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合集下载

教师实践后教学案例(3篇)

教师实践后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案例以小学语文《自然》主题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生态环保意识。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然》主题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 教学内容《自然》主题包含多篇课文,如《四季》、《美丽的蝴蝶》、《大自然的声音》等。

本案例以《美丽的蝴蝶》为例,开展实践活动。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蝴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美丽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学习1. 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提问:蝴蝶有哪些特点?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3.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

(3)实践活动1. 观察校园内的蝴蝶,记录下蝴蝶的种类、颜色、习性等。

2. 搜集关于蝴蝶的资料,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小组合作,制作蝴蝶标本或手抄报。

(4)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调查结果,展示自己的蝴蝶标本或手抄报。

2. 教师点评,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3.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4. 布置作业: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习性。

三、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达成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美丽的蝴蝶》这篇课文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提升。

2. 教学策略有效(1)注重实践活动: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示蝴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3篇)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分数作为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分数的认识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分数的含义理解不深,分数的运算能力不足等。

为了提高分数教学的效果,我们对小学数学“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例进行了改进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够识别和比较简单的分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改进措施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开始,我们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张饼,将其平均分成4份,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吃了其中的2份,那么剩下的部分应该如何表示?这样的情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分数。

2. 多元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游戏等。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的读写规则,并结合实物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3. 强化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认识分数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用彩色纸条或积木等实物制作分数,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数的意义。

同时,在比较分数大小时,可以让学生用小棒或手指进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认识分数后,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何将一个分数表示成两个分数的和?如何将两个分数相加?通过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案例(3篇)

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系统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决定将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作为一项教学实践项目。

以下是该项目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二、项目目标1. 使学生了解智能家居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项目实施1. 项目选题项目选题:智能家居系统设计2. 项目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确保每个小组都具备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以充分发挥团队优势。

3. 项目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1)查阅资料: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了解智能家居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关键技术;2)市场调研:学生走访市场,了解智能家居产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项目设计提供参考;3)确定方案:小组讨论,确定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目标、功能和实现方式。

(2)中期实施1)硬件选型: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2)软件开发:编写控制程序,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各项功能;3)系统集成:将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测试系统性能。

(3)后期完善1)优化设计: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撰写项目报告:整理项目实施过程,撰写项目报告;3)成果展示:制作项目演示文稿,进行成果展示。

4. 项目评价项目评价采用以下标准:(1)项目完成度:是否完成既定的项目目标;(2)创新性:项目设计是否具有创新性;(3)实用性:项目设计是否具有实用性;(4)团队合作:团队协作是否良好;(5)沟通能力: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项目成果1. 完成智能家居系统设计,实现系统各项功能;2. 学生掌握智能家居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3.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4.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提升;5. 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增强。

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案例(3篇)

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案例(3篇)

第1篇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育方式单一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政府提出了教育改革的目标,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创新教育方式。

在此背景下,某地区开展了一次教学改革实践,以下是对该案例的详细阐述。

一、案例背景某地区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为改善这一状况,该地区决定开展一次教学改革实践,旨在探索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教育发展之路。

二、改革目标1. 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 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

3. 创新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三、改革措施1. 实施课程改革(1)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当地实际,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加强课程评价。

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2. 实施教师培训(1)开展教师培训。

邀请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建立教师发展制度。

为教师提供进修、交流、研讨等机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加强教育资源配置(1)优化教育资源分配。

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

(2)推广信息技术教育。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开展教育评价改革(1)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差异。

(2)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客观。

四、改革成效1. 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通过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措施,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 教育公平得到促进。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

3. 教育方式创新。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阅读效果不佳。

为此,本文以情景导入法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二、案例背景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张老师,在教学《小草》这篇课文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兴趣不高,理解能力有限。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张老师决定尝试情景导入法。

三、案例实施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课前准备:张老师收集了关于小草的图片、视频资料,并制作成PPT。

(2)课堂导入:上课伊始,张老师播放一段关于小草的视频,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小草的生命力和顽强精神。

接着,展示PPT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草的外貌特征。

(3)提问引导:张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草有什么特点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考小草的相关知识。

2. 情景模拟,深入理解(1)角色扮演: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小草、阳光、雨露等角色,模拟小草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景。

(2)讨论交流:各小组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讨论小草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困难。

(3)分享心得: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张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3. 拓展延伸,提高能力(1)写作训练:张老师布置一篇以“小草”为主题的作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想象,描绘小草的成长历程。

(2)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小草的书籍,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四、案例反思1. 情景导入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

