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复律和电除颤
电复律与电除颤课件
03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操作流程
设备准备
除颤仪
确保除颤仪功能正常,电池充足,备 用电源可用。
急救药品和设备
准备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以及氧气、面罩、呼吸机等设备。
电极片
准备适当数量的电极片,确保无破损 、无过期。
患者准备
评估病情
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了 解其病情状况、心电图表 现及是否有除颤指征。
处理
对于皮肤灼伤可局部涂抹药膏缓解症状;心肌损伤需要观察 心电图变化,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复发需再次进 行电复律或药物治疗。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
房颤合并心脏瓣膜病
对于房颤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患者,电复律前应评估心脏功能和瓣 膜情况,谨慎选择能量级别,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孕妇
孕妇在电复律时需特别注意,尽量选择低能量级别,避免对胎儿造 成影响。
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
禁忌症
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
电复律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脏停搏。
电解质紊乱
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电复律可能导致 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室上速
电复律对室上速的治疗效果有限,且可能导 致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洋地黄中毒
洋地黄中毒可导致心脏停搏,电复律可能导 致更严重的心脏停搏。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复律和电除颤的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能量输出和适应 症也在不断扩大,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生存的机会。
02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
如室性心动过速、室扑或室颤,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如低血压、休克、心 绞痛、阿-斯综合征等。
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
电复律与电除颤培训课件
2023-11-08CATALOGUE 目录•电复律与电除颤概述•电复律技术培训•电除颤技术培训•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电复律与电除颤培训考核方案01电复律与电除颤概述电复律是一种利用电能来中止心律失常的方法,通过外部的电能来刺激心脏,使其重新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
电复律的原理是通过一定的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的传导系统产生电生理反应,从而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
电除颤是一种利用高能量的电能来中止室颤的方法,通过外部的电能来刺激心脏,使其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
电除颤的原理是通过高能量的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的肌肉细胞重新恢复正常的电生理状态,从而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关系电复律通常用于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而电除颤则主要用于治疗室颤。
在紧急情况下,电除颤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因为室颤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需要尽快中止。
需要注意的是,电复律和电除颤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合适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在非紧急情况下,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电复律或电除颤。
电复律和电除颤都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但是两者在应用场合、电能剂量和使用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02电复律技术培训总结词明确电复律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应用电复律技术的关键。
详细描述电复律适应症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室颤、室速、严重心动过缓、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而禁忌症则包括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电复律适应症与禁忌症掌握电复律操作流程,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应用电复律技术。
详细描述电复律操作流程包括准备除颤仪、患者准备、选择能量、充电、放置电极、放电等步骤,同时需要注意患者体位、电极放置位置、能量选择等方面的细节。
