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合集下载

马斯洛的生平及主要理论

马斯洛的生平及主要理论

3.马斯洛个人简介及主要著作
高峰体验理论:
涵义:高峰体验是马斯洛自我实现论中重要概念,指 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状态时可能感受到的一 种欢乐至极的体验。 情景和时刻:1.爱情;2.审美感受;3.创造激情和灵 感;4.领悟真理;5.顺产,母爱;6.与大自然的交融; 7.体育比赛。 特征:虽瞬间产生,转眼即逝,但能产生强大的冲击 波,使人摆脱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 这种体验多发生在自我实现者身上。
3.马斯洛个人简介及主要著作
3个基本假设:
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 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 当激励工具。
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 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 现)。
3、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 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 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3.马斯洛个人简介及主要著作
马斯洛的照片:
3.马斯洛个人简介及主要著作
1908年 1926年 1929年
马 1934年 斯 洛 1935年 一 1937年
1945年
生 经 1951年 历
1969年
出生在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 18岁入康乃尔大学 21岁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
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26岁获得博士学位,之 后,留校任教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 “第三种力量”,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 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 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 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
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A. 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

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笫三思潮。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

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引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

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

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2.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他(她)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她)开始慢慢地把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

当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开始激活,在自我实现这一股动力的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并产生出大量的经验。

通过机体自动的估价过程,有些经验会使他感到满足、愉快,有些则相反。

满足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寻求保持、再现,不满足、不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尽力回避。

在孩子寻求积极的经验中,有一种是受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受到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不幸的是儿童这种受关怀、尊重需要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他人(包括父母)是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所以说他人的关怀与尊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儿童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渐渐地儿童被迫放弃按自身机体估价过程去评价经验,变成用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的价值规范去评价经验,这样儿童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异化,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理论框架。

该理论主张人类有着天生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需求驱使人们追求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自我实现。

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分为五个层次,自下而上依次为:
1.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住房等)
2.安全需求(安全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
3.社交需求(互动、交流和归属感等)
4.尊重需求(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
5.自我实现需求(达到自我潜能和成就个人志向等)
当一个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人们一定程度上会朝着更高层次的需求发展。

马斯洛认为,只有在实现了自我实现需求后,人们才能真正达到幸福和满足的状态,并且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关注。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治疗、组织发展和教育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强调每个人的独特性、人类本性和追求自我实现的天性,对于人们实现个人发展和成就具有价值的指导意义。

第7讲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第7讲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克服约拿情结。约拿情结: 一种由《圣经》人物约拿而得 名的情绪状况,它反映了一种 “对自身伟大之处的恐惧”, 并导致我们不敢做自擅长的事, 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力。在 日常生活中,约拿情结可能表 现为缺少上进心,或称“假 愚”。
艺术家与常人拉开了距离。 一位作曲必须作曲,一位画 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 写诗。他一定要忠实于自己 的本性——这正是艺术家实 现其自我的真实情形。
3)马斯洛是如何描述他所理解的 “存在性世界”?A
• (1)通过有意识地进入存在性世界,可以走出匮乏性世 界。 • 参观艺术展,参观博物馆,观赏美丽或者庄严的树木,去 图书馆读书, 到山上或海边去陶冶情操。 • (2)默默地体会那些值得赞赏、值得热爱和尊敬的人, 感受和思考他们的美德。 • (3)进入奥林匹斯山的清新空气,进入纯哲学、纯数学 和其他自然科学领域。 • (4)努力缩小注意范围,全神贯注地陶醉于一些微小世 界。 • 例如看蚂蚁、花朵、叶片、沙粒和尘埃。 • (5)用艺术家或摄影师的眼光来观察物体的本质。 • 如从一个异常的角度来观察。用特殊的形式摆放。
马斯洛在需要层次论中片面强 调了个人内在价值的实现,忽视了 社会理想对人的积极性的作用。我 们也应该注意,马斯洛的所论是人 的确 意识的“顶楼”(即高级的 意识心理),而对潜意识探讨的匮 乏又使得这些论述显得不完整。再 者,他似乎没有顾及某些需要实现 中的受挫也可能激起艺术家创造的
二、自我实现理论
3)马斯洛是如何描述他所理解的 “存在性世界”?B
• (6)长时间地与婴儿或儿童呆在一起。 • 他们比其他人更接近存在性世界。有时候,当你与一些动 物,如小猫、小狗、猴子或猩猩呆在一起时,你也能感受 到存在性世界。 • (7)站在历史学家的高度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一百 年,一千年后它会是什么样的呢? • (8)从别的动物的角度来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如自 己在一只蚂蚁眼中会是什么样的呢? • (9)假设你只能再活一年了,你会怎样对待你的生活呢? • (10)思考一下,你的生活在一个远方的人看来是怎么样 的,例如一个远在非洲的小山村里的人,他是怎样看的确。

