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毕业设计8概论

合集下载

地基处理毕业设计

地基处理毕业设计

地基处理毕业设计地基处理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毕业设计中,地基处理是一个关键环节,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虑和决策。

首先,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地基的类型和地质条件。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加固地基、改良地基和加厚地基等。

其中,加固地基是通过在地基中加入钢筋或混凝土等材料,以增加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改良地基则是通过改变地基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其工程性能。

加厚地基则是在原有地基的基础上增加填土层,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其次,地基处理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是不同的。

例如,高层建筑和桥梁等大型结构需要更加稳定和坚固的地基。

而住宅和商业建筑则对地基的要求相对较低。

此外,地基处理还需要考虑到地下水位、土壤湿度和地震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对地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都有重要影响,需要在设计中进行充分考虑。

另外,地基处理还需要考虑到施工工艺和成本等实际因素。

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在施工工艺和成本方面存在差异。

一些地基处理方法需要使用特殊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成本。

因此,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施工工艺和成本等实际因素,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最后,地基处理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监测和评估。

地基处理完成后,需要对地基进行监测,以确保其工程性能和稳定性。

监测内容包括地基沉降、地基位移和地基应力等。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地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综上所述,地基处理在毕业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虑和决策,包括地基类型和地质条件、建筑物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施工工艺和成本以及监测和评估等。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地基处理,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

地基处理工程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工程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了解不同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2. 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如土的物理性质、承载力、沉降等。

3. 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要点,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基处理工程进行合理设计的能力,包括选型、计算和方案优化。

2. 提高学生分析工程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地基处理工程设计。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参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和施工现场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从事地基处理工程相关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循工程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地基处理工程实践中能够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地基处理工程的基本知识、具备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专业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的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地基处理技术与设计》进行选择和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基处理工程概述:介绍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目的、分类及适用范围,对应教材第一章。

2. 地基处理方法及原理:详细讲解常见地基处理方法(如预压、夯实、置换等)的原理、工艺流程和优缺点,对应教材第二章。

3.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阐述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包括地基处理方案选型、计算及优化,对应教材第三章。

4. 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分析: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要点,对应教材第四章。

5. 地基处理新技术与发展趋势:介绍地基处理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应教材第五章。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概述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概述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概述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概述地基处理工程是土木工程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建筑物或者其他结构物的重量和荷载。

在进行地基处理工程之前,需要先对场地和土层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并进行充分的计算和设计。

下面将对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流程和主要方法进行概述。

一、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流程1. 土壤调查:在进行地基处理工程之前,需对场地土壤进行调查,包括土层分布、性质、强度和稳定性等方面。

从而确定该地区的土层特点以及层间接触情况等基本参数。

2. 地基处理目标: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地基处理的目标,如增加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稳定性、降低地基沉降等。

3. 地基处理方法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该地区的地基处理方法,如挖孔灌注桩、动力置换桩、加筋土墙等方法。

4. 设计荷载:根据建筑结构的荷载情况,计算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受荷状态,以确定需要进行的地基处理方法和工程规模。

5. 地基处理设计:针对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设计和计算,并制定详细的工程方案和施工图纸。

二、地基处理工程的主要方法1. 加筋土墙:利用钢筋网或钢筋条对土壤进行加固,提高土壤的整体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桩基工程:利用钻孔、挖掘或预制孔等方法将桩体嵌入到土壤中,利用梁柱作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土钉墙:利用埋设在钢筋网中的钢筋卡芯或螺旋钢钉等材料,将墙体和土壤上的荷载通过拉伸力均匀传递到离墙面较远处的深层土体上,从而达到加固和稳定的效果。

4. 土压平衡法:通过对土壤及区域地下水压力的控制,使土体在挖掘过程中能够达到平衡,减少土体的变形和沉降。

5. 预压法:通过对地基进行较大的荷载预压,使地基土层发生塑性变形,将地基的不均匀变形缩小至可控的范围内,从而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总之,地基处理工程是维护建筑结构和土地稳定安全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地基处理工程时,需要进行多方测量和数据分析,制定合理可行的方案和技术路线。

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毕业设计

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毕业设计

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毕业设计一、引言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地基处理是保证建筑物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而基础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因此,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进行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的毕业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任务。

二、地基处理1、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它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重量和压力。

因此,地基的稳定性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地基处理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地基处理的方法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等。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地基处理的工程实例以某高层建筑为例,该建筑的地基土质为软土,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采用振冲法进行地基处理,通过振冲器的振动和压力作用,使土体密实,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三、基础设计1、基础设计的重要性基础是建筑物最底部的结构构件,它承受着建筑物所有的重量和压力。

因此,基础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2、基础设计的要求(1)承载能力:基础必须能够承受建筑物的全部重量和压力,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2)沉降均匀:基础沉降应该均匀,避免因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建筑物裂缝和损坏。

(3)稳定性:基础应该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止建筑物倾斜或滑动。

(4)耐久性:基础应该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够抵御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侵蚀。

3、基础设计的类型基础设计的类型包括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

在选择基础类型时,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四、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的协调在进行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时,需要进行协调和配合。

一方面,地基处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基础设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基础设计的效果又会影响到地基处理的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毕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的相互关系,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设计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不同地基处理技术的适用范围及效果。

2. 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设计中的关键参数,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帮助学生认识地基处理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地基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2. 提高学生运用文献、手册等工具查阅相关资料,为地基处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计算,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事业的热爱,培养其从事地基处理相关工作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其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讲解地基处理的目的、分类和适用条件,重点分析常见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及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基处理概述2. 地基处理设计方法:介绍不同类型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法,包括换填法、压实法、预压法、桩基法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基处理设计方法3. 地基处理参数计算:讲解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如承载力、沉降量、稳定性等,并举例说明。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基处理参数计算4. 地基处理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基处理工程案例5. 计算机软件在地基处理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常用计算机软件在地基处理设计中的应用,并进行实践操作。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基处理计算机软件应用6. 地基处理设计规范与标准:解读我国相关规范和标准,提高学生的规范意识。