总结词电复律操作流程VS电复律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总结词了解电复律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是应用电复律技术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电复律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损伤、血栓形成等,处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肺复苏等,同时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电除颤和电复律
电复律后严重并发症:
心律失常通常持续时间很短 大多数复律后 心律失常不需要特殊处理。有症状的心动 过缓可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极 少数需要安装临时起搏器。室性心律失常 的处理包括使用利多卡因、胺碘酮和校正 电解质紊乱,如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 重新电复律或除颤。
电复律后严重并发症:
肺水肿(1~2%)确切机理不清,诱因包括 肺动脉栓塞和电刺激抑制左室功能,以对 症支持治疗为主。
电复律禁忌症:房颤未用洋地黄治疗、心 室率小于50~60次/分、或洋地黄中毒引起 的房颤、左房巨大、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 滞的房颤或房扑,以及风湿活动不能控制、 或低血钾房颤患者
同步电复律的使用方法:
⑴前先用洋地黄控制心率(直止复律前1-2 天停用),同时服用奎尼丁、普鲁卡因酰 胺等药物以防复律后心律失常复发。
心脏电复律:cardiaoversion 除颤 : defibrilation
电复律:是将与心电图上QRS波群同步发放 的直流电释放到心脏,用以使房性和室性 心律失常转变为窦性心率的方法。本法于 1962年发明,是心律失常治疗史上的重大突 破。
电除颤:即非同步电复律,用与当QRS波和 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在时,如室扑和室颤。
⑵复律当天禁食 ⑶监测心电图和血压 ⑷适当应用异丙酚、依托眯酯等麻醉药
同步电复律的使用方法:
⑸方式 房颤、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采用 同步复律 ⑹能量 : 体外复律100-150J(房扑 25-50J),以 后每次增加50-100J ⑺电极放置:负极(Apex)放于心尖区, 正极(Stenal)放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⑻采用同步放电,重复进行时,每次间隔3 分钟以上,3~4次为限,最大能量<300~400 焦耳
操作原则:
电复律器放电时,所有在场人 员都不要接触病人或病床,操 作者亦只能接触放电手柄。
心脏电复律与电除颤
4
电复律的频率较低, 电除颤的频率较高
5
电复律主要用于治 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电除颤主要用于治 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适应症
01
心室颤动(VF):电除颤是治疗 02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电
VF的首选方法。
除颤是治疗无脉性VT的首选方法。
03
心室扑动(VT):电除颤是治疗 04
心房颤动(AF):电复律是治疗
体内除颤器: 适用于植入式 除颤器的患者
设备操作方法
打开设备电源, 检查设备是否正 常工作
将电极板放置在 患者胸部,确保 电极板与皮肤紧 密接触
连接心电图监测 设备,确保实时 监测患者心电图
按下电复律或电 除颤按钮,进行 电击操作
选择适当的电复 律或电除颤模式, 根据患者情况调 整参数
操作完成后,关 闭设备电源,整 理设备及周围环 境
心脏电复律与电除颤 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研发
非接触式电复律技术:通过磁场或超 声波进行电复律,减少对患者的创伤
智能电复律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 术,实现自动诊断和治疗
便携式电复律设备:方便携带,适 用于家庭和户外场景
电复律与电除颤一体化设备:整合 两种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和效率
设备智能化
智能化设备可以自动检测心脏异常情况, 0 1 并自动进行电复律或电除颤
心脏骤停:电除颤是治疗 心脏骤停的主要方法之一, 可以提高生存率。
心房颤动:电除颤可用于 治疗心房颤动,特别是伴 有快速心室率的情况。
心律失常:电复律和电除 颤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 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 速、房性心动过速等。
操作流程
评估患者情况: 判断是否需要进 行心脏电复律或 电除颤
电复律和电除颤
心房扑动
• 相对而言,房扑是药物较难控制的快速
心律失常; • 用电复律治疗,不仅所需能量小,且成 功率90%以上,几乎达100%; • 房扑被认为是同步电复律的最佳适应证。
适应证
• 持续性房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 房扑以 1:1 比例下传,心室率加快,导致血流
动力学迅速恶化者; • 电复律后房扑复发,窦性心律难以维持,如果 房扑以 1:1 比例下传伴心室率加快,可用低能 量(5~10J)电击将房扑诱发为房颤,再用药 物减慢心室率治疗。
禁忌证
• 房扑时心室率自然缓慢或伴高度、三度房室阻
滞以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适应证
• 非电复律方法处理无效,发作持续时间长,
血流动力学受到影响时; • 预激综合征伴发室上速药物治疗无效时。
禁忌证
•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上速原则上不行电复律; • 室上速发作频繁,药物预防发作效果不佳,
结构及功能状态、基础心脏病等因素; • 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也受这些因素的 影响。
遵循两个原则 • 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或症状严重但药物治疗
