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场变化规律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场变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d9aa5e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8.png)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场变化规律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表温度是影响青藏铁路沿线结构安全性能的重要要素之一。
为了研究多年冻土区地表温度变化规律,本文利用2005—2016年期间梅里雪山地段、西
宁地段及兰州地段的温度记录数据,通过分析地温的变化规律,探讨冻土区地温变化特征,为青藏铁路沿线地段地温变化特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从整体上看,从2005年5—7月到2016年7—9月,青藏铁路沿线冻土区平均
地温呈现明显递增趋势,平均地温增加了0.2-0.3℃,其中从2005年6月到2016年6月,梅里雪山地段地温增长最大,达到1.9℃。
从季节变化规律来看,三个地段冻土区地温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以梅里雪
山地段为例,表明该地段地温由5月底开始升温,随着8月初的到来,地温开始出现较大
变化,9月末达到最高值,在10月份开始逐渐减少,冬季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递减现象,随后,5月份又重新回到升温平稳期。
西宁地段和兰州地段地温变化趋势也比较明显,总体
来说就是先升后降,出现平稳期的变化趋势。
从小时变化规律来看,梅里雪山地段、西宁地段及兰州地段多年冻土区地温开始有较
为明显的上升变化趋势于8时左右,地温出现最大值于16时左右,最小值于凌晨四 five
后左右,多时间段的地温变化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升高趋势。
综上所述,梅里雪山地段、西宁地段及兰州地段多年冻土区地表温度每年呈现出稳定
变化的趋势,总体上有较大温度变化,而在每天24小时内,凌晨4 five左右为最低,8
时至16 点表现出较明显的升温趋势,该研究有助于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层厚度及层次
的科学研究,以及冻土区内的地温地表面的观测与热量传递效应的研究。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https://img.taocdn.com/s3/m/a8892217227916888486d75a.png)
都呈现出退化趋势
.处于季节冻土向片状连续多
年冻土 过 渡 区 的 青 藏 高 原 中 东 部 多 年 冻 土 退 化 [ 6 ] 显著 .
收稿日期: 2 0 1 4 0 3 1 6 ;修订日期: 2 0 1 4 0 6 2 1 2 0 1 4 B A G 0 5 B 0 5 )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 ( K Z C X 2 X B 3 1 9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 9 7 3计划) 2 0 1 2 C B 0 2 6 1 0 1 ) 项目( 资助 作者简介:尹国安( 1 9 8 8- ) ,男,湖北宜昌人, 2 0 1 2年毕业于长安大学,现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 m a i l :y i n g u o a n 1 2 3 @1 2 6 . c o m 主要从事寒区岩土工程及环境方面的研究.E
[ 5 ] [ 2 - 4 ]
多年冻土作为青藏铁路、公路工程的地基,其 空间变异性和热扰动性将会给路基工程稳定性带来 [ 7 ] 极大的危害 .青藏铁路、公路等重大线性工程的 建设改变了原来的水热状况,进而影响下部多年冻 土的生存环境和热稳定性,加速了冻土的退化进 0世纪 6 0年代至 2 1世纪初,青藏公路沿线 程.从 2 2m 深 度 上 温 度 上 升 多年冻土 边 缘 的 冻 土 岛 在 1 0 . 3℃,在广阔的中、低温冻土区冻土升温一般为 0 . 2℃左右,这种变化使得冻土天然上限下移 1 0~
8 ] 3 0c m[ .工程因素对多年冻土的热扰动有很大差
异,路堑、半路堤半路堑等开挖断面施工扰动最 大,土体开挖可能会引起局部水文地质条件的变 化,诱发如冰锥、热融湖塘、滑坡、坍塌等次生自 然灾害.填土路堤的热阻效应虽可以减少其下地温 的年振幅,起到延缓多年冻土融化的效果,但不能 改变因修筑路基而引起的吸热趋势,造成路基整体 温度升高,形成高温冻土层.此外,由高路堤而引 起的阴阳坡效应造成路基各部位在横向上融化深度 不同,可能诱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区及特征
青藏铁路关于冻土问题综述
![青藏铁路关于冻土问题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8df6c0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61.png)
青藏铁路关于冻土问题综述关于青藏铁路冻土问题综述摘要: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指的是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
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
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
正由于这些特征,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
随着气候变暖,冻土在不断退化。
本文主要概述在修筑青藏铁路过程中的冻土问题和解决方法。
引言: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建设中的青藏铁路格拉段全长1142km,新建1110km,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地区约550km,岛状冻土区82km,全部在海拔4000m以上。
受多年冻土的工程特性决定,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之一在于如何在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地基上修筑稳定的线路。
一、青藏铁路沿线的冻土特征青藏高原冻土区是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广、厚度最大的冻土区,北起昆仑山,南至喜马拉雅山,西抵国界,东达横断山脉西部、巴颜喀拉山和阿尼马卿山东南部,冻土面积为141万平方公里,我国领土面积的14.6%。
青藏高原的腹部分布着大片多年冻土、周边为岛状多年冻土及季节冻土。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生存、发育和分布主要受到地势海拔的控制,导致青藏高原冻土发育的差异性,因而它不单一地服从纬度地带性的一般规律,而且随着地势向四周地区倾斜形成闭合的环状。
马辉等人将青藏铁路沿线的冻土根据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特点,自南向北划分为15个单元[1]:(1) 西大滩断陷谷地,冻土类型为少冰冻土及多冰冻土,融沉系数小,属于弱融沉性。
(2) 昆仑山中高山区 ,冻土分布为整体状,厚度60 ~ 120m,年平均地温为- 2.0 ~- 4.0℃ ,天然上限1.5~ 2.5m。
高含冰量地段占冻土段长的62.4% ,无厚层地下冰存在,大部地区也无层状冰。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分析及防治方法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分析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545b96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6.png)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分析及防治方法摘要: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解决了多年冻土这一世界性工程难题。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
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
本文主要围绕修筑青藏铁路过程中的冻土问题,以及从多年冻土区路基沉降变形、冻胀及不良地质环境等方面,系统论述了路基工程的主要病害类型、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