【名人故事】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马斯洛

【名人故事】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马斯洛

【名人故事】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马斯洛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是一位享誉全球的著名心理学家,被誉为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著名成就之一是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被誉为人类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马斯洛的成就不光是在学术上,同时他的人生经历也是一段传奇。

以下就是马斯洛一生的故事。

马斯洛出生在美国的布鲁克林,他是他们家里的长子,他的父亲是犹太移民后裔,母亲则是一位教育家,马斯洛从小就非常聪明,也非常好学。

在他的家庭环境下,也使他对文化和心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马斯洛的求知欲望和对心理学的热情使他在很早就迷上了心理学。

他成年后进入了纽约市立大学学习心理学,并在此学到了许多知识,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马斯洛在大学期间就表现出极高的学习能力,并且对心理学有着非同寻常的热情。

他在学业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也在大学时期就展露出了他的天赋和梦想。

在大学时期,马斯洛认识了他的未来妻子柯莉娜,他们两人彼此深爱着对方,也都有相同的志向和兴趣。

柯莉娜也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使得他们两人之间共同探讨心理学的话题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充满了爱和对心理学的共同追求。

在大学毕业之后,马斯洛和柯莉娜结了婚,并且一起前往威斯康辛大学继续深造,他们两人一直都在互相支持着对方。

在威斯康辛大学的日子里,马斯洛的知识面越来越广,他也逐渐开始深入研究心理学的各个领域。

在那段时间里,马斯洛也第一次提出并探讨了他的著名“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不光是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也为他之后的学术生涯定下了深厚的基础。

马斯洛在威斯康辛大学期间结识了许多心理学界的大牛,并且得到了很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在他的学术生涯初期,马斯洛就展露出了非凡的潜力和天赋,他也逐渐成为了学术界中备受钦佩的人物。

他发表了许多令人钦佩的研究成果,并且逐渐在心理学领域中崭露头角,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认真与努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三大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三大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三大基本观点自我实现心理学(Self-actualization Psychology)是科特凡·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43 年创立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它主要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倡导追求自我实现和成长,而不拘泥于外部环境的支配,其宗旨是为个体提供发展的机会:当个体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时,他就开始拥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机,强调自我的不断发展和塑造。

自我实现心理学的三大基本观点是:自我激励,自我调节和自我实现;首先,自我激励是自我实现心理学的基础,这是建立在外部环境影响和自我调节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上的。

不论是从质量上还是量本上都要对自身进行有效的激励,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自我激励确保个体不仅能够发挥本身内在潜力,而且还能够在新的环境中成功应对和适应。

其次,自我调节是自我实现心理学的核心。

个体必须自觉去调节自己的感知、情感、想象、思考和行为,只有调节成功,个体才能对外界进行适当的义务和应对,并能够有效地努力去实现自我。

同时,自我调节的培养也是个体自身的一项责任,尤其是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更应该坚持自我调节。

最后,自我实现是自我实现心理学所倡导的最高境界。

它将个体从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的低级层次提升到自我发展的高级层次。

实现自我的过程中,个体不仅会发现自身的潜在智慧和能力,而且还会学会以更高的境界去看待自己,能够以完善的自我去塑造自己,并实现自身价值。

以上三大基本观点构成了自我实现心理学的核心理念。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按照这一理念去追求精神上的成长。