地基处理毕业设计论文

地基处理毕业设计论文

前言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一些建筑,特别是重要建筑只能在被指定的规划用地上。

这些规划用地往往可供选择的、理想的地基越来越少,不少建筑物只能建在需要处理的杂填土、软弱土、膨胀土、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基上。

我们知道,地基处理的目的在于提高承载力,增加稳定性;减少地基的沉降量,避免产生过大的差异沉降;防止饱和砂土层液化;减少沉降量对地基的影响。

因此,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土层条件选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不但满足建筑物的安全可靠,还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种思想在建筑行业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由于成都地区所处位置属高原盆地,土层分布情况由上自下大多数为素填土(杂填土)(淤泥)、粘土(粉质粘土)、粉砂、卵石土。

土层条件不复杂,可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很多,但根据建筑物特点具体选用哪一种,是值得认真考虑的。

下面借用具体工程实例探讨方案的优化选择。

因为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是地基处理设计的首要问题,应根据建筑物上部结构情况、基础形式及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做出地基处理多种方案,经认真推敲,确定最佳处理方案。

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黄金海岸6#~8#住宅楼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华阳镇,是黄金海岸三期建筑群的三幢砖混结构住宅,为六层建筑,基础形式采用墙下条形基础,设计要求复合地基≥260KPa。

建筑物长59.14m,宽13.95m,净面积825.003m2,总净承载力特征值fspk面积2475.003m2。

1.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北东邻华阳迎宾大道,北向约300m为南延线,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场地主要为耕地和少量拆迁旧址,现有场地被推平回填,场地地面标高介于480.331m~485.208m之间,高差4.898m。

场地地貌单元以成都平原岷江水系府河Ⅱ级阶地为主。

1.2.2区域地质构造工作区属成都平原,位于川西褶皱带中的成都坳陷区,处于周围微弱的活动环境中的地壳稳定区。

1.2.3场地土层结构该场地土层结构自上而下为:①素填土(局部地段为杂填土):色杂,松散,湿,以粘土为主,夹少量砖块,部分地段为流塑状淤泥质土,饱水,层厚0.3~5.9m,平均厚度3.0m。

地基处理毕业设计

地基处理毕业设计

目录引言 (1)1 地基处理方法概述 (2)1.1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原理、作用及适用范围 (2)1.1.1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 (2)1.1.2 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作用及适用范围 (3)1.2 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顺序及确定地基处理方法前的准备工作 (5)1.2.1 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顺序 (5)1.2.2 确定地基处理方法前的准备工作 (5)1.3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6)1.3.1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用原则 (6)1.3.2 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的注意事项 (7)2 在实际工程中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的比选 (8)2.1 工程概况 (8)2.1.1 概述 (8)2.1.2 场地工程地质特点 (8)2.2 基础方案选择的技术分析 (10)2.3 桩型选择的经济分析 (12)2.4 小结 (13)3 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3)引言我国土地辽阔,幅员广大,自然地理环境不同,从沿海到内地,由山区到平原,分布有多种多样的地基土,随着当前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不仅事先要选择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场地从事建设,而且有时也不得不在地质条件不好的地方进行修建,因此,地基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各种各样的结构物对地基的要求是不同的,各地区天然地层的情况差别也很大,即使同一地区地层情况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地基处理问题的复杂性,是采用人工地基还是采用天然地基?采用人工地基时,是采用什么处理方案?这是建筑师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处理恰当与否,不仅影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而且对建筑物建设速度、工程造价有不小的影响。

不少时候甚至要成为工程的关键。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提高软地基的承载力、保证地基的稳定;降低软弱地基的压缩性、减少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防止地震时地基土的震动液化;消除不良地质土的湿陷性、涨缩性和冻胀性。

本文将对各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阐述,并利用某一工程实例进行分析、比选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经济、安全、适用性。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地大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地大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地大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适用范围。

(2)了解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3)熟悉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步骤和施工。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地基处理知识分析实际工程问题。

(2)具备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3)掌握地基处理施工的和管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责任感,提高对地基处理工程安全的重视。

(2)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勤奋学习的品质。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适用范围,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以及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步骤和施工。

具体安排如下:1.地基处理基本概念:介绍地基处理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地基处理分类及适用范围:讲解不同类型地基处理的适用条件和技术特点。

3.地基处理方法原理:详细阐述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4.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分析地基处理施工的关键环节和质量控制措施。

5.地基处理工程设计:介绍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6.地基处理施工:讲解地基处理施工的和管理要点。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系统讲解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基处理知识。

3.实验法:学生进行地基处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基处理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1.介绍地基处理技术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建筑工程中,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其安全可靠程度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非常关键。

本文主要介绍地基处理技术的课程设计,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地基处理技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实现地基处理。

2.课程设计2.1. 课程内容地基处理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基工程概述:介绍地基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要求和目的等基础知识;2.岩土力学基础:介绍岩土力学基础理论概念,包括土壤力学、岩石力学等;3.地基处理方法:介绍地基处理中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压实、排水、加固等;4.地基检测:介绍地基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非破坏性检测等;5.地基处理的实践应用:介绍地基处理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例如在房屋地基处理、道路地基处理、铁路地基处理等方面的应用等。

2.2. 设计要求本次地基处理技术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以下能力:1.了解地基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要求和目的等基础知识;2.掌握岩土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土壤力学、岩石力学等;3.掌握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压实、排水、加固等方法;4.掌握地基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非破坏性检测等;5.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例如在房屋地基处理、道路地基处理、铁路地基处理等方面。

