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及点评
品文言味 悟知音情——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
流 水 。 子 期 日 :善 哉 , 洋 兮 若 江 河 ! ) 钟 “ 洋 ”
2研 读 文 本 , 受相 遇 之 喜 . 感 () 1 轻读 句 子 , 验 思考 。 体
师 : 从 中体 会 到什 么? 文 中做 笔 记 。 你 在
师 ( 喜 )善哉 , 我 者 , 你 子 期也 { 日 , 琴 惊 : 知 惟 今 我 兴 大 发 , 再 次 抚 琴 , 在 清风 。 钟 子 期 日— — ( 要 志 你 生 :
师 : 鼓 的伯 牙 , 的琴 声 里 肯 定 不 只 有 高 山 、 善 他 流
水 。现 在 我 就 是 伯 牙 ,抚 琴 ,志 在 高 山 。你 钟 子 期 日— — ( : 哉 , 峨 兮 若 泰 山 !让 我 再 为 你 抚 琴 一 生 善 峨 ) 曲 , 在 流 水 。 钟 子 期 日— — ( : 哉 , 洋兮 若 江 志 你 生 善 洋
实 有 效 的 初 读 。 环 节 的 教 学 中 , 教 者 首 先 要 求 学 本 执
生 读 准 字音 , 把课 文 读 通 、 顺 。 次 引 导 学 生 结 合 课 读 其
文 注 释 , 本 弄 清 句 意 , 结 合 停 顿 , 会 文 言 文 的 节 基 并 体 奏 美 , 试着读 出文言文 的味道。 个 过程 既遵循 了 并 这
个 意 思 带 进 句 子 , 一 说 。 学 生说 。 说 ( ) 师 : 言 文 的 用 词 真 的 很 有 意 思 , 样 的 词 可 以 文 同 表 达 不 同 的 意 思 。 们 一 起 把 课 文连 起 来 读 一 遍 。 教 我 (
师 指 名 读 。 生 齐读 。 学 )
师( 引读 ) 站 在 这 样 的泰 山前 , 能 不 让 人 从 心 : 怎 底 发 出 这 样 的 感 叹— — ( 生 : 善 哉 ,峨 峨 兮 若 泰 男 “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评课稿(精选6篇)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评课稿(精选6篇)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评课稿(精选6篇)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评课稿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评课稿篇1今天,借我们学科组五环跟进之机,白树常老师和赵玉玲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两节精彩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
这两位老师风格不同,白老师沉稳老练,属于内热型,赵老师生动活泼,属于外热型。
他们课前精心准备,课上引导深入浅出,学生学得入情入境,课堂上异彩纷呈。
白老师的课:1、对文本解读深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感情随着语调的变化而变化,或激昂,或低沉,学生随着老师的引导渐入佳境。
2、凸显了语用教学。
学习了新词新语法等,老师引导学生练习运用。
比如“善”字教学,引导学生说喜欢唱歌的叫“善歌”,喜欢跳舞的叫“善舞”。
“峨峨兮若泰山”,引导生练习说句子“皎皎兮若明月”,“依依兮若杨柳”等。
3、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动静搭配。
课堂上,有自学,有互动,有写话,有朗读,这种有动有静的节奏感很强,效果也很好。
赵老师的课:1、层次性体现好,循序渐进,深入浅出。
这种层次性体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当中。
比如在善鼓善听的句子中,先引导学生想象景物,练习表达,补充资料,体会知音难觅,再次感受相聚的欢乐,再去读,就有了提升。
2、语文味道浓烈。
赵老师引导学生抓汉字特点,体会语言之美,感受艺术之美,这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琴”字处理,抓字形特点去理解绝弦的意思;“善”字的引导时,也是从字形特点出发,张大嘴巴,美极了,妙计了。
这些话说的合情合理,毫不矫揉造作,很自然得体。
3、整堂课淡化讲解,突出朗读,课堂上始终洋溢着朗朗的读书声。
两位老师共同的问题是“兮”字的朗读,这就是难点,是学生易犯错的地方,但老师没抓住,是不是应该在范读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老师是怎么读的,然后老师引导为了突出感情,要拖长音,放慢速度。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优秀5篇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优秀5篇《伯牙绝弦》教学实录篇一一、教材分析从整组教材来看,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共四篇课文,都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艺术。
对这篇课文而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课是这组课文的的第一篇,在整组教材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本课的教学,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在整组教材这一大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本篇课文的编排意图来实施。
把握了编排意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正所谓知道了什么意思,才能知道怎么去做。
另外,这篇课文的教学属于阅读教学的范畴。
本册教材,要求阅读教学要结合课后思考题来进行,本课课后共三题: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把握了课后思考题的训练重点,才能把握好教学方向,正所谓是借题发挥,收放自如,不至于任意发挥,离题太远。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虽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诗词基本相同,所以对于本课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只要对学习方法进行复习、对课文进行预习、并在课上适当点拨即可。
