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汇报答案和结论,引导学生相互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任务2】。
【解】设: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1)设未知量2KMnO4K2MnO4+ MnO2+ O2↑(2)写出化学方程式2x(39+55+4x16) 2x16 (3)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6.3g x(4)写出比例式求解(5)解出答案答: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6)写出答案思考1:归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主要步骤是:。
(设、写、列、比、解、答)思考2:分析哪些步骤容易出错?【任务2】:讨论分析并找出下列计算中的错误之处,与大家交流:15.5g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g?解:设可生成Xg五氧化二磷点燃P + O 2 ====== P 2 O 531 14215.5 X5.1531=x142X=71答:可生成五氧化二磷71g。
活动意图说明: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规范的解题格式,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体会化学计算的重大意义,领会定量认识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明确“化学可服务于生活、生产”的观点。
设计任务2加深巩固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
环节三:学以致用体验计算过程(指向目标3)教师活动3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活动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3思考1:完成活动1的设问:火箭至少要充分燃烧200kg的液氢才能获得足够能量。
假如你是火箭的设计师,你应在火箭发动机中装多少千克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写出完整的解题格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并总结易错点。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任务3】并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思考2:相互交叉检查各自作品,汇报总结易错之处。
【归纳总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1)设的未知数不带单位,要指明物理量;(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条件);(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及与计量数的乘积;(4)已知量要带单位;(5)步骤要完整(设、写、列、比、解、答)。
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
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是一种基于化学知识和数学计算的重要技能。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人们经常需要计算化学反应的配料比例、反应物量、产物量等问题,这就需要对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能,我们制定了一份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下面将对教案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方法和化学计算方法;2.掌握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计量关系;3.能够计算化学反应的配料比例、反应物量、产物量等问题;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在教学中,我们首先会向学生介绍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包括化学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写法。
同时,也会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地表示离子方程式,以及如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2.化学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会向学生介绍化学计算方法,包括摩尔、摩尔质量和摩尔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如何根据已知物质的摩尔数量和反应方程式,计算产物的摩尔数量和质量。
3.化学计量关系在教学中,我们会向学生介绍化学计量关系,包括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摩尔比例、质量比例和体积比例等。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如何根据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计算反应物或产物的数量和质量。
4.计算化学反应的配料比例、反应物量、产物量等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将根据具体的实验案例或习题,让学生进行化学反应的配料比例、反应物量、产物量等问题的计算,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习题训练等。
同时,我们也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进行讨论和互动,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评价方法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价方法:1.考试评测。
采用机考方式进行考试,检测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掌握程度。
2.实验操作评测。
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结果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化学方程式计算实践中的实际能力。
教学设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一课时)(鸦滩初级中学郝应红)教学目标:1、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类型。
2、通过习题训练,养成正确地审题习惯和书写完整、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化学方程式在计算中的解题思路。
3、通过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提炼方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NH4)2CO3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氮、氢元素的质量比3、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中考链接: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类型一纯文字叙述(2018) 16. 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工业上制备反应如下:CO2+2NH3CO(NH2)2+H2O,请计算:(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生产6t尿酸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多少?学生思考并解答计算题的解题步骤解题步骤答题细则①设未知量细则1:设未知数时不带单位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细则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求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细则3: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且需要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相乘④标出已知纯净物的质量和未知数细则4:已知量应为纯净物的质量且应带单位⑤列出比例式,求解细则5:等式两边化学意义应相同,计算结果要带单位⑥简明地回答细则6:不能漏写学生回忆、归纳[课堂练习] 见ppt类型二实验情景题(2013)16.(6分)某石灰厂需要测定产品生石灰中杂质(杂质只含CaCO3)的质量分数。
小刚进行了如图实验。
请计算:(1)生成CO2气体的质量;(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课堂练习] 见ppt学生解答板书设计: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教学设计
第四章理解化学变化第三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上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三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第二课时。
学生在接触本课题前已学会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也学习了利用化学式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之前的知识实行梳理、完善,同时依据化学方程式实行一系列的计算,使我们从定量的角度去研究化学变化。
通过探究化学变化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能够更好地理解、控制和应用化学反应。
也为第五章、第七章的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知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2.理解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实行简单的计算;3.理解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水平。
2.通过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及解题格式探究,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定量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分析1.依据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某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2.掌握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与步骤。
(四)教学难点分析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与步骤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题前已学习了化学式、知道化学式的意义,也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书写化学方程式,能说出化学方程式是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但从化学方程式能获取什么信息,学生还比较模糊,学生在数学课上知道计算应用题中能够通过已知量来求未知量,依题意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但因为学生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之间有什么质量关系还不是很明白,所以导致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存有一些障碍。