2.3. 设计步骤本次地基处理技术的课程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2.3.1. 案例分析在地基处理技术的课程设计中,首先需要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选定一个涉及地基处理技术的工程项目。

例如,在某城市规划中,某小区道路地基存在较严重的沉降问题,需要采用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2.3.2. 课题研究在选定案例后,需要对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在道路地基处理的课题研究中,需要对地下水位、地基土质、地质构造等进行详细的分析。

2.3.3. 方案设计在完成课题研究后,需要根据课题结果设计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概述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概述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概述地基处理工程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其中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本文将详细阐述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的概述,包括设计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一、设计目的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使其满足建筑物的要求。

具体而言,其目的包括:1.提高土壤的承载力:通过合理的处理方式,使土壤的承载力得到提高,确保建筑物的正常承载;2.改善土壤的稳定性:在特殊地质环境下,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以增强土壤稳定性,避免出现塌方等事故;3.防止地基沉降:地基沉降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地基处理工程设计,能有效预防该问题的发生;4.减少地震震害:地震是威胁建筑物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地基处理工程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降低地震震害的程度。

二、设计内容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的内容十分丰富,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包括:1.地质条件:首先需要了解当前地质条件,包括土壤类型、地下水位等,这对于设计土方开挖和施工方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建筑物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其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均需要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设计效果;3.地基处理方式:地基处理方式包括平衡沉降和非平衡沉降两种,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如强制排水、灰云土加固等;4.施工方法:地基处理工程设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过程中避免对土壤原有状态造成过大影响,如挖土坑法、挖槽法等;5.监测与评估:设计完成后需要对地基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满足项目的要求。

三、设计方法地基处理工程设计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确保设计效果达到最好。

主要方法包括:1.政策法规引导: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制定地基处理计划和设计方案,确保地基处理方案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要求,不能违法或违规;2.理论探讨:基于相关学科、相关专业和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探讨和经验总结,开展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和技术研究;3.现场勘探:通过十分详细的勘探,充分了解地基特征。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2)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2)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关键问题。

但是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一些固有的地质地貌条件如沉降、土壤压缩等会影响土地的承载力,造成在地基上建筑物的安置困难。

因此,在建筑物的选址过程中,地基处理技术显得尤为关键。

地基处理技术以其良好的效果和它的经济性成为了解决建筑物安置难题的重要手段。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探讨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及其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2.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地基处理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学会地基处理技术的设计方法和实现3. 课程设计内容3.1 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技术是在地基上采用一定的改善方法,使之达到确定的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沉降处理:对于土体沉降较大的地区,可以采取沉降处理的方法,如在地基上铺设加筋网格等•增加地基承载力:采用钻孔灌注桩强化地基•降低地基沉降:采用预制桩和浇灌桩等处理方法3.2 地基处理设计地基处理设计是指根据现有的地质地貌条件,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设计。

在实际探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地基处理的设计:•地基处理方案设计:根据不同的土质、地形等因素设计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案•地基加固设计:采用加固方式对地基进行设计,如使用灌浆桩、碎石桩等•沉降控制设计: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沉降进行控制,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

常见的方法有采用加筋网格、预应力钢绞线或增加地面荷载等方法。

3.3 地基处理实现地基处理实现是指利用地基处理设计的方案进行实现,包括以下步骤:•地基处理施工图的编制:根据地基处理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图的编制•地基处理施工的实现: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地基处理施工•小试验结果分析与数据处理:对地基处理的实现情况进行分析和数据处理4. 课程设计成果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后,应达到以下目标:•熟练掌握地基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地基处理设计,并掌握一定的地基处理实现能力•能够分析地基处理实现情况的数据,得出结论和提出解决方案5. 课程设计总结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解决建筑物安置难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CFG桩与地基设计---参考设计

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CFG桩与地基设计---参考设计

中华翰苑6#住宅楼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专业名称:土木工程年级班级:岩土06-3班学生姓名:胡延民指导教师:xxx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二○一○年六月十日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班级:岩土06-3班学生姓名:胡延民一、题目:中华翰苑6#住宅楼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二、起止日期 2010 年 3 月 29日至 2010 年 6 月 18日三、主要任务与要求①通过对焦作中华翰苑地质条件及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作用特点、加固机理的分析,讨论了CFG桩复合地基在本地区软土加固的适用性及应用发展前景;②通过荷载计算,设计出该工程的地基处理。

总结CFG桩复合地基施工、设计的技术成果及工程实际应用情况,对设计与施工提出一些可供实际工程应用的建议;③结合中华翰苑6#住宅楼工程软基处理方案的设计和加固效果的分析,说明在本地区建造多层建筑时采用CFG桩复合地基作为基础是经济合理的。

④结合材料设计出筏板基础的各项参数指导教师:职称:院领导:签字(盖章)年月日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题目:中华翰苑6#住宅楼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评阅人:职称:工作单位:年月日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定书题目:中华翰苑6#住宅楼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指导教师:职称:年月日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许可证答辩前向毕业答辩委员会(小组)提交了如下资料:1、设计(论文)说明共页2、图纸共张3、指导教师意见共页4、评阅人意见共页经审查,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 3 班胡延民同学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符合学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规定,达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同意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盖章)年月日根据审查,准予参加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组长)签字(盖章)年月日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决议土木工程学院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 3 班胡延民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于 2010 年 06 月日进行了答辩。

地基处理概述范文

地基处理概述范文

地基处理概述范文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地基处理的方法和措施有很多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地基问题,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地基处理一般包括地基的加固、改良和预处理。

地基加固主要是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通过增加地基的强度或者减少地基的变形,来降低地基的沉降和抗震能力。