要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以一种更高的境界自觉调节自己,不断激励自己,发挥自身潜能,逐渐实现自我,从而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个人资料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个人资料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个人资料马斯洛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马斯洛人物简介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04.01-1970.06.0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马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

196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33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系教授兼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获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

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

马斯洛生平简介马斯洛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个犹太家庭,因心脏病突发逝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Menlo Park)市。

父母是从前苏联移民到美国的犹太人,他是家中七个孩子的老大,父亲酗酒,对孩子们的要求十分苛刻,母亲极度迷信,而且性格冷漠残酷暴躁,马斯洛小时曾带两只小猫回家,被母亲当面活活打死。

马斯洛童年生活痛苦,从未得到过母亲的关爱。

母亲去世时,他拒绝参加葬礼,可见其母子关系之恶劣。

他童年时体验了许多的孤独和痛苦。

不仅如此,作为犹太人,他们住在一个非犹太人的街区,上学后又是学校少有的几个犹太人之一,这一切使使马斯洛成为一个害羞、敏感并且神经质的孩子,为了寻求安慰,他把书籍当成避难所。

后来当他回忆童年时,他说道:“我十分孤独不幸。

我是在图书馆的书籍中长大的,几乎没有任何朋友。

”上学后的马斯洛由于天赋极高,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其状况后来才有所改变。

马斯洛从五岁起就是一个读书迷,他经常到街区图书馆浏览书籍,当他在低年级学习美国历史时,托马斯·杰斐逊和亚伯拉罕·林肯就成了他心中的英雄。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时间:2014.11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罗杰斯等在20世纪50年代倡导的一种以尊重“人”本身的独特性,强调个人的尊严、人格的完整和充分的自我发展,对人性持乐观态度,以及主张将正常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及自我实现等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流派,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在现代心理学领域,人本主义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一同被认为是最有影响的三大理论体系,然而三者的基本理论思想迥异。

人本主义批评精神分析理论是“伤残心理学”,因为它是建立在心理病理学基础上的,认为人性本“恶”,认为人主要受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控制。

此外,人本主义也批评行为主义学派是“幼稚心理学”,因为它着重研究儿童与动物的行为,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又反对行为主义学派,就自称为“第三种力量”(the third force)。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埃里克森,马斯洛和罗杰斯。

1.研究对象人本主义心理学明确提出要以心理健康的人或健康人格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即使是对心理不健康的病人,也要努力寻找他们健康的内在本性。

2.基本特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也反对精神分析的生物本能决定论,它突出了内部动机,尤其是高层次动机的主导作用,表现出明显的人格动机论特征。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把人的本性的价值置于心理学研究的核心,使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关于人的科学。

大多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相信人的本性是善的,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成长,相信人是一种“正在成长中的存在”,因此成长是人性共有的特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自主的,是通过人的负责任的自由选择过程而实现的。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它强调研究人自身的潜能和价值。

