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家训大全,句句都是精华

中国古代家训大全,句句都是精华

中国古代家训大全,句句都是精华说起家训,可能很多人会想到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等等,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而家训在中国形成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久远,慢慢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管是对我们个人还是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都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不是某一本家训,而是在这些家训中挑选出最经典的10句。

1、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大意:宁静淡泊的处世态度,可以让我们修身养性。

而勤俭节约的喜欢可以培养我们自己良好的品德。

2、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朱柏庐《朱子家训》大意:请不要贪求意外得到的钱财,饮酒的时候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能过量。

3、立身无愧,何愁鼠辈。

——吴麟徵《家诫要言》大意:安身处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无愧于心,又何愁身边的卑劣小人暗中算计、使坏!4、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金缨《格言联壁》大意: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错。

跟他人聊天时,不要说人别人的坏话。

5、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虞通明而辞不专。

——孔子门生《孔子家语》大意:一个人如果要有仁义之心,就不会自我夸耀。

弱考虑问题的时候能够明辨是非,通晓事理,那么说话的时候就不会自以为是。

6、父不慈则子不孝。

——颜之推《颜氏家训》大意:如果做父亲的不懂得疼爱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也不会孝顺父母的。

7、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大意:如果一个家族能够保持俭朴的传统,那么家族就会兴旺起来。

一个人如果勤劳,就能够保持健康。

而家族如果能够勤劳俭朴的话,那么生活便不会品贱。

8、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

——周公《诫伯禽书》大意:人的力气不如牛,所以不能跟牛比力气。

行走的不如马,所以不能跟马赛跑。

9、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司马谈《命子迁》大意: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继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才是孝道的最终归宿。

10条中华经典家训

10条中华经典家训

10条中华经典家训家是什么?是那两张日渐苍老的熟悉容颜,是牵在一起就奔着一辈子去的双手,是牙牙学语的孩子,是儿孙满堂的热闹……也是那个你每天抱怨无数次,却不许别人说半点不好的地方!组建家庭是一种本能,维护家庭是一门学问。

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些经典家训吧!从古人的智慧中寻找灵感,让日子越过越好,让家庭越来越和睦、兴旺!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朱子家训》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基础;勤俭节约,都在小处体现。

也许节约一粒米、一件衣服,不能让你发家致富。

但你总有一天会发现,生命中正好缺了被你浪费掉的一粥一饭、半丝半缕。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处:诸葛亮《诫子书》无论社会多么纷乱,保持本心,是一种安家、安身的根本。

佛系也好,鸡汤也罢,一句话能够流传千年,总有它的道理。

3、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

出处:安徽绩溪《章氏家训》无论富贵与贫贱,劳动与读书,都是传承一个家庭的根本,勤俭节约,是一种可贵的本能。

如果有摩擦怎么办呢?退一步,海阔天空。

事实上,对于亲人来说,“忍让”不是一种退缩,而是一种保护。

4、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出处:福建龙岩客家家训追梦是一辈子的事,追热点也是一辈子的事。

当一个家庭里所有人都为梦想努力的时候,你会看到“家”最繁盛的模样。

5、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出处:王阳明家书《示宪儿》无论你的身份地位有多高,谦卑和容忍,都是必备品。

大海之所以成为大海,是因为有了吞尽天下江河的胸襟啊!6、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君子必慎交游焉。

出处:《颜氏家训》与靠谱的人交朋友,你也会变得更加靠谱。

7、贫莫断书香,贵莫贪贿赃。

出处:纪晓岚临终遗训无论你听了多少“寒门难出贵子”的论调,都不要停下翻书的手。

如何写家谱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如何写家谱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转载]如何写家谱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如何写家谱曹教授一、关于“家谱”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

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持和发展。

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

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

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记录下来,这就是谱牒,是家谱、族谱的雏形。

谱牒源于何时?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

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学术界公认为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

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

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

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

古代家规家训大全

古代家规家训大全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家规家训,以下列举其中一部分:
1.黄氏家规:孝亲敬长,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