地基加固常见的方法包括添加钢筋混凝土墩、桩基、地下连续墙等。

地基改良是为了改善地基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地基改良的方法包括物理改良、化学改良和机械改良等。

物理改良常用的方法有加固土体、加铁筋网、排水等;化学改良常用的方法有土体固化剂和土体稳定剂等;而机械改良常用的方法有挤浆桩、静压桩和动压桩等。

地基预处理是在施工前对地基进行处理,以达到施工要求和质量标准。

地基预处理包括平整地面、清除杂物、除去浅层软土等。

通过地基预处理可以消除地基和建筑物之间的不平衡沉降,增加地基土的密实度和稳定性,为施工提供稳定的基础。

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处理方法会有所不同。

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和分析,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进行设计和选择相应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基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质和稳定性等因素,保证地基能够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和外力作用。

地基处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和技术能够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同时,地基处理还能够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总之,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和措施,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地基处理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根据具体地区和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和设计,以确保地基达到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地基处理方法与设计理论课件

地基处理方法与设计理论课件
地基处理方法与设计理论
一、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
地基处理最本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地基处理原理进行分类。
堆载预压法
排 水
砂井法

真空预压法

降低地下水位法

电渗法
垫层法

开挖置换法


振冲置换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


深层搅拌法


石灰桩法


褥垫法

表层压实法 重锤夯实法 强夯法 振冲挤压法 土桩和灰土桩 砂桩 爆破法
降低地下水位虽不能改变地基中的总应力,但能减少孔隙水压力,使有效应力增大 ,促进地基固结。达到在建造建筑物前完成部分团结沉降和提高地基强度的目的。 适用范围:在地下水位接近地面的土层中进行开挖深度较大的工程时,特别是饱和粉 、细砂地基多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5) 电渗法
在土中播人金属电极并通以直流电,由于直流电场作用,土中的水从阳极流向阴极 ,这种现象称为电渗。如将水从阴极排除(通常采用井点作为阴极,并由井点进行真 空抽水),而不让水在阳极附近补充,借助电渗作用可逐渐排除土中水。在工程上常 利用它降低粘性土中的含水量或地下水位来提高土坡或基坑边坡的稳定性,也可利用 它来加速堆载预压饱和粘性土地基的团结,提高地基强度等。 适用范围:饱和软粘土地基。
托换技术需要应用各种地基处理技术,有时还要结合上层结构的处理,它并不是一 种具体的地基处理方法。 适用范围:针对建筑物及其基础和地基的情况,具体分析其可行性。
8. 其它
(1)锚杆静压桩-把锚杆技术和静压桩技术两者结合起来。它利用建筑物自重,先在基础上埋设 锚杆,借锚杆反力,通过反力架用千斤顶将桩逐段压人地基和基础中凿开出来的或预留的桩孔, 当庄桩力达到1.5~2.0倍柱的设对荷载时,就可将极和基础紧固在一起,卸除反力架千斤顶,该 桩便能承受荷载,从而减少基础下地基所受的部分压力,阻止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2)基础加压纠偏法-采用人为地改变荷载分布情况,迫使地基土产生不均匀变形,从而调整基 础不均匀沉降。例如在烟囱等高耸结构物沉降较小的一侧堆钢锭改石块等。 (3)基础减压和加强上部结构刚度法-在设计软弱地基上建筑物时,上部结构往往需要采取某些 加强其刚度和强度的措施,如经常采用的钢筋混凝土腰箍,以加强砖砌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或 减轻结构自重的措施,如选用轻质材料、轻型结构和补偿性基础(如采用她下室层)等。 (4)套筒法-套筒法是指在原桥梁的桥墩水下部分的若干钢筋混凝土柱基础外包以套筒(实际上 是一沉井结构),再在套筒内灌注混凝土,从而将分散的若干钢筋混凝土柱基础形成一个重力 式桥墩。 (5)漫水与加压矫正法-在高耸结构物的倾斜矫正中,可利用湿陷性黄土遇水湿陷的特点,采用 浸水,加压或浸水加压的方法进行矫正。 (6)排(掏)土纠倾法-包括在结构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地基中抽(掏)砂(土)、钻孔取土、穿 孔取土纠倾等方法。 (7)预漫水法-利用黄土浸水后产生自重湿陷的特性,在施工前进行大面积浸水,使土体预先产 生自重温陷,以消除全部黄土层的自重湿陷性和深层土层的外荷湿陷性。 (8)灰土柱-先开挖直径大于lm的圆柱井孔,达到较好的持力层后,用2:8或3:7灰土分层回填夯 实成柱体,以支承荷载。 (9)膨胀土地基帷幕-帷幕作为地基防水保湿屏障,用以截断外界因素对地基水分的影响,从而 保证地基中水分的稳定,消除引起膨胀土地基胀缩变形的根源。帷幕型式有砂帷幕,填砂的塑 料薄膜帷幕,填土的塑料薄膜推幕,沥青油毡帷幕以及塑料薄膜灰土帷幕等。

地基处理毕业设计8答辩

地基处理毕业设计8答辩
是在设计桩位用人力或机械按要求成孔,而后在孔内下入钢筋笼骨架灌注混凝土 而成桩,待混凝土凝固后便可借助桩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承受上部荷载,是一种就地 灌注成桩的形式。其特点是,灌注方法较多,可在不同的地层中成桩,桩径、桩长变 化的范围较大,尤其是桩长可以灵活的掌握,不需要裁接,承载力大,抗震性好、钢 筋用量少、成本低、多数成桩的方法噪音小,无挤土对周围的建筑无危害等。 2.1.3 预制桩
问题。
1.6 结论与建议
1.6.1 结论
a、本场地地貌单一,地层结构较复杂,属于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场地,场地等级
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地基等级为二级。
b、本场地为:23 小区 204、205、206、209 栋住宅楼为中硬—中软场地土,Ⅱ类建
筑场地,地处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c、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数值采用:
土层名称
桩的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40kPa

