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3.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新编哲学与人生》模块一 课题三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新编哲学与人生》模块一 课题三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https://img.taocdn.com/s3/m/df76f7564a7302768e9939d9.png)
▲ 3.积极地实践
▲ 马克思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有了正确的意识,有 了良好的兴趣,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磨练,不断完善,最终才能将潜在的 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潜能的发掘实际上是一个发现、培养、发展的循环过 程。而这一过程是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得以实现的。
▲ 4.自强不息
▲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出自《易经》中的“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其意是,天上的日月星辰是不分昼夜、永恒运动的, 所以“天”是“刚健”的,人应效法天,积极进取,永不停息。自强不息, 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道德精神,它激励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的拼搏奋斗, 改革进取。
THANK YOU
案例分析
▲ 舟舟的例子说明了人类具有自觉的能动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离不开积极主动的进取精 神、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孜孜不倦的务实态度。总之,离不开充 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意识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意识的含义与作用
1.意识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前人科学发展的成就,运用辩证思维, 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科学地说明了意识的本质,并正 确地认识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 —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 古往今来人们不厌其烦地提出这样的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应该怎 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
▲ 人活着,只有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才能幸福地活着,否则就是一具躯壳, 生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人活着,无论何时何地,从自己的一言一行,都 要经得起道德、良心的拷问,生命才更有意义。
▲ 所谓规律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
![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c711846f01dc281e53af0c5.png)
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前言1、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
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1、物质: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抽象。
2、世界的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物质性。
首先,自然界是物质的。
其次,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第三,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3、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4、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5、可能:可能是指包含在事物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6、现实:是指实际存在着的事物。
7、可能与现实的关系:可能与现实具有质的区别。
一方面,可能与现实是对立的;另一方面,可能与现实是统一的。
8、人生发展:人生发展是一个可能与现实相互转化,即在现实中不断产生出可能,可能又不断变为现实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客观实际的多样性为个人的人生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9、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做到:首先,要学会选择。
其次,要善于选择。
第三,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不能与不为的关系。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1、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是绝对的。
3、为什么人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首先,人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产物。
其次,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最后,人的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4、规律的概念: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对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与理解
![对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与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bc40645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c.png)
对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与理解
哲学与人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互相影响、相互依存。
哲学是对人生意义、价值和存在的思考,而人生是哲学的实践和应用。
通过哲学的思考和探索,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本质、目的和价值。
首先,哲学为人生提供了思考的框架和工具。
它通过提出问题、发展理论和辩证思维的方法,帮助人们思考人生中的各种问题。
哲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次,哲学提供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索。
人们常常会思考关于生命的目的、善恶的本质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等问题。
哲学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并提供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人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从而更好地规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轨迹。
此外,哲学还可以帮助人们解决人生中的困惑和矛盾。
人生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难题和困境,如道德抉择、伦理冲突、人际关系等。
哲学提供了一种理性思考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通过哲学的思考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处理人生中的挑战和困扰,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总之,哲学与人生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它不仅为人生提供了思考的框架和工具,还探索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帮助人们解决人生中的困惑和矛盾。
通过对哲学与人生关系的理解,人们能够更好地发现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意识的本质与功能
![意识的本质与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5bbad63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6.png)
意识的本质与功能★意识的本质与功能★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意识"这个词,但是意识的本质与功能是什么呢?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主观体验的产物。
本文将探讨意识的本质与功能,并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
一、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意识被一些学者定义为人类思考、知觉和体验的能力,是我们对世界的主观感知和理解。
一些哲学家认为意识是一种非物质的实体,它超越了大脑及其他生理器官的功能。
然而,也有学者主张意识仅仅是大脑的产物,是大脑中神经元的活动和相互连接的结果。
意识还与我们的主观体验密切相关。
当我们觉得疼痛、愉快、恐惧或愤怒时,这些感受都是意识在作用。
意识还使我们能够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进行思考和决策。
