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发展脉络简介
诗歌发展脉络
初唐代表诗人:初唐四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杨炯《从军行》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长安古意》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有人说中国历代诗“莫不同祖风骚”,足见其对后 代诗歌的影响。
三、汉代——汉乐府
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其 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 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会宴饮之用。
“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又称“乐府诗”或“乐府歌 辞”。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
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边塞军旅诗人: 高适 岑参 王昌龄 王之涣 崔颢
作家 李白
杜甫
称号 诗仙
诗圣
文学成就
唐代五、七言绝句之最 律诗为唐律之最,中国诗歌史上成就最高、
影响最深远的诗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 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
时间/作家 盛唐
中唐 晚唐、五代
南唐 北宋前期 柳永、苏轼
周邦彦 李清照 辛弃疾 姜夔
词的发展过程/代表 民歌
民间词 花间词(温庭筠、韦庄)
冯延巳、李煜 晏殊、欧阳修 柳永慢词、苏轼题材广泛 解音律,善创调,讲究谋篇
诗 歌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 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 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 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word完整版)中国诗歌发展脉络简介
中国诗歌发展脉络简介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开端和发展——古体诗时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歌集是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最后编定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在体例上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十五“国风"所反映的是来自民间的社会呼声,它叙述劳动人民之间的婚姻恋爱,展示思妇、军人对沉重的国家赋税、兵役制度的不满,揭露、讽刺统治阶级的繁重剥削和荒淫无耻的生活——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十五“国风”的主要内容;而“雅"、“颂"则是社会上层统治阶级宴乐祭祀、点缀升平的一种高雅方式,诗篇记叙周王的各种祭祀、征战、朝议活动,歌颂王公们清明的统治,描写各种宴饮的繁华富丽,当然,偶尔它也会流露出“大厦将倾”的哀叹-—所有这些,则构成了“雅”、“颂"的主要内容。
总之,一部《诗》三百篇,就是一轴反映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社会生活的生动画卷。
如果说《诗经》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话,那么,在战国时期兴起的“楚辞"的诗歌创作则表现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楚辞"是《诗经》之后兴起的完全不同于《诗经》的一种新诗体,而楚国人屈原则是这一新诗体的杰出代表。
屈原以他崇高、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人格和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奇幻的理想世界的艺术手法,创作了以《离骚》为代表的大量诗篇。
这些诗篇和其他一些楚人的诗篇一起,以其想象丰富、辞采瑰丽的艺术风格而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远祖.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有深远影响的作家。
《诗经》和“楚辞”,分别以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为我国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西汉、东汉共四百多年的时间,官府比较重视民间声乐和歌谣的采集,设立了专门的采集机构——乐府.乐府为着政府采集了大量民间歌诗、民间声乐。
中国古诗发展脉络
中国古诗的发展脉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起源和早期发展:古诗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采用了赋、比、兴以及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楚辞》则收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其中《离骚》最为重要。
楚辞采用楚地方言,风格浪漫,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诗歌在北方中原地区以《诗经》的形式继续发展,同时南方则出现了长短句的《楚辞》。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形式逐渐丰富,开始出现五言诗、七言诗,甚至六言、八言、九言。
这一时期的重要诗人有曹植,他在诗中开始寻求独立音乐之外的文字本身发音规律。
同时,诗歌的音律发展迅速,沈约、周颙等人提出“四声八病”,成功运用到诗歌的创作之中。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诗发展的高峰期。
在唐朝,诗歌达到了平仄格律的基础,讲究韵律和节奏,如李白的《静夜思》和杜甫的《登高》。
宋朝则出现了“宋词”,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以苏轼、辛弃疾等人为代表。
宋词以长短句为特点,风格婉约或豪放,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力。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诗的晚期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既有对前人形式的继承,也有创新和发展。
明代出现了“明诗”,清代则有“清诗”。
这些诗歌作品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
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诗人和文学家,如明代的杨慎、清代的纳兰性德等。
他们的作品既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有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古诗的发展脉络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各个时期的诗歌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状况。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一、先秦时期:1.《诗经》: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 305 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楚辞》: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
“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离骚》是其代表作。
《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
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二、两汉时期:1.汉乐府诗歌: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2.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的姓名。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萧统编纂的《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诗歌发展脉络
诗歌发展脉络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周代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以下是诗歌发展脉络的大致概述:
1.古典诗歌:古典诗歌是中国诗歌的主流,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和乐府诗等早期作品。
古典诗歌在唐代达到了高峰,出现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近现代诗歌:近现代诗歌是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代表诗人有胡适、郭沫若、徐志摩等。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思想文化的变化。
