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儒家之起源和现状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可以说是中国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开放和改革带来了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思考和回归,新儒家思潮逐渐兴起。
新儒家思潮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对西方价值观的引入和冲击导致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和文化自卑感的产生。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学者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再评价,试图找到一种能够使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到文化根源和价值观支撑的思想体系。
新儒家思潮的基本主张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社会现实和现代化的要求,重新解读儒家经典,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
新儒家学者在思想和实践上力求以儒家的人本关怀、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为核心,培育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优良传统,推动社会和谐和个人全面发展。
新儒家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泽厚、刘启功、谢泽、张岱年、蔡瑞年、程中都等。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对儒家经典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
新儒家思潮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人本主义”和“和谐社会”。
新儒家学者强调人的尊严、自由和人权的重要性,主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自由实现。
他们认为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推动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在实践上,新儒家学者倡导提倡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试图通过道德重建构建和谐社会。
新儒家思潮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
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和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它重新激发了社会对传统价值观的关注和关注,为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到了一种文化根源和价值观支撑。
新儒家思潮为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实践路径。
它关注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力求达到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剥夺个体发展机会和社会矛盾紧张的背景下,新儒家思潮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和理论基础。
新儒家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新儒家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近年来,新儒家思想愈发走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进行了很多创新。
本文将从新儒家的起源,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儒家的起源新儒家思想源于20世纪初的中国,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再认识和再建构。
传统儒家思想主张,人应当追求仁德礼智等伦理道德,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然而,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列强侵略、社会动荡、国家落后等,使得传统儒家思想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此,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反思和创新。
他们主张将儒家思想与现代文明相结合,重新审视传统儒家的人伦观、社会观,强调个体的人本性与自由,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理论体系,这便是新儒家思想的起源。
二、新儒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新儒家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重要补充和发展,它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首先,新儒家思想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升华。
在传统儒家思想中,许多观念倾向于保守和封闭,而新儒家思想则更为开放与包容。
尤其是在社会伦理和政治制度方面,新儒家思想更加坚持人本性和自由的观念,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发展。
其次,新儒家思想在中国民族精神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
传统儒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社会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文化传承角色,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传统儒家思想的作用渐渐被淡化。
而新儒家思想则在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向之一,以其新的思想与理论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崭新典范。
三、新儒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新儒家思想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进行了很多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首先,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新儒家思想始终坚持“仁爱人伦”的观念,将人的人本性放在了更高的地位。
与此同时,新儒家思想也秉持着“兼容并包”的态度,借鉴了其他学术体系中的一些有益思想,以更好地发挥传统儒家思想的独特作用。
中国儒家思想的历史渊源和现代价值
中国儒家思想的历史渊源和现代价值中国的儒家思想可以追溯至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他强调了“仁”的概念,即“为人之本,谓之仁”,认为只有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才能达到人类的最高境界。
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了“爱人”的概念,并提出了“性善论”。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被视为官方思想,是社会主流观念,它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个人行为和人际关系。
儒家思想提倡的道德标准,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互相尊重、互助合作,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和性情。
到了近代,中国遭遇了诸多危机,出现了种种思潮和学术派别,但儒家思想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依旧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中国已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化,但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人伦及生存方式依旧有其生命力及现实价值,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人道主义尤为重要。