未能奏效时需尽快复律。 • 虽无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无需紧急复律, 但复律后可望维持窦性心律,改善心功能, 缓解症状。
适应症
• 房颤时心室率快(超过120bpm)用洋地黄难以 • • • •
复律前准备
• 病人知情同意 • 经食道心脏超声 • 抗凝药物的应用 •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电极板的安置
• 前侧位:一个电极板放在心尖部,另一个放在
胸骨右缘第2~3肋间,该部位操作方便,多用 于急诊。 • 前后位:一个电极板放在患者背部左肩胛下区, 另一个放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此种部位通 过心脏的电流较多,电能量需要减少约1/2, 成功率略高于前者(87%比76%),并发症亦可 减少,这种电极板放臵方法是公认的择期复律 患者最佳方式。
除颤仪的使用-电复律、电除颤
电复律和电除颤的区别
电复律:心脏电复律是以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为触发标 志,同步瞬间发放高能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某些异位 快速心律失常(大部分心肌除极)转复为窦性心律。
单相波除颤器每次除颤选用360J。如果首次除颤 成功后又复发,按先前成功除颤的能量进行除颤 (电除颤:对成人,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科学推荐
治疗共识会议”(以下简称“共识会议)建议,无论是首次还是 后续电击一律采用360 J(单相波除颤仪 );“共识会议”建 议,BTE(双相切角指数波型 )除颤仪首次电击能量成人为 150~200 J,RBW(双相方波型 )为120 J;后续电击如果急救人员对双相波 除颤不甚熟悉,那么200 J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能量水平 。)
颤电击”按钮,进行除颤。
7、移开电极板。
电除颤操作流程
(四)观察 观察心电图变化,室颤再次除颤;心室静止
心肺复苏,恢复窦性心律,监测呼吸、心律、 血压;电极板接触部位的皮肤情况 (五)整理 1、操作完毕,关机。 2、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整理床单,整理用物,清洁擦拭除颤仪。 4、洗手、记录
电除颤:利用除颤器释放的直流电流使患者全部心肌在 瞬问同时除极,消除心肌的异常兴奋灶及折返环,除极 之后整个心肌处于心电静止状态,此时自律性最高的窦 房结将首先发出冲动重新控制心脏整体搏动,从而达到 治疗室颤的目的。
电复律与电除颤区别
放电方式不同:复律通过病人心电图R 波来同步触发放电,仅在心动周期的 绝对不应期电击,以避免诱发心室颤 动,而除颤则是随机的非同步放电方 式。
电除颤与电复律
2、同步直流电复律适应症(选择适应症)
⑴心房颤动
⑵心房扑动 ⑶室上性心动过速 ⑷室性心动过速
第十八页,共三十六页。
“潜伏”室颤
对已经停跳心电图成直线的心脏行除颤并无好处
然而在少数病人,一些导联有粗大的室颤波形,而与其相对导联则仅 有极微细的颤动,称为“潜伏”室颤,可能会出现一条直线类似于心 脏停搏,在2个以上的导联检查心律,有助于鉴别这种现象。
(6)已用大量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物者:电击后可影响正常心 律的恢复。
第二十页,共三十六页。
(三)、并发症
心律失常:室颤或心动过缓 急性肺水肿,心肌酶升高 栓塞:肺栓塞或其他部位栓塞,可用抗凝治疗
皮肤烧伤:由电极板与皮肤连接不紧密所致
喉痉挛:可能由镇静剂对呼吸中枢抑制或电击本身引 起
低血压:电击后的短时降低或心肌损伤有关
第十九页,共三十六页。
(二)、禁忌症
(1)洋地黄过量所致的心律失常:洋地黄可以使直流电所致的室性 心动过速的阈值下降,电击后可引起心室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 常。
(2)严重低钾血症:可使室颤阈值降低。 (3)房颤、房扑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5)近期有栓塞史:电击后可能有栓子脱落形成血栓。
早期除颤
CPR
早期 CPR
及早除颤
早期 ACLS
. CPR
%
minutes
2
生存链
除颤
0 - 2%
生存
除颤
2 - 8%
生存
除颤
20%
生存
除颤
ACLS
30%
生存
44
66
8
电除颤和电复律机制
血液循环终止3~4min即可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 若循环终止时间越长,脑完全复苏成功的机会越小; ③以往复苏步骤为ABCD,即A:Airway(打开气 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C:Circulation (维持循环),D:Defibrillation(心脏除颤), 目前这些步骤的顺序已转变为DABC,说明尽快的 有效除颤是成功复苏的关键。
对于急骤发作的室扑和室颤,尤其是反复发作者,建 立静脉途径再推注药物并观察,显然可能延误时间. 为克服这一问题目前已研制出自动化学除颤装置(7), 该装置有心内电极,可以监测心律及自动诊断,室颤 发生后,立即触发植入体内的药物泵,及时地推注一 定量的除颤药物,达到化学除颤的目的。高能量的脉冲电流使心肌在瞬间 同时除极以达到去除室颤,恢复窦律的目的,电除 颤是最为可靠有效的室颤治疗方法。
(二)心房颤动(AF): 1.符合下列条件可选择电复律: 1)AF病史<1年,既往窦性心律不低于60次/分; (AF持续发作超过48小时左心耳会存在血栓);2) AF后心衰或心绞痛恶化和不易控制者;3)AF伴心 室率较快,且药物控制不佳者;4)原发性疾病控 制(甲亢)5)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置换术后3月-6 月,先心病术后2月-3月;6)预激综合征伴AF时 首选电复律。
三:心室颤动的除颤治疗: 分秒必争使室颤抢救成功的关键,应当认识到:① 室颤时有效循环已经中断,室颤可能因此形成恶性 循环而使室颤的转复更为困难。资料表明,室颤多 持续1min,除颤的成功率下降10%;②循环中断时 的缺血、缺氧最易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资料表明, 有1/3的病人恢复自主循环后未能脑复苏而死亡, 有1/3长期存活者遗留运动、意识障碍,生活不能 自理。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和同步直流电复律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和同步直流电复律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除颤和复律是心脏疾病患者必须面对的突发情况。