二、意识的功能意识具有重要的功能。
首先,意识使我们能够意识到自我存在并与外界进行交互。
它使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和感受。
其次,意识是我们思考和理解的基础。
它使我们能够存储和回忆信息,并将其与以往的经验联系起来。
借助意识,我们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创造力解决问题。
另外,意识还与人类情绪和情感的体验相关。
当我们经历喜怒哀乐时,这些情感都是意识的表现。
意识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爱、恐惧、温暖等情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彩。
三、意识的科学研究近年来,意识的研究成为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热门课题。
科学家们利用脑成像技术和实验手段,试图揭示意识的机制和原理。
研究发现,大脑中的特定区域与意识的形成和维持密切相关。
例如,前额叶皮层被认为是意识的重要区域之一。
另外,一些研究还表明,意识可能与大脑中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连接有关。
大脑区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同活动被认为是产生意识的重要因素。
然而,对于意识的本质和机制,科学界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
意识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主题,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开其神秘面纱。
四、意识的重要性意识是人类最重要的心理现象之一。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https://img.taocdn.com/s3/m/d7cef33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06.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B2. 下列哪个不是哲学的基本范畴?A. 时间B. 空间C. 必然性D. 偶然性答案:C3.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事物是静止不变的B. 事物是孤立存在的C.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D. 事物是永恒不变的答案:C4.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理念D. 意志答案:B5. 以下哪个是唯心主义的观点?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精神的C. 世界是可知的D. 世界是不可知的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客观反映主观C. 主观创造客观D. 客观创造主观答案:A7. 以下哪个是实践的基本特征?A. 客观性B. 社会性C. 历史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以下哪个不是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表现?A. 实践活动能够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B. 实践活动能够直接创造物质财富C. 实践活动能够直接创造精神财富D. 实践活动能够直接创造社会关系答案:C9. 以下哪个是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A. 否定是绝对的B. 否定是相对的C. 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D. 否定是外在的否定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C. 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表现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 阐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内部的对立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推动事物的发展;量变质变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数量的增减和质的飞跃来实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
考研唯物论考点概括之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作用原理
![考研唯物论考点概括之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作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b3d950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4a.png)
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作⽤原理
1.意识的本质和作⽤
意识是⼈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作⽤即意识对物质所具有的能动作⽤。
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的前提下,⼜承认意识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
2.意识能动作⽤的主要表现
①⽬的性。
②创造性。
意识不仅反映现象,⽽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对象性,即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④意识还能控制⼈体⽣理活动。
3.意识能动作⽤的条件性
意识的能动作⽤是巨⼤的,但它的发挥⼜是有条件的。
①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②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
③必须借助⼀定的物质⼿段。
哲学与人生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2b0e93a58da0116c174948.png)
《哲学与人生》教案说明部分:一、《哲学与人生》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德育课,用哲学的思想来指导人生,哲学与人生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充满了哲学,用哲学来指导人生,使人少走弯路。
这门课,共分5个单元,每个单元3次课,共15次课。
当然这15次课里,按教务科的要求,还有上四次“安全教育”课,我会灵活地穿插进行讲解。
这样,本学期的课程是比较重的。
安全课会讲的内容有:校园的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交往安全,用电安全,逃生防灾意识等内容。
《哲学与人生》这本书很好,很适合大家。
我拿到书后几乎一口气看完了,假期就备课好了。
相信书中很多道理对大家都很有帮助。
道理不深,但很有用。
主要内容有:唯物论:尊重客观实际辩证法:一分为二看问题认识论:知行统一提高能力历史观:历史规律与人生理想,人的本质与自由。
人生问题要与哲学道理的运用结合起来讲,用智慧感悟人生,解决人生成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第一单元:人生路。
第二单元:人生态度。
第三单元:人生能力。
第四单元:人生理想。
第五单元:人生价值的问题。
教材的基本线索:哲学基本观点----人生哲学知识----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的思路、脉络。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个同学很喜欢哲学,天天抱着哲学书看,人家叫他书呆子,但他说出的一些话,总是富有哲理。
有一次,同学们在争论,人生能不能游戏有的同学说霍金。
有的同学说达尔文。
该书呆子回答了,书呆子只说了一句话,大家就热烈鼓掌,他说:人生可以适当游戏,但不可游戏人生。
8小时学习,加1小时游戏(活动),大于8还是9小时,我们的课堂也会存在游戏,活泼些。
周国平先生说:哲学的首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人们追求智慧。
有一个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你们的路,为什么叫马路,是不是马走的”周总理怎么回答因为我们所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如何教好这门课,我觉得挺难的,因为很多内容差不多,容易混淆。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二、我的教学特点:我是大学本科“政教”专业毕业,就是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毕业,《哲学》学了很多,我本人也很喜欢哲学。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50ee4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d.png)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哲学与人生是一门包含广泛讨论和深刻思考的学科。
它不仅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还涉及到许多关于道德、伦理、知识和真理的问题。
下面将列举几个常见的哲学与人生试题,并提供一些简要的答案。
试题一: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哲学中,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一直存在着讨论和争议。
自由意志指的是人类有能力自主决定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命运则是指一切事物都是由某种预定的力量或命运所决定的,人类无法干预或改变。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一种观点认为,自由意志是与命运相对立的。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决定来选择自己的行动,而不受外部因素的制约。
这种观点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另一种观点认为,自由意志与命运并不互相排斥。
