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_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知识点归纳1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知识点归纳1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 时间: 581年建立者: 杨坚(即隋文帝)都城: 长安2、隋朝统一全国: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 统一全国。

二、“开皇之治”1.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2、隋文帝在位时期, 国家统一、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 经济繁荣发展, 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 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 全长2000多公里。

隋炀帝在位时期605年开凿。

2.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开凿的目的: 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4、意义: 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 618年开国皇帝: 唐高祖李渊都城: 长安二、贞观之治(唐高祖退位传位给李世民, 即唐太宗, 年号贞观)★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吸取隋亡教训。

(2)采取开明政策和措施: ①注重发展生产, 轻徭薄赋②提倡节俭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 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 出现繁荣景象, 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房谋杜断——唐太宗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于断大事的杜如晦以人为镜——人指敢于直言的魏征, 说明唐太宗善于纳谏。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当政期间,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 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 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 (1)兴修水利, 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从西域引入蔬菜新品种。

(2)茶叶生产占重要地位。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学习目标】1、记住科举制度创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

2、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作用。

3、比较古今考试制度的异同。

【学习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学习难点】科举制的发展及作用【自主学习】初读课文,勾划关键词,并完成知识建构:创立:隋朝隋文帝:废除九品正制,下令“”。

逐步取代了三国到南北朝的选官制度。

: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特征:。

科举制常科明经:考对的记忆和理解。

度的创分类进士:侧重考诗赋和时务策。

立和发发展:唐朝展录用程序:初试→→吏部考察,量才任用。

作用(1)一种新的选官制度,从推荐考察转变为以公开公平的为主。

(2)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

影响(1)对国内:我国沿用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2)对外国:对日本、朝鲜,西方文官制度都有深远影响。

【合作探究】1、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九品中正制?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位唐朝官员的话:“国家取士,远法前代,得人为盛。

”材料二“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材料三唐太宗说:“天下英雄。

入吾彀中矣。

”想一想:请回答:(1)上述几则材料描述的是唐朝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材料一中的“进士之科”是何时设立的?有何重大意义?(3)你是怎么理解材料二这句话的?(4)材料三说明了统治者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合作探究】试比较古今考试制度的异同。

【当堂检测】1、在中国封建社会,获取秀才、举人、状元功名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 B.辛勤耕作致富 C.作战建立战功 D.经商成为富商巨贾2、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①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②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得以参与政权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④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中央集权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唐朝时,皇帝要选拔有特别技能的人应通过()A.明经考试 B.进士考试 C.殿试 D.制举4、”落地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鬓毛洒尽一枝桂,泪血滴来千里书“诗句反应当时人的心情是()A.屡试不中的苦恼凄凉 B.中举后的高兴欢快 C.改革科举制 D.对科举制的批判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拨制度,他是()A.禅让制 B.科举制 C.世袭制 D.推举制【课后反思】课后谈收获1、我记住:;2、我知道:。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产生的影响(2011-09—29 19:14:08)一、我国古代科举选官制度的兴衰隋朝建立伊始,便将运行了700余年之久的察举制承继过来,建立了科举制度。

经历了唐代的勃兴、宋代的改革、明代的极盛,科举到清末走向了衰亡.(一)科举选官的兴起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但此时的进士科并没有被有意识地增加什么特别的含义,和秀才、明经等没有根本差别.真正的进士科的重要性是唐以后迅速发展并取代其他科目的。

唐朝继承和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

表现在:一是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

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

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

二是武则天时,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

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

“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三是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有利于唐诗的发展.但总的说来,科技选官从录取的数量上来看在唐初的选官制度中还是很低的.统治者出于稳定政权的需要,必须任用一批贵族官僚和地主出身者。

(二)科举选官成熟:制定成式经过唐代的奠基,科举制在宋代、元代进入改革和发展时期,明代制定成式后,科举尽显成熟的魅力,其政治地位也进一步提高,终至鼎盛。

公共基础知识: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3篇

公共基础知识: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3篇

公共基础知识: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3篇公共基础知识: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1公共基础知识: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一定的政治和文化作用。

本文旨在介绍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历程,以便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科举制在中国的历史科举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考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招收一些官员,而且是以名门望族身份为首要条件。

