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历史分析与辩证分析

合集下载

用历史方法分析问题

用历史方法分析问题

用历史方法分析问题(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用历史方法分析问题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谈谈分析历史问题的四种方法

谈谈分析历史问题的四种方法

谈谈分析历史问题的四种方法一、全面分析法“全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它是建立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将这一观点引入史学领域以分析历史问题,就是要联系到影响历史事件的各个方面。

以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和战争结果为例,第一、鸦片战争是一场战争,是战争就会有交战双方(有时是多方),因此就不能只分析其中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第二、从交战的任何一方考虑,导致战争爆发和导致战争结局的往往不是单方面的因素,而是多方面因素的交织的结果。

这里的多方面我们常常可以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作为参照(涉及古代中国的一些问题上,一般可以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等五个方面作为参照)。

这样,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战争结果时,可以在心目中形成以下表格:中国(大清帝国)英国政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政治腐败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封闭的自然经济开放的商品经济军事处于冷兵器时代,且装备不整,训练不勤,军纪松弛跨入火器时代,船坚炮利外交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对华觊觎已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文化近代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完成文网严密,“万马齐喑”,乾嘉学派为代表的考证学风盛行以上表格并不是参考答案,而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路,它提醒我们从交战双方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透彻理解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欲凭借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殖民地(主要作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才能分析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而告终的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处于上升时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也只有这样才能理解禁烟运动只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如果中国不禁烟,英国也能达到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目的,战争的手段自然也可以不予采用,这等于未战已先降。

除了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以外,在分析与资本主义发展相关的问题时,还可以从市场、资本、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各种教材在分析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时就都采用这一方法。

历史细节和辩证思维以义和团运动为例-PPT精选

历史细节和辩证思维以义和团运动为例-PPT精选
——相蓝欣:《义和团战争的起源》
3、宣战之谜
(西方列强)第一个错误是当时在京的外国人并未受到 人身威胁的情况下就将护馆卫队召进北京;第二个错误是组 织西摩远征军去解救尚未被围的使馆区;第三个错误是在京 外交官自作主张在京城内剿杀义和团,导致京城秩序大乱; 第四个错误是决定夺取大沽炮台去解救被困的西摩远征军。 这四个错误一环扣一环,都是导致中国宣战的直接原因。应 该说,战争爆发于1900年的6月16日,而不是以6月20日的 中国宣战为起点。因为在6月16日,列强对华发动了夺取大 沽炮台的不宣而战,慈禧太后别无选择,被迫应战。
——佐藤公彦:《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
1、民教冲突
该图片以直观的形式,反映了列强传教过程中的全面、 深入和强势特征,传教士、教民享有“治外法权”甚至是政 治特权是其症结,但教学使用中该图片应做加工处理,并结 合一定的讲解,不过不需要引用作者前引论述。
1、民教冲突
义和团(又名义和拳)最初是大刀会,……专以洋人, 尤其是传教士为对象,民众对洋人也有多年的积愤。外国传 教士免不了偏袒教徒,而教徒有的时候免不了仗洋人的势力 欺侮平民。民间许多带宗教性质的庙会敬神,信基督教的人 不愿意合作。这也引起教徒与非教徒的冲突。民间尚有种种 谣言,说教士来中国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国人的心眼以炼药丹, 又一说教士窈取婴孩脑髓……民间生活是很痛苦的,于是把 一切罪恶都归到洋人身上。洋人,附洋人的中国人,以及与 洋人有关的事业如教堂、铁路、电线等、皆在被打倒之列。
参考资料
1、(日)佐藤公彦:《义和团起源及其运动—— 中国民众民族主义的诞生》
2、(美)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3、相蓝欣:《义和团战争的起源》 4、(美)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
和神话的义和团》

唯物史观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史观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史观原理及方法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方式和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以物质世界为基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核心,通过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分析,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下面将介绍唯物史观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唯物史观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决定意识:唯物史观认为物质是现实的基础,物质世界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人的认识、观念和思想都是从物质世界中产生出来的,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们的意识是由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资产阶级法权的历史限制:唯物史观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历史必然性,但也存在着其历史限制。