3.当代诗歌:当代诗歌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的诗歌。
这个时期的诗歌受到了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等。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4.流派与风格: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和风格,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思想,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5.传承与创新:中国诗歌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从古至今,许多优秀的诗人都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注重创新,使中国诗歌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总之,中国诗歌的发展脉络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变化。
每个时期的诗歌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脉络
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脉络
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新文化运动时期(1917-1949年):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期间,诗人们主张抛弃古典文学的束缚,追求个人情感的表达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代表诗人包括郭沫若、萧红等。
2.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战争的阴影下,诗人们对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常常充满着战争的硝烟和民众的疾苦,诗人们的创作主题主要聚焦在民族团结、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等方面。
3.共和国时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诗歌创作开始表现出新的面貌。
诗人们开始歌颂新生活、新政权和新制度,诗歌风格也逐渐转向朴实、简洁和明快。
代表诗人包括艾青、胡风等。
4.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主题多样,风格各异,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借鉴和创新。
代表诗人包括北岛、顾城等。
总的来说,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是复杂而多元的,各个时期的诗歌作品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从新文化运动到改革开放,中国诗歌在不断地适应时代变迁的同时,也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诗歌发展脉络(简史)
名句积累
作者 王勃 王维 李白 杜甫 韩愈 贾岛 白居易 作品 名句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终南别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春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题诗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八、近代(1840-1919)
近代诗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到1919年五四运动 兴起前为止,将近100年左右的诗歌。它代表了一个历史 时期即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歌,也是从 传统的古典诗歌到现代意义的新诗的过渡,反映了新 的思想文化和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富有时代精 神。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六、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现实 主义文学与其他流派文学
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文学重要的转折期,浪漫主义文 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海涅是当时德国杰出的浪 漫主义诗人,后期作品转向了革命民主主义。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成就最高,“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 斯、柯尔律治和骚塞是第一代浪漫主义的代表,这派诗人中最 出名的是华兹华斯。 而随着欧洲民主主义运动的不断高涨,拜伦、雪莱和济慈 等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大大提升了诗歌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 上也有重大的突破。他们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俄罗斯伟大的诗人普希金在浪漫主义中渗透着革命热情, 不但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也实现了俄国文学真正的民 族化,他的《叶甫盖尼· 奥涅金》更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 之作。
四、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脉络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冲破绮靡诗风的牢笼。 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来开辟唐诗的领域。
唐朝
盛唐
1.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 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 2.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 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3. 以李白(诗仙)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 以杜甫(诗圣)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唐朝
中唐
1.主流是现实主义: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 府”运动,《卖炭翁》等抨击黑暗,同情百 姓疾苦,语言通俗流畅的优秀诗篇。 2.刘禹锡:怀古诗、政治讽刺诗; 3.李贺:想象奇特,诗境诡谲; 4.韩愈、孟郊:不平之鸣; 5.柳宗元: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 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6.建立词碑——苏轼: 1.开拓了词境,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和词体的 作用; 2.提高了词的品格; 3.开创了豪放风格的词作; 4.使词摆脱了作为音乐附庸的地位,成为一种 独立的抒情诗体。
后期: 1.秦观:创造了凄迷伤感的意境; 2.贺铸: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 婉约二派之长; 3.周邦彦 :开创了格律派,婉约派集大成者。
古代诗词发展脉络
先秦、两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西晋、 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北魏、东魏、西魏、 北齐、北周、南宋、南齐、南梁、南陈)、隋、唐、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 两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先秦
《诗经》: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元朝 明、清
1.小令,又叫“叶儿”。 2.前期: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质朴自 然,比较接近民歌; 3.后期:张可久、乔吉,风格趋于典雅工丽, 讲究格律辞藻,内容远离现实。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我国诗歌发展脉络上溯到先秦,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源头和《离骚》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源头,发展到两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和建安文学,发展到唐代的诗歌鼎盛,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杰出诗人,宋元明清继承了诗歌发展成就,也出现了一大批诗人:苏轼、辛弃疾、龚自珍等;到宋代,词成为诗歌的主流,出现了有相当影响的豪放、婉约两大流派;元代出现了散曲。