唐朝时,科举制度开始成型。

唐代的科举考试,除了名门望族外,还允许平民参加,素质优秀者有通过考试的机会,这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封建社会的官僚选举制度。

隋朝滅掉南北朝,创立隋朝之后,将考试文科、武科分别成立,科舉制度由此形成。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兴盛,并形成了唐代的文景之治,考上进士,就可以独具权力和高待遇,成为人人向往的职业。

进士制撼动着中国古代政治生态,培养和选拔了大批儒家学者才俊,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宋朝时期,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基本的职业官僚制度,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繁荣。

宋代重官爵、轻爵位,采用官学制度,从属于国家,进一步推广了科技教育,加强政治集权,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后,也暴露了很多问题,特别是金榜题名背后的弊端,使得科举制度也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最终在清代末期废止。

“金榜题名”之谜科举制度的本质就是以文化来选拔官员,而文化显然被早期封建地主阶级所垄断,进士考试就成了这个阶级内部选拔绅士干部的重要方式。

进士名列第一,可谓是天下瞩目,而成为状元更是生逢其时、涉猎甚广、人才出众、学识渊博的代名词。

不过,这个称号巨大的荣誉与背后的弊端是不可分割的。

达成名列前茅的唯一秘密或许就是早早地接受教育,凭借自己的渊博和天赋在考试时施展,当然这大多数出现在名门望族和拥有大量财富的家庭。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581年,XXX(XXX)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XXX,统一南北。

隋能统一全国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④XXX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隋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统一后采取的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XXX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位置:全长2700多千米,是现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局部(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毗连五条河道(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开通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8、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北方的掌握)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繁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沦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1、XXX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XXX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公元618年,XXX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沦亡的主要缘故原由:XXX的残暴统治。

2、手工业方面: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繁荣:长安城: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年,北周外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就是隋文帝。

2、隋朝统一南北: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二、隋朝大运河的开通:1、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2、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

3、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当时为什么能够开通这条河?(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4)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唐朝的建立:年,在太原起兵的反隋贵族,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就是唐高祖。

2、李世民即位:唐高祖退位后,传位给李世民。

李世民就是,年号。

二、“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①唐太宗认识到的伟大,吸取了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政府要;皇帝要;大臣要,统治才能。

②唐太宗重视;同时注意。

他还下令。

③唐太宗注意。

2、“贞观之治”的形成:贞观年间,唐朝的政治比较,经济发展,国力逐步。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三、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称帝:武则天本是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

2、武则天的开明统治: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国力。

人们称她的统治为“”。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1、“开元之治”:统治前期,他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等人当宰相。

他还特别重视,把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

开元初年,他还命人烧毁,表示。

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史称。

2、“开元盛世”:统治前期,政治,经济,仓库,人口,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的过程;理解科举制的创立产生的巨大影响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2)通过角色扮演,借助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辅助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的创立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2、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三、学情分析科举制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列为一个专题学习,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如果单凭教师讲述,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因此就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层层深入去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

三、教学方法1.角色扮演,分组讨论。

2.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一)、科举制的诞生(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讨论:魏晋时期是采取怎样的方式选拔官员的?两分钟讨论。

请魏晋时期小组的读书人回答一下,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回答)这样的选官方式合理吗?为什么?(学生回答)(老师)1诞生的背景:魏晋时期按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创立前,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

也就是说要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①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②还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推荐。

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是不能做高官的。

这样选拔官吏的实权并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而是掌握在地方官员手中,不利于皇权的统治。

这就是科举制诞生的背景,就是为了改变这种弊端,隋朝皇帝采取了新的措施。

2那么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分角色表演隋文帝、隋炀帝时期的读书人,介绍自己所处时期的选官制度和形式,概括总结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贡献? 3.科举制的诞生的作用。

