3篇)《学记》读后感范文(通用性3篇)当细细地品完一本名篇后,想来您有许多能够共享的物品,必须好好就所获得的物品写一篇读后感了。
如何写读后感才可以防止写出“流水账单”呢?下边是我帮大伙儿梳理的《学记》读后感范文(通用性3篇),供大伙儿参照参考,期待能够协助到有必须的盆友。
《学记》阅读感想1“經典的风采是他将穿越历史,具体指导将来”它是看完《学记》帮我的较大体会。
看完《学记》,我陷入沉思,做为语文教师的我,是多么的的匮乏!像那样的經典为什么不更早一点的去读?《学记》仅有一千多字,但是他的每一句都值得我掂量细思,由于他的每一句都包括了先祖对文化教育了解的聪慧、大道理。
他不仅叙述了教育体制,文化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等,并且这种方式归还了今天的我很多启迪和深受感动!很早已了解“玉不琢,不成材”、“学,随后知不足”的叫法,乃至将其运用到平日里。
但我从未真真正正探索过她们的来源,直至读到《学记》才如梦初醒,原先这种叫法的根本原因在这儿。
伴随着对《学记》阅读文章的深层次,我的深有感触,才发觉之上仅是《学记》给与人的豹之一斑。
《学记》的开场“谦谦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课堂教学为本”,这让我懂得了文化教育从古至今针对一个国家的必要性。
真可以说“教育为本,教育为本”!这另外也使我们确立了文化艺术和学习培训对一个人的必要性。
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大家都不能终止学习培训,终究文化艺术的承传与发展趋势必须一代代人投入勤奋。
“教学相长”、“学学半”这种經典的文化教育见解,迄今大家都是在学习培训和应用。
是呀,有效教学要互相促进,仅有互相促进,才可以真发展,也才合乎“学海无涯”的大道理。
就是这样,我边读边感受。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这规定大家老师要塑造学员多思索的习惯性,不必急切告知她们回答,要让学员学好悟与思。
读到这儿,我觉得这应当和大家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文章,以学员为行为主体所切合吧!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的我,看待国学经典,看待古典文化还必须背熟,但是因为我坚信道法自然,因此在背熟之时,主要的是深层次《学记》当中的精粹,学好与学员同发展。
最新-《学记》读后感(优秀18篇)
《学记》读后感(优秀18篇)《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记》读后感1中国现代化教育,只会葬送了孩子。
——题记小明当时还是个孩子,他爸妈都是作家,他的语文特别好,尤其是作文。
他爸妈心一横,不上学前班了。
就去找萍城的夏莲,托她找个关系,把小明托进小学。
结果顺水推舟,就进了北门小学,而我和老公却因为还有一个书稿,要匆匆赶了回去,把小明交给了母亲。
读到这里,我觉得,把孩子置于一个陌生之地,真的可以吗?再说了,孩子只有五岁半,还没懂事,到了学校那正规的地方,闯祸的次数不也就多了吗?这也是我的顾虑。
第一个星期,还是比较心顺的,母亲说小明表现很好,心头的那块石头落地了,但是第二个星期,反馈出来的都是小明闯祸的事实,小明推倒了小龙,但是,母亲已经道过歉了,但小龙的妈妈还是不依不饶,直到听说到小明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时,才放了小明。
他们一直以为,萍城这条街一直是文明的,都是善解人意的,可是,突然蹦出了那么个泼妇,让他们感觉很不自然。
更糟糕的事接踵不断地来到——小明全身长满了天疱疮,许多泡都被他抓破了,流水、还流脓。
作为一个母亲,怎么能不担心呢?我惶恐不安,认为小明处在非常危险的地位。
就是这书能得诺贝尔奖,我也不写了,此时,我恨不得插翅飞回去。
于是,我放下手头的笔,订了车票,回去了。
母爱是最伟大的,但是,谁又能像这位母亲一样为了孩子能抛开一切呢?就是世界的最高荣誉,在母亲的眼里,也抵不过孩子的喜怒哀乐,可见母爱多么得伟大。
到了那,挪动矮柜,我一下子就看见了两寸厚的狗毛,赶紧喊来夏莲,夏莲说:这一定是小狗茜茜掉的毛,放在这里七八年了,脏死了!这时,突然传来一声惨叫,原来,小明拿着注射器,就对着小狗茜茜乱射,吓得小狗茜茜满屋乱窜,最后竟钻进了小明的床上。
在晚上,让小明睡觉时,我突然发现床上有一大片水渣,很难闻。
小明的裤子却是干的,猛地想起白天小狗钻被窝那一幕,这尿,不可否认只能是他的。
《学记》读后感(优秀3篇)
《学记》读后感(优秀3篇)何先生在口述中反复提及的两个词语是“自由”和“幸福”,这似乎是何先生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折射,时代的高度和氛围往往印证在人的身上。
翻遍此书,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发现当时的学校,尤其是西南联合大学,弥漫着我们想象不到的自由氛围。
那时,教师的聘任不以政治信仰和学术见解为标准,他们上课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讲课近乎绝对自由,没有人要求他们应该讲什么或不应该讲什么。
学生的权利也得到充分的尊重,“喜欢的课可以随便去听,不喜欢的也可以不去”。
何先生在西南联大先后读过土木、历史、中文、外文四个系,现在想来真是不可思议。
何先生有言:“社会要进步,学术必须自由,思想必须自由。
”由此言得之,西南联大之所以培养出大批俊杰,自由的校园氛围是功不可没的。
有自由,才有活泼的精神、不羁的思索和创造的激情,自由一旦遭到钳制,一切精神之花必然凋谢,更不用说结出创造的累累硕果。
饱经风霜的何先生不无所指地说:“基于当时北京的环境,乃至于意识形态的控制也往往流于形式,至于云南的联大亦是如此,幸运如此,才能有传承的自由学风,让各种思想在联大交融,以实践来检验,也是如此,西南联大在祖国灾难深重之时,却培养出了大批的栋梁之才乃至国内外的泰斗,但是建国后的五十年中却少有大家现,即便有,也是我们国内所公认,据我所知,目前真正的大家在国内外享有威望的还是民国时期培养的一批学子。
”言之凿凿,令人不胜羞愧,后人思之,岂能无动于衷?幸福究竟为何物?这一问题一直缠绕和折磨着年轻的何先生。
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会有他们的答案。
答案尽管可以不同,但是否去深刻地思考这个问题却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
在漫天烽火、战乱不止的民国时代,何先生和同学王浩热烈地讨论着什么是幸福。
得出的结论是:“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觉得社会会越来越好,一个是自己的未来越来越好;幸福归根结底还包括精神上的。
《学记》读书笔记_心得感悟五篇范文
《学记》读书笔记_心得感悟五篇范文《学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读后感(一)《学记》的作者提出了许多有关教与学问题的积极意见,认为很好地了解学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也就是知其心。
《孙子兵法》上有一句名言叫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引用到教育领域就可以改成知彼知己,百教不厌,百学不殆。
运用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就是要了解学生心理上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倾向。
