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朱光潜《谈诗歌朗诵》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朱光潜《谈诗歌朗诵》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朱光潜《谈诗歌朗诵》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二)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谈诗歌朗诵朱光潜①近来听到一些诗人、演员、业余爱好者朗诵了许多旧体诗和新诗,其中风格是丰富多彩的。

但是占优势的风格是用演员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

那慷慨激昂的调子,有时不完全与诗歌的内容相称。

这不免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

②人民为什么爱诗歌?理由也许很多,我想其中之一就是诗歌具有音乐美。

这个道理从我国一些传统剧种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许多旧剧的台词并不那么完美,可是演唱起来,却有极大的迷人的力量。

不妨把《霸王别姬》《林冲夜奔》的台词改成白话,请最好的演员用话剧的方式去表演,那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话剧本不要求语言的音乐化,而诗歌按照它的本质却要求语言的音乐化。

诵诗如果不见出语言的音乐美,那就很难把诗的韵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浸润到听众的心灵深处,使他们可以优游涵泳,长久受用不尽。

在我看来,朗诵诗歌是不宜用演话剧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的。

③理想的诗歌朗诵,必须要既能表达感情,又有音乐美。

其中,表达感情是基础,顺着自然的倾向,是自发的,倾泻的,无控制的,容许金粒与泥沙俱下的;而音律的形式按照规律的要求却是自觉的,有控制的,不但要披沙拣金,而且要用一定的模型把金粒熔成一定的形象。

这样通过音律形式对思想感情的洗练、节制和熔铸,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就不是生糙自然的思想感情,而是经过形象化和音乐化而洗练和提高的思想感情。

对于朗诵诗歌来说,做到这一步,才能算到表达感情与音乐美的统一。

④这只是理想。

要实现这种理想,还要凭实践中的辛苦摸索才可以获得。

在摸索之中要做的事很多,其中一项重要的事是向民族传统学习。

我国历代诗人都特别重吟咏的功夫,过去诗文评家教人读诗,也强调要懂诗就必须学会诵诗。

有人甚至以为一个人如果不会诵诗,即对诗“终身为门外汉”。

传统的旧诗朗诵有一个特点,就是把声音拖长。

《书经》里就已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说法,“永言”就是《乐记》里所说的“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朱光潜《诗论》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诗论》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诗论》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四、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人对于传统常有牢不可破的迷信。

一句话经过几千年人所公认,我们就觉得它总有几分道理,比如“意在言先”“情感思想是实质,语言是形式”之类的话,都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现在我们说它是误解,一般人会问:“何以古今中外许多人都不谋而合地陷到这个误解中呢?”这个问题很重要。

许多人误解情感思想和语言的关系就因为有一个第三者--文字--在中间搅扰。

语言是思想和情感进行时,许多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之一种,不过语言和其他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有一个重要的差别,它们与情境同生同灭,语言则可以借文字留下痕迹来,文字可独立,一般人便以为语言也可以离开情感思想而独立。

其实语言虽用文字记载,却不是文字。

在进化阶段上,语言先起,文字后起。

原始民族以及文盲都只有语言而无文字。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符号和所指的事物是两件事,彼此可以分离独立。

由此,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是人为的,习惯的,而不是自然的。

有人也许要问:除了惊叹语类和谐声语类之外,语言又何尝不是人意制定、习惯造就的呢?比如“饭桶”两个字音和它所指的实物也并无必然关系。

这个实物在各国语言中各有各的名称,便是明证,写下来的符号模样是文字,未写以前口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也还是文字。

语言和文字未必有多大差别吧?这番话大体不错,不过分析起来,也还有毛病。

口里说的声音或心里想的符号模样(字形),就其为独立的声音或符号模样而言,还是文字,还不能算是语言。

语言是由情感和思想给予意义和生命的文字组织。

离开情感和思想,它就失其意义和生命。

所以语言所用的文字,就其为文字而言,虽是人意制定,习惯造就的,而语言本身则为自然的,创造的,随情感思想而起伏生灭的。

语言虽离不开文字,而文字却可离开语言,比如散在字典中的单字。

语言的生命全在情感思想,通常散在字典中的单字都已失去它们在具体情境中所伴着的情感思想,所以没有生命。

文字可以借语言而得生命,语言也可以因僵化为文字而失其生命。

[参考文档]朱光潜“情与辞”阅读试题及答案 推荐word版(3页)