《科举制的创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科举制的创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 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考试 科目。
阅卷与排名
阅卷制度
在科举考试中,考官需要将考 生的试卷进行评阅,根据考生
的表现给出相应的成绩。
排名标准
科举考试的排名标准包括考生 的成绩、名声、背景等多个方
面。
阅卷流程
考官需要按照一定的阅卷流程 进行评阅,确保公正公平。
发榜与授官
公平公正
•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它为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在科举考试中,考生 们的成绩以客观的评分标准为基础,不受人为干扰,这使得选拔过程更加公平公正。
提高素质
• 科举考试不仅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还要求考生具 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通过科举考试, 考生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
发榜时间
贡院会在每个级别的考试结束 后的数日内公布成绩,并将合
格者名单张榜公布。
授官标准
考生在通过科举考试后,会被授 予不同的官职,其中秀才和举人 会被授予县令以下的官职。
官员晋升
官员的晋升往往取决于其政绩和皇 帝的喜好,而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 功名可以为官员的晋升提供一定的 优势。
03
科举制的影响
用人制度
品级划分
科举制将考生按照成绩分为不 同等级,成绩优异的考生被委 任为高官,相对较差的只能担
任低级官职。
重视能力
虽然科举制强调儒家经典的学 习,但并不忽视实际能力的培 养,考生在策论、诗赋等方面
展现的能力亦被看重。
激励制度
为激励考生积极进取,科举制 设立了多种奖励制度,如殿试
第一名、状元等。
加强中央集权

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篇一: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1、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2、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3、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产生。

4、科举制度在唐朝时进一步完善特点:①分科考试;②择优录取。

③常科和制举两大类。

常科:进士科(重要),明经科(其次);制举:皇上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名目繁多,变化很大。

固定程序:常科先参加州府的初试,再参加尚书省的“省试”。

进士科连考三场。

量才任用:体貌伟壮、能言善辩、书法精良、擅长撰写和处理司法文书。

5、影响:①我国选官制度转变为以考试为主;②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③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④前后沿用了1300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答案:①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缓和了阶级矛盾。

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

②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选拔了一批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

③激发了教育的发展。

④看重诗赋文章,促成了唐朝文学的繁荣。

)篇二: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了解科举制度给隋唐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唐朝考生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隋唐科举制度产生、创立、发展。

教学难点: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教学过程:(一)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选官弊端严重。

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中小地主经济实力增强,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

(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

这种官吏选拔制度由地方政府进行,选官标准由最初的注重考察人品到全凭门第出身。

两晋南北朝沿用,至隋文帝废止,行之四百年。

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度的缘起、发(1)

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度的缘起、发(1)

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度的缘起、发展及影响一、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度的缘起(一)科举制的缘起在中国的古代,人们在很早就将选举和教育结合在了一起。

科举制度的雏形始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创造了一套以教育为基础的治理模式。

他建立了老师进行授课,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学习体系,通过对学生进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导,来培养士大夫。

汉武帝还建立了一套前所未有的选拔制度,被称为“察举制”,选出优秀的人才进入朝堂。

这些制度的产生让百姓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这是维持社会的发展的基础。

从“察举”到“科举”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溯源于汉武帝时的“察举”。

所谓“察举”,即山地方向中央推举人才,称为举孝廉。

大约每20万人中举孝廉一人,被举之人试用一年,胜任者转为正式官员,不胜任者退回,推举之人要连带受罚。

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官员一直是一个相当小的集团,在这样一个小集团内,推荐者常常能看到被推荐者的全部,包括文章、学问、德行、才干等,而且举荐不实还可能遭到惩戒,而举出合适的人才尤其是大才高才,于己则有真正长远的好处,不仅可以获得识才的美誉,更可有得力的门生故吏。

这一切使得察举制度在两汉有效地实行了几百年。

魏晋南北朝时,曹丕称帝后,制定“九品中正法”,即“九品官人法”,即由中央设中正官于郡、州,由中正官区别人物,定其高下。

中正官通过品评,将地方所荐之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上上者称为圣上,上中者称为仁人,上下者称为智人。

若品评为下下,则称为愚人。

“九品中正法”取消了考试,取舍与否,取决于中正官的品评。

显然,品评需要制定通行于全国的标准。

当时制定的品评标准有72条之多,中正官根本记不住。

于是,72条标准形同一纸空文,剩下只有一条品评标准,即家世出身,结果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中正官高下任意、荣辱在手,“九品中正法”重家世、轻才德的弊端日益明显,受到世人抨击,渐渐废除。

七年级历史下册问答题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问答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问答题及答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南北?有何意义?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客观条件: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主观条件: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的统治者荒淫奢侈、腐败无能,其统治已江河日下;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初经济繁盛原因及表现:①、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②、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3大运河的开通目的、原因概况及作用分别是什么?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③、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④、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⑤、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⑥、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⑦、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⑧、流通七省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⑨、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4、唐朝诗人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1)同意。