20kPa

16kPa

10kPa

25kPa
550kPa

80kPa
800kPa
c 、基坑开挖后,应进行钎探工作,并做好防水工作,严禁各种水源浸泡地基,同时请通知我单位进 行验槽。
2.方案论证
2.1 从技术可行性和工程特性方面论证 2.1.1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可 采用的方案有很多在这里选用的有钻孔灌注桩、预制桩、 CFG 桩和水泥土搅拌桩、碎石桩等深基础和地基处理方案 2.1.2 钻孔灌注桩
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纪全新世中近期冲洪积成因产物。在 勘探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6 个工程地质层。分述如下: ①层粘土:黄褐色—棕褐色,以棕褐色为主,湿—饱和,可塑状态,局部夹粉质粘土,层 厚 1.2—5.2m 左右。 ②1 粉土:黄褐色,饱和,稍密状态,含锰质结核及铁质氧化物。层厚 0.7—3.0m 左 右。 ②2 粉土:黄褐色---灰色,湿—饱和,稍密状态,含锰质结核及铁质氧化物,砂性较 强,局部为粉砂。层厚 0.5—2.3m 左右。 ③含有机质土:黑灰色,饱和,可塑---软塑状态。层厚 0.4—2.1m 左右。有机质含量 小于 5%。 ④细砂:黄色,稍湿---湿,稍密—中密状态。长石石英质,级配良好。重力密度指标 为 18kN/m3。 ⑤砾砂:黄色色,稍湿,稍密。长石---石英质。重力密度指标为 18kN/m3。 ⑥圆砾:黄色,稍湿,稍密。长石---石英质。重力密度指标为 18kN/m3。 1.2.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处理毕业设计

地基处理毕业设计

地基处理毕业设计摘要本论文是在对拟建建筑物场地进行的岩土工程勘察结果上进行的。

通过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等测试手段得到该场地地基土的各种指标,利用这些指标根据规范要求计算了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和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分析场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由于拟建建筑物的地基土承载力小于基底压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依据场地地基土工程地质性质,结合上部结构特点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基稳定性、地震效应、场地类别进行了分析判断,提取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并对其地基处理方案进行分析论证,选出本场地地基处理的最佳方案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

关键词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地基稳定性工程地质问题地基处理技术CFG桩设计AbstractThis design belongs to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entrusts to intend to set up the building locate at a ground of proceeding of investigating what work result proceed. Analyse the mai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that set up the smaller base in dint in loading in soil in a foundation pressure locate atcan't meet the design needs,so he demand proceeding the foundation handles.According to a foundation soil engineering geology kind,cimbined with upper part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foundation stability and earthquake effects. coming up with the rock and soi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report and analysing the evaluating the foundation handles techniques.After comparing different method then choose out the best one which is the cement powder ash from stove crushed stones stake,Make 5 kinds of handling project,passing by to 5 kinds of projects analysis with the argumentcomparing to choose 3 kinds of optimizations project. 3 kinds of projects that contrast select proceeded the concrete design respectively from actual construction. Selecting the best project to use cement powder ash from stove crushed stones stake.Key words The engineering geology problem The rock soil engineering investigates Foundation stabilit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analysis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Foundation handles technique Foundation design CFG stake design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高层、超高层、大重型建筑物不断涌现,对地基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规范。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概述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概述

目录1工程概况 (1)1.1 建筑工程概况 (1)1.2 场地条件 (1)1.2.1 场地环境 (1)1.2.2 场地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 (1)1.3 水文与气象 (1)1.4 工程地质条件 (2)2方案选择与论证及相关技术国内外现状 (3)2.1 设计要求 (3)2.2 方案的选择 (3)2.3 方案的论证 (3)2.3.1 CFG桩方案的论证 (4)2.3.2 碎石桩方案的论证 (4)2.3.3 水泥土搅拌桩方案的论证 (4)2.4 地基处理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5)2.4.1 CFG桩国内外现状 (5)2.4.2 碎石桩国内外现状 (6)2.4.3 水泥土搅拌桩国内外现状 (6)3 方案的设计计算及最佳方案选择 (7)3.1 CFG桩的设计计算与工程预算 (7)3.1.1 CFG桩的设计计算 (7)3.1.2 CFG桩的工程预算 (15)3.2 碎石桩设计计算与工程预算 (16)3.2.1 碎石桩的设计计算 (16)3.2.2 碎石桩的工程预算 (22)3.3 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计算与工程预算 (23)3.3.1 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计算 (23)3.3.2 水泥土搅拌桩的工程预算 (30)3.4 地基处理最佳方案选择 (32)4 方案的优化设计计算 (32)4.1 CFG桩优化设计 (32)4.1.1 参数的设计 (32)4.1.2 桩身混凝土强度确定 (35)4.1.3 褥垫层厚度 (35)4.1.4 沉降计算 (35)4.1.5 软弱下卧层验算 (37)4.1.6 方案优化前后工程量对比 (39)4.2 程序设计 (40)5施工方案 (41)5.1 CFG桩施工方案 (41)5.1.1 施工机械 (41)5.1.2 施工流程及施工顺序 (41)5.1.3 褥垫层铺设 (44)5.1.4 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标准 (44)5.1.5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46)5.2 资源需求量 (47)5.2.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47)5.2.2 材料计划 (48)5.2.3 劳务计划及工程进度计划 (48)5.3 施工组织管理 (49)5.3.1 施工人员组织管理 (49)5.3.2 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49)6施工质量监测 (50)6.1 CFG桩检测目的 (50)6.2 检测数量 (51)6.3 检测方法 (51)6.3.1 超声波法检测桩的完整性 (51)6.3.2 静荷载试验法测桩承载力 (54)6.4 CFG桩施工质量监测结论 (56)7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56)7.1 主要工作 (56)7.2 创新点 (57)参考文献谢辞附录摘要拟建工程为米易县商会大厦,地处米易县城北新区,与攀西大酒店隔路相对,有安宁路直通场地,交通方便,地势较为平坦。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概述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概述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概述1. 简介地基处理是土木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主要用于改善地基的物理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是在地基处理工程前期调查和勘察的根底上,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制定出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案和施工方案,以确保地基处理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2. 目标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地基存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地基沉降过大•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承载力缺乏•地基稳定性差•地基不适宜建设通过合理的地基处理工程设计,可以使地基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以满足建设工程的要求。