由于社会压抑了人的潜能,使人的价值观严重丧失,人本主义心理学通过对潜能和价值问题的呼吁,唤起社会对人的关注,对改善人际关系和实现人的潜能和价值的关注。

马斯洛

马斯洛

4、尊荣感的需求(The Esteem 尊荣感的需求( Needs) Needs)
当上述三种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尊荣感的 需求就会产生并支配人的生活。这种需要 可分为 : 第一,是个人对自己的尊重,像对自己的 能 、优势、成就、和处 事务上的自信 心和自我满足; 第二,是得自于他人的尊重,包括地位、 声望、名誉、得到赞许、支持、拥戴等等。
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按照定义他已获得基 本需求的满足,因此也就 那么依赖环境, 比较 受控制,比较独 自主,比较忠实 自我。再则,也比较能突破于外在的逆境、 打击、压迫。质言之,人格的主要决定因 素在于自我实现者的愿望和计划,而 是 环境,这也就是马斯洛 环境,这也就是马斯洛所谓的「心 自由」 (psychological freedom) 。 freedom)
马斯洛较为强调人对于「自我完满」(self马斯洛较为强调人对于「自我完满」(selffulfillment)的渴望,亦即一种让自己的潜 fulfillment)的渴望,亦即一种让自己的潜 得以实现的倾向。这种倾向能够让人逐 渐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因为每个人的 想 同),成为他所能够成为的一 。
(二)成长性需求中必然包含着审 美需要——审美需要的特性 美需要 审美需要的特性
安全需求普遍存在于人的各个 龄阶段, 尤其在儿童身上更 尤其在儿童身上更为明显。 相对于儿童來 相对于儿童來说,成 人比较会压抑自己 的情感表现,在表面上 觉察;而他们 的安全需求主要表现在社会安定、人身安 全、职业保障的面向上。
3、归属感与爱的需求(The 归属感与爱的需求( 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 Needs)
就积极的角度来看,成长则可定义为「引 导个人迈向最终自我实现的种种历程」。 因为成长是人的生命历程中无时无刻都在 进 的现象,其动 促使着人的基本需求 能渐次地获得满足,并在满足之后使该需 求逐渐「消失」;再则,成长也可被视为 超越基本需求之上的特殊成长动机,譬如 人的才干、能 、创造趋向、或天生潜能 (constitutional potentialities)等 。 potentialities)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与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与自我实现
• 关注人的需求和潜能
• 提出自我实现的概念
• 罗罗杰斯(Carl Rogers)
• 美国心理学家,自我理论的提出者
• 关注人的自我和人际关系
• 提出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概念
• 其他代表人物
• 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
•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自我实现的概念与特点
自我实现的概念
自我实现的特点
• 自我实现是实现个人潜能、
• 自我实现是内在驱动的过程
追求最高目标的过程
• 自我实现是持续的过程
• 自我实现的过程是自我与自
• 自我实现是个体差异的过程
我概念一致的过程
自我实现的过程与途径
自我实现的过程
自我实现的途径
• 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需求、潜能和
自我实现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自我实现有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
• 自我实现有助于个人心理健康和心理适应
• 自我实现有助于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实现
05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目标上的启示
01
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潜能
02
培养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
03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性思维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方法上的
• 帮助患者实现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
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
• 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潜能
• 提供满足员工需求的工作环境
• 激发员工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评价与启示
评价
•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 对人的需求和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 对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三、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的主要特点: 1、动机理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动物为中心
马斯洛一针见血地指出,行为主义者关于人只有遗传的生理冲动的结论可能来源于这一事
实,即行为主义学派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在老鼠身上进行的,而老鼠除了生理动机之外显然很 少有别的什么动机了。人并不是更大一些的白鼠,猴子或鸽子,既然动物有其独特的天性, 人类也应有自己的特点。
六、高峰体验论
“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 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
通过高峰体验的研究,马斯洛提出了超越性动机论,区分出健康型(非超越型) 与超越型两种不同类型的自我实现者,进而实现了由人本主义向超个人心理学
的升华 。
五、自我实现论
“自我实现的人定义是,他们在基本需要方面得到了适当的
满足,现在又出现了更高级的动机,即超越性动机。”——
《动机与人格》
马斯洛自我实现概念的两层含义:
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
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
五、自我实现论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1、准确地认识现实 2、宽容和悦纳自己、他人与周围世界 3、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5、具有超然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 6、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超越环境和文化的束缚 7、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 8、经常能够产生神秘体验或高峰体验 9、对人类的认同、同情与关爱 10、具有深厚的个人友谊 11、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 12、具有强烈的道德感 13、具有哲理和善意的幽默感 14、富于创造性 15、具有抵制和批评现存社会文化的精神
2、研究的是健康人的动机
弗洛伊德心理学体系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各种思想与弗洛伊德本人的临床实践有 着密切联系.弗洛伊德的材料多半来自临床案例,特别是他对精神病患者和心理变态者的研 究。马斯洛对此始终持高度的批评态度: “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健康辅导中的应用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健康辅导中的应用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健康辅导中的
应用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心理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人的本性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体的最大化发展,同时也强调了人的需要层次,包括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方面。

