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
回顾与展望:2011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概况——基于对201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的
图 1 21 0 1年源 杂志所在地转 载文章数量比较
( 一)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3 2 %、%和 2 %。其他转载量在 2篇的源杂志所在地为宁
从 21 年人大复印资料《 0 1 职业技术教育》 转载论文所 波、 天津、 太原和武汉, 转载 1 篇的源杂志所在地为重庆、 采用的研究方法来看, 9 篇论文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法 , 有 0 无锡 、 金华和广州。 占所有被转载论文总数的6%; 3 采用文献法和统计法的各 有 1篇, 4 分别占总数的 1%; 0 采用比较法的有 1 0篇, 占总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职业技术教育)01 21 年所转载的 数的7 采用个案法的有 9篇, %; 占总数的 6 采用调查 %; 14篇论文中, 4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 的文章有 5 篇, 法的有7篇, 6 占 占论文总数的5 %。 论文总数的 3%( 9 本文只统计了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情 l 0 豌鞠嘲 0 ( 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情况 四)
< 职教通讯> ( 常州 ) < 现代教育管理) ( 沈阳)
3
6
1 3
4
栏 目设置次数 1 2
1 2 l 1
转载论文数量 3 3
2 7 2 5
3
6
9
5
‘ 教育发展研究>
( ) 沪
1 0
2
3
6
6
6
6
《 比较教育研究)
3 见表 2 。 种( )
( 篇)哈尔滨( 篇)南京( 篇)济南( 篇)石家庄( 6 、 4 、 4 、 3 、 3 从表 2可以看出, 排名前四位的是《 中国职业技术教 篇)分别占总数的3%、4 1%、0 6 4 3 , 5 1%、4 1%、%、%、%、
回顾与展望:2011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概况——基于对201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的
3
】
l 3
6
2 1
l 8 1 6
l 3
1
2 3
4
仅 在 第 九 期 中 出 现 过 :理 论 研 究 ” 在 第 十 一 期 中 “ 仅
出现 过 :关 注 ” “ 等 职 教 ” 为 每 期 必设 栏 目 “ 和 高 则 ( 表 1 。 见 )
( ) 杂 志 转 载 量 二 源
2O 职教 论坛/0 20 2 1 .3
队l U YA 百 家 论 苑 J LNUN I A
较 近 年 来 源 杂 志 转 载 量 。 以 看 出 这 四 种 杂 志 在 我 可 国职业 技术 教 育理论 研 究领 域扮 演 着重 要 的角 色 。
一
、
栏 目设 置 与 转 载 论 文 的 统 计 分 析
21 0 1年 人 大 复 印 报 刊 资 料 《 业 技 术 教 育 》 职 全 文 转 载 的 14篇 论 文 来 源 于 4 4 0种 学 术 期 刊 . 与 2 0年 相 比 少 了 3种 ( 表 2) 01 见 。 表 2 21 年 与 2 1 01 0 0年 源 杂 志 转 载 量 比较 表
《 河北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教科 : 版 ( 家庄 ) 石 《 国 成 人教 育> 济 南 ) 中 (
2
4 4
8 8
9 9
中等 职 教 改 革 与 发 展 农 村 职 教
异 域 采 撷 史 海 钩 沉 理论研 究
8 7 4
1 2 1
国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理 论 研 究 所 取 得 的 成 绩 和 呈 现 的 特 点 。并 对 2 2年 我 国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理 论 研 究 的 走 向 进 01
近三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 整 中等 教 育 结 构 . 力 发 展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 重 调 大 的
要 举 措 。随 后 . 共 中 央 《 于 制 定 “ 五 ” 划 的 建 中 关 七 计 议 》 明 确 指 出 :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已 经 成 为 现 代 教 育 中 “
育 制 度 的 研 究 关 键 词 : 业 教 育 ; 育 制 度 ; 究 职 教 研
作 者 简 介 : 晓 (9 2 , 刘 1 8 一) 男 山 东 淄 博 人 , 东 师 范 大 学 职 业 教 育 与 成 人 教 育 研 究 所 博 士 研 究 生 , 江 华 浙 工 业 大 学教 育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讲 师 .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职 业 教 育 基 本 理 论 、 较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 主 比 中 图 分 类 号 : 1 G7 0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 5l 2 0) 2 0 4 — 5 1 01 7 8( 01 2 — 0 6 0
博 士论 坛 B SILNA O H U TN
近三十年来我国 职业教育 制度研究的回 顾与思 考
口 刘 晓
摘 要 : 三 十 年 来 我 国职 业 教 育 制 度 的 研 究 经 历 了研 究 起 步 、 步 发 展 和 纵 深 发 展 的 阶 段 , 职 业 近 初 在
教 育 制 度 的 内 涵 、 成 以 及 国 际 比 较 等 方 面 取 得 了 一 系 列 成 果 。 但 也 存 在 着 研 究 边 界 不 明 晰 , 究 方 法 与 构 研 视 角 单 一 . 究 内容 滞 后 于客 观 实 际等 问题 。 后 应 当 围绕 我 国职 业 教 育 发 展 改 革 的 重 点 深 入 进 行 职 业 教 研 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及展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及展望杨院许晓芹连晓庆[摘要]产教融合政策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49—1977年)、产教结合(1978—2013年)、产教融合(2014年至今)三个时期,呈现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驱动产教融合政策演进、从单一主体走向多主体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三重逻辑。
