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地层油层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
是指 油层 薄 、 性差 , 物 虽然 分 布 面 积较 大 , 因动 用差 但
进 行 二 期 注 聚合 物 至 含 水 率 9 % .注 水 至含 水 率 为 5 9 %结 束 。一 期 注聚 合 物参 数 : 合 物 分子 量 为 6 0 8 聚 0x
3 开 发 方 案 优 选
31 方 案设计 .
效厚 度 、孑 隙度 和原 始含 油饱 和度 ,拟 合地 质储 量 为 L
6 97 1 14 , 际为 6 57 2 1 , 差为 09 4 . × 0 t实 3 5 . x 0 t误 0 .%。
方 案一 : 预测 时 间从 2 0 0 4年 1 0月开 始 , 注水 至含 水率 为 9 %结 束 。 8
根据 地质 和开 发特 征 ,在地 质模 型 中充分 考 虑层 问矛盾 。 在垂 向上 划分 为 9 个模 拟 层 , 中 S l G 2 1 其 l— 26 为 目的层 。平 面上 以 3 / 步 长划 分为 3 x 1 网 5I 为 T 04 个
的采 出程 度分 别为 3 . %,06 %和 2 . %。 04 5 3 .1 17 5 萨一 、萨二 、萨 三和葡 二油 层组 的剩 余地 质储 量 ( .5 l 高于 高一 和 高 二 油层 组 (.1 1 ; 尔 5 x0t 5 4 ) 40 × 0 t 萨 4 ) 图 、 萄花 ( 包 含葡 一 组 ) 高 台子 油 层 ( 葡 不 、 不包 含 高 三
物分 子 量 为 6 0 1 注 入 质量 浓 度 为 1 ・~, 0 x 0, L 注入 速 g
2 . 剩 余油类 型 .1 2
剩 余 油类型 包 括 : ) 注采 井之 间压 力 平衡 带 ( 1在 滞 留 区) 成 的剩余 油 , 形 分布 在相 邻两 三 口油井 或 注水井 之间 , 厚层 或薄 层 中 占有 一定 比例 , 在 但分 布 面积 相对 较 小 。 ) 网失 控 的剩余 油 , 2井 指在原 井 网虽然 钻 遇但未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大庆油田是我国最早开发的油田之一,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东南部,地质构造复杂,储层特点明显。
该油田采用了压裂技术,利用高压水射流将岩石破碎,形成裂缝,从而增加油气的渗透性,提高采收率。
下面将详细分析在大庆油田中应用的压裂裂缝形态及其特征。
1.裂缝形态大庆油田中通过压裂技术形成的裂缝可以分为两种形态,分别为垂直于井眼的裂缝和平行于地层走向的裂缝。
根据实际情况,多数井口以全深垂直压裂为主,而横向裂缝的应用相对较少。
1.1 垂直裂缝垂直裂缝是在井眼周围的岩石中形成的,因此也被称为径向裂缝。
它们主要是垂直于井眼的,从而形成一系列沿径向展开的直线型裂缝。
这种形态的裂缝通常是具有高度关联性的,裂缝宽度与深度比较一致,具有较高的渗透性,是压裂技术的居多应用形态。
平行裂缝是指与地层走向平行的裂缝,这种裂缝通常是在地层的纹层和节理面等断层和裂缝上形成。
由于沿着地层走向,这种裂缝通常被认为是具有较强的分段性质的,裂缝宽窄、分布稀密,它们通常比垂直裂缝的渗透性要差。
2.裂缝特征在大庆油田中形成的裂缝密度较高,是一种比较贴近实际情况的景观。
由于该油田中岩石质地较硬,所以在压裂时需要更高的压力,才能形成裂缝,因此裂缝密度较高。
2.2 裂缝宽度在大庆油田中形成的裂缝宽度大多在0.1~1mm之间。
裂缝宽度的大小与井筒的直径和压裂速度等因素有关。
裂缝宽度对渗透性有很大影响,通常越宽的裂缝渗透性越大,但非常宽的裂缝常常难以形成,这是因为压力会在宽裂缝中分散开来无法使岩石形成一条连续的裂缝。
裂缝长度是指由裂缝开口延伸出来的长度。
在大庆油田中形成的裂缝长度通常在几米到几十米之间。
裂缝越长,渗透性越好,能提高油气的采收率。
裂缝面积是指水力压裂后在地层中形成的裂缝在横截面上所占的面积。
裂缝面积的计算对于进行流体运移的数值模拟非常重要。
在大庆油田中形成的裂缝面积通常在0.1~10m\textsuperscript{2}之间,常常通过岩心样本分析来获得。
中国各油田(盆地)产油层位基本情况
下白垩统: 青山口组 嫩江组 泥页岩
构造油气藏为主(以 背斜为主,断层、裂 缝次之) 碎屑岩 构造油气藏为主(断 块-背斜, 断块-逆牵引 背斜为主)碎屑岩 构造油气藏为主(背 斜油气藏为主) 碎屑岩 地层岩性油气藏 碎屑岩
下白垩统: 青山口组 姚家组 嫩江组 泉头组 下第三系沙河 街组碎屑岩, 前第三系变质 岩和碳酸岩 下第三系 孔店组 沙河街组 碎屑岩和火山 岩
中国各油田(盆地)基本情况一览表(表六)
油田(盆地)名称 盆地类型 充填地层及厚度(m) 新生界 中生界 第四系 第三系 白垩系 侏罗系 三叠系 古生界 二叠系 石炭系 泥盆系 志留系 奥陶系 寒武系 元古界 江苏油田(苏北盆地) 板内断陷 坳陷盆地 新生界 中生界 古生界 滇黔桂油田 新生界 中生界 第四系 第三系 白垩系 侏罗系 三叠系 古生界 二叠系 石炭系 泥盆系 志留系 奥陶系 寒武系 元古界 震旦系 0-1000 0-4700 180-3900 1100-8100 140-11600 170-3000 0-5100 0-8900 200-3300 50-1960 500-3000 150-6200 震旦系 第四系 第三系 白垩系 1150-6630 170-520 80 7450 1660 642-5234 21.9-1025.9 100-300 0.4-95.7 20-2500 271.6-1549 110-550 458.5-2780 820-2974.8 主要烃源岩及岩性 下第三系 潜江组 泥岩 二叠系 栖霞组 茅口组 泥岩 三叠系 飞仙关组 泥岩 志留系 泥岩 下第三系 阜宁组 戴南组 泥岩 上震旦统 中上寒武统 下二叠统 碳酸岩为主 下三叠 嘉陵江组 第三系 那读组 白岗组 碎屑岩和灰岩 主要油藏类型及岩性 构造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地层超覆油气藏 裂隙油气藏 碎屑岩为主 主要勘探层位 下第三系 潜江组 三叠系 飞仙关组 嘉陵江组 上石炭统 勘探面临问题 资源潜力 备注 江汉油田 (江汉盆地) 板内断陷 坳陷盆地 构造复断陷 —坳陷盆 地