人类具有自主选择的能力,但在生活中也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和约束的影响。
因此,虽然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但国家、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也会对我们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试题二:人的存在是否具有目的或意义?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一直是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这个问题与宗教、伦理和个人的生活经验等因素有关。
人们对此问题的回答不同,存在多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存在是有目的和意义的。
人类作为有理智和意识的生命体,可以通过追求真理、追求幸福、实现个人价值以及为社会做出贡献来赋予自己的存在目的和意义。
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存在是没有固定的目的和意义的。
人类的存在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偶然事件,缺乏根本价值和目的。
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人生观来定义自己的目标和意义。
试题三:真理是否存在?真理的概念是哲学讨论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不同的哲学派别对真理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我们的主观感觉和观点。
真理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可以通过人类的认识和思考逐步揭示。
另一种观点认为,真理是相对的和主观的。
每个人对真理的理解是有限的,受到个人的经验、观点和信念的影响。
真理不存在于客观的世界中,只存在于个体的主观认知之中。
哲学与人生3.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哲学与人生3.意识的本质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3a5dd0f0b4e767f5bcfce07.png)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误点警示】不能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
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要明确以下几个“并不意 味着”:①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 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③意识是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 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④意识是人 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 存在会完全一致。
“电脑也能思维”,对吗?
"电脑思维"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人的思维,思维、 意识只是人脑才有的机能。
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 ·第一,”电脑思维“的过程是机构的、物理的过程,人 脑思维的过程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 第二,。电脑思维”没有自觉能动性,没有创造性,只能 接受人脑的指令;人脑思维是人自觉进行的,有独特的创 造性。 第三,“电脑思维”没有社会性,不会去探求模拟的社会 意义;人类智慧具有社会性,注重思维的社会效果。 第四,“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 (而且是人事 先给定的),人脑思维除自觉的逻辑过程外,还渗透有情 感、意志因素,穿插有灵感、直觉、顿悟等过程。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2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前提2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1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人脑的结构人脑的功能人脑与动物脑的区别结论一
玉皇大帝的外貌酷似汉族人,上帝的外貌象西方 人,可见,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的。宗 教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73b0e7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0.png)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XXX《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和“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研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性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正确进行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教学要求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应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动作、善于动作的人。
教学内容1.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客观实际既包括工具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选择及其作用。
分析人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正确选择适合本人发展的人生道路。
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物质运动与人生动作(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立足客观实际 树立人生理想(全2课时)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立足客观实际 树立人生理想(全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3c7e92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3.png)
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1教案
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1教案
教学内容
(2)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4.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1)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
(2)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3)实现理想要脚踏实地
5.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含义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3)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
6.规律是客观的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物质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3)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7.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2)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精神状态
8.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2)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9.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1)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
(2)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3)实现理想要脚踏实地
2.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含义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4-1哲学与人生参考答案
![4-1哲学与人生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a7378971fe910ef12df8de.png)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哲学与人生》课时练习参考答案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一、单项选择题1.A2.B3.D4.C二、判断题1.√2.√三、辨析题(1)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
(3)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既要考虑自身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也要考虑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4)小方不考虑自身的主客观条件,想效仿小梅走影艺之路,这种脱离自身实际的、盲目的人生选择,就有可能走弯路。
四、情境分析题(1)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这是我们做出人生选择和采取人生行动的根据。