除颤和复律是两种常见的方法,其中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和同步直流电复律是两种极为重要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心脏疾病。
一、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是一种在心跳停止的情况下通过往心脏发送电能来恢复正常心律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外部直流电能,释放足够的能量,使心肌重置至常规心律,打断心跳停止的现象,实现心脏再次跳动,从而恢复心脏运作、保护生命。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适用范围较广,包括心室颤动、心室纤维性颤动等,是心脏病患者急救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除颤时应该仔细判断患者的状态,明确疾病类型,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周围人员的安全。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的注意事项也比较多。
首先,除颤前需要先确认是否有相关安全措施,例如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身体不接触金属物品;其次,应确保除颤设备功率足够,释放的电流能够达到标准。
最后,在除颤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了解疗效。
二、同步直流电复律同步直流电复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某些心脏疾病患者发生心电活动紊乱的情况。
同步直流电复律与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有所不同。
同步直流电复律的原理是在患者的正确诊断与治疗的情况下,释放一定的能量,通过外部脚踏开关使定时发放电脉冲发放到心脏,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同步直流电复律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一般仅适用于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等特定类型的心脏疾病患者,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具体确定。
同步直流电复律需要注意的事项也较多。
首先,治疗前需了解患者的基本病史和心电图等情况;其次,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指导,及时记录治疗过程、联络家属等等。
综上所述,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和同步直流电复律是两种对心脏疾病患者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虽然具有不同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但在实践中都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敏锐观察力,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知识点总结护理课件
03
患者准备
确保患者已处于安全的位置,如仰卧位,并已除去金属物品。如有必要,
应给予患者麻醉剂或镇静剂。
操作过程
电复律操作
将电极板放置在患者的胸壁适当位置,根据情况选择同步或非同步电复律。在 放电前确保所有人员均已离开患者身体,并确保所有人员均已佩戴防护眼镜。
电除颤操作
将电极板放置在患者的胸壁适当位置,选择适当的能量水平进行除颤。同样, 在放电前确保所有人员均已离开患者身体,并确保所有人员均已佩戴防护眼镜。
02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 备
01 02
了解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实施电复律和电除颤之前,必须了解患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 包括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扑等,而禁忌症则包括缓慢型心律 失常或心脏停搏等。
设备准备
确保除颤仪处于良好状态,并配备适当的电极板。同时,确保已准备好 复苏所需的设备,如呼吸器、氧气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失败案例教训总结
失败案例一
患者因缓慢型室性心律失常接受电复律,但操作过程中出现心脏停搏,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教训:对于缓慢型心 律失常,电复律并不适用,应优先考虑药物治疗。
失败案例二
患者因室颤导致心脏骤停,电除颤两次后仍未能恢复心律,最终死亡。教训:对于室颤患者,应在第一时间进行 心肺复苏,并尽早使用除颤器。
新型除颤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除颤器不断涌现,具有更小的体积、 更轻的重量和更高的能量输出,为紧急救治提供了更好的 设备支持。
远程电复律技术 通过远程控制技术,医生可以在远离现场的情况下对病人 进行电复律或电除颤,提高了救治效率和安全性。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AED是一种自动识别和除颤的设备,通过语音提示和图形 界面指导非专业人士进行操作,大大降低了救治门槛。
心脏电复律与电除颤
三二〇一医院急诊科 徐飞
概念
•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是用高 能电脉冲直接或经胸壁作用 于心脏,使多种快速心律失 常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区别
电复律:以自身的心 电信号作为触发标志, 同步瞬间高能放电以
是否同 步
终止某些异位心律失 适应证
常。
电除颤:紧急非同步 瞬间高能放电以终止 心室颤动或扑动。
判断 • 需要个人去选择能
量 • 需要个人去充电 • 需要个人去放电
• 能不能让除颤更简 单?