大庆油田地质参数对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
4 .3 )但 是 对渗透 率 5 ~ m 02% , 0x1 油层采 出程 0
度 影 响较 大 , 低渗透 层采 出程 度 为 1 . l , 5 0 % 比该油 层单 采 时最终 采收率 低 2 .8 , 0 9 % 见表 1 。
作者简介 : 贾庆华 (9 2 ) 女 , 17 , 大庆油 田第二 采油 厂 , 藏工程 油
一 日 ) 霉 龃臀 争 皇 /
0
2 0
4 0
6 0
8 O
lo 0
10 2
∞ 5∞ ∞ 吣 ∞ . 6∞4321O
油层 ¨ 。 同时 由于 含 聚 污水 回 注及 水 质 影 响 , 油
层动用 状况 较低 , 有 的细 分 标 准 已不 适 合 目前 开 原
采 的低 渗透 油层 。 为 了进 一 步挖 掘 剩余 油 , 控制 区
块 含水 上升 速 度 、 缓 产 状 况 的关 系 , 高 含 水后 期 细 为 分注水 调整提 供依 据 。
度 的 开采 。通 过 分 析 历 年 实 测 吸 水 剖 面 资 料 , 究注 水 层 段 内各 项 参 数 与油 层 效 果 相 关 的 关 系 , 高 含 水 期 油 田进 一 步 细 分 研 为
注水 调 整 提 供 一定 的指 导意 义 。
关 键 词 地 质 参 数 中图法分类号
开 发 效 果
下 , 同采 出 程 度 下 , 差 越 大 , 采 时 间 越 长 , 相 级 开 同
1 渗透率对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
1 1 渗透 率级 差对油 层 开发效 果 的影响 .
时级 差 1 16 2时 , 层 含 水 达 到 9 % 时 , 入 倍 、. 、 合 8 注
数基 本相 同。 1 2 高低 渗透 率油层 组 合对 油层 开发效 果 的影 响 .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上返区块剩余油研究
北一 二排 西部 上返 聚合 物驱 区块 为大庆油 田首 个二类 油层 聚合物 驱 区块 ,该 区块 位于松 辽盆 地 中
央 凹陷大 庆长垣 中部的 萨尔 图开发 区 ,上返 聚合 物
驱油 的二类 油层 目的层是 白垩系姚家 组二 段~嫩 江 组一段 的 萨尔 图油层 二段 ( 简称 S 1 l l) O单 元 层 ~ 三 段 ( 称 Sl)1 简 i1 0单 元 层 ,是 一 套 陆 相 河 流 ~ 三角洲 碎屑 岩沉 积 。
宽度为 3 0 5 0 0 ~ 0 m,呈树 枝 状 、坨 状 、 网状 伸 展 。
席状 砂钻 遇率为 3 %~8 % ,钻遇 有效 厚度 0 5 4 8 . ~ 06 . m,分 布较 河道砂 稳定 ,尖 灭井点 小 于 1 。 O ( )非 均质 特征 。分流 平原 相沉 积主 要为分 流 3 平原 相分 流河道砂 、河 问薄层 砂 、河 问淤 泥相 问交
维普资讯
油 气 田地 面工 程第 2 6卷 第 5期 (0 7 5 20. )
大 庆 油 田二 类 油 层 上返 区块 剩 余 油 研 究
李俊 玲 ( 油田 质 安全 保部) 大庆 公司 量 环
摘 要 大 庆 油 田主 力 油层 聚 合 物 驱 油技
水 下分流 河道 的沉积 形态 又可细 分 为枝状 三角洲 砂
花油层I ( 组 简称 葡I 组)主力 油层 聚合物驱 油技术 已 大规模推广应 用 1 ,目前 已无 剩余可 注聚合 物驱 3年 油面积 , “ 十一五”期 问主力油层 聚合物驱 油将 基本 结束 ,油 田后备潜力不足 ,接替稳产潜 力变小 ,为实
2 5- . m,而且厚 度及 主体段 渗 透 率多 平 行 于河 .-3O  ̄
大庆油田一、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注采指标变化规律
类油层 匹配较好 , 具 有较 高 的产液 能力 , 产液 指 数 明显 高 于二类 油层 ( 见图3 ) 。二 类 油层 在 含水 下 降期 产 液 指数递 减率 较大 , 含水 低 值期产 液 指数递 减 率变 小 , 含 水 回升期 产液指 数递 减率 趋 于平缓 阻 o -
2 . 4 采 出 液 聚 合 物 质 量 浓 度
堡瓣繁如如始
第 2 2卷 第 5期
周丛丛. 大 庆油 田 一 、 二类 油 层 聚合 物驱 注 采 指 标 变 化 规 律
6 1 1
1 聚 合 物 驱 阶段 划 分
根 据聚合 物 驱综 合含 水 曲线 的变 化特 点 ,将 聚 合
物 驱 划 分 为 5个 阶 段 ( 见图 1 ) 。 这 5个 阶 段 除 了 含 水
后 续水 驱 阶段 。
聚合物用量/ ( m g - L ・ P V)
图 2 聚 合 物 驱 视 吸水 指 数 变 化 曲线
2 聚 合 物 驱 过 程 注 采 指 标 变 化 特 征
2 . 1 注 入 压 力
2 . 3 产 液 指 数
计 算 了一 、二类 油 层 聚合 物驱 不 同 阶段 单位 用 量 下 的产 液指 数递 减率 ( 见表 3 ) , 一、 二 类油 层 聚合 物 驱
不 同 阶 段 产 液 指 数 递 减 率 差 异 较 大 。 聚 合 物 溶 液 与 一
当聚合 物溶 液 开始 进入 中低 渗 层 时 ,中低 渗层 得
到 动用 , 含 水率 下 降 。一 、 二类 油层 在含 水下 降 期 由于
驱 替液 黏 度增 大 , 注入 压力 上 升速度 快 . 中后 期 注 入 压 力 上 升 的速 度 下 降 或 基 本 稳 定 [ 1 1 - 1 2 ] 。表 1 统 计 了一 、 二
