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

合集下载

几种常用的热电偶

几种常用的热电偶

几种常用的热电偶
热电偶是一种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它能够将温差转化为电信号,通常由两种不同金属制成。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热电偶。

K型热电偶
K型热电偶由铬和镍制成,适用范围为-200℃至1,200℃。

K型热电偶具有精度高、价格低、抗氧化性好等特点,在工业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广泛。

J型热电偶
J型热电偶由铁和镍制成,适用范围为-210℃至1,200℃。

J型热电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稳定的性能和抑制干扰的能力,常用于检测温度变化较小的环境。

T型热电偶
T型热电偶由铜和镍制成,适用范围为-200℃至350℃。

T型热电偶具有抗腐蚀、高精度和快速响应等特点,在医学、食品加工和制药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E型热电偶
E型热电偶由镍铬合金和铜制成,适用范围为-200℃至900℃。

E型热电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能,特别适用于高温下的测量。

B型热电偶
B型热电偶由铂-铑合金制成,适用范围为0℃至1,800℃。

B型热电偶具有极高的测温温度范围和极高的精度,但价格较高,在高精度、高温度测量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S型热电偶
S型热电偶由铂-铑合金制成,适用范围为0℃至1,600℃。

S型热电偶具有与B 型热电偶相似的特点,在高温度工作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热电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热电偶进行温度测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热电偶效应

热电偶效应

热电偶效应一、什么是热电偶效应热电偶效应(Thermoelectric Effect)是指当两种不同材料的接触点处存在温度差时,会产生电压差,进而产生电流的现象。

这种效应是热电现象的一种基本形式,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能量转换等领域。

二、热电偶效应的基本原理热电偶效应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材料的热电性质,即在不同温度下,材料中的电子会因为热运动而产生差异。

主要有两种热电效应:Seebeck效应和Peltier效应。

1. Seebeck效应Seebeck效应是指当两个不同材料的接触点处于不同温度时,两个材料内部存在电势差,产生一个自发电场。

这个现象是由于电子在热梯度下的能量转移产生的。

2. Peltier效应Peltier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两个不同材料接触点时,会产生热流。

具体而言,电流通过两个材料接触点时,电子的动能转化为热能或者热能转化为动能。

这种效应可以用来制冷或者加热。

三、热电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热电偶是应用热电偶效应进行温度测量的一种传感器。

它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组成,一端接触被测物体,另一端接触参考物体或环境,通过测量两端电压的差异来获得温度信息。

1. 热电偶的结构热电偶的常见结构是由两根不同材料的导线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闭环。

两根导线的接触点称为热电偶的热电接头,负责测量温度。

另一端的接头被称为冷端。

2.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当热电偶的热电接头连接到待测物体上时,接头处的温度会随着物体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而冷端的温度则保持相对恒定。

这样,就会在热电偶的两个导线之间产生电势差。

通过测量这个电势差,就可以推断出待测物体的温度。

四、热电偶的优点和应用领域1. 优点•热电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能够测量较大范围的温度变化。

•热电偶的响应速度快,适用于实时温度测量和控制。

•热电偶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和机械强度,适用于恶劣环境下的测量。

2. 应用领域•工业控制:热电偶广泛用于工业过程中的温度测量和控制,例如炉温监测、流体控制等。

热电偶种类与区别

热电偶种类与区别

热电偶种类与区别热电偶是一种温度传感器,采用热电效应将温度转化为电压信号。

不同种类的热电偶适用于不同的温度范围和环境条件,每种热电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热电偶种类及其区别。

1.K型热电偶(镍铬-镍铝热电偶)K型热电偶是最常用的热电偶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可测量的温度范围为-200℃至1250℃。

K型热电偶对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小,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2.J型热电偶(铁-铜镍热电偶)J型热电偶适用于低温测量,可测量的温度范围为-210℃至760℃。

与K型热电偶相比,J型热电偶的灵敏度较高,但其稳定性较差。

J型热电偶的耐腐蚀性较差,适用于干燥的环境。

3.T型热电偶(铜-镍热电偶)T型热电偶适用于较低的温度测量,可测量的温度范围为-200℃至350℃。

T型热电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精度,适用于对环境干扰敏感的场合。

4.E型热电偶(镍铬-铜镍热电偶)E型热电偶适用于中温测量,可测量的温度范围为-200℃至900℃。

E 型热电偶对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它的灵敏度较高,但稳定性不如K型热电偶。

5.N型热电偶(铂-铑-铂金热电偶)N型热电偶适用于高温测量,可测量的温度范围为-200℃至1300℃。

N型热电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度,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温度测量。

6.S型热电偶(铂-铑热电偶)S型热电偶也适用于高温测量,可测量的温度范围为0℃至1600℃。

S型热电偶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和稳定性,适用于精确测量和高温环境下的温度控制。

7.R型热电偶(铂-铑热电偶)R型热电偶也是一种高温热电偶,可测量的温度范围为0℃至1600℃。

R型热电偶与S型热电偶相似,但其线性输出范围较宽,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

8.B型热电偶(铂-铑热电偶)B型热电偶适用于极高温测量,可测量的温度范围为600℃至1800℃。

B型热电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适用于高温炉窑和熔融金属等极端条件下的温度测量。