而正是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组教材这一大背景下,对文本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去品文、思意、悟情,并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却实属不易。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知能: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课前交流1、(1)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词语:峰峦雄伟、高大巍峨、高耸入云、峰峦叠嶂、奇峰罗列、怪石嶙峋、千峰万仞、危峰兀立、孤峰突起(学生读)(2)师:如果要描写山势高大用哪几个词语?生:峰峦雄伟、高大巍峨、高耸入云、峰峦叠嶂、千峰万仞。
2、师用多媒体再出示一组词语:碧波荡漾、浩瀚奔流、波光潋滟、清澈见底、广阔无边、碧波浩渺、琉璃千顷、溪流淙淙、一望无际(学生读)3、(1)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生:白雪茫茫银光闪闪……(2)老师出示一幅图,学生认真观察后,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生:清风徐徐明月皎皎师:课件出示: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生:读师: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生:美丽的景物师:“一切景语皆情语。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擅长用文字寄情山水。
文学艺术是相通的,同样是寄情抒怀,文人用文字,画家擅长用——(生:色彩),歌唱家擅长用——(生:歌声),演奏家擅长用——(生:乐器)。
无论是什么,都能达到寄情抒怀的目的,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今天我们来学习艺术的魅力中的第一课25《伯牙绝弦》。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1、课前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2、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伯牙、钟子期的资料师:我们看到的这幅图叫——“伯牙鼓琴图”。
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他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这位凝神听琴的,青布包头,两截布衫,他是楚国的一个打柴樵夫——钟子期(板书)。
3、我知道了这则文言文讲的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
4、生:我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是割断琴弦。
师:既然是割断琴弦,为什么不用伯牙断弦,而用绝弦呢?生1:用“绝”字,更能表现伯牙的决心。
生2:用“绝”字,表明伯牙再也不弹琴了师:我们一起来追溯“绝”的小篆写法,(课件出示“绝”字的小篆),右下部分是古代跪坐的人形,右上的是“刀”,左偏旁(糹)是一束丝(不是一根丝),“人”用“刀”把一束“丝”全部割断,一丝不剩。
教学实录-《伯牙绝弦》教学实录5篇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5篇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伯牙绝弦》教学实录,供大家参考,阅读。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1第一课时一、欣赏图片,找出要求,明确单元主题展示图片,学生欣赏并说出感受。
师:其实生活中不论是一首歌一幅画,还是一篇文章一部电影,都是美的艺术,都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在第二单元中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艺术的殿堂,感受艺术的魅力。
打开第二单元导读,快速读读,看导读为我们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学生读导读,划出学习要求。
师:明确了学习内容和要求,我们一起学习本组第一篇课文《伯牙绝弦》。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生齐读课题,师强调“弦”字读法。
并投影出示没有标点的古文。
师:这是一篇什么文?生:文言文。
师:大屏幕上的文章没有标点,这就是古时候的文章,它需要你凭借自己的理解来断句读,自己试试。
生练读。
师:有什么感受?生:不知道在哪停顿。
生:很难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现在老师降低难度,加上标点,你再来试着读一读,注意这次要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生练读师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准确,句子也很通顺。
有几个生字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
师板生字,并让学生跟读书空。
师:知道峨字的意思吗?生:高。
生:巍峨。
师:怎么知道的?生:课文下面的注释有。
师:课文的后面有一些生词或者生字的解释,这就是注释,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那若字又是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想想。
生:像,好像。
师:谁能联系这两个生字的意思,说出“峨峨兮若泰山”的意思。
生:高高的像泰山一样。
师:你的理解能力很强,认识了生字我们一起读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很不错,有一句大家节奏把握得很准,注意了兮和若之间的停顿。
投影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峨峨兮若泰山。
师:知道兮字的意思吗?生:语气词相当于啊。
师:它是和峨峨连在一起的,所以我们读到这时要稍作停顿。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优秀3篇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优秀3篇品知音──《伯牙绝弦》课堂实录篇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传颂至今。
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