关键词:青藏铁路;冻土;路基;防治方法0 引言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冻土大国,约占世界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的10%,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1.5%。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多年冻土区线路总长约554km,其中,多年冻土地段长度448km,占多年冻土区线路总长的81%,融区地段长度106km,占19%[1]。
外界条件的变化会导致冻土升温,造成冻土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冻土承载力降低,最终导致冻土路基会产生裂缝、冻胀、沉降等现象,影响路基长期稳定。
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之一在于如何在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地基上修筑稳定的线路。
1 青藏铁路沿线的冻土特征青藏高原冻土区是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广、厚度最大的冻土区,北起昆仑山,南至喜马拉雅山,冻土面积为141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领土面积的14.6%。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生存、发育和分布主要受到地势海拔的控制,随着地势向四周地区倾斜形成闭合的环状。
2 冻土区铁道路基主要病害2.1路基沉降变形沉降变形是多年冻土区铁路工程最主要的病害,其多发生在含冰量大的粘性土地带。
多年冻土区路堤变形的最主要因素是融沉。
积水渗透和路堤本身的热效应会引起路基的融沉。
冻土融沉还与地基土体、含水量、冻土层中粉黏粒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2.2冻胀季节性冻土区的路基病害以冻胀为主,直接影响到铁路的平顺性,给铁路工程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影响路基冻胀的主要因素有土质、温度和水分。
黄新文等[2]根据吉珲客运专线路基冻胀变形的监测数据,发现基床排水不畅是引起路基冻胀变形较大的主要因素。
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1)
![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1)](https://img.taocdn.com/s3/m/dba90e7b6529647d26285291.png)
H
CPu* *
E u*q*
H0 (M H
E0 (M W
)1 )1
u*2 u*20M 2
The universal functions are used as Pruitt’s forms
M
M
(116Ri )1/3; (116Ri )1/3 ;
H H
W W
0.885(1 22Ri )0.40 , 0.885(1 34Ri )0.40 ,
地表热源强度(Heat Flux)
北麓河31/5~2/6地面加热场的日变化
500
400
300
200
100
0
-100
2002-5-31 0:00
2002-5-31 12:00
2002-6-1 0:00 2002-6-1 2002-6-2 0:00 12:00
时间序列(Date)
2002-6-2 12:00
下垫面属性 荒漠沙石
动量总体输送系 数(中性)
2.31× 10-3
热量总体输送系 数(中性)
2.15× 10-3
当雄(TIPEX) 开阔干河谷
1.80× 10-3
1.50× 10-3
昌都(TIPEX) 河谷草地
4.40× 10-3
4.70× 10-3
北麓河
短草沙壤土
1.74× 10-3
1.37× 10-3
0.6
0.4
0.4
0.2
0.2
0 2002-6-13 2002-6-13 2002-6-14 2002-6-14 2002-6-15 2002-6-15 2002-6-16 2002-6-16 2002-6-17
0:00 12:00 0:00 12:00 0:00 12:00 0:00 12:00 0:00
论青藏铁路修筑中的冻土环境保护问题
![论青藏铁路修筑中的冻土环境保护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60eb8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d.png)
《青藏铁路的冻土环境保护问题》序有一种神秘而美丽的大自然环境,叫做冻土区。
它是指地表或浅层土壤因低温而冻结,使土壤中的水分凝结成冰,形成一种特殊的地质环境。
而我国的青藏高原恰好是世界上最大的冻土区之一,而青藏铁路的修筑将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展开。
在这一过程中,保护冻土环境将面临重大挑战,同时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青藏铁路修筑对冻土环境的影响青藏铁路的修建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气温最低、冻土最为严重的铁路。
修建过程中,对冻土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土地开垦、爆破挖掘、施工车辆行驶等所有活动都会对冻土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是,我们真的能做到既要修建青藏铁路,又要保护冻土环境吗?正如前若干年题词的“科学定位、精心施工、严格保护、绿色环保”的指示,只有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和严格保护,才能在保证青藏铁路正常运营的保护冻土环境的完整和健康。
二、冻土环境保护的挑战和措施青藏铁路沿线地域广阔,自然条件恶劣,冻土地质条件复杂,因此在确保工程质量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如何保护冻土环境成为了一项重大的挑战。
目前,青藏铁路的冻土环境保护主要有以下措施:1.科学规划:青藏铁路的修建必须充分考虑冻土环境的特殊性,科学规划铁路线路、车站、桥梁等建筑物的位置,避免对冻土环境造成破坏。
2.精心施工: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符合冻土环境特点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减少对冻土环境的影响。
如采用局部预热等技术手段防止地基冻结破坏等。
3.严格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环保、土地利用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冻土保护方案,保证不对冻土环境造成破坏。
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保护冻土环境不仅是一项工程问题,更是一项文明和社会责任。
青藏铁路的修建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只有充分认识到冻土环境的重要性,才能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冻土环境。
青藏铁路建设和冻土问题
![青藏铁路建设和冻土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edbee2acfc789eb172dc8d9.png)
青藏铁路建设和冻土问题内容摘要: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和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全长约1925公里,其中格拉段长约1118公里。
海拔4000米的地段有965公里,最高点唐古拉山口为5072米。
穿越多年冻土…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和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全长约1925公里,其中格拉段长约1118公里。
海拔4000米的地段有965公里,最高点唐古拉山口为5072米。
穿越多年冻土区长度为632公里,其中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长度约550公里,岛状不连续多年冻土区长度约82公里。
在632公里的冻土带中,年平均地温高于-1.0℃多年冻土区275公里,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区221公里, 高温高含冰量重叠路段约为134公里。
高原、冻土和生态脆弱就成为青藏铁路修筑的三大难题,而冻土问题是青藏铁路成败的最关键问题。
冻土和冻土危害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和土壤。
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季节冻土以及多年冻土。
地球上冻土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50%,其中多年冻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5%。