3. 设计步骤地基处理工程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3.1 地基勘察和调查在进行地基处理工程设计之前,需要对地基进行勘察和调查,以了解地基的具体情况和问题。

勘察和调查的内容包括地质情况、地下水位、地基承载力、地基稳定性等。

3.2 地基处理方案制定根据地基勘察和调查的结果,制定出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

地基处理方案的制定需要结合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条件,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土石方加固、地下排水、灌注桩、钻孔桩等。

3.3 施工方案制定在地基处理方案确定之后,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需要详细描述地基处理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方法,包括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施工工艺等。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以监测地基处理工程的施工和效果。

3.4 施工监督和检验在地基处理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施工监督和检验,以确保地基处理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施工监督和检验的内容包括施工进度的监督、施工质量的检验、监测数据的分析等。

4. 设计要点在地基处理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充分了解地基问题的本质和成因,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和方案。

•考虑地基处理工程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和优化。

•与相关工程部门和专业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监测方案,保证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特征1.1工程概况拟建工程是二十二冶安居工程23小区总建筑面积12500m2占地面积660m2左右,6层砖混结构,高约18m,拟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埋深约2m左右,对沉降敏感程度一般,承载力约140kpa。

地基设计等级为丙级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1.2.1、地层条件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纪全新世中近期冲洪积成因产物。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可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

分述如下:①层粘土:黄褐色—棕褐色,以棕褐色为主,湿—饱和,可塑状态,局部夹粉质粘土,层厚1.2—5.2m左右。

②1粉土:黄褐色,饱和,稍密状态,含锰质结核及铁质氧化物。

层厚0.7—3.0m左右。

②2粉土:黄褐色---灰色,湿—饱和,稍密状态,含锰质结核及铁质氧化物,砂性较强,局部为粉砂。

层厚0.5—2.3m左右。

③含有机质土:黑灰色,饱和,可塑---软塑状态。

层厚0.4—2.1m左右。

有机质含量小于5%。

④细砂:黄色,稍湿---湿,稍密—中密状态。

长石石英质,级配良好。

重力密度指标为18kN/m3。

⑤砾砂:黄色色,稍湿,稍密。

长石---石英质。

重力密度指标为18kN/m3。

⑥圆砾:黄色,稍湿,稍密。

长石---石英质。

重力密度指标为18kN/m3。

1.2.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依据表2、表3统计结果,综合确定各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其结果详见表4。

1.2.3地下水在勘察深度内未见地下水,根据临近地段打井经验,地下水埋藏深度大于20m。

设计时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材料和砼的腐蚀性。

1.3地震效应1.3.1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的划分根据勘探资料,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4.1.1、第4.1.3条,第4.1.6条综合判定该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Ⅱ类。

地处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场地土层剪切波速①层粘土Vs=150②1层粉土Vs=150, ②2粉土层Vs=140, ③层含有机质土Vs=70, ④层细砂Vs=200,⑤层砾砂Vs=250,⑥层圆砾Vs=400,⑦层卵石Vs=500。

平均场地剪切波速Vs=232 m/s,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215m/s,覆盖层厚度大于5米。

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属设计地震第一组,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

1.4场地液化判别根据勘探资料,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4.3.3条,本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不存在可液化土层。

1.5基础方案论证和分析1.5.1天然地基条件评价通过勘察,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地貌单一,地层结构较复杂,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发现有软弱下卧层存在,属中等复杂场地。

地基主要持力层横、纵两个方向上最大层面坡度大于10%,属不均匀性地基。

1.5.2地基方案论证分析根据勘察委托书及平面布置图,分析勘察测试成果及地质剖面图,基础砌置深度2.0m处为粘土或粉土,场地力学性质不均匀,建议对②1、②2、③层略加处理后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处理办法采用水泥土搅拌桩。

1.5.3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勘探资料表明:场地第①层粘土厚度不大、第②层粉土呈松散—稍密状态,且含有较多粘粒,基坑开挖后边坡能够保持稳定。

因地下水埋藏较深,可不考虑基坑降水问题。

1.6结论与建议1.6.1结论a、本场地地貌单一,地层结构较复杂,属于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场地,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地基等级为二级。

b、本场地为:23小区204、205、206、209栋住宅楼为中硬—中软场地土,Ⅱ类建筑场地,地处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c、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数值采用:第①层粘土特征值 120kPa第②1 层粉土特征值 110kPa第②2 层粉土特征值 100kPa第③层含有机质土特征值 75kPa第④层细砂特征值 130kPa第⑤层砾砂特征值150kPa第⑥层圆砾特征值170kPad、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第A.0.2条第一组,勘察区地震烈度为8度。