热电偶培训ppt课件

热电偶培训ppt课件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热电偶基本原理和应用
热电偶的维护和保养 热电偶的选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热电偶的种类和特点 热电偶的误差分析和补偿
展望
01
02
03
04
05
新型热电偶技术和发展 趋势
热电偶与其他温度传感 器的比较和应用
热电偶在工业自动化和 智能化中的应用前景
热电偶在能源和环保领 域的应用前景
热电偶行业标准和规范 的更新与完善
02 热电偶的测量原理
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
热电势与温度之间存 在线性关系。
热电势越低,温度也 越低。
热电势越高,温度也 越高。
热电偶冷端的处理
冷端温度应保持稳定。 采用补偿导线或恒温箱来保持冷端温度稳定。
冷端温度的波动会影响测量精度。
热电偶的误差分析
接触电阻是热电偶 与被测介质接触时 产生的电阻,会导 致测量误差。
汽车发动机温度测量
总结词
热电偶在汽车发动机温度测量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实时监测发动机温度,确 保发动机正常运转。
详细描述
汽车发动机温度测量是保证汽车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热电偶作为一种常用的 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发动机温度,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转。通过使用热电 偶,可以预防发动机故障,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果。
要定期检查热电偶的保护管是 否有磨损、腐蚀等情况,如有
需要及时更换。
要定期清洗热电偶的保护管, 以去除污垢和杂质,保证测量
准确性。
热电偶的故障排除
热电偶常见的故障包括测量误差大、输出信号不稳定等 。
对于输出信号不稳定的故障,需要检查热电偶的连接线 是否接触良好、是否有干扰信号等。
对于测量误差大的故障,需要检查热电偶的安装是否正 确、校准是否准确等。

热电偶检定项目及方法

热电偶检定项目及方法

热电偶检定项目及方法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仪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不同金属的接触产生的热电势来测量温度。

为了确保热电偶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检定。

本文将介绍热电偶的检定项目及方法。

一、检定项目1. 热电势测量误差:热电偶的主要测量参数是热电势,检定时需要测量热电偶输出的电压,并与标准温度计进行比较,计算其测量误差。

2. 热电偶线性度:线性度是指热电偶输出电压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线性特性。

检定时需要在不同温度下测量热电偶的热电势,并绘制热电势-温度曲线,通过分析曲线的直线度来评估热电偶的线性度。

3. 热电偶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热电偶从温度变化到输出电压稳定所需的时间。

检定时需要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温度变化,并记录热电偶输出电压的变化过程,通过分析输出电压的稳定时间来评估热电偶的响应时间。

4. 热电偶温度漂移:温度漂移是指热电偶在长时间使用后,输出电压的变化情况。

检定时需要将热电偶长时间暴露在恒定温度环境中,并记录输出电压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电压的漂移程度来评估热电偶的温度漂移。

二、检定方法1. 热电势测量误差检定:将热电偶与一个标准温度计同时插入一个恒温槽中,分别记录两者输出的电压值。

然后计算热电偶的测量误差,即热电偶输出电压与标准温度计的电压差。

2. 热电偶线性度检定:选取几个不同温度点,在每个温度点上测量热电偶的输出电压,并记录下来。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绘制热电势-温度曲线,通过分析曲线的直线度来评估热电偶的线性度。

3. 热电偶响应时间检定:将热电偶置于一个恒定温度中,然后突然改变温度,记录热电偶输出电压的变化过程。

通过分析输出电压的稳定时间来评估热电偶的响应时间。

4. 热电偶温度漂移检定:将热电偶长时间暴露在一个恒定温度环境中,并记录输出电压的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电压的漂移程度来评估热电偶的温度漂移。

通过以上检定项目及方法,可以评估热电偶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检定结果进行校正或更换热电偶,以确保温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热电偶 热电偶什么是热电偶

热电偶 热电偶什么是热电偶

热电偶是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测温元件,它的存在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以及为工人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如今中
国的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的推动,所以发展工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而
工业发展又离不开工业仪表的发展,因为仪表的发展同样推动着工业的发展,所以发展工业就是要发展仪表仪器,而仪表仪
器的产物热电偶,热电阻热工宝典等一些产品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以及为工人的安全提供了保障,那么今天我们
就谈谈热电偶,说到这我们怎么才能更快更好的认识热电偶的特点,参数,原理呢?首相来认识下热电偶,热电偶是直接测
量各种生产过程中0~1300℃范围内的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表面温度的仪表。

热电偶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
电子计算机等配套使用这样会使它的功效的发挥,那么热电偶的特点: 1.装配简单,更换方便;2.压簧式感温元件,抗振性
能好;3.测量范围大;4.机械强度高,耐压性能好;5.热响应时间快;使用寿命长;以上是热电偶的主要特点,接下来我们
谈谈它的工作原理,热电偶的电极由两根不同导体材质组成。