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除了这些,我还充分利用了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尽情享受联想的美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很多拓展想象的环节,比如:他们是如何相见的?他们又是如何分别的?分别以后,他们又是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思?想念对方吗?伯牙怎么找到钟子期的?来到他的墓前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情景?请你充分运用想象的力量,用你自己流畅、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课前我就出示了一些词语,比如: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我先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词语,你会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这为我后面想象的环节埋下了伏笔。
教学中,不忘结合课文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我和学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课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觉进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
结尾时吟诵俞伯牙在钟子期墓前留下的诗文,激发学生课后进一步拓展阅读的积极性。
与学生真诚对话是我在这堂课中的另一个收获。
因为课前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使我能真正走进学生当中,课上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诵读、体验、对话、联想中,这也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及评析
《伯牙绝弦》课例评析刘术晨今天上午,我通过《空中课堂》频道收看了人教版第十一册25课《伯牙绝弦》课堂教学,现将课堂实录及本人看完后的一些想法记录如下:师:我们五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文言文,谁还记得题目叫什么?生:《杨氏之子》。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师板:伯牙绝弦)师: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师:这是一个千古传奇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故事讲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师:文言文跟现代文不一样,朗读的时候也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听听老师是什么读的。
师: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读一遍课文?(一生读)师:谁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一生:他读对了,但还不够流利。
师:请你再来读一读“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两句话好吗?一生读:“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全班同学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师:现在你理解课题的意思了吗?“绝“是什么意思呢?“伯牙绝弦”呢?生:绝是断绝的意思。
伯牙绝弦的意思是伯牙摔破琴,扯断琴弦,不再弹琴。
师:请同学们看看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伯牙绝弦”的意思?生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一句中字词的意思你们都懂了吗?谁来说说?一生:谓:觉得;世:世上;破:摔破;绝:断绝;复:再。
师:伯牙不再弹琴,是因为钟子期这知音死去,从文中哪可看出他们是知音呢?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善是什么意思?生:善于。
师:伯牙弹得好,钟子期会欣赏,你们能不能从中找到依据呢?一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这句是什么意思呢?生: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师:谁来再读一下这句话?师:这里的“善“又怎么理解呢?生:这里的善是语气助词。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一、纵情吟诵识知音师:(板书课题:伯牙绝弦)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这个课题?生:伯牙绝弦。
师:念得真准,一板一眼,尤其是最难念的“弦”你也念准了,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课题)师:“绝弦”是什么意思?生:“绝弦”是指弹完这一曲,这一生就再也不弹琴了。
师:那么“伯牙绝弦”呢?生:伯牙是个人,他把琴弦割断,从此再也不弹琴了。
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37页,按照自己的感觉至少读三遍,努力把它读正确。
(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以上)师:一读就能明白,课文讲述的是谁?生:伯牙和子期。
师:抓住了这两个人物,我们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
毕竟是古文啊,你们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情。
初读的标准是什么?正确。
“毕竟是古文啊”一句,是对学习起点的自觉尊重,也是对初读标准的坚定捍卫。
“生本理念”,既非一相情愿的“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也非一意孤行的“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而是“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与“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融为一体。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有些语言,我们是因为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生: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了。
师:这里的“谓”是什么意思?生:想。
师: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确实不太好懂,没有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