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还惠及到今天。

(2)不同意。

可以从开凿大运河及隋炀帝下江都时所体现的暴政,结合隋的速亡来阐述。

七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七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七年级下册课堂笔记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课堂笔记。

一、语文。

1. 文学常识。

- 作者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 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2. 字词积累。

- 宰割(zǎi gē):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 筹划(chóu huà):想办法,定计划。

- 彷徨(páng huáng):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3. 内容要点。

- 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分别从“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六个方面来介绍邓稼先。

- 通过对比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私心的品质。

1. 文学常识。

- 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

2. 字词积累。

- 懊悔(ào huǐ):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 祈祷(qí dǎo):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3. 内容要点。

- 故事背景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被割让给普鲁士。

- 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通过描写他的心理变化,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热爱祖国。

- 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形象。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认真地给学生上最后一课,体现了他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声抗议。

二、数学。

(一)相交线与平行线。

1. 相交线。

- 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和∠2是邻补角,∠1 + ∠2 = 180°。

- 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如∠1和∠3是对顶角,则∠1 = ∠3。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思考:科举制的实施与唐代的繁荣有何联系?
1.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缓和了阶级 矛盾,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 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
2.使国家掌握了选拨人才的权利,有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
3.刺激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科举制度创立于( A.三国 B.南北朝
C ) C.隋朝 D.唐朝
2.唐朝时,皇帝要选拔有特别技能的人应通过 ( D ) A.明经考试 B.进士考试 C.殿试 D.制举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魏文帝曹丕
九品中正制示意图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2.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隋朝创立的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科举 制度,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
高门权贵的子弟: 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 朝廷:
科举成为唐朝选拔官员最重要的方式。
一位唐朝官员的话:“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 士之科,得人为盛。”这说明什么? 唐朝选拔官员的方法是效仿隋朝的科举制度,唐 朝通过进士考试为国家选拔了很多人才。
明经内容较浅,三十岁才考中明经,实在是太老 了。进士科较难,五十岁考中,已经算年轻了,考中 的人非常少。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一、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项目 隋唐科举考试
偏重文科 偏重经书、诗赋, 较脱离现实 为封建统治者选拔 人才,以缓和矛盾, 巩固其统治。

《科举制的创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科举制的创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科举制的创立》繁荣与开 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2023-11-01
contents
目录
• 科举制的起源 • 科举制的繁荣 • 科举制的衰落与开放 • 科举制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01
科举制的起源
背景介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 主要制度,其起源可以追溯到
秦汉时期。
在此之前,官员大多是由贵族 世袭而来,这种方式容易导致
公平公正的选拔方式
科举制以公平公正的选拔方式著称,这种方式对于现代社会依然 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人才选拔的途径
科举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依然是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选拔优秀人才、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04
科举制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01
科举制自隋唐时期开始,成为古代中国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文化传播
科举制使得中国的文化、思想、科技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世 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举制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重视人才选拔
科举制体现了中国古代对 人才选拔的重视,启示我 们在现代社会中也要重视 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强化教育普及
科举制的实施强化了教育 的普及,提高了古代中国 人民的文化素质。
强调公平公正
宋代
宋代延续了科举制度,扩大了取士范围,进一步推动了文化 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的考试内容与形式
唐代
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经义、诗赋、策问等,形式上分为明经、明法、明算等科 目。
宋代
考试内容逐渐以经义为主,形式上分为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
科举制的影响与贡献
选拔人才
科举制为封建社会选拔了大量 的优秀人才,推动了社会文化