基于此,未来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必须服务于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多主体协同育人,必须不断拓展和丰富产教融合的形式。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演进;趋势展望[作者简介]杨院(1984- ),男,内蒙古临河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许晓芹(1995- ),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连晓庆(1986- ),女,河南安阳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职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天津300350)[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国际视域下我国应用型高校科研发展路径及其保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TJJXQN17-008)[中图分类号]G710 []A []1004-3985(2019)19-0026-062019年2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6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再次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对于职业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脉络,审视其演进逻辑,进而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产教融合政策演变的历程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其演变的脉络可以分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49—1977年)、产教结合(1978—2013年)、产教融合(2014年至今)三个时期。
回顾与展望:2009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概况(二)
开户 :建设银行杭州德胜分理处
账 号 :1 9 2 3 0 0 1 0 2 1 1 9 0
总 经 理 :高 永 根
传真 :0 7 一 8 3 0 6 5 1 BO 9 6 联系人 :阮成芳、沈柏明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德胜路 2 8 3 号
邮 编 :3 0 1 1 04
⑧
的组织 设计 ( 徐国庆,第 5期 ) 学习领域”是一种根据职业任务和 工作过程而设计教学主题单元并组织 。“
教 学的课程 模式 ,有学者对其所涉及的三个基本要素—— “ 动领 域” 学 习领域”和 “ 习情境”及其 行 、“ 学 相互关 系进 行了阐述 ,并通过案例研究分析 了 “ 习领域 ”课程模式从教学 内容设计到教学组织安排的完 学 整过程 ,这对 我国职业 教育课程 开发和教学组 织具 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申文缙 、周志刚, l ) 第 0期 。 4 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研究 . 中国的大学正在走 向“ 浮躁 与功利的就业教 育” 这一点实际上正是西方社会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 ,
人 才培 养特 色,创设职业情景,开发职业能 力;要 在理论课教学情境 、实 训教学情境 、社会化教学情境 中
进行职业能 力开发课程的设计 , 促使学 习者开展积极的心理活动而获得知 识、 掌握技能 、 形成职业能 力 ( 李
平 、陈 广 宇 , 第 8期 ) 。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新兴的一种教 育方式 ,但是 目前农村 中职 课程在 目标 ,内容 、师资保障等方面仍
高等教育理念的激辩在 当下的再现 。伴随着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 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社 会转型期的就业危机 闩益 凸显 。开展职业教育是应对就业危机 、解决社会就业 问题的重要举措 。严峻的就 业形势对我 国现行的职业教 育制度也提 出 了诸多严峻的挑战 ( 钟艳华,第 6期 ) 。当前我国中职 毕业 生就 业质量不高,突 出地表现为就业稳定性较差 ,原因有:职业素 质不过硬 ,劳动保障无长效,就业 岗位 “ 走 马灯” 专业对 1难 实现 , , 3 技术特长难发挥 , 单培 养简单化 。 当对 中职 毕业生建 立和运行 高质量就业保 订 应 障 机制 ,包括企 业筛选机 制、劳动监督 机制 、行业规范机制 、学校 质量机制 ( 戴林东,第 6 ) 期 。 知 识是情境化 的,知识性 质决定学 习方式,学 习方式决 定教学方式和就业能力。高职教 育教学要针对
回顾与展望:2013年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综述——基于对2013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的统计分析
了 4个 。 其 中 常 设 栏 目 有 8个 。 分别 为 “ 高等 职教 ” 、 “比 较 与 借 鉴 ” 、 “ 改革 与发展 ” 、 “ 专题 ” 、 “中 等 职
教” 、 “ 理论经纬” 、 “ 特别 关 注 ” 和“ 农 村 职教 ” ; 新增 了 “ 课 程 与教学 ” 、 “ 教师 与学 生 ” 、 “ 探 索 与争 鸣 ” 和
( 1 9 7 9 一) , 男, 安徽 亳州人 , 浙 江 医 药 高等 专 科 学校 助 理 研 究 员 , 研 究方 向为职 业技 术教 育 ; 沈海 东( 1 9 7 0 一) ,
男。 浙 江宁波人 , 宁波城 市职业技 术学 院继续教 育学 院院长 、 副研 究 员, 研 究方 向为成人教 育管理 。 中图分 类 号 : G7 1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1 — 7 5 1 8 ( 2 0 1 4) 0 3 — 0 01 9 — 0 8
6 3
8 6
课 程 与教 学 教师与学生 探 索与 争 鸣
职 教 史
1 1 l
1
3 2 2
l
《 教育研究》 ( 北京)
《 河北 师范大学学报》 :教科
版( 石家庄)
4
3
8
9
5
4
4
9
1 0
l O
一
、
栏 目设 置 与 转 载 论 文 的 统 计 分 析
( 二 ) 源 杂 志 转 载 量
( 一 ) 栏 目设 置 概 况
2 0 1 3年 人 大 复 印 报 刊 资 料 《 职业 技术 教 育》 全
文转载的 1 5 3篇 论 文 来 源 于 全 国 4 9种 学 术 期 刊 .