我国多年冻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2%。
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所以冻土具有强的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
同时,由于冰存在相变特征,未冻水分具有迁移特性,因此冻土也具有融化下沉性和冻胀性。
冻土工程不同于一般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冻土工程中温度是一个关键参数。
由此也决定了冻土工程的稳定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多年冻土区由于反复的冻融作用,产生许多特殊的自然地质现象,如冻胀、融沉、冻拔、冻裂、冰锥、冻融分选、热融湖塘、融冻泥流等,对工程建筑有极大的影响。
多年冻土区常见的道路工程病害是融沉和冻胀问题。
冻胀就是土在冻结过程中,土中水分转化为冰,引起土颗粒间的相对位移,使土体积产生膨胀、土表面升高;当土中冰转变为水时,土便发生融化下沉,称为融沉。
以青藏公路为例,85%的路基病害是融沉造成的,15%为冻胀和翻浆所致。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5a1cd0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7.png)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朱元涛;任倩慧;岳一凡;聂婷婷
【期刊名称】《青海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42)1
【摘要】为探究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本文选取青藏公路沿线2个代表性地区(西大滩、五道梁)2013—2022年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及气象数据,对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的时空变化规律和4个主要影响因素(气温、比湿度、降水量、表层40cm土壤含水量展开研究。
结果显示: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在空间特征上表现为活动层地温波动幅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逐渐趋于平稳;在时间特征上表现为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气温对活动层地温产生的滞后天数逐渐增加。
4个主要影响因素对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影响的顺序为气温>比湿度>降水量>表层40cm土壤含水量,其中气温与比湿度对浅层活动层地温的贡献率最大,表层40cm土壤含水量贡献率最小。
该结果可为青藏公路的病害分析和防治对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8页(P1-8)
【作者】朱元涛;任倩慧;岳一凡;聂婷婷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实验室;水利部江河源区水生态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3.22
【相关文献】
1.气候变化条件下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概率预报(Ⅰ):活动层厚度与地温
2.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温年变化深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3.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起始冻融时间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
4.局地因素对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影响分析
5.巴颜喀拉山青康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和活动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冻土与青藏铁路建设的难题及其生态环境保护
![冻土与青藏铁路建设的难题及其生态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3ca3037e02768e9951e738be.png)
冻土与青藏铁路建设的难题摘要:冻土的融化影响青藏铁路路基的稳定性,成为修建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现在已采用冷路基法较好的解决此问题。
关键词:冻土融冻青藏铁路冷路基法1.概述:冻土, 一般是指温度在0摄氏度或以下, 并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
按土的冻结状态保持时间的长短, 冻土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季节冻土以及多年冻土。
在多年冻土区,地下土层常年冻结,随着温度变化会发生周期融冻,可以分为上层活动层和下层永冻层并形成独特的未冻结层在刚性的用冻层上流动揉皱的冻融扰动构造。
冻土分布广泛且具有独特的水热特性, 是地球陆地表面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
一方面, 冻土是气候变化的灵敏感应器, 气候变化将引起冻土地区环境和冻土工程特性的显著变化。
另一方面,冻土影响到陆地表面的热平衡, 也可以反作用于气候系统。
因为当土壤冻结或消融时, 会释放或消耗大量的融化潜热, 土壤的热特性也随之改变。
同时, 冻土的变化也会对建立在其上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我国, 冻土也有广泛的分布, 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影响的面积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70% , 如果算上短时冻土其面积则要占到90%左右, 其中多年冻土约占22. 3%[ 15] ,冻土对我国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对我国冻土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地区。
【1】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水分产生迁移并具有相变变化特征。
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具有融化下沉性和冻胀性。
所谓冻胀,就是土在冻结过程中,土中水分转化为冰,引起土颗粒间的相对位移使土体积产生膨胀,土表面升高。
而当温度升高,土中冰融化为水时,土便发生融化,体积缩小而下沉,简称融沉。
【4】冻胀、融沉作为冻土区工程建筑物的主要问题。
2.冻土与青藏铁路的建设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和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全长约1 925 km,其中格拉段长约1 118 km。
海拔4 000 m 的地段有965 km。
论青藏铁路修筑中的冻土环境保护问题
![论青藏铁路修筑中的冻土环境保护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827abb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1e.png)
论青藏铁路修筑中的冻土环境保护问题青藏铁路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线之一,其修筑过程面临着众多的困难与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冻土环境的保护问题。
青藏高原地区被誉为“天然的冷库”,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注定了冻土对铁路修建的影响不容小觑。
冻土环境保护问题是修筑青藏铁路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对冻土的破坏,确保铁路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冻土是在较长时间内地表及地下温度低于0摄氏度,土壤水分在冻结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质环境。
而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冻土覆盖面积广泛,约占总面积的80%以上。