出示:你觉得“谓”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谓:①称为;②认为,以为;③评论。
生:认为、以为。
师:那么“乃”呢?生:“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师:理解了之后,我相信能读得更好。
(生朗读此句,读得准确而且有韵味)【“预设”越是精细,“生成”越是精彩。
这是我一贯的看法和课堂经验。
问题在于,我们“预设”什么?预设目标、预设重点、预设流程、预设语言、预设练习、预设提问、预设板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最新-《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1篇)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1篇)《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人美心善的演员帮大家收集的11篇《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品知音──《伯牙绝弦》课堂实录篇一《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下面是由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伯牙绝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伯牙绝弦》教学反思一《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
尽管这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但是就这篇文章而言,字词的理解不算很难,文章比较浅显,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对于这篇文章,我觉得让学生体会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
一节课下来,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音乐渲染,营造氛围。
课伊始,我便以音乐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在补充介绍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时,也以惨婉动人的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最后,让学生在音乐高山流水的伴奏下,再次诵读课文,感受伯牙和钟子期那种知音情谊。
二、反复朗读,感受文言文之美。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读,而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从刚开始时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
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反复地品味语言,不断加深对伯牙与钟子期知音情怀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在朗读的指导过程中,我注意把朗读与想象及理解进行有机地结合。
比如文章的前四句,指导学生要读出高兴、激动、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实录(优秀9篇)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实录(优秀9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争取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到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到知音难觅。
三、教学难点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练习导入1、(课件出示)填空练习(照样子在下列括号内填入一个叠词):巍巍的高山滔滔的江河()的清风()的流水的明月()的白雪()的春雨2、全班同学交流,然后一起朗读一遍上述练习。
3、教师深情描述,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奇妙:巍巍高山直插云天,滔滔江水汹涌澎湃,徐徐清风吹面不寒,淙淙流水叮咚歌唱,皎皎明月洒满清辉,皑皑白雪纯洁无瑕,绵绵春雨润物无声。
这些文字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幅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其实,不止是文字,音乐也会为我们展示这样奇妙的景象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所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音乐的千古传诵的感人故事。
4、齐读课题,正音:弦xián(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两遍。
2、指名试读,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文言文要读出节奏。
3、教师范读一遍,学生根据教师的朗读画下节奏。
4、全班齐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5、教师指导:文言文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韵味,师再次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朗读的韵味。
6、全班再次齐读一遍,尝试读出韵味。
(三)理解文意1、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不同,往往运用比较少的语言蕴含比较丰富的意思,我们怎么才能够读懂文言文的意思呢?2、学生谈谈应该怎样理解文意。
(提示:反复朗读;借助注释;请教老师或同学;查找工具书等等。
)3、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学习课文,理解文意。
4、与自己的同桌说说课文的意思。