[参考文档]朱光潜“情与辞”阅读试题及答案 推荐word版(3页)

[参考文档]朱光潜“情与辞”阅读试题及答案推荐word版(3页)[参考文档]朱光潜“情与辞”阅读试题及答案-推荐word版(3页)【参考文档】朱光潜“情与辞”阅读试题及答案-推荐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源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管理,例如存有异议或侵权行为恳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掉!==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朱光潜“情与言”写作试题及答案情与辞朱光潜一切艺术都就是抒情的,都必整体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慨,明显的如无常辕固忧伤等情绪,错综复杂的如激动癫狂忧伤宁静以及种种难于名状的飘荡忽去的心境。

文学当做一种艺术看看,也就是如此。

不整体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算不上就是文学作品。

文字存有言情用笔故事情节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用笔故事情节状物,都必须表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沦为乏味的没生趣的日常应用领域文字,例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

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难摈弃,因为人就是存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就是难为理、事、物所刺痛的。

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具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必须整体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女性主义,至少也必须存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就是一种心情。

情感无法直接表现于文字,都必借事、理、物烘托出来,这就是说,都必须化成思想。

行文的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

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

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

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

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

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

《朱光潜谈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谈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谈美》阅读练习及答案《朱光潜谈美》阅读练习及答案①自然界有两种美:老鹰古松是一种,娇莺嫩柳又是一种。

倘若你细心体会,凡是配用美字形容的事物,不属于老鹰古松的一类,就属于娇莺嫩柳的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和。

有两句诗说: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这两句诗每句都只提起三个状貌。

然而可以象征一切美。

你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拿它们做标准来分类。

比如说峻崖,悬瀑,狂风,暴雨,沉寂的夜或是无垠的沙漠,垓下哀歌的项羽或是床头捉刀的曹操,你可以说这是骏马秋风冀北的美;比如说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媚眼似的湖水。

葬花的林黛玉,你可以说这是杏花春雨江南的美。

②我说骏马秋风冀北时,你会想到雄浑劲健,我说杏花春雨江南时,你会想到秀丽纤浓;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刚性美;后者是柔性美。

在同一种艺术之中也有刚柔之别。

如音乐,贝多芬的第三合奏曲和《热情曲》固然像狂风暴雨,极沉雄悲壮之致,而《月光曲》和第六合奏曲则温柔委婉,如悲如诉。

③艺术是自然和人生的返照,创作家往往因性格的偏向,而作品也因而刚或柔。

米开朗琪罗在性格上和艺术上都是刚性美的极端的代表。

你看他的《摩西》!火焰有比他的目光更烈的么?钢铁有比他的须髯更硬的么?你看他的.《大卫》!他那副脑里怕藏着比亚力山大的更惊心动魄的雄图吧?他那只庞大的右臂迟一会儿怕要拔起喜马拉雅山去撞碎哪一个星球吧?亚当是上帝首创的人,可是要结识世界第一个理想的伟男子,你须得到罗马西斯丁教寺的顶壁上去物色,这一幅大气磅礴的创世纪记,没有一个面孔不露着超人的意志,没有一条筋肉不鼓出海格立斯的气力。

④达芬奇恰好替米开朗琪罗做一个反衬。

《蒙娜·丽莎》那庄重中寓着妩媚的眼,那轻盈而神秘的笑,那丰润而灵活的手,艺术家们已摸索了不知几许年代,到达·芬奇才算寻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成功!米开朗琪罗画夏娃和圣母,像他画亚当一样,都是用池雕大卫和摩西的那一副手腕,始终脱不去那种峥嵘巍峨的气象。

朱光潜《考据、批评与欣赏》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上海卷高考题)

朱光潜《考据、批评与欣赏》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上海卷高考题)

朱光潜《考据、批评与欣赏》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上海卷高考题)〔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判与观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会。

有一种误会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判当作观赏。

②拿我在国外高校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判”;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略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依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查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讨论的那一套。

至于同学能否观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援助观赏,却不是观赏本身。

观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观赏说,版本、来源以及生平都是题外事,由于美感阅历全在观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特别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究竟是“悠闲望南山”还是“悠闲见南山”。

⑤但假设只了解而不能观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制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愿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恩,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体味体味它的味道。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判,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判,意义实不仅如此。

朱光潜《谈诗歌朗诵》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高考题)

朱光潜《谈诗歌朗诵》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高考题)