三、教法分析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主,采用问题引导探究、例题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等方法教学,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完成本课题的教学任务。
人教版化学复习课:课题《化学方程式计算》复习教学设计
-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化学方程式计算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培养自我认识和分析的能力。
-鼓励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探讨化学方程式计算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拓展思维和创新能力。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结合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和计算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生活实例:展示一些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相关的日常生活实例,如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播放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动画,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回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强调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要素的表示方法。
(二)教学设想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能力,我设想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激发兴趣,引入实例:
-通过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如食品烹饪、清洁剂使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积极性。
2.分层次教学,保基础知识牢固。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责任感。
化学《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化学《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定义、基本形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2.掌握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的方法;3.正确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分析;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定义和基本形式;2.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3.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应用,包括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基本形式和计算方法;2.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演示法;3.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2.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3.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步:讲授1.讲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基本形式;2.讲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3.讲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应用。
第三步:实验演示1.进行化学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应用;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
第四步: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实验的结果和数据;2.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的意义;3.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六、教学评估1.考试评估;2.实验评估。
七、教学资源1.课件;2.化学实验器材;3.化学实验药品。
八、教学参考1.化学实验教材;2.化学科普读物;3.化学实践教材。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能够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计算;3.能够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能够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用的实验器材、教学用的化学试剂、计算题库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例题引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师解释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2.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的量关系、反应比例、质量关系等。
-教师讲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未知量、利用摩尔比例关系计算、转化成质量计算等。
-教师通过实验现象和实例讲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具体方法。
3.实验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际应用。
-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4.计算题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题目,指导学生进行计算。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并进行讨论、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应用-教师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学生进行拓展应用题的讨论和解答,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强调重要的计算公式和步骤。
-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感悟。
五.反思提高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相适应,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2.在拓展应用环节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解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3.对于学生的回答和解答要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不能过于批评和指责。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第七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第三节依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板书设计附件:学案依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案复习:书写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其涵义:活动一:我来做火箭设计师“嫦娥一号”的发射是我国探月计划的第一步。
用于发射的火箭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它装有大量的液氢和液氧燃料。
已知卫星要达到预定轨道,火箭至少要充分燃烧200kg 的液氢才能获得足够能量。
假如你是火箭的设计师,你应在火箭发动机中装多少千克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H —1 O —16活动二:炼铁工业某炼铁厂,购进100t 含氧化铁(Fe 2O 3)80%的赤铁矿石,其中杂质不参加反应。
请你帮忙计算理论上可以炼出纯铁多少吨? Fe —56 O —16资料:如右图所示,炼铁的主要原理是3CO + Fe 2O 3 2Fe + 3CO 2要求:思考用两种方法解题;规范书写解题过程;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活动三:实验室制氧气实验室里用含68g 过氧化氢的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完全分解,可制得氧气多少克?课题:依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解:设:需液氧的质量为x2H 2+O 2点燃2H 2O4 32 200kg x 4 200kg 32 x x=1600kg答:需携带液氧的质量是1600kg.高温要求:思考用两种方法解题;规范书写解题过程;独立完成。
问题:制得的氧气的体积是多少L?已知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429g/L课后思考:为了测定实验室中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加反应),取16 g该样品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1.6 g氧气,求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_教学设计_第一课时
环节三
应用质量
比
任务四 完成练习一,写化学方程式,算质量比。
通过分析和计算,学习比例关系的计算方法。
小结:应用质量比。
9
环节四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任务五 完成练习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通过分析和书写过程,学习计算的基本格式和步骤。
任务六 完成练习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通过书写和讨论评价,巩固计算的基本格式和步骤。小结:解题策略
3
环节一
认识定量
关系的重
要性
任务一 观看实验视频,分析讨论。
感受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的重要性。
9
环节二
理解反应
中的质量
比
任务二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验证实际质量比与理论质量
比一致。理解两个质量比一致的原因。
任务三 通过对三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验证反应中物质之间的
质量比是固定的。
小结: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1
环节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留作业