当测量端与参比端存在温差时,就会产生热电势,工作仪表便
显示出热电势所对应的温度值。

这就是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看完后你一定会明白了,那么我们说说热电偶的技术参数吧
IEC584.IEC1515.GB/T16839-1997.JB/T5582-91相信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对着并不陌生,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看
完本片文章也许你对热电偶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利用热电偶呢?这需要你平时在使用过程中累计经验以及
看一些热电偶使用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如何选择热电阻或热电偶

如何选择热电阻或热电偶

如何选择热电阻或热电偶
热电阻和热电偶是两种常见的温度传感器。

它们的作用是将温度信号
转换为电信号,以便进行测量和控制。

在选择热电阻或热电偶时,需要考
虑以下几个因素。

1.温度范围:热电偶通常能够在更广范围内测量温度,可以达到几千
摄氏度甚至更高,而热电阻一般适用于较低的温度范围,一般在-200摄
氏度到600摄氏度之间。

2.响应时间:热电偶由于其结构和原理的不同,响应时间一般比热电
阻快,适用于需要较快响应的应用。

3.精度要求:热电阻一般具有较高的精度,通常能够达到0.1摄氏度
或更高的精度要求。

热电偶的精度一般较低,通常在1摄氏度或更高。

4.成本考虑:热电阻相对于热电偶更昂贵,如果经济成本是一个考虑
因素,可以考虑选择热电偶。

5.环境条件:热电偶由于其结构的特性,较为耐用,能够适应恶劣的
环境条件,例如高温、腐蚀等。

热电阻相对较脆弱,需要额外的保护措施,适用于相对较为温和的环境。

6.安装和使用简便性:热电偶的灵活性较好,较容易安装和使用。


电阻的安装和使用相对复杂一些,一般需要额外的电桥电路和连接器。

热电偶工作原理及简图

热电偶工作原理及简图

热电偶工作原理及简图
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仪器,它利用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

热电偶由两
种不同金属导线焊接在一起制成,当两种金属导线的焊点处于不同温度时,就会产生热电势差,从而产生电流。

这种电流与焊点的温度差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电流来间接测量温度。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两种热电效应,塞贝克效应和泊松效应。

塞贝克效
应是指当两种不同金属导体形成闭合回路时,如果两个焊点处于不同温度,就会在闭合回路中产生电动势。

而泊松效应则是指当两种不同金属导体形成开路时,如果两个焊点处于不同温度,就会在开路中产生电动势。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来说明,两种不同金属导线A和B
焊接在一起,形成闭合回路。

当焊点处于不同温度时,就会在闭合回路中产生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通过测量这个电流的大小,就可以间接测量焊点的温度差,进而得知温度。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虽然简单,但是其测量温度的精度很高,可以达到几个小数
点的精度。

因此,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热电偶的优点还包括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温度测量场合。

总之,热电偶是一种利用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的仪器,其工作原理简单而精确,因此在各种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测量热电偶产生的电流,可以间接测量温度,其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温度测量仪器。

热电偶类型及参数

热电偶类型及参数

热电偶类型及参数热电偶是一种热敏电阻传感器,常用于测量温度。

它由两种不同金属材料的导线组成,接合处形成一个热电接头。

当接头的两端温度不同时,就会产生热电势差,从而产生电流。

通过测量这个电流,我们就可以得到温度的值。

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和工作原理,热电偶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热电偶类型及其参数。

1.K型热电偶(镍铬/镍铝型热电偶):K型热电偶是最常用的热电偶类型之一,可测量范围广,适用于-200℃至1260℃的温度测量。

它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非常稳定和可靠,精度较高。

该热电偶通常用于一般工业温度测量和高温加热设备。

2.N型热电偶(镍铬/镍硅型热电偶):N型热电偶也是一种高温热电偶,可用于测量范围更广的高温环境,通常适用于温度范围为-200℃至1300℃。

它的热电势比K型热电偶更高,具有较高的温度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N型热电偶特别适用于高温炉、窑和炼化等工业场合。

3.T型热电偶(铜/铜镍型热电偶):T型热电偶适用于较低温度范围,通常可测量-200℃至350℃的温度。

它的主要特点是线性度高,对湿度和氧化性环境较不敏感。

因此,T型热电偶常被用于低温或潮湿环境下的温度测量,如食品加工、制冷和空调等。

4.J型热电偶(铁/铜镍型热电偶):J型热电偶适用于较低温度范围,通常可测量-40℃至750℃的温度。

它的特点是灵敏度高,反应快速,并且相当稳定。

J型热电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和真空技术等领域。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热电偶类型外,还有S型、R型、B型等类型的热电偶,它们通常用于极高温度环境下的温度测量。

在选择热电偶时,除了考虑温度测量范围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参数:1.线径和材料:热电偶的导线通常采用直径较细的金属线,以提高响应速度和灵敏度。

