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垦豆6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垦豆6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垦豆6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垦豆68是一种高油高产的大豆新品种,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选育。
该品种具有高油、高产、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合于我国北方地区的种植。
下面将介绍垦豆6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育过程垦豆68的选育过程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和实验。
首先,选育人员从大量的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了具有高油、高产、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的材料。
然后,通过杂交育种、选择育种等手段,逐步选育出了垦豆68这一优良品种。
二、品种特点1.高油:垦豆68的油分含量高达20%以上,是普通大豆的两倍左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高产:垦豆68的单株产量较高,平均可达到50克以上,比普通大豆高出20%左右。
3.抗逆性强:垦豆68具有较强的抗旱、抗病、抗逆性,适应性强,适合于我国北方地区的种植。
三、栽培技术要点1.选地:垦豆68适合在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土地上种植。
2.育苗:垦豆68的育苗期为3-4周,要求温度在20-25℃之间,湿度控制在60-70%左右。
3.定植:垦豆68的定植期为5-6月份,要求土温在10℃以上,避免低温冷害。
4.施肥:垦豆68生长期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应在定植前施入适量的有机肥和磷、钾等营养元素。
5.病虫害防治:垦豆68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清除病虫害等。
6.收获:垦豆68的收获期为9-10月份,要求在豆荚变黄后及时收割,避免豆荚破裂。
综上所述,垦豆68是一种具有高油、高产、抗逆性强等特点的大豆新品种,适合于我国北方地区的种植。
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选地、育苗、定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以保证垦豆68的高产高质。
超高产大豆新品种介绍
超高产大豆新品种介绍世界大豆王1号是中科院从国外引进的超高产大豆的新品种,它的植株可达100-150厘米左右,有长势强、分枝多、结荚位低等特点。
该品种净产量为0.3公斤左右,甚至可以达到0.4公斤左右。
该品种的抗性十分强悍,对土质要求不高,还具有稳定的遗传学,可播种范围也十分辽阔。
1、世界大豆王1号是中科院从国外引进的超高产大豆新品种,这一品种的大豆株高可达100-150厘米左右,且长势强、分枝较多,结荚部位比一般的大豆品种要低。
2、世界大豆王1号的单株分枝为20-24条左右,一般结荚有800-1000个,多的时候可达1500个左右。
该大豆产量净豆为0.3公斤左右,产量多的时候可以达到0.4公斤左右。
3、该品种的植株主茎较为突出,侧枝也很粗壮,角为灰黄色,每个荚一般有2-3粒左右。
4、该品种结的籽粒为金黄色,光泽度好,个头圆,豆脐呈浅褐色且出油率高,出豆腐率也比其他品种高2-4倍,大豆里头的粗蛋白质含量为46.7%左右。
5、该品种大豆百粒重量约为25-28克,每667平方米产350公斤-500公斤左右,高产的时候可以达到750公斤左右。
6、该品种植株抗病、抗倒、抗逆性都很不错,可以耐重茬、耐高温、耐肥水、耐旱、耐涝、省种子。
除此之外,它对土质要求不高,适应性强,还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可连年作种不退化。
7、该品种植株播种区域广泛,可在黄河及长江流域播种,春、夏都可播,生育期一般为120天左右。
8、该品种一般为稀播,株距为43-50厘米左右,行距为80-83厘米左右,每亩植约3000株,在西瓜地里套种的时候,每亩植约为2000株。
9、该品种都春播时间为4月10日-5月10日左右,夏播时间为5月15日-6月15日左右。
一般每亩穴播种2粒,每穴留有1株,每亩用种为1公斤左右。
10、该品种高产栽培的时候,需要准备中上等田块种植,每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公斤-70公斤左右。
开花及结荚期的时候,需要喷施丰产灵(兑水喷洒2-3次左右),可以增加产量及分枝,使3粒荚增多、无空荚,最终增产35%左右。
鲜食大豆苏新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鲜食大豆苏新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鲜食大豆苏新6号是一种优质的大豆品种,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
在栽培过程中,若能正确掌握高产栽培技术,将能够大大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结合苏新6号的特征特性,阐述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1. 选种适应性好:苏新6号适应性广,适合生长在适宜温度为15℃-25℃的环境中。
对土壤适应性强,对溶液培养条件容易适应。
2. 早熟性强:苏新6号为早熟品种,晚播晚收,一般播种日期为4月下旬至5月初,9月中旬至10月初收获,当地栽培,6月向成熟期。
3. 丰产性好:苏新6号的单株结实率高,且每株结实数量多,产量稳定,一般可达450公斤/亩以上。
4. 植株生长状况好:苏新6号的植株生长势强,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分枝能力强,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
5. 优良的食用品质:苏新6号大豆籽粒饱满,脆嫩可口,味道纯正,富含蛋白质和脂肪,是一种优质的食用大豆品种。
1. 土壤条件选择:苏新6号对土壤适应性强,但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适宜的土壤pH值为6.0-7.0,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疏松透气,能够提供良好的根系生长环境。
2. 种子处理:选用高质量的种子进行种植,可以提高苏新6号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在播种前,可将种子浸泡在草木灰水中,提高发芽率。
也可以在播种前进行化学处理,促进种子发芽。
3. 合理的播种密度: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和水分条件,选择合理的播种密度。
一般情况下,苏新6号大豆的最佳种植密度为20-25万株/亩。
4. 施肥技术:在苏新6号大豆的生长过程中,适当施用有机肥和化肥,能够提高植株的养分吸收,促进生长发育,并最终提高产量。
在播种前,可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生长过程中,可适量追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植株的生长。
5. 合理的灌溉管理:在苏新6号大豆的生长过程中,合理的灌溉管理对于产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大豆的生长阶段,需要适量的水分供应,但是要避免水分过多造成积水。