从古代到现代,孔子的“大同”、“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推崇。
特别是在今天,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许多问题不仅需要经济上的解决,更需要道德层面的引导。
儒家思想中的庄重态度、尊敬生命、关怀社会、回报家庭、爱教育和协调人际关系等思想,都可以引导现代人追求道德境界、建设和谐社会。
当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发展呈现多种多样的面貌。
一方面,儒家经典的修订与推广始终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也经历了不少创新与突破,在新兴的学科领域如跨学科、综合学科、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新兴领域,儒家新思想也大放异彩。
在现代社会,儒家思想中龟兹运动的理论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
与此同时,儒家思想还受到了外国人的推崇,不少国家的大学和知名教授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的研究。
在西方,儒家思想逐渐形成了它自己的研究领域,人们也开始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对世界的重要意义。
不难看出,儒家思想不但对中国自身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影响。
现代儒家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现代儒家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在当今社会,随着世界变化的速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之下,现代文化与现代哲学的思考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与发展。
在中国,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国道德、文化、伦理、政治和教育的思想精髓。
当然,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儒家思想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但是,儒家学者们并没有被困在传统观念中,还是试图将儒家思想与当代文化和现代问题相结合,以期使之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现代儒家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第一,新儒家思想的兴起新儒家思想随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而迅速兴起。
在20世纪,西方文化的影响进入中国后,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巨大的挑战。
最初,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似乎陷入了一种僵局,人们无法找到一个适当的解决方案。
但是,通过儒家学者们的不断努力,新儒家思想逐渐形成,并成功地应对了这个问题。
新儒家思想强调传统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注重创新和发展,力求寻求当代中国社会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文化。
同时,新儒家思想也吸收了西方哲学的思想,并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思考。
第二,现代儒家思想的创新和拓展在现代中国,儒家思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方面,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仁爱、诚信、忠诚、谦逊、慈悲等,被重新审视和解释,以适应当代中国社会。
另一方面,现代儒家思想也更加注重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力图从儒家思想的角度与当下的现实问题相结合。
例如,现代儒家主张发展“公正之道”,为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第三,儒家思想的教育价值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至高的地位。
自古以来,儒家思想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教育价值也是不容置疑的。
在现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教育价值也得到了新的重视。
现代儒家强调全人教育,即通过多种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创新、责任感等多方面的素质,并始终坚持应用价值和实践性。
总之,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儒家思想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儒家学者们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发展。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是近年来中国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由一批受到儒家思想启迪的学者所组成,旨在通过对儒家传统文化的重新阐释和发掘,提供一种思想和文化资源,以应对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主要对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进行述评。
一、新儒家的主要思想新儒家思潮主要关注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学问题,认为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礼义”等思想是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新儒家思想中,强调人际关系中的“亲”“友”“师”“徒”等关系,认为这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可以通过这些关系改善人类社会的道德状态。
二、新儒家的价值和贡献新儒家思潮提供了一种思想和文化资源,为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第一,新儒家思想强调人类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人们更好地在这些关系中相处。
第二,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修养,可以对当代社会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提供参考。
此外,在宗教信仰疏导、传统文化继承等方面,新儒家思想也为中国社会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支持。
三、新儒家的问题和挑战新儒家思潮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与时俱进。
从历史上来看,儒家思想一直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新儒家思想可能需要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
例如,在当代社会中,人类关系的变化和多样化,使得新儒家思想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此外,新儒家思想需要与现代化相协调,即如何在儒家思想的传统基础上,发展适应当代现实的儒家思想,这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综上所述,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提供了一种思想和文化资源,为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然而,新儒家思想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持续的思考和探讨。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流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儒家经典中有 很多体现,如《论语》中的“学而优 则仕”、“君子先慎乎德”等,都强 调了个人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行为 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