中国各油田(盆地)产油层位基本情况
0-417 107-8158.5 0-1621.5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 泥岩
构造油气藏为主(断 块-背斜,断块-逆牵引 背斜为主)碎屑岩
下第三系沙河 街组碎屑岩, 前第三系变质 岩和碳酸岩
中深层勘探及 滩海地带勘探 难度大,稠油 藏开采难度大
极大
大港油田(渤海湾盆 板内多旋 新生界 第四系 200-400
下第三系孔店组 构造油气藏为主(背 下第三系
复杂断块稠油 大
地黄骅坳陷为主)
回断陷— 坳陷盆地 中生界
第三系 白垩系 侏罗系 二叠系
4000-12500 0->300 0-1061 1465
沙河街组泥页岩
斜油气藏为主) 碎屑岩 地层岩性油气藏 碎屑岩
孔店组 沙河街组 碎屑岩和火山 岩
藏开采难,深 层勘探与钻探 难。
古生界
元古界
泥盆系 志留系 奥陶系 寒武系 震旦系 第四系 第三系 白垩系
第四系 第三系 白垩系 侏罗系 三叠系 二叠系 石炭系 泥盆系 志留系 奥陶系 寒武系 震旦系
20-2500 271.6-1549 110-550 458.5-2780 820-2974.8
1150-6630 170-520
0-1000 0-4700 180-3900 1100-8100 140-11600 170-3000 0-5100 0-8900 200-3300 50-1960 500-3000 150-6200
下第三系 核桃园组 湖相泥岩泥质白岩
构造油气藏(鼻状、 下第三系
背斜、断层)
核桃园组
水下扇砂体
详探老区 增加新区 加强高分辨率 和深层的攻 关。
极大
以两带为重点 (西部斜坡带 中央构造带南 部,加强兰聊 断裂带勘探
大庆油田储层渗透率分布概型特征的地质解释
大庆油田储层渗透率分布概型特征的地质
解释
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之一,其储层渗透率分布概型特征是研究该油田地质特征的重要方面之一。
储层渗透率是指岩石中孔隙或裂缝的连通性和大小,是油气储层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
大庆油田的储层渗透率分布概型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大庆油田的储层渗透率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质性。
在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不同岩性储层中,渗透率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砂岩储层的渗透率普遍较高,而泥岩储层的渗透率则较低。
此外,同一储层中不同位置的渗透率也存在差异,这与储层的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等因素有关。
大庆油田的储层渗透率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垂向变化。
随着深度的增加,储层渗透率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在地质演化过程中,深部岩石受到了更大的压力和温度影响,孔隙和裂缝的连通性和大小逐渐减小,导致渗透率降低。
大庆油田的储层渗透率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不同区块、不同井位的储层渗透率存在较大差异。
这与储层的地质构造、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区块、不同井位的储层渗透率进行详细的地质解释和评价,以制
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大庆油田的储层渗透率分布概型特征是其地质特征的重要方面之一。
了解储层渗透率的分布规律,对于制定合理的勘探开发方案、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大庆油田地层油层
一.大庆长垣基本概况 二.油田构造特征 三.地层、油层划分 四.地层、油层分层基本步骤 五.分层标志描述 六.小结
.
2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 样的复杂问题。其中对地层和油层的认识, 既是复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对具有多层、碎屑岩沉积油层的研究, 一般要从油层对比入手,以科学的方式来 描述地层和油层的各种形态特征,正确理 解地层和油层的变化趋势。
.
12
上部含油组合是由嫩四段和嫩三段地层组成, 油层是黑地庙.嫩四段地层就是黑一组油层 “H1”、嫩三段地层就是黑二组油层“H2”。
中部含油组合是由嫩一段、姚二+三段、姚 一段、青二+三段地层组成。
嫩一段地层包括:萨零组和萨一组油层,嫩 一底就是萨二组顶界。
姚二+三段地层包括:萨二组和萨三组油层, 姚二+三段底就是萨三组底界。
这两个不整合接触面。
.
7
.
8
背斜: 背斜就是核部由老的岩层组成,新岩层对称
重复出现在老岩层的两侧,横剖面上的形态是 向上弯曲。 不整合接触:
上下岩层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地层有缺失, 新老岩层的产状是不平行,其表现为上下两套 岩层被一个侵蚀面所隔开,这个侵蚀面称为不 整合面。 断层:
断层是指岩石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了 破裂,并沿破碎面有显著位移的构造现象。
姚一段地层包括:萨葡夹层和葡一组油层, 姚一段底就是葡一组底界。
.