“以人为本”职业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
2 0 年 8月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和 国 06
际培训 中心波恩会 议公报 等 。 ‘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从 “ 个 支 柱 ” 述 了 职 业 四 论
教 育 必 须 面 向人 的 生 存 理 念 . 的 主 要 教 育 思 想 成 它 为 指 导 国 际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的 纲 领 性 文 件 第 二 届 国 际 技 术 与 职 业 教 育 大 会 从 终 身 教 育 的 角 度 对 职 业
随着胡锦 涛总 书记在党 的十七 大报 告 中提 出 : “ 学 发 展 观 . 一 要 义 是 发 展 。 心 是 以人 为 本 , 科 第 核 基 本 要 求 是 全 面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 人 为 本 的思 以 想 在 我 国 成 为 社 会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 时 。 优 先 发 展 同 “ 教 育 .建 设 人 力 资 源 强 国 … …大 力 发 展 职 业 教 育 .
教 育 之 外 . 涉 及 学 习 与 经 济 和 社 会 生 活 的 各 部 门 还
的 职 业 有 关 的技 术 及 各 门科 学 . 及 获 得 相 关 的 实 以 际 技 能 、 度 、 解 能 力 和 知 识 。 术 与 职 业 教 育 被 态 理 技 进 一 步 理 解 为 : 通 教 育 的 一 个 组 成 部 分 ; 备 进 普 准 入 某 一 行 业 领 域 以及 有 效 加 入 职 业 界 的 一 种 手 段 : 终 身 学 习 的 一 个 方 面 以 及 成 为 负 责 任 的 公 民 的 一
研 究 角 度 对 “ 人 为 本 ” 业 教 育 的 国 内 外 研 究 现 以 职
状 进 行 回顾 与 分 析 . 推 进 “ 人 为 本 ” 业 教 育 理 以 以 职 论 研 究 的 深 入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 GY I NFORM TI ON 2008N O.07SCI EN CE &TECHN OLOG Y I NFOR M A TI O N 科教平台教案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教师不必再为每天大量编写教案而耗费精力,使教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课堂教学的组织上。
原来教师备课是文字型的,要把教学内容具体写出来。
而现在备课则是教师把教案设计出来,是通过“扫描”、CA I 制作及其它软件进行精心设计,是图、文、音的有机结合,是每节课知识点的浓缩。
此时教师的教案精而不繁琐,反映的只是教师清晰而缜密的思路。
正因为教师把这些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了,所以在讲课过程中也省劲不少,学生在学习时也比较轻松,能轻而易举地理解较难的东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减轻了负担。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许多突出特点在实践中已显示了强大的优势。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辨证的过程,在现代教育媒体开发与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工作的手段之一,高质量的课件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先导和前提。
由于开发工具提供的模板制作的课件内容大多相仿和相近,特别是开发工具提供的自动功能较多,制作中经常出现过分强调华丽外表、中看不中用的一些形式主义。
为了达到良好课堂教学效果,本人专门为该课程设计了课件模板,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制作了大量的动画和图形文件,使其与教学内容紧紧相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应用中易形成重机器、轻教师的弊端。
现代媒体用于教学,会出现不分课程内容,过分依赖媒体技术,僵化地使用现代化媒体教学的不良现象。
忽现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甚至教师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
为了克服此缺点,本人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东 省 高 职 教 育 的发 展 分 为 四 个 阶 段 :起 步 阶段 ( 0世 纪 8 2 0年 (9 9 2 0 1 9 ~ 0 4年 ) 稳 健 发展 阶 段 (0 4年 以 后 ) 、 20 . .
业化的中后期和现代化初级阶段, 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改 』 代 ~ 9 0年 ) 19 、规 模 发 展 阶 段 ( 9 1 1 9 1 9年 的 教 学则 重 在 理 解 和 识 别
场 需 求 及 I 凋整 . - t , j - 阻反 应 迅 速 而 我 国 职
业从业 经历 和项 目获 取 与研 发 能 力 . 教 对 师 的 培训 也 较 为松 散 . 乏提 升 教 师水 平 缺 的 有 效体 系和 机 制 优 秀 的 办 学 理 念 与 校 园 文 化 .明 确
了 自 己熟 悉 专 业 的 课 程 设 嚣 .忽 视 r专 业 群 内 其 他 专 业 的课 程 设 置 6在 课 程 教 学 t. 加 坡 以 主 讲 教 师 . 新 上 火 课 和 其 他 教 师 上 研 讨 课 的 形 式 进
评 系 统 . 善 的师 资 培 养 体 系 . 足 的 教 完 充 育 投 入 . 成 了新 加 坡 职 业 教 育 的特 色 . 构
使 新 加 坡 保 持 了 科 技 领 先 .成 为 全 球 发 展 最 快 的 国 家之 一 。与 此 相 比 . 国的 职 我 业 教 育 有 必 要 结 合 国 情 进 行 必 要 的 改 革 . 此 才 能 具 有 发 展 后 劲 如 参考文献 : 『{ . 1 余昆 中外技 工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发 展 1
行 业 环 境 . 解 行 业 流 程 . 力 培 养 注 重 了 能
业 技 术 院 校 的 一 些 专 业 一 办 就 是 十 几 年 , 业 设 置 与 其 他 学 院 雷 同 . 乏 竞 争 专 缺
立足改革求质量锐意进取谋发展--南昌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反思
●
职 教 业育
南 昌市 教科 所 职 教 研究 室 自成 立 以来 , 真履 行 “ 导 性地 服 务 基 认 指 层 、创造 性 地协 助 行 政 ” 的工 作 职 责 , 持 “ 服 务 为 宗 旨” “ 坚 以 、 以就 业 为导 向 ” “ 、 以能 力 为本 位 ” “ 、 以教 学
科文组织 授予“ KH模 块 课 程 ” 研 参
日
市
教 科 所
职
教
研
科 中心教 研 组整 合 为 南 昌市 中等 职
业 学校 德 育 、 文 、 学 、 语 数 英语 、 算 计
机 五 门公 共 学科 和机术 类 四个专 业 群 , 九 个 共 学科 ( 业 ) 专 教研 中 心 组 , 校 成 立 各
学 大 纲 、 核标 准 ; 织 部分 骨 干 教 考 组 师 参 与 全 国 中职规 划 教 材 《 文 》 语 、
卷 调 查 和实 地 调研 。 向市 委 、 政 并 市 府 递 交 了题 为 《 一个 中心 三 个 平
台
努 力构 建 南 昌市 区域 性 职 教 中
《 学》 数 和计 算 机 、 电子 电工 、 游 、 旅
为 中心工 作 ” 的指 导 思想 , 分 发 挥 充
关 全 市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制 定 教 学 计 划 、 师 教学 常 规 和教 学 基本 方 法 、 教
学 科 教学 评 估体 系 、课堂 教 学 达标 方 案 、 程改 革 方案 、 课 学分 制 试 点 意
见 等指 导 性 文件 ;建立 学 校 中层 以 上 干 部 的“ 听课 、 课 ” 度 。 些 措 评 制 这 施 确保 了教 学研 究 科 学化 、 度 化 , 制
2024年十年来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本(4篇)
2024年十年来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本2024年已经是十年来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时刻。
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取得了许多成就。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十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成就回顾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首先,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和政策措施,我们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普遍认可。
其次,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