朱光潜《谈诗歌朗诵》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高考题)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谈诗歌朗诵朱光潜近来听到一些诗人、演员、业余爱好者朗诵了许多旧体诗和新诗,其中风格是丰富多彩的。

但是占优势的风格是用演员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

那慷慨激昂的调子,有时不完全与诗歌的内容相称。

这不免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

人民为什么爱诗歌?理由也许很多,我想其中之一就是诗歌具有音乐美。

这个道理从我国一些传统剧种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许多旧剧的台词并不那么完美,可是演唱起来,却有极大的迷人的力量。

不妨把《霸王别姬》《林冲夜奔》的台词改成白话,请最好的演员用话剧的方式去表演,那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话剧本不要求语言的音乐化,而诗歌按照它的本质却要求语言的音乐化。

诵诗如果不见出语言的音乐美,那就很难把诗的韵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浸润到听众的心灵深处,使他们可以优游涵泳,长久受用不尽。

在我看来,朗诵诗歌是不宜用演话剧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的。

理想的诗歌朗诵,必须要既能表达感情,又有音乐美。

其中,表达感情是基础,顺着自然的倾向,是自发的,倾泻的,无控制的,容许金粒与泥沙俱下的;而音律的形式按照规律的要求却是自觉的,有控制的,不但要披沙拣金,而且要用一定的模型把金粒熔成一定的形象。

这样通过音律形式对思想感情的洗练、节制和熔铸,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就不是生糙自然的思想感情,而是经过形象化和音乐化而洗练和提高的思想感情。

对于朗诵诗歌来说,做到这一步,才能算到表达感情与音乐美的统一。

这只是理想。

要实现这种理想,还要凭实践中的辛苦摸索才可以获得。

在摸索之中要做的事很多,其中一项重要的事是向民族传统学习。

我国历代诗人都特别重吟咏的功夫,过去诗文评家教人读诗,也强调要懂诗就必须学会诵诗。

有人甚至以为一个人如果不会诵诗,即对诗“终身为门外汉”。

传统的旧诗朗诵有一个特点,就是把声音拖长。

《书经》里就已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说法,“永言”就是《乐记》里所说的“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节选)》阅读答案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节选)》阅读答案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节选)》阅读答案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节选)朱光潜从西方戏剧发展史来看,我感到把悲剧和喜剧截然分开在今天已不妥当。

希腊罗马时代固然把悲剧和喜剧的界限划得很严,其中原因之一确实是阶级的划分。

上层领导人物才做悲剧主角,而中下层人物大半只能侧身于喜剧。

到了文艺复兴时代资产阶级(所谓“中层阶级”)已日渐登上政治舞台,也就要求登上文艺舞台了,民众的力量日益增强了,于是悲剧和喜剧的严格划分就站不住了。

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意大利的瓜里尼(G·Guarini)不约而同地创造出悲喜混杂剧来。

爪里尼还写过一篇《悲喜混杂剧林诗的纲领》,把悲喜混杂剧比作“寡头政体和民主政体相结合的共和政体”。

这就反映出当时意大利城邦一般人民要和封建贵族分享政权的要求。

莎士比亚的悲喜混杂剧大半在主情节(main plot)之中穿插一个副情节(Sub-plot),上层人物占主情节,中下层人物则侧居副情节。

如果主角是君主,他身旁一般还有一两个喜剧性的小丑,正如塞万提斯的传奇中堂·吉诃德之旁还有个桑柯·邦查。

这部传奇最足以说明悲剧与喜剧不可分。

堂·吉诃德本人既是一个喜剧人物,又是一个十分可悲的人物。

到了启蒙运动时在狄德罗和莱辛的影响之下,市民剧起来了,从此就很少有人写古典型的悲剧了。

狄德罗主张用“严肃剧”来代替悲剧,只要题材重要就行,常用的主角不是达官贵人而是一般市民,有时所谓重题材也不过是家庭纠纷。

愈到近代,科学和理智日渐占上风,戏剧已不再纠缠在人的命运或诗的正义这些方面的矛盾,而要解决现实世界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于是易卜生和肖伯纳式的“问题剧”就应运而起。

近代文艺思想日益侧重现实主义,现实世界的矛盾本来很复杂,纵横交错,很难严格区分为悲喜两个类型。

就主观方面来说,有人偏重情感,有人偏重理智,对戏剧的反应也有大差别。

我想起法国人有一句名言:“世界对爱动情感的人是个悲剧,对爱思考的人是个喜剧。

朱光潜《谈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谈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