在心理健康辅导中,马斯洛的理论可以被应用于以下方面:
首先,心理健康辅导师可以通过了解客户的需要层次,以及其当前所处的层次,来帮助其理解自己目前的思维和行为。

例如,如果一个人缺乏社交需求的满足,他可能会感到孤独或抑郁。

因此,心理健康辅导师可以帮助这个人了解自己的社交需求,并找到满足这些需求的途径,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马斯洛的理论还能被运用于激发人的内在动力和自我实现的愿望。

在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鼓励客户认真思考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并帮助他们找到实现这些梦想和目标的方法,可以帮助提高客户的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

最后,马斯洛的理论还可以被应用于心理健康辅导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心理健康辅导师可以透过了解自己的个人需要和自我实现的渴望,来更好地理解每个客户的独特性,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

总之,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健康辅导和治疗领域。

它强调了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旨在帮助人们实现最大化的发展,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层级需要
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求可以被分类成五个不同的层次。


这个层次需要理论中,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求,例如食物、水和睡眠。

当这些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追求安全和安稳的环境,寻找工作和居住场所等。

第三个需求层次是社交和归属感,这种需求
包括与家人、朋友和社区的联系。

而在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开
始追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机会,这些需求包括自尊、成就和个人目标
的实现。

在最终层次,人们开始寻求生命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马斯洛认为,只有当每个需求层次都得到满足时,人才能够体现
出最高级的自我实现。

这意味着人们必须首先满足基本的需求,然后
才能够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和愿望。

马斯洛的层级需要理论已经被广
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心理学、商业和社会学等。

这个理论可以帮
助人们理解他们自己和别人的动机,以及追求更高级别的需求的方法。

通过理解这个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并在生
活中更加有效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满足感。

马斯洛属于什么学派

马斯洛属于什么学派

马斯洛属于什么学派马斯洛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需要层次理论基本内容: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由低到高逐渐上升的7个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与爱(社交)、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最低层次的、满足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基础性需要,它们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果离开这些需要,一个人将无法生存。

马斯洛认为“在一切需要之中,生理需要是最优先的。

这意味着,在某种极端的情况下,即一个人在生活上的一切东西都没有的情况下,很可能主要的动机就是生理的需要。

对于一个处于极端饥饿的人来说,除了渴求食物对其他事物都没有兴趣。

就是做梦也梦见食物。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写诗的愿望,获得一辆汽车的愿望,对美国历史的兴趣,对一双新鞋的需要,则统统被忘记或退居第二位。

但是,当一个人有了充足的面包,而且长期以来都填饱了肚子,又会有什么愿望产生呢?这时,立即会出现另外的更高级的需要。

例如:进食、饮水、睡眠、穿衣服、排泄和性的需要等等。

(2)安全需要安全需要是人类期盼稳定、安全、保障而避免灾害、威胁、混乱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马斯洛强调“如果人的生理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出现一组新的我们可以概称为安全的需要。

一个和平、安全、良好的社会,常常使得它的成员感到很安全,不会有野兽、极冷极热的温度、犯罪、袭击、谋杀、专制等的威胁。

”我们可以看到个人表达安全需要的某些现象,比如,人们一般偏爱职位牢固有保护的工作,要求有积蓄,以及要求各种保险(医疗、牙科、失业、老年的保险)。

例如: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等。

(3)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群体的认可是人的社会性需要。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的新流派,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以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影响了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史超越科学实证主义范式而趋向于“以人为本”的心理学思潮。

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生平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1908-1970)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着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

之后,留校任教。

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

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

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

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

1967-1970年曾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

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着作有《动机和人格》(1954)、《人格问题和人格发展》(1956)、《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宗教、价值和高峰体验》(1964)、《健康的心灵管理》(1965)、《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等。

基本主张1、把个体内在的意识体验或经验作为心理学的首要研究对象。

2、健康的人格水平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有机统一。

3、只有坚持以健康的人、自我实现的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才能有最好的生活。

”4、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弱化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整体动力论的研究方法。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动机的出发点立足于需要上,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源泉和基础,需要的性质、强度决定着动机的性质和强度。

