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段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文段翻译

文言文文段翻译

文言文文段翻译司马光好学【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词语解释】本文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死后被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

患:担心。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后以“绝编”指勤奋读书。

迨:等到。

乃:才。

尝:曾经。

或:无实意,可不译出。

咏:吟咏。

倍诵:“倍”通“背”,背诵。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提示】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尤其是“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观点,确是学习的准则。

要学习司马光那样勤奋苦学的精神。

全文主旨句:书不可不成诵(读书不能不背诵积累)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

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韦编三绝”复裈(音同“昆”)原文: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

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

”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世说新语·夙惠》刘义庆)译文: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隆冬,只穿上一件短袄,是他母亲殷夫人亲手做的,做时叫康伯拿着熨斗取暖。

文言文高考语段翻译

文言文高考语段翻译

行至泰山之阴,果见一泉,泉水晶莹,如玉液琼浆。

孔子问老者:“此泉何名?”老者曰:“此泉名为‘灵泉’。

”孔子曰:“灵泉之水,果然甘美。

吾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此泉若能疗疾,吾欲取水一瓢,以赐吾徒。

”老者曰:“善哉!然此泉非比寻常,饮之可疗百病,但饮者必心诚。

”孔子曰:“吾心诚矣,敢请取水。

”遂命弟子取泉。

弟子捧泉,孔子捧瓢,以水自饮。

饮毕,孔子曰:“吾闻水能明心,吾饮此泉,果然心明如镜。

吾徒可共饮之,以启智慧。

”弟子皆饮,皆觉神清气爽,智慧大开。

孔子与老者言及治国之道,老者曰:“治国之道,在于民心。

民心顺,则国治;民心逆,则国乱。

孔子闻言,深以为然。

孔子曰:“吾闻泰山之阳,有五岳,其阴亦有五岳。

五岳者,国之根本也。

民者,国之基石也。

若民不安,则国不安。

吾欲以五岳之灵气,养民心,以安国家。

”老者曰:“善哉!孔子真乃圣人也。

”孔子于是留于泰山之阴,与老者共论治国之道。

孔子曰:“吾闻泰山之阴,有五岳,其灵气可通天。

吾欲以五岳之灵气,通于民心,使民心归顺,国家安定。

”老者曰:“善哉!孔子真乃圣人也。

”孔子留泰山之阴三月,民心归顺,国家安定。

孔子遂辞别老者,复往泰山之阳,继续游历天下,传道授业解惑。

孔子游历天下,凡遇明君贤臣,皆以五岳之灵气,教之治国之道。

天下渐趋安定,民生日益昌盛。

孔子之心,遂得安宁。

孔子年九十有六,终老于泰山之阳,后世称为“至圣”。

孔子之道,传于后世,凡有志之士,皆以孔子为师。

孔子之道,如泰山之巍峨,永不磨灭。

孔子之教,如灵泉之甘美,滋养人心。

孔子之道,如五岳之灵气,通于民心,使国家安定,民生幸福。

今人读孔子之书,当以孔子之心为心,以孔子之道为道,以孔子之行为行。

如此,方能成圣成贤,治国安邦。

孔子之道,万世不易,永为世人之楷模。

孔子之道,如泰山之阳,光照千古,永垂不朽。

(注:本文以文言文形式模拟高考语段,内容虚构,旨在练习文言文翻译。

)。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完整版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完整版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完整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完整版《曹刿论战》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师:军队。

伐:攻打。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

庄公准备迎战。

2.曹刿请见..。

请:请求。

见:拜见。

译文:曹刿请求进见(庄公)。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谋:谋划。

间:参与。

译文: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见识)浅陋。

译文:曹刿说:“大官们(见识)浅陋,不能深谋远虑。

”5.乃入见。

问:“何以..战?”何:什么。

以:用、凭、靠。

译文:于是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靠什么作战?”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安定民生。

弗:不。

专:专有。

以:把。

译文: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普遍。

从:听从。

译文:小的恩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

加:虚夸。

信:诚信。

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译文: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不敢(向神)虚报数字,一定对神说实话。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受到……信任。

福:降幅。

译文:小信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神是不会降幅给您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了解清楚。

情:实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1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属:类。

可:可以。

以:凭借。

请:请让我。

从:跟随,跟从。

译文:这是尽职、尽力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

作战时请让我跟随前去。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在。

译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13.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鼓:击鼓,这里指击鼓进军。

文言文语段加翻译

文言文语段加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称意。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思而后行,无怨悔矣。

翻译:君子的行为准则,是以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以俭朴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保持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保持静心,才能需要通过学习来培养。