诗人在做诗时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我们最好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

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不曾留下记载,告诉我们他做诗时的心理历程。

但是我们用心理学的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象大概。

他做这首诗时必定使用了想象。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

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

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

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

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读懂,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

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绝不能创造艺术。

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

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

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

个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诗的主人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

但是这话一经王昌龄所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

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王昌龄的题目是《长信怨》,“怨”字是一个抽象的字,他的诗却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具体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见。

艺术不同于哲学,它最忌讳抽象。

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

“分想作用”就是把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这个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

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

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

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

我们曾经把联想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

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在班婕妤自己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到团扇的典故。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审美中的苦难与甘美——谈审悲快感》《我与文学及其他》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审美中的苦难与甘美——谈审悲快感》《我与文学及其他》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审美中的苦难与甘美——谈审悲快感》《我与文学及其他》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艺术创作与欣赏中的审悲快感,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说明。

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审悲快感是作为艺术活动而存在的。

艺术活动中对苦难的描写与现实生活中的苦难不能等同。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失去亲朋,或陷入困境,或者目睹了别人的不幸,而你又是一个正常的人的话,那么,除哀痛之外,是不会有丝毫愉悦的。

因为当人遭遇不幸时,全部注意力都被苦难本身所吸引,伴随着痛感的是该如何手忙脚乱地处理后事,反反复复地考虑得失,忧心重重地瞻望未来,想超脱这一切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艺术活动中,对苦难的描写与欣赏,则是拉开距离的超越功利的观照。

这样的“审悲”,也就是把苦难通过艺术这支弓箭,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这时候,哀伤痛苦的呻吟变成了五彩斑斓的意象,使人在瞬间离开现实的重压而升腾于幻境。

这样,悲哀本身就变成并非全然是痛苦了,我们的回味给它添上一种甜美。

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强调艺术家对感情要“再度体验”。

一个男孩子在遇到狼的那一刻,他只能处在惊恐之中,无暇顾及其他。

但是当事过之后,这个男孩回忆他遇到狼时的情景,将遇狼的经过绘声绘色地叙述出来,那么这种再度体验过的感情,就是审美观照,就是艺术。

在审悲体验中,形式化则是造成“距离化”并促成痛感转化为快感的又一原因。

苦难是悲哀的,但艺术创作中所运用的艺术形式用愉悦之情与之对抗,并进而征服它。

这样,在审悲观照中痛感就转化为快感。

一出悲剧,譬如《红楼梦》,要是除去了它的富于表现力的文字,无懈可击的结构等一切表现形式的魅力,把这悲剧化为单纯的事实,用报道性的语言讲出来,那么《红楼梦》悲剧的全部的美也就失去了,剩下的只是一些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的人类的愚蠢行为而已,它至多只能引起我们某种好奇心,但要我们去欣赏它却是万万做不到了。

乔治·桑塔纳说:“在艺术中,题材的真实使我们悲哀,但传达的媒介却使我们喜悦,一喜一悲的混合,构成哀情之别有风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Ⅰ,解析版)(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Ⅰ,解析版)(1)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正式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涟水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解析2023.03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诗的境界产生的第一个条件是直觉所“见”的意象,即“我”的角度。

第二个条件则是所“见”意象必须恰当地表现出情趣,这是“物”的方面。

在美感经验中,由于“我”的直觉,“物”才具有了它的特殊形象。

比如注视一座高山,我们仿佛觉得它从平地耸立起,挺着一个雄伟峭拔的身躯,在那里很镇静地庄严地俯视一切。

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是否发生以及发生时的深浅程度都随人随时随境而异。

大地山河、风云星斗原来都是死板的东西,我们往往觉得它们有情感,有生命,有动作,这就是移情作用的结果。

从移情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内在的情趣常和外来的意象相互融合和影响,即“即景生情,因情生景”。

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情、景相契无间,这才是诗的理想境界。

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即“情”与“景”。

我们时时生活在情趣里,却很少能将情趣化为诗。

我们抬头一看,或是闭目一想,无数的意象纷至沓来,但是只有极少数才能成为诗的意象。

因为意象必须有情趣来融化它们,贯注它们,才有圆满浑整的境界。

所以说,诗的境界是情趣和意象的契合。

情趣和意象的契合才能产生诗的理想境界,但宇宙中万事万物却常在变化发展中,没有绝对相同的情趣,自然也就没有绝对相同的景象。

情趣不同,那么景象虽似同而实不同。

比如陶潜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时,杜甫在见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时,李白在觉得“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时,都见到了山的美。