我们加大了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同时,我们倡导创新教育模式,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受益于优质的教育资源。
再次,教育教学的科技化水平显著提高。
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教育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我们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教育技术的研发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
最后,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
我们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通过开展各类研究项目和课题,我们在教学方法、学生评价、课程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面临挑战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我们已经加大了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仍存在差距。
特别是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力度。
其次,教师队伍的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虽然我们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力度,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数量仍然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特别是在新的教育模式和技术的应用上,教师们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和不适应,需要更多的专业培训和辅导。
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动摇——广东职业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现 代 化 建 设 提 供 数 以 千 万 计 的 高 素 质 劳 动 者 和 数 以 百 万 计 的 高 技 能人 才 。 20 0 8年 1 ,珠 江 三 角 洲地 区 改革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2月 《 (0 8 2 2 ) 出 台 。这 一 指 导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改 革 2 0 - 0 0年 》 发 展 方 向 的 宏 伟 蓝 图 要 求 广 东 , 以 中等 职 业 教 育 为 重 “
术 学 校 和 技 工 学 校 每 年 要 安 排 不 少 于 3% 的招 生 指 标 0 角 洲 地 区 改 革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要 求 , 东 要 建 成 为先 的 广
决 定》《 东 省 大 力 发 展 职 业 技 术 教育 实 施 纲 要 f0 6 广 20 —
22 0 0年 1, ) 明确 提 出 , 进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现 代 化 , 我 省 ) 推 为
同年 5月 , 东 省 召 开 了第 九 次 党 代 会 , 出 了“ 广 提 加 快普及高中教育, 力发展职业教育 ” 大 的决 策 。 20 0 4年 , 东 省委 省政 府 召 开 了全 省 教 育 ・ 技 ・ 广 科 人 才 大 会 ,制 定 了 《 东 省 教育 现 代 化 建 设 纲 要 (0 4 广 20— 22 00年 ) , 发 了 《 东 省 教 育 现 代 化 建 设 纲 要 实 施 意 》印 广 见 (0 4 2 1 ) , 求 “ 快 普 及 高 中 阶 段 教 育 , 2 0 — 0 0年 》 要 加 大 力 发展 职 业 教 育 。 等 职业 教育 与普 通 高 中教 育 规 模 保 中 持 大体 相 当 , 调 发 展 ” 明确 了 中等 职 业 教育 的 发 展 规 协 ,
深
中职对口升学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中职对口升学政策的回顾与展望作者:姜丽杰宁永红巩建婷宁存柱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0年第09期摘要:自1977年恢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以来,普通高校对口招收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政策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不断调整,招生对象由限定的少数人向有条件的放开转变、考试方式由“推荐”向自愿参加分类考试或直读转变、考试内容由以“文化课”为主转向“知识+技能”考核、招生计划的比例逐步扩大以及中高等职业教育两阶段人才培养从隔离走向衔接等。
通过对其发展历程分析,发现在招生对象选择、职普之间融通、升学和就业教育的处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更好地推行职教高考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职业技能;文化素质;职教高考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9-0056-08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巩固发展农业技术教育,以及解决职业教育师资明显不足的问题,各省纷纷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中拿出部分指标招收参加对口专业高考的职校生,多年来,实施对口升学考试制度为职校生的成长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会,对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根据已有的文献分析,四十多年来,就对口升学政策的研究集中在政策的发展、政策的实施对学生及职业学校的影响、考试的形式、就业与升学的冲突等问题的研究上。
政策实施的最初几年,大多是一线教师从政策实施的层面探讨对口升学在吸引生源、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影响,如学者时先礼在1987年提出少数学生升学是为了解决师资短缺[1],对吸引生源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应以此改变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随着招生政策的变化,人们对此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
学者张玉洲在1994开始就对口招生录取方法进行分析[2];学者王友莲在1997年就对口招生过程中的推荐工作进行反思[3];学者王三虎在2000年分析了普通高中生源和对口生源素质差异等[4],特别是就对口升学与就业的冲突展开了讨论。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t - 接第 1 5 2页)
李鸿章 、左 宗棠等人为代 表的 “ 师夷长技 ”的洋务运动 ,推 进 了 中国近代 化的变革 。洋 务派采用 中西 学制 ,设立学堂 ,向欧 美 国家派遣 留学生 ,便成 为洋务派推行 的新 政之一 。而 兴办学 习 “ 西 文” 、 “ 西艺 ”是培养近代科学 技术人才 的主要 途径 。 据统计 ,从 1 9 世 纪6 0 年代到9 0 年代 ,洋务派共创 办洋务学堂3 0 余所 。培养 了我 国近代第一批外交 、翻译 、船舰制 造及 其他各 类 工程 技术 的高级专 门人才 ,具有鲜 明的近代职 业教育特征 。 因此 ,从一定 意义上说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就 是伴随着洋务 运 动 的开展 和洋务学堂 的兴办而逐步发展起来 的。 中 国现代职 业教育指 1 9 1 9 年至1 9 4 9 年 间职业教育 的各方面 情况 。1 9 l 7 年 中华 职业 教育社正式成立后 ,中国的职业 教育事 业 进入发展 时期 ,教育界 有识之士 的重视 ,国外先进职 业教育 经验 的影响使得现代 职业 教育得 以快 速发展 。职业 教育第一次 正式 出现在学制体 系中是 1 9 2 2 年壬戌 学制 的确立 。从 此 ,中国 的 职 业 教 育 事 业 进 入 了 一 个 全 面 发 展 的历 史 阶 段 。 1 9 2 6 -1 9 2 7 年是 中 国现代职业 教育发展 的黄金 时期 ,在此期 间关于职业 教 育 的理论争辩达到一定 的高峰 ;到 了2 0 世纪3 0 2 对 现 代职 业教 育 的 启示 当代职业教 育的发展过程也 有很多 问题 ,比如发展 结构不 合 理 、办学 质量差 、毕业生 素质低 、不被 大多数人重视 等等。 如何 解决 这些 问题成 了教 育界 人士 关注 的 焦点 。要立 足 于本 国,从本 国实际 出发 。吸收德 、美 、 日等 国家 的先进 经验也是 解决 问题 的途径之一 。除了运用 当代 思维方式解决 问题 外 ,也 要从历 史的角度去 思考 和借鉴前人 的研究成果 。中国现代职业 教育 的发展过程 ,是在 不断努力适应 本 国国情 、力 求学习西方 先进 的同时又考虑 了本 围的实际需要。 3 结 束 语 因为长久 的传 统文化和社会 观念 的影 响 ,职业教育在 我 同 的发展遇到 了很多 的问题 和阻碍 。幸运 的是 ,在现代 中国 ,国 家大力提倡 发展职业教 育 ,职业教育也 在慢慢地受到社会 各界 的广泛认 可 ,这是职业教 育改革 的强 大动力 。加大扶 持力度 , 创建 良好 办学环境 ,实现产学研结合 ,明确人才培养 目标 ,突 出办学特 色 ,提升 生源质量 。当前社 会环境下 ,职业 教育任重 而道远 ,但不能忽视的是 ,春天已来临。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doc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作者:张书义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0期[摘要]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作为现代教育组成部分的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则只有近百年的历史。