13
青二+三段地层包括:葡二组、高一组、高
二组、高三组、高四组油层,青二+三段底就
是高四组底界。
中部含油组合的油层就是萨尔图、葡萄花、
高台子。
①萨尔图油层是由萨零组“S0”、萨一组 “S1”、萨二组“ S2”、萨三组“S3”、萨 葡夹层“SP”组成。萨零组有8个小层,萨一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储层沉积模式
2 研 究 思 路
二类 油层储层 的研究 以高 分辨率 层序 地层 学 、 河流 精细沉 积学 理论 为依 据 , 立单期 河 流短期层 序 的 建
复合河 道砂 体高分 辨率 层序 地层 格架 , 实现 成 因单 砂 体 时 间单 元 精 细对 比.利用 密 井 网对 单期 河 流 短期
层序进 行精 细沉 积微 相研究 _ , 单井 微相 精 细识别 的 基础 上 , 重点 取 心井 确 定 的单 元 亚相 为 控 制 , 3在 ] 以 运 用各井 沉积 时 间单元 对 比结 果 、 测井 曲线 特 征 、 井微 相 模 式 , 测 确定 各 开 发井 同一 单元 的测井 微 相l .根 4 ]
据 二类 油层 特有 的沉 积环境 , 合考 虑物 源方 向 、 系特 征 、 相类 型 、 综 水 微 规模 及 其 与邻 井 微 相共 生 关 系 , 对 成 因单 砂体 进行精 细 刻划 , 重点 进行 单一河 道 划分 .以废弃河 道 为重要 标 志 , 考层位 高 低变 化及 河 道边 参
据 , 照 “ 回对 比 、 级控 制 、 同相 带 区别 对 待 ” 顾 “ 原 保 单 ” 按 旋 分 不 兼 遵 的原 则 , 用 井 井 对 比 、 面 井 网 对 比 、 因 移 界 对 比 采 平 成 方 法 , 建单 期 河 流 短 期 层 序 的 高 分 辨 率 层 序 地 层 格 架 , 别 2 亚 相 和 1 搭 识 种 1种 微 相 , 细 刻 划 萨 Ⅱ、 Ⅲ组 2 精 萨 8个 沉 积 单 元 单 砂体 , 立 4种 类 型 河 道 砂 沉 积 模 式 .研 究 储 层 非 均 质 性 , 立 储 层 平 面 及 垂 向储 层 非 均 质 模 式 , 次 为 复 合 河 道一 建 建 级
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注入参数数值模拟优化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Petroleum Geology &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2023 年 10 月第 42 卷第 5 期Oct. ,2023Vol. 42 No. 5DOI :10.19597/J.ISSN.1000-3754.202306037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注入参数数值模拟优化秦旗 陈文若 梁文福(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163414)摘要: 大庆萨南开发区三元复合驱开发对象已由以河道砂沉积为主的高孔、高渗的一、二类油层转为储层物性较差的以席状砂沉积为主的中孔、中渗的三类油层,原来适合一、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的注入参数不再适合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的需要,提高采收率幅度降低,与数值模拟预测差距大。
从三类油层地质特征出发,明确了影响三元复合驱数值模拟预测的4项关键参数,通过室内实验和矿场测试,确定了4项参数取值范围。
采用正交化方法设计78个方案,应用新参数进行数值模拟,优化出适合三类油层的三元复合驱主、副段塞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和段塞用量并应用在8个三元复合驱工业化区块,平均提高采收率18百分点,应用于L 区块比化学驱预测方案多提高采收率6.00百分点。
研究成果为大庆长垣油田三类油层和其他油田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优质高效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注入参数;数值模拟;萨南开发区;大庆油田中图分类号:TE35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754(2023)05-0123-07Numerical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of injection parameters of ASP floodingfor Class Ⅲ reservoirs in Sanan development area of Daqing OilfieldQIN Qi ,CHEN Wenruo ,LIANG Wenfu(No.2 Oil Production Company of PetroChina Daqing Oilfield Co Ltd ,Daqing 163414,China )Abstract :The object of ASP flooding in Daqing Sanan development area has changed from Class Ⅰ and Class Ⅱ reservoirs with high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mainly channel sand sediments to Class Ⅲ reservoirs with poor reservoir quality and with mainly medium -porosity and medium -permeability sheet sand sediments. Original injec‑tion parameters of ASP flooding suitable for ClassⅠ and Class Ⅱ reservoirs are no longer suitable for ASP flooding development of Class Ⅲ reservoirs , with incremental recovery reduced , being much different from numerical simu‑lation prediction. Based 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 Ⅲ reservoirs , 4 key parameters affecting numericalsimulation prediction of ASP flooding are defined , and the value ranges of the 4 key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by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field tests. By using orthogonalization method , 78 schemes are designed. The new pa‑rameters are used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optimize the surfactant mass fraction and slug size of the main and aux‑收稿日期:2023-06-20 改回日期:2023-08-23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三类油层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试验”(2016E -0208)支撑项目“萨南开发区薄差油层三元复合驱压裂提效技术研究”(dqp -2020-sccy -ky -002)。