常见的导线材料有镍铬、铜和铁,具体选择应根据实际应用环境和要求确定。

2.热电偶常数:热电偶常数是用来衡量热电偶对温度变化产生的电动势的敏感程度。

不同热电偶类型有不同的热电偶常数,较高的热电偶常数对温度变化更敏感。

热电偶的种类和结构

热电偶的种类和结构

热电偶的种类和结构热电偶是一种热量与电能之间相互转换的热电转换器件,由两种不同金属材料的连接而成。

当两种材料的两端分别加热和冷却时,由于温度差异,会在连接处产生电势差,即热电效应。

根据材料选择和结构特点的不同,热电偶可分为许多种类。

1. 贵金属热电偶(Noble Metal Thermocouple):贵金属热电偶是由贵金属(如铂、铑、铱)制成的热电偶。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线性特性和较高的测温范围。

常见的贵金属热电偶有B型(PtRh30-PtRh6)、S型(PtRh10-Pt)和R型(PtRh13-Pt)等。

2. 常金属热电偶(Base Metal Thermocouple):常金属热电偶是由常见金属制成的热电偶,成本低、使用广泛。

具有较低的测温范围和一定的非线性特性。

常见的常金属热电偶有K型(NiCr-NiAl)、J型(Fe-CuNi)和T型(Cu-CuNi)等。

3. 低温热电偶(Low-Temperature Thermocouple):低温热电偶适用于测量低温下的温度,通常工作温度在-200℃至200℃之间。

常见的低温热电偶有E型(NiCr-CuNi)和J型(Fe-CuNi)等。

4. 高温热电偶(High-Temperature Thermocouple):高温热电偶适用于测量高温下的温度,通常工作温度可达到2000℃以上。

常见的高温热电偶有S型(PtRh10-Pt)、R型(PtRh13-Pt)和B型(PtRh30-PtRh6)等。

5. 特殊用途热电偶(Special Purpose Thermocouple):特殊用途热电偶用于特定的应用领域,如真空环境、腐蚀性气体或液体测温等。

常见的特殊用途热电偶有N型(NiCrSi-NiSi)和C型(W-Re)等。

热电偶的结构也有多种形式,主要取决于应用需求和工作环境。

1.标准型热电偶:标准型热电偶是最常见的热电偶结构形式。

由两根热电材料的加工好的线丝焊接形成,裸线和保护套筒的两段线丝分别用绝缘材料隔离。

简述热电偶和热敏电阻的异同

简述热电偶和热敏电阻的异同

简述热电偶和热敏电阻的异同
1、测温范围不同
热电偶通常在较高温度环境下使用,这是因为在低温环境下输出热电势较小,此时,对抗干扰措施和二次表的要求很高,否则会测量不准。

另外,在较低温环境下,冷端温度的变化和环境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对误差不明显,不易得全补偿。

2、测温原理不同
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是热电效应,二次表是一个检伏计或为了提高精度时使用电子电位差计。

电阻是基于导体和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而变化的特性而工作的,二次表是一个不平衡电桥。

3、现场判断标准不同
热电偶有正负极,补偿导线也有正负之分。

首先要保证连接与配置都准确。

在运行中,常见的有短路、断路、接触不良(用万用表可判断)和变质(根据表面颜色来鉴别)。

检查时,要使热电偶与二次表分开。

热电偶基础知识

热电偶基础知识

热电偶基础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热电偶基础知识,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的玩意儿啊!
热电偶,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超级敏感的“小侦探”!比如说,就像你在找一件特别重要的东西,热电偶就是那个能精准找到温度这个“线索”的小能手。

比如说,在一个大工厂里,工人师傅们要时刻监控各种设备的温度。

如果温度太高,可能机器就会出故障,那损失可就大啦!这时候,热电偶就会像一个忠实的卫士一样,实时告诉大家温度的情况。

再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冬天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暖气温度是不是得合适呀?要是温度太高,热得难受,要是温度太低,又要冻得瑟瑟发抖。

热电偶就能帮我们精确地控制温度,让我们舒舒服服的。

那热电偶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它呀,就像是一对默契十足的好伙伴。

两种不同的金属丝连接在一起,一头感受着温度,另一头就会产生一个小电压。

这个小电压就像是它们之间的“秘密信号”,通过测量这个信号,我们就能知道温度啦!
“哎呀,这热电偶也太神奇了吧!”你可能会这么感叹。

可不是嘛!它在很多行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冶金行业,没有它怎么准确控制炼钢的温度?食品行业,没有它怎么保证食品加工时的合适温度?
总之,热电偶就像是温度世界里的一个小精灵,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保驾护航。

别小看它哟,它的作用可大着呢!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了解一下热电偶基础知识,说不定哪天你就会发现它的大用处啦!。

热电偶分类及使用场合

热电偶分类及使用场合

热电偶分类及使用场合热电偶是一种温度传感器,利用热电效应测量温度。

热电偶分类和使用场合较为多样,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热电偶及其应用领域。

1.K型热电偶K型热电偶是最常见和被广泛使用的热电偶之一、它由镍铬和镍铝合金组成,可在-200℃至1250℃的范围内测量温度。

K型热电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因此广泛用于化工、电力、冶金、石油等工业领域,以及科研实验室中。

2.J型热电偶J型热电偶由铁和常规合金组成,可以在-40℃至750℃的范围内测量温度。

它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精确度,适用于一些要求较高的应用,如实验室研究和精密仪器。