03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流变
儒家思想的现代化转型
从传统到现代
儒家思想在近代面临西方文化的冲击,逐渐从传统的社会主导思 想转变为现代的哲学和文化观念。
全球伦理与共同价值
儒家思想中的道德原则和人文精神可 以为全球伦理和共同价值的构建提供 重要参考。
儒家提倡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有助 于解决现代社会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儒家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应用
01
02
03
教育改革
儒家重视教育和社会化, 对当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具 有启示作用。
政治伦理
儒家强调政治家的道德责 任和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对当代中国的政治伦理建 设具有借鉴意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儒家 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儒家对于 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和总结。儒家 认为,个人的修养和行为习惯对于家 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 影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是“修己 以敬”,即个人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 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以达到对于家庭 、社会和国家的影响和贡献。这种思 想体现了儒家对于个人素质和社会责 任的认识和追求,强调的是个人应该 注重自身的修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以达到对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和贡献。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 用,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道 德水平和文化素养。பைடு நூலகம்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中国 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儒家教育的核心理念包括"有教 无类"、"因材施教"等,这些理念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形成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是指当代中国大陆一些学者对儒家思想的重新解读和发展。
它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兴起,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和讨论。
新儒家思潮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争议。
新儒家思潮对传统儒家思想的重新解读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传统儒家思想注重人的修养和道德规范,提倡礼、义、廉、信等传统价值观,对于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而新儒家思潮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和思考,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更具时代性的思考方式和解释框架。
它试图重新理解儒家经典,在解读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赋予其现代的意义和价值,以期为当代社会提供实践指导和人文关怀。
新儒家思潮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推动作用。
在当代大陆,传统文化面临着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异化的困境,新儒家思潮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价值重建和内涵拓展。
它试图从传统儒家思想中提取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精神内核,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新儒家思潮也试图从当代社会问题中发掘出儒家思想的解决方案,并提供具体的实践措施。
这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也能够为当代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
新儒家思潮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新儒家思潮过于理想化和抽象化,缺乏具体可行的实践方案。
他们认为新儒家思潮过于强调个人的修养和道德规范,对于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缺乏具体的实践措施。
一些学者对于新儒家思潮中的某些观点和主张持有批评态度。
他们认为新儒家思潮过于强调传统道德规范的恢复,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缺乏足够的关注。
他们担心,过于强调传统儒家价值观的恢复可能会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人自由。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它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解释框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新儒家思潮也需要进一步针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和实践,以期为当代社会提供更具体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新儒家思潮是近年来在中国大陆持续升温的学术潮流之一,它以儒家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社会实际,探讨中国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
新儒家思潮的兴起,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重新获得认可和传承。
本文将对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进行述评,探讨其成因、影响及其意义。
一、新儒家思潮的成因新儒家思潮的兴起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关注逐渐增强。
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人们探讨国家命运、社会建设及个人修养的重要资源。
西方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也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新儒家思潮的兴起既有社会的需要,也有文化认同的诉求。
大陆学术界对西方哲学文化的长期研究,也为新儒家思潮的兴起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
西方哲学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激发了对儒家思想的重新关注和反思。
西方哲学的解释和评价,也为新儒家思潮提供了外部的参照和启示。
种种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新儒家思潮在当代中国大陆的兴起。
在当代中国大陆,新儒家思潮的代表人物有很多,其中以牟宗三、钱穆、熊庆来、茅海建、余英时等为代表。
这些人士通过不同的路径和方式,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推动着新儒家思潮的发展。
牟宗三是新儒家思潮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在20世纪初提出了“实用主义儒学”理论,强调儒家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通和修正。