近百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目前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又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与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体系框架。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作者简介]张书义(1965- ),男,河南泌阳人,黄淮学院社会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河南驻马店 463000)[中图分类号]G71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5-0138-03职业技术教育是指在一定普通教育基础上,为适应某种职业需要而进行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职业所需要的应用人才。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渠道。
在中国两千年的文明史中,起源于劳动的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传递生产经验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在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现代教育组成部分的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则只有近百年的历史。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职技术教育虽有一定的基础,却仍是教育总体结构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从元谋人到夏朝建立前夕,中国经历了一百七十万年左右的原始社会时期。
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很低,社会生产没有明显分工,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师,教育只融合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通过成人的言传身教传给后代。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5年是奴隶社会时期。
这一时期,劳动生产工具已由原始社会的新石器进化为普遍采用青铜器,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开始形成,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经验与展望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教育与职业的必要桥梁。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1]。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政府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初步形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它既是我国新时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庆当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改革开放以来重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重庆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其主要经历了恢复重建、初步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4个阶段。
(一)恢复重建时期:1978-1984年“文革”前,重庆市的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注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术人才,在各条战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革”期间,在极“左”错误思潮的冲击下,重庆职业教育遭受毁灭性破坏。
“文革”结束后,随着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展开,重庆职业教育得以逐渐恢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庆地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从1979年起,重庆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2]。
1979年4月,重庆市政府会议决定,调整改革开放以来重庆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经验与展望彭泽平 邹南芳摘 要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经历了恢复重建、初步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4个发展阶段。
全面回顾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重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可以总结以下历史经验:坚持构建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定不移地走符合当地发展的现代特色职业教育之路;坚持职业教育的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力;坚持改革职教体制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的良好格局;坚持依法治教,重视职业教育法律和制度建设。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就、问题与对策建议——《教育规划纲要》十年回顾与展望
6当今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开展,全球科技创新速度明显加快,并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产业发展模式,各行各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紧迫任务。
2020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谋划“十四五”发展和2035远景目标的启动之年,还是中国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的关键阶段。
为确保圆满收官,与“十四五”规划做好衔接,课题组全面梳理《教育规划纲要》中涉及职业教育的各项工作,总结十年间取得的主要成就、存在的问题,并面向“十四五”规划提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主要成就十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一)培养数以亿计毕业生,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贡献作者简介孙诚(1961- ),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终身教育(北京,100088);聂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通讯作者宗诚(1982- ),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博士后,南京大学教育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北京,100088)基金项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GYB2020009 ),主持人:孙诚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就、问题与对策建议——《教育规划纲要》十年回顾与展望孙诚 宗诚 聂伟摘 要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回顾与展望[摘要]我国中高职衔接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技工师范教育,后先后经历了中专试办五年制高职、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等阶段。