自动除颤器
手动除颤器
自动除颤器
自动体外除颤器
• 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
• 可以自行选择全自动或半自动
AED使用流程
有语音 提示
AED
• 穿戴式除颤器(WCD)
ICD
• ICD:埋藏式(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Implantable Cardiac Defibrillator)
ICD作用模式
• ICD可以自动识别心律失常类型:分层治疗 • 发生室速时,首先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
治疗 • 无效或检测到室颤时,再行除颤治疗 • 转复后心动过缓时,可起搏治疗
骨正中线 • 电极与皮肤间不能留气泡
3. AED除颤
• 电极贴好,语音提示“不要触摸病人,正在进行分析” • 检测到室颤,语音提示“建议电击除颤,不要触摸病
人,按下除颤键”
复律与除颤
• 电复律是计划事件,因此宜谨慎,把伤害或副作用降到 最小。
• 室颤或室扑是突发事件,不立即除颤很快会有生命危险。 • 因此电除颤是随机事件。 • 看到心脏骤停、猝死、突然倒地,鼓励盲目除颤,积极
肌肉电除颤与电复律评分
肌肉电除颤与电复律评分介绍肌肉电除颤(MDF)和电复律(DF)评分是评估患者心脏功能和诊断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
MDF是通过对心脏施以外部电击来终止心律失常,而DF是通过内部电击来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
本文将介绍肌肉电除颤与电复律评分的原理、应用和注意事项。
肌肉电除颤评分肌肉电除颤是一种紧急处理心室颤动和室速的方法,其评分主要参考患者的反应和心电图变化。
根据患者的反应,MDF评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无反应(0分):患者没有任何反应。
2. 呼吸恢复(1分):除颤后患者开始有呼吸反应。
3. 脉搏恢复(2分):除颤后患者恢复有可触及的脉搏。
4. 自主心律恢复(3分):除颤后患者心律恢复到窦性心律。
除了患者的反应,心电图变化也是评判除颤效果的重要指标。
评分的心电图变化包括室速或心室颤动的终止、QRS波群的正常化和ST段的恢复。
评分越高表示除颤效果越好。
电复律评分电复律是一种通过内部电击使心脏从心室颤动或室速恢复到正常窦性心律的方法。
电复律评分与肌肉电除颤评分类似,也主要考察患者的反应和心电图变化。
患者反应的评分标准与肌肉电除颤评分相似。
而心电图变化的评分主要包括电复律的成功、QRS波群的正常化以及ST段的恢复。
评分越高表示电复律的成功率越高。
注意事项在进行肌肉电除颤和电复律评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在进行电击前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这些治疗方法。
2. 严格遵循除颤和电复律的操作规程,并确保设备和仪器的完好性和正确使用。
3. 在电击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周围环境安全,避免触电和其他意外事故发生。
4.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心电图的变化,及时调整电击参数和治疗方案。
5. 治疗完成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进行监测,观察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反应。
结论肌肉电除颤与电复律评分是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
评分标准主要考察患者的反应和心电图变化,评分越高表示治疗效果越好。
在进行评分时需要注意患者的整体评估、操作规程的遵守、环境安全和治疗参数的调整。
电复律和电除颤
电复律电极板放置
同步电复律程序
• 1.准备抢救设备:如吸引器、气管插管及各种急救 • • •
药品。 2.平卧绝缘硬板床,开通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吸 氧。 3.除非危急,复律当天禁食、排空大小便。 4.检查同步装置可靠性。通过心电示波器,选择R 波振幅高的导联试行空击数次,观察亮点是否落在 R波的降支,以策安全。 5.安定0.3-0.5mg/kg,缓慢静注,麻醉深度以病人睫 毛反射消失为准。 6.涂电糊,选择功率,放置电极板,准备电击。
• 电除颤:非同步电复律,全部心肌同时除极
,用于当QRS波和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在时 的转复治疗,如室扑、室颤、无脉性室速。
电复律的适应症
• 一、室速
• 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后,如果经药物治疗后不能
很快纠正,或一开始血流动力学即受到严重影响, 应立即采用同步电复律,不要因反复选用药物处理 而延误抢救。
病修补术后2~3个月以上仍有心房颤动者。
电复律的适应症
• 下列情况的房颤不适于或需延期电转复:
• ① 病情危急且不稳定,例如严重心功能不全或风
湿活动,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不平衡;
• ② 心房颤动发生前心室率缓慢,疑诊病窦综合征
或心室率可用药物控制,尤其是老年患者;
• ③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房颤; • ④ 不能耐受预防复发的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
• 心室颤动200~ 360J
电复律的适应症
• 三、心房颤动
• 近期发生的室率较快的心房颤动转复成功后,血流