钱穆则着力于阐述儒家思想中的伦理道德观念,试图通过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解读,为当代社会道德建设提供参考。
茅海建则专注于对儒家思想与现代科技的关系进行思考,提出了“儒家科技伦理”理论,认为儒家思想对于科技伦理问题有着独特的启示作用。
熊庆来致力于儒家思想与政治形态的关系研究,探讨了儒家民主的可能性和路径,提出了“儒家共和主义”的理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余英时则重点探讨“儒家文化复兴”的问题,提出了儒家文化与国家命运、社会管理及文化变革的思考,为新儒家思潮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第六讲 新儒家
复观; 第三代是1980年至今,代表哲学家有成中英、刘述先、杜维明、余英时
等。其中张君劢、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曾联署发表《为中国文化敬 告世界人士宣言》,强调“心性之学”为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三、Fra bibliotek儒家的发展变化
(5)现代新儒学是本世纪20年代以来以接续儒家道统为己任,以宋明理学为 依傍,有着强烈的救世立场,力图恢复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弘扬儒学,吸纳 并华化西学,以回应西方文化挑点,谋求现代化的思想理论学说。它首先是 一种社会思潮,其次才是一种学术文化思潮。代表这一思潮的有独立思想 体系的学者,便是“现代新儒家”。
新儒家三圣
新儒家三圣是对上世纪新儒家的三位大师:熊十力先生、梁漱溟先生、 马一浮先生的合称。上世纪存亡继绝的年代,现代新儒家三圣敢于直面 惨淡的人生,为我们坚守着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最后底线。
梁漱溟,(1893—1988)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 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 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学衡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具有永恒的价值,是构成民族文化的基石。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开创者,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轴。
其“树立了一面旗帜分明的大旗,担负起中流砥柱的重责大任”。 学衡派认为,“以儒家之根本精神,为解决今世人生问题之要义”。
新儒家的发展
当代新儒家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1921年至1949年,代表哲学家为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张
(3)现代新儒家是针对近代西方实证主义思潮传入而形成的,这个学术思想 从反实证主义回到儒家的心性之学,突出人作为认识主体、道德主体的观 点。因此,现代新儒家是本世纪一个具有民族本体的文化立场、采取真善 统一的思维方式、推崇直觉的思维方法的学术思相流派。
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在儒家思想的漫长历程中,其观念和理念逐渐演变,不断与时俱进,对中国现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起源、演变和现代转化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儒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
孔子以“仁爱”、“和谐”、“礼仪”等为核心概念,提倡「君子」的审美、思维和行为方式,其书《论语》成为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文献。
在此基础上,儒家学派的思想逐渐形成并扩展,不仅包含了道德和政治思想,还涉及教育、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
同时,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与其相互竞争的道家、墨家等其他思想流派也对其产生了影响。
二、儒家思想的演变虽然儒家思想自孔子以后一直发展繁荣,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其理念和注重的问题有所不同。
1、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主流的学术思想和统治意识形态。
此时的儒家思想注重“尊王攘夷”、“尚德本色”等传统价值观念,相应地进行政治改革,如推崇科举制度、“君为臣纲”等,以及对儒学经典的注释、解释和整合。
2、宋明时期在宋明时期,儒家思想逐渐进入转型时期,面对故有观念在新的社会现实下的矛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此时,儒家学者提出了致知、格物致知、机智、名教等新的理念和方法,逐渐形成了新儒家思想。
3、清朝时期在清朝时期,儒家思想在官方上得到了维护和弘扬,但在思想领域内不断遭受挑战。
此时的儒家思想注重政治道德和文化传统,同时也思考如何与西方现代化主义武装进行沟通和对话。
三、儒家思想在现代的转化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和社会结构的快速变革,传统儒家思想也向着现代求变,并在不断地适应和引领时代进程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政治领域在政治领域中,儒家思想为现代中国的宪政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儒学中“人治思想”的核心概念:分权制衡和有限政府理念成为了现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基础。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是指在中国大陆,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出现了一股强调儒家传统思想的复兴和发展的潮流。
这股思潮主要起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困境,以及对西方思想的挑战和回应。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有很多,如汪晖、韩毓海、李泽厚、李铁映、李敖等。
他们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应用,试图通过对儒家道德哲学的重建,为现代中国的伦理和社会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路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创新。
他们认为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并不被理解和接受,因此需要重新回归到儒家经典中去,重新思考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他们还试图将儒家思想与现代科学、民主法治等西方价值观进行对话和融合,将传统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强调“人本”和“反邪”的思想。
他们认为,传统儒家思想注重的是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现代社会中存在着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邪恶思潮,导致了社会道德沦丧和人际关系的恶化。
他们主张要弘扬儒家的德育、性学思想,重塑社会伦理和价值观念。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在中国学术界和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影响。
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空白,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和伦理观念。
它也面临着批评和争议。
有人认为,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过于理论性和抽象,缺乏实践和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还有人认为,它在某种程度上重建了过于封闭和割裂的传统儒家思想,忽略了儒家思想本身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种积极回应和创新。
它试图通过对传统儒家思想的重新解读和应用,为现代中国的伦理和社会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路径。