进入21世纪,衔接的形式更加多样,初步形成了五年一贯制、对口升学、单独招生、免试推荐、注册入学等形式。
完善中高职衔接制度,必须按照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加大四方面的改革力度。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衔接一、新中国中高职衔接的历史起点毕业生再经过二年或三年的培养,使他们成为一批新生长的教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学习苏联师。
”①从实践来看,当时技工学校较集中的省市建立了技工师范经验办起了技工学校。
随着技工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多,教师工学校。
如旅大市劳动局为了帮助本市技工学校解决师资问题,作提上议事日程,为此,开始从技工学校毕业生中选取优秀毕业最近在大连机车车辆厂的协助下,办起了一所技工师范学校,培生开展新教师培养,从而开启了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历史。
1959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掌握系统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四级工以上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技工学校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指出:操作技能的技工学校教师……全校共有学生一百八十五名,他“为了满足技工学校不断提高与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培养新教们都是从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中选出来的优秀学生。
这学期设师和提高现有教师的水平,在技工学校较多的地区,应该争取选置专业和文化等两个班,暂定学习一年,要求专业班的学生毕业择条件较好的技工学校附设师资培训班,招收技工学校的优秀后,既能担任实习教师,又能担任技术理论课教师;要求文化班的学生毕业后,能担任主要文化课教师。
②这种中高职衔接的技工师范教育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中得以快速发展。
1960年,当时劳动部的刘亚雄副部长在郑州举行的全国技工培训工作现场会议上总结发言中指出:凡是已经有技工学校50所以上和今年计划发展到50所以上的省、市、自治区,应该筹办一两所师资学校或训练班,积极培养教师。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30年回顾与展望(上)
程 教育大会 在法 国 巴黎 召开 ,法 国政 府对大 会很重 视, 时任总 统密特 朗任大会 的主持 者 。 出席会 议代表 30余 人 ,我 国派 以张宪宏 教授 为 团长 的 5人 代表 0 团参加 了大会 。 在 18 9 3年 6 全 国六 届人 大一次会 议上 , 月 以华 蘧 人员的继续教育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 王大珩 为代表 的 6 位 著名科 学家 、 授提 出 8 教 薯 有的 水平, 为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 罗庚 、 ● 秀专业技术人才,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 在我 国要大 力开展 针对专 业技术 干部 的继续 工程教 育 ,并 提 出了成立 中 国继 续工程 教育 协会 的建 议 。 ■ 出的贡献。 发 展的历 程和 阶段 18 9 4年 4月 ,联 合 国教 育 、 技和文 化组织 继续工 科 程教 育专家 组会议 在北京 召开 ,促进 了当年 中 国继 基本 续 工程教育 协会 的成立 。该协会 的成 立揭开 了我 国 随着 18 9 5年清华 - 时主要针对的是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 还没有 专业 技术人 员继续 教育 的新 篇章 。 北京航 空航 天大学 、 上海 I 使用“ 专业技术人员” 一词。 o 2 世纪 9 年代以 逐 大学 继续教 育学 院的成立 , 0 后, 蜀 步开始将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区 分开来, 更多使用了 第 二工业大 学等高 校相继 成立 了继续 教育学 院 ,他 “ 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 专 。结合改革开 放 以来 3 0年 们 实行校企 合作 , 开办研 修班 等 , 一些 大型 国有企业 的发 展 , 我国专 业技术 人员继续教育发展的历程 , 大 也先 后成立 了职 工大学 或职业 教育 中心等 ,对企业 0 致经历 了以下四个 阶段 : 内专 业技术 人员进 行培训 ,为我 国专 业技术 人员 的 ( ) 步 发 展 阶段 一 初 成 长与发展 也做 出了 巨大 的贡献 。 2 O世纪 5 0年代 ,在 当时大力开展 的 “ 科学 、 学 ( ) 速 发 展 阶段 二 快 用科学 ” 的社会 背景下 , 国也 逐渐开 展 了一些 在职 我 18 96年 5月 , 我国又派 1 O位代表参加 了在美 国 在我 国专业技 技术 职工的再教 育和 培训工作 ,但那 仅是一种 萌芽 召开 的第 三次世 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 。 状态 的专 业技术 人员继 续教育 ,与现代 意义上 的专 术人员继续教 育迅猛 发展的影响下 , 国政府也 十分 我 业 技术人 员继续 教育还 有较大 的距离 。我 国专 业技 重视专业技术人 员继续 教育的发展 , 国家委托 , 受 我 术人员继 续教 育的真 正发展起 始于 2 0世纪 7 0年代 国代表在第 三届世 界继 续工程 教育大 会上提 出希望 末 ,17 9 9年 5月第一 次世界继 续工程 教育大会 在墨 18 的大会 能在 中国召开的建议 。9 6 , 国 99年 18 年 时任 务 院总理李 鹏在 《 政府工 作报告 》 中把 继续教 育纳入 西哥城 召开 , 出席会议代 表 6 0多人 , 中墨 西哥 以 0 其 外的代表 3 0多人 。在 十一届 三 中全会 精神 的指引 重要 议程 , 把继续 教育作 为 “ 教兴 国” 0 并 科 战略 的重 下, 我国派 清华大 学 张宪宏 教授作 为 代表参 加 了此 要措 施之一 。1 8 9 7年 , 党的十 三大报 告也指 出“ 必须 次大 会 。会 后 , 张宪宏教 授 撰写 文章 , “ 把 继续 工程 下 极大力量 , 过各种 途径 , 通 加强对 劳动者 的职业教 教育 ”这 一在 国际上使 用 的名 词 和概 念引 入我 国 , 育 和在职继 续教 育” ,同年 1 , 2月 国家教育 委员会 、 从 此 掀 开 了我 国现 代 意 义 上专 业 技 术 人员 继续 教 国家科学技 术委员 会 、 国家经 济贸易 委员会 、 劳动人 育 的大幕 。随后 , 9 3年 4月 , 18 第二 次世 界继 续工 事部 、 财政 部 、 国科 学技术 协会等部 门联合 发布 了 中 《 于开展 大学后继 续教 育 的暂行规 定》 关 ,把 专业技 收 稿 日期 :0 8 2—1 20 —1 7 术 人员继续 教育 推 向了新 的发展浪潮 ,促进 了我 国 作 者 简 介 : 岭 (93一) 男 , 郜 17 , 安徽 淮4  ̄ , 育 学博 L ,教 - 专业 技术人 员继续 教育 的快速 发展 。在党 和政府 的 士,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 究所副所长, 副教授 , 硕士 生 领 导和支持 下 , 9 9年 5月第 四届 世界继续 工程教 18 导师。
职业技术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是一门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科,主要涉及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方法、教材、教具、评价、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职业技术教育被广泛应用于培养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力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因此使得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研究内容相对比较丰富而复杂,包括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教学模式、教育评价、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
首先,职业技术教育学需要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需求。
其次,职业技术教育学还需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学科知识、职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构成。
然后,职业技术教育学还需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方法,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除此之外,还需要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是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量化分析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某种假设或理论的正确性。