在表面上景象都是山,在实际上却因对山贯注的情趣不同,各有不同的境界。

因此,我们可以说,每首诗的境界都是作者自己的创造。

2024届高考作文押题《新时代青少年的美育》

2024届高考作文押题《新时代青少年的美育》

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涵养心灵,美育人生-新时代青少年的美育”试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1: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

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

喜欢站在田埂上唱豫剧的7岁小男孩,在白洋淀麦田旁练芭蕾的12岁姑娘,总拿着父亲的旧手机录歌的初二学生……2019年年初,这些农村孩子因艺术而结缘,一起登上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

材料2:新时代领路人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说:“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

”强调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青年一代能够通过美育涵养一颗“美丽心灵”。

材料3:近年来,很多学校忽视美育的重要性,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美术课。

有的老师说,高考竞争激烈,喜欢美术专业的考生可以自己去学习;有的家长说,美术是高大上的东西,孩子们最应该掌握的是生存技能;有的学生说,学美术需要很强的耐心,自己做不到。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综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同学们“涵养心灵,美育人生”,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美情趣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本题目的真实情境由三则材料组成。

材料1用具体的事例强调美育的作用,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

材料2通过新时代领路人的话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希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青年一代能够通过美育涵养一颗“美丽心灵”。

但美育在不少学校遭遇尴尬,近年来,很多学校忽视美育的重要性,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美术课。

这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基点,作文任务正是针对此而设。

若考生只围绕美育如何重要或“发现美”“如何审美”去立意,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

2019高考语文论述性课文《文学上的低级趣味-朱光潜》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2019高考语文论述性课文《文学上的低级趣味-朱光潜》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2019高考语文论述性课文《文学上的低级趣味-朱光潜》阅读练习及答案高考语文要想考得好,做好阅读理解很重要。

但是在考试中很多学生的失分项恰恰在此,教育给大家带来了2019高考语文论述性课文《文学上的低级趣味-朱光潜》阅读练习及答案,帮助考生能在此项上取得进步。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诗论朱光潜新民晚报阅读答案

诗论朱光潜新民晚报阅读答案

诗论朱光潜新民晚报阅读答案朱光潜《诗论(节选)》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艺术和游戏都像斯宾塞所说的,有几分是余力的流露,是富裕生命的表现。

初学一件东西都有几分困难,学习的趣味就在逐渐战胜这些困难,使本来牵强笨拙的变为自然娴熟的。

小儿初学语言,到喉舌能转动自如时,就常一个人鼓舌转喉作戏。

他并没有和人谈话的必要,只是自觉这种玩意所产生的声音有趣。

每件艺术都用一种媒介,都有一个规范,驾驭媒介和迁就规范在起始时都有若干困难。

但是艺术的乐趣就在于征服这种困难之外还有余裕,还能带几分游戏态度任意纵横挥扫,使作品显得逸趣横生。

这是由限制中争得的自由,由规范中溢出的生气。

艺术使人留恋的也就在此。

这个道理可适用于写字、画画,也可适用于唱歌、做诗。

诗人驾驭媒介的能力愈大,游戏的成分也就愈多。

他们力有余裕,便任意挥霍,显得豪爽不羁。

从民歌看,人对文字游戏的嗜好是天然的、普遍的。

凡是艺术都带有几分游戏意味,诗歌也不例外。

我们现代人偏重意境和情趣,对于文字游戏不免轻视。

一个诗人过分地把精力在形式技巧上做工夫,固然容易走上轻薄纤巧的路。

不过,我们如果把诗中文字游戏的成分一笔勾销,也未免操之过“激”。

凡是真正能引起美感经验的东西都有若干艺术的价值。

巧妙的文字游戏,以及技巧的娴熟的运用,可以引起一种美感,也是不容讳言的。

文字声音对于文学,犹如颜色、线形对于造型艺术,同是宝贵的媒介。

图画既可用形色的错综排列产生美感,诗歌何尝不能用文字声音的错综排列产生美感呢?在许多伟大作家——如莎士比亚和莫里哀——的作品中,文字游戏的成分都很重要,如果把它洗涤净尽,作品的丰富和美妙便不免大为减色了。