3.T型热电偶T型热电偶由铜和镍铬合金组成,可以在-200℃至350℃的范围内测量温度。

它具有较高的线性度和稳定性,常见应用于食品、制药、日化等行业中的温度控制和过程监测。

4.E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由镍铬和铜镍合金组成,可以在-200℃至900℃的范围内测量温度。

它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耐腐蚀性,适用于化工、冶金、医药等领域中的温度测量。

5.N型热电偶此外,还有S型、R型、B型、C型等其他类型的热电偶,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温度范围和环境条件。

热电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过程控制:热电偶可以用于测量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如炉温、油温、液体流量等。

它们可以精确测量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温度变化,从而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

2.实验研究:热电偶在科研实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

它们可以测量样品或实验环境的温度变化,为科学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

3.温度监测与控制:热电偶可以用于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如温度控制仪、温度记录仪等。

通过热电偶的测量结果,可以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并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4.家用电器:一些家用电器,如电磁炉、烤箱等,也采用了热电偶来测量温度。

这些热电偶一般较小,并且与电子控制系统结合,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总之,热电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的四种原理

热电偶的四种原理

热电偶的四种原理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温度测量仪器,可安装在温度要求较高的场所,用于测量和转换温度信号。

它的原理可以概括为: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实现温度测量。

热电偶的原理主要包括四种:热电偶热电效应、铂电阻热效应、热变位热效应和热湿效应。

热电偶热电效应是把温度变化转换成电势,是热电偶最核心的原理。

它是指热电偶电极之间,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电极之间会出现差别电势。

在热电偶中,通常使用热电偶热电聚合物来实现这种效应。

铂电阻热效应的原理是,一个特定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到电阻的变化,并以此来测量温度差。

它利用热电聚合物中的铂电阻来实现,电路上的电阻变化会影响到电压的变化,电压的变化可以作为温度的信号发出,从而实现温度的测量。

热变位热效应的原理是,一个特定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到热电聚合物的位移,而位移会引起电极间的电势变化。

它利用热电聚合物中的热变位效应来实现,热变位效应会产生电势,这个电势就是温度变化的信号。

热湿效应的原理是,由于热电聚合物吸收空气中的湿气,会导致电子间的电势变化,从而实现温度测量。

它利用热电聚合物中的热湿效应来实现,空气的吸入会使热电聚合物的电阻发生变化,电阻的变化就是温度变化的信号。

综上所述,热电偶的原理主要包括四种:热电偶热电效应、铂电阻热效应、热变位热效应和热湿效应。

由此可见,热电偶可以有效测量温度,是工业温度测量领域的一款重要仪器。

热电偶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既可以用于通风、制冷、暖通空调等工业系统,也可以用于车辆内部的温度检测等。

它的优势在于准确性高、安装简单、维护便捷等。

因此,它在工业温度控制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热电偶的四种原理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热电偶的原理和应用。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热电偶都会发挥着重要作用,给我们在工业温度控制领域带来良好的效果。

热电偶的四个基本定律

热电偶的四个基本定律

热电偶的四个基本定律
热电偶是一种测量温度的装置,基于热电效应的原理工作。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基于以下四个基本定律:
1. 塞贝克效应(塞贝克定律): 塞贝克效应描述了不同金属导体在温度差异下产生的热电势差。

根据这一效应,热电偶由两种不同金属的导线焊接而成。

当两个焊点处于不同的温度时,两种金属导体之间会产生一个热电势差,即热电动势。

2. 泰尔效应(泰尔定律): 泰尔效应指的是当一个电流通过两种不同金属导体构成的闭合回路时,在温度差异下会产生热量或吸收热量的现象。

这一现象与塞贝克效应相互关联,是热电偶工作的基础。

3. 庞加莱效应(庞加莱定律): 庞加莱效应说明了在两个焊点温度不同但在闭合电路中不存在温差时,不会产生热电势差。

这表明热电势差的产生取决于温度差异。

4. 赫姆霍兹效应(赫姆霍兹定律): 赫姆霍兹效应指出,在热电偶的两个焊点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导体之间不会产生热电势差。

这个效应表明,温度相同时热电势差为零。

这些定律是热电偶工作原理的基础,它们描述了热电偶中金属导体之间温度差异和电势差之间的关系,以及电流通过热电偶时在温度差异下产生的热量效应。

1/ 1。

热电偶结构

热电偶结构

热电偶结构
热电偶结构通常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热电极(俗称热电偶芯)、绝缘管、保护管和热电偶接线盒。

1.热电偶丝材是组成热电偶的重要元件,具有热电性能稳定、抗氧化性强、
宜在氧化性气氛中连续使用、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300℃、超达1400℃时,即使在空气中、纯铂丝也将会再结晶,使晶粒粗大而断裂等特点。

2.绝缘管是热电偶丝材和保护管之间的绝缘材料,需耐高温、耐腐蚀、高强
度等特点。

3.保护管是热电偶丝材的外部保护管,需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

4.热电偶接线盒是热电偶接线端子的保护装置,需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

热电偶的优点主要有:
1.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2.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到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
偶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高可达+2800℃(如钨铼)。