文艺心理学之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1)

文艺心理学之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1)
圣 文艺心理学之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金。马斯洛简介 。哲学基础
1I o主要观点:
对人的本性的认识 。二、高峰体验理论 。三、需要层次理论 。四、自我实现理论8-1970
。美国 犹太人 。人本主 义心理学 之父
04 身 的经历
.口五、“存在性世界”理论 静 08、从别的动物角度来对自己的生活进行
思考,如自己在一只蚂蚁眼中会是什么样
产 子的呢?
09、假设你只能再活一年了,你会怎样对
待你的生活呢?
口五、“存在性世界”理论
下 010、思考一下,你的生活在一个远方的人
了* 看来是怎么样的,例如,一个远在非洲的 小山村里的人,他是怎样看的。
011、当你看到一个熟人或熟悉的情况时, 假设你是第一次见到,用一种新鲜的眼光 去看。
o
012、当看到同样的熟人或熟悉的情况时, 换一种方式,假设这是最后一次见到了。
五、“存在性世界”理论
013、以伟大的睿智的哲人的眼光来看问题, 如以苏格拉底、斯宾诺莎、伏尔泰的眼光 来看问题。
014、试着与历史上的伟人交流,同他们交 谈或给他们写信。例如,与贝多芬、苏格 拉底、詹姆土、伊曼纽尔、康德或怀特海 等交流,而不是与你生活中的人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的新流派,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以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影响了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史超越科学实证主义范式而趋向于“以人为本”的心理学思潮。

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生平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着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

之后,留校任教。

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

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

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

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

1967-1970年曾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

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着作有《动机和人格》(1954)、《人格问题和人格发展》(1956)、《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宗教、价值和高峰体验》(1964)、《健康的心灵管理》(1965)、《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等。

基本主张1、把个体内在的意识体验或经验作为心理学的首要研究对象。

2、健康的人格水平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有机统一。

3、只有坚持以健康的人、自我实现的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才能有最好的生活。

”4、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弱化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整体动力论的研究方法。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动机的出发点立足于需要上,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源泉和基础,需要的性质、强度决定着动机的性质和强度。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或缺失性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属于低层次的需要。

另一类是发展性的需要,也称成长的需要或超越性的需要,主要指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个体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潜能所激励的需要。

1、生理需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

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

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2、安全需求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

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

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3、社交需求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

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4、尊重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5、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

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

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

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

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马斯洛认为需要各层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人的需要和动机是多种多样的,而人的主要需要可以从低到高依次呈现出五种水平。

(2)低层次的需要是高层需要的基础。

(3)低层次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他们与人的生存直接相连,而高层的需要与生存很少有关系。

(4)不同层次需要的满足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不同,层次水平越高,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越高。

自我实现论思想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早期被称为“整体动力论”,后来则称为“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往往是依次充分满足了生理、安全、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实现了自我的成熟和健康的典型人物。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人人都能够在某一点上达到人性的最高境界。

自我实现者在年龄特征上,多数是中年人和老年人。

当然,自我实现的人也有缺陷。

高峰体验论高峰体验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

”马斯洛将这种体验称之为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既是自我实现者重要的人格特征,又是达到自我实现的一条重要途径。

高峰体验不仅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价值。

高峰体验的5个特点:(1)产生的突然性;(2)程度的强烈性;(3)感受的完美性;(4)保持的短暂性;(5)存在的普遍性。

对马斯洛的简要评价1、马斯洛几乎创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所有主要理论。

2、马斯洛开创了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

3、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促进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的应用与发展,为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心理学基础。

4、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也受到了不少批评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生平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年1月8日生于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

他的父亲Walter A. Rogers是一个土木工程师,母亲Julia M. Cushing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

罗杰斯兄妹六人,他排行老四。

罗杰斯小的时候就比较聪明,在上幼儿园之前就能很好的阅读。

他在严厉的宗教环境下成长。

他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了农业、历史和宗教。

在1922年他20岁时,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一个国际基督教会议,从那时起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宗教信仰。