(有删节)13.第一段中“这个道理”具体指什么?(18字以内)(3分)14.依据第二段,说说作者不主张“把诗中文字游戏的成分一笔勾销”的理由。

(6分)15.结合全文推断,对于诗人玩文字游戏,作者隐含哪些建议?(6分)参考答案:13.艺术的乐趣就在于力有余裕的游戏。

朱光潜美学集课外阅读题

朱光潜美学集课外阅读题

朱光潜美学集课外阅读题在《文艺心理学》的“作者自白”里,我已简略地谈过我是怎样学起美学来的。

现在先把有关的一段话抄下来,然后稍作补充:“从前我决没有梦想到我有一天会走到美学的路上去。

我前后在几个大学里做过十四年的学生,学过许多不相干的功课。

我原来的兴趣中心第一是文学,其次是心理学,第三是哲学。

因为欢喜文学,我被逼到研究批评的标准、艺术与人生、艺术与自然、内容与形式、语文与思想等问题。

因为欢喜心理学,我就被逼到研究想象与情感的关系、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以及文艺趣味上的个别差异。

因为欢喜哲学,我就被逼到研究康德、黑格尔和克罗齐诸人讨论美学的着作。

这样一来,美学便成为我所欢喜的几门学问的联络线索了。

”事隔半个世纪,现在来检查过去写的这段“自白”,它还是符合事实的。

不过要作两点补充。

当时我也很欢喜历史,为着要了解希腊文学和艺术,我在爱丁堡大学曾正式选修了欧洲古代史。

当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但是省吃俭用,还一个人跑到意大利罗马地下墓道里考察过高惕大教寺和壁画的起源,参观过梵蒂冈所藏的一些着名雕刻和文艺复兴时代散在意大利各城市的建筑、绘画和雕刻,体会到“耳闻不如目见”这句话的意义。

另一点须补充的是《自白》最后一句后面还应加上这么一句:“研究美学的人们如果忽略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和历史,那就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

”这一点是我从参加国内美学讨论,到现在所看到的美学落后状态中体会出来的。

关起门来学美学,那是有害于己而无益于人的。

上文我提到“当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这对于我学起美学来也颇有影响。

我在学生时代还编写过一部《变态心理学》,一部《变态心理学派别》,都出版过;一部《符号逻辑》的稿子交商务印书馆,在日本侵略上海时遭火灾焚毁了。

为什么一方面读书,一方面又写出那么多书呢?这就是因为我穷,不得不“自力更生”,争取稿费来吃饭过活。

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也吸取了一点有益的教训,就是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

写就要读得更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就会懂得较透些,使作者的思想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节选)》阅读答案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节选)》阅读答案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节选)》阅读答案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节选)朱光潜从西方戏剧发展史来看,我感到把悲剧和喜剧截然分开在今天已不妥当。

希腊罗马时代固然把悲剧和喜剧的界限划得很严,其中原因之一确实是阶级的划分。

上层领导人物才做悲剧主角,而中下层人物大半只能侧身于喜剧。

到了文艺复兴时代资产阶级(所谓“中层阶级”)已日渐登上政治舞台,也就要求登上文艺舞台了,民众的力量日益增强了,于是悲剧和喜剧的严格划分就站不住了。

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意大利的瓜里尼(G·Guarini)不约而同地创造出悲喜混杂剧来。

爪里尼还写过一篇《悲喜混杂剧林诗的纲领》,把悲喜混杂剧比作“寡头政体和民主政体相结合的共和政体”。

这就反映出当时意大利城邦一般人民要和封建贵族分享政权的要求。

莎士比亚的悲喜混杂剧大半在主情节(main plot)之中穿插一个副情节(Sub-plot),上层人物占主情节,中下层人物则侧居副情节。

如果主角是君主,他身旁一般还有一两个喜剧性的小丑,正如塞万提斯的传奇中堂·吉诃德之旁还有个桑柯·邦查。

这部传奇最足以说明悲剧与喜剧不可分。

堂·吉诃德本人既是一个喜剧人物,又是一个十分可悲的人物。

到了启蒙运动时在狄德罗和莱辛的影响之下,市民剧起来了,从此就很少有人写古典型的悲剧了。

狄德罗主张用“严肃剧”来代替悲剧,只要题材重要就行,常用的主角不是达官贵人而是一般市民,有时所谓重题材也不过是家庭纠纷。

愈到近代,科学和理智日渐占上风,戏剧已不再纠缠在人的命运或诗的正义这些方面的矛盾,而要解决现实世界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于是易卜生和肖伯纳式的“问题剧”就应运而起。