它仍然需要面对批评和挑战,需要不断地修正和发展,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是指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推崇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的一种思潮。
它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进行一些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的出现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再思考。
在当代社会,尤其是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中国传统文化衰退的现象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产生了重新的认识。
新儒家思潮通过对儒家经典的重新研读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再评价,试图在现代社会中寻找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应变能力,以回应当代社会问题。
新儒家思潮强调了社会的和谐与个体的道德修养。
传统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认为道德修养是一个人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新儒家思潮认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建立在每个个体的道德修养基础上的,只有每个个体都能够自觉地践行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新儒家思潮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结合。
新儒家思潮认为,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才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发挥作用。
它主张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新儒家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种传统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问题相结合的思路,对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新儒家思潮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新儒家学者对于儒家经典的解读和传统文化的评价存在差异。
不同的学者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儒家经典进行解读,导致了新儒家思潮的多样性和争议性。
新儒家思潮在对待现代社会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唯书本主义倾向,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虽然儒家思想强调实践,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推行仍然面临困难,需要具体的实践和创新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再思考和回归的一种表现。
它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道德伦理的重要性,并试图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以回应当代社会问题。
新儒家思潮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新儒家思潮是当代中国思想领域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它以儒家传统为基础,以求新的发展和完善为目标,尤其在21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中备受关注和重视。
新儒家思潮的兴起,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价值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新儒家思潮的发展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对当代社会现实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评述。
一、新儒家思潮的发展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快速的现代化进程,随之而来的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传统文化的衰落。
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儒家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被挤压,甚至被边缘化。
这种情况引起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关注和担忧,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儒家传统,并试图从中找到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在这个时候,新儒家思潮开始蓬勃发展,一些知名学者开始重新解读儒家经典,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观点,为传统儒家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 钟声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和文化学者,是新儒家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本体性”的儒家文化观,强调儒家文化的内在力量和自主性,试图消解传统文化被动接受西方文明的习性,提出儒家文化是有足够的资源,可以与任何文化平起平坐。
钟声认为,儒家文化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而是一种流变不居的原则,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适性与深邃的内涵。
2. 郭永坚中国著名哲学家,他主张要“重建博爱的文化”,提出了“生态儒学”的理念。
他认为,儒家文化具有和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内在价值,可以为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郭永坚认为,当代社会正处于一场大转型之中,儒家文化的生态伦理将有助于塑造一个全新的人类生存文明,并为全人类共同的命运和利益搭建一个统一的道德平台。
3. 周保松中国哲学学者,提出了“社会本位”的儒学观。
他认为,儒家思想应该转变为服务于当代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提出了“以仁治国”的思想,强调儒家思想对社会问题有着强大的解决能力,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近年来,在大陆地区崛起了一股新的儒家思潮,代表人物有于丹、贾樟柯、顾准等。
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重新诠释和发扬光大,试图回应当代社会的精神需求。
本文将对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进行述评,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在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重新诠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儒家思想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其中包含了关于人伦道德、社会秩序、政治治理等方面的思想。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传统儒家思想也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当代新儒家思潮所进行的重新诠释,既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传承,也是对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
于丹的《论语心得》、贾樟柯的宣传纪录片《大江大河》等作品,都试图通过当代的文化语境来重新诠释儒家思想,使之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引领人们重新审视传统价值。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意义。