5、指名说说意思,教师相机进行引导:(1)文中出现了四个“善”字,它们的用法相同吗?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善鼓琴、善听)(2)“哉”和“兮”是什么意思?(教师引导:文言文有一个特点,语气词多)这两个语气词分别表达怎样的语气?怎样读好这种语气?(引导学生朗读好这两种语气。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及点评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点评(罗才军)在全国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浙江省上虞市阳光学校罗才军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伯牙绝弦》一课,以其独到适切的文本解读,大气精巧的教学设计、从容智慧的现场理答、扎实灵动的课堂过程和精彩高效的课堂生成,轰动全场。
40分钟的课堂赢得了宁夏体育馆内4000多名观摩教师近10次的掌声,也赢得了由全国小语会专家及各省教研员共20多人组成的评委团的高度评价,最终获得“特等奖(会场第一名)”的好成绩。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
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全文共77字,5句话。
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
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
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
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及评析
尊重编者意图感悟艺术魅力——《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执教:济阳县济北小学郑勇点评:济南市教研室江洪春教学目标:1.读准易混难读的词,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逻辑重音,感悟课文的情感。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了解文言文大意。
知道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为音乐而相知,感悟艺术的魅力,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3.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读古文,教会学习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把握学情消除畏难情绪直接导入,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呢一起说。
(生:伯牙和钟子期。
)师:对,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学起来可不容易啊!能读吗课文中有几个词语容易读错,谁来读一读(出示:绝弦善哉峨峨兮若江河)生:绝弦善哉峨峨兮若江河。
师:都读对了,我们一起读。
(学生齐读)学生齐读。
师:再看这些变红的字,谁再来读(将“弦、哉、兮、若”四个字变红。
)生:弦哉兮若。
师:都读对了,如果声音再响亮一点会更好。
(生再读,有了进步。
)师:放开声音,听起来很好听。
每个字读两遍,一起读。
(学生齐读。
)师:课文中有几个句子,也特别难读,红色的斜线是停顿符号,要停顿一下,你来读第一句。
(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生再读师:“哉”和“兮”都是语气词,语气词在朗读时,适当的延长、停顿一下,会有一咏三叹的节奏美,你再来读。
(生读)师:读“兮”字后如果有声断气连,让人听起来会更韵味十足,想听老师读吗师范读。
(生齐读。
)师再范读。
生再齐读。
师:声音在饱满一点,“峨峨兮/若/泰山!”读。
(生齐读)师:还有一句结构相同的句子,你来读。
(出示“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一句)生读。
老师:,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读。
(生齐读)老师:下一个句子更难读,谁想试一下好,你来。
(出示“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句,生读。
)师:读对了,但不够连贯流畅,听老师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听老师读并看老师的手势,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读。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doc
理解故事——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把一篇古文给背下来了!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先自己练一练。
(学生自由练说故事,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生: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太棒了,简直让我看到了巍峨雄伟的泰山!”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便说:“太棒了,简直让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江河!”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都能知道。
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毁了琴,再也没有弹过。
师:她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向我们讲述,真好!谁再来?如果你能用“古时候,有位音乐家叫伯牙”这样的语气来讲就更有讲故事的味道了。
(再请一生说,说得挺有故事的味道,学生鼓掌。
)师:伯牙和子期之间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深情厚谊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
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不由得赞叹道——(出示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生齐读,读得没有气势。
)师:那是怎样巍峨雄伟的泰山啊!同学们,读出它的气势来!(生再次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师:当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再一次发出由衷的赞叹——(出示: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师: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除了这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伯牙心里所想,钟子期真的都能从琴声里听出来吗?咱们来试一试。