2.朱子家训:落落三百余文,千古治家之经。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3.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袁黄《了凡四训》: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5.乔家大院楹联: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6.张英《聪训斋语》: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

7.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诸弟》: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8.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司马光《训俭示康》: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这些家规家训包含了为人处世、读书治学、修身养性、勤俭持家等方面的智慧,对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家规家训范本20条

家规家训范本20条

家规家训范本20条1. 家风家规家训有哪些休作生分之事,不是继承遗产的人,汝勿轻捐少壮时,而能有成者少矣。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为子孙作富贵计者,我遗子孙以清白;孝悌之子。

--陶行知《怎样选书》凡是不爱已的人无瑕之玉,遗子孙以祸害,必由夫妇。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成家子。

--清·石天基《传家宝》我今仅守读书业。

--《梁书·周舍徐勉传》儿孙自有儿孙福。

--宋·陆游《小儿入城》人生内无贤父兄,烘如宝。

--元·无名氏《渔樵记》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休听离间之语,可以为国器,外无严师友,可以为国瑞。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有财无义。

--《孔子集语·易者》广积聚者,兴家两字曰俭与勤,休专公共之利,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多声色者,钱如草。

--宋·林逋《省心录》不严不能成器,败家子,残性命以斤斧,惟家之殃,莫为儿孙作马牛。

--宋·吕公著人遗子孙以财。

--宋·林逋《省心录》传家两字曰读与耕。

--清·曹雪芹《红楼梦》人道之兴,十败其九。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休存猜忌之心2. 家规家训范例曾国藩之家训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

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谦,《中庸》之所谓戒慎戒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过于寡欲,皆不外乎是。

故能慎独。

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

如何写家谱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如何写家谱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转载]如何写家谱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如何写家谱曹教授一、关于“家谱”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

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持和发展。

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

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

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记录下来,这就是谱牒,是家谱、族谱的雏形。

谱牒源于何时?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

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学术界公认为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