诗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流派,流派中的诗人的艺术风格比较接近,代表的流派有:建安七子、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大历十才子、豪放派、婉约派、江西诗派、四灵派等。
诗有古近体之分,古体诗一般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较自由,其形式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近体诗,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有严格限制,其形式为五言、七言,根据行数,八句的为律诗、四句的为绝句。
律诗由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组成;近体诗对押韵也有严格的要求。
词有词牌,根据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每个曲子都有宫调、曲牌,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也不同等。
古代诗歌积累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教师要引导考生对它们的储存。
如,抒情的手法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咏物抒情、直抒胸臆;以及托物言志、虚实相生、渲染、衬托、时空转换、联想想象、用典、修辞等。
古诗在结构上有起承转合的特点,绝句的第三句往往有转折的作用等等。
古代诗歌卷帙浩繁,内容博大精深,要准确快速的进行鉴赏的确难度大,但我们还是可以了解、掌握一些古诗人常写的内容。
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登高等。
涉及语言风格的,不能只会形象、生动、清新、自然,还要了解隽永、雄浑、典雅、含蓄、绮丽等。
中国古诗词的发展脉络
中国古诗词的发展脉络非常丰富和复杂,以下是一个大致的概述:1. 先秦时期:这个时期的诗歌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主要表达人们的生活情感和自然景观。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采用了赋、比、兴以及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楚辞》收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其中《离骚》最为重要。
思想上忠君爱国,采用了香草美人的意象,语言上长短不拘和有楚地方言,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2.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焚书坑儒,古诗词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然而,在汉朝时期,古诗词开始复苏,出现了以司马相如、贾谊等为代表的汉赋。
同时,古琴曲也开始出现,如《高山流水》、《广陵散》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古诗词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曹操、曹丕、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了这个时期诗歌的最高水平。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诗词的鼎盛时期。
唐代出现了很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他们的作品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隋唐时期也是词这种文学形式的发源地。
5.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的古诗词也有很大的发展。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人的作品成为了宋词的代表。
元曲是元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有王实甫、关汉卿等。
明清时期的古诗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如《长恨歌》、《红楼梦》等。
总的来说,中国古诗词的发展脉络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创新的过程,各个时期的作品都展现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古诗发展概述脉络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脉络一、先秦诗歌:前1066~前206年1. 时间:西周(前1066~前771年)→东周(前770~221年)【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前221年)】→秦(前221~前206年)2. 成就:(1)《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收集西周初年(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7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风(105篇,十五诸侯国民歌)、雅(40篇,周直接统治区音乐)、颂(160篇,宗庙祭祀歌舞曲)”三部分,表现手法赋比兴。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2)《楚辞》——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战国后期屈原为代表创作的,包括《离骚》《天问》《九歌》等。
二、汉代诗歌:前206~公元220年1.时间:西汉(前206~公元23)→东汉(公元25~220年)2.成就:(1)汉乐府诗:乐府采取和加工的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以五言为主,中国诗歌语言形式一次创新。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陌上桑》《上邪》。
(2)《古诗十九首》:汉末文人创作的五言诗,收入萧统《文选》,代表五言诗最高成就,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三、三国诗歌:220~280年1.时间:魏(220~265年)、蜀(221~263)、吴(222~280)2.成就:(1)建安文学:“三曹”和建安七子,他们诗作富有现实内容,情怀慷慨,爽朗刚建,被誉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a.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其中曹植成就最高,“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被钟嵘誉为“诗中之圣”b.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等c.正始文学:“竹林七贤”,代表作家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魏晋易代时期,政治黑暗,诗作多愤世嫉俗,隐晦曲折。
四、两晋诗歌:265~420年,同期十六国(306~439年)1.时间: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2.成就:(1)左思:西晋人,《咏史》诗八首,明则“咏史”,实则“咏怀”。
古代诗歌脉络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脉络。
下面简要分析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1. 古代诗歌起源:古代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3000年前的商代和西周时期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民间歌谣的形式表达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颂歌、赋予、民歌、爱情诗等。
2. 先秦诗歌:先秦时期的诗歌发展呈现多样的面貌。
《楚辞》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诗集,其中以屈原的《离骚》最负盛名。
《离骚》以神话寓言和个人抒发情感为主,展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深厚的感情。
同时,屈原的作品也被称为浪漫主义的先驱。
3. 魏晋诗歌:魏晋时期是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个时期的诗歌开始追求与生活脱离的自由空间,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内心情感。
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
4. 唐代诗歌: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被誉为“诗的黄金时代”。
诗人们追求自然真实的表现,形成了“正、丽、浑、凝”的特点。
代表作家有王之涣、王维、杜甫、李白等。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都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5. 宋代诗歌:宋代诗歌在继承唐代诗风的基础上,更注重细致入微的描写,形成了“婉约派”的特点。
陆游、苏轼、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宋代诗人。
陆游以其悲凉的抒情给人深刻的印象,苏轼则以其豪放的风格和自然的描写闻名。
总之,古代诗歌发展脉络丰富多样,表现了时代的变迁和诗人对于生活、情感的不同诠释。