知识与能力训练.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民族一视同仁。” 问题三:表现了唐太宗较为开明的、和睦友好的、平等的民族政策。 14.
图中少数民族政权代号
政权名称
是什么民族的祖先 唐朝对其首领的封号
A
回纥
维吾尔族
\
B
吐蕃
藏族
怀仁可汗
C
南诏
彝族、白族
云南王
D
粟末靺鞨
满族
渤海郡王
拓展与探究 ①民族迁徒;②联合斗争;③友好交往;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⑤“和亲”、“册
政权 北宋 西夏 南宋
建立者 赵匡胤 元昊 赵构
都城 东京 兴庆 临安
17. 问题一:“靖康耻”指的是发生在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的中国 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事件。靖康年间金兵南下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 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 因此灭亡。
(请对照教材选择合适答案) 基础训练
1. A 2. C 3. C 4. C 5. C 6. A 7. C 8. D 9. C 10. D 11. C 12. A 13. B 14. 填表
艺术类别 书法 绘画
代表 颜真卿 柳公权 阎立本 吴道子
主要特色 雄浑敦厚 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笔力刚健,线条像盘屈的铁丝,人物神形兼备。 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的先河。
1. D 2. A 3. A 4. B 5. B 6. B 7. A 8. C 9. D 10. C 11. C 12. C 13. C 14. C 15. 问题一:澶渊之盟;淮水至大散关一线。 问题二:苏州、湖州;哥窑 市舶司。 16. 问题一:曲辕犁;筒车。 问题二:占城稻;南宋。 问题三:原因除了统治者的重视外,还有政治方面(南方战乱较少)、经济方面(生产力 的发展,如曲辕犁、筒车等)

科举制的创立 ppt

科举制的创立 ppt

科举制完善的表现: • 考试科目有五十多种,以进士和明 经两科最重要; • 为科举制的完善作出突出贡献的帝 王有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人。
何谓“进士”?
• 进士重诗赋,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 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 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的说法。
何谓“明经”?
• 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 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 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 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 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 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 。
张之洞
袁世凯
最后一场科举考试
• 最后一场科举考试 时问:1904年7月4日 地点:故宫保和殿 考题:策题四道 一、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 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巨, 必先扩其见闻,陶成之责,是在长官。顾各省设馆 课吏,多属具文,上以诚求,下以伪应。宜筹良法 ,以振策之。 二、汉唐以来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 三、古之理财,与各国之预算决算有异同否? 四、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 礼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 ,复设孝兼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 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论者或病其清议标榜,果定评 欤。唐初文学最盛,中升以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己 与温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试探其原……今欲使 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着,其道何之从?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 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可以凭才 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 廷。
(1)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2)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制度是一种怎样的制度?
“科”指考试科目; ”举”指选举人才,

2015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必背知识点

2015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必背知识点

2015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建立,称隋文帝,都城长安。

2.隋朝重新统一南北:589年,隋灭陈。

3.隋朝类似于秦朝:都因暴政而短命,秦朝前221-前207年,隋朝581-618年。

都结束分裂局面实现统一,秦灭六国,随灭陈。

都创立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创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隋朝创立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都修建重大工程,秦朝修建长城和灵渠,隋朝修建大运河和赵州桥。

4.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炀帝605年起开凿。

中心是洛阳;北达涿郡、南达余杭;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完全在江苏境内的一段是邗沟。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元世祖时,又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两段。

古代主要运输,今天主要承担南水北调的任务。

5.隋朝的世界第一:修建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修建古代世界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创立最早考试录用官员的制度科举制。

6.评价隋炀帝:大有作为,开凿的运河,设置进士科,创立科举制。

非常残暴。

第2课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618年,起兵太原的李渊建都长安,称唐高祖。

2.历史上建都西安的朝代:西周(周武王)、西汉(汉高祖)、隋朝、唐朝等。

3.贞观之治:指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627-649年)。

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注意戒奢从简;下令合并州县;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指房玄龄、杜如晦,以人为镜指魏征。

唐太宗在完善科举制方面,扩大国学规模,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在民族关系方面,实行开明平等政策,被尊称为“天可汗”,在新疆设立安西都护府,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在对外关系方面,玄奘西游天竺。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改国号为周。

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政策,使唐朝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在完善科举制方面,首开殿试和武举。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材练习题_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材练习题_参考答案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课中题与课后题参考答案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一、课中题1.想一想,隋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南北?答:客观条件;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中,人民渴望统一。

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为统一提供了条件。

主观条件:(1)隋文帝的文治武功为隋朝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迅速增强:(2)陈的统治者荒淫奢侈、腐败无能,其统治已江河日下。

2.唐朝诗人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其禹论功不较多。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这是个开放的思考题,答题的答案不求唯一。

有两种供参考。

同意:其理由是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和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还惠及今天。