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 - 种植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种植技术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它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的组成比例非常接近于肉类食品。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食物蛋白来源,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和蛋白来源。
大豆在我国分布较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凡是有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几乎都有大豆的栽培。
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
一、栽培技术1.种子处理培育和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强、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品种,保证为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高、株型收敛的多花多荚高产良种,播前进行种子筛选和晾晒。
选种时要选粒大饱满、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种子。
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采用药剂、根瘤菌拌种或种子包衣。
药剂拌种时,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以防治根腐病。
拌种随拌随播,处理后的种子不宜过夜。
2.培育壮苗足墒早播,提高播种质量,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使幼苗生长健壮,植株积累充分的养分,以供应花荚发育的需要,减少脱落。
夏播大豆多为麦收后抢时播种,早播对大豆产量影响显著,小麦收割后要及时播种,墒情不足时要进行灌溉播种。
推广机械条播,利于苗全、苗匀。
播深以5 cm为宜,播量45~75 kg/hm2。
一般采用宽窄性条播,行距40 cm,株距12~14 cm。
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
对土壤墒情差、抢墒播种的,出现较大垫片面积的缺苗,要及时补水补籽。
大豆3叶进行中耕灭茬,一般中耕2~3次,锄深度不超过3 cm。
大豆3~5叶时要进行间苗定苗,一般实行人工间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匀。
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和杂株,单株留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均、苗壮。
留苗密度早熟品种留苗22.5万~27.0万株/hm2;晚熟品种留苗18.0万~19.5万株/hm2。
3施肥根据大豆需肥特点,合理施肥,特别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
夏大豆一般是铁茬播种,以追肥为主。
高产大豆系列品种引种表现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高产大豆系列品种引种表现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华春2号”、“华夏3 号”系华南农业大学经过多年选育,培育出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产量高的大豆新品种,并先后在2006 年和2007 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梅州市于2008 年从华南农业大学引进高产大豆系列品种“华春 2 号”、“华夏 3 号”试种,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我们根据两个大豆品种的特征、特性,结合梅州市的土壤、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总结出一套具有粤东地区特色的高产大豆种植技术集成。
重点突出实施轮作、精细整地、秋植留种、合理密植等技术措施,合理施用氮、磷、钾、钙,并重视调节剂和微量元素的喷施,提高花生种子的出苗率、基本株数、单株结果数等指标,达到优质丰产。
据统计,至2011 年全市推广种植面积达320hm2,其中面积较大的有梅县、蕉岭等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1 引种表现1.1 试验、示范表现2008年春季在梅县雁洋镇南福村试种2hm2选择和在梅州有多年种植历史的主栽普通品种进行对比,平均产量3724.5kg/hm2,增产2370kg,平均粗蛋白含量为41.6%,粗脂肪含量为21.3%,增产11.1%;蕉岭县三圳镇顺岭村试种2hm2平均产量3759kg/hm2,增产2404.5kg,平均粗蛋白含量为43.3%,粗脂肪含量为25.3%,增产12.8%。
2008 年夏在梅县雁洋镇南福村连片种植33.33hm2、蕉岭县的蕉华及三圳镇的顺岭、龙虎、横龙、台塘村各连片种植20hm2通过示范验收,梅县雁洋南福村平均产量3552kg/hm2,增产2412kg,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4.47%,粗脂肪含量19.54%;蕉岭县的蕉华及三圳镇的龙虎、横龙、台塘村示范基地,平均产量3493.5kg/hm2,增产2353.5kg,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4.47%,粗脂肪含量19.54%。
经田间观察对比分析,大豆“华春2 号”丰产性、稳定性、抗倒伏性好,田间抗病性较强,且接近高油品种和双高品种标准。
鲜食大豆苏新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鲜食大豆苏新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鲜食大豆苏新6号是一种新型高产大豆品种,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苏新6号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帮助种植户更好地了解和种植这一品种。
苏新6号大豆具有快速生长、高产量、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合在不同种植环境下生长。
通过科学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合理施肥、适时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可以有效提高苏新6号的产量和质量。
苏新6号大豆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品种,掌握其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为种植户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鲜食大豆苏新6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介绍、重要性、总结1. 引言1.1 介绍鲜食大豆苏新6号鲜食大豆苏新6号是一种优质的大豆品种,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苏新6号原产地为中国南方,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其种子呈卵形或近圆形,表面光滑,颜色呈黄色或淡黄色。
苏新6号大豆的豆荚稍弯曲,含有6-8粒豆子,豆子间距适中,未成熟时豆荚为绿色,成熟后呈黄褐色。
苏新6号大豆在口感上具有浓郁的豆香和鲜甜的味道,口感丰富细腻,深受消费者青睐。
苏新6号大豆还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营养价值。
苏新6号大豆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保健食品制备。