教师只有真正做到知其心,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正确处理好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研究指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独立性、能动性、创新性、发展性、基础性等基本特征,其中的首要特征是独立性。
因此,学生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达到乐学境界,方可真正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
学习本身无所谓乐和苦学,只有当学习与学生的需要发生关系时,才因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变得乐学或因不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变得苦学。
因此,学生是否在愉快地学习,即乐学,也正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
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以求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需要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学生主体的独立性得到充分体现。
无数教改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学过程从一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教师运用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因素、情意因素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全过程。
因此,分析学生,熟悉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弄清楚这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对学生理解新的知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障碍,以便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好地切合学生的实际,这的确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准确选择知识能力品德最佳发展的高度。
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是必需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将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同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真正和谐地统一起来,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进而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精选学记读后感(通用5篇)
学记读后感精选学记读后感(通用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选学记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记读后感1《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
汉武帝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学记》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也深深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中国教育。
特别是《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
中国土生土长的儒家有着十分浓厚的“入世”思想,从孔夫起,儒士对虚无缥缈的怪力乱神采取回避的态度,所谓“不语怪力乱神”,倡导修齐治平,经世致用。
这种思想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在《学记》中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认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九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受教育者达到“大成”————达到“大成”与否就看能不能“化民成俗”,让“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因此,中国的教育活动带有十分强烈的世俗功利。
特别是隋唐以后,学得满腹经纶,售予帝王人家,成了中国士的人生目标。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前一句是知识分魂牵梦萦的追求,后一句是穷愁潦倒时的自我安慰。
纵使旷达如李白、苏东坡辈,受了深厚的老庄出世思想影响,也是以蹭足金銮殿为人生第一殊荣。
但《学记》把教育看作为是直接为社会政治服务,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中国知识分把从政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从垂髫发蒙时开始,就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一步一步、一年一年苦熬苦修,上焉者立志“致君尧舜上”,追求“青史留名”还是值得称道的。
知识分把出仕佐助君主治国平天下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
不管怎样,这一切,有助于统一知识分的思想,从而有助于统一全体人民的思想,有助于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到社会的主导地位。
学记读后感(8篇)
学记读后感(8篇)
《学记》读后感范文精选
《学记》的精髓是对教育原理、原则、方法的论述。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能够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只有既明白了教育成功的方法与失败的原因的人才能做老师。
善教的老师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不施加压力;为学生带给解决问题的空间但不代其做出结论。
引导而不逼迫、多鼓励不讽刺打击,师生间的关系融洽了,学生学起来就感到容易了;启发而不祥解,学生就会用心去思考。
这不就是所谓的循循善诱吗?
这些不就是新课改的理念吗?我们的祖先多么有远见、多么伟大呀!“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是呀,作为教师,务必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是贪多嚼不烂还是不肯多读?是见异思迁还是浅尝辄止?教师只有究其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优势,纠正其学习中的过失,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的潜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提高;同时更