不同意:可从开凿大运河及隋炀帝下江都时所体现的暴政,结合隋的速亡来阐述。

当然还有其它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二、课后题P.4【温故知新】比较秦朝和隋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答:(1)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2)都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制度,如秦的郡县制、隋的科举制;(3)都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工程,如秦修长城、隋开运河;(4)都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而迅速灭亡。

【畅想天地】科举制给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谈谈你对读书做官的看法。

答:一方面结合课文大字关于科举的作用,谈它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它便于统治者笼络、控制知识分子,使其成国恭顺的奴仆。

还可以谈读书做官不利于科技事业的发展。

当然,也可以讲读书做官,能造福百姓,应该肯定。

【自己动手】仔细观察《隋运河》图,对照《中国行政区图》,试着找出大运河经过现在的哪些省(市)?答: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市)第2课贞观之治一、课中题1.谈谈你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

答:一方面要注意“玄武门之变”是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另一方面,从历史影响来看,应持肯定的态度。

李世民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杰出的政治才干,说明他是人心所向的领袖。

2023年《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2023年《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2023年《科举制的创立》教案2023年《科举制的创立》教案1【学习目标】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重点】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3、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课本18页的第一、二段材料分析一下,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有什么作用?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为了能够以自己的才能报效祖国,你要通过什么途径才可以有这个机会呢?设想一下如果你几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进士,那你会有什么感想呢?途径:感想:四、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五、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于谁统治的时期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2、下列哪位皇帝是开殿试之先风的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3、下列对科举制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诞生在隋朝b、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c、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d、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年《科举制的创立》教案2一、课程目标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中国人读书科举制度

中国人读书科举制度

中国人读书科举制度一、科举制度的产生背景1. 九品中正制的衰落- 在科举制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

这种制度主要依据门第选拔官员,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士族子弟凭借门第就能入朝为官,而许多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却被埋没,政治逐渐被士族门阀所垄断,社会阶层固化严重,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2. 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隋唐时期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种更公平、更能广泛选拔人才的制度。

一方面,庶族地主势力不断崛起,他们要求在政治上有更多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封建王朝为了扩大统治基础,也需要从更广泛的阶层中选拔人才来管理国家事务。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1. 隋朝 - 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他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这种注重门第的选官制度。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科举制从此正式诞生。

这一制度的创立打破了门第限制,为寒门子弟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因为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

2. 唐朝 - 科举制的完善- 考试科目:唐朝科举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常科每年分期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其中明经、进士两科是主要科目。

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比较容易;进士科则注重诗赋和策论,难度较大,但是进士科出身的官员在仕途上更受重视。

- 考试过程:考生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生徒,即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送往尚书省受试者;二是乡贡,即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

考试分为乡试、省试两级。

乡试由地方州县长官主持,合格者送往京城参加省试,省试由尚书省礼部主持。

- 武则天时期的发展:武则天时期对科举制进行了创新,她开创了殿试和武举。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在宫殿中对考生进行面试,选拔出真正的天子门生,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选官权的控制。

武举则是选拔军事人才的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射箭、骑马、举重等武艺项目,拓宽了科举选拔人才的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游聚 寺长会 内安后

乘兴在塔壁上题写自己的姓名,希望一次作为永久 的纪念。
雁塔进士题名帖大雁塔题名
科举考试非常严格,考生入场时,官吏一一点名、 搜身,为防止夹带,除文具外只允许食物、饮水 和三根蜡烛进场,而且每个考生之间是分开的。
科 举 考 试 时 的 考 场 !
科举: 中国古代国家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587年, 隋文帝开始设科取士,隋炀帝始置进士科, 成为制度。唐代增置秀才、明法、明书、明 算等科。武则天创行殿试,并增设武举。明 代的科举制度更为完备。行省每三年举行乡 试,中者称举人。
请你为他们排序:
贴子一: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百 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唐

朝诗人赵嘏gǔ还写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贴 贴子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

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汪洙《神童诗》 贴子三: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
③有利于促进文学和教育的发展 ④在世界上影响了其他国家的考 试制度。 ⑤……
合 作 ①你认为当今学校的考试与 探 科举制相比,有哪些异同点 究 呢?
②你对学校现行的考试制度 满意吗?如果不满意,有什 么好的建议?
情 景 再 现
科举看榜图
科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举 名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千钟粟;
京城每三年举行举人会试,中者称贡士。贡士参 加皇帝主持的殿试,分三甲取录。一甲三名,赐 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第三名分称 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 干人,赐同进士出身。分别授翰林院修撰、编修、 庶吉士等官。清沿明制。1905年,延续了一千多 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之先风的( C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固 2、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的说法说明科举最难考
的是(A )
A、进士科 B、明经科 C、
制举 D、明法科
课 3、下列对科举制叙述不正确的
堂 是(C )
巩 A、科举制诞生在隋朝