冻土在地质运动、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修筑青藏铁路时需要特别关注冻土环境的保护。
首先,冻土的保护需要从工程建设的规划阶段开始。
由于冻土的特殊性,其融化变软会对地基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铁路线路规划中应避免穿越大面积冻土地区。
同时,冻土地区的土地利用也需要限制,减少人类活动对冻土的直接破坏。
第二,针对冻土地区的土壤工程特性,需要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来保护冻土。
修筑铁路时,可以采用隔热措施来减少冻土融化。
例如,可以在冻土表面铺设防水隔热材料,减缓冰下融化速度,保护冻土的稳定性。
此外,冻土地区的路基和路堤也需要采取防冻措施,如在路基中铺设隔热材料,并在路堤中设置排水设施,避免积水冻结破坏路基和路堤的稳定性。
第三,冻土地区的铁路修建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测和监控。
通过监测冻土的温度、含水量和变形等参数,可以及时发现冻土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此外,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和地学雷达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冻土地区进行远程监测,提前预防冻土的破坏。
第四,冻土环境保护还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冻土地区是特殊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修筑铁路时,需要避免破坏生态系统,保留和恢复当地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可以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如设立生态保护区、限制沿线的人类活动等,从而保护冻土地区的生态环境。
青藏铁路的环境问题
![青藏铁路的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7585a12376baf1ffc4fadba.png)
青藏铁路的环境问题摘要:横亘在亚洲大陆中部的青藏高原总而积25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
高原自然环境特殊,生态系统脆弱,人口承载力有限。
大量事实己经证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化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为使青藏铁路的建设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在铁路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恢复可能性,更好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这片难得的生境。
关键词:青藏铁路;自然环境;动植物;冻土环境;影响;保护。
一、引言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
该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
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
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二、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环境保护及对策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的第三极是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气候形成与变化的极重要因子。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青藏高原环境的变化与全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所以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尤其重要,需应得到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1) 青藏铁路沿线的气候特点1.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干洁,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程较短,所以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太阳总辐射量高居全国之冠,年总量在5000—8000MJ/㎡。
较同纬度东部地区大2000—3000MJ/㎡。
年总辐射量的分布趋势自东南向西北增多,青藏铁路经过的藏北高原、柴达木盆地的年总辐射量可达7000— 8000MJ/㎡的高值。
尽管高原农耕措施和管理水平都很低,但局部可耕种地区种植冬小麦和青稞的单产因受太阳强辐射的影响创全国最高纪录。
2.气温低、日较差大。
位于藏北高原和青南高原的可可西里年平均气温在~4℃以下,为青藏高原温度最低的地区,也是北半球同纬度气温最低的地区。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地温特征及影响因素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地温特征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3b22d11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8.png)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地温特征及影响因素郭余良【摘要】根据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测温工作的实践,通过对地温测试资料的统计分析,阐述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地温的分布规律,并总结了影响地温分布的各种因素.【期刊名称】《铁道勘察》【年(卷),期】2007(033)001【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地温;特征;规律;因素【作者】郭余良【作者单位】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地路处,陕西西安,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地温是冻土动态特征的重要标志。
随时间和深度变化而变化的地温,不但反映着该处冻土的发展和演变史,而且还反映现状特征。
同时,地温也是评价冻土工程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因此,了解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地温的分布特征及规律,有助于加深对沿线冻土工程地质特征的认识,对设计参数的合理选取和冻土工程的设置都大有裨益。
1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地温特征1.1 地温分区的原则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地温分区原则主要是依据冻土的年平均地温Tcp值,将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划分为高温极不稳定多年冻土区(Ⅰ)、高温不稳定多年冻土区(Ⅱ)、低温基本稳定多年冻土区(Ⅲ)和低温稳定多年冻土区(Ⅳ)四种类型(如表1所示)。
表1 青藏多年冻土区地温分区原则年平均地温Tcp/℃地温分区Tcp≥-0 5Ⅰ-1 0≤Tcp<-0 5Ⅱ-2 0≤Tcp<-1 0ⅢTcp<-2 0Ⅳ1.2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地温的分布特征根据上面的分区原则,对青藏铁路北起西大滩,南至安多约550 km的多年冻土区进行了详细划分,大致情况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多年冻土的地温与所处的地貌单元等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地貌,地温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高山分布区主要分布于昆仑山、可可西里山、风火山、乌丽山区、开心岭山、唐古拉山及头二九山等地区。
该类地区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较低,地温曲线类型为放热型(如图1)。
(2)高平原和河谷盆地分布区主要分布于楚玛尔河高平原、北麓河盆地、沱沱河盆地、通天河盆地、布曲河谷地和扎加藏布盆地等地区。
青藏铁路工程有关冻土问题的情况介绍.