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

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

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

家规家训范本20条

家规家训范本20条

家规家训范本20条家规家训范本20条1、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2、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勤学苦练,努力登攀.4、举止稳重,言语文明,团结友爱,永夺先进.5、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6、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造福子民,服务社会.7、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8、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待己,宽以待人.9、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心里有盏灯,肚里能撑船.10、人胜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11、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12、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13、一日“三省”好处多,来日不唱悔恨歌.14、少壮不努力,老大被人讥;少壮不立业,老大徒伤悲.15、家有老千般好,好儿女多行孝,家有孝是希望,精心栽培生长旺.16、攒钱聚财,取之有道,男女老幼,处之有方.17、干本份活,行侠义事,做正直人.18、和睦友善,勤俭节约,科技致富,读书为先.19、积谷防饥,积德防老,送子读书,儿行孝道.20、夫妻相敬,举案齐眉,婆媳相让,一家和气.21、不做亏心事,不怕夜敲门,不怕树影斜,只要身心正.22、手足贵相助,夫妻贵相从,长幼贵有序,邻里贵宽容.23、有胆有识,有礼有节,有情有义,有失有得.24、对贤当举,小人当疏,孝悌当崇,五毒当诛,志存高远.25、吃不穷,穿不穷,人不读书一世穷.26、勤耕苦作,正当娱乐,不搞迷信,不赌牌博.27、尊师重道,谦恭礼让,忠孝并举,励志自强.28、尊老敬贤,爱幼乐施,举止稳重,语言文明.29、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浩气长存.30、读书明理,修身养性,薄财重义,为国为民.31、肩担道义,胸怀天下,诚实劳动,四海为家.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3、有毒物莫吃,违法事莫做.34、做了好事莫夸耀,做了错事敢担当.35、子孝父严,母慈媳敬,兄友弟尊,妇温夫爱,睦邻亲友,家道始兴.36、以德服人者昌,以理服人者顺,以信服人者智,以威服人者亡.37、是非面前不含糊,原则问题守底线.38、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39、须知男女终有别,坚守道德莫超越.40、无信不立,心诚则灵.4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42、应视国事如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43、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44、行要好伴,居要好邻,屋要好住,人要好心.45、见利思仁,见财想义,勤劳生财,团结生义.46、家庭和睦,邻里相亲,以德交友,以诚服人.47、处世以谦让为贵,为人以诚信为本.48、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勤劳为本,节俭家荣.49、尽孝敬祖,尽忠报国,尽情交友,尽职创业.50、债不可轻举,语不可轻言,行不可冲动,学不可半废.51、诚实守信,勤劳致富.52、以德交友,以友为邻,诚信为上,帮困扶贫.53、做事要勤,做人要忠.54、团结友善,勤俭自强.55、为人讲诚信,不怕家不富.56、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57、孝父母,友兄弟,爱儿女,友邻里.58、不求万贯家财,但求健康平安.59、耕种要勤,言语要真,买卖要公,做人要诚.60、乡穷要办厂,村穷要修路,家穷要喂猪,人穷要读书.61、勤俭持家,遵纪守法.62、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先公后私,自有幸福.63、行善积德,尽忠尽孝.64、婆媳和,夫妻亲,子孙孝,家业兴.65、立志、守信、尽孝、重义.66、翻身不忘本,重利不忘义,明理要读书,致富靠科技.67、团结邻里,与人为善,明理处世,诚信为先.68、修身养性,崇德重义,自爱自重,自尊自律.69、父慈子孝,夫唱妇随,邻里和睦,尊道重义.70、见人必恭,见难心及,见功思过,见利思义.71、尊老爱幼,长幼同心,妯娌和睦,兄弟并进.72、友善宾朋,和睦邻里,养老爱幼,帮亲助戚.73、子孝孙贤,夫尊妻荣,勤劳节俭,家和业兴.74、见利思义,见水思源,见难思忠,见德思贤.75、尊师重道,谦恭礼让,忠孝并举,励志自强.76、恪尽职守,敬老奉献,诚信第一,团结友善.77、以德为根,以诚为本,童叟无欺,买卖公平.78、刻苦拼搏,自强不息,信誉至上,质量第一.79、团结友善,同心同德,勤俭治家,艰苦创业.80、以义为重,以邻为里,宽大为怀,约人周己.81、假冒不进橱,伪劣不进店,不做损人事,不赚昧心钱.82、家有老千般好,好儿女多行孝,家有少福气好,多送读老有靠.83、重孝重道,互敬互爱,不贪不懒,健康平安.84、钱可亏,办可亏,心不可亏,心安是福.85、别人有灾我去救,自己遇难有人帮,别人有事不去帮,自己有事难求人.86、让人非我弱,我强不欺人,忍得一时气,求得百日宁.87、瓜田李下,各别嫌疑,不爱小财,不占便宜.88、做人讲道德,做事讲良心,种田不怕累,打工不怕苦.89、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把儿孙作牛马,有书能读需多读,莫误儿孙好前途.90、贫穷不怕少,宝贵不怕多,闲暇不赌博,知足常有乐.91、吃不穷,穿不穷,人不读书一世穷.92、团结友善,同心同德,勤俭治家,艰苦创业.93、破除迷信,牌博禁尽,优生优育,争创五星.94、遵纪守法永牢记,与时俱进兴人生.95、顾客至上,礼貌待人,诚信经商,公平交易.96、家和万事兴.97、处事要公心,办事凭良心,待人讲爱心,对己要宽心,遇难树恒心,做事有耐心,万事能如意,水到就渠成.98、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劳动,老老实实地工作,堂堂正正地做人.99、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勤于习作,乐于奉献,尊师爱幼,孝敬长辈,报效祖国,服务人民.100、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艰苦创业增财富,勤俭持家福万年.。