场地不存在可液化层。

e、场地在勘探深度内未见地下水,设计时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材料和砼的腐蚀作用。

f、本区最大冻土深度为0.80m。

1.6.2建议a、建议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水泥掺入比15%,桩径500mm,桩长:22小区沿街商业楼6m左右,面积置换率17%左右;23小区207、208栋3—4m左右,面积置换率为20%左右。

b、桩的承载力值参数表c 、基坑开挖后,应进行钎探工作,并做好防水工作,严禁各种水源浸泡地基,同时请通知我单位进行验槽。

2.方案论证2.1从技术可行性和工程特性方面论证2.1.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可采用的方案有很多在这里选用的有钻孔灌注桩、预制桩、CFG桩和水泥土搅拌桩、碎石桩等深基础和地基处理方案2.1.2钻孔灌注桩是在设计桩位用人力或机械按要求成孔,而后在孔内下入钢筋笼骨架灌注混凝土而成桩,待混凝土凝固后便可借助桩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承受上部荷载,是一种就地灌注成桩的形式。

其特点是,灌注方法较多,可在不同的地层中成桩,桩径、桩长变化的范围较大,尤其是桩长可以灵活的掌握,不需要裁接,承载力大,抗震性好、钢筋用量少、成本低、多数成桩的方法噪音小,无挤土对周围的建筑无危害等。

2.1.3预制桩是先在地面上制成的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利用相应的打桩设备对准桩位或预先钻好的孔将桩沉入地基的基桩施工。

由于预制桩的类型较多,所以其特点为沉桩的方法较多,例如,锤击法、振动法、静压法等。

预制桩施工方便,工艺简单所以其适用的范围较广,在技术方面更成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但其造价较高。

如利用锤击法有很大的噪音污染和振动,不适合在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内施工,利用静压法即可,但是其设备庞大移动不方便,所以该设计不采用此方法2.1.4 CFG桩概述:CFG 桩是在碎石桩的基础之上加上一些石屑、粉煤灰和少量的水泥加水搅拌制成的一种具有一定粘结强度的桩。

也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其特点: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可调性强,可以从几米到二十几米,并可使全桩发挥侧摩阻力,通过改变桩长、桩距、桩间距、褥垫层和桩体的配合比可使复合地基的提高幅度有很大的可调性。

a、适用的范围广:对基础形式而言,CFG桩可适用于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也可用于箱基础和筏式基础。

就土性而言,CFG桩可用于填土和粘性土;既可用于挤密效果好的土也可用于挤密差的土,当CFG桩用于处理挤密效果好的土时,承载力的提高既有挤密分量又有置换分量;当CFG桩用于处理挤密效果差的土时,承载力的提高只与置换作用有关。

CFG 桩和其他的桩型相比他的置换作用很突出的重要的特点。

b、桩体有排水的作用:CFG桩在饱和粉土、砂土中施工时,由于成桩的振动作用会使土体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刚刚施工完的桩是一个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将会沿着桩体向上排,直到CFG桩体结硬的为止。

这样的排水通道可延续几个小时。

c、时间效应:利用振动沉桩工艺施工,将会对桩体产生振动,特别是对高灵敏度结构强度丧失、强度降低的土。

施工结束后,随着时间恢复的增长,结构强度的恢复,桩间土承载力有所增加。

d、与桩基相比,掺加了工业废料,同时桩体无配筋,又利用桩间土承载力,造价降低,是桩基的1/3-1/22.1.5碎石桩概述:碎石桩和砂桩在国外粗骨料土桩,它是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的施工方式,在软弱的地基土中成孔,在将碎石和砂等挤入土中,无论是采用湿法成孔(振冲法),干法成孔(干振法)或振动沉管成孔,填料后形成大直径的碎石或砂等够成的密实体,其工程特性为:a、振动力直接作用在地基深层软弱土部位,对软弱土施加的振动力侧挤压力大因而使土密实的效果与其他的地基处理的方法相比较好.b、对不均匀天然地基土,在平面和深度范围内,由于地基的振动程度可随地基软弱程度的不同用不同的填料进行调整,可取得相同的密实电流,使加固后形成较均匀的地基,以满足工程对地基变形的要求c、施工机具简单,操作方便,事故进度较快,加固质量容易控制,目前施工的技术可以打到30m.d、不需要钢材和水泥,仅用碎石、卵石、角砾、砾砂、粗沙、和中砂等当地硬质材料,因而造价较低,与钢筋混凝土桩基础相比一般可节约投资的三分之一e、在天然软弱地基经振冲置换填以碎石等粗骨料,成桩后改变了地基的排水条件,可加速地震时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山散,有利于地基的抗震和防止液化.2.1.6水泥土搅拌桩概述:深搅拌桩是用于加固饱和黏土地基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利用水泥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固化剂强制搅拌,由固化剂和软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增大变形量深搅桩加固技术,其独特的优点如下:(1)深层搅拌桩由于将固化剂和原地基图就地搅拌混合,因而最大限度的利用的原土。

(2)搅拌时较少的使地基土侧向挤出,所以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较小;(3)按照地基土的性质及工程设计要求合理选择固化积剂及配比,设计比较灵活(4)施工时无噪音、无污染、吴振动,可在市区内和密集建筑群中施工;(5)土体加固后重睹基本不变,对软弱下卧层不致产生附加沉降;(6)根据上部结构的需要,可灵活的采用朱庄、壁状、和块状等加固形式;(8)深层搅拌加固法加固土质范围有新近垂天的软土、泥炭土和淤泥质土等饱和软土,加固场所从陆地到海底软土,加固深度达30m;(9)深层搅拌法加固法可用于增加软土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提高边坡稳定性;2.1.7根据地质勘查报告,以上的方法都适用于该工程CFG桩比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桩的发展较晚,但从技术方面、从国内外工程实例来看,以上方法都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从技术方面各有所长进行综合考虑,暂取CFG桩、碎石桩和水泥土搅拌桩进行下一步的论证。