资产阶级法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但它限制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这种社会形态的消亡,进而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3.千万雄师过大江: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无数个个体和群体共同创造的。

历史的变革是由人民群众的力量所推动的,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斗争和努力,才能够实现社会的转型和进步。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是唯物史观的认识方法和思维工具,它强调对事物的矛盾、变化和发展的认识。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包含着矛盾的,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

辩证法通过分析矛盾的斗争和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历史的方法论。

它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可以科学地研究的。

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社会形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重视对历史事实的客观分析,强调将历史分析的重点放在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发展上。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贯穿于历史研究的全过程,它要求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具体来说,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事求是:唯物史观强调从具体事实出发进行研究,对历史事实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研究者应当客观地搜集和整理史料,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辩证法及唯物史观总结

辩证法及唯物史观总结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重视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四、辩证法的创新意识
1.辩证的否定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历史分析思维方法 (2)

历史分析思维方法 (2)

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高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他是适应高校选拔的需要。

一、历史分析思维方法须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理论基础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的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思维的理论依据,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钥匙”。

辩证唯物主义中原因与结果(内因与外因)共性与个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继承与发展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与阶级斗争、人民与英雄等原理,常被用于历史思维过程中。

利用好这把“钥匙”学习历史,进行历史思维,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社会现象,都能从背景、根源、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得到正确结论。

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能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的变化及变化根源有较清楚的认识,并能发现和得出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认识上,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就能把它们放在当时历史背景(条件)下去分析。

比如,中外历史上有许多著名历史人物,有些在历史进程中起过重大作用,但也存在不足的一面;有些反面人物,干了许多坏事,但也不能抹煞他一生中干了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

像这样的事例很多。

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能从当时、当地情况出发,从不同视角,多方面、客观地去思考,锻炼了思维的周密性,克服主观性、片面性。

二、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教师的导向作用举足轻重。

分析历史的方法,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分析历史的方法,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分析历史的方法,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分析历史的方法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劳力、工具、技术等)+生产关系(方式)+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矛盾)+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如: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①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

②政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要求民主政治等。

③文化:袁世凯尊孔复古;辛亥革命反封建思想不够彻底等。

(二)外因:日本等国加紧侵略,民族危机依然深重;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维护统治)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高一历史第二课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第二课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第二课知识点归纳一、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诸侯纷争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公元前476年):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

一些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先后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著名的霸主。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 公元前221年):诸侯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和激烈,规模也不断扩大。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之间相互征伐,形成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这导致了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宗法分封制失去了经济基础。

诸侯势力膨胀:诸侯在争霸和兼并战争中,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不再听从周王室的号令,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欲望增强,冲击了原有的分封体系。

士阶层崛起:随着教育的发展,士阶层逐渐兴起。

他们在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传统的贵族政治提出了挑战。

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在诸侯纷争的过程中,中原各国与周边少数民族频繁接触。

华夏族在与周边民族的交往、战争和融合过程中,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

华夏族将周边民族称为夷狄,但同时也通过经济文化交流、战争等方式促进了民族融合,周边民族也逐渐接受了华夏文化中的一些因素,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背景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制确立,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打破旧的政治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治: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不断,各国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需要进行改革以增强国力。

思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法家思想为变法提供了理论支持。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中央集权等思想,符合当时各国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求。

主要变法魏国李悝变法:内容:选贤任能,赏罚分明。

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各级官吏,根据功劳大小给予赏赐和惩罚。

尽地力之教。

鼓励农民精耕细作,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国家的田赋收入。

谈谈分析历史问题的四种方法

谈谈分析历史问题的四种方法

谈谈分析历史问题的四种方法谈谈分析历史问题的四种方法一、全面分析法“全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它是建立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将这一观点引入史学领域以分析历史问题,就是要联系到影响历史事件的各个方面。

以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和战争结果为例,第一、鸦片战争是一场战争,是战争就会有交战双方(有时是多方),因此就不能只分析其中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第二、从交战的任何一方考虑,导致战争爆发和导致战争结局的往往不是单方面的因素,而是多方面因素的交织的结果。