动力学得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悸感消失、 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由于心房颤动的病 因各异,病程长短不一,对药物反应差异较大,故 在选择电转复时应多方面权衡。
• 心房颤动100 ~ 150J
电复律与电除颤
• 适应症: • 1.电复律适用于房颤、心房扑动经药物治 疗无效者,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兴奋迷走神 经方法及药物治疗无效者,血流动力学稳 定的室速。 • 2.电除颤适用于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尖 端扭转型室速。
• 禁忌证:确认或可疑的洋地黄中毒、低钾 血症、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已知伴有窦 房结功能不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 颤) 、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 房结综合征,房颤病史长者,心脏明显扩 大、或有巨大左心房者,严重心功能不全 者。
• • • • • • • • • • •
1.常规手控复律器(manual defibrillator) ⑴ 病人复律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1)病人知情 2)经食道心脏超声 3)抗凝药物的应用 4)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5)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6)电能剂量及同步选择 7)电极板的安置 (前侧位/前后位) 8)麻醉前吸氧及麻醉方法 9)其它注意事项
• 5. 对于细颤型室颤者,应先进性心脏按压、氧 疗及药物(如肾上腺素)等处理后,使之变为粗 颤,再进行电击,以提高成功率。 6. 电极板直径选择:成人8-12cm,儿童约7cm, 婴幼儿4cm左右。 7.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目前仅适用于大于8 岁的儿童(体重>25公斤)少儿双相波能量选择为 2J/KG 8. 除颤后立即观察示波器所示心律,如室颤持 续,应尽可能快地重复电击,要与胸外按压交替 进行。如已复律应立即检查有无有效脉搏。 9. 注意局部皮肤有无灼伤,如有按灼伤护理进 行处理。如出现轻度红斑、疼痛或肌肉痛,一般 3-5日可自行缓解,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 10. 复律后24小时心电监护,2小时内禁食。
• 2.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 • AED的基本工作原理采用调制区方程 (MDF)鉴别室性与室上性心律失常,具 有自动识别、分析心电节律、自动充放电 及自检功能。新一代的AED多趋使用低能 耗、低损伤和高转复律的双相波电流 。
电复律与电除颤培训课件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作用与局限
作用
终止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改善心脏泵血功能,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
局限
部分室颤患者无法实施电除颤;部分室速患者不能被单一电击能量终止发作 ;部分室上速患者不能被单一电击能量转复为正常心律;部分患者在进行电 复律后可出现短暂性的心脏功能减退。
06
常见问题及解答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常见问题
要点一
心律失常的分类与诊 断
如何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并 采取相应的电复律或电除颤方案。
要点二
适应症与禁忌症
明确电复律与电除颤的适用范围及禁 忌人群,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要点三
操作流程与规范
详细介绍电复律与电除颤的标准化操 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减少操作失误。
电极片放置
将电极片分别放置在患者胸部两侧的正确位置, 确保电极片与皮肤紧密接触。
操作前检查
检查仪器和电极片是否连接正常,确认电源开启。
开始操作
选择适当的能量水平,按下充电按钮为仪器供电。
放电
仪器达到预设能量后自动放电,观察心电图的变化。
后续处理
记录心电图和患者反应,根据需要进行后续处理。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注意事项
2023
电复律与电除颤培训课件
汇报人:
目录
• 电复律与电除颤简介 •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工作原理 •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操作流程 •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实战应用 • 常见问题及解答
01
电复律与电除颤简介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定义
电复律
是指用外加的电流脉冲影响心脏,使其从异常节律恢复到正 常窦性心律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谈电复律和电除颤1、电复律发展简史1899年,Prevost和Batelli在狗身上进行心电生理学研究时发现,低能量电击可以诱发心室颤动,而较高能量的电击却可以逆转心室颤动,恢复正常节律。
由此,两位生理学家最先提出了电除颤的概念。
1933年,Hooker、Kouwenhoven 等首次使用60Hz交流电对实验犬成功除颤。
1947年,德国心外科医师Beck在开胸手术过程中为一个突发室颤的14岁小男孩成功实施胸内电除颤,从此开创了人体电除颤治疗的先河。