人生选择的实现都要受到自己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要走好人生路,就要了解自己各方面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就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就有可能走弯路。
(2)人的任何选择都必须在一定的生活范围内和一定的客观条件下进行,所有可供选择的可能都是由客观世界提供的,而不是由主观意志决定的。
(3)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就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使自己的主观愿望符合自己的客观实际,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一、单项选择题1.D2.A3.D4.A二、判断题1.×2.√3.√4.√三、辨析题(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不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3)人生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生命运动过程。
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
因此,要有精彩的人生,只有积极行动。
不积极行动,不想行动,不愿付出努力,终将一事无成。
四、情境分析题(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人生也是如此。
但与其他物不同,人生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
因此,不同的人生选择就有了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行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哲学与人生-第1课 第一框《哲学的智慧》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1课 第一框《哲学的智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f6cd6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e.png)
第1课第一框教案一、教学分析【课题】哲学的智慧【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数】1课时【教材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中职高二学生。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初中和前两个学期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些基本的认知,对哲学理论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为本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作为在校学生,还是日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学生在成长成才、三观塑造、科学思维训练以及处理自身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等方面都需要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所以学生对本课学习有内在需求。
但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还处在零碎的感受阶段,缺乏系统性、学理性认知,同时社会中一些功利化、庸俗化的现象和虚无主义思想也对一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让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知到信继而行,这是本课教学会面临的问题。
【教学目标】(第1课)1.政治认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强化时代方位感、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掌握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职业精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历史使命,认可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全面发展;领会“学习哲学,终身受用”的道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追求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展现自身价值,谱写灿烂人生。
3.法治意识: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法学具有指导意义,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培养法治意识;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法治思维能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哲学与人生总复习
![哲学与人生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5227a5e524de518974b7db1.png)
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3.新事物和旧事物: (1)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的东西。②旧事物:是那些丧失了存在必然性,同客观规律背道 而驰的东西。 (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①是否符合客观规律;②有没 有强大的生命力;③有没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3)反对几种判断新旧事物错误标准:①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 后来判断。②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 熟和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③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 上判断新旧事物。 (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还因为:社会领域的新生事物符合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5)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彻底的否定
二.意识
如何理解意识、或如何判断是否属于意识范畴:人的想法、念头、 观念、观点、看法、意见、感觉、理解都是意识,比如感到肚子 饿,对哲学的看法,对知识点的理解等都是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 动地改造世界,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 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2.对应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 主观符合客观
《哲学与人生》全书基本框架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辩证的唯物论 唯物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历史唯 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 价值观 人生观
哲学与人生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物质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2.物质的唯一特性的是:客观实在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存在方式:运动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78d083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17.png)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哲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存在和价值的学科,它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哲学与人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1.存在与本质:哲学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存在与本质的关系。
存在是指一个事物实际存在的状态,而本质是指事物存在的基本属性、特征或实质。
哲学家们争论存在是否先于本质,以及本质是否以其中一种方式决定存在。
2.知识与理性:哲学研究知识的本质,以及如何通过理性来获得知识。
知识可以通过经验或推理获得。
理性是指使用逻辑、推理和分析等思维方式来推导、证明或解释事物的能力。
3.自由意志与决定论:自由意志是指人类能够自主地选择行动的能力,而决定论则认为一切事件都是由先前的因果关系决定的。
哲学家们一直在争论自由意志是否与决定论相容。
4.伦理学与道德:伦理学研究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
哲学家们试图回答关于道德价值、义务和责任的问题。
伦理学的分支包括伦理相对主义、伦理普遍主义和伦理优越主义等。
5.美学与艺术: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和艺术的原则的学科。
哲学家们探索美的定义,以及艺术如何创造美的经验。
美学还涉及审美判断和艺术作品的价值。
6.知性与信仰:哲学研究人类的知性和宗教信仰。
它探讨人类能否通过理性来了解宇宙的本质,以及宗教信仰如何与科学和理性思维相协调。
7.心灵与意识:心灵和意识是哲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哲学家们探讨人类心灵的本质和意识的起源。
他们讨论了意识的主观体验以及与大脑和身体的关系。
8.知觉与真理:哲学研究知觉是如何获得对外部世界的知识。