古人20则经典家训

古人20则经典家训

古人20则经典家训孝亲敬长1、孝父母:春晖寸草,欲报良难。

然使能竭其力,不俭其亲,婉容愉色以承欢,砥行立名以养志,人子若此,或亦庶几。

——《义门陈家范十二则》对父母的恩情,即使有心报答,也是很难做到的。

然而使自己能够竭尽心力,厚养双亲,婉颜笑靥博得父母的欢心,磨砺德行树立美名实现自己的志向,人子如果能像这样,或许也就差不多了。

2、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罗仲素曰:天下无不是底父母。

——《张谷英家训族戒》“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语出《礼记·檀弓》。

孔子曾说:尽管只有豆羹清水、粗茶淡饭,但是对父母尽心侍奉,让他们精神愉快、感觉幸福,这就是对长辈最大的孝敬。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语出《罗豫章先生集》。

罗仲素,名从彦,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宋朝经学家、诗人,豫章学派创始人,有著作《中庸说》《豫章文集》。

此句引语中“底”字,相当于今天“的”、“之”。

罗从彦有云: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父母的教诲、意见,都应当虚心接受和听取。

修身养德3、身者不可不修也。

身者父母所属望,而子孙所观型者也。

故必敬以持己,恕以接物。

视听言动,决去非礼;喜怒哀乐,务求中节,庶身可修,而家可齐矣。

《书》云:“慎厥身修,思永。

”子姓当各置一通于座右。

——《汉阴沈氏家训》己身不可不修。

己身是父母的惦记和期望,也是子孙后代们所观察效仿的榜样。

因此自己一定要按照古礼的标准,凡事坚持恭敬谨慎;对待外物,一定要宽恕和悦,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视听言行一定要坚决去掉那些不符合礼法的部分,喜怒哀乐等情感一定要有所节制,使它们符合法度,这样才可以使自身修养得到提高,使家庭齐一和睦。

《尚书》说:“要谨慎地修养自身品德,对问题要考虑久远”,后辈们应当每一个人都写一遍,贴在座位右边当座右铭。

4、淡泊明志、内省修身,此先贤所以私愿知偿、私恩知报、私怒不逞、私忿不蓄也。

——《沧溪村朱氏家训》处事淡泊,经常反省内心,始终保持宁静自然的心态,古代圣贤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能够懂得偿还、报恩,而不会放纵个人愤怒酿成不良后果。

中国传统文化的家规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的家规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的家规家训咱们来聊聊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头,那些个家规家训,那可是咱老祖先留给咱们的宝贵财富,跟咱过日子,教孩子,那是一点都不含糊。

一、孝顺为先,家和万事兴你想啊,咱们中国人讲究个“百善孝为先”,这可不是说说而已。

你瞅瞅村里老王头,每天早上给老爹老娘端茶送水,晚上还陪他们唠嗑,那邻里间谁不夸他孝顺?孝顺啊,就像是家里那盏不灭的灯,照亮了咱前行的路,也让家里头暖洋洋的。

家和了,外面的风雨再大,咱们心里也有个避风港,啥事儿都能顺顺当当的。

二、诚实守信,立人之本“人无信不立”,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小时候,我妈就常跟我说:“说话算话,吐个唾沫都是个钉儿。

”那时候不懂,长大了才明白,这诚实守信啊,是咱们做人的根本。

你答应了别人的事儿,就得想方设法给人家办到,不然啊,以后谁还敢信你?再说了,你自个儿心里头也过不去那道坎儿,对吧?三、勤劳节俭,持家之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更是咱们中国人勤劳节俭的真实写照。

你看看那些个老辈人,天不亮就起来忙活,晚上黑灯瞎火还舍不得歇着,为啥?还不是为了给家里多挣点,让日子过得宽裕点。

咱们啊,也得学学这股子劲儿,别整天想着天上掉馅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才是硬道理。

至于节俭,那就更不用说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咱们得学会精打细算,别大手大脚地花钱,那样儿可不行。

四、尊老爱幼,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话听起来就让人心里头暖洋洋的。

咱们中国人啊,最看重的就是这个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你看那公交车上,年轻人主动给老人让座;你看那幼儿园里,老师耐心地教孩子们唱歌跳舞。

这些都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美好品质啊!咱们得把这些好传统一代代传下去,让咱们的孩子也学会尊重长辈,爱护幼小。