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业。

放纵懈怠就无法激发精神,急躁冒险就无法修养性情。

时间如同飞驰的骏马,意志如同流逝的日月,最终就会变得枯萎凋零,很多事都不如人意。

如果能够谨慎地对待结束,那么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

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勤于复习?三思而后行,就不会有后悔的事情了。

文言文语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是以居易以俟命,与时偕行。

夫君子之行,非一日之功,盖由积累而成。

是以其业必昌,其德必盛。

若夫富贵非所求,仁义为所尚。

乐天知命,故无忧患。

是以君子之居,不以富贵骄人,不以贫贱自卑。

处困逆而不忧,居安泰而不骄。

是以其心常平,其志常定。

凡百君子,共勉之!翻译:天行健,君子应当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应当以厚德来承载万物。

因此,君子居住在简朴的环境中等待天命,与时代同行。

君子的行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通过积累而成就的。

因此,他们的事业必然繁荣,他们的品德必然盛大。

至于富贵,不是他们所追求的,仁义才是他们所崇尚的。

乐天知命,因此没有忧患。

因此,君子居住时,不以富贵来傲慢他人,不以贫贱来贬低自己。

在困境中不忧愁,在安逸中不骄纵。

因此,他们的心态常常平和,他们的志向常常坚定。

所有的君子,都应该共同勉励!。

文言文文段翻译

文言文文段翻译

文言文文段翻译司马光好学【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假设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词语解释】本文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死后被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

患:担忧。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后以“绝编”指勤奋读书。

迨:等到。

乃:才。

尝:曾经。

或:无实意,可不译出。

咏:吟咏。

倍诵:“倍”通“背”,背诵。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忧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单独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提示】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尤其是“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观点,确是学习的准则。

要学习司马光那样勤奋苦学的精神。

全文主旨句:书不可不成诵(读书不能不背诵积累)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

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韦编三绝”复裈〔音同“昆”〕原文: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

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

”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世说新语·夙惠》刘义庆〕译文: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隆冬,只穿上一件短袄,是他母亲殷夫人亲手做的,做时叫康伯拿着熨斗取暖。

文言文语段翻译(详解答案)

文言文语段翻译(详解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小文言文语段翻译

小文言文语段翻译

子虚尝游于江湖,广交天下名士,然心中常怀忧国忧民之情。

一日,游至吴郡,闻邻村有一老翁,年逾古稀,尚能躬耕自食,无求于人。

子虚慕其德,遂往访之。

翁居茅屋三间,门前流水潺潺,屋后竹林摇曳。

子虚入门,翁迎之,相见甚欢。

翁问子虚来意,子虚以实告之,翁笑曰:“吾虽贫贱,然心志高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子若能效仿,亦能成为世外之人。

”子虚闻言,心有所动,遂留宿于翁家。

夜深人静,翁与子虚谈古论今,论及天下大事,子虚不禁感慨万分。

翁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子虽隐居山林,亦当关注国家命运,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翌日,子虚告别翁,继续游历江湖。

途中,遇一书生,谈吐不凡,子虚与之结为好友。

书生名子墨,字青藤,亦好读书,善书法。

二人相谈甚欢,遂同行。

一日,子墨邀子虚至其家,其家藏书万卷,子虚览之,如获至宝。

子墨曰:“吾虽贫,然以书为友,亦不以为苦。

子若常来,吾愿与子共读。

”子虚感激不尽,遂常至子墨家。

时值盛夏,子虚与子墨于庭院中纳凉,谈笑风生。

子墨忽曰:“子虚兄,吾有一言相告,不知敢否?”子虚曰:“子墨兄但讲无妨。

”子墨遂言:“吾观兄之为人,虽隐居山林,心怀天下,实为世之豪杰。

若兄肯出山,吾愿随兄左右,共谋国家大业。

”子虚闻言,沉思良久,终曰:“吾隐居山林,本为逃避世俗纷扰,然吾心系天下,岂能坐视不顾?子墨兄之言,吾心向往之。

然吾恐出山之后,无法再如昔日般逍遥自在。

”子墨笑曰:“兄不必忧,出山之后,吾等仍可游历江湖,广结天下英才,共同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兄若肯出山,吾等必竭尽全力,助兄一臂之力。