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1
图 5 小层内垂向上的非均质模式图 Fig.5 Model of vertical heterogeneity of individual reservoir
表 2 PⅠ1-PⅠ4 小层夹层频数表 Table 2 Interbeds frequency of individual reservoir from PⅠ1toPⅠ4
化的信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故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考虑利用 BP 网络对渗透率进行预测。
研究表明,渗透率可以视为孔隙度(φ)、泥质含量(Vsh)、粒度中值(Md)、束缚水饱和度(Swi)
的函数,即 K = f (φ,Vsh,Md,Swi)。由于 K 值变化较大,取其对数形式,即 lg K = f (φ,Vsh,Md,
平行层理和斜层理的存在一方面有利于注入剂均衡地进入油层内进行驱动提高驱油效率一方面降低储层的渗透率这是因为层理面上富集炭屑和碳质薄层对垂向渗透率影响更大小层内韵律性特征储层中渗透率在三维空间上分布的韵律性有简单正韵律复杂正韵律均质韵律反韵律和复合式韵律图4由于层内渗透率在空间上分布差异性的影响层内水淹及驱油效率差异性很大因此剩余油多分布在渗透率较低的部位尤其是正韵律中上部的低渗区
部葡萄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研究。文章认为大庆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 PⅠ2 小层层内非均质
性最严重,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式韵律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
经对葡萄花油层组 PⅠ1—PⅠ4 系统研究(PⅠ表示葡萄花油层组一段;PⅠ1 为次一级分层,以下名称类推),层
Swi =21.742-2.7526Srr Md =0.1682-0.0035Srr。 AC — 声波时差; Srr — 微电极幅度差。
(3)
大庆油田地层油层分析
②葡萄花油层是由葡一组“P1”和葡二组 “P2”组成。葡一组有7个小层,葡二组有 10个小层,在两个油层组中,共计17个小层,
地层沉积厚度70米左右。
③高台子油层是由高一组“G1”、高二 组“G2”、高三组“G3”、高四组“G4”组 成。高一组有20个小层,高二组有34个小层, 高三组有23个小层,高四组有18个小层,共
2)在图上以箭头或横线表示油层组界 线,标注符号的位置均在微电极曲线左 侧一厘米处。
3)钻遇断层的井,首先要找到层组界 岩组划 分小段,按照砂岩组内的砂岩组成规 律进行对比。
5)由于设计与实际的误差较大,在设 计断点深度处不要进行硬性对比。
一.大庆长垣基本概况
整个大庆长垣为一轴向北东20度的 二级构造带,南北长140公里,短轴方向 南宽北窄,北部的宽度6~12公里,南部 的宽度为12~30公里。
大庆油田位于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 自北向南、由西向东为:喇嘛甸、萨尔 图、杏树岗、高台子、太平屯、葡萄花、 傲包塔、宋芳屯、头台、齐家、龙虎泡、 龙南、杏西、模范屯、升平、榆树林, 朝阳沟等油田。
讨论内容:
一.大庆长垣基本概况 二.油田构造特征 三.地层、油层划分 四.地层、油层分层基本步骤 五.分层标志描述 六.小结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 样的复杂问题。其中对地层和油层的认识, 既是复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对具有多层、碎屑岩沉积油层的研究, 一般要从油层对比入手,以科学的方式来 描述地层和油层的各种形态特征,正确理 解地层和油层的变化趋势。
计95个小层,地层沉积厚度350米左右。
下部含油组合是由泉四段和泉三段地层组成。 油层是扶榆和杨大城子。泉四段地层就是扶一 组油层,泉三段地层包括扶二组、扶三组、杨 一组、杨二组、杨三组、杨四组油层,泉三段 底就是杨四组的底。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之一,采用了压裂技术来提高油井的产能。
压裂技术通过在油井中注入高压液体,使地层岩石断裂,形成裂缝,从而增加油井的产能。
下面我们来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的形态与特征。
一、裂缝形态1. 平直裂缝:这是最常见的裂缝形态,裂缝沿垂直于井筒的方向延伸,具有直线状的特点。
平直裂缝形态一般出现在岩性较坚硬的地层中。
2. 弯曲裂缝:这种裂缝形态是由于地层中存在弯曲的缺陷或压力的影响导致的。
弯曲裂缝通常呈曲线状,有时会呈现出S形或Z形。
3. 阶梯状裂缝:这种裂缝形态常出现在砂岩、灰岩等具有明显层理的地层中。
裂缝的形态呈阶梯状,裂缝之间有一定的高差。
4. 支裂缝:这种裂缝形态是裂缝主支汇聚成的特殊形态。
支裂缝通常正交分布,与主裂缝形成“网格状”。
二、裂缝特征1. 空间分布特征:大庆油田的压裂裂缝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
裂缝通常沿着地层的走向延伸,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裂缝的密度和长度会随着注入压裂液体的压力和注液量的变化而变化。
2. 长度分布特征:大庆油田的压裂裂缝长度通常在几米至几十米之间,不同地层的裂缝长度有所不同。
裂缝长度对增加油井产能有重要影响,较长的裂缝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油井的产量。
3. 宽度分布特征:大庆油田的压裂裂缝宽度通常在毫米至几毫米之间。
裂缝的宽度会随着地层的岩性、裂缝形态和施工参数的变化而变化。
4. 连通性特征:大庆油田的压裂裂缝通常呈现出一定的连通性,裂缝之间可以相互汇聚形成裂缝网。
具有较好连通性的裂缝会增加地层的渗透性,提高油井的产能。
大庆油田压裂裂缝的形态与特征主要包括平直裂缝、弯曲裂缝、阶梯状裂缝和支裂缝等形态特征,以及空间分布、长度分布、宽度分布和连通性等特征。
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可以为压裂施工提供参考,提高油井的产能。
大庆油田区域储层特征认识
盆地沉积盖层自侏罗系开始,至中,新生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但是以白垩系,尤其是下白垩统为主,新生界厚度不大。
地表均被第四系所覆盖。
盆地内发现三套含油组合,起上部含油组合为黑地庙油层,分布在嫩江祖的三四中;中部含油组合为萨尔图,葡萄花和高台子油层,分布在青山口组二三段及姚家组和嫩江祖一段中;下部含油组合为扶余和扬大城子油层,分布在泉头组三四段中,油田集中在中部含油组合内。
盆地沉积盖层被划分为七个一级构造单元,31个二级构造和130多个局部构造,目前所发现的油田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央坳陷区内。
松辽盆地基底分别由大兴安岭华里西晚期褶皱带和吉黑华里西晚期褶皱带汇合而成。
在经历了三叠纪和侏罗纪早期的抬升剥蚀后,在侏罗纪晚期由于以断裂为主的构造运动的作用,在这里产生了众多的断陷、地垒和断阶带。
进入早白垩世松辽盆地沉降作用不断增强,使早期出现的分割性的小断陷扩大沟通,形成统一的松辽盆地大型沉积坳陷,至晚白垩世和第三纪,由于淤积充填而使盆地沉降速度明显减缓,坳陷渐趋萎缩。