好的发挥教育的作用。
《学记》中所提到的教学方法,大都贴合此刻的教学规律,它所坚持的教育的全面性、连贯性,注重培养人的自主发展潜力,对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有着用心地、现实地好处。
《学记》为我们教师的教与学带给了宝贵的经验,是教师教学的法宝。
《学记》读后感范文精选想。
学记读后感8篇
《学记读后感》学记读后感(一):《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
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当自己真正选取站在三尺讲台上,才明白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这天。
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
〈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能够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明白自己职责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学记》里还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教学方法。
如果还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理解潜力和状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达不到目的。
作为教师,要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明白它的甘美。
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明白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明白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明白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明白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明白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明白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
确实,还能够利用很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我还能够学习更多知识,个性是作为一名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
此刻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很快,我们务必常学习,多学习,来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
学记读后感(通用8篇)
学记读后感(通用8篇)学记读后感篇1《礼记﹒学记》道:“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意思是说,老师要学会根据一个孩子的家庭职业背景,找到这个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启发他的智慧。
于是我想,也许可以从他的家庭关系里面父母的职业找到突破口。
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时工作比较忙,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家人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弟弟身上,妈妈性格比较急躁,平时对待孩子的批评和指责多于鼓励和赞赏,于是,他做出种种出格的行为,这些多是为了获得别人更多的关注。
根据这个孩子的个性,我想先从他的纪律方面入手,只要他在这个方面改进,获得认可和成就感,那么其他方面的进步就不是问题了。
9月下旬,我在班会课上郑重任命他为纪律委员,强调职责同时提醒他,作为纪律委员首先自己一定要遵守纪律,文明用语,上课认真,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等等,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态,保证一定管好自己并做好纪律委员。
任命之后没过几天就是国庆假期,假期之后学堂孩子们去黄山游学,我特别与陪伴游学的老师们交流,留意并适当引导这个孩子的言行举止。
游学回来,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发现,这个孩子已经明显没有以前那么爱说脏话了,偶尔会有一两次,但只要老师稍微提醒,他马上就会主动认错。
一天天过去了,我发现,他已经不说不合适的语言了,上课坐姿也特别端正,各科作业和课堂反馈都有很大进步和提升。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当众赞赏了这个孩子,并奖励给一本课外书。
他特别开心,也许很少真正获得过正面的鼓励,并且被作为榜样效仿,他的自信度和个人成就感一下就建立起来了,心结打开了,他变得越来越自信,并愿意学习和积极帮助他人,在接下来的全校一日礼仪学习评比中被评为优秀。
除此之外,班级卫生每次轮到他打扫的时候已经不需要我操心了,他一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仅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黑板擦得一尘不染,窗户干净明亮,而且主动细心地将桌椅下面、教室的门以及黑板最上面的位置都打扫得特别干净整洁。
学记读后感范文五篇
《学记》大约写于公元前的战国末年,是“礼记” 一书,19篇中的一篇。
它是中国教有史上最早,也是嵌完善的极为重要的文献,值得认真研究。
它从教育目的、教育原那么、教学原那么、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学校制度、学校管理等各方面都作了系统论述。
虽然时隔2000 Z年,但是对今天的教有仍富有现实意义。
虽然仅有一千多字,言简懑骸,比喻生动,但是包含了很多教育理论,果然浓缩就是精华嘛!而且似乎与现在的教育理论差异不大,是该说《学记》太先进,还是教育开展太缓慢?现在的教育理论一般都比拟冗长繁杂,但是就是那些•意思,翩来覆去的讲,冲能把本来言简意赅的变得复杂了,弄的读者就没心思有下去了,包括我,如果看到像一块板砖那么厚一本书,就没有耐心仔细看了。
《学记》中给我印象比拟深的是教学方法和为师之道。
现在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原来是出自《学记》.这句话讲了学习的重要,占代帝王治理国家统治人民,都始终以教育为本,更别说现代社会了,当然更应该以教育为本了!当初学《师说》时,对于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评价一位老师的标准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局挑重担之时,毕竞,孩子们都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作为一位教师,肩挑教育祖国下•代的大梁,总不能误人子弟、辣手摧花。