”子虚感其诚,遂答应出山。

自此,子虚、子墨及一众好友,共谋国是,为天下苍生造福。

岁月如梭,转眼间,子虚已步入暮年,然其志未衰,仍为国家大事操劳不已。

终有一天,子虚因病离世,享年八旬。

世人皆为之哀悼,称其为“隐逸豪杰”。

子虚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后人传颂不已。

文言文翻译摘抄及注释

文言文翻译摘抄及注释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求过饱,在居住上不求安逸,对事情勤勉,言语谨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此端正自己的行为,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注释: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子在这里强调君子不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在饮食上,君子不追求过饱,不浪费食物;在居住上,不追求奢华,不追求安逸。

2. 敏于事而慎于言:这里的“敏于事”指的是君子对事情勤勉,不拖延,不偷懒。

而“慎于言”则表示君子在言语上谨慎,不轻易发言,不随意评论他人。

3. 就有道而正焉:这里的“有道”指的是有道德的人,君子通过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此来端正自己的行为。

4. 可以为好学也已:这句话是对前文的总结,表示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摘抄: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子在这里告诫我们,做人要有节制,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注重精神层面的修养。

2. 敏于事而慎于言: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勤勉努力,同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一致。

3. 就有道而正焉: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4. 可以为好学也已: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成为真正的好学之人。

总结:这段话阐述了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强调了节俭、勤勉、谨慎和向有道德的人学习的重要性。

这段话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深刻的启示,提醒我们要注重精神修养,追求道德品质的提升。

文言文语句翻译

文言文语句翻译

• 6.我写这篇书序,既是沉痛悼念牺牲了的烈 士,又(希望)用(它来)作为凡是能够阅读 这部书的国民们的(一种)勉励。 • 7.这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 8.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 就任职;如果没有那才能就该辞职。’ • 9.(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 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那助手呢?
• 1. 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东西,便是 一种肃杀之气的余威。 • 2. 人是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有无穷无 尽的忧愁来煎熬他的心,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 情来劳累他的身体,是他的内心世界震动,必然 会损耗精力。 • 3.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间的正义之气,它常常以 肃杀为心性。 • 4.为什么却要以不是金石的肌体,去要和草木去 争一时的荣盛呢? • 5.即使凭司马迂善于传写游侠〔的手笔〕,也不 能给(田横所带领的)五百人(都)写下传记, (这就)越发能(使人)悲痛啊。
• 6.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7.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8.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 无憾也。 • 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矣。
• 1.君子讨厌那种放弃说自己想要,却一定为它找 藉口的(态度)。 • 2.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 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 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 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 定,便不会(政权)倾覆。 • 3.(如果)做到这样,那么远方的人还不归服, 便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来。他们已经来了,就得 使他们安心。 • 4.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让他们来; 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 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 墙里面。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上学的时候,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文言文语段翻译_高中

文言文语段翻译_高中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阔论,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为现代汉语:天地,是万物来去如过客的地方;光阴,是百代历史中匆匆而过的旅人。

而人生如梦,又能欢乐多少呢?古人手持蜡烛夜游,实在是有深刻的道理。

何况春天用迷人的景色召唤我,大自然赐予我优美的文章。

我们聚会在这桃花盛开的美园中,谈论着家庭的欢乐。

众兄弟才智出众,都像谢惠连一样;我们吟咏歌唱,却只能感到自己的羞愧和快乐。

我们在幽静的景色中尽情游玩,高谈阔论,以此为饮酒的曲水游戏,大家依次而坐。

虽然没有丝竹管弦的盛大场面,但一杯酒、一首诗,也足以畅快地表达我们深藏的情感。

译文分析:这段文言文描绘了一幅春夜宴会的场景,通过对天地、光阴的比喻,表达了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

文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使得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1.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这句话通过比喻,将天地比作旅店,将光阴比作过客,形象地说明了万物和时间的短暂性。

2.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这句话引用了古人的行为,表达了对古人及时行乐态度的认同。

3.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这句话用“召”和“假”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和自然的魅力。

4.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这句话描述了聚会地点和目的,既美化了环境,又强调了家庭团聚的温馨。

5.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这句话通过对比,突出了众兄弟的才华和自己的谦逊。

6. “幽赏未已,高谈阔论,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这句话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景,展现了主客之间的互动。

7.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句话表达了即使没有盛大的音乐演奏,一杯酒、一首诗也足以表达内心的情感。

文言文翻译小语段

文言文翻译小语段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晋朝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美,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于是继续前行,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尽头是水源,于是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口似乎有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入。

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的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子等。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

在这里来来往往的种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都和外界的人一样。

年纪大的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他们见到渔人,都感到非常惊讶,询问他来自何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于是他们邀请渔人回家,摆酒杀鸡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外来者,都来询问。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着妻子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不再外出,于是与外界隔绝了。

文言文语段翻译

文言文语段翻译

文言文语段翻译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①衣我以其衣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胜数。