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
新儒家思潮的兴起,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他们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结合当代社会的现实情境,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创作和论述,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形式。
顾准在其著作《人生地图》中,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从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人生哲学观,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在培育社会和谐价值观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也伴随着诸多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诠释和发扬传统儒家思想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需求。
新儒家思潮的兴起,试图通过对儒家思想的重新诠释和传播,培育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念,弘扬仁爱、孝道、礼仪等传统儒家价值观念,引导人们秉持“仁爱之心”、尊重他人、培养家国情怀。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是指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出现的一股崇尚传统儒家思想,并试图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思想潮流。
这股潮流的出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再次崛起,以及对西方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本文将对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进行述评,探讨其对中国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的出现是在中国社会进入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的,它所崇尚的传统儒家思想,包括仁、义、礼、智等核心价值观,被看作对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伦理道德危机和文化价值危机的一种回应。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认为西方的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促使了社会的功利化和市场化,导致了社会关系的冷漠和道德观念的淡化。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试图通过强调儒家的仁爱思想和社会责任感,来弥补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道德空缺和情感冷漠,使人们重新关注和重视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与文明的社会。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的兴起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需要。
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一方面,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使得传统文化逐渐式微;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文化遭受西方文化的冲击,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受到了挑战。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的出现,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应,也是对文化认同感的一种寻求。
通过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弘扬,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试图重塑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同时在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过程中,使其更具有当代性和包容性。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的兴起,既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对传统价值观的回归和反思,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再次崛起和复兴。
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和文化正处于一种思想转型和文化更新的过程中,传统儒家思想以其独特的思想魅力和实践价值,为中国社会的建设与转型提供了新的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的出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如如何将传统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如何面对西方文化与价值观的冲击等,这些问题需要当代新儒家思潮者深入思考和探索。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是指在中国大陆,一批年轻学者和知识分子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重新诠释和发展的学术和思想运动。
它以传统儒家思想为基础,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造,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现代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观点和理论。
这一思潮在中国大陆学术界和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的兴起主要是由于对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挑战的反思。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深刻的冲击和颠覆,许多传统价值观和道德理念在当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影响力。
而传统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具有承担起传统道德价值重建的任务。
许多年轻学者和知识分子开始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重新研究和发掘,试图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的核心理念包括“仁政”、“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
“仁政”是指以仁爱之心来治国理政,思考如何使社会更加和谐、公正和富有人文关怀。
而“天人合一”则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
这一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强调人类应该通过修身养性、实践仁爱、关注他人等方式来实现全面发展和和谐共处。
“格物致知”是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中的重要理念,它强调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获取知识和智慧。
传统儒家主张“知行合一”,即只有真正实践和体验才能获取真知。
