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 人教必修二第1课荷塘月色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必修二第1课《荷塘月色》教案

导入课文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荷花和荷叶的诗句还记得多少?你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荷花与荷叶的诗词吗?

提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们今天也要学习一篇关于荷花、荷叶的散文,想到是哪一篇课文没有?对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作者简介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朱自清,他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原名叫自华,号秋实,后来改为了朱自清,字配弦。出生于1898年11月22日,祖籍浙江,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有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老师,故自称“扬州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抗战爆发后,他随着学校南下主持了西南联大中文系的工作,1948年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他的代表作品有:《春》《绿》《威尼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尤其显示出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了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诗歌也很有影响,如长诗《毁灭》。

时代背景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当时大革命失败,中国处于一片黑暗,可谓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个时候朱自清的生活非常艰苦,但他能自守清贫不同流合污,不为国民党的拉拢所为动心。

像朱自清这样一位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追求。《荷塘月色》表面上看是写景,实际上还蕴藏着精神上的追求。

听读课文

下面我们一起听一下朗读,同学们在听准字音的基础上,感受文本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

提问: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答:主要写了眼前的美景以及胸中的情感。

提问:既然题目叫做《荷塘月色》那么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的是荷塘、月色呢?

解析:对,四五六段是描写荷塘月色的,我们今天这节课,就重点地去解读四至六段的荷塘月色。

提问:总体来说四至六段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觉?

解答:宁静、淡雅、美、柔和、朦胧的感觉。

那么他们具体表现在哪里?下面我们慢慢来体会。

请同学读课文

我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第四段,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要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其他同学划出你认为宁静的地方、淡雅的地方、朦胧的地方。把这些句子划出来,并思考一下为什么。

讲读第四段

提问:这一段写了哪些景物?

解析: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首先明确一下,这些景物都集中在哪里?对!荷塘里,那么在没有月光的晚上是看不到的,所以这一段我们给它加上一个小标题“月下荷塘”。

提问:你认为写这些景物,那些句子用的很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回答:“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提问:这句话你觉得好在哪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解答:写出了叶子的轻盈、动感的娇媚姿态,洋溢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提问:这里用的比喻有什么好处呢?

解答:贴切生动的比喻,使人能身临其境,使事物特征更加鲜明具体,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

扩展:这是比喻的好处,那我们可不可以把这句做这样的改动?“叶子出水很高,像玉盘一样”为什么不可以?

提问: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与一般的比喻句有什么不同?里面蕴含了几种感官感觉?

解析: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红不同的感觉相互沟通叫做通感。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的感受。

介绍通感:这种修辞方式,是一种感觉超过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地。这两种感觉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清淡、时断时续的特点。在运用这种修辞方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事物之间在感官感觉上的相似之处,或者在特定环境下有这种相同的感觉。

提问:这种“通感”的修辞方法,在以前的课中也出现过,谁能试着举些例子。

解答:还记得“红杏枝头春意闹”吗?红杏绽放在枝头,本来是靠视觉感受到的,作者说红杏在枝头喧闹。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啊,这个人爱说“甜言蜜语”,她笑得很甜,这个南方人操着一口“吴侬软语”。

提问:还有哪些?

解答:“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了博喻的修辞方法。一个本体多个喻体的叫做博喻。

提问:荷花、荷叶都说过了,后面还有荷风,荷风是什么样子的?前面写的静后面的是动。

解答:“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这里突出了荷风的速度,非常的快。这里没有写风,用荷叶侧面表现风的速度。

提问:还有哪些?

解答:“叶子本事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的,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句写了荷波。

提问:我们知道在月光下面光线是暗淡的,月光照在荷叶和荷花上本来就很朦胧了,荷塘里的波痕不可能看得清楚,那作者是凭借什么知道有荷波的呢?

解答:是通过上面说的荷风,而且叶子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的,所以在微风吹过,大片的叶子形成波浪,荷叶带动荷径,荷径带动底下的池塘里的水,于是形成波纹。作者靠联想想象来写。

提问:池塘里的流水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解析:通过作者的联想想象来写的。流水看不到,能看到的是荷塘上密密层层的叶子与花,叶子和花的茂盛说明池下有水。另外,脉脉这个词,意思是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脉脉含情,虽然不说话,但两个人却用心灵做着彼此的交流。作者在这里用脉脉这个词,表示虽然池水看不到,也没有很大的声音,但是在心底里作者能感觉到流水的存在。

小结第四段

这一段主要写了荷塘的叶子,花,荷香,荷波,水流动静结合,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其中最多的是什么?比喻,引发了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使事物生动形象;词语上用法如叠词,例如:曲曲折折、田田,描摹事物的状态,使事物的形象更突出,读起来节奏鲜明,音律和谐。还有写作上的动静结合,画面上的有声有色。

板书:

月荷叶弥望田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下荷花袅娜羞涩的如明珠如星星如美人

荷荷香如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塘荷波像闪电般霎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