课题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理解化学变化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质量比,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
计算的步骤和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骤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化学变化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质量比。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
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
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
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依题意找出已知量。
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
同时要k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
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
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
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
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
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稍微麻烦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第课时教学设计——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第课时教学设计——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化学方程式计算中质量关系的建立和比例关系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化学方程式,那么如何运用化学方程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2.知识回顾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哪些信息?生: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物、反应条件以及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师:很好,那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步骤呢?生:①写出化学方程式;②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③列出比例式;④计算出结果。
3.案例分析案例一:已知2g氢气和8g氧气反应水,求水的质量。
师:请同学们按照步骤,解决这个问题。
生1:写出化学方程式:2H2+O2=2H2O。
生2:然后,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已知氢气质量为2g,氧气质量为8g,求水的质量。
生3:接着,列出比例式:2g/2g=8g/x。
生4:计算出结果:x=8g2g/2g=8g。
案例二:已知铁和硫酸反应硫酸亚铁和氢气,若要制取2.8g氢气,需要多少克铁?师:请同学们按照步骤,解决这个问题。
生1:写出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
生2:然后,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已知氢气质量为2.8g,求铁的质量。
生3:接着,列出比例式:56g/2g=x/2.8g。
生4:计算出结果:x=56g2.8g/2g=78.4g。
4.练习巩固(1)已知2.4g碳和氧气反应二氧化碳,求氧气质量。
(2)已知铜和氧气反应氧化铜,若要制取16g氧化铜,需要多少克铜?5.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初中化学_专题复习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知道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成正比关系,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理论依据。
2、通过教师引领例题,掌握折线题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3、借助辨析题和课本习题练习相结合,巩固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4、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和分析平时实验中所取药品量的不足或过多的现象,认识定量研究在实际生产、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一、火眼金睛找出图片中的错误,让学生发现错误,引起学生警示。
二、展示正确的解题步骤1.正确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2.准确计算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化学式量。
3.解设未知数时不能带单位。
但列比例式时已知量一定写单位,计算结果也要写单位。
4.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一定要写在相应的物质下面,上下对齐。
5.计算时应把纯物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
6.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要保留一位小数需除至下一位,然后四舍五入.7.解题步骤要规范,过程要完整。
三、呈现完整的例题格式四、教师引领,例题讲解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 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原溶液中CuSO4的质量是多少?(2)求所加的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五、小组合作、共同提升2. .现有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22.3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一定质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
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上图所示。
试回答F列问题:①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在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鼎中,含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③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化学《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化学《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概念及书写规则。
2.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的计算。
3.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的相互转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书写规则和计算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3. 运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书写规则。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
4. 计算方法讲解:讲解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的计算方法。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概念、书写规则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巩固程度。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呈现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知识点和案例分析。
2.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案例素材:收集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决问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书写规则。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
2.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计算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
2.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质量转化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出示一组有关化学反应的图片和文字描述,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和思考。
2.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并解释方程式中的符号和含义。
3.操作:教师示范如何编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如氢气与氧气的反应生成水,铁与硫的反应生成硫化铁等。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编写3-5个化学方程式,然后交流分享并给予评价。
5.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第二课时: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互动问答。
2.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质量转化的计算方法,并解释质量守恒的概念。
3.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变化,并编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4.讨论:学生将实验结果归纳整理,讨论并分析实验中的物质质量变化规律。
5.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质量转化计算的方法。
第三课时: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互动问答。
2.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计算简单的质量转化问题,如燃烧反应、酸碱反应等。
4.讨论:学生交流答案并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5.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四、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答题情况进行评估。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评分和评价。
3.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习和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学会将化学知识和数学运算相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种类,为后续的计算教学打下基础。