![青藏铁路工程有关冻土问题的情况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8737620cc175527072208b4.png)
青藏铁路工程有关冻土问题及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情况的介绍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李成摘要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冻土区筑路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冻胀和融沉,在季节冻土区主要问题是冻胀,而在多年冻土区主要问题是融沉。
以保护多年冻土为原则,是多年冻土区工程措施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不但克服了冻土的融化下沉,而且充分利用了冻土强度高于融土的特性。
本文在阐明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环境认识的基础上,简要地介绍了保护多年冻土的几种工程方法,并对土工合成材料在青藏铁路的应用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铁路工程多年冻土土工合成材料应用1.概况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
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铁路全长约1100km,其中要穿越550km的多年冻土地段,全线线路海拔高程大于4000m地段约965km,在唐古拉山越岭地段,铁路最高海拔为5072m,为世界铁路海拔之最高。
“高原”和“冻土”问题是修建青藏铁路的两大难题。
铁路通过地区大部分为高原腹地,具有独特的冰缘干寒气候特征,寒冷、干旱,急风暴雨、雷电等变化剧烈无常,四季不明,空气稀薄、气压低,冻结期9月至次年4、5月。
昆仑山、可可西里、风火山、唐古拉等山区,年平均气温在-6℃以下,青藏高原腹地高平原区,年平均气温为-4~-4.5℃。
该地区具有年较差小,而日较差大的特点,年内日平均较差10~ 19℃,极端日较差35℃。
铁路沿线大气透明度良好,云量少,太阳直射强,总辐射量大,日照时数较大,为全国辐射量最大的地区,由于高原风大,地表所获辐射量的98.8%通过湍流交换以感热或潜热的形式向大气逸散,用于土壤增温和冻土融化的热量仅占 1.2%,使得高原上近地表气温并没有显著升高,而地下土层处于低温状态。
自1956年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对青藏线进行踏勘考察开始,格尔木至拉萨段的勘测设计、科学研究断断续续,至今已40多年。
其间对“高原”和“冻土”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试验工作,创造了比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
青藏铁路冻土工程有关问题的探讨
![青藏铁路冻土工程有关问题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60cf7c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4.png)
青藏铁路冻土工程有关问题的探讨李成【摘要】冻土是一种特殊的土体,有着不同于普通土的许多特点.多年冻土的季节融化层每年都要发生季节性的冻融过程,并伴随着发生各种不良冻土地质现象,产生一系列的工程问题.融沉、冻胀和不良冻土地质是多年冻土区筑路工程最主要的问题.对青藏线多年冻土区各类路基工程措施进行了讨论和介绍,并强调全球范围内气温升高将改变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环境.为了应对高温冻土和全球变暖的严峻挑战,必须改变以往沿用的消极被动保护冻土的方法,而采用积极主动保护冻土的工程措施,即冷却地基的方法,应研究开发新的地温调控原理和技术,采用新的路基结构形式,以确保路基工程的长期稳定.【期刊名称】《铁道勘察》【年(卷),期】2007(033)003【总页数】4页(P84-87)【关键词】铁路工程;青藏线;多年冻土;工程措施【作者】李成【作者单位】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陕西西安,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 概述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约1 100 km,昆仑山北坡西大滩至唐古拉山南麓安多河谷地段,要穿越550 km的多年冻土。
全线线路海拔高程大于4 000 m地段约965 km。
在唐古拉山越岭地段,铁路最高海拔为5 072 m。
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大多属于高温冻土,极易受到工程的影响而产生融化下沉。
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修筑工程会遇到一系列特殊的工程地质问题,如热融滑塌、热融湖塘、冻胀丘、冰锥、冻土沼泽湿地、厚层地下冰,以及活动层冰融过程的融沉、冻胀等。
青藏高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变化多样的地貌特征,严峻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地质环境,使得冻土工程问题成为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中的一大难题。
1.1 青藏线多年冻土分布特征青藏线多年冻土北起昆仑山北麓西大滩,南至安多县城附近,中间有融区分布。
多年冻土呈南宽北窄分布。
根据多年冻土的含冰量及其融沉性、冻胀性,将多年冻土分为少冰、多冰、富冰、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
依据多年冻土平均地温,将沿线多年冻土划分为高温极不稳定区、高温不稳定区、低温基本稳定区、低温稳定区四个区域。
青藏铁路沿线冻土上限变化规律分析
![青藏铁路沿线冻土上限变化规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6b99bf65ce05087632131f.png)
1 多 冻 地 , 藏 路 设 和 工 对 西 大 滩 等 盆地 的 冻 土 埋 藏 较 深 ,一 般 为2~5m。 I对 年 土 段 青 铁 在 计 施 中 路
基 、桥梁基础 存在 的多年冻土 问题 已经采取 了相
青 藏铁路 沿线多年 冻土 的丁程特点 主要体现 在以下
应 的 防护 措 施 ,但 在 T 程 使 用 和运 营 过 程 中 ,随 着 自然 几个 方 面 : (1 )相似 地貌 单元 ,不 同纬 度地带 ,在 其 环 境 和气 候 变 化 的影 响 及 铁 路 运 营 后 人 类 活 动 的干 扰 , 他 条件 相 同 时 ,年 平 均 地 温 较 低 处 高 含 冰 量 冻 土 相 对 发
同时也可为该 地区修建路 基及其他 建筑物提 供重要 的依 最少 。 ( 3)同一 低 山丘 陵 I ,阳坡接 受太 阳辐 射多 ,
据
地 温 相 对 较 高 ,蒸 发 较 强 烈 ,故 阴坡 高 含 冰 量 冻 土 较 发
C I ES H N ER L AI WAY 01/ 5 S 2 1 0
路来说 ,冻土 退化 、年平均地 温升 高 、地下 冰融
化 、多 年冻土厚 度减薄 等都会 直接影 响和威胁 青
藏铁路 路基 ,桥涵 、大 中型桥梁地基 ,旱桥 地基
等的稳定性 。 ( 人类 活动的干扰 。在 自然状态 2) 下 ,多年冻土 和其他 生态环境 要素虽 然对外界 轻 微扰 动具有一 定 的 自身负荷 能力 ,但人 为活 动或 工程实 施 ( 铺设光缆 、修筑 公路 和铁 路 ) 地 如 对
集 ,故 高含冰量冻 土及 其厚度有 自上而下逐渐 增厚的特 变 化 影 响不 大 。 点。 ( 5)河谷 阶地 区 由于受河水 的热 影响 ,年平均 地 2 12 K】 7 +9 05道 梁特 大桥 . . 08 0  ̄ _ 温较高 ,且 以砂砾石为 主 ,通常仅发 育低含冰量冻 土 :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的分布特点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的分布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949851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c.png)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的分布特点刘争平【摘要】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地区长度达546.43 km.多年冻土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阐述了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多年冻土分布的主要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海拔高度和纬度、地形、地表水体、植被、岩性以及地质构造等.阐述了多年冻土区不良冻土现象及融区的分布特征,指出了多年冻土的勘察设计特点,为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勘察和设计工作提供了依据.【期刊名称】《铁道勘察》【年(卷),期】2008(034)002【总页数】5页(P78-82)【关键词】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勘察【作者】刘争平【作者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高程在4 500 m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 142 km,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跨越青海、西藏两省区,地处北纬29°30'~36°25'、东经90°30'~94°55'之间。