在本案例中,张老师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情景导入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在本案例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活动,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从课题上来看,本课教学重难点是花的遮挡关系,也就是“茂密”的表现方法。但我认为,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掌握运用图形拼组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花也应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而且掌握图形拼组的方法是低年级学生进行创作的重要手段。思前想后,最后我决定将运用图形拼组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花作为本课的重点,表现茂密(“遮挡关系”)作为本课难点,设计了本次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根据二年级学生生长的规律,绘画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课程标准我设计本课以绘画为主,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简化学生对“茂密”的理解程度处理好本课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本课学习重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2如何表现花的特点和前后关系。
9、实践反思
《茂密的花》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四册中的一节造型.表现课。根据课标中对第一学段学生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要求(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及教材的教学设置,我将学生的创作表现形式定位为绘画表现。
2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让画面色彩丰富
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花的种类进行创作
培养学生动手创作能力
作业展评
小结
同学互相欣赏作品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七、教学评价设计
1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说说其他同学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创作。
八、板书设计
茂密的花
花的结构表现;手法前后遮挡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案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趣味数学课堂,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案例描述1. 课堂情境设计(1)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有趣的数学图片,如“动物排队”、“数字猜谜”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课堂。

(2)新授课环节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引入新知识,如“数字接龙”、“找规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

(3)巩固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一系列趣味性强的练习题,如“数学接龙”、“数字迷宫”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游戏教学法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效果(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通过趣味数学课堂,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在趣味数学课堂中,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和活动,提高了自己的数学素养,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3)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趣味数学课堂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

三、案例分析1. 案例成功之处(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兴趣本案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趣味数学课堂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

教学实践改进案例(3篇)

教学实践改进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案例以某中学七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分层教学策略,改进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

二、案例分析1. 问题提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和内容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部分学生因学习基础薄弱,跟不上教学进度,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而部分学生因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学习兴趣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尝试采用分层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2. 改进措施(1)分析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为优等生,学习能力强,基础扎实;B层为中等生,学习基础一般,需加强巩固;C层为后进生,学习基础薄弱,需重点辅导。

(2)制定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A层学生要求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B层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学习兴趣;C层学生要求跟上教学进度,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3)采用分层教学策略①A层学生:教师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提高学生的挑战性。

②B层学生:教师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通过讲解例题、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C层学生: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逐步跟上教学进度。

(4)实施分层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分层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测试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数学教学实践改进课例(3篇)

数学教学实践改进课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本课例以“圆的周长和面积”为例,探讨如何改进数学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车轮、硬币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圆的周长和面积吗?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圆的周长(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引出圆的周长。

(2)通过多媒体展示圆的周长公式:C=2πr。

(3)教师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圆的面积(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面积的概念,引出圆的面积。

(2)通过多媒体展示圆的面积公式:S=πr^2。

(3)教师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教师注重举例说明,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保证了教学效果。

4. 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改进措施1. 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注,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材施教。

2. 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改进课例(3篇)

教学实践改进课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实践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课例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通过改进教学实践,探索一条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路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图片、故事等形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互动交流: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5. 评价反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关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新闻或短片,引发学生思考。

(2)教师提问: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道德规范?如何践行这些道德规范?2. 课堂讲授(1)社会公德:讲解社会公德的概念、内容,结合实例分析社会公德在生活中的体现。

(2)家庭美德:讲解家庭美德的概念、内容,结合实例分析家庭美德在家庭生活中的体现。

(3)职业道德:讲解职业道德的概念、内容,结合实例分析职业道德在工作中的体现。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如: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

(2)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探讨如何践行道德规范。

4. 互动交流(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践行道德规范?(2)学生回答: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的经验。

5.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知道了如何践行道德规范。

教学实践改进课例_小二(3篇)

教学实践改进课例_小二(3篇)

第1篇一、背景分析《小蝌蚪找妈妈》是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群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故事。

这篇课文具有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存在理解困难,课堂互动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进行了教学实践改进。

二、教学实践改进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3.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实践改进措施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小蝌蚪、青蛙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扮演小蝌蚪、青蛙等角色,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体验故事情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可以将课文分为三个层次:识记层、理解层、拓展层。

(2)识记层: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理解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妈妈?”“小蝌蚪遇到了哪些困难?”等,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4)拓展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如“小蝌蚪长大后发生了什么?”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 加强互动,提高课堂效率(1)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课堂氛围。

(2)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4.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朗读法: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和语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游戏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实践改进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改进,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 理解能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改进教学实践案例(3篇)

改进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以某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根据学生需求改进教学实践。

二、问题提出在某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发现以下问题:1.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低;2. 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3. 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4. 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改进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进策略1. 关注学生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

例如,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基础知识的讲解;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学习难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 创设趣味性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性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游戏、故事、情境模拟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3.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 优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教师应优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例如,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5. 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应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例如,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实施过程1. 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教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

2. 创设趣味性课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课堂活动,如“成语接龙”、“诗词朗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个人实践的改进教学实例(3篇)