老师来当伯牙,你们来当子期,请听我弹上一曲,看哪位善听的子期能听懂我的琴声,发出由衷的赞叹。
(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善哉,兮若!善哉,兮若!《高山流水》音乐起,师作弹琴状。
)师:我志在徐徐清风,你钟子期日——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众笑)师:没听懂我的琴声。
我再弹,我志在徐徐清风。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众笑)师:能听懂我琴声的人真难找啊!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我再弹。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及评析
师 :同学 们 ,你 们 知道 这 是 什 么地 方 的 风景 吗? 生 :荆 州 九 龙 渊 、关 公 义 园 、明月 公 园 、张居 正 故 居 … … 师 :你 真是 个 荆 州通 !这 些 地方 大家 都 游 玩过 吧 ! 老 师再 来 一 组 风 景 图 片 ,看 看 同 学 们 还 知不 知 道 是 哪 儿 的景 色 ?
教 学素例 I 语 文教 学与研 宄·下半 月刊 201 8年 04月 1 31
注 释 的 时候 我 们还 可 以借助 工 具 书 。
师 :这 种一 字 多 义 的现 象 在 古 文里 很 常 见 。这 里
1 30 l教 学 素 例
《伯 牙绝 弦》课 堂 实录及 评 析
◎周艳 莲
【执 教 者 :周 艳莲 ,湖 北 荆 州 市 江 陵县 实 验 中学 小 学 部 ;评 析者 :万 成权 ,湖 北 荆 州 市 江 陵 县 中小 学 教 学 研 究室 】
一 、 激 趣 导 入 引知 音 师 :同 学 们 ,我 们 来 欣 赏 一 组 风 景 图 片 ,请 欣 赏 ppt画 面 。
师 :读 准 了题 目,你知 道 这 个题 目是 什 么 意思 ? 生 1:伯 牙摔 断 了琴 弦 6 师 :一读就能 明白!真棒 !课文讲述的是谁的故 事 ? 生 2:伯 牙 和子 期 。 生 2:伯 牙 因为 子 期 死 了 ,就 把 琴 摔 碎 ,再 也 不 弹
塞
师 :“绝 ”是 什 么 意思 ? 生 :断 绝 。 师 :你 怎 么 知道 的? 生 :我 看 了课文 下 的 注 释 。 师 :看 注释 是 我 们 理 解文 言文 的一 种 方 法 之 一 。 (板 书 :学 习文 言 文 的方 法 1、借 助注 释 ) 师 :伯 牙 是 谁 ? 生 :他 是 春 秋 时期 琴 技 高 超 的 琴 师 ,人 们 称 他 为 琴 仙 。 师 :你 是 怎 么知 道 的 ? 生 :我 在 课 前查 了资 料 。 师 :你真 是 个 善 于 学 习 的 孩子 !查 阅资 料 帮 助 理 解 ,也 是 我们 学 习 文 言 文 的方 法 之一 。 (板 书 :2、查 阅资 料 ) 师 :琴技 如此 高 超 的 人 ,为什 么 把 琴 摔 碎 ,从 此再 也 不 弹琴 呢?你 能在 文 中 找到 答 案 吗 ? 师 :请 同学 们 自由 读 ,大 声 读 ,按 照 自 己 的节 奏 , 有 生 字 的 地 方或 者 读 不 通 的 地 方 多读 几 遍 。 (学 生 自 由读课 文 ,教 师巡 视 。 ) 师 :文 言 文 的 朗读 跟 现 代 白话 文 的 朗 读 不 一 样 , 不 仅 要 读 通 顺读 流 利 ,还要 读 出文 言 文 特 有 的 节 奏 和 韵 味 。再 读 ,注意 感 受 文 言文 的 节 奏和 韵 味 。(学 生 再 读 课 文 ,并 指 名读 。 ) 师 :伯牙 为 什 么 破琴 绝 弦 ,为 谁 破 琴绝 弦?刚 才 同 学 们 反 复读 了课 文 ,那 么 文 章 中还 有 哪 些 地 方 也 提 到 了伯 牙 绝 弦 ? 生 :“子 期死 ,伯 牙谓 世 再 无 知 音 ,乃破 琴 绝 弦 ,终 身 不 复 鼓 。”这 里 也 提 到 了伯 牙 绝 弦 ,并说 清 了他 破琴 绝 弦 的 原 因 。 生 2:钟 子 期 去世 了 ,伯 牙 认 为 这个 世 界 上 再 没 有 他 的 知 音 了 ,所 以就 把 琴摔 了 ,把 琴 弦 也 剪 了 ,这 一 生 再 也 不 弹琴 。 师 :那 么这 里 伯 牙 “谓 世 ”的 “谓 ”是 什 么 意 思 呀 ? 生 2:想 。 师 :古 文 中的 有 些 字 眼 确 实有 些 不 太 好 懂 ,没 有
《伯牙绝弦》课堂录评
《伯牙绝弦》课堂录评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
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达官贵族的装扮,他确实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而这位凝神听琴的,却是青布包头,两截布衫,劳累大众的穿着,他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
【评析】:资料引进与氛围营造合二为一。
古画、古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学习古文的磁场,把学生带入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伯牙和钟子期两位人物的身份对明白得知音的含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前,似不经意,教师在营造古文氛围的同时,让学生走近了文中的两位主人翁。
一箭双雕,善哉!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确实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琴弦”的弦右半边读“玄”,加了“弓”字旁就读“弦”了。
师:“绝”是什么意思?(断绝)师:你是如何明白的呢?(看注释)师: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绝弦”是什么意思呢?(生:割断琴弦)师: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是不再弹琴了。
现代汉语中有专门多如此的词语,譬如:两个人从此不再交往了,叫做——(绝交),闻名作家金庸不再写文章了,叫——(生:绝笔)绝笔不是那个意思,应该是封笔,“封口”的封;电影演员从此不再演电影了,叫——(生:封影)不对,叫“息影”,休息的息……因此,不再弹琴了,叫——(生:绝弦)。
师:明白得了意思,我们再读题。
(生读题)【评析】:“绝”的明白得巧妙、深入。
第一个层次,从字面明白得,提示学生“看注释”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
第二个层次,反其道行之,通过明白得同类词语的意思,推导出“绝弦”的深层意思是“不再弹琴了”。
那个环节,语文的、文化的味道专门足,奇哉!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师:这是一篇文言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37页,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专门要读出词句内部的停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推荐《伯牙绝弦》课堂实录1师:同窗们在课前积存了大量古文,你能不能给咱们朗诵一些。