松辽盆地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型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面积约26×104km2,沉积地层厚度5000~6000m,全盆地分为7 个一级构造单元:中央坳陷区、西部斜坡区、东南隆起区、东北隆起区、北部倾没区、西南隆起区、开鲁坳陷区,大庆长垣是松辽盆地北部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由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太平屯、高台子、葡萄花、敖包塔7个背斜构造组成大庆松辽盆地属于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同志划分的中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即呈北北东走向的中新生代沉降带中的一个大型沉积盆地。
盆地内部总的轮廓是北部、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为隆起区,西部是平缓斜坡,中间是大面积的拗陷区大庆长垣北部,基岩以上沉积了上侏罗统、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的巨厚地层。
各沉积岩层的层序、岩性及含油状况见图1—3。
厚度最大、分布最广的是白垩系地层。
根据岩性、沉积环境和生、储、盖的组合关系可划分四个沉积旋回:即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
CFT地层测试技术在大庆油田外围油藏评价中的应用
CFT地层测试技术在大庆油田外围油藏评价中的应用CFT地层测试采用单层封隔、泵抽和电子传感技术,能在套管井内快速准确的取得储层的地层压力资料及地层流体样本资料,并可利用地层压力资料计算单层的产能情况,从而进行产能预测、固井质量串槽检查等;利用取得的地层流体样本分析资料可以辅助测井解释进行流体性质判别及地层污染判别。
随着油藏评价的继续进行,评价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向斜区内。
存在薄差层多、油水关系复杂等难点。
CFT地层测试技术的投入使用,为有效解决外围油藏评价测井解释难点提供了新的方法。
实际应用表明,CFT地层测试技术为储层流体性质及地层压力认识提供了重要依据,能部分满足储层评价和工程评价的需要。
标签:CFT地层测试技术;流体性质判别;地层压力;产能预测;测井解释Abstract:The CFT formation testing technique,which adopt the single packer,pump exhausting and electronic sensing technology,can obtain the formation pressure and fluid sample data of the reservoir in cased hole quickly and accurately,thus,we can use the formation pressure data to calculate the monolayer capacity,to do the productivity prediction and to do the well cementing quality and channeling inspection,etc;we can use the sample analysis data of the formation fluid to assist in logging interpretation of fluid property and formation pollution discrimination.With the continued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evaluation,shift working emphasis to the syncline region.There are thin and poor reservoir,complicated oil-water relationship difficulties.The application of CFT formation test technology,providing a new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interpretation difficulties in peripheral reservoir evaluation.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s that,the CFT formation test technology had provided very important basis for pfreservoir fluid property and formation pressure discrimination,it can meet part of the needs in reservoir and engineering evaluation.Keywords:CFT formation test technology;The fluid property discriminant;Formation pressure;Productivity prediction;Log interpretation一、引言电缆地层测试最近十几年来在技术装备、资料解释、工业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质的飞跃,为试油测井事业和石油工业的高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
大庆油田合理地层压力的保持水平
大庆油田合理地层压力的保持水平油气田地面工程第25卷第1期(2006.1)】1大庆油田合理地层压力的保持水平唐莉(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大庆油田州十三合作区块管理部) 刘惠(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姜雪源(大庆油田采油六厂)1.影响地层压力的几个重要因素(1)保持原油在油层中的流动性能不变.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都把保持地层原油不脱气作为保持地层压力的根本目的.从这点出发,把地层压力不低于饱和压力作为保持压力的最低下限.图1是应用油气两相稳定渗流理论公式和北三区原油物性参数计算的相对采油指数(油气两相流时的采油指数与单相油流采油指数之比)与流饱压差,地饱压差的关系曲线.从图l中可以看到: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油井的采油指数只有单相油流时的一半左右.这就是说地层压力低的油井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随着地层压力的下降,油井产能就随之下降,而且地饱压差在0~1.5MPa之间时,地层压力的下降对产能影响最大.一Pb(MPa)圈1相对采油指数与流饱压差理论计算曲线油层压力下降不仅使油井生产压差减小,还会引起油层渗流能力的下降.因此保持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就成了注水开发油田的一条基本原则.(2)保持油井在一定的生产压差下采油.油井在保持自喷采油的条件下最大生产压差为:AP=PR—PiH=PR—P一一exp(一C+)(1)式中:厶P——油井最大生产压差,MPa.由式(1)看出:当油井最低自喷流压一定时,即保持油井在自喷条件下采油时,地层压力越高,油井最大生产压差越大,随着油井含水上升.生产压差可调的范围也就越大,这样就为保持油井产量稳定或控制油井产量递减速度提供了保证.大庆油田原油粘度高,油层非均质严重,注水开发的无水采收率低,大部分储量需要在含水期采出,因此要求油田要稳产到…定含水阶段.而油井含水后采油指数要下降,井筒举升所消耗的能量要增加(最低自喷流压上_歹),这些都需要靠增加油层压力来弥补.因此保持油层压力就显得异常重要.(3)油层压力过高带来的一些负而影响.