多年冻土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的难题之一。
1 多年冻土的基本特征多年冻土是指持续冻结时间在2年或2年以上的土(岩)。
多年冻土根据其含冰特征,依据实测总含水率可以分为: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含土冰层及纯冰层。
其中: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合称为低含冰量冻土,其他合称为高含冰量冻土。
多年冻土根据其年平均地温值TCP分为:高温极不稳定多年冻土(TCP≥-0.5℃);高温不稳定多年冻土(-1.0℃≤TCP<-0.5℃);低温基本稳定多年冻土(-2.0℃≤TCP <-1.0℃);低温稳定多年冻土(TCP<-2.0℃)。
其中:高温极不稳定多年冻土、高温不稳定多年冻土合称为高温冻土,低温基本稳定多年冻土、低温稳定多年冻土合称为低温冻土。
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1ca669379ec3d5bbfc0a7490.png)
2500
3000
相变使地温分
布、热物理性
6 5.5
5 4.5
4 3.5
4400
4900
5400 时间(59h0)0
6400
6900
质发生变化,
使地气系统热 19
交换加强,同
比值α
三、经费预算与执行情况
野外各种支出:
13.
4万
购置野外装备(帐篷等): 3.
8万
购计算机及耗材等:
3.0
20
万
第三课题总结
过去近30年来高原大片多年冻土南北界 线变化野外勘探调查;
多年冻土预测模型的建立和程序调试;
冻土深孔地温、活动层水热变化监测;
青藏高原西藏地区植被和土壤类型图数
字化;
4
二、课题执行情况
野外工 今年野外共完成20个人月的工作量,取
作 得了大量地层岩性、含水量、雷达勘探、
地质地貌特征资料。主要进行了地温监测
孔的实地踏勘和调查;青藏高原大片连续
多年冻土北界(西大滩)120KM2岛状冻
土区平面分布变化;监测钻孔钻探和取样,
共完成总钻深287M.
5
二、课题执行情况 室内研究工作
主要进行了多年冻土预测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资料查阅,预测模型方案的确定、程序编制和调 试、预测模型适定性数值验证、数值格式稳定性和土冻结、融化过程物理现象描述真实性检验; 完成了地面温度以0.02℃/a升高条件下100年高原多年冻土变化趋势。并完成青藏铁路沿线天然多 年冻土变化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数字化了高原植被类型土与土壤类型图(1/100万);完成研究论 文5篇。
39.2
K3213+700
50
W1TC
青藏铁路路基下多年冻土演化特征及规律研究
![青藏铁路路基下多年冻土演化特征及规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98bea5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b.png)
青藏铁路路基下多年冻土演化特征及规律研究杨永鹏;孟进宝;韩龙武;李勇【摘要】通过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长期监测系统多年来的大量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青藏铁路路基下多年冻土演化特征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沿线气温逐年升高,降水量、冻结指数和融化指数逐年增大,暖冬现象明显,地表温度年升高率达到0.06℃/年;沿线多年冻土区2007-2013年间冻土天然上限下移的达91%,不同深度处的地温整体处于升温状态;青藏铁路路基下多年冻土也发生了升温退化,在2007年冻土人工上限相对原天然上限均抬升的占81%,路基下多年冻土退化明显滞后于天然场地;片石路基、热棒路基等主动降温措施效果明显,保证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工程的稳定.【期刊名称】《铁道建筑》【年(卷),期】2018(058)005【总页数】6页(P81-86)【关键词】青藏铁路;路基;多年冻土;地温;冻土上限;片石路基;热棒路基【作者】杨永鹏;孟进宝;韩龙武;李勇【作者单位】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00;青海省冻土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青海格尔木816000;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00;青海省冻土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青海格尔木816000;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00;青海省冻土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青海格尔木816000;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00;青海省冻土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青海格尔木8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6.1+68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发生着巨大变化,近30年来,每10年地表温度的增幅均在提高,21世纪的第1个10年是历史最暖时期,降水量也显著增加[1-3]。
与全球气候一样,青藏高原气温逐年升高,降水量也明显增加[4-5],剧烈影响着依赖于气候环境的高原植被、冰川、冻土等的赋存状态。
多年冻土是由特定的气候及地质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演化受到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冻土的演化又直接影响到建设于其上的冻土工程的稳定性。
青藏铁路的冻土问题
![青藏铁路的冻土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3d6fd0ccc17552707220837.png)
青藏铁路的冻土问题青藏铁路穿过冻土区有550公里,实际上真正的冻土地段不到400公里;而在这400公里中,属于较不稳定、不稳定多年冻土地区不会超过190公里,其中极不稳定高温冻土地段在100公里之内。
历史上对冻土开展过哪些研究青藏铁路冻土研究涉及的内容之深、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多、经历的时间之长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早在60年代,铁一院便与中科院原冰川冻土研究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一道,在青藏高原以风火山地区为代表,开展了高原冻土的研究。
这一研究已坚持开展了近40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现在可以肯定讲,青藏铁路沿线冻土的基本分布特征已基本搞清,在冻土地区修建铁路在技术上已没有大的问题,是科学的、完全可行的。
另外,1974年8月,根据中央指示和当时加快勘测设计工作的要求,曾成立了由中国科学院、铁道部、一机部、铁道兵、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等有关领导同志组成的青藏铁路科研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盐湖冻土、高原机电设备、通信信号、施工等四个协作组;组织了全国9个部门与19个省、市、自治区的68家工厂、部队、研究所、设计院和大、专院校,共1700多名科技人员,开展了青藏铁路科研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部分成果于1980年底通过了审查鉴定。