这里的多方面我们常常可以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作为参照(涉及古代中国的一些问题上,一般可以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等五个方面作为参照)。

这样,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战争结果时,可以在心目中形成以下表格:中国(大清帝国)英国政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政治腐败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封闭的自然经济开放的商品经济军事处于冷兵器时代,且装备不整,训练不勤,军纪松弛跨入火器时代,船坚炮利外交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对华觊觎已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文化近代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完成文网严密,“万马齐喑”,乾嘉学派为代表的考证学风盛行以上表格并不是参考答案,而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路,它提醒我们从交战双方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透彻理解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欲凭借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殖民地(主要作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才能分析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而告终的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处于上升时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也只有这样才能理解禁烟运动只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如果中国不禁烟,英国也能达到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目的,战争的手段自然也可以不予采用,这等于未战已先降。

除了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以外,在分析与资本主义发展相关的问题时,还可以从市场、资本、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各种教材在分析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时就都采用这一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演示教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演示教学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素自参加革命实践中,科学地总结丁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科学的优秀成果而创立,并在以后的实践斗争中不断得到发展。

它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的统一。

它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又同一切旧唯物主义有原则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对物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辩证的过程,它依赖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的规律,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是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它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见解,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因而是科学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它把唯物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它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狄慈根1886年出版的《一个社会主义者在哲学领域中的漫游》一书中,狄慈根用这一概念表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后来普列汉诺夫也是这样表述的。

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讲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时,还用过完备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等概念。

现在一般都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概念。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又称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

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和辩证唯物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参加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同历史唯心主义相反,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自身所围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子社会存在;社会的发展主要是由社会内部矛盾所推动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神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史学理论知识点

史学理论知识点

史学理论知识点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学科,它涉及到各个历史阶段的研究与分析。

史学理论知识点是史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下面将介绍一些史学理论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史学研究的基本原理。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强调对历史事件与现象的矛盾性和发展性进行分析。

辩证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把握历史发展的全貌。

三、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史学研究的另一种方法,它着重于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真实性。

实证主义要求史学研究严谨客观,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性。

四、史料考据史料考据是史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史学家对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核查,确保史学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史料考据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决定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五、历史周期论历史周期论是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历史发展具有周期性规律,历史事件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重复性和循环性。

历史周期论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

六、史学流派史学研究中存在多种不同的流派和学派,如西方史学、东方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等。

不同的史学流派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丰富了史学研究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通过以上介绍,读者可以初步了解史学理论知识点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史学理论知识点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和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愿读者在探索史学研究时,能够深入理解史学理论知识点,增进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讲-唯物史观

第二讲-唯物史观

第二讲唯物史观1.联系当代中国的实际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认识马克思唯物史观是是马克思恩格斯以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实践,以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和法国阶级斗争历史学派为理论前提,进行科学研究中形成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全面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唯物史观的根本任务是发现历史中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研究人类的生产实践出发,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解开历史之谜的钥匙。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伟大发现之一。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也为我们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建设社会主义规律性的认识,所形成的系统理论。

(二)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不同于唯心史观把社会发展看做是观念的产物,马克思既唯物又辩证地考察社会,认为社会发展的的规律是客观的,他从目的和结果的关系、偶然和必然的关系上说明社会历史进程受一般规律支配。

社会的发展不是单个意志的产物,而是在总的经济运动支配下各种力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服从于社会内部的客观规律。

在大跃进运动时期,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正是蔑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苦果。

(三)物质动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旧唯物主义坚持的精神动力室最终原因的观点,是在历史观里背叛了自己。

指出黑格尔的错误是:不是在历史本身中去寻找,而是把哲学的意识形态作为动力引入历史观,只是考察人们参加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揭示这些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正是在物质动因是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辩证,认识,史观99页PPT

辩证,认识,史观99页PPT
辩证,认识,史观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历史原因分析方法和角度总结