到l980年,大庆油田主体部分喇萨杏油田含水已达到60%,油田保持自喷与稳产所需的地层压力达到l1.6MPa,此时油田实际地层压力为1】.43M1a, 由于地层压力较高,已经给油田正常开发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地层压力保持过高.会加剧层问矛盾;②地层压力过高会增加钻加密调整井,修井和井下作业的难度,会加速套管损坏的速度;③会造成过渡带地区原油外流,如萨北东部过渡带地区;④地层压力提离后,注水泵压必然要相应地提高,在相同注水量下所消耗的能量要增加,设备管线的耐压要求也要提高,这些都会增加原油的开采成本.为了保证油田在合理的条件下进行开发,大庆喇萨杏油田从1980年开始转变开采方式,将自喷井逐渐转为抽油开采,通过注采系统的调整,把地层压力控制在原始地层压力以下.因此油层压力不是越高越好,应该有一个合理的上限值,这个数值应该根据油藏的具体条件来研究确定.2.油田地层压力的合理界限大庆长垣内部各开发区地层压力系数较小,:均为1.O6,油藏原始地层压力接近静水柱压力,属于正常压力油藏,原油粘度高为8.6mPa?s,平均地饱压差为2.16MPa,其中南部杏树岗油田高达3.5—4.OMPa;无水期平均最低自喷流压为7.3MPa,最大生产压差为4.OMI'-0_,含水到60%时最低自喷流压上升至9.3MPa,最大生产压差减小到2.OMPa,属于中等自喷能力的油田.开发过程中如果不保持地层压力,把地层压力由原始压力降低到饱和压力附近,油田含水6O%时油井就会停喷停产,这时油井生产压差将降低到零.大庆长垣外围油田,油井无自喷能力,均采用12油气田地面工程第25卷第1期(2006.1)气液两相流气液量与流型转变的研究吕宇玲王鸿膺(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石油在开采和输送过程中,通常是以气液混合物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对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多相流动中,流型是研究压降,持液率等其它参数的前提,只有充分考虑流型的影响,其它参数的研究才能有足够的精度.本文利用电导探针信号研究了水平管路中空气一水两相流动流型,绘制了流型图,并研究了气液量的变化对流型转变的影响.1.实验方法与系统试验装置由水罐(1m),离心泵,气体涡轮流量计,液体涡轮流量计,气液混合器,试验管段和气液分离器组成.试验段下游安装有长lm,直径50mm的有机玻璃管,用于流型的观察,其上安有4 组电导探针,用于测量实验数据和流型的识别.2.气液两相流流型(1)气液两相流流型分类.气液两相在管路中的流动形式较为复杂,目前,学术界存在多种流型分类方式,但作者认为,在不影响研究精度及工业应用的前提下,流型划分种类应尽量少,只有集中在几种流型上才有可能使研究更加深入,结果更具通用性.本文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将气液两相流划分为以下五种流型:光滑分层流,波浪流,段塞流,环状流和泡状流.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实验中观测到的泡状流流型不明显,数据不具代表性,因此,主要研究了前四种流型.(2)气液两相流流型与探针信号的分析.气液两相流动试验中,通过采集卡将流动特征信号以电压的形式采集至计算机,经过处理后得到典型流型的试验结果.图l是四种流型的探针电压输出信号,根据图l对信号予以分析.图中纵坐标为电压值(V),横坐标为时间(s),由图可以看出:光滑分层流动信号比较平缓,波动很小,此时肉眼观察气液分界明显,界面平滑.波浪流电压信号波小而密,振幅不大,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在1V以内,波峰排列均匀,并且没有明显的间歇性.此时肉眼观察气液分界面明显, 界面有波动.段塞流探针电压信号呈现出明显的波峰,波谷,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别在3V以上.这是因为在液塞通过时,它充满管路整个界面,液位非常高,当液膜通过时,气泡是不导电的,探针输出抽油方式开采.在抽油开采方式下,保持地层压力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①可以保持油井具有较大的生产压差,为油井放大压差采油提供保证;②在油井生产压差一定的条件下,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越高,泵的工作压力也就越高,这样可以保证泵在最佳的状况下进行工作,使抽油泵具有较高的沉没度和充满系数.大庆油田采取早期内部注水保持压力的开发方针.把地层压力界限确定在原始地层压力附近,是符合油田的实际情况的.不同油田原油性质不同, 油层压力系数不同,注水保持压力的界限也应当有所区别.3.结论在确定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时,应考虑以下一些基本原则:(1)保证原油在油层中具有很好的渗流条件,为此应使地层压力高于油藏饱和压力.由于油藏弹性驱采收率很低,因此即使地饱压差较大也不应使地层压力下降得太低.(2)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应能满足油井持续稳定生产的需要.无论是自喷开采还是抽油开采的油井都应保持一定的压力水平,使油井具有足够大的生产压差及合理的井底流压,使油井产量具有较大的调整余地.(3)地层压力上限不宜高于原始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水平过高会影响油田的正常合理开发. (4)地层压力系数较高的油藏,可以将地层压力降低到静水柱压力附近,以便充分利用油层的天然能量;对于高凝油藏,当把主要能量用来降低井底流压时,就可以把地层压力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下来,这是合理的,也是符合油藏地质特征的. (5)对于低或特低渗透油藏,即使采取同步注水,高注采比注水,地层压力也难以保持.对于这类油藏应当允许地层压力有所下降,如果油藏地质条件允许,如储量丰度比较高,可以通过缩小注采井距或提高注采井数比来达到保持地层压力的目的.因此,根据油田其地质及动态特征不同,地层压力保持的合理水平也应当有所不同.(栏目主持杨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系含淡水,所以电阻基 值比较高,底部为一砂砾层, 电阻呈高峰状,常伴用第二比 例曲线。第四系沉积前虽有剥 蚀现象,与下部地层是一个不 整合接触,但构造形态已经形 成,所以厚度不受构造影响, 一般为40-60米。
底界定在由上而下最高的电 阻尖峰处,对应的自然电位曲 线负异常较大。
2.明水组
1)明二段
讨论内容:
一.大庆长垣基本概况 二.油田构造特征 三.地层、油层划分 四.地层、油层分层基本步骤 五.分层标志描述 六.小结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 样的复杂问题。其中对地层和油层的认识, 既是复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对具有多层、碎屑岩沉积油层的研究, 一般要从油层对比入手,以科学的方式来 描述地层和油层的各种形态特征,正确理 解地层和油层的变化趋势。
明二底界定在由上而下第 二个正旋回结束时出现的第一 个电阻高峰上,且与自然电位 的较大负异常相对应。
2)明一段
岩性由灰绿色块状泥岩、泥 页岩、粉砂岩、砂岩、砂砾岩 组成两个正旋回。黑色泥页中 含有零星介形虫,灰绿色泥岩 当中含小型螺蚌化石,受剥蚀 影响,构造中部厚度为零,东 西两翼厚度在0-120米左右。
电阻曲线起伏较小, 自然电位平直。
底界定在萨零组上砂岩 结束处的最低点。
②萨零组
萨零组共分8个小层,厚 度在30~40米之间。上砂岩 3个小层,下砂岩5个小层。
灰白色粉砂岩、细砂岩、 泥岩、泥岩间互沉积的含油 砂岩,生物化石丰富,有大量的介形虫、叶肢介,层理
发育。
上部曲线呈锯齿状,下部 曲线起伏较大,萨零组下砂岩 似火焰状高峰,自然电位曲线 有负异常。