新知教学: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讲解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规则和方法。
练习与反馈: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同时,通过讲解和比较不同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归纳与总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并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巩固练习。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回答问题等情况,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作业评价: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期末测试:在期末测试中设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目,检验学生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综合能力。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文字表示,它反映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
理解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学习内容。
本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浙教版八下化学中的化学方程式及计算。
反应条件:通常写在等号的上方,如“点燃”、“高温”、“电解”等。
气体符号:表示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常写在等号的下方,如“↑”。
沉淀符号:表示反应产生的沉淀,通常写在等号的下方,如“↓”。
化学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应中各物质的比例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其中,C的质量为12g,O2的质量为32g,生成的CO2质量为44g。
根据这个方程式,我们可以计算出12g的C可以与32g的O2完全反应生成44g的CO2。
已知H2的质量为4g,O2的质量为32g,生成的H2O质量为多少?Fe + H2SO4 → FeSO4 + H2↑已知Fe的质量为56g,生成的H2质量为2g,消耗的H2SO4质量为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 2H2 + O2 → 2H2O↑,已知H2的质量为4g,O2的质量为32g,生成的H2O质量为多少?答案: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数据,生成的H2O质量 = (4/4) × 36 = 36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计算。
3.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产量等。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c.教师强调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学习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题:请学生完成课本第5单元课题3后的练习题,特别是涉及到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题目。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化学计量转换的基本技巧。
5.课后巩固与反馈。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6.评价与激励。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化学软件,生动展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组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学难点】1、物质间量的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及关键。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回顾“天宫一号”升空场面(由观看视频,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
[提出问题] “天宫一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时,如果火箭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你能写出火箭点火后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吗?
[学生回答] 可以(学生板书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当确定升空的火箭需要400Kg的液氢时,你会在火箭助燃剂仓中填充多少Kg的液氧来支持这些液氢完全燃烧?
[学生回答]要通过计算才能得到(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新课)
[板书]课题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堂过渡]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从量的方面对化学变化进行研究。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要想解决氢气和氧气量的计算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个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引导回忆]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1、表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2、表示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创设问题] 400Kg的液氢燃烧需要多少液氧?
[学生回答] 根据反应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就可以求出需要氧气的质量。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
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得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但是以上各物质的比例关系式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得来的,对于化学方程的计算要注意规范的格式。
请对照教材100页,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过程与“例题1”一样吗?
[展示]例题1 :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板书] 解: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解设未知数
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16 32 …………算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6g x …………找出对应已知质量
316:32=6g: x …………列式并求解
x=0.6g
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g …………答
[总结步骤] 解题步骤:设、写、算、列、求、答。
[课堂过渡] 大家的思维都非常敏捷,那大家接下来继续讨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学生讨论]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1:设未知量的方法与数学上的设法略有不同
学生2:所写化学方程式必须正确,特别要注意配平
学生3:要正确算出所需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学生4:计算时要注明单位
[课堂过渡]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我相信大家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上会注意上述几点的。
下面是某同学的解题过程,请指出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地方,并写出你的解题过程。
[巩固练习]辨析改错:15.5克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克?同时至少需要氧气多少升?(氧气密度为1.429g/L)
解:设可生成x克P2O5,同时消耗氧气y升。
P + O2 点燃 P2O5
31 32 142
15.5 y x
31:142=15.5:x 31:32=15.5:y
x=71 y=16升
答:可生成五氧化二磷71克,消耗氧气16升。
[学生讨论]学生交流讨论,板书正确解题过程。
[交流结果]
学生1:设未知量的方法错误;方程式未配平;质量比计算错误
学生2:列关系式时未注明单位;计算结果错误且有一个没带单位。
[课件展示]例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学生独立完成]
[引申]通过计算结果比较,能解决如何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处理好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约能源。
[小结]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解、设、比、答)
2、格式要规范
3、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1、准确书写化学式
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二个注意:1、注意带入的应该是纯物质的量
2、注意单位统一(质量单位)
[作业]教材P102页4、5、6
推荐理由:
1、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类比式的目标教学法。
教学设计分成五步去研究:①创设情景,复习旧课。
②温故知新,引出新课。
③围绕目标,传授新课。
④对照目标,反馈练习⑤。
首
尾呼应,升华提高。
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启发式教学与反馈纠正贯穿始终,使学生真正获得45分钟的高收效。
2、用模块化的结构,以四个模块构成整体,逐层深入展开问题。
3、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共同解决问题。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完成的。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一般由4人组成,各小组按照探究活动进行分工,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探究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树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理念,以“学”为中心去预设。
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都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
师生之间不停的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 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