其中“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二大意是教师只有知道了教育成功的原因.又知道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可以成为教师。
当然这是一个前提,学记之后还强调了“君子之教更于喑” 一一即诱导启发。
首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学,切勿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其次,重在鼓励学生前进,不必勉强推动:最后,注虫启发学生使他们自行思索,切勿热衷泄输注入.按照这样的方法教%就可使学生在和牌的气氛中乐于学习而不感到困难,井能自觉思考,深入彷研。
这些见解都很有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至关虫要』“凡学之道,严怵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做学”,学记中也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只有尊师亟道.才会致力于学业。
《学记》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
《学记》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学记》以微言写大义,千字略略有余的*论述了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能够与实际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供人思考的资料。
那么学记读后感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整理的学记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学记》读后感范文一《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
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当自己真正选取站在三尺讲台上,才明白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这天。
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
〈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能够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明白自己职责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学记》里还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教学方法。
如果还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理解潜力和状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达不到目的。
作为教师,要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明白它的甘美。
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明白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明白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明白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明白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明白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明白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
读学记心得体会800字
读学记心得体会800字仔细读完《学记》,感触颇深,作为教育人的我们,应该更早一点读这篇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先人的智慧,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我们斟酌,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等,这些经典,穿越了历史,也将指明未来。
下面是由带来的有关《学记》读书心得体会5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学记》读书心得体会1《学记》的作者提出了许多有关教与学问题的积极意见,认为很好地了解学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也就是知其心。
《孙子兵法》上有一句名言叫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引用到教育领域就可以改成知彼知己,百教不厌,百学不殆。
运用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就是要了解学生心理上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倾向。
教师只有真正做到知其心,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正确处理好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研究指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独立性、能动性、创新性、发展性、基础性等基本特征,其中的首要特征是独立性。
因此,学生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达到乐学境界,方可真正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
学习本身无所谓乐和苦学,只有当学习与学生的需要有关系时,才因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变得乐学或因不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变得苦学。
因此,学生是否在愉快地学习,即乐学,也正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
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以求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需要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学生主体的独立性得到充分体现。
无数教改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学过程从一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教师运用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因素、情意因素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全过程。