生:朗诵搜集的古文。
师:她朗诵的是古文,有无谁情愿朗诵一首古诗的,例如“床前明月光……”一路来。
师:还有你喜爱哪首古诗,给咱们朗诵一首。
生:春夜喜雨。
师:打断一下,是诗人杜甫在成都写的,大伙儿一路来读,算送我的礼物。
师:朗诵这首古诗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朦朦的小雨。
师:多美的景色呀,春天来了。
你还看到什么?生:被春雨淋过的细叶。
师:小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你还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花,这确实是成都的芙蓉啊,成都因为大街小巷都栽种这种花,称为蓉城。
师:你们接触过一些古文,你对古文有什么感受?生:深奥。
生:难懂。
生:有趣的。
师:看来每一个人学的时候感受不同,古文尽管有点难,但感觉挺成心思的,今天咱们学习一篇古文,那个故事就发生在你们的家乡汉阳江滩。
自由高声读课文,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学生念书。
师:小朋友们读完了,谁情愿来读读,你读,其他的同窗认真听,然后内心面能够随着默读。
一学生读。
师:那个善哉的哉是平舌音,读准了,最后一句有个字没读准,是哪个?生:僻琴绝弦绝的弦。
师:(在生字上注音。
)那个字有两个音,一个是旋律的旋,一个是琴弦的弦。
师:自身练习一下。
这次读必然能读准字音,一边读说不定还能感受到它的节拍,一路读试试。
学生齐读。
师:小朋友们在读这句(指着“善哉,峨峨兮假设泰山!”“善哉,洋洋乎假设江河!”)师:读得专门好,注意了在兮后停顿,再读。
“善哉,峨峨兮假设泰山!”“善哉,洋洋乎假设江河!”可最后一句,我跟你们读的不一样。
师:(范读)。
你们随着我读。
生读。
师:有进步,再来一遍,古文多读几遍便就不难了。
小朋友们初步读出了节拍,假设明白得了内容,就会读出情感来。
师:看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伯牙什么缘故僻琴绝弦?生:伯牙为谁僻琴绝弦?师:谁来回答?生:为子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点评(罗才军)在全国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浙江省上虞市阳光学校罗才军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伯牙绝弦》一课,以其独到适切的文本解读,大气精巧的教学设计、从容智慧的现场理答、扎实灵动的课堂过程和精彩高效的课堂生成,轰动全场。
40分钟的课堂赢得了宁夏体育馆内4000多名观摩教师近10次的掌声,也赢得了由全国小语会专家及各省教研员共20多人组成的评委团的高度评价,最终获得“特等奖(会场第一名)”的好成绩。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
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全文共77字,5句话。
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
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
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
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
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
我期待呈现学生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程,因此,课前不让学生准备任何对课文的预习,只凭借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循序渐进地推进学习。
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1.读题解题。
(1)读好课题,强调“弦”的读音。
(2)齐读课题。
(3)理解“绝弦”、“伯牙绝弦”的意思。
2.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1.打开语言。
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1)理解句子意思,渗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文阅读方法。
(2)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
(3)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厚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
在此过程中渗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①读着这个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
②江河在古文里边特指“长江”和“黄河”。
想到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又跳出了哪些词或者诗句?2.体验“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体味“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
(2)聚焦“钟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渐进地感受体味“知音”的内涵。
①理解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纳②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③练笔感受伯牙得遇子期,会有怎样的感慨。
④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后借助成语体会“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师生配合朗读、同桌互读,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与快乐。
在相互配合朗读的过程中直观感知文本前四句语言“对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摇直上”的特点,为熟读成诵打下基础。
(三)破琴绝弦祭知音。
1.痛失知音。
从“子期死”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想象补充。