这些诗歌作品多以抒情、写景、咏史等形式出现,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情感世界。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简介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简介西周:《诗经》就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战国时期: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以及深受她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
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两汉时期: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就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东汉时五言诗就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
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就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她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建安时代之后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中的阮籍(210--263)就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她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她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还有嵇康(224--263),她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
她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诗: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就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北朝乐府最有名的就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中国古典诗歌的脉络
中国古典诗歌的脉络
中国古典诗歌的脉络非常丰富,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
从最早期的口头流传,到后来的宫廷诗、文人诗,再到宋词元曲等诗歌形式,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成就。
要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诗经》与楚辞:作为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收录了自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诗歌作品,主要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
楚辞则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抒情性文学体裁,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有乐府诗和文人诗两种形式。
乐府诗起源于古代乐工采集民歌的活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动的生活气息。
文人诗则主要由士大夫创作,追求艺术性和情感表达。
三、唐诗: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杰出诗人。
唐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豪放磅礴的大气之作,也有细腻婉约的情感抒发。
四、宋词:宋词是宋代新兴的一种诗歌形式,以其韵律美和音乐性强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著名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人。
五、元曲:元曲是元代兴起的一种戏曲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类。
元曲的语言通俗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色彩。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早期的古典诗歌:中国古典诗歌的出现与民歌密不可分。
在《诗经》中,诗歌作品已经贯穿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社会变迁,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地方乐调,是最具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部分。
楚辞的出现:战国后期,屈原的出现使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诗体,即楚辞。
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因此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汉乐府民歌与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到了汉代,诗歌又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形式——汉乐府民歌。
这些诗歌由西汉乐府机关和东汉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并整理而得来。
其中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
同时,一部分文人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试作五言诗,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建安文学与七言诗的形成:汉末建安时期,在“三曹”、“七子”的带领下,社会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创造出辉煌的“建安文学”,并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转变的关键步骤完成了。
此时产生了一大批流传至今的著名诗篇,如曹植的《赠白马王彪》、《白马篇》,曹丕的《燕歌行》,曹操的《短歌行》,王粲的《七哀诗》等。
其中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功不可没。
近体诗的出现:近体诗是指隋唐及其之后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今体诗”“格律诗”,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
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
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每联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
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诗歌有严格的音韵格律要求,即绝句二四句押韵,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中国古典诗词发展脉络
中国古典诗词发展脉络
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时期:先秦时期、汉代、唐代和宋元明清时期。
先秦时期(公元前11世纪-221年):先秦时期的诗歌主要是宗教祭祀和政治宣传的工具,以《诗经》为代表。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先秦时期的诗歌和民间歌谣,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成为中国诗歌的重要源头。
汉代(206年-220年):汉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成就了大量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楚辞》和《乐府诗集》。
《楚辞》是一部充满激情和个性的情感诗歌集,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乐府诗集》则是一部集体创作的诗歌总集,以其广泛的题材、抒情的风格和语言的自然流畅成为汉代诗歌的代表作品。
唐代(618年-907年):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被称为“诗人的盛世”。
唐代诗歌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抒情深刻,意境优美。
唐代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人,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唐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多样的表现手法,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一。
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911年):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后期,它们在风格、题材、技巧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