历史原因分析方法和角度总结

历史原因分析方法和角度总结第一篇:历史原因分析方法和角度总结1、因素和原因的差别:因素:决定事物发展的原因、条件;构成事物的要素、成分。

从这个定义上看,因素包括原因、条件、事件本身的特点等。

2、历史分析中的各种原因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第二篇: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角度归纳与分析历史主观题答题角度归纳与分析历史主观题基本都以材料为依托,从某一角度为切入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问题的设置跨度很大,有时是对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考查,有时是对中国或世界近现代历史的考查,也有时综合考查古今中外的同一历史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而现实的社会既类似于自然又不完全相同于自然, 既超 越个人的特性又基于个人及其活动,它是自然和精神、客 观与主观、客体和主体、整体与个人相统一的完整而全面 的过程, 这一过程基于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 因此,以 这种全面而完备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其核心是具 体的社会实践观)为基础建构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 论, 不仅能消除以片面的社会哲学为基础而形成的传统社 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对立(即人文科学方法论(理解方法 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实证方法论)、方法论个人主义 和方法论整体主义的之间的对立),而且能使得这些相互 对立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融合起来。

以这种片面的社会哲学为基础的社会科学方 法论注重自然科学方法论而忽视人文科学方法论。 “社会唯名论”只看到了社会中的个人及其主观 性、精神性,而忽视了社会及其客观性、物质性、 整体性。以这种片面的社会哲学为基础的社会科 学方法论注重“方法论个人主义”而忽视“方法 论整体主义”。“社会唯实论”则看到了社会及 其客观性、整体性、物质性,而忽视了社会由以 构成的个人及其主观性、精神性。以这种片面的 社会哲学为基础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注重“方法论 整体主义”而忽视“方法论个人主义”。
完整的表象、生动的整体→抽象的规定→理性具体
每一个抽象原理归根到底都通过与精神生活的联系才能获得 自己的论证。施莱尔马赫、狄尔泰。
后思: 海德格尔:“在总是此在之在” 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范式
范式(paradigm) 原意是语法中词形的变法规则,可以引申为 模型、样式、模式、范型等。 库恩对范式的界说:
南京师范大学
第二讲
历史主义与辩证分析相统一 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中国南京随园 2012
主要内容

一、非历史、非辩证是非马克思主义社会 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二、历史主义方法和辩证分析方法。 三、历史主义与辩证分析相统一是马克思 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一、非历史、非辩证是非马克思主 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理论体系、研究规则、方法的“结构”,并认为它规范着研 究者的价值取向和观察世界的角度,决定着问题的提出、 材料的选择、抽象的方向、合理性标准的确立及问题的解 决,新旧范式的更替时科学发展的主要标志。 社会科学方法中,范式存在“不可完全通约性”。方法的不 同范式并存。
六大范式

之一:实证主义的方法范式
缺陷:夸大了人的生物性作用,不理解劳动对于生命活动的 意义。社会生物主义的方法本质上是一种还原论,而人类 社会具有不可还原性。
二、历史主义方法和辩证分析方法

1、历史主义方法

2、辩证分析方法
三、历史主义与辩证分析相统一是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中的辩证分析 2、辩证分析中的历史分析
社会科学方法历程及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的独立化历经文艺复兴的 “人文科学”、维科的“历史哲学”、狄 尔泰的“精神科学”、李凯尔特的“文化 科学”,揭示了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的特 殊性: 1)社会科学研究主客体融合性 2)自在VS自为 3)社会规律的随机性

抽象——理解——后思

抽象方式:
理解的提出:
六大范式
之五:结构——功能主义方法范式 相对区分为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 结构主义:将社会看成一个关系系统,坚持整体决定部

分、关系决定要素。社会结构决定社会的本质。 莱维—施特劳斯:社会的基本结构形式体现在神话(集体梦 幻)结构和亲属关系结构这两个方面。
功能主义:围绕“功能来研究社会。”通过分析社会要
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来确定社会要素与社会系统以及环 境的关系。默顿提出“显功能”与“隐功能”;帕森斯提 出四种功能分析法。皮亚杰提出功能与结构的整合,提出 结构—功能主义方法。
六大范式