3.构造简单: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
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4.响应快:因为它们体积小,热容量低,热电偶对温度变化响应快,尤其在
感应接合点裸露时。

它们可在数百毫秒内对温度变化作出响应。

5.无自发热:由于热电偶不需要激励电源,因此不易自发热,其本身是安全
的。

热电偶的缺点主要有:
1.热电偶属于耐用器件,抗冲击振动性差,不适合于危险恶劣的环境。

2.热电偶的插入深度受到限制,一般不超过管道直径的1/3~1/2。

热电偶种类

热电偶种类

热电偶种类引言热电偶(thermocouple)是一种能够将温度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的装置。

它由两种不同材质的金属导线组成,通过测量两个不同温度下的电势差来确定温度变化。

热电偶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的温度测量,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良好的耐用性。

在本文中,将介绍常见的热电偶种类,包括K型、J型、T 型、E型和N型热电偶。

对每种热电偶的特性和应用领域进行详细说明,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种类热电偶的适用范围,以便为实际应用选择合适的热电偶。

1. K型热电偶K型热电偶是最常用的热电偶之一,它由镍铬和镍铝两种材料组成。

K型热电偶具有较宽的测量范围(-200℃至+1250℃),能够适应大部分工业场景下的温度测量要求。

K 型热电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度,被广泛应用于炉温控制、化工过程、食品加工等领域。

注:Markdown支持使用数学公式,以下为K型热电偶温度与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E = 0.03883T - 0.00058T^2 + 1.2878\times10{-5}T3 -8.0264\times10{-8}T4 + 0.5866\times10{-6}(T-126.61)\times(T+48.2)3 \]其中E为温度计电动势,T为温度。

2. J型热电偶J型热电偶由铁和常见的镍铜合金(K型热电偶的材料组合)构成。

它的测量范围相对较窄,约为-40℃至+750℃。

J型热电偶的优点在于其低成本和较高的热敏感性,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测量,如冷库、低温实验等。

3. T型热电偶T型热电偶由铜和常见的铜镍合金组成,其测量范围介于-200℃至+350℃之间。

T型热电偶对应用场景的温度变化敏感度较高,可用于恶劣环境下的温度测量,如化工、冶金等领域。

4. E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是由镍铬合金和常见的铜镍合金组成,其测量范围约为-270℃至+800℃。

E型热电偶在低温和高温环境下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被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加热系统等领域。

热电偶法 电阻法

热电偶法 电阻法

热电偶法电阻法
一、热电偶法
热电偶法是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温度测量方法。

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金属导线组成的,当两种金属导线的接触处存在温差时,会产生热电势差。

根据热电势差的大小,可以通过查找热电偶温度电动势表,将热电势差转化为温度值。

热电偶法的优点是测量范围广,可达到几千摄氏度;响应速度快,可实时监测温度变化;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使用。

热电偶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炉温测量、热处理等领域。

二、电阻法
电阻法是一种基于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温度测量的方法。

常见的电阻温度传感器有铂电阻和热敏电阻。

铂电阻是利用铂元素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进行温度测量,而热敏电阻是利用材料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进行温度测量。

电阻法的优点是精度高,可达到0.1摄氏度;稳定性好,长期使用不易失效;适用于较为宽范围的温度测量。

电阻法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医疗设备、气象观测等需要高精度温度测量的场合。

总结
热电偶法和电阻法是常见的温度测量方法,各自具有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温度测量方法时,需要考虑测量范围、精度要求、环境
条件等因素。

热电偶法适用于高温场景,具有响应速度快的优点;而电阻法适用于高精度温度测量,具有稳定性好的特点。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测量方法,能够有效地满足工程和科研的需求。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热电偶法和电阻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热电偶四个基本定律

热电偶四个基本定律

热电偶四个基本定律
热电偶的四个基本定律为均质导体定律、中间导体定律、中间温度定律、参考电极定律。

具体内容如下:
均质导体定律:由同一种均质材料(导体或半导体)两端焊接组成闭合回路,无论导体截面如何以及温度如何分布,将不产生接触电势,温差电势相抵消,回路中总电势为零。

若热电极材料不均匀,由于温度梯存在,将会产生附加热电势。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中间导体(第三导体),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中间导体的引入对热电偶回路总电势没有影响。

中间温度定律:热电偶回路两接点(温度为T、T0)间的热电势,等于热电偶在温度为T、Tn时的热电势与在温度为Tn、T0时的热电势的代数和。

Tn称中间温度。

参考电极定律:已知热电极与标准电极的热电势,则任意两种热电极配对后的热电势为该两种热电极与标准电极热电势的代数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偶非线性讨论及分度表的解读摘要:热电偶的传感特性是非线性的,这种非线性直接影响到温度的测量精度,所以必须对其非线性传感特性进行建模和辨识。

目前对热电偶非线性辨识的方法主要有:硬件补偿、多项式拟合法、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法等。

采用硬件补偿需要增加模拟电路,从而产生温漂、增益和误差,同时也提高了测试系统的成本;采用多项式拟合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查表法虽然较快,但是并不是很准确。