多年冻土区土建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则青藏铁路的成败决定于路基,而路基最大的问题就是多年冻土。
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土建工程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不同设计原则:在年平均地温较低的稳定型多年冻土区应采取保持地基冻结状态的设计原则;在年平均地温较高、含冰量较少、基沉降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地段,采用施工及运营期允许融化的原则;在极不稳定的冻土地段,可采用铺设保温层、通风路基、清除富冰冻土、热桩、以桥代路等综合技术措施;在不融沉或弱融沉的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地区可采取不考虑建筑物热力影响的常规设计方法;在各类冻土地区都必须加强对冻土的环境保护,对取弃土场、路基填筑方式等制定严格的技术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区及特征 表1 T a b l e 1 Z o n i n g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e r m a f r o s t a l o n gt h eQ i n g h a i T i b e t R a i l w a y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特征 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1 , 2 , 2 , 2 , 2 牛富俊1, 林战举1, 罗 京1 , 刘明浩1 , 李安原1 尹国安 , ( 1 . 3 0 0 0 0 ; 2 . 0 0 0 4 9 ) 中国科学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
[ 5 ] [ 2 - 4 ]
多年冻土作为青藏铁路、公路工程的地基,其 空间变异性和热扰动性将会给路基工程稳定性带来 [ 7 ] 极大的危害 .青藏铁路、公路等重大线性工程的 建设改变了原来的水热状况,进而影响下部多年冻 土的生存环境和热稳定性,加速了冻土的退化进 0世纪 6 0年代至 2 1世纪初,青藏公路沿线 程.从 2 2m 深 度 上 温 度 上 升 多年冻土 边 缘 的 冻 土 岛 在 1 0 . 3℃,在广阔的中、低温冻土区冻土升温一般为 0 . 2℃左右,这种变化使得冻土天然上限下移 1 0~
0 引言
冻土是一种对温度和外界因素极为敏感的含冰 负温地质体,其含有地下冰是与其他岩土体最为本 质的区别.多年冻土是冻结状态持续两年以上的土 [ 1 ] 层,它既是一种低温环境也是一种介质材料 .多 年冻土既是地气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地质历 史的产物,自然界许多地理、地质因素影响着区域 多年冻土的宏观分布格局和发展演变过程.其中, 区域气候背景是决定多年冻土分布及其地温状态的 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冻土受地表辐射、 对流和热传导等各种热交换条件的影响,局地因素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多年冻土的分布和地温状 态,决定多年冻土的存在与否,造成同样气候背景 .未来5 0a , 青藏高原地区的多年冻土不管在何种气候情景下, 下多年冻土的异常分布或气候分布
1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区及特征
青藏高原地处西北高山地区,具有高寒气候和 高海拔地势,这些自然条件整体上决定了高原多年 冻土的发育和分布特征.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约 4 2 9 ] 1 5 0× 1 0 k m ,占高原总面积的 7 5 %[ .青藏铁路 4 2k m,线路跨 格拉段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全长 11 0 0m 以上的地段约为 9 6 0k m,穿越多年 越海拔 40 3 2k m,其中,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 冻土区长度为 6 5 0k m,岛状不连续多年冻土区长 8 2k m.青藏 长5 铁路多年冻土北界位于昆仑山北坡的西大滩盆地, 南界位于唐古拉南坡的安多盆地.青藏铁路沿线多 年冻土具有典型的高温高含冰量特点,含冰量大于 2 0 %的 多 年 冻 土 长 度 2 2 1k m,年 平 均 地 温 高 于 - 1 . 0℃的多年冻土长度 2 7 5k m,既高温又高含冰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 [ 1 2 ] 冻土分布具有明显的三向地带性 ,即热量和水 分随高度变化造成的垂直带性,随着海拔增高,地 2 4k m 量多年冻土长度 1
8 ] 3 0c m[ .工程因素对多年冻土的热扰动有很大差
异,路堑、半路堤半路堑等开挖断面施工扰动最 大,土体开挖可能会引起局部水文地质条件的变 化,诱发如冰锥、热融湖塘、滑坡、坍塌等次生自 然灾害.填土路堤的热阻效应虽可以减少其下地温 的年振幅,起到延缓多年冻土融化的效果,但不能 改变因修筑路基而引起的吸热趋势,造成路基整体 温度升高,形成高温冻土层.此外,由高路堤而引 起的阴阳坡效应造成路基各部位在横向上融化深度 不同,可能诱发路基土体产生纵向裂缝.因此,单
6卷 第 4期 第3 2 0 1 4年 8月
冰 川 冻 土
J O U R N A LO FG L A C I O L O G YA N DG E O C R Y O L O G Y
V o l . 3 6 , N o . 4 A u g . , 2 0 1 4
d o i : 1 0 . 7 5 2 2 / j . i s s n . 1 0 0 0 0 2 4 0 . 2 0 1 4 . 0 0 9 3 Y i nG u o ′ a n ,N i uF u j u n ,L i nZ h a n j u ,e t a l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e r m a f r o s t a l o n gt h e Q i n g h a i T i b e t R a i l w a ya n dt h e i r r e s p o n s e t o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h a n g e [ J ] .J o u r n a l o f G l a c i o l o g ya n dG e o c r y o l o g y , 2 0 1 4 , 3 6 ( 4 ) : 7 7 2- 7 8 1 .[ 尹国安,牛富俊,林战举,等.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 J ] .冰川冻土, 2 0 1 4 , 3 6 ( 4 ) : 7 7 2- 7 8 1 . ] 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摘
5个区 要:针对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按照地形、地貌把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为 1
段,并分别介绍了各个区段多年冻土特征. 结果表明: 在外界环境变化, 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及工程活动 的双重效应下,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及其存在状态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包括年平均气温 多年冻土退化、 热融灾害增加、 寒区工程病害不断加剧等. 多年冻土及其存在状态发生变化不但 升高、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而且对青藏铁路沿寒区工程的安全运营、维护及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关键词: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分布特征;环境变化;响应 6 4 2 . 1 4 中图分类号:P 文献标识码:A 1 0 0 0 0 2 4 0 ( 2 0 1 4 ) 0 4 0 7 7 2 1 0 文章编号:土向片状连续多
年冻土 过 渡 区 的 青 藏 高 原 中 东 部 多 年 冻 土 退 化 [ 6 ] 显著 .