1956年,德国Zoll医师首次使用交流电进行体外电除颤并取得成功,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体外除颤仪。
早期的除颤仪采用交流电,对心肌损害较大,而且限制了除颤仪的使用范围。
1962年,Edmavk及Lown 进行了系统研究,改用直流电转复心律成功,并证明直流电除颤比交流电除颤更为安全和有效。
从此,成熟的直流电除颤器广泛应用于临床。
伴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20多年来,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致力于除颤仪的小型或微型化与自动化的研究与开发,其成果包括植入式自动除颤仪(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与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AED 在一些国家甚至进入了公众推广普及阶段。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再次建议,在发生有目击者心搏骤停概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区域(例如,机场、赌场、体育场馆)推广 AED 项目。
这项工作通常被称作“公众启动除颤”(PublicAccess Defibrillation,PAD)计划。
PAD计划就是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与大型社区设置AED,以便于在心脏骤停发生时由熟悉AED使用的现场目击者或“第一反应人”(通常是非专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实施除颤,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我国,1965年前主要局限地在心脏外科手术时作交流电复律,1965午后则普遍用直流电复律。
自1975年在南京召开了“心脏转复、起搏、除颤座谈会”后,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
2、除颤仪的工作原理除颤仪是一种高压直流放电器,分为蓄电部分、放电部分、能量显示器和心电监护仪四个部分组成。
通常由220V交流电供电,经过整流滤波后获得低压直流电(12~15V),也能用反复充电的电池供电。
电极板为一对板状电极,可在除颤时向人体放电,也可在除颤前后作为记录电极而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变化。
体外电极板多为圆形或方形,成人用电极板的直径为90mm,儿童所用则为70mm。
除颤仪的工作步骤有两步:①按下“充电”按钮后,在数秒内电压变换器将低压直流电压转换成4000V以上的脉冲高压,通过高压继电器向内置电容快速充电,使电容能量达到设定的能量值(如360J);②根据操作者的指令放电,通过电极板的正极将适当的电流注入患者体内并通过负极构成回路完成放电。
自动体表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是一种由计算机编程与控制的、用于体外电除颤的、自动化程度极高的除颤仪。
AED具有自动分析心律的功能。
当电极片粘贴好之后,仪器立即对心脏骤停者的心律进行分析,迅速识别与判断可除颤性心律(室颤或无脉性室速),一旦患者出现这种可除颤性心律,AED便通过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的方式,建议操作者实施电除颤。
AED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与使用,不仅专业人员,即使是非专业人员,在经过规定的学时培训之后,也完全可以安全、正确地掌握AED的操作方法。
尽管市场上AED的品牌不同.然而它们的基本操作步骤是相同的,即开机、分析心律、建议是否电击。
现代的AED大多采用双相波技术。
3、电复律与电除颤的概念区分心脏电复律(Cardioversion)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利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心脏电复律可分为两类:①同步电复律:是以患者自身心电图中的R波触发同步信号进行放电,使直流电落在R波下降支(即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达到转复的目的。
适用于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R波清晰可辨的异位快速心律。
②非同步电复律:即电除颤(Defibrillation),适用于QRS波和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在时(下有详述),不启用同步触发装置,除颤仪可在任何时间放电。
因此,在室颤(室扑或无脉室速)时的电复律称电除颤,而对其它快速心律失常的电复律一般称为直流同步电复律。
4、交流与直流电复律交流电转复:交流电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通常每秒变100次(频率50HZ),无需分正负极。
原始的除颤仪是利用工业交流电直接进行除颤的,由于难以控制发放电量,反易损伤心脏,且常会因触电而伤亡,目前已不采用。
直流电转复:直流电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正电荷经电阻从高电势处流向低电势处。
先向除颤仪内的高压电容器充电,达到设置的势能,然后在数秒钟内突然向心脏释放,使之复律。
由于其电压、电能、电脉冲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故比较安全。
有人提过这样的问题,直流电复律是否要分清正负极?从理论上推理,电流的传导速度极快,只要保证心肌细胞瞬间同时除极化即可,似乎跟正负极关系不大。