出示:“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想象补充,感受人物形象:这时候,你又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伯牙?3.纵情朗读。
借助情感错位,指导读出情感,读出形象。
(四)朗朗诵歌怀知音。
1.提领一顿——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
从此,人们不断地在传说和吟诵着它!2.熟读成诵。
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并诵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伯牙绝弦知音【课堂实录】课前谈话师:谁知道我来自哪所学校,猜不出来,得观察。
听到六一班,我感到亲切,知道为什么?这得靠猜。
生:可能您所教的也是六一班吧。
师:知音啊!上课之前我们听几段音乐,放松放松。
你听到什么?生:山林中的蝉鸣,瀑布飞流,古色古香的古筝弹奏。
师:耳朵灵,善表达。
再听一段。
听到什么感觉?生:很悲哀的感觉生:凄凉悲哀的感觉师:名字叫《流浪者之歌》,结合这个名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生: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拿着打狗棍在街上走……师:想象丰富,脑海中有画面。
再听一段(高山流水)听到什么?生:听到一个人在竹林里弹琴。
突然风吹起来了生:风起云涌的感觉生:海浪拍击沙滩的声音师:我们能听到许多声音,要真正理解这样的乐曲,的确有些难为大家。
不要说你们,我有时候听了半天也听不出来,这种用古琴演奏的乐曲一向被称作是高雅之乐,往往寄托情思,志向、情怀、抱负、心声,不过我相信,凭咱们班的实力是没有问题的,只要今后有足够的生活阅历,感知能力,也不是难事。
【点评】让学生猜测教师为什么听说是“六一班”会有亲切感,拉近师生距离,引出“知音”;让学生听三段乐曲,谈感受谈体会,了解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暗含“知音难”,同时在评价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感知内容,识知音1.读题解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是篇古文,讲述的是春秋时期的故事,谁来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读得真准,特别是“弦”的读音。
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绝弦”是什么意思?生:最后一次弹这个琴。
师:弹完怎样?生:弹完就去世了。
生:弹完这一曲,就再也不弹了。
师:“伯牙绝弦”呢?生:伯牙把琴弦弄断,从此再也不弹了。
师:这是怎么回事啊?答案在哪里?生:课文里。
【点评】读题解题引入课堂教学,朴素,常态,多效。
读题解题中处理了生字,交代了主题,了解了故事大意,激发了阅读期待。
2.读顺全文。
师: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师:一读就明白课文讲谁和谁的故事?生:俞伯牙和钟子期。
师:明白了这两个人物也就把握了课文大意。
毕竟是古文,你觉得哪些语句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生:子期死,……不复鼓。
师:其实,有些语句我们是因为不理解才觉得难读,这句话的意思谁理解?生:钟子期去世了,觉得再没知音了,把琴摔了,把琴弦剪了,再也不弹琴了。
师:“谓”什么意思?生:想。
师:是“想”吗?古文中的有些字确实难以读懂,没有注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出示字典中“谓”字的几种解释,请你选择它的哪种解释更合适?生:第二种,认为,以为。
师:“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的意思就是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
师:“乃”什么意思?生:就。
师:理解之后我相信能读得更好生:读师:真有古文的味道。
厉害。
还有哪个句子难读?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为什么在“兮”字后断句?生:“兮”是语气词。
师:“兮”和前面的“哉”都是语气词,相当我们现在的“啊”。
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来了。
谁再读。
生:齐读。
师:谁能一口气把课文读下来。
生:读全文。
师:“兮”字后要停顿,指导学生再读。
生:再读课文。
师:谁再来读读。
生:读全文(很有点味道)师:给点掌声吧,一开始就能读成这样,我真想说句:善哉。
老师也想来读读。
师范读。
生:齐读。
(朗读明显进步)【点评】小学生学古文第一障碍就是“读不通顺”如何解决呢?古人教孩子读书的方法就是老师一遍一遍教读,学生一遍一遍跟读。
这样做有两点可取,一是多读,二是示范。
罗老师给学生机会真读书,让学生自主读,读的数量多,读的形式多,在读的过程中适时适当地点拨——或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或通过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或教师非常到位的示范或教给方法“没有注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
所以,朗读有明显的进步,在此过程中也完成了感知故事内容的任务。
二、品味语言,懂知音1.体会琴声师:我们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伯牙想什么,钟子期就可以听得出。
师:请你理解这句话。
生:伯牙弹琴,心里在想高山,钟子期就说:好啊,高高的像泰山。
师:谁还有补充?生: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请你理解这句话,借助注释。
生:伯牙心里在想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广大得像江河。
师:注意到没有,他们有注释的地方,借助注释,没有就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补充,这是学古文的好方法。
师:(出示两句话)文中“善鼓琴”和“善哉”这两个善字,意思一样吗?生:一个是擅长,一个是好啊。
师:联系上下文学习古文的方法很好。
一个字多种意思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
师:好啊,妙啊,在古文里就是“善哉”,谁来读一读,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善哉——”一延长,好像琴声落到心里去了。
再请学生读。
师:“峨峨兮”读得好。
你读峨峨兮时眼前出现怎样景象?生:巍峨高耸的泰山。
师:请你再读一读。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谁再读?生读师:男子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