鲜食大豆苏新6号以其优良的特性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了市场上备受追捧的优质大豆品种。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苏新6号大豆不仅可以品味到美味的豆制品,还可以获得健康营养的双重享受。
1.2 重要性鲜食大豆苏新6号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苏新6号是一种高产、优质的鲜食大豆品种,其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可以在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稳定生长,为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苏新6号不仅在品质上表现出色,而且在营养价值上也很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通过种植苏新6号这种优质大豆品种,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可以满足市场对优质大豆产品的需求,促进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东豆808选育栽培及选育体会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当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对农作物进行新品种培育,从而提高其整体产量和质量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在。
东豆808是根据辽宁地区所培育的新品种大豆,具有产量高、质量好、产量稳定等特点,其培育成功对于我国北方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业发展和进步。
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大豆新品种东豆808的选育栽培过程和选育体会,以供参考。
大豆新品种“东豆808号”是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高油、抗病抗逆性强及适应区域广等特点。
一、选育经过东豆808号(原代号东08137-1)大豆新品种是2008年以“铁丰31”为母本,以“东农47”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后选育而成。
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性及丰产性均突出,2015年-2016年在公司内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17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早熟组多点试验,2018年-2019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019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2020年3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辽审豆20200003,定名为东豆808,证书编号为:2020-1-0315。
二、特征特性东豆808号属亚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90.6cm,有效分枝2.5个,主茎节数17.9个,单株有效荚数68.5个,紫花,椭圆叶,灰白茸毛,成熟时荚皮褐色,籽粒圆形,种皮淡黄色,有光泽,黄色脐,百粒重22.0克,紫斑、褐斑粒极少,完整粒率97.0%以上,生育期129天。
2018年-2019年经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连续两年检测,该品系籽粒粗蛋白含量38.57%(干基),粗脂肪含量21.03%(干基)。
2018年和2019年经辽宁省农科院大豆研究中心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SMVI号株系表现为抗(R)病情指数4.94%,对大豆花叶病毒SMVIII号株系表现为抗(R),病情指数0.46%。
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
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为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农技推广工作,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民科学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根据农业部《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办法》,我部组织遴选了2010年15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80项主推技术,现予推介发布。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2010年黄淮海主导品种皖豆28、中黄13、菏豆13、郑92116、冀豆17、晋遗30,皖豆28 审定情况:2008年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8004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03-106天。
株高80厘米,主茎17节。
卵圆叶,灰毛、紫花。
有限结荚习性,抗倒伏,适合机械收获。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无光泽,脐褐色,百粒重22.11克。
品质:蛋白质45.83%,脂肪19.94%皖豆28历年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皖豆28在黄淮海联合鉴定中安徽8个试点汇总结果皖豆28在潘村湖农场示范现场中黄13品种来源:豫豆8号×中作90052-76。
审定情况:分别通过安徽、天津、陕西省、北京市、辽宁、四川、山西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30~135天,夏播生育期100~105天。
半矮秆,有效分枝3~5个,椭圆形叶,灰毛,紫花。
有限结荚习性。
椭圆粒,黄种皮,褐脐,百粒重23克。
粗蛋白含量43%、粗脂肪含量19%左右。
中黄13产量表现:1998~2000年参加天津市区域试验,比对照品种科丰6号增产12.13%,1999~2000年安徽省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16.0%;1999~2000年参加陕西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增产27.05%;2000~2001年参加北京市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增产20.1%。
适宜区域:适宜在华北北部、山西中部、辽宁南部、四川等地春播,淮河流域及淮北地区、天津市及陕西省南部等地区夏播种植。
菏豆13品种来源:菏95-1×豫豆8号审定情况:2005年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审定。
大豆新品种丹豆12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新品种丹豆12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我国均位居世界前列,因此大豆的选育和栽培技术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品种和新技术,其中丹豆12号就是一种新型大豆品种。