个人实践的改进教学实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与创新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以个人实践为例,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案例描述1. 教学背景本案例以初中数学课程为例,教学内容为“一次函数的应用”。

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但对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较弱。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一次函数的概念,如“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购物打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授①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与一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如“小明家的菜地面积随种植蔬菜种类数量的变化”。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②展示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③教师点评:针对学生展示的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系列与一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和支持。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注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评价与反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三、改进措施1. 优化教学内容(1)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学生识字、写字认真,积极回答,敢于展示
课件展示生字,学生更能直观的识字。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掌声前的英子,走进她的内心。
1、生字、新词我们都会读、会写了。现在老师把难度再加大,你们敢挑站吗?出示句子“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师:谁来挑战,你读得真不错。(指名读、然后齐读)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掌声》
姓名:
黄丽
工作单位:
靖西市第五小学
学科年级:
三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3、同学们对课文的生字、新词到底读得怎样呢?下面老师来检查
(依次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4、齐读生字(整版出示)
这些生字你都会读了吗?(会了)那就用你们洪亮的声音告诉老师。
5、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我们会读了,但还有一些字要求我们会写。
(1)出示“愿”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指名说。(3)指名两个学生上台写,其他同学在生字本上写。
九、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预习、课堂讨论、课堂展示、课件展示。学生在学习生字、理解词义和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完成的比较好。我觉得这节课的亮点有:
(一)圆满地完成了识字。
本课要认的10个字,通过课件展示看拼音认读、同桌互读正音读词语、在句子中复现、换语境复现等多种形式很好地完成了识字教学。本课要写的13个生字,通过读字、组词、说话、练写、展评和恰当的评价等多种形式也很好地完成了识字教学。

改进教学实践问题的案例(3篇)

改进教学实践问题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性和个性化。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我国教育界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翻转课堂”模式改进教学实践问题。

二、案例分析1. 问题提出该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低;(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3)教师教学压力大,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4)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改进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校决定尝试“翻转课堂”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课前自主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视频、课件等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自由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课中互动交流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和实践。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形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拓展延伸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保持沟通,解答学生疑问,实现个性化辅导。

3. 改进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该校“翻转课堂”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1)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大幅提升;(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3)教师教学压力得到缓解,能够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4)教学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启示与建议通过本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和建议:1. 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教学改革实践案例(3篇)

新课标教学改革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标教学改革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教学改革,我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以下是一篇新课标教学改革实践案例。

二、案例概述我校是一所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普通高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标教学改革,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本案例以我校高一(1)班为例,具体阐述新课标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三、实践过程1. 教师培训为了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标教学改革,我校组织了多场培训活动,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使教师们对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方面有了深入的理解。

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方法。

2. 课堂实践(1)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雨巷》这首诗时,教师通过播放雨巷实景图片和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关注学生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注重实践操作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物理实验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一历史事件,各抒己见,最后由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3. 教学评价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我校实行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

教育教学实践类案例(3篇)

教育教学实践类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学科,其教学目标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以某中学八年级语文课堂为例,探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语文教学实践。