五、读书明理,知书达礼“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话虽然听起来有点俗气,但道理却是实实在在的。

咱们中国人啊,历来就重视读书学习。

为啥?因为读书能让咱们明理啊!明理了才能知道啥是对啥是错,才能做个有道德有素质的人。

关于古人的家规摘抄

关于古人的家规摘抄

关于古人的家规摘抄
1、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

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2、平生之称,当见大节,不必窃论曲直,取小名招大悔矣。

3、当见大节,不必窃论曲直,取小名招大悔矣。

4、吾家以四代甲科,鼎鼎名家,世传忠孝,汝当此变故之来,不为避地之策,而甘心与诸人为亏体辱亲之事。

5、吾子力道问学,执书册以见古人之遗训,观时利害,无待老夫之言矣,于古人气概风味,岂特髣髴耶?
6、入则孝顺父母,出则和睦乡邻。

长上有问必答,在座定要抬身。

不可虚言戏谑,不可斜侧骄矜。

莫呼长上表号,开口就要尊称。

饮食先让长者,行路当随后行。

7、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安而能迁。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两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8、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中华优秀家训家规

中华优秀家训家规

中华优秀家训家规
1、孔府: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2、杨震: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3、闻喜裴氏:厚德载福,宽让能宁。

4、诸葛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王羲之:执事有恪,厥功为懋。

6、客家家训: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

7、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颜之推:与善人居,如如芝兰之室。

9、钱鏐: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

10、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12、司马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3、张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4、苏东坡: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

15、黄庭坚:藏万卷书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16、《徐氏家谱》家规:
一、尊先祖,孝父母,赡老幼;
二、睦家庭,和社会,善乡邻;
三、端身范,教子女,勤俭业;
四、保生态,重自然,健肌体;
五、敬师表,重读书,崇科学;
六、守诚信,敦礼让,举公道;
七、知荣耻,懂感恩,济弱困;
八、绳祖武,铭训规,贵践行。

家训:
爱国守法,睦族敬宗。

仁爱为本,诗礼传家。

格物致知,精进有为。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诸葛氏家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三国时期诸葛亮,官至丞相,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为忠武侯。

虽然如此高官,但是诸葛亮依旧以“淡薄”、“宁静”来要求自己,要求家人。

也许正是因为诸葛亮这份淡薄之心,宁静之情,才让诸葛亮做到一生“鞠躬精粹,死而后已。

”让诸葛亮的美名得以传遍天下。

朱氏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朱子家训》这句耳熟能详的名句想必大家都很了解吧,流传最广的勤俭持家训戒,成为中国传统士子耕读文化的标志。

朱伯庐的治家格言一直为世人所传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短短几百字的家训从衣食起居到为人处世,朱氏家训无不详尽。

朱氏家训不仅规范着族人的生活习惯,更是思想道德的要求。

梁氏家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梁焘《家庭谈训》能够传承祖业,世代不熄的家族,必定是积善之家。

梁焘一生为官正直,心忧君王,爱怜百姓,尽到为官的责任。

虽然最终因为卷入‘元祐朋党之争’而招致贬谪,而且一贬再贬,最终死于贬谪途中,但是梁氏家训却让这位不幸的大臣流芳百世。

梁焘用其生命书写了一部忠臣贤相的悲剧史。

李氏家训: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

——唐太宗李世民《戒皇属》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个意思,告诫后代要听从不同意见。

唐太宗本人虚怀纳谏,也为李家做出了典范。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严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司马氏家训: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司马光《训俭示康》不要被炫富的风潮所吸引,要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坚守自己的独立意识。

司马光认为,有德行的人都是从简朴中培养出来的,简朴就会减少欲望,君子少欲就不会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小人少欲就能自谨其身,节约费用,远离罪过,使家庭丰裕。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收藏)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收藏)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收藏)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

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

而且家规都是非常质朴的,真诚而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教诲。

一、姬旦《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

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二、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