理论研究则是通过对已有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比较、演绎推理等方式,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或者对已有理论进行扩展和深化的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从而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在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同时,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研究还能够为教育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的参考依据,优化职业技术教育的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效能。
总的来说,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推进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方法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能够为职业技术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职业技术教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们解放了思想,认识到“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使中等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严重脱节的状况。
中国的重要特点是人口多、底子薄,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才能使人口的负担转变为人才资源的优势。
正如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初中级应用型的建设人才和技术工人,因此,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摆到了突出的地位。
当今国际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
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职业教育肩负着提高千百万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职业教育研究就是在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遵循三个面向,推动职业教育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主战场培养各类人才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职教发展道路。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职教研究迎来了生机蓬勃的春天1、改革中等教育结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早在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教育事业必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要“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
会议认为要研究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问题。
这是此后二十年中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改革和中等教育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先声。
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
报告提出改革中等教育结构主要是改革高中阶段的教育,改变高中阶段教育单一化的局面。
二十年来,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逐渐有所改变。
中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宏观的调控和指导,即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成果又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宏观决策和政策措施的制订提供了依据,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而不断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中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与初等职业教育也有相应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初、中、高不同层次,又与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相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1980-1997年,普通高中学校数从31300所减少到13880所,学生数减少了119.72万人。
而同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中等师范)的学校数则从9688所增加到17116所,学生数从226.3万人猛增到1089.51万人,增长4.8倍(增长情况见附图1),共计培养各类毕业生3085万人。
这十七年,普通高中学生数所占比例从81%下降到44%,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则从19%上升到56%。
2、建立机构、制订规划,职教研究逐步展开“文革”期间,教育研究工作已完全陷于停顿。
为恢复教育研究工作,教育部于1978年7月4日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重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请示报告》。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经国务院批准重建后,所内设立了“教育制度研究室”,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及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
该室于1986年改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及成人教育研究室。
以后,部分省市及高校也先后建立起一些职教研究机构,至1986年,中央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建有职教科研机构12个,高校建立的职教科研机构也有12个,各部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还先后成立了职教学会、职教研究会等学术团体75个。
随着职教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强职教事业的宏观调控,1991年建立了国家级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1993年,原中央教科所职教研究室并入职教中心研究所。
现在,随着职教事业的迅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科研队伍也不断壮大,已初步形成了由职教行政部门、职教科研机构、职业教育院校和职业教育学术团体组成的、专兼职研究人员相结合的职教科研队伍。
国家级的职教科研机构有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和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有些业务部委和行业也建有职教研究所(室)。
独立设置的省级职教科研机构有上海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和湖南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等。
各省级教育科学研究所(院)一般均设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所,一些高等院校如华东师大及某些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职业大学、职工大学也设有职教研究室。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是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下设10个专业委员会,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历史悠久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一贯重视职教研究,有研究组织和专兼职研究人员,并出版学术刊物《教育与职业》。