一、丹豆12号的选育背景和特点丹豆12号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育种中心选育的一种新型大豆品种,该品种于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并推荐在全国推广。
丹豆12号选育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我国大豆生产的需求,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基因组辅助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对遗传多样性的挖掘和利用,最终选育出了丹豆12号这一品种。
丹豆12号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丹豆12号具有较高的产量和稳定性。
该品种的单产达到了每亩600-800公斤,比普通大豆品种高出20%-30%。
2、丹豆12号的抗逆性较强。
该品种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具有较强的抗旱、抗病和抗逆性能。
3、丹豆12号的品质优良。
该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脂肪含量在20%左右,并且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二、丹豆12号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了充分发挥丹豆12号的优良特性,提高其产量和品质,需要采取一些科学的栽培技术。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丹豆12号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合理选择种植地点。
丹豆12号适应性强,但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选择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土壤酸碱度适宜的地方。
同时要避免种植在有害气体和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地区。
2、科学施肥。
丹豆12号对氮肥的需求较高,应在播种前进行充分施肥,同时要注意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
在生长期间,应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及时补充适量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等营养元素。
3、合理密植。
丹豆12号的生长期较短,生长速度较快,因此在播种时可以适当密植,但不宜过密。
一般每亩种植量控制在70-80公斤左右。
大豆新品种丹豆12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新品种丹豆12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
点
大豆新品种丹豆12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丹豆12号是一种新推出的大豆品种,具有耐旱、耐涝、抗病等优良特性,适合于中低产田种植。
以下是丹豆12号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 选育技术要点:选育丹豆12号的关键是要求发展高耐旱、耐涝、抗病、高产稳产的特性。
选种时要根据生产环境和早期筛选试验结果,选择抗病优良、耐旱耐涝能力强、丰产稳产的材料作亲本,进行人工授粉繁殖;同时对后代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最有优良特性的群体进行筛选。
2. 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生长环境:丹豆12号喜温暖、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生长环境,适宜在日照时间12小时以上,年平均温度15℃以上,年平均降雨量500-800毫米的条件下种植。
(2)良好的土壤条件:在肥沃土壤、PH值6.0-7.0之间,有机质含量在2.0%以上的土壤中生长最佳。
(3)大豆品种选择:同时种植早、中、晚熟的品种以分散生长期,降低病害发生率。
(4)适宜密植种植:在丰产区,每亩种植量在12-15万株之间,密植可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密植导致株间竞争过强影响产量。
(5)适宜施肥:丹豆12号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高,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合理施肥,建议根据生育期分别施入氮、磷、钾,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综上所述,丹豆12号具有良好的特性,可以带来较高的产量。
但是在其种植过程中,选育和栽培技术要点都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实践,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高产的种植技术_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一、大豆品种的选择:大豆种应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丰产潜力大、符合品种标准化的种子,如徐豆9号、中黄13、合豆1号、豫豆22、25等。
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在85%以上,精选处理后播种。
方法二、进行配方施肥:大豆的施肥量可以按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磷肥30-40公斤,尿素10公斤(其中基肥占总量的60%,花期追40%),缺钾地块亩施硫酸钾10公斤,硼、钼、锌等微肥适当叶面追施,施肥以底肥为主。
方法三、大豆适时早播:因为适时早播,可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
大豆播种的适宜水分含量为19%-20%。
若墒情不足,应造墒或遇雨抢墒播种;水分过多,则应适当散墒后播种。
播种深度一致,一般为3-5cm,种子分布均匀,尽早播种,不晚于6月25日。
方法四、精量匀播:大豆采用精量点播、均匀耧播或机播,播种行距25-40厘米;或宽窄行种植,宽行50厘米、窄行25厘米,播种深度3-4厘米,播后平整覆土保墒,及时用封闭式除草剂均匀喷施,防治苗期杂草。
方法五、大豆幼苗期(6月中旬-7月中旬,约20天)的管理:在大豆幼苗期要及时间苗、定苗。
间苗是指齐苗后拔去多余幼苗,剔除弱苗和病苗。
定苗是指按预定行株距和留苗数最后1次间苗。
一般间苗2-3次。
方法六、大豆花荚期(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约20-30天)的管理:方法七、大豆鼓粒期(8月上中旬-9月中旬,约35-40天)的管理:在大豆鼓粒期要灌好丰产水,主要任务是以水调肥,养根护叶不早衰。
合理灌排,抗旱排涝。
鼓粒前期要求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左右,低于此指标,及时灌溉,不要等到叶片萎蔫才灌水。
大雨暴雨后应及时清沟排水,防止土壤通气性不良,影响正常发育。
同时搞好叶面喷肥,以利大豆鼓粒。
还要继续防治豆天蛾、造桥虫等,保护叶面少受损害。
一、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应选择生地或轮作3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前茬是禾本科作物更好。