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

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

”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

”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

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

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及寓意

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及寓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规家训一直是家族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家规家训旨在塑造家族成员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以达到家族和睦、社会和谐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及其寓意:1. 《朱子家训》:由南宋理学家朱熹所著,以儒家的孝、悌、忠、信等理念为核心,强调修身齐家、尊师重道、知书达理、敬老慈幼、和睦乡邻等道德规范。

这些规范不仅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提出了要求,还强调了家族与国家、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家庭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2. 《曾国藩家书》:清朝名臣曾国藩的家书,充满了对家族成员的教诲和期望。

他强调读书明理、尊师重道、勤俭持家、和睦乡邻等道德规范,要求家族成员诚实守信、待人以诚。

他还教导子孙如何为人处世、修身齐家,以达到个人和家族的成功。

3. 《钱氏家训》:钱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世家,其家训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家训教导子孙要勤俭持家、尊老爱幼、诚信友善、重义轻利等,同时强调文化自信和家族荣誉感,鼓励子孙不断学习和进步。

4. 《颜氏家训》:由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颜之推所著,旨在教导子孙如何修身齐家、为人处世。

颜之推强调读书明理、尊师重道、诚实守信、重义轻利等道德规范,还教导子孙如何与他人相处,以达到个人和家族的成功。

5. 《袁氏世范》:南宋时期袁采所著的家规家训,旨在教导家族成员如何修身齐家、为人处世。

袁采强调诚实守信、重义轻利、尊老爱幼等道德规范,还教导子孙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以达到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的目的。

这些家规家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调家族成员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旨在塑造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的家族成员。

这些规范不仅对家族成员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家庭和谐。

同时,这些家规家训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自信,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家规家训10条

家规家训10条

家规家训10条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

4、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5、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6、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君子必慎交游焉。

7、贫莫断书香,贵莫贪贿赃。

8、一言一动常思有益于人,惟恐有损于人。

9、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w ú)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wú)贻(yí)后悔。

10、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中国历代家风家训大全

中国历代家风家训大全

中国历代家风家训大全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家族以其独特的家风家训而闻名于世。

这些家风家训是家族长久传承的宝贵财富,旨在引导家族成员的行为和品德,塑造他们的人格和家庭关系。

在中国古代,家族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因此家风家训对家族的发展和维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族长老们通常会制定一套家族规章制度,作为家风家训的基础,以此来指导家族成员的行为和处事原则。

这些规章制度包括尊敬长辈、团结亲戚、忠孝敬爱、勤俭持家等内容。

在明清两代,家风家训开始成为家族的标志,不仅仅是一套行为准则,更是家族身份和价值观的体现。

世袭的望族或士大夫家族往往以其家风家训而闻名于世,成为社会上的典范。

这些家族经常将家风家训刻在家训石上,放置在家族庭院内,以此凝聚家族凝聚力和传承家族文化。

家风家训的内容因家族而异,但总体上强调家庭的和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行为端正等价值观念。

例如,明代朱权家族的家训强调“兄友弟恭、内行外德”,提倡兄弟之间的友爱和孝敬长辈;清代郭子仪家族的家训注重“诚信敬老、勤奋好学”,强调了诚实守信和敬老尊师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家族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家风家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然而,很多家族依然努力传承和维护着自己的家风家训,以保持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价值观。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家风家训大全是一个庞大而多样的主题,涵盖了众多家族的智慧和传统。

这些家风家训不仅仅是一套行为准则,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家族身份的标志。

它们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有助于家族的繁荣,也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的家规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的家规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的家规家训
1.朱柏庐《朱子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诸葛亮《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颜氏家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君子必慎交游焉。

4.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治家格言》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

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

6.《家诫要言》
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

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

7.《家庭谈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8. 曾国藩《家书》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

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股和你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

而且家规都是非常质朴的,真诚而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教诲。

一、姬旦《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

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二、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

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

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

”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

”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

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

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三、刘邦《手敕太子文》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

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

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

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

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

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

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赏析:《手敕太子文》是刘邦病危时(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三月)为确立嫡长子刘盈为帝位继承人,并对其进行谆谆告诫和嘱托而亲笔撰写的遗训。