2.2从经济合理性方面论证2.2.1 CFG桩的初步设计根据地质勘查报告设计,选CFG桩的持力层为第四层,桩常为6m,桩径d=400mm。

单桩承载力Rk =(UP∑qsihi+qpAp)/kRk=103.3kpa复合地基承载力fspk = mrK/Ap+β(1-m)fskm=fspk -0.8fsk/(Rk/Ap-βfsk)m=5%桩间距 s= (Ap/m)1/2s=1.58m(取1.6m)符合3-5倍桩径的要求桩数 n=A/S2204、205栋 A=712.152m2 2n=2A/S2 2n=556206栋 A=742.392m2 n= A/S2 n=294 209栋 A=421.4m2 n= A/S2 n=165n总=1015根fspk—复合地承载力标准值(kpa)m —面积置换率Ap —桩的断面面积fsk—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Rk—单桩承载力标准值UP—桩周长qsi—第i层土的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kpa)hi—第i层土的厚度k—安全系数 k取2.0f cu ≥3 Rk/Ap fcu≥2.46735CFG桩采用C25 混凝土,采用振动沉管,塌落度3cm,密度2.2g/cm3,水泥的标号P.O42.5、单方混凝土用水量189kgf cu =0.366R bk(C/W-0.071) (fcu取2.47Mpa)C=43.3kgW/C=0.187+0.791F/CF=228.7kgG=1738kg单桩所需混凝土量,平均桩长6m,桩径400mm 总的混凝土用量1015×0.7356=746.643m3查定额计算单方混凝土造价W=(746.643×189)/1000×1.38=194 (元)C=746.643×43.3×0.34=10992(元)F=(746.643×228.7)/800×120=25614(元)G=(746.643×1738)/2000×85.64=55568(元)合计:194+10992+25614+55568=92368(元)2.2.2碎石桩的初步设计计算根据勘查报告,桩径=1m,桩长=6mL=1.13Ae 1/2 Ae= Ap/m=10.32m L=3.6m面积置换率m=d2/de2=25.5%桩数n=mA/Ap204、205栋 2n=2mA/Ap2n=415206栋 n= mA/Apn=241209栋 n= mA/Apn=137n总=793单桩填料量q=khAp q=1.30×6×0.785=6.123m3总的填料量q总=6.123×793=4856m3L—桩间距Ae——碎石桩承担的处理面积Ap—砂石桩截面积D—桩直径de——等效影响圆直径查定额计算造价4856×85.64=415819(元)2.2.3水泥土搅拌桩的初步设计计算拟定搅拌桩的直径D=500mm,平均桩长5m计算单桩承载力R dk =qsiUPl+αApqPR dk=102kpa当室内选定 aw =15% fcuk=2.0MpaR dk =ηfcukAp R dk=157kpa两者比较取小值f spk =m R d k /Ap+β(1-m)f skm= (f spk -βf sk )/ (R d k /Ap-βf sk )m=20% n=mA/ Ap R d k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kpa ) Ap —桩的截面积qs i —桩间的平均摩檫立(kpa )对淤泥取5-8kpa,对淤泥质土取8-12kpa,对粘性土取12-14kpa U P — 桩周长 L — 桩长f cuk —试块90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 q P —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kpa )α—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4—0.6 η—强度折减系数,可取0.35—0.5204、205栋 2n=2 mA/ Ap 2n=726 206栋 n= mA/ Ap n=757 209栋 n= mA/ Ap n=430 n 总=2639根单桩水泥用量 a w =Q C /Q S Q C = a w Q S =15×Ap ×ρ=89kg总的水泥用量 Q C 总=1.05×89×2639=246614.55 kg (0.5为损耗系数)折合水泥246.15t 套定额0.34×246614.55=83848.947(元) 2.3从工程可靠性方面论证2.3.1三种地基处理方案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程度比较 CFG 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 f spk = mr K /A p +β(1-m)f sk204、205栋 m= Ap/ A=(285×0.1256)/729.108=4.91% f spk =40.382+98.89=139.2756 kpa 约等于140kpa206栋 m= Ap/ A=(393×0.1256)/1005.84=4.91 f spk =40.27+98.89=139.16 kpa 约等于140kpa 209栋 m=(158×0.1256)/405=4.89% f spk =40.10+98.89=139.014 kpa 约等于140kpa 用CFG 桩复合地基处理承载力基本上满足要求碎石桩承载力验算 f spk =[1+m(n-1)] f skf spk =[1+0.255×(3-2)]=196.3 kpa>140 kpa f spk —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标准值(kpa ) m —面积置换率f sk —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kpa ) n —桩土应力比,一般取2-4 满足设计要求水泥土搅拌桩承载力验算 m= d 2/d e 2 取桩间距1m m=0.25/1.05=23.8% f spk =m R d k /Ap+β(1-m)f skf spk =190.4+29.718=220.118 kpa>140 kpa 满足设计要求2.3.2从三种方案的地基变形量论证CFG 桩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可知该工程采用条形基础,先进行基础尺寸的设计计算,对于墙下条形基础取墙长方向1m 为计算单元,则A=1×b 故墙宽为b b ≥F/(f-20d)f=f k +ηd r 0(d-0.5) f=257kpa 则b=1.18m 取 1.2mb ≤3m 可不对承载力进行验算 b —基础宽度F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底面的竖向力设计值(KN ) f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d—基础埋深fk—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r p—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L/b=1/1.2=0.83 按1.0计算计算最终沉降量nS=ΦS∑ p0/E Si(Z i a i-Z i-1a i-1)i=1基底平均压力P0=P- r0d=113.6kpa列计算表格进行沉降计算假定Z在6m以