大豆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大豆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大豆是我国的传统耕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大豆的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一直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将对大豆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大豆种植现状1. 大豆种植区域分布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全国各地。
目前,中国大豆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域包括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等。
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占据了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60%以上。
2. 大豆种植结构我国大豆种植结构以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为主。
早熟品种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根据种植区域的不同,大豆的种植方式也有所不同,包括大田种植、间作种植和早稻后种植等。
3. 大豆产量我国大豆的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占据了世界大豆产量的40%以上。
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有限,加上一些种植技术不够成熟和高产栽培技术不够普及,导致我国大豆的单产量还不够高。
二、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分析1. 土壤选择大豆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适宜的土壤应为疏松、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土壤。
在选择土壤时,应尽量避免盐碱土和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
2. 种子选用种子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大豆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应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的种子。
在选用种子时,还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种植要求选择适宜的品种。
3. 合理密植大豆的密植与否直接关系到大豆的产量,合理的密植可以提高大豆的光能利用率和养分利用率。
一般来说,大豆的密植以每亩6-8万株为宜。
4. 合理施肥大豆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因此施肥非常重要。
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大豆的养分利用率和增加产量。
一般来说,大豆对氮、磷、钾的需求较大,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施肥。
5. 控制病虫害大豆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可以采用合理轮作、间套种、合理施肥等措施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优良大豆品种反其高产栽培要点
豆过 晚收 获易使 籽 粒营 养倒 流降
低 品 质 ;过 早 收 获 籽 粒 成 熟 稍 差 ,
性 ,耐 旱 、耐瘠 、抗 倒伏 性 均较 强 ,是适 合湖南 及南 方类 似 地区
稻 田 、旱 土 单 种 和 问 套 多 熟 制 栽
时 间苗和定 苗 ,中耕 除草 ;大 豆 封行前 有 杂草 时须人 工及 时 中耕
盛 ,可在初花期用 多效唑控旺长 、
湘春 豆 2 2 0 1 0 4年 通 过 湖 南 省 审 定 ,每 6 7 方 米 产 量 10 6平 7. 2 公 斤 。株 高 5 米 ~7 米 ,分 5厘 5厘 枝 3个 以 上 ,每 株 结 荚 2 个 ~3 5 5 个 ,每 荚 平 均 粒 数 二 i 粒 ,百 粒 重 2 0克 左 右 。 全 生 育 期 9 5天 ~ 术 要点 如下 : 防倒 伏 ,保 花 保 荚 。
三 四株 。
喷施 甲维盐 、锐 劲特 或 氯氰 菊酯 等防菜青虫 、大豆夜蛾 、卷 叶螟 、
豆天蛾和豆荚螟等害虫 。
6遇 旱 灌 水 , 遇 涝排 渍 . 大 豆
湖南及南方类似地区推广种植 。
湘 春 豆 2 20 4 0 6年 通 过 湖 南 省 审 定 ,每 6 7平 方 米 产 量 14 6 7. 5 公 斤 。全 生 育 期 10天 左 右 ,7月 0
土壤 一般 每 6 7平方 米施 复合 肥 6
1 5公 斤 ~2 O公 斤 、过 磷 酸 钙 2 5
公 斤 ~5 0公 斤作 基肥 ,苗期 可根
据 生 长 情 况 每 6 7平 方 米 追 施 复 6
合 肥或尿素 1 0公斤 ,中后期 结合
治虫叶面喷施磷酸 二氢钾促壮籽 。 如 遇 高 温 高 湿 天 气 ,长 势 特 别 旺
大豆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
三 、 耕 、 土 。 在 大 豆 封 垄 前 , 行 中 培 进 2 3次 中耕 。 般 在 大 豆 齐 苗 后 、 苗 后 和 一 定 封 垄 前 各 中耕 1次 , 土 应 结 合 第 3次 中 培 耕 进行 。
四、 肥水管理。可在苗期 、 分枝期或初 花 期 追 施 肥 料 , 肥 用 量 以 每 6 7平 方 米 化 6
施 用 1 — O千 克 磷 酸 二 铵 为 宜 。磷 钾 肥 对 52
大豆 十分重要 , 可作底肥 , 既 也可 作追肥 , 迫肥可在初 花期追施 , 一般 每 6 7平方 米 6
个, 百粒 重 l 7克左 右 , 黄色种 皮 , 色种 褐 脐, 长椭 圆形 粒 , 微有 光泽。抗倒伏 , 不裂 荚 ,落 叶 性 好 。 该 品 种 脂 肪 含 量 平 均 为 2. %, 白质含量 平均为 4 .9 脂肪 22 蛋 O 32 %,
和 蛋 白 质 含 量 合 计 平 均 为 6 . % , 两 项 53 8 合 计 超 过 了 6 %的 国 家 大 豆 品 质 脂 肪 、 3 蛋
地
我 国 为 薄荷 生产 大 图 . 国 的 薄 .我
荷油 、薄荷 脑 以质优 价廉 享誉 海 内
距 3 O厘 米 × 5厘 朱 的 规 格 立 即 定 植 1
在 整好 的 哇 面 上 。2根 茎繁 殖 () 头 茬 薄 荷收 获后 , 地下根 茎刨出 , 行 、 将 按 株
距 3 O厘 米×l 5厘 米 的 规 格 定 植 在 整
好 的 畦 面 上
外 , 受 外 商好 评 深 、在 多年 的 行 情 走 下 之 后 , 薄 荷 油 行 情 现 已止 跌 回 升 .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许多地方开始栽培高产大豆。
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有些高产大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种植大豆因受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等影响,播种后不能适期出苗、出壮苗和全苗,苗期生长还能受病虫草危害,造成苗稀、苗弱,产量低,品质和效益差;我国加入WT O后,大豆生产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质量不高、加工品质较差,混种、混收、混销是阻碍我国大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据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措施。
一、选地与整地。
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适宜高产。
大豆对茬口要求十分严格。
重茬或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