近代文艺思想日益侧重现实主义,现实世界的矛盾本来很复杂,纵横交错,很难严格区分为悲喜两个类型。

就主观方面来说,有人偏重情感,有人偏重理智,对戏剧的反应也有大差别。

我想起法国人有一句名言:“世界对爱动情感的人是个悲剧,对爱思考的人是个喜剧。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审丑严歌苓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

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

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

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

……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

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

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

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

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的画作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刊出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

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

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

敲开门,里面的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哎,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的,正下着。

冰箱里我存了青岛啤酒。

瞅你赶得这个巧!”这时有人轻轻地敲门。

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我哪儿来的爷爷?他不要老脸,我可要脸!”小臭儿说。

高三后一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

高三后一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2021届高三语文最后一考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分别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学形象是文学理论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范畴。

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形象具有多义性。

一般认为,文学形象可以使读者更加集中地欣赏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______作品里悲伤与喜悦的感情,______其中的美妙和丑恶,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A.五花八门领会断定B.包罗万象领会判别C.五花八门感受判别D.包罗万象感受断定【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察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才能。

近义词辨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辨析近义词,抓住词语的不同点。

近义词的不同,有使用对象不同,词义轻重不同,感情褒贬不同,词语语法功能不同。

二是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五花八门〞,比喻变化多端或者把戏繁多。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第一处是强调黑格尔美学体系的内容丰富,而不是“变化多〞或者“把戏多〞,应使用“包罗万象〞。

“领会〞,理解、认识事物并有所体会。

“感受〞,受到、感染或者体会、感想。

第二处,是说借助文学形象来体会“作品里悲伤与喜悦的感情〞,应使用“领会〞。

“判别〞,判断、区分。

“断定〞,判别断定。

第三处,从后面“其中的美妙和丑恶〞可知,应是说区分“美妙和丑恶〞,使用“判别〞。

应选B。

【点睛】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区分,词义侧重点不同,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保护〔下辈〕;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认。

词语辨析,从意义方面辨析:看词义的轻重,看适用范围,看表达侧重。

从用法方面辨析:看适用对象,看成分搭配,看词性语法,看习惯用法。

从色彩方面辨析:看感情色彩,看语体风格,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

最新朱光潜《美感与快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新朱光潜《美感与快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美感与快感》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2分)美感与快感朱光潜①拿一幅画给小孩子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他总是说“很好看”。

如果追问他“它何以好看?”不外回答说:“我欢喜看它,看了它就觉得很愉快。

”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②许多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

英国学者罗斯金就曾很坦白地说:“我从来没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

”从愉快的标准看,后者引诱力自然比前者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时是否相同呢?二者的美显然是两件事。

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

罗斯金的错误在把姑娘的引诱性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

艺术是另一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引诱力,所以他以为比不上英国姑娘。

③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呢?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分别来,却又往往不符事实。

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

他们所见到的分别彼此又不一致。

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鼻、舌、皮肤、筋肉等等都是“低等感官”,只有“高等感官”可以尝到美感而“低等感官”则只能尝到快感。

有人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个人或引起不快感。

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

这些学说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影响,如果分析起来,都是一钱不值。

拿什么标准说耳、目是“高等感官”?耳、目得来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是快感,我们如何去分别?“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名句是否与“低等感官”不能得美感之说相容?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话更不足为凭。

口腹有同嗜而艺术趣味却往往随人而异。

陈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称赞它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

我曾经听过一位很时髦的英国老太婆说道:“我从来没有见过比金字塔再拙劣的东西。

”④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
悲剧和喜剧这一对范畴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一向就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悲剧和喜剧都属于戏剧,在分谈悲剧与喜剧之前,应先谈一下戏剧总类的性质。

戏剧是对人物动作情节的直接摹仿,不是只当作故事来叙述,而是用活人为媒介,当着观众直接扮演出来,所以它是一种最生动鲜明的艺术,也是一种和观众打成一片的艺术。

人人都爱看戏,不少的人都爱演戏。

戏剧愈来愈蓬勃发展。

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

西方几个文艺鼎盛时代,例如古代的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西班牙和法国,浪漫运动时代的德国都由戏剧来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