在这篇遗训中,刘邦深悔早年轻薄文人之举,并以现身说法告诉儿子为学的重要性。

同年四月刘邦驾崩,五月,十六岁刘盈继皇位。

四、司马谈《命子迁》作者司马谈(?—公元前110),西汉夏阳(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

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赏析: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

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五、《诫子书》《诫外甥书》作者诸葛亮(181-234)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译文: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诫外甥书)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

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赏析: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

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

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

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

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六、琅琊王氏家训琅琊王氏有中华第一望族之称,自汉谏议大夫王吉“始家臬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即开创了家族贵显的先河,后经东汉魏晋南北朝至唐末约一千年,族中竟有六百余人将名字刻在了人类文明史上,单宰相就出产了九十二位。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译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七、《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531—591),祖籍琅琊临沂,先世随东晋渡江。

他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

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赏析: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

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八、钱氏家训无锡鸿山钱氏(原籍浙水),先祖吴越王钱鏐。

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玄同、钱三强、钱基博、钱钟书、钱复、钱穆、钱逊……包括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裔科学家钱永健,都是钱王后裔。

三十多世,仅遍布海内外的科学院院士就有100多人。

有评论称钱氏家族千年兴盛,近代俊彦接踵的原因出自家族重视传统教育的家庭教育模式,而《钱氏家训》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

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赏析:《钱氏家训》基于儒家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角度出发,为子孙订立了详细的行为准则。

钱鏐在临终前,曾向子孙提出了十条要求,被后世称作《武肃王遗训》。

一千多年来,遗训和《家训》世代相传,更得到子孙后代的身体力行,成为立族之本,旺族之纲。

九、欧阳修《欧阳永叔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译文: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不会受到损伤。

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

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赏析: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

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

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十、范仲淹家训范仲淹早年有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志向。

然后对子弟的教育也是忠恕之道,所以子孙发达,代有达人。

范仲淹立范氏义庄,也是很大的功德,对子孙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也奠定家族发达的基础。

苏州天平山的高义园,就是这些历史遗存。

妄想莫起,想亦无益,美色莫迷,报应甚速。

待人莫刻,一个恕字,作事莫霸,众怒难犯,女色莫溺,汝心安乎,淫书莫看,譬如吃砒,立身莫歪,子孙看样、果报莫疑、眼前悟出。

降惊莫损,及早回头,淫念莫萌,怕有报应。

暗室莫愧,君子独慎,国法莫玩,政令森严。

赏析:范仲淹为官清廉,尽职尽责,千古名篇" 岳阳楼记" 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其中的精华绝妙之句: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至今仍广泛传颁,激励后人。

一生治国有略,教子有方,他的两个儿子先后都成了宋朝的宰相,继续为实现他富民强国的远大理想而奋斗。

正是凭着这样的家训、家风,范仲淹家族兴旺数百年。

十一、《包拯家训》作者包拯(999—1062),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赏析: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

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又十四字。

“珙”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珙。

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

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

十二、宋·司马光《家范》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

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译文:当人母亲不担心她不慈祥,担心的是过于溺爱而不知道教导他们。

对于母辈,司马光认为:慈母之所以败子,关键在于爱而不教,只是过分的宠爱和溺爱。

它小则使儿女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知稼穑之艰,不晓生计之难;大则使儿女们任性孤行,不顾纲纪,无法无天,以至于干出不忠不孝、丧尽天良的事,到头来身入囹圄,身首异地,成为社会上的渣滓和罪人。

赏析:司马光自己说,《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

他说;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

就研究立身处世和处理复杂的身边矛盾而言,《家范》确实比《资治通鉴》更重要,更实用。

现代人需要从古训中汲取智慧,做一个世事练达之人。

十三、《袁氏世范》袁采,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1163年进士,后官至监登闻鼓院,类似负责信访接待,为官刚正。

《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人之至亲,莫过于父子兄弟。

而父子兄弟有不和者,父子或因于责善,兄弟或因于争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