这个时期的诗人注重文学创新,诗歌多以抒情、写景为主,常把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代表作家包括辛弃疾、杨万里、陆游、苏轼等。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诗词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特点,为世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诗歌发展脉络简介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1、开端和发展——古体诗时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歌集是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最后编定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
在体例上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十五“国风”所反映的是来自民间的社会呼声,它叙述劳动人民之间的婚姻恋爱,展示思妇、军人对沉重的国家赋税、兵役制度的不满,揭露、讽刺统治阶级的繁重剥削和荒淫无耻的生活——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十五“国风”的主要内容;而“雅”、“颂”则是社会上层统治阶级宴乐祭祀、点缀升平的一种高雅方式,诗篇记叙周王的各种祭祀、征战、朝议活动,歌颂王公们清明的统治,描写各种宴饮的繁华富丽,当然,偶尔它也会流露出“大厦将倾”的哀叹——所有这些,则构成了“雅”、“颂”的主要内容。
总之,一部《诗》三百篇,就是一轴反映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社会生活的生动画卷。
如果说《诗经》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话,那么,在战国时期兴起的“楚辞”的诗歌创作则表现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楚辞”是《诗经》之后兴起的完全不同于《诗经》的一种新诗体,而楚国人屈原则是这一新诗体的杰出代表。
屈原以他崇高、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人格和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奇幻的理想世界的艺术手法,创作了以《离骚》为代表的大量诗篇。
这些诗篇和其他一些楚人的诗篇一起,以其想象丰富、辞采瑰丽的艺术风格而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远祖。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有
深远影响的作家。
《诗经》和“楚辞”,分别以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为我国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西汉、东汉共四百多年的时间,官府比较重视民间声乐和歌谣的采集,设立了专门的采集机构——乐府。
乐府为着政府采集了大量民间歌诗、民间声乐。
流传至今的乐府篇章《病妇行》、《东门行》、《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等都是优秀的诗歌,而其中尤以揭露封建礼教妇女的深重罪恶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最为突出。
西汉的乐府民歌是对《诗经》中“风诗”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两汉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情感;它的叙事性和典型性标志着现实主义传统在民歌中的发展,它深刻的思想价值和优良的民歌艺术特色对后世的诗歌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两汉时期,史传、辞赋的繁荣吸引了大量文士的注意力,但到了东汉后期,在接受民间文学优良成分的基础上,文人的诗歌创作再次兴起,而文人五言诗的创作则表现得更为显著。
五言诗的形式,为语言、音节的变化和运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而更便于叙事和抒情,因此它很快代替了四言诗的旧形式,而成为诗人创作最主要的一种诗体。
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作品是现存所谓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文人五言诗兴起以后迅速形成汉末魏初时期的建安文学、正始文学的高峰。
建安文学以“曹氏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而其中尤以曹操和曹植的成就最为突出。
建安文学继汉乐府之后,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诗人们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的主要诗人还有所谓的“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近体诗时期。
唐代是诗歌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产生了以律诗绝句为代表的近体诗。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歌,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大约有五、六十人。
首先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
诗歌体例众多,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诗派齐头并进,各呈异彩。
涌现出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游历祖国雄奇壮丽的名山大川,这一切都在其诗作中得以体现。
杜甫凭借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以诗歌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了唐代封建社会由极盛走向极衰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
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又涌现出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以及边塞诗派的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
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
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
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诗境诡谲
唐代的五、七言古诗和乐府歌行进一步成熟,讲求声调韵律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最后形成,诗歌形式百花齐放。
到盛唐时代,众多的诗人把诗歌创作推向
高峰,壮阔的山河,优美的田园,繁华的都市,苍凉的边塞,惨烈的战争,都在诗歌中得到充分表现。
特别是李白的充满狂放激情、猛力抨击现实的浪漫主义诗篇和杜甫关注国家命运、悲悯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诗篇,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宗瑰宝。
晚唐的文人词以温庭筠为代表。
五代时期,后蜀在温庭筠的影响下出现了“花间词派”,南唐则有冯延巳、李竟、李煜等人。
宋以前,除了南唐李煜在亡国后的一些词,对词的发展有所贡献以外,其他的绝大部分作品属绮罗香艳之作,内容上多偏重于写艳情闲愁。
3、诗的变形期-词。
使词真正得到发展的是宋代。
在宋代,除了晚唐、五代时期形成的婉约词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以外,还出现了足以与婉约派分庭抗礼的豪放词派。
正是这两大词派相辅相成的发展,才使得词在宋代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婉约词派在两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北宋前期,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婉约词人,其走品主要以反映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流连光景、感伤时序的愁怀闷意的词作为主。
北宋词至柳永为一大变。
虽然柳永的词仍然没有摆脱“词为艳科”的藩篱,但他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使得词作能够容纳更为丰富、更为复杂的内容;他也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以极其生动活泼的俚俗语言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加上作者善于运用铺叙的艺术技巧,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市民气息,因而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享有以往任何词人都不曾获致的“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
秦观、贺铸的词,继续沿着柳永抒写男女别情和悲叹个人身世的风格发展。
到了北宋后期,周邦彦以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