这一理念与现代科学的观点相契合,与传统儒家强调的以书本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新儒家强调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通过实践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当前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和变革的背景下,人们对于文化认同、道德观念和价值选择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具有丰富的道德和伦理理念,与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相结合,能够为中国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还能够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
儒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当代复兴与影响
儒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1 孔子与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的哲学思想以“仁”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其教育理念强调“有教无类”,提倡平等教育,对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的学说在《论语》中得到体现,该书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这一时期社会动荡,诸侯争霸,孔子试图通过道德教化来实现社会秩序的恢复。
1.2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学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在孔子“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概念,主张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还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通过教育可以使人的善良天性得到发展。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是战国时期另一位重要的儒家学者。
荀子的思想与孟子有所不同,他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和礼制来加以规范和引导。
荀子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发展,还在政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儒家学者参与各国的政治活动,推广儒家的治国理念,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文化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为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儒家思想的深化与演变2.1 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他将“仁”的理念进一步扩展到政治领域,提出了“仁政”的概念。
儒教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儒教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儒教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被后人广泛传承和发展。
儒教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孔子及其弟子的时期,他们提出了许多经典的思想和理论,如《论语》、《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阶段是汉朝时期,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学派,形成了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地位,开始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是唐宋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为各个朝代的官方思想和道德准则,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
目前,儒教在中国社会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价值观和习俗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儒家思想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
例如,在现代中国,很多人仍然坚持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习俗;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诚信”等核心价值观也被广泛传承和弘扬。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例如,在21世纪,儒家思想的“人本主义”、“大同世界”等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这些新理念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互融合,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之,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尽管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儒家思想仍然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现状。
在当今社会,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共产主义国家之一,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孝、礼、义、信等,仍然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如教育、经济、政治和道德伦理等。
[儒家,本体论,现状]现代新儒家重建本体论的现状
现代新儒家重建本体论的现状一、传统儒家的本体论本体论不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概念,而是西方的舶来品。
探讨传统儒家哲学是不是存在本体论思想,是研究宋明理学本体论根源及当代新儒家对本体论的重建的思想源泉时不可忽视的问题、先秦儒学形而上学的问题与占希腊哲学发展轨迹不一样,它并不特别注重从体和用的关系来谈。
所以,很多人觉得先秦哲学没有本体论。
这可能是单从话语体系方面进行探究,而没有从先秦儒家自身的内容来分析。
虽然宋明理学在逻辑结构上与先秦儒学存在很大的差别,但其本体论还是延续先秦儒学本体论,如程颢论及张载《西铭》之仁本体时,也称其援用孟子的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由此宋明理学本体论还是在先秦儒学天道性命,形而上学发展起来的,并以此为理论根据。
总的来说,传统儒学是把天视为最高本体.认为天产生了万事万物但又超越自然界和社会的现实存在,是宇宙最根本的存在。
天又具有其内在性,赋予人以性,性的基本内容则是仁。
性,理学家称之为天命之性、义理之性,构成了人的超越经验我、躯体我的道德自我、精神自我,这是人的真正本质。
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成中英先生认为:以性为天的内在化的存在,故人与天有本体的一致,人之为人的目的就在于实现性之本体以达到天人合一,与天地参的目标。
这里以性论作为儒家传统哲学的本体论,这种本体论以达到天人合一为最高目标。
二、新儒家的本体论自五四运动以来.儒家思想长期被视为封建文化的糟粕。
西方文化的强势植入使西学热不断兴起,儒学遭受了很大的打击。
现代新儒家的学者们在这样的环境下重建儒家的理论,可谓困难重重。
他们一方面继承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传统,努力把存在本体论变成价值本体论;另一方面接受了近代西方哲学的影响,试图构建解释世界的存在本体论的学说。
当代新儒家的本体论在本质上大都继承陆王心学,把人的本心即仁心作为世界的本体,依据儒家以本统末、即体显用的根本思维方式来解决现代社会的时代课题,不过不同的哲学家论证的方法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陆新儒家之起源和现状2015-04-03 13:53来源:共识网-作者赐稿作者:清茗1133次点击:我要评论所谓的自标的“大陆新儒家”追求的理想政治是什么呢?是空想给红朝披上其自制的儒化外衣,还是最终披上童话中“国王的新衣”?——兼回应蒋庆陈明等所谓“大陆新儒家”说法近来有较多关于“大陆新儒家”的争论。
然此问题,一要回顾大陆新儒家之起源,二要厘清其概念之多义。
所谓“大陆新儒家”简而言之指1949年之后产生于大陆的应对现代问题且有儒家自我认同的学者或有成就的儒家实践者。
回顾其起源,大陆从1949年至1970年代晚期为止因“浩劫”不允许产生新儒家,所存者乃产生于民国后幸存于大陆的儒家如梁漱溟等等。