收稿日期: 2 0 1 4 0 3 1 6 ;修订日期: 2 0 1 4 0 6 2 1 2 0 1 4 B A G 0 5 B 0 5 )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 ( K Z C X 2 X B 3 1 9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 9 7 3计划) 2 0 1 2 C B 0 2 6 1 0 1 ) 项目( 资助 作者简介:尹国安( 1 9 8 8- ) ,男,湖北宜昌人, 2 0 1 2年毕业于长安大学,现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 m a i l :y i n g u o a n 1 2 3 @1 2 6 . c o m 主要从事寒区岩土工程及环境方面的研究.E
区段 西大滩断陷盆地 昆仑山中高山区 楚玛尔河高平原 可可西里山区 北麓河盆地 风火山山区 尺曲谷地 乌丽盆地 乌丽山区 沱沱河盆地 开心岭山区 通天河盆地 布曲河谷地 温泉断陷盆地 唐古拉山区及 山间盆地 铁路起始 里程 D K 9 7 5+ 7 6 6 D K 9 8 3+ 7 0 0 D K 1 0 0 5+ 5 0 0 D K 1 0 7 2+ 5 0 0 D K 1 1 2 4+ 5 0 0 D K 1 1 4 5+ 5 0 0 D K 1 1 6 5+ 5 0 0 D K 1 1 9 3+ 2 0 0 D K 1 2 0 2+ 5 0 0 D K 1 2 1 7+ 7 0 0 D K 1 2 4 5+ 0 0 0 D K 1 2 6 2+ 8 0 0 D K 1 2 8 2+ 8 0 0 D K 1 3 6 0+ 8 0 0 D K 1 3 9 4+ 8 0 0 多年冻土区全长 / k m 7 . 3 5 4 3 0 . 3 0 2 6 3 . 9 0 0 5 1 . 8 9 3 2 0 . 9 0 0 1 9 . 3 7 0 2 6 . 9 1 0 9 . 3 0 0 1 . 6 7 7 1 2 . 0 7 7 8 . 9 3 9 1 7 . 8 8 9 3 9 . 1 0 5 2 4 . 6 0 0 2 1 . 1 9 0 多年冻土厚度 / m 0~ 2 0 6 0~ 1 2 0 1 5~ 4 0 3 0~ 1 0 0 1 0~ 5 0 5 0~ 1 2 0 1 0~ 5 0 1 0~ 4 0 5~ 2 0 0- 5 0 5~ 2 0 2 0~ 4 0 5~ 4 0 5~ 2 0 1 0~ 2 0 多年冻土上限 / m 1 . 8 1 . 5~ 2 . 5 2 . 0~ 5 . 0 2 . 0~ 3 . 0 2 . 0~ 3 . 0 1 . 0~ 2 . 5 2 . 0~ 4 . 0 2 . 5~ 3 . 0 2 . 0~ 3 . 0 1 . 0~ 3 . 4 1 . 5~ 2 . 5 1 . 5~ 3 . 0 2 . 0~ 5 . 0 2 . 0~ 3 . 0 1 . 9~ 4 . 5 年平均地温 / ℃ - 0 . 5 - 4 . 0~- 2 . 0 - 2 . 0~- 0 . 5 - 4 . 0~- 1 . 0 - 1 . 8~- 0 . 5 - 4 . 0~- 2 . 0 - 3 . 0~- 0 . 5 - 1 . 0~ 0 . 0 - 1 . 0~- 0 . 5 >- 1 . 0 - 1 . 5~- 0 . 5 - 1 . 5~- 0 . 5 >- 1 . 0 - 0 . 5 - 2 . 0~- 0 . 5 高含冰量段长度 / k m 0 . 3 9 0 1 8 . 8 9 8 5 1 . 4 3 7 3 8 . 9 7 5 3 . 2 8 4 8 . 3 0 0 1 1 . 9 3 7 5 . 4 9 5 1 . 6 7 7 5 . 3 5 6 5 . 5 0 3 1 4 . 3 9 9 2 0 . 4 6 2 2 . 2 6 0 7 . 8 5 0 融区长度 / k m 0 . 0 0 0 0 . 5 3 0 3 . 1 0 0 0 . 1 0 7 0 . 0 9 0 0 . 5 0 0 0 . 7 9 0 0 . 0 0 0 1 3 . 5 1 3 1 2 . 2 3 0 8 . 2 7 5 2 . 3 0 0 3 6 . 1 3 4 9 . 4 0 0 3 . 2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