因此,分析学生,熟悉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弄清楚这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对学生理解新的知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障碍,以便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好地切合学生的实际,这的确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学记优秀读后感800字左右
学记优秀读后感800字左右学记优秀读后感800字左右《学记》指出教育的重要性,的重要性,是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的。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学记读后感800字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学记读后感800字优秀篇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感自己的教学理论学习很不够,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
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便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了。
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教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对于我来说繁忙的工作之余读书的时间就不是很多了,所以我的读书也带有了一定的功力性,我主要还是读跟我们教学有关的书籍比较的多,主要还是阅读杂志为主,类书籍买的比较少,下面我跟大家交流一下,我最近读的一本书,顾明远主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其实我也是冲着顾明远的名气去选择这本书的。
这本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宏观教育理念;第二部分介绍一般的教育理念;第三部分介绍教与学的理念。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让广大教师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以现有教育教学理念为起点,以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借鉴。
能较好的回答我们教学中碰到的常见的几个问题:第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经济出露端倪”已经成为我们的常用话语。
第二,广大教师早就摈弃了注入式教学法,而接受了启发式教学法,特别是近几年来,许多引进和自创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这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一定的理念支配着一定的行为,教育也不例外。
古籍《学记》读后感
古籍《学记》读后感第1篇:古籍《学记》读后感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
虽然语言艰*难懂,但仔细读来,平时教学中的疑惑顿觉释然。
《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在我们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在《学记》中随处可见。
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教学就应如此来教,学习就应如此来学。
一、以学生为本,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中的这句话教导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
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状况去引导、督促、提高。
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懂得、明白。
一、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以学生为本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顺利的进行教学;三要打开思路,但又不带给现成*,学生才能*思考,智能得到发展。
这点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要善于引领而不能压抑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做到“道”“强”“开”,才能到达“和”“易”“思”的效果。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要依据学生掌握的实际状况而定。
二、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教师时时观察学生,发现有疑难时先不要讲给他听,让学生多思考,年幼的学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古籍《岳飞传》读后感岳飞传的读后感范文一《岳飞传》是我国十大名着之一。
《岳飞传》这本书能把人深深地感染了。
岳飞很勇敢,很忠义。
"沥泉打怪蘸金*"这一回,表现了岳飞勇敢的气质。
岳飞的朋友王贵、汤怀、张显、牛皋、施全、吉青、梁兴、赵云、高宠,他们个个也特别勇敢,带领岳家*杀敌。
我之所以喜爱《岳飞传》,是因为它展现了一代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慨。
还有岳飞写的那篇千古绝唱《满*红》,"怒发充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记读后感800字
可是对于我来说繁忙的工作之余读书的时间就不是很多了,所以我的读书也带有了一定的功力性,我主要还是读跟我们教学有关的书籍比较的多,主要还是阅读杂志为主,其他类书籍买的比较少,下面我跟大家交流一下,我最近读的一本书,顾明远主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其实我也是冲着顾明远的名气去选择这本书的。
这本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宏观教育理念;第二部分介绍一般的教育理念;第三部分介绍教与学的理念。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让广大教师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以现有教育教学理念为起点,以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借鉴。
能较好的回答我们教学中碰到的常见的几个问题:第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经济出露端倪”已经成为我们的常用话语。