哲学家们还研究真理的本质,以及真理如何与我们的观念和信仰相符合。
9.时间与空间:哲学思考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和特征。
他们研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概念,以及空间的维度和性质。
10.学习与成长:哲学研究人类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他们关注人类知识的获取方式,以及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因素。
这些知识点只是哲学与人生研究的一小部分。
哲学的范围广泛,涉及众多的问题和概念。
通过研究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存在和价值,为自己的人生提供指导和启示。
伴你成长在中职系列丛书哲学与人生
![伴你成长在中职系列丛书哲学与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e5f77db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0.png)
伴你成长在中职系列丛书哲学与人生伴你成长在中职系列丛书:哲学与人生导语:伴你成长在中职系列丛书是一套备受青少年喜爱的图书,其中《哲学与人生》是这套丛书中最为深入探索人生意义的一本。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并带你一起探索哲学对我们的成长和人生的影响。
一、哲学的意义与价值1.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一门追问生活、宇宙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传统的哲学问题,如人的本质、道德和伦理等,还包括对自我认知、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探索。
2.为什么要学习哲学?学习哲学能够帮助我们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思考方式和厚重的思想资源。
通过哲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并在矛盾和挑战面前保持理性和冷静。
二、伴你成长在中职系列丛书1.中职系列丛书的特点伴你成长在中职系列丛书由知名作家针对青少年读者的需求精心编写而成,融入了对人生与成长的深度思考和体验。
这些丛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还注重培养读者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哲学与人生》的内容与亮点《哲学与人生》这本书以哲学为主题,涵盖了伦理学、政治哲学、形而上学等多个方面。
它通过精心选择的案例和问题,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目标、道德选择和幸福追求等重要问题。
这本书以简洁、深入的方式,给读者带来了对哲学的初步认识,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哲学与人生的思考1.人生的意义与目标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人生的目标和意义,引导我们思考自己对待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的态度。
通过哲学的思考,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并为自己的人生规划找到方向和动力。
2.道德与伦理的思考哲学对道德与伦理问题的探索,使我们深刻理解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伦理学,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道德意识,增强责任感和同理心,从而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3.幸福与快乐的追求哲学思考也包括对幸福和快乐的探索。
通过深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我们可以拥有更全面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如何理解意识本质及能动作用
![如何理解意识本质及能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a89386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7.png)
如何理解意识本质及能动作用意识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科学、哲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从古至今,关于意识的本质和作用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焦点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意识的本质及其在人类认知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一种对外界和内在世界的客观反映和对物质运动的主观体验。
它包括了感知、认知、情感、意图等方面,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
意识的形成与大脑神经活动密切相关,是大脑信息加工和整合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还涉及到主体性和客体性的关系。
意识是主体与客体的联系,是主体对客体进行知觉和认识的过程。
在意识活动中,个体通过感知、思维、意识等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对物质和精神世界的认识和体验。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可以感知和反映客观世界,还可以对客观世界进行指导和操纵。
意识的能动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功能:意识可以引导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通过思维和记忆等活动,帮助人们理解和判断世界。
2.情感调控:意识可以调控个体的情感体验,引导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的调节,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反应。
3.意图和目的:意识可以引导人们的行为,并为行动设定目标和意图,推动人们朝着实现目标的方向努力。
4.决策和选择:意识在决策和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个体分析问题、权衡利弊,做出理性的选择。
5.自我意识:意识具有自我反省和自我认知的功能,使个体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特点,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
综上所述,意识不仅是认知活动的核心,还具有能动作用,可以影响个体的情感、行为和决策。
通过理解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认知活动的机制和规律,促进人类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哲学与人生简明教程》第3课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上)
![《哲学与人生简明教程》第3课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上)](https://img.taocdn.com/s3/m/ea9a60ed6f1aff00bed51ebb.png)
(4)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任何规律就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中的 稳定的东西,这种稳定性表现为重复性。
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A 手机价格有高有低,时涨时落,总的来讲 是越来越便宜 B 某种邮票身价百万 C 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 D 商品的价值量由其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 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第二,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也 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有一天,西楚霸王项羽为了要让手 下的大将们佩服自已,决定和大家 比力气。他把大将们找来,让他们 各自坐在一把椅子上,然后说,谁 能手搬椅子把自己举起来,谁就力 气大。结果都失败了。项羽想,你 们的力气本来就不如我,这回看我 的了。项羽虽然力大无比,椅子却 一动也不动,他也失败了。
材料: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 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 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 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 了。
----马克思
问题
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 蜜蜂高明?
2、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 蜜蜂高明? 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建筑 物的主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等,造出各种各样的房 子,他们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选择性 的活动。而最灵巧的蜜蜂筑巢表面上似乎有某种预定 的目的、计划,但实质上它们的操作纯粹是无目的的 本能的活动.它们的蜂房永远是一种样子。
哲学与人生
第三课: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 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其特点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小测试
149162536496481
你能快速记住这组数字吗?