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惟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朝贵服其清廉。

①朝臣莫不称力而去②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3.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故假人者遂有天下。

无丑不能,无恶不知。

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

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①假人之长以补其短②无丑不能,无恶不知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4.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

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

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府而著之外府也,君奚患焉?”①假道于虞以伐虢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③君奚患焉?5.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

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

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

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

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

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①梁王怨爰盎及议臣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6.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大全5篇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大全5篇

【导语】⽂⾔⽂是以古汉语⼝语为基础的书⾯语,在远古时代⽂⾔⽂与⼝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是中国古代的⼀种书⾯语⾔组成的⽂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语为基础⽽形成的书⾯语。

下⾯是⽆忧考分享的⽂⾔⽂短篇及翻译⼤全5篇。

欢迎阅读参考!1、⽂⾔⽂短篇及翻译 杞⼈忧天 佚名〔先秦〕 杞国有⼈忧天地崩坠,⾝亡所寄,废寝⾷者。

⼜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天,积⽓⽿,亡处亡⽓。

若屈伸呼吸,终⽇在天中⾏⽌,奈何忧崩坠乎?” 其⼈⽈:“天果积⽓,⽇⽉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星宿,亦积⽓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奈地坏何?” 晓之者⽈:“地,积块⽿,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在地上⾏⽌,奈何忧其坏?” 其⼈舍然⼤喜,晓之者亦舍然⼤喜。

翻译/译⽂ 杞国有个⼈担忧天会塌地会陷,⾃⼰⽆处存⾝,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有⼀个为他的忧愁⽽担⼼的⼈,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没有空⽓的。

你⼀举⼀动,⼀呼⼀吸,整天都在天空⾥活动,怎么还担⼼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说:“天如果是⽓体,⽇⽉星⾠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说:“⽇⽉星⾠也是空⽓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 那个⼈⼜说:“那地坏了⼜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说:“⼤地是⼟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是没有⼟块的。

你⾏⾛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解释,那个杞国⼈放下⼼来,很⾼兴;开导他的⼈也放了⼼,很⾼兴。

2、⽂⾔⽂短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 孟⼦及其弟⼦〔先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取义者也。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之所欲莫甚于⽣,则凡可以得⽣者何不⽤也?使⼈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有不⽤也,由是则可以辟患⽽有不为也。

文言文经典语句翻译

文言文经典语句翻译

一、经典语句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解读: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之后要不断温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

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一大乐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二、经典语句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解读:此句表达了孔子对友情的重视。

在古代,朋友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孔子认为,与远方的朋友相聚,是一种难得的乐事。

三、经典语句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解读:此句强调了谦虚好学的精神。

孔子认为,无论身处何地,都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四、经典语句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件事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此句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要发自内心,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经典语句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

解读:此句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孔子认为,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做到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感受。

六、经典语句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解读:此句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只有二者兼顾,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七、经典语句七: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读:此句强调了温故知新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成为他人的榜样。

总之,《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经典文言文大全短篇及翻译

经典文言文大全短篇及翻译

【导语】⽂⾔⽂是以古汉语⼝语为基础的书⾯语,在远古时代⽂⾔⽂与⼝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是中国古代的⼀种书⾯语⾔组成的⽂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语为基础⽽形成的书⾯语。

下⾯是分享的经典⽂⾔⽂⼤全短篇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全短篇及翻译:孙权喻吕蒙读书 初,权谓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孤岂欲卿治经为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

卿⾔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以为⼤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惊⽈:“卿今者才略,⾮复吴下阿蒙!”蒙⽈:“⼠别三⽇,即便刮⽬相待,⼤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别。

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推辞了。

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吗?只要您⼴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觉得有很⼤的收获。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等鲁肃经过寻阳时,跟吕蒙⼀道议论军事,⾮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离别三⽇,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

⼤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篇⼆】经典⽂⾔⽂⼤全短篇及翻译:曾⼦杀猪明不欺 曾⼦之妻之市,其⼦随之⽽泣,其母⽈:“⼥还,顾反为⼥杀彘。

”妻适市来,曾⼦欲捕彘杀之,妻⽌之⽈:“特与婴⼉戏⽿。

”曾⼦⽈:“婴⼉⾮与戏也。

婴⼉⾮有知也,待⽗母⽽学者也,听⽗母之教。

今⼦欺之,是教⼦欺也。

母欺⼦,⼦⽽不信其母,⾮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翻译 曾⼦的妻⼦上街去,他的⼉⼦跟在后⾯哭着要去。