峰可作为局部对比的标志。
底界定在由上而下最后一 个正旋回,钙质形成的电阻 高尖下,泥岩低值处,对应 在自然电位曲线上是一明显 基值,基值上下有负异常出
现。
2)嫩三段
由一套灰色的粉砂岩、泥 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 组成的三个反旋回,化石丰富, 含有大量的介形虫、叶肢介、 螺蚌化石,植物碎片等,厚度 在全长垣出露,一般在90~ 110米左右。
这两个不整合接触面。
背斜: 背斜就是核部由老的岩层组成,新岩层对称
重复出现在老岩层的两侧,横剖面上的形态是 向上弯曲。 不整合接触:
上下岩层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地层有缺失, 新老岩层的产状是不平行,其表现为上下两套 岩层被一个侵蚀面所隔开,这个侵蚀面称为不 整合面。 断层:
断层是指岩石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了 破裂,并沿破碎面有显著位移的构造现象。
第 四 系:“Q”;
明 水 组:明二段“m2”、明一段“m1”; 四方台组:“S”;
嫩 江 组:嫩五段“n5”、嫩四段“n4”、 嫩三段“n3”、嫩二段“n2”、 嫩一段“n1”;
姚 家 组:姚二+三段“Y2+3”、姚一段 “Y1”; 青山口组:青二+三段“Q2+3”、青一段 “Q1”; 泉 头 组:泉四段“q4”、泉三段 “q3”、
②葡萄花油层是由葡一组“P1”和葡二组 “P2”组成。葡一组有7个小层,葡二组有 10个小层,在两个油层组中,共计17个小层,
地层沉积厚度70米左右。
③高台子油层是由高一组“G1”、高二 组“G2”、高三组“G3”、高四组“G4”组 成。高一组有20个小层,高二组有34个小层, 高三组有23个小层,高四组有18个小层,共
2)在图上以箭头或横线表示油层组界 线,标注符号的位置均在微电极曲线左 侧一厘米处。
3)钻遇断层的井,首先要找到层组界 线,以比较明显的标志层控制大段。
4)大的层组界线确定后,用砂岩组划 分小段,按照砂岩组内的砂岩组成规 律进行对比。
5)由于设计与实际的误差较大,在设 计断点深度处不要进行硬性对比。
曲线形态反映为一正旋回, 电阻曲线不稳定,多呈锯齿状, 常有两个以上电阻高峰组成一 组,高峰间有低值回反,相对 应的自然电位曲线由两三组负 异常组成。
底界最不易掌握,需要多参 考几口邻井,一般定在电阻高 峰或较高峰处,且与自然电位
负异常较大处相对应。
4.嫩江组
1)嫩四段
松辽盆地嫩江组地层划分为 五段,大庆长垣北部划分为四 段。因为嫩江组后期沉积时遭 受剥蚀,嫩五段地层缺失,嫩 四段在长垣上厚度变化较大, 构造中部厚度较薄,两翼厚度 较大,厚度在260-500米之间。
上部含油组合是由嫩四段和嫩三段地层组成, 油层是黑地庙.嫩四段地层就是黑一组油层 “H1”、嫩三段地层就是黑二组油层“H2”。
中部含油组合是由嫩一段、姚二+三段、姚 一段、青二+三段地层组成。
嫩一段地层包括:萨零组和萨一组油层,嫩 一底就是萨二组顶界。
姚二+三段地层包括:萨二组和萨三组油层, 姚二+三段底就是萨三组底界。
四.地、油层分层基本步骤
1.原则
1)根据新钻井在井位图上的位置,选 择该井周围相邻的已完钻井电测图。
2)选择的对比井在对比井段上不能有 断层。
3)如果待钻井有断层时,所选择的对 比图,要在断层上下盘各选一口井。
2.方法
1)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对 比方法。即:标准层控制大段,砂岩组 划分小段,按砂岩组内岩石组成规律对 比小层。
计95个小层,地层沉积厚度350米左右。
下部含油组合是由泉四段和泉三段地层组成。 油层是扶榆和杨大城子。泉四段地层就是扶一 组油层,泉三段地层包括扶二组、扶三组、杨 一组、杨二组、杨三组、杨四组油层,泉三段 底就是杨四组的底。
①扶榆油层是由扶一组“F1”、扶二组 “F2”、扶三组“F3”组成。
②杨大城子油层是由杨一组“Y1”、杨二组 “Y2”、杨三组“Y3”、杨四组“Y4”组成。
姚一段地层包括:萨葡夹层和葡一组油层, 姚一段底就是葡一组底界。
青二+三段地层包括:葡二组、高一组、高 二组、高三组、高四组油层,青二+三段底就 是高四组底界。
中部含油组合的油层就是萨尔图、葡萄花、 高台子。
①萨尔图油层是由萨零组“S0”、萨一组 “S1”、萨二组“ S2”、萨三组“S3”、萨 葡夹层“SP”组成。萨零组有8个小层,萨一 组有4个小层,萨二组有16个小层,萨三组有 7个小层,萨葡夹层有3个小层。在五个油层 组中,共计38个小层,地层沉积厚度160米 左右。
电阻曲线在上部有明显的起伏, 俗称“箱状陡坎”,自然电位曲 线上部有30~40米小的负异常 (就是人们常说的嫩二段上砂岩 是划分浅气层构造深度标准)。 中部大段电阻曲线和自然电位曲 线平直,长垣上分布非常稳定。 底部是油页岩反映的一组电阻尖 峰,一般由七个高电阻组成,沉 积稳定,特征明显,分布范围广, 是全长垣地层对比标准层,从嫩 二底到顶可认为是一个反旋回。
明一段完整的出露时,曲 线为两个明显的正旋回,两个 正旋回的电阻曲线均有一平直 段,平直段下部有一明显低值 洼当,一般上部旋回电阻曲线 值高,有第二比例曲线,下部 旋回电阻曲线值略低,
明一底界定在由上而下第 二个正旋回的电阻曲线高峰上, 且与自然电位曲线较大负异常 相对应。
3.四方台组
岩性为一套棕红色、杂色泥 岩、夹薄层砂岩、砂砾岩,岩 性粗糙、化石少,但稳定矿物 含量高,主要是红色玉髓,正 旋回性明显,因为受剥蚀影响, 构造中部厚度为零,东西两翼 厚度在0~80米左右。
三.地层、油层划分
1.地层
大庆长垣北部(喇、萨、杏)三个油田,目 前所钻遇地层为第四系、第三系、上白垩系、 下白垩系。上白垩系包括:明水组、四方台组, 下白垩系包括:嫩江组、姚家组、青山口组、 泉头组。第三系地层只有在构造翼部见到,而 萨尔图油田除个别探资井钻达泉头组地层外, 大部分生产井、资料井最深也只钻达青山口组 的中下部。因此,在大庆长垣北部的第三系和 泉头组地层暂不进行划分。下面以萨尔图油田 的地层顺序为例:
嫩二段底界定在油页岩 显示的七个电阻尖峰中最 高的一个尖峰处,一般为 从上而下第四个尖峰上。
4)嫩一段
嫩一段至上而下可分为五个
部分,厚度一般在110~140米 左右。其中包括:嫩二至萨零 夹层、萨零组、萨零至萨一夹 层、萨一组、萨一至萨二夹层。
①嫩二至萨零夹层
灰黑色泥岩、含钙页岩,生 物化石丰富,有大量的叶肢介、 介形虫,层理发育,厚度在 40~50米之间。
6)严格确定断层的断点深度,并标 明对比井号、相对井段、断失层位、 断距大小。
7)由于各油田区块构造位置的不同, 厚度变化也不一样,撑握厚度变化有
利确定出层面分界线。
3、任务
1)收集新完钻井的资料(电测图)。 2)对新完钻井的油层组、地层组、砂 岩组以及小层界线要及时进行划分。 3)交出成果(分层数据表)。 4)确定出新完钻井的目的层是否有断 失,做到发现间题及时汇报。
大庆油田的油层对比工作是在总结 大层段对比方法的基础上,延伸到研究 单油层的一种可行手段。根据油田中部 含油组合中,萨、葡、高油层地质条件 的反复研究与实践,现已总结出一整套 适合大庆油田“旋回对比、分级控制” 的通用油层对比方法。
下面根据钻井地质工作的特点,归 纳了地、油层分层的方法,仅供大家参 考并提出宝贵意见。
二.油田构造特征
大庆长垣北部喇、萨、杏油田是背斜构造 油气藏,背斜形态呈“S”形。喇嘛甸油田向 西北方向偏,到了萨尔图油田向东偏,再到了 杏树岗油田向西南方向偏,所以形成了“S” 形。背斜构造有很多不整合接触,从第四系至 下白垩系底共有四个明显的不整合接触面,其 中在萨尔图中部没有钻到第三系和白垩系底这 两个不整合面,我们常见的是第四系和四方台
上部为杂色泥岩夹灰色、灰绿色 泥质岩和一些不稳定的砂岩互层,除 偶尔有一些介形虫化石外,一般不含 化石。
下部为一套灰绿色泥岩和砂岩互 层,底部夹黑色泥岩和钙质砂岩薄层, 含叶肢介、介形虫、植物碎屑和大型
软体动物化石。
曲线形态下部电阻呈中高值, 由钙质砂岩形成的中高电阻曲 线呈尖刀形,所夹黑色泥岩形 成的电阻低值在小范围内稳定。 中上部出现较高电阻曲线,纵 观全段可划为五个正旋回,底 部曲线变化较大,但常有低值 出现,明显的低值和尖刀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