因此要求选择生茬地或轮作三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
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如高粱、玉米等。
有些农民认为大豆不需施肥,其实这是错误的。
整地前要保证底墒,结合整地施足底肥。
中等肥力土壤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或氮磷钾复合肥20公斤。
二、选用优质高产品种1、品种选用原则:(1)把好熟期关。
品种的生育日数,要在当地无霜期内留有余地,能正常成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防止越区种植。
(2)要注意地势和土壤肥力。
低洼地肥力高的地块宜选择喜肥水的品种。
(3)良种配良法。
垄上精量点播、等距穴播、三垄栽培等良法,宜选用中熟、中晚熟、植株高大,秆强茂密性好的品种。
窄行密植等栽培方法宜选用早熟或中早熟、分枝少、秆强、株形收敛的品种。
2、种子处理:在保证选用品种保持原品种特性的增产潜力条件下,可采用富尔“千斤顶”(大豆专用型)拌种,最好少兑水或不兑水。
该药剂每瓶250克,2瓶可拌1公顷地用种。
要做到拌种均匀,阴干后种子不膨胀,种皮不开裂,然后采用含防虫、杀菌、含有微量元素或膜性好的种衣剂进行包衣。
三、深层施肥。
深层施肥是指把肥料施于播种部位的种子以下,使肥料与种子分开,以防止烧种、烧苗,充分发挥肥效,促进根系生长,利于根瘤固氮,满足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
大豆新品种先农1 号选育及高产栽培
Z a i p e i j i s h u先农1号是由海林市农民育种家王国先经过16年的艰苦努力选育的大豆新品种,于2013年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豆2013011。
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虫、抗旱耐涝等突出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及吉林省东部地区种植。
1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育种人王国先于1997年以绥农14号为母本,以黑农38(哈85-6439)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摘荚法与系谱法相结合选育而成。
1998年种植F1代,1999-2000年种植F2、F3代采用摘荚法,2001-2002年种植F4、F5代采用系谱法,2002年F5代决选,品系代号为先丰02—429,2003-2006年在试验田产量鉴定及异地鉴定,2007年参加全省预备试验,2008-2009年参加全省区域试验,2010—2012年参加全省生产试验,2013年审定推广。
2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0㎝左右,秆强抗倒伏,白花圆叶,荚呈弯镰形,棕黄色茸毛,成熟时呈褐色。
种子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20-22g,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5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50℃左右。
3产量表现3.1鉴定试验2005年鉴定试验平均产量3130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47增产15.1%。
2006年鉴定试验平均产量2986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47增产18.6%。
3.2全省预备试验2007年参加全省预备试验平均产量2868.6㎏/hm2,较对照品种合丰47增产16.2%。
3.3全省区域试验2008—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17.2㎏/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1.5%。
3.4全省生产试验2010-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75.7㎏/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4.8%。
3.5大面积生产种植一般平均产量3000-3500kg/hm2,高产地块可达4000kg/hm2以上,即高产又稳产,而且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鲜食大豆苏新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鲜食大豆苏新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我们来了解一下鲜食大豆苏新6号的特征特性。
苏新6号是一种优质鲜食大豆品种,其特点是生长期短、千粒重大、茎粗壮、产量高,适应性强,并且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
苏新6号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 早熟:苏新6号是一种早熟品种,生长期为95-100天左右。
这使得在北方地区也能够进行种植,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收获丰硕的产量。
2. 千粒重大:苏新6号的种子特别大,千粒重在300克以上。
这意味着种子的质量非常优越,有着更好的营养价值,也更受市场欢迎。
3. 茎粗壮:苏新6号的茎粗壮,能够有效抵抗自然灾害,如风灾、雨灾等,有着较高的抗倒伏能力。
4. 产量高:苏新6号的产量非常高,亩产量可以达到400-500公斤。
这意味着单位面积内可以获取更多的收益,非常适合于大面积种植。
1. 种植时间选择:苏新6号适应性强,适合在适宜温度下进行栽培。
在北方地区,适合于4-5月间播种,南方地区适宜在3-4月份开始播种。
2. 土壤选择:苏新6号适应性强,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上生长。
但是最好选择土质疏松、肥沃的壤土,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
3. 施肥:在播种前应充分施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可施入有机肥和磷、钾等微量元素,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
4. 灌溉管理:在生长期间要做好灌溉工作,保持土壤湿润。
特别是在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确保植株的正常生长。
5. 病虫害防治:在栽培过程中要及时查看植株是否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一旦发现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
6. 收获时间选择:苏新6号生长期短,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满意的产量。
在种植后95-100天即可进行采收,要掌握好收获的时机。
大豆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
栽培技术Za ip e ijis h u大豆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卢瑞红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河南省有着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大豆种植面积呈现一定程度的缩小,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内实现大豆产量的增产增收,就成为现阶段农技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大豆种植现状和高产栽培技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1大豆种植现状大豆是河南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在70万公顷以上,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更是高蛋白大豆的优势生产区域。