B、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 C、在唐朝,考取进士后可以直
纲 朝科举主要分_______、______两大类。常
科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其次是
_______。________是皇帝设置的特科。
5、常科考生一般先在州府进行____,合
格者进京参加由____职能部门组织的“省
试”。录取者经____考查后,量才录用。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
1、背景:
(1)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2)隋朝统一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在家或在社 会上的读书




制 生源更广 繁 举 常科录取过 多
的,在职官 员
考试内容 录取比例
儒家经书的 十分之一
记诵、理解
经书,诗赋 六十分 时务策写作 之
州府考试(初试)
尚书省组织考试(省试) 吏部考查,量才任用 武则天时期,开创 __殿_试____的先河
⑧这⑥ 做⑦ 人常是皇官考唐 ”科帝科吗中朝而隋举在和进?九皇设炀制宫士为制品帝置中中帝后什举要了优 录 取的亲中开可么,一自选什正科 考 试设以?种考拔么常制进立什察“ 考科么你即士非 试占制的上科常 ?主度才任之?能体,

完善科举制的 皇帝们
唐太宗:进士 武则天: 开殿试 科考中第一名 设武举 的称状元
(1)_常__科_____ 明经科
_________
进士科
制举
_________
(2)________
独 设问二:“三十老明经、 立 五十少(shào)进士”,你 思 怎样理解这句话? 考
①明经考记忆和理解,并且录 取率高,所以好考。 ②进士还要考写诗作文,录取 率低,所以很难考
生源
科目
常 在校学生 明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 主要的考试内容
合 设问一:隋文帝为什么要 作 废除九品中正制? 探 究 ①这样品评人才主观性强,可
能存在不公正的地方。
②品评时看中出身门第,打压 有真才实学的寒门人士。统治 者很难选到真正的人才。
二、科举制的发展——唐朝
1、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分科考试 择优录取
2、科举分类
• ⑦“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 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⑨“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后 巩 固
1、温故而知新,回顾本课 内容。
2、课本P17学习测评第2题。
科举取士小知识
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
的城新新
大内科科
雁的进进
塔大士士 遥慈们要 望恩相在 长寺互曲 安。邀江 美他约聚 景们,会 ,登共。
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原
来还是从我国学过去的。可见隋唐开创的科举
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孙中山《五权宪法》
(设问三)请问中国古代的科 举制度有什么影响?
科举制度的影响 :
百 ①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 度 控制了人才,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贴 ②相对公正、公平的考试,为平 吧 民提供了参政的机会。
书中车马多如簇;
书中有女颜如玉。”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1、隋文帝时废九品中正制,开始“分 科举人”。
堂 小
2、隋炀帝时正式创立科举制。

3、唐朝时得到发展,确立了进士科在 科举制度中的主导地位。
科 常科 举 制 制举
明经科、进士科等等
皇帝为选拔非常人才 而设置的特殊科目
课 堂 巩
1、下列哪位皇帝是开殿试
接上任做官
D、科举制度对后世中外文官选
拔制度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 二、读句子,找答案 下列句子中,哪些与科举制有关?请把它们找 出来。 ①“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②“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④“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2、创立:
隋文帝
“分科举人”
隋炀帝
开设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知 识 抢 答
① 官 ④ 占 ⑤不 要② 是③哪吏主三 唐常可 经什科科些代国体的科以吏么举举?两科地中主,部制?进制晋举位最要考正士的分南?重制查择式科殿基北为要度后创分和制本朝哪的是试量立明举特时两是什才的经征期类那么录标科有选?两?用志拔谁科?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导 入 语

生 四
久旱逢甘霖
大 幸 事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状元组 榜眼组 探花组
1、从三国到南北朝,主要用_______选拔
自 官员。
学 提
2、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下令“____” 3、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______. 4、科举制的基本特征有____和____。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