一般的市、县及重点职业学校均建立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师资的培训工作。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有相当数量和较高水平的职教科研队伍,他们为职教事业的发展,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着广泛和逐步深入的研究,为行政决策提供咨询。
据职教中心研究所最近的统计,现在全国共有中央级和省市级职教研究机构(所、室)81个,中央级和省级专职研究人员约400人。
早在1978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教育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1979年1月,发布了《教育科学发展规划纲要》(草案)(1978-1985年),在该纲要的研究项目教育制度重点项目内,提出了要重点研究建立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进行中学教育结构改革的实验研究以及高中设置职业课程与训练制度的研究。
《纲要》在此把教育结构改革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摆在重要地位。
纵观20年来职教研究工作的开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介绍外国职教,研究我国职教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在世界上也还很年青,在我国该学科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各地学者纷纷介绍国外职业教育的现状和体制、理论和模式、教学过程和管理,纠正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
为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提供有益经验和模式。
此时,陆续出版了为数不少的一批译介国外职业教育的著作。
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西德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六国技术教育史》、《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国外职业技术培训研究》、《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学》、《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世界职业技术教育》、《苏联职业技术教育简史》、《七国职业技术教育》、《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初探》、《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及一批介绍国外职业指导的丛书。
这些著作为我们了解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理论、结构、体系、发展历程、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我国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和职业教育的重新起步主要发生在八十年代初,实践中遇到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全国各地许多从事职业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及教育研究人员纷纷开展职教研究。
这时,属于起步阶段的研究以应用为主,它与职教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研究成果多为论文,发表在各类报纸刊物上,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立足于基层的实际工作者的大量研究使职教研究有着广泛和深厚的基础,不仅成果丰硕,其中不乏颇有深度和较高水平的成果,也使全国性的职教科研规划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1983年开始实施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及全国教育科学“六五”规划重点项目(83-85)有一项为《技术职业教育的研究》,由李蔺田等同志负责。
研究成果为研究报告。
报告根据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有关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精神,提出了职教体系为“两大类型、多种层次、自成序列”的构想,报告还对职教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的设想,对加强职教管理,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2)开展理论研究,进行学科建设在介绍国外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体系的同时,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开始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并不断有成果问世,陆续出版了一批专著。
较早的是《职业教育概论》、《技术教育概论》、《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
从1986年开始实施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和全国教育科学“七五”规划安排看,理论研究的比例有所增加,国家级部委级课题共129项,其中理论研究25项,占19.4%,应用研究仍占主要部分,有95项,占73.6%,实验研究9项,占7%。
职教研究立项11项,理论研究受到重视,并有专门立项,如《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研究》、《职业指导研究与实验》等。
此外,还有一大批职教专兼职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从事为数众多的一系列理论研究,包括课题规划以外的研究,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科建设上取得较丰硕的成果,出版了一系列专著。
主要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学》、《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研究》。
此外,还有不少学者撰写的专著问世。
如《职业技术教育概论》、《中专教育概论》、《职业技术教育导论》、《职业技术教育学导论》、《职业技术教育新论》、《中国职业教育史》、《职业培训概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学》等等。
这批为数众多的学术专著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建设构建了理论体系的框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职教研究密切结合改革实践,为行政决策服务,推动职教事业迅速发展。
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关系密切,实践性强,职业教育又处于重大的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职教研究必须密切结合改革的实践,探讨和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推动职教事业的迅速发展.(1)理顺管理体制、确立多元办学体制。
职业教育要为各行各业培养适用人才,而中国的特点之一是人口多,职业教育底子薄,因此,办好职业教育就不是教育系统一家的事,需要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必然涉及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改革初期,职业学校办学困难重重,资金设备严重不足,教师、教材缺乏,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和探索,各地兴起了校企联办职业教育新风,大力提倡企事业单位办学、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形成全社会办职业教育的大职业教育观,开始建立多元办学体制。
在研究领域,“七五”规划中有《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相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同步改革的研究》,政府出台了“先培训后就业”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政策。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办学资金设备不足、师资教材缺乏及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密切了职教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使职教进一步增强了办学活动,明确了服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