曾⼦的妻⼦没有办法,对⼉⼦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的妻⼦刚从街上回来,曾⼦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说:“⼩孩不可以哄他玩的。

⼩孩⼦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母那⾥学来,需要⽗母的教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译文】国被贼寇侵入,不韦躲避战乱就
逃跑到剡地,贫穷得无力盖房,徘徊在天 姥山下,后来找到一棵大树的庇荫,就在 那里安身。安歇了一夜,他就要用斧子砍 它的根当柴烧,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 们没有房屋,就寄托这棵大树来安身了。 自从我们来到这里,骄阳似火却烤不着我 们,寒露零落却打不湿我们,寒风吹来冻 不着我们,雷雨晦暗却不能震撼我们,这 借助谁的力量呢?
记 先 夫 人 不 残 鸟 雀 (宋 . 苏 轼)
•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 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 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 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 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 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 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 也。
• 【译文】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
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 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 高兴。第二天路过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 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俱是一 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 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静静 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 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 着帆船和鱼艇,
• 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 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 孩儿,狗谨慎地坐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 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 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往里面, 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 一样的感受。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 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 法不外乎也是这样,那里只是画呢?
第一阶段检测卷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 “往矣,子其勿以鲁国骄士。吾文王 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 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 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 译文:
• 周成王把鲁这个地方分封给伯禽。伯禽的父亲 周公姬旦告诫伯禽说:“你去了之后!你不要 凭借你是鲁国的国君而轻慢那些辅佐你的人。 我,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 的叔父。现在又辅佐天子管理天下,我在天下 的地位,确实不低。但是我依然洗一次头发要 接见好几次人,吃一顿饭也要接见好几次人, 很担心失去有能力的人的辅佐。我听说:德行 广大,而能以谦恭的态度自我护持的人,会有 发展;
之道矣。
——选自《列女传》
• 【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
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
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
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
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
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
问他母亲这样的原因。
• 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
律;歪曲和破坏法律就会被罢免相位。 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 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 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 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 鱼。”这就说明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 己的道理,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 为自己。
第六单元
(B)

越人寇,不韦避兵而走剡。贫无以治舍, 徘徊于天姥之下,得大木而庥焉。安一夕,将 斧其根以为薪,其妻止之曰:“吾无庐,而托 是以庇身也。自吾之止于是也,骄阳赫而不吾 灼,寒露零而不吾凄,飘风扬而不吾凓,雷雨 晦冥而不吾震撼。谁之力耶?吾当保之如赤子, 仰之如慈母,爱之如身体。犹惧其不蕃且殖也, 而况敢毁伤之乎?吾闻之:水泉缩而潜鱼惊, 霜钟鸣而巢鸟悲,畏夫川之竭、林之落也。鱼 鸟且然,而况于人乎?”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 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 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 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 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 有耕犁,有饁(yè,给在田间耕作的人送饭)妇, 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 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 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 岂独画乎?
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
怪的事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
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
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
信用的原因。
期中测试卷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 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 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 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 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fú)恃人不 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 我刚说的这六个方面,都是说谦和是一种 美德。能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都是因 为奉行这种谦和的德行;因为不谦和而失 去天下,又丢失性命的,就是夏桀、纣王 这样的人;你怎麼能够不谨慎呢?”
孟母教子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 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 “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 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 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 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
• 译文: • 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 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 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武阳君对杀 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
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
来,鸟巢把树枝都压弯了,鸟巢里孵的小
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
• 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 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 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
• 我们应当像对待初生的婴儿那样保护它,像对 待慈母那样敬仰它,像对待自己身体那样爱护 它,即使这样,还怕它生长不繁茂呢,更何况 敢于毁伤它呢?我听说:‘泉水减少而潜鱼惊, 秋霜降临而巢鸟悲,那是因为它们害怕那河水 干涸、树木落叶啊。’鱼鸟尚且能如此,更何 况人呢?”郁离子听了这件事后感叹说:“这 个男人可悲啊!而他的见识还不如一个女人呢。 唉,岂止是不如一个女人,就是连鸟鱼也不如 啊!”
• 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 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 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 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 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 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土地广阔富饶而能以节俭的方式自我护持 的人,会有平安;官高位尊而能以卑贱的 态度自我护持的人,会更加尊贵;兵多人 众而能以敬畏的思想自我护持的人,会有 胜利;聪明睿智而能以愚钝的方法自我护 持的人,会很吉祥;博闻强记而能以浅陋 的态度自我护持的人,会更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
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
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
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
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
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
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第六单元
(A)
游江(节选)
(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 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 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 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劝 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 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因为 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 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
• 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歪曲和破坏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