第二,广大教师早就摈弃了注入式教学法,而接受了启发式教学法,特别是近几年来,许多引进和自创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这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一定的理念支配着一定的行为,教育也不例外。
这本书听起来都是理念,很理论化,但读起来却不会很枯燥,因为跟我们平时的教学都是紧密联系的而且能直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教学中的难题。
比如书中介绍的“掌握学习理论:让差生得到同样的发
展”,就是一个我们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难题。
差生是我们老师最为头痛的一个大问题,我想刚刚结束的考试,大家肯定也在为差生摇头叹息了。
怎样解决差生问题,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可能会为我们打开一个好的思路。
传统教育中每个教师在新学期或新课程开始时,总怀有这样的预想:大约有多少学生会成为优等生,有大约多少学生将成为中等生、有多少会成为差生。
不知道我们在座的老师你们是否也有过这样想法?这一系列预想,通过分等程序、教学方法与教材,传递给学生。
这种传递造成了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通过分等程序学生的最后分等与最初的预想相差无几。
布卢姆对这种“预想“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这样传统的教育“预想”是当今教育体制种最浪费、最有循环性的一面。
他压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破坏了相当数量的学生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
因此布卢姆指出了对于改善每个学生的教育,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在于我们对学生与学习的看法的改变。
由此,布卢姆提出了他的掌握学习理论,并因此而被称为是”摧毁美国教育的人”。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为掌握而教”和“为掌握而学”。
“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我们所教授的事物,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
”这就是布卢姆为
掌握而教的核心思想。
布卢姆通认为:大多数教师设想他们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一能胜任学习,另外三分之一将不及格或刚刚通过,余下的三分之一则处于中间状况。
他认为这种想法“是当今教育系统中最浪费、最具破坏行动一面。
他压抑了师生的抱负水平,也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布卢姆坚持认为,9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课程中的材料。
为此,布卢姆与他的助手们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通过实验、观察、追踪研究,他们得出结论:初了百分之一二的超常儿童和百分之二三的低常儿童(包括智力、情感、体格等方面有缺陷的儿童)之外,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动机等方面,并无大的差异。
只要有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条件,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
造成差生多的原因是:一方面是课程设计和方法的不完善;我想我们的新的课程改革就是为了完善原有课程中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缺陷。
另一方面的原因,也在于教师并没有去期待学生掌握。
看来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稍有不慎就会误人子弟。
布卢姆认为要想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必须使教师具有对所有学生的期待,而不只是对一部分学生。
教师应当向学生解释掌握性学习与一般学习有何不同,并向学生表明自己的信心,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应当而且能够达到掌握水平。
布卢姆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解决差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为掌握而教的思想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所有学
生都能够得到发展,这就意味着,在掌握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传统的教学往往根据正态分布曲线,来给学生进行成绩的等级评定,据此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等级。
布卢姆认为,正太分布只能说明学生在总体中的次序何位置,而不能说明他们掌握知识的水平。
这样的做法往往容易使教师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即“他们会把学生的学习能力看成一种持久和稳定的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在最初发现的差异,不仅会在他们整个学习生涯中表现出来,而且会贯串于他一生的。
”布卢姆认为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
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得到弥补的。
只有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并且找到帮助每个学生的方法,那么至少在理论上说,所有学生都能掌握。
为掌握而教的具体做法是:采劝给学生第二次机会“,即在每个单位完成之后进行“诊断测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让通过测验的学生,由另一位教师有计划的作与第一次不同的讲解,一直到他们掌握有关教学内容为止。
这种方法被称为“给学生第二次机会”,“对目标射第二次箭”。
为掌握而学就是要使学生确认自己的学习能力,把自己看成是胜任学习的。
按照布卢姆的说法,这是学习对学生自我观念所产生的影响。
布卢姆认为,学生经常表现的不及格和学习不胜任,会引起学生怀疑自己的应付能力,因此要引
导他们在校外体验中寻求信任和胜任。
布卢姆强调,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功经验,他们就会不仅在校内,而且在校外都会完全地拒绝学习。
掌握学习能给学校带来生机,给学生带来信心,并帮助学生在各类学习中发展一种毕生的兴趣。
布卢姆的掌握理论,我们在教学中也在无形中运用,“给学生的第二次学习机会”我们也一直在做,我们对学生的课后辅导不就是为掌握而教的思想吗,可是我们也有做的不够的地方,对于差生我们总是缺少耐心,总是超之过级,太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