在河南省舞阳县大豆种植面积在2万公顷以上,大豆种植已经成为部分农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
尽管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相对较大,但是平均产量严重不足,每公顷平均产量普遍在1500kg以下,低于全国水平,年产大豆在110万吨以下,远远不能够满足当地油料加工需求。
而且由于大豆生产过程中品种杂,来源复杂,品质不一,导致大豆的商品性质参差不齐,加工效益较差,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市场竞争能力不足。
导致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优质大豆品种缺乏,栽培技术不配套。
很多农民群众在种植大豆过程中,所选择的品种来源多,繁杂,农民传统习惯自己留种,品种混杂,严重影响到大豆产量和生产性能。
此外很多农民群众的良种意识较差,农民群众已经普遍认同玉米、棉花、小麦等品种需要年年购买,对大豆品种缺乏更新换代意识。
在大豆栽培过程中,栽培管理粗放,投入少,靠天吃饭,制约了大豆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相对于传统农作物,如小麦、玉米不管是政府还是农民群众对先进大豆栽培技术的需求意识严重不足,技术推广力度较差。
在很多农民群众的思想中都认为大豆栽培技术简单,因为大豆根部具有固氮作用,所以不需要施肥。
再加上近些年除草剂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中耕除草频率逐渐下降,土壤板结影响到大豆根系的生长。
为此,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相关栽培配套技术,以实现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2大豆高产栽培技术2.1科学选种大豆种植之前,当地农技推广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新品种的宣传推广,通过和农民群众进行广泛的交流,以及进行广泛的技术推广,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优质品种对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为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农技推广工作,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民科学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根据农业部《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办法》,我部组织遴选了2010年15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80项主推技术,现予推介发布。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2010年黄淮海主导品种皖豆28、中黄13、菏豆13、郑92116、冀豆17、晋遗30,皖豆28 审定情况:2008年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8004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03-106天。
株高80厘米,主茎17节。
卵圆叶,灰毛、紫花。
有限结荚习性,抗倒伏,适合机械收获。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无光泽,脐褐色,百粒重22.11克。
品质:蛋白质45.83%,脂肪19.94%皖豆28历年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皖豆28在黄淮海联合鉴定中安徽8个试点汇总结果皖豆28在潘村湖农场示范现场中黄13品种来源:豫豆8号×中作90052-76。
审定情况:分别通过安徽、天津、陕西省、北京市、辽宁、四川、山西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30~135天,夏播生育期100~105天。
半矮秆,有效分枝3~5个,椭圆形叶,灰毛,紫花。
有限结荚习性。
椭圆粒,黄种皮,褐脐,百粒重23克。
粗蛋白含量43%、粗脂肪含量19%左右。
中黄13产量表现:1998~2000年参加天津市区域试验,比对照品种科丰6号增产12.13%,1999~2000年安徽省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16.0%;1999~2000年参加陕西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增产27.05%;2000~2001年参加北京市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增产20.1%。
适宜区域:适宜在华北北部、山西中部、辽宁南部、四川等地春播,淮河流域及淮北地区、天津市及陕西省南部等地区夏播种植。
菏豆13品种来源:菏95-1×豫豆8号审定情况:2005年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审定。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105天。
株高53.1厘米,抗倒伏性较好。
叶片椭圆形,灰毛,紫花。
亚有限结荚习性。
籽粒椭圆型,黄色种皮,褐脐,百粒重22.4克。
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高感大豆胞囊线虫病。
蛋白质含量41.84%,脂肪含量19.03%。
菏豆13产量表现:2002~2003年山东省区试,比对照鲁豆11号增产4.8%;2003~2004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61.20千克,比对照中豆20增产9.06%;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8.26千克,比对照中豆20增产8.35%。
适宜区域:适宜在山东省西南部、河南省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郑92116品种来源:郑506×郑100-0-4-5。
审定情况:2001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03、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在106天,在西南山区春播生育期为124天。
株高58.8~72.8厘米,分枝2.5个。
圆叶,灰毛,紫花。
有限结荚习性,成熟荚灰色。
粒形圆,种皮色黄,有光泽,脐色褐,百粒重20.8~21.1克。
中抗花叶病毒病SC3和SC7株系,感SC11株系。
蛋白质43.48%~43.79%,脂肪17.79%~18.62%。
郑92116产量表现:2000~2001年黄淮海中片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5.0千克,较对照鲁豆11号平均增产11.97%。
200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2.95千克,较对照鲁豆11号增产4.34%。
2005~2006年国家西南山区春大豆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91.5公斤,比对照增产8.0%;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3.0公斤,比对照增产2.7%。