1,4,9,16,25,36,49,64,81, 即“从1到9的整数的平方”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归纳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45c226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7.png)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归纳哲学与人生是一对密切相关的主题,通过对哲学思想和人生经验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成为一个更全面发展的个人。
本文将对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哲学的定义与功能哲学是一门广泛而复杂的学科,涉及到对存在、知识、价值、道德等基本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哲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理性的分析和推理,探讨人类存在的真理和本质,并从中获取智慧与洞见。
哲学在人生中的功能包括:提供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工具,指引人们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启迪人们的心灵,开拓人的思维。
二、哲学的核心学派1. 古代哲学古代哲学包括希腊哲学和中国哲学两大体系。
希腊哲学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探讨了存在、知识、道德等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哲学体系。
中国哲学以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为主要流派,探讨了人类道德、社会秩序、人与自然关系等问题。
2. 现代哲学现代哲学包括实证主义、唯心主义、存在主义、批判理论等多个学派。
实证主义注重科学实证,强调对现象和事实的研究;唯心主义关注主体心灵和意识的作用;存在主义探讨人的存在和自由意志的问题;批判理论则关注社会批判和权力问题。
三、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
人们通过思考自己的存在、自由和选择,不断寻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理想,并且通过积极的行动去实现。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人生的真实性与有限性,从而珍惜当下,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和幸福。
四、道德与伦理道德与伦理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原则。
道德是指人们对待他人和自己应该有的行为规范,包括善恶、正义、义务等。
伦理则进一步探讨了道德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在不同的伦理学派中提出了不同的道德观和伦理原则。
五、人生的过程与发展人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人们在面对各种情况和选择时,需要理性思考和积极行动。
读懂哲学与人生意义
![读懂哲学与人生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787d0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d.png)
读懂哲学与人生意义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思考关于哲学和人生意义的问题。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探索着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而人生意义,则是每个人都会在不同阶段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哲学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更深刻的内涵。
首先,哲学帮助我们思考人类存在的本质。
人类作为一种有思想和意识的生物,与其他生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哲学通过探讨人类思维、感知和存在的方式,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是独特而特殊的存在。
通过对哲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存在方式,思考自己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
其次,哲学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
人生意义是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它关乎着我们对自己人生的价值和目标的认知。
哲学通过对人类存在和行为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
例如,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认为人生的意义取决于个体的选择和行动。
而伦理学则探讨了人类行为的道德价值,引导我们思考如何过一种有意义和道德的生活。
通过对哲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目标,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更深刻的意义。
此外,哲学还帮助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人类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一员,与自然和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
哲学通过对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思考,引导我们思考我们与自然和社会的互动方式。
例如,环境伦理学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引导我们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而政治哲学则思考了人类社会组织的原则和价值,引导我们思考公平、正义和人权等社会问题。
通过对哲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思考如何与它们和谐相处。
最后,哲学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哲学是一门思考问题的学科,它要求我们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通过对哲学的学习,我们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学会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
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信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意:
1、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质 形态的变化。
2、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 动获得成功;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 遭到失败。
环境污染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 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注意:意识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鬼神观念的形成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 ‘天马行空’ 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 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 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玉皇大帝的外貌酷似汉族人,上帝的外貌象西方 人,可见,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的。宗 教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
判断正误:
× 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人脑
× 电脑终会取代人脑
× 有了人脑就会产生意识
× 有客观存在一定有意识
实践
× 鬼神观念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歪曲虚幻
所有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论是正确的、 错误的;无论是人的感觉、思维、对未来、对现状 的认识等。
答案:C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世 上 最 奇 特 的 建 筑
•(阅读探究)P38
•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 蜜蜂高明在什么地方? •这说明了什么?
世界上最高的大楼— 迪拜塔
歼20隐形战斗机
意识的能动作用
1.首先表现在人 能够 能动地 认识世界
(1)目的性和计划性 (不同于动物的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2) 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不同于动物的消极适应性)
在电脑的控制,机器自动调节,导弹自动命中
目标,宇宙飞船自动导航。有人认为,电脑是有
意识的。上述观点
A.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否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
从意识的本质 和内容来看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 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 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 的活动中是怎样发挥 作用的?