上述方法不能满足高精度的温度测量和控制要求。

本文主要介绍几种非线性补偿方法,如:查表法,曲线拟合法,多项式拟合法等。

为了在电势和需要的温度值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从而完成温度值和电势值之间的转换。

国家标准规定了部分仪器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和允许误差,并统一的绘制成表格的形式,即分度表,得到了分度表以后,需要进一步了解其原理及表达信息,因此通过解读分度表得到需要的温度和热电势相关信息。

关键词:非线性,热电势,查表发,曲线拟合法,分度表解读,工作温度,温度电压转换。

引言:在大量的热工仪器中,热电偶作为温度传感器,得到了广泛使用。

它是利用热电效应来进行工作的,其热电势率一般为几十到几μV/0℃。

它直接和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因而测量精度高,并且可以在-200~+1600℃范围内进行连续测量,甚至有些特殊热电偶,如钨—铼,可测量高达+2800℃的高温,且构造简单,使用方便。

基于如上优点,热电偶在温度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控制的首要环节]。

热电偶是目前应用广泛技术完善的温度传感器,它在很多方面都具备了一种理想温度传感器的条件。

它的测温是基于热电效应,即在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中,如果它们两个结点的温度不同,则回路中产生一个电动势。

得到的都是电势值,而作为测温系统要得到的显然是温度值。

由此产生了分度表一种包含温度和电势关系的表格)。

目录一热电偶基本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热电偶测温原理 (3)二查表法及曲线拟合法 (5)2.1 热电偶的非线性处理 (5)三多项式来拟合热电偶 (8)四热电偶分度表 (8)4.1 分度表设计原理 (8)4.2 分度表作用 (9)4.3 热电偶分度表分析 (9)五分度表自动查询系统介绍 (13)结论: (13)参考文献 (14)1.1 热电偶测温原理将两种不同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在一起,构成闭合回路,若在焊接端两个结合点处的温度T和T0不相同时,则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继而产生电流,此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效应于1821年首先由Seebeck发现,故又称为塞贝克效应(Seebeck-effect)。

图1 热电偶原理图1.2 热点偶的非线性两种金属的接触点,由于导体自由电子的密度不同,电子扩散的结果会产生热电势差。

在两端产生的总电势差为:式中:K为玻兹曼常数;e为电子电量,nA,nB为两种导体中自由电子密度,与温度有关。

而同种导体,当两端温度不同时,由于热端自由电子动能大,向冷端扩散后形成的电势差称为温差电势。

其值为:式中:RA是温差系数,与导体材料和温度有关。

由以上讨论可以看出,热电偶测温时,回路中总的热电势是两接点接触电势和两导体温差电势之和。

E AB(T,T0) = [E AB(T)- E AB(T,T0)]+[- E A(T,T0)+ E B(T,T0)] (3)由(3)式可以看出,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是呈非线性关系的,必须进行线性化处理。

此外,热电偶产生热电势的大小只与热电偶导体材质以及两端温差有关,与热电偶导体的长度、直径无关。

图2是几种不同材料的热电偶E-T曲线值。

由图2可以看出, E型热电偶线性非常好,几乎接近一条直线。

但是有些热电偶非线性很大,比如B型热电偶。

从0e升高到1800e,热电势从100倍其电势输出范围0~4.999V,符合了采样要求和测量范围要求。

0mV变化到131585mV,每100e热电势增加最大的约为最小的8倍。

B偶的最大输出热电势只有131585mV,而且当温度升高到约1700e时,该增加值下降。

其它热电偶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尽管稍有不同。

这又给线性化增加了难度。

图2 热电偶的热电特性曲线图二查表法及曲线拟合法2.1 热电偶的非线性处理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

硬件补偿法采用电子元件线路进行补偿,投资大,调试困难,精度差。

随着智能控温系统的日益普及,可以用软件方法对热电偶的非线性进行处理。

常用的非线性处理软件有查表法和曲线拟合法。

查表法是把热电偶分度表直接存储在微机内存中或者固化在存储器中,根据测得的电动势的值查表得出相应的温度值。

但是这种方法占用存储空间太大,对于存储空间不大的微处理器来说很不合算。

曲线拟合法是利用热电势和温度的函数关系,通过计算得出温度值。

可以在热电偶的参数表上查出热电势和温度的函数公式以及逆公式,但这些公式都是超越函数。

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找到逼近它们的多项式。

其多项式公式为:(4)式中:U为测得的热电势,T为热电偶两端的温度差。

不同种类的热电偶有不同的Ai系数,该系数是由最小二乘法以9次幂多项式拟合标准热电偶的-E数据得出,并经热电偶在固定点上的热电势值E,热电势率S及S导数验证。

由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和美国实验与材料学会(ASTM)给出。

热电偶分度表即由该公式计算得出,故又称该公式为分度公式。

表1为几种常见的热电偶逼近多项式的系数。

由表(1)可以看到,用多项式逼近测量温度的精度还可以,但是次数较高,而且系数都是双精度的,适合PC机运算,但是对单片机来说运算量太大。

查表插值法是在多项式曲线拟合的基础上,在一段比较短、接近线性的区段内,只取多项式的前两项,T=A0U0+A1U1,即线性拟合。

具体方法是把要测量的温度范围分为相等步长为S的n个区段,每个区段的节点由查热电偶分度表得到。

得到计算公式:T=T i+(T i+1-T i)(E-E i)/S(5)式中:T为要测量的温度;E为测量得出的电动势;Ti+1和Ti分别是第i和第i+1个节点;S为步长。