之六:社会生物主义范式
承认社会具有自身特殊性的行为系统,但强调从生物界发展 而来,生物行为与社会行为有着统一的进化过程。二者之 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实际是将生物进化论运用到社会科 学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宾塞、威尔逊。 根本特点:将社会行为还原为生物学遗传密码,并进一步还 原到化学、物理以及信息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不同于片面的“社 会独特论”、“社会类似论”、“社会唯名论” 以及“社会唯实论”等社会哲学,它认为:人类 社会和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相互作用的 矛盾运动,而社会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及其 相互作用的根本途径就是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 人类社会是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双重关系 的统一, 实践是这种双重关系统一的基础, 是人 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历史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 系是一种辩证关系,人的活动既改造着自然、社 会和人本身,又要受到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制 约,人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六大范式

之二:人文主义及解释学的方法范式
强调社会与自然的差异性,认为社会本质上是人的主体精神 的外化或客体化,认识社会不能用反映的方式,更不能用 自然科学方法,唯一可行的只能是理解和解释的方法。
狄尔泰把解释学拓展为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韦伯建构了 “理解社会学”,强调理解是一个历史的流程和“视界融 合”过程。 缺陷:理解方法的绝对化,认为社会本身无规律可言,认为 社会科学中关于规律的认识并不是源于社会本身,而是来 自主体的精神活动。
源于培根的经验哲学、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方法、经孔 德解释学成为一种研究范式。
特点:运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
法去研究社会,同时引入历史的研究方法。
缺陷:对物理学、生物学的简单沿袭,只是理解社会现象
的外在联系,而不是社会现象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关系。 从本质上说,实证主义方法是从经验和归纳出发,运用自 然科学方法来描述社会现象的外在联系。

1、孤立的方法
2、静止的方法 3、片面的方法

4、抽象的方法(社会历史的抽象,唯心主义的抽 象)
凭借这些方法,建立起来经济学、社会学、政治 学、人类学。 这些学科基本是形式逻辑的理路,而非辩证逻辑 的理路。
独立社会科学方法产生之前



套用道德哲学:以“性善”、“性恶”来 规范社会,主要是古代,代表人物:萨拜 因。 套用哲学本体论:近代唯物主义从哲学本 体论出发,将机械论的自然观推广到人和 社会,认为人是机器。 套用自然科学:以牛顿力学的成功为发起, 将自然科学凝聚于社会科学之上,以万有 引力等研究社会,构建社会物理学、社会 引力学等。
听课感想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和辩证分析对 我们思考和研究问题有何启示?
谢 谢!
六大范式

之三:社会唯实论(方法论整体主义)
对社会与个人关系的不同认识形成了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两 大范式系统。 强调社会本身是一个整体结构和有机系统,有着自身的类型、 功能和活动方式,并认为社会决定个人,个人是社会所规 范的个人。 源于斯宾诺莎、孟德斯鸠,经黑格尔、齐美尔的行使社会学、 迪尔凯姆的客观社会学成为客观主义的社会研究方法范式。 特点:1、确认社会内在于人又外在于个人活动;2、以社会的整体性为

然而,无论是“社会独特论”、“社会类似 论”,还是“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 等等,它们都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片面认识, 因而都是一种片面的社会哲学。“社会独特论” 只看到了社会不同于自然的独特性,即社会的个 人性、主观性、精神性,而忽视了社会与自然的 类似性、社会的整体性、客观性、自然性。以这 种片面的社会哲学为基础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注重 人文科学方法论而忽视自然科学方法论。与之相 反,“社会类似论”则看到了社会与自然的类似 性、社会的整体性、客观性、自然性,而忽视了 社会的个人性、主观性、精神性。
背景,以具体的社会内容、要素、关系为对象,对统计材料作各种分 析、确立各类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寻求其规律。3、坚持就社会现 象本身说明社会现象。4、否定个人及其活动能动性。
六大范式

之四:社会唯名论范式(方法论个人主义)
将社会看成是“虚无的存在”和名称,坚持从个人 出发理解社会。 最早源于霍布斯,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个人幸福, 从而形成人狼理论。后历经的学者主要有:斯密、 边沁、爱尔维修、卢梭。 在现代,更多以心理主义方式出现。 塔尔德:社会研究本质上是对心理的研究; 华德:社会科学的基础既不是物理学也不是生物学, 而是心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