三年来,鸟巢的建设者们工作都很辛苦,但大家都有 种自豪感:这是为国争光的奥运大工程,能在这儿干活, 心气儿都不一样!五一期间,他们留着汗水喊出:“我劳 动,我自豪 !”国庆黄金周他们坚守岗位,觉得“选择鸟 巢,就是选择了奉献!我们无悔。”最终他们克服了重重 困难,以中国工人鲜明的责任感与精湛的施工技术,高质 量地实现了设计要求,把图纸“立”了起来,让“鸟巢” 傲立于世人面前。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第一阶段 简单反应形式
岩石的风化
简单反应形式
水滴石穿
简单反应形式
踏雪有声
简单反应形式
第二阶段 应激性
葵花的反应
蚯蚓的反应
蚯蚓在受到针刺时,其身体自 然立即收缩。
第三阶段 反射
狗的条件反射
岩石 风化
植物 向阳
动物 反射
简单 反应
感应
感觉 心理
生物学前提 物质基础
思维 精神
“电脑也能思维”,对吗?
"电脑思维"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人的思维,思维、 意识只是人脑才有的机能。
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 ·第一,”电脑思维“的过程是机构的、物理的过程,人 脑思维的过程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 第二,。电脑思维”没有自觉能动性,没有创造性,只能 接受人脑的指令;人脑思维是人自觉进行的,有独特的创 造性。 第三,“电脑思维”没有社会性,不会去探求模拟的社会 意义;人类智慧具有社会性,注重思维的社会效果。 第四,“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 (而且是人事 先给定的),人脑思维除自觉的逻辑过程外,还渗透有情 感、意志因素,穿插有灵感、直觉、顿悟等过程。
A. 都是人的意识
B. 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反映
C. 都是根源于物质的
D. 都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3、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 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 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 一只,拉长颈子的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
(2)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 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误点警示】不能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
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要明确以下几个“并不意 味着”:①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 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③意识是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 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④意识是人 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 存在会完全一致。
思考:材料中的建设者们的精神状态如何?它对
“鸟巢”工程的顺利进行有什么作用?
观看纪录片《飞行的魔力》 体会人对世界的改造
小结:物 本质 原世 的界,是意先识于是人派的生意的识,而物存质在决,定物意质识是。
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
意识 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内容
本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质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1)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 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 的生成 (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意识的表达手段-------语 言的产生
人脑的结构
人脑的功能
人脑与动物脑的区别
结论一: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 决定了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那么作为能够产生人类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是怎样实现 意识活动的呢?
结论一: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的生成
结论二: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 ——语言的产生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 生的物质基础
(2)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 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前提
中的鬼神观念是
(D )
①头脑中自生的
②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③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形的
④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兵器,但没有写到手 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 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本质上说,意识是 ( C )
A. 客观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社会实践的产物 C.客观实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D.人脑特有的机能
2、不论人的感觉或人的思维,不论正确 的认识或错误的认识,不论人们对现实的感受 或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从物质和意
c 识的关系的角度考察,其共同点是:( )
探究活动
• 有人说:“精神不是万能 的,但没有精神万万不能 的。”精神对人的心理和 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结 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贝多芬
小结: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物质
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与意 识的
方法论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辩证
意识对物质 能动地认识世界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遭到失败。
(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正确、高昂的意识 错误、萎靡的意识
激励向上 阻碍倒退
人类改造世界的表现
2、天3堑、变荒1、通漠三途变峡良工程田
2、天堑变通途
3、荒漠变良田
5、人类向宇宙进军
奇思妙想 拯救地球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 同关心的话题,层出不穷的极端气候现象也让 人们感到灾难即将临近。人类怎样拯救地球?
奇思妙想 拯救地球
给阿尔卑斯山冰川盖上隔热毯
在北极造冰
在沿海地区建湿地人工岛
用基因改良树木
意识的能动作用
2. 突出表现在人 能够 能动地 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动物遗传 的本能
第一信号系统 (具体事物刺激)
第二信号系统 (语言刺激)
高等
望梅止渴
动物 与人
共有
谈”梅”止”
谈渴“”虎”色 人类特有
变
结论二: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 的反映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1、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 了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 产生的反映
人类 意识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 产生的物质基础
(2)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思考:为什么纯粹的动物的心理不能发展 为人的意识?
高等动物
原因:
意识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这就是 社会和劳动。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的产 物。
2. 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应这样表述(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