在参加了一个“为什么我做牧师”的研讨会,决定改变自己的职业方向。

两年后他离开了神学院,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读研,1928年获得硕士学位,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

当他完成博士论文后,开始从事儿童研究。

在1930年担任纽约罗切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儿童研究室主任。

1935年到1940年期间在罗切斯特市大学授课和着书。

基于自己在问题儿童方面工作的经验,编写了《问题儿童的临床治疗》(1939)。

1940年,罗杰斯成为俄亥俄州立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在哪里他编撰了第二本书《咨询与心理治疗》(1942),在书里,罗杰斯提到:应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心理治疗。

1945年,他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一个咨询中心。

同时期担任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1945-57),在他任职时期,确立了咨询中心的工作理念立,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去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他的一些些发现和理论出现在《以患者为中心治疗》(1951)和《个人改变精神治疗》(1954)里。

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957-63年期间在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心理学,在此期间他撰写了他最畅销的一本书《论人的成长》(1961). 197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专业贡献奖。

罗杰斯在La Jolla度过了余生,平时给人做治疗、演讲和着书,直到1987年突然去世。

1987年,罗杰斯不幸摔了一下,造成骨盆骨折,随后的手术很成功,但是紧接着他的胰腺出现问题,并在几天后去世。

罗杰斯晚年致力于把自己的理论应用到社会冲突领域,并且游历各地去传播他的理念。

他的最后一次旅行是85岁时去苏联,他在苏联举办了讲座,当时他对苏联有这么多人知道他的研究感到很惊讶。

成就及荣誉在1927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罗杰斯主要从事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时间和研究。

他以首倡患者中心治疗而驰名。

他还在心理治疗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格的“自我理论”,并把这个理论推广到教育改革和其他人际关系的一般领域中。

1956年,他提出心理治疗客观化的新方法,并因此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卓越科学贡献奖。

1972年,又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专业贡献奖。

他的理论观点与当代行为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56年,罗杰斯与斯金纳共同署名发表了一篇题为"有关人类行为控制的若干问题---一篇专题讨论文章"的争议文章,载于美国《科学》杂志上。

该文就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在心理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上的分歧进行了深入的论述,阐明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表现出作者对人类自我实现潜能、人的积极自主性的坚信。

人性观1、人性是乐观的、积极的且富有建设性2、人性是发展变化的3、人的认识活动的基础是意识经验罗杰斯认为人的变化过程是由经验造成的,经验是认识活动的基础。

自我论和人格理论自我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和心理治疗理论的基础与核心,自我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

自我是自我经验的产物,经过引导能认识自我实现的正确方向,这是心理治疗与咨询以及教育理论的基础。

自我概念:个人对自己和环境及其关系的知觉与评价;自我概念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

自我的两种类型: 1)真实的自我,即主体的自我; 2)理想的自我,是一个人期望实现的自我形象,也就是客体的自我。

罗杰斯及其同事还发展出了对自我概念的测量方法。

早期罗杰斯采用访谈法将与受访者谈话中所取得的资料记录下来,然后通过语义分析,对资料中与自我有关的词汇加以分类,分析自我概念的变化。

后来使用标准化的Q分析技术来测量自我概念。

心理治疗观“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罗杰斯对心理学的一个突出贡献。

罗杰斯的心理治疗方法原称非指导性疗法,后又改称为“患者中心疗法”。

建立“来访者为中心”的条件:1、意义性联系,强调对来访者存在的意义的唤醒和认识。

2、来访者处于不一致状态,体验到焦虑与脆弱。

3、双方真诚、保持一致。

4、来访者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

5、同情性或移情性理解。

6、设身处地理解,以当事人的立场体会其心境和心理历程。

实质上就是帮助来访者,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的经验和体验,相信他们有成长的潜力以及自我导向的能力。

来访者中心疗法与传统疗法的区别:1、打破了以往疾病论断的界限,不作疾病论断和鉴别,治疗对象不分正常病人和神经、精神病患者等而称为咨询客人(来访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