我们不禁要问:戏剧这个崇高地位是怎样得来的?
多研究一下“儿戏”,就可以了解关于戏剧的许多道理。

首先是儿童从游戏中得到很大的快乐。

这种快乐之中就带有美感。

马克思论劳动,也说过美感就是人使各种本质力量能发挥作用的乐趣。

因此,不能否定文艺(包括戏剧)的消遣作用,消遣的不是时光而是过剩的精力。

要惩罚囚犯,把他放在监狱里还戴上手铐脚镣,就是逼他不能自由动弹而受苦,所以囚犯总是眼巴巴地望着“放风”的时刻。

戏剧是一个最好的“放风”渠道,因为其它艺术都有所偏,偏于视或偏于听,偏于时间或偏于空间,偏于静态或偏于动态,而戏剧却是综合性最强的艺术,以活人演活事,使全身力量都有发挥作用的余地,而且置身广大群众中,可以有同忧同乐的社会感。

所以,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作为戏剧,都可以产生这种内容最复杂也最丰富的美感。

不过悲喜毕竟有所不同,类于悲剧的喜感,西方历来都以亚理斯多德在《诗学》里的悲剧净化论为根据来进行争辩或补充。

依亚理斯多德的看法,悲剧应有由福转祸的结构,结局应该是悲惨的。

理想的悲剧主角应该是“和我们自己类似的”好人,为着小过失而遭到大祸,不是罪有应得,也不是完全无过错,这样才既能引起恐惧和哀怜,又不至使我们的正义感受到很大的打击。

恐惧和哀怜这两种悲剧情感本来都是不健康的,悲剧激起它们,就导致它们的“净化”或“发散”,因为象脓包一样,把它戳穿,让它发散掉,就减轻它的毒力,所以对人在心理上起健康作用。

这一说就是近代心理分析源-----弗洛伊德的“欲望升华”或“发散治疗”说的滥觞。

他认为,人心深处有些原始欲望和文明社会的道德法律不相容,被压抑到下意识里形成“情意综”,作为许多精神病例的病根。

但是这种原始欲望也可采取化装的形式,例如神话、梦、幻想和文艺作品往往就是原始欲望的化装表现。

弗洛伊德从这种观点出发,对西方神话、史诗、悲剧乃至近代一些伟大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心理分析来证明文艺是“原始欲望的升华”。

这一说貌似离奇,但其中是否包含有合理因素,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

他的观点在现代西方还有很大的影响。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是一种用活人为媒介当着观众直接模仿人物动作情节、和观众打成一片的最生动鲜明的艺术。

B.因为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所以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悲剧和喜剧这一对范畴一直以来就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C.戏剧是综合性最强的艺术,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可以产生内容最复杂也最丰富的美感。

D.悲剧激起恐惧和哀怜这两种本来不健康的悲剧情感,使它们得以“净化”或“发散”,从而起到健康人的心理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要想了解关于戏剧的诸多道理,就必须多研究“儿戏”,因为戏剧如同“儿戏”,能让人从中得到带有美感的快乐。

B.人人都爱看戏,不少人还爱演戏,这使得戏剧愈来愈蓬勃发展,西方几个文艺鼎盛时代都是由戏剧来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的。

C.马克思认为美感是使人的各种本质力量能发挥作用的乐趣,因而我们应该肯定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形式具有消遣过剩精力的作用。

D.由于其他艺术在视与听、时间与空间、静态与动态等方面都各有偏侧,都不能使人完全释放苦闷、获得愉悦。

因而戏剧是一个最好的“放风”渠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西班牙和法国,浪漫主义运动时代的德国,都由戏剧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可见戏剧在西方享有崇高的地位。

B.弗洛伊德认为,人心深处有些和文明社会的道德法律不相容而被压抑的情结,但它也可采用化装的形式,通过文艺作品进行宣泄。

C.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塑造窦娥这一好人担任主角,其中的故事有着由福转祸的结构以及悲惨的结局,没有使我们的正义感受到很大打击。

D.研究表明,神话、史诗、悲剧乃至近代一些伟大艺术家的作品等都是人类“原始欲望的升华”,这一观点在现代西方仍有很大的影响。

答案:
1、B(3分)(颠倒因果。

“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是因,“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是果,选项把这一因果关系说反了。


2、A(3分)(说法绝对。

作者只是说可从研究“儿戏”入手了解一些审美常识,并未说“要想了解关于戏剧的诸多道理,就必须多研究‘儿戏’”。


3、D(3分)(曲解文意。

作者认为,弗洛伊德的“欲望升华”说“是否包含有合理因素”“尚待研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