适宜地区:适宜在河南全省、山东南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中部地区夏播种植,贵州毕节、云南昆明和红河、湖北恩施、四川凉山地区春播种植。
冀豆17(国审豆2006007 )生育期114天,株高101厘米,主茎17.8节,百粒重18克。
椭圆叶,白花,棕毛,亚有限结荚习性。
种皮黄色,圆粒,黑脐,有光泽。
蛋白质含量38.0%,脂肪含量22.98%。
冀豆172004年黄淮海中片区试,平均亩产185.8公斤,比对照鲁99-1增产6.7%;2005年平均亩产203.3公斤, 增产8.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4.6公斤,比对照增产7.3%。
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8.2公斤,比对照增产5.4%。
适宜在河北南部、河南中部和北部、陕西关中平原和山东济南周边地区夏播种植。
高蛋白大豆--皖豆242008-2009年连续两年分别在太和县旧县镇、利辛县纪王场乡建立“皖豆24”的高产连片万亩示范区,2009年9月23-24日,在利辛县召开“皖豆24”高蛋白大豆万亩高产创建现场观摩会,由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阜阳市种子管理站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进行了现场田间测产鉴定,有代表性的三个田块平均亩产215.84公斤,较当地常年种植品种每亩增收75.6公斤。
中黄13、皖豆24、皖豆28、阜豆9765、徐豆10号、徐豆12号、泗豆11、菏豆13、菏豆12、高丰1号、郑92116、周豆17、豫豆25、周豆11、濉科928等黄淮南部夏大豆的主要用途是作为食用豆制品加工原料,除传统的豆腐、腐竹、豆浆外,新开发的分离蛋白、蛋白肽、豆奶等。
三、大豆能高产吗?国外大豆产量潜力与高产记录情况据美国植物生理学家Johnson(1982)估计,大豆的产量潜力可达15t/h ㎡。
在美国的大豆高产竞赛中,产量超过5 t/h㎡的记录屡见不鲜。
1983年新泽西州大豆高产竞赛中创造了7.94t/h㎡的最高记录。
Cooper等(2003)选育的半矮杆新品种Apex在高产环境下,多年多点表现出很高的产量水平,其中三年最高产平均达5.98 t/h㎡。
意大利的大豆单产是世界上大豆单产最高的国家,全国平均单产在3.6-3.7 t/h㎡。
(240公斤)单株结荚数量多国内大豆高产记录与高产研究情况我国“八五”国家攻关提出了大豆高产目标东北地区4.875t/h㎡东北325黄淮地区4. 5t/h㎡黄淮300南方地区3.75t/h㎡南方250西北灌溉区5.625t/h㎡西北375关于大豆超级种的育种目标有专家建议仍沿用国家育种攻关模式,全国分为四大生态区,按生态区分别制订育种目标:东北春大豆区达4.2 t/h㎡、面积为6.67 h㎡以上(280 ×100)黄淮夏大豆区达3.75 t/h㎡、面积为3.34 h㎡以上(250 ×50)南方夏大豆区达3.3 t/h㎡、面积为3.34 h㎡以上(220×50)西北灌溉区达 4.5 t/h㎡、面积为3.34 h㎡以上(300 ×50)增产幅度为较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5%以上单株结荚上下均匀结荚部位不高,亩产270公斤,巴西圣保罗,安那利亚•弗朗哥农场四、大豆栽培技术1、宽窄行种植技术2、扩行栽培技术3、免耕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4、高蛋白大豆保优高产栽培技术黄淮南部夏大豆育种及生产思路基本思路:¡°主攻单产、提高效益¡±主攻以精播保苗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技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
广泛吸收国内外已有技术成果,充分利用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平台,通过多点异地鉴定、试验示范,加快新品种选育推广进程,逐步缩小与其它主产区及国外的差距。
1、大豆宽窄行种植技术该技术通过调整大豆种植的行间距,采用宽窄行相间种植方式,提高大豆田间的通风、透光率,充分利用边行优势,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其主要技术要点:(1)宽窄行种植:一般宽行行距50cm,窄行行距20-30cm。
(2)及时定苗:亩留苗1.2~1.5万株。
(3)科学追肥、叶面喷肥:大豆分枝期至初花期,每亩开沟追施磷酸二铵10~15kg或尿素5~7.5kg,施肥后覆土。
花荚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硼酸100克加水50kg进行叶面喷施。
3、免耕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麦收后六月份播种大豆,由于时间紧、温度高,播期易发生干旱,整地播种费时、费工,容易跑墒,不利大豆出苗,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免耕(铁茬播种)、少耕(灭茬播种)的种植方式。
近年来随着农村务农人员结构的改变,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机具的改进,在总结传统的铁茬播种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保护性机械耕作、化学除草、覆盖栽培、科学管理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形成了适合黄淮海平原的省工、省力、节本、增产增效的夏大豆少免耕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增产增效情况:大豆少免耕技术减少了土壤耕翻,节省能源,省工、省力;可以保持土壤墒情,有利于足墒播种,防止水土流失;可以提早播种,延长大豆生育期,有利于选用中晚熟高产优质大豆良种,提高产量;有利于秸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秸杆焚烧和大气污染。
夏大豆少免耕高产栽培技术比传统耕作技术增产10%以上,亩增收节支60元以上,生态效益也非常明显。
技术要点:1、选种。
选用高产、优质、耐除草剂大豆品种。
精选种子,保证种子发芽率,确定适宜的播种量。
一般每亩1.5万株左右,百粒重20克发芽率正常的种子,每亩播量掌握在5-6千克。
2、适期早播。
麦收后抓紧抢种,一般6月上中旬为播种适期,宜早不宜晚,墒不足可浇水造墒播种。
3、采用适宜的播种方式和方法。
采用机械播种,精量匀播,开沟、施肥、播种、覆土一次完成,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
一般行距40cm左右,播种深度一般3-5厘米。
技术要点:4、施肥:播种时亩施磷酸二铵15公斤,氯化钾10公斤,或大豆专用复合肥30公斤。
注意种子与肥料分开,肥料深施。
也可在分枝期结合中耕培土施肥。
5、杂草控制:一是播种后出苗前用都尔、乙草胺等化学除草剂封闭土表。
二是出苗后用高效盖草能(禾本科杂草)、虎威(阔叶杂草)等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
6、病虫防治:做好大豆蚜虫、食心虫、豆荚螟、造桥虫的防治工作。
技术要点:7、化学调控:高肥地为防止大豆倒伏,可采用多效唑等化学调控剂在初花期进行调控。
低肥力地块为防止后期脱肥早衰,可在盛花、鼓粒期叶面喷洒少量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硼、锌微肥及其他营养剂。
8、注意及时排灌:大豆花荚期和鼓粒期遇严重干旱及时浇水,雨季遇涝要及时排水。
9、适时收获:当叶片发黄脱落,荚皮干燥,摇动植株有响铃声时及时收获。
注意事项:免耕覆盖田易于滋生杂草,应重视杂草防除。
可于播种后喷洒化学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或大豆出苗后用化学除草剂对杂草进行茎叶处理杀灭杂草。
4、高蛋白大豆保优高产栽培技术(1)选用高蛋白品种如皖豆28号、皖豆23号、皖豆24号、中黄13、豫豆25、郑92116等品种。
(2)增施肥料:旋耕前亩施尿素5kg、过磷酸钙50kg、氯化钾6-8kg;或亩施大豆复合肥20kg;可增施有机肥20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