大陆民国时期产生的现代新儒家返本开新的学术和文化运动在台湾和香港持续发展。
1970年代晚期他们的著作开始流传于大陆,一些知识分子接受之而成为儒家。
最早的大陆新儒家是罗义俊先生、邓小军先生、蒋庆先生(不完全统计)。
此三位先生皆直接深受现代新儒家的影响,其中邓小军教授还直承梁漱溟、熊十力之高足在大陆的传承。
罗义俊是现代新儒家的弘扬者。
蒋庆早年也深受唐牟诸子影响且曾经崇拜之。
这是大陆新儒家的起源。
蒋庆之独开另一门户则是后事。
容后再谈。
现在再梳理“大陆新儒家”这多义的概念。
时下有三种“大陆新儒家”概念。
第一个“大陆新儒家”概念是历史性和地域性的,也就是1949年以后至今产生于大陆有儒家自我认同且应对现代问题的学者或有成就的儒家实践者。
这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不分学派或思想流派的。
这个概念内涵比较贴近其名相,也就是贴近其名词涵义。
此概念涵义宽泛,也可简称为“泛大陆新儒家”说。
因此有儒家认同的传统儒学的研究者如果没有应对现代问题的意识和治学,就不属于“新儒家”而属于“传统儒家”,这样的人不多,且多为古典文献研究者。
此外研究儒学但是没有儒学儒家认同的人也不属于此列,象任继愈、方克立等等。
甘阳等属于没有儒家认同和利用儒学的(如“儒家社会主义”说),还有主张马克思主义或者自由主义和儒家结合而无儒家立场的人士,这些统统不属于儒家。
应该属于使用儒家资源的左派或自由主义。
当代在朝者也提倡儒学和传统文化,这丝毫不意味在朝者意识形态和社会有儒家色彩,就如当朝者讲市场经济丝毫不意味着自由化。
“大陆新儒家”第二个概念的标准比较高,即:接续儒学儒家传统且有应对现代问题意识的学者或有成就的儒家实践者。
此概念比前一个概念多一个要“接续儒家传统”的硬条件,此可谓严格意义的“大陆新儒家”概念。
按此高标准,不少有儒家认同但缺乏接续传统的实用主义者就有是否是新儒家之疑问,如讲“即用见体”的陈明等。
再者,一些把红色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混合的自称新儒家的人士也不是儒家。
因为共产党有“绝对真理”、“三个代表”,所以红色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当然要尊于儒家,儒家乃补充而已,所以这些人也不是儒家,而是使儒家资源的或者是利用儒家的。
继现代新儒家传统而来的罗义俊、邓小军等等许多先生无疑符合这严格的“大陆新儒家”的标准,他们接续传统又有儒家自我认同,表里如一。
又如有接续传统考据学派的,有儒家自我认同的人士,也符合这严格意义上的“大陆新儒家”的标准。
“大陆新儒家”的第三个概念乃特指蒋庆和陈明等人思想群体,他们大力自我宣扬然后得到广泛传播。
尽管蒋庆和陈明的立场和思想差异很大,但是皆有寄望于在朝者的态度,可谓身在野然“眼望朝”。
此群体中还有左派倾向的或者主张国家主义的学者。
他们也做了不少宣扬儒家文化和思想的事。
但按严格意义的“大陆新儒家”标准,其中有人就不属于儒家,更遑论新儒家呢?现在就严格意义的“大陆新儒家”再作细分。
从学术思想划分有三个标准:1、学派标准,2、学说标准,3、思想标准。
“学派标准”是很高的标准,其要有立派和传世的学术水平和能力。
就大陆新儒家现状而言,还没有学派。
只有传统学派之流传,如现代新儒学和传统考据学派。
“学说标准”也高,即:其必须有依学问而构成一家之说的水平和能力。
放眼当代大陆,喊口号的多,可谓“儒分为八”。
然经得起推敲的理论体系很少。
仔细观察便知。
今大陆有学术和思想二分之观念,故“思想标准”相对低一些,即:只要观念中有学问因素且形成一家之说即可,不必纯粹从学问里成一家之说。
陈明“公民儒教”等介于学说和思想之间。
蒋庆“政治儒学”属于不严格的学说,其《公羊学引论》乃文献梳理为辅而自我发挥为主。
似从学问中立说,又似从观念中演绎。
其他作品更近乎从观念和学问相混之中作演绎和构想。
蒋庆的政治儒学乃基督教神学和柏克保守主义政治哲学与公羊学混合之自我发挥,以之应对时代问题。
故其“以中国解释中国”反对“变相西化”论实不过是为反对牟宗三等现代新儒家学术方向的说法。
其实蒋庆之学深受西方耶教、保守主义理路的影响解释儒教,构建所谓“政治儒学”。
其儒教说离儒学主流甚远,故蒋庆有儒学史从未有过的“人格神之天”说与儒学主流的“天人合德”对立;有“孔荀董”与“孔孟之道”的分庭抗礼;其名为公羊学与宋明儒学之分立、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之分立,实乃蒋氏公羊学、政治儒学欲曲解传统儒学主流,且与现代新儒家分庭抗礼;名为王道政治,然其具体化表现却是缺乏制度性学理依据的“三院制”的空想;名为保守主义,实心寄朝廷之儒化,以图抵抗从民国至当代的现代新儒家的“三统并建”和中国百年宪政大潮。
“大陆新儒家”本是马列主义儒学研究权威方克立批判蒋庆、罗义俊的。
罗义俊完全不屑理会。
而蒋庆却扛起这送上门的招牌,还拉入陈明等人,可谓“举旗立帜”之心切,有复兴儒教保中国文化之心固然可贵,然急功近利反而使其成为儒家之异数。
少数人为何抢此“大陆新儒家”招牌呢?因为此招牌名义很大,招牌大了好招风。
再从文化和政治学视域观察近代、现代儒家文化史。
现代中华文化、现代儒家文化之起源应在清末立宪和民国开国的时期,初成于大陆民国时期。
清末立宪和民国民主化现代化进程中,无论是立宪派还是革命派之三民主义、国粹派,皆本于儒家,以“公天下”、民本理念吸取西方制度思想,多数人的价值根源为天理良知也。
他们皆大力引进西方文化、民主政治之际也深刻批判西方文化政治之不足和局限性。
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结合,士人政治传统自然演化为知识分子政治引领民主化现代化,这是民国民主化现代化能够在严重外患内乱、民贫国弱中渐进发展的原因,其成就足让今人仰止。
现代新儒学、新儒家或者说现代新儒家起源于此历史文化背景,也担当其责任,且于其后中华文化大断裂时期,更担当历史使命而发展。
而大陆新儒家是产生于中华文化全面断裂、红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文化的历史背景下,现在所谓“大国崛起”不过是遥追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总量第一的排位,其中国文化断裂层尚未恢复,更遑论主位性之恢复。
当代中国大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品质不仅远远不如自己祖先在世界上的排位,还排到世界中下游,更遑论对于世界的影响力。
这从历史背景对比就可以看出:大陆新儒家首先要做的是接续好儒家传统再应对当代问题。
事实上很多人也是这样做的。
至于当下少数人“举旗立帜”乃浮躁之表现,而且流于思想之浅近,失学术之深远;流于行事之急功近利,失深谋远虑之布局。
当今儒家在野的主要任务是:把新儒家精神注入社会理性和革新的力量,推动社会文化之归正,培育年青学子,最终推动人民重返仁义自由之现代中国之正途。
故不能身在野然“心寄于朝”。
要从道不从君,而不是曲学阿世,或欲做“諌臣”。
现代新儒家应对现代性、后现代性问题和吸化西方文化、构建民主政道治道的学术硕果丰富,大陆新儒家欲重建现代中华文化、构建中华现代社会和中华现代政治,无论如何绕不过现代新儒家诸子,更必须接续民国初成的现代中华文化而开来,也就是接续文化道统、百年民主传统、宪政传统、学统、知识分子精神、教育传统、礼义伦理社会传统等,然后才能开来。
然而今有人刻意以“港台新儒家”之名遮掩中国“现代新儒家”之实,以大陆与台湾“朝代”性本土性问题不同而夸大蒋庆等特殊儒学群体为“大陆新儒家”,自以为如此就可以贬低民国以来的儒学现代传统和大陆的现代新儒学思潮,且求先声夺人。
这不免让人贻笑大方,这不属于学术思想范畴而属于文人游戏。
大陆和台湾面临的问题很不一样,大陆的现代新儒家之继承者可以做出学术思想之应对,蒋庆等也可以有他们的思想应对,而不能党同伐异,谁能决定谁是大陆新儒家呢?谁能决定谁不是大陆新儒家呢?有鉴于蒋氏新儒学学理困境和陈明实用主义,羊年春节前夕,现代新儒家之台湾学者李明辉有否定蒋庆等以偏概全的、自标的“大陆新儒家”说的访谈,引起热议。
有人着《“大陆新儒家”扫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称:“还有一批学者,他们有的是当年冯友兰等民国新儒家在大陆的弟子或再传弟子们,有的则在八十年代后认可并接受港台新儒家的思想理路。
其中最为著名的如陈来教授、罗义俊研究员等,尽管他们也是大陆儒学研究者,但是秉承的均为民国新儒家一脉,所以本文不再对他们进行介绍。
”这表明这个特定儒学小群体自标的“大陆新儒家”借两岸政治之对立,空想依红朝之威而夺“大陆新儒家”之名号,排挤大陆“民国新儒家一脉”,也把自己定位为红朝新儒家。
这是不值一驳的文人的政治游戏。
其文再言:“海外新儒家将台湾实现民主制视作新儒家的贡献的时候,他们已经放弃了追求理想政治的努力,逐渐走下历史舞台。
大陆新儒家显然不能认同港台新儒家的历史使命,因此仍然需要积极应对现代性的挑战,从中国传统中汲取更多的资源来构建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
中国现代新儒学有百年传统流传于大陆台湾以及世界汉学界,这不是自我标榜而成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传统。
无论在大陆还是台湾,许多人主张“三统并建”,主张以道德理性为价值本源的、从中华文化开出民主;主张追求的是文化理想,以文化引领和优化政治。
所谓的自标的“大陆新儒家”追求的理想政治是什么呢?是空想给红朝披上其自制的儒化外衣,还是最终披上童话中“国王的新衣”?是不是追求实用主义的“公民宗教”?是不是蒋庆混合欧洲古典保守主义和康有为思路而独门想象的人格神的儒教以及“三院制的王道政治”吗?我们要轼目以待他们怎么能够使别人走下历史舞台,自己跃上历史舞台呢?这所谓“大陆新儒家”人士怎么会如此善用党八股的句子,实在不简单。
责任编辑:卜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