图3是查表插值的示意图图3是查表插值的示意图。

以B型(铂铑-铂铑)热电偶为例,取其中0~800e这段温度范围说明查表插值法的具体应用在单片机非线性处理软件中,通常用AD值D 代替公式(5)中的热电势E,得到计算公式:T=Ti+(T i+1-T i)(D-D i)/S(6)具体转换计算步骤如下:首先,列出AD值与热电势的对应表格。

对于10位AD转换精度的单片机来说,采集到的AD值范围为0~1023,对应实验过程中热电势大小范围为0~141000mV。

表格2表示热电势与AD值的映射。

其次需要确定划分AD值步长S。

对于微机运算来说,AD值范围为0~1023,步长大小最好设定为2的整数幂,S=2m,其中m为整数,这里取m=5,即S=32。

在对步长进行乘除运算时,只需要进行向左或向右移m个位操作即可。

在英特尔8051系列芯片中,位操作的指令周期为2个时钟周期,而乘法运算则需要占用7个时钟周期以上。

由此可见,这种步长S的取法可以大大减少微机运算机时。

确定了步长之后,通过N=D max/S,其中D max表示单片机采集到的最大AD值1023,求出n=32。

找出对应D i的热电势值E i,在B型热电偶分度表上查出相应的节点T i,列出表(3)。

最后得到温度和AD值的关系(表4)。

在软件处理模块中,将表4固化到单片机存储器中。

再判断测量出的AD值在哪个区段,即根据满足D i<D<D i+1计算出节点Di的下标i,从而可以查表4得出T i+1和Ti的值。

带入计算式(6)T=Ti+(T i+1-T i)(D-D i)/S便可以求出相应的温度T。

三多项式来拟合热电偶由《90国际温标通用热电偶分度表手册》可知8种国际通用热电偶(S、R、B、K、N、E、J、T)的参考函数在不同温区的系数和幂次虽然各不相同,但数学模型除K型热电偶外都是一样的。

对8种热电偶,还可给出它们的逆函数。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最多的是用逆函数由E计算t。

具有计算简便,准确度高的优点,避免了繁琐的迭代。

应用逆函数计算温度t时,由于多项式系数随热电偶类型的不同,取值变化较大,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度,不宜使用定点运算程序进行,必须使用浮点数来计算。

在我所新研制的多路温度巡检仪,采用了4字节浮点数,中间结果可保证7位数半的准确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采用高次幂的多项式来拟合热电偶冷端温度的补偿值和修正热电偶的非线性,相对于线性内查法,取消了占据内存较多的模拟电路输出电压与被测量之间的关系表。

程序实现相对简化,并且它也允许冷端的环境温度在较大范围变化而不影响测量准确度。

只要将硬件电路中的信号调理部分设计为可程控增益的,当换用其他类型的热电偶时,软件中只要使用相对应的多项式系数值即可。

整个系统的通用性很强,经过在实际测量系统中使用,效果很好。

热电偶分度表的解读四热电偶分度表4.1 分度表设计原理如果测温热电偶的热端为t℃,冷端温度不是0℃而是to℃,这时不能用测得的E(t,to)去查分度表得t℃,而应该根据下式计算热端为t℃,冷端为0℃时的热电势:E(t,0)=E(t,to)+E(to,0)式中:E(t,0)一一表示冷端为0℃而热端为t℃时的热电势.E(t,to)一一表示冷端为t0℃而热端为t℃时的热电势,即实测值;E(to,0)—表示当冷端为t0℃时应加的值,它相当于同一只热电偶在冷端为0℃,热端为to℃时的热电势,该值可从热电偶分度表中查得。

4.2分度表作用热电偶有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之分,所谓标准化热电偶是指制造工艺成熟、应用广泛、能成批生产、性能优良而稳定并已列人工业标准化文件中的那些热电偶。

标准化热电偶有八种,即铂佬10一铂热电偶(S型)、铂锗30一铂锗6热电偶(B 型)、铂佬13一铂热电偶(R型)、镍铬一镍硅热电偶(K型)、镍铬硅一镍硅热电偶(N型)、镍铬一铜镍(康铜)热电偶(E型)、铁一铜镍热电偶(J型)、铜一铜镍(康铜)热电偶(T型)。

标准化热电偶的温度与电势特性曲线虽然描述方式在宏观上容易看出不少特点,但是靠曲线查看数据还是很不精确,为了正确地掌握数值,编制了针对各种热电偶热电势与温度的对照表,称为“分度表”。

从热电偶的测温原理中可知,热电偶电势的大小不但与热端温度有关,而且与冷端温度有关,只有在冷端温度恒定的情况下,热电势才能正确反映热端温度大小。

在实际应用时,热电偶的冷端放置在距热端很近的普通环境中,因此受环境温度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冷端温度不可能是恒定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