除颤仪标有“APEX”的电极板属阴极,标“STERNUM”的电极板属阳极,单相波除颤器释放单向电流脉冲,电流从心底流向心尖,而双相波除颤仪先后释放两个方向的电流脉冲,提示改变电流方向同样能除颤。
现在新出的除颤仪,基本上都是双相波的,就更不用分正负极。
相较而言,除颤电极板的位置更为重要,要保证电流可以正好通过心脏,达到理想的除颤效果,同时减少电流对其他部位的损伤。
除颤仪出厂时都标记了左右的,说明书也有相关说明,建议按厂家标明的去操作。
根据选择放置位置的不同,APEX(阴极电板)放在左前胸或心尖部,STERNUM(阳极电板)放在右胸或后背。
5、何为“同步”“非同步”心室肌细胞在复极过程中膜电位-20mV~-55mV间为绝对不应期(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细胞兴奋);-55mV~-60mV间为有效不应期;-60mV~-80mV间为相对不应期(强刺激才能引起细胞兴奋,在此期前有短暂的易惹期(易损期),细胞在此期受刺激容易产生折返和异位心律,造成室颤等严重的心律紊乱。
(见下图: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何为“同步”易损期起止点均在T波上,在心电图上表现为T波顶峰前30ms(约T波升支后2/3),在这一点上诱发室颤所需电量最低,而且在心室缺血时,诱发室颤所需的刺激能量比正常心脏还要低的多。
为防止诱发室颤,除颤仪要采取程序控制,避免电流释放在心室易损期的可能性。
所谓“同步”,是指电流的释放正好与R波同步。
利用特殊的电子装置,自动检索QRS波群,以R波来触发电流脉冲的发放,使放电发生在R波的降支或R波开始后30ms以内,即心室绝对不应期中,以免刺激落入心室易损期而引起室颤。
按下除颤仪上的“同步/SYNC”按钮,实际上是先启动了除颤仪的自动搜索心电图R波的程序,这时有监护功能的除颤仪在每个主波(一般是R波)上面看到有一个小点。
当按下“放电”按钮后,除颤仪不会立即释放电脉冲,而是与R波同步放电。
因此,同步的前提是心电图R 波和T波能清楚分辨出来。
何为“非同步”非同步电复律是指室颤(室扑或无脉性室速)时,已经没有心动周期,整个心肌已无时相上的区别,也没有QRS波,无须避开心室易损期,在任何时相均能通以高能电脉冲,无须用R波来启动。
室颤时应即刻放电,争分夺秒为抢救赢得时间。
如果除颤议在“同步”工作方式下就无法识别QRS波,不会放电(室颤+同步=不放电)。
6、电极板位置如何放除颤仪均应配有电极板,大多有大小两对,大的适用于成人,小的适用于儿童。
电极板位置可直接影响到除颤的成功与否。
两个电极必须使心脏位于电流的路径中心,以确保电流能穿过整个心脏。
体外电复律时有四种电极板位置:①前侧位(前尖位或标准位):一个电极板放在右前壁锁骨下,靠近但不与胸骨重叠,注意,无论如何也不要将电极放在胸骨上,以免明显减弱除颤时放电时的能量;另一个电极板放在心尖(左乳头左侧,其中心位于腋中线上),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10cm,这种方式迅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②前-左肩胛位:一个电极板放在右前壁锁骨下,另一个电极板放在背部左肩胛下;③前-右肩胛位(尖后位):一个电极板放在心尖部,另一个电极板放在病人背后右肩胛角,注意避开脊柱。
④前后位:一个电极板放在左肩胛下区,另一个电极板放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水平。
哪种位置最好?2010指南新建议:前-侧电极位置是合适的默认电极片位置。
可以根据个别患者的特征,考虑使用任意三个替代电极片位置(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右肩胛)。
新的数据证明,四个电极片位置(前-侧、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对于治疗心房或心室心律失常的效果相同。
没有研究直接评估了电极片或电极板的位置对除颤成功与否(以恢复自主循环为标准)的影响。
装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仪患者的体外除颤时,2005指南建议放置的电极片应距离该设备至少2.5cm,2010年指南强调放置电极片或电极板位置不要导致除颤延迟,应该避免将电极片或电极板直接放在植入装置上。
与2005版本中使用的语气相比,该建议语句的语气略显柔和。
如果电极片过于靠近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仪,则在除颤后植入装置可能会出现故障。
一项电复律研究证明,如果将电极片放在距离上述装置至少8厘米以外的位置,则不会损坏装置的起搏、检测或捕获功能。
国内经验做法是离开起搏器10~15cm即可。
电极板应该紧贴病人皮肤并稍为加压(5kg),不能留有空隙,边缘不能翘起。
安放电极处的皮肤应涂导电糊,也可用盐水纱布,紧急时甚至可用清水,但绝对禁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肤灼伤。
消瘦而肋间隙明显凹陷而致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者宜用盐水纱布,并可多用几层,可改善皮肤与电极的接触。
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持干燥,避免因导电糊或盐水相连而造成短路。
也应保持电极板把手的干燥,不能被导电糊或盐水污染,以免伤及操作者。
当心脏手术或开胸心脏按摩而需作心脏直接电击除颤时,所需专用小型电极板,一块置于右心室面,另一块置于心尖部,心脏表面洒上生理盐水,电极板紧贴心室壁。
7、“有选择”的除颤是不是所有心脏骤停的患者都需要电击除颤?答案是否认的。
心脏骤停时有四种心律类型①心室颤动:心电图上QRS波群与T波均不能辨别,代之以连续的不定形心室颤动波(下有详述)。
②无脉性室速:表现为室速波,但无脉搏。
③心脏电-机械分离:常是心脏处于“极度泵衰竭”状态,心脏已无收缩能力,无心搏出量,即使采用心脏起搏救治也不能获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