二、案例实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要字词、句子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爱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课文第一、二段,重点分析父亲的背影形象及其所蕴含的父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关于父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父爱是什么?父爱有哪些表现形式?从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1)课文描写了父亲哪些行为?(2)这些行为体现了父亲的哪些品质?(3)你从这些行为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父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父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等,分析父亲的背影形象及其所蕴含的父爱。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 课堂展示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给予评价和补充。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 总结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手法,如对比、细节描写等,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案例反思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教学内容
1、苦练
课时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陈招娣的倔强性格,学习她刻苦、顽强的精神。2.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3.认识“猝、垫、苛”3个生字,正确书写“崇、袁”等9个生字。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从课文对陈招娣罢练及继续训练的细节描写中,体会中国女排姑娘吃苦耐劳、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料。2.有关中国女排在国际比赛中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1.板书课题,并齐读。同学们,在你们的头脑中怎样的训练才可以称得上“苦练”?2.多媒体出示关于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文字资料:在教练员袁伟民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在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连连夺冠,获得了全世界重大赛事“五连冠”的殊荣。中国女排在世界赛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成就的背后她们付出多少辛苦你知道吗?其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啊!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前中国女排的一名成员——陈招娣的故事,看看她是如何苦练的。二、初读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读文时可以圈画生字、新词。)2.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己不理解的词语。3.再次读课文,并把语句读通顺,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自主、合作学文1.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提醒学生在互读时把语句读通顺。)2.小组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在学生反馈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共同归纳:课文记录了陈招娣在排球训练中,因过于疲劳,两次罢练,最终克服困难,理智回归并完成训练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以陈招娣为代表的中国女排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吃苦耐劳、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可贵精神。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板书:主动请求续加训练——首次累倒赌气罢练——再次累倒痛哭罢练——理智回归完成训练。四、熟读思考1.可以把课题“苦练”改为“训练”吗?二者有什么区别?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苦练”中的“苦”字?在下面用横线画出来。3.把自己画出来的内容大声地读一读,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概括性的语句批注在书上。五、交流感悟1.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感受陈招娣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品质。(1)她玩命地向球飞扑过去,滚翻起来,又飞扑过去。渐渐地,她的双腿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但她仍然不顾一切地奔跑着,翻滚着,飞扑着。当她救起第九个球时,倒在地上起不来了。(这两句话描述了陈招娣救球的训练过程。“飞扑过去”“滚翻过来”,形象地再现了训练情景。“玩命”“不顾一切”,表现了陈招娣认真刻苦的拼搏精神。“双腿发沉”“脸色苍白”,表明她已经精疲力竭了。最终陈招娣因体力不支而倒地。这是陈招娣续练后第一次累倒。)(2)招娣趴在地上大口大口喘着气,眼看着球从自己的身边、头上飞了过去。她不是不想去救,实在是太累了,即使站立起来,也追不上那刁钻的来球。(“不是不想去救”“实在是太累了”,这表现了陈招娣累得面对飞来的球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3)招娣走到红十字箱跟前,撕了几条胶布。不裹,手指尖裂开的口子,实在疼得受不了。如果从她打球算起,她用的胶布拼凑起来,至少可以做一身衣裤了。(这几句话先写陈招娣用胶布裹手上的口子,再写她使用胶布之多,极言训练之苦。前文写训练之累,这里写训练之苦,苦和累是中国女排训练的基本特征。)(4)袁伟民一个球接一个球地扔着、砸着。招娣奋不顾身地向飞来的球飞扑着,滚翻着。好不容易把刚才的负球给补上,她还是只救起了九个球!离十五个还有六个呢!很明显,招娣的动作迟缓了。终于,她又倒下起不来了。(这是陈招娣续练后第二次累倒。第一句写袁伟民对陈招娣的训练,他没有因为陈招娣已经很累而手软,仍凶狠地“扔着、砸着”,足见他是一个以“狠”著称的教练。后几句写了陈招娣训练时的表现,她没有因为前次累倒心里不满而影响练习,还是那么顽强,再一次表现了她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2.从以上的语句中,选择一句进行有感情朗读。学生自由选择语句,自由练读,指名朗读。3.在苦练的过程中陈招娣有怎样的心理变化?看出她怎样的性格?找到相关的语句。(1)招娣火了,心里说:“扔吧!扔吧!”她霍地从地上站起身,气冲冲地嚷道:“我不练了!”便走到场外拿起衣裤,径自朝门口走去。(第一次因为教练太苛刻,不顾自己累倒而发火,气冲冲地罢练要走。)(2)她感到满肚子委屈,站起来,看也不看教练,拿起衣裤又径直向门口走去。她实在忍受不了了,世界上哪有这么狠心的教练呀!(第二次忍受不了教练对自己累倒后的铁石心肠而感到委屈,赌气再次罢练要走。)(3)她那被极度疲惫和委屈情绪弄昏了的头脑,开始冷静下来,理智回到了她的心中。(最终冷静下来,理智回到心中,要完成训练。)招娣迈动脚步了。不过,她不是往前走,而是来了个向后转,步子那么猛,动作那么冲。(这表现了陈招娣的个性特征,以及她知错就改、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品质。同时,两次罢练也表明了训练之苦,照应了课题“苦练”。)4.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陈招娣完成了训练任务?作为一名中国女排的队员,为国争光,振兴我国排球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使陈招娣坚持完成了训练任务。5.让女排的姑娘们练得这样辛苦,袁伟民教练是不是像陈招娣说的那样,太铁石心肠了?你怎么评价袁伟民教练?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有所
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
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
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
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温馨提示信息:根据教育部对本项目的建议,二要实行网络研修与现场课堂教学结合,推动教师边自学、边课堂教学、边提高。

课堂实录能够真实的充分反映“教学课堂教学”,恳请尽量递交视频格式的课堂实录或课堂片段,坊主在批改作业时将优先考量视频格式的
作业为杰出作业。

1.培训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

2.教学设计恳请参考模板建议核对;教学课件须要确保能够正常播出查阅;课堂实录
以视频格式居多,若没摄制设备也可以递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
交成果资源包。

(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作业题目: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温馨提示:根据教育部对本项目的要求,切实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

课堂实录能真实的反映“教学实践”,请尽量提交视频格式的课堂实录或课堂片段,坊主在批改作业时将优先考虑视频格式的作业为优秀作业。

作业要求:
1.培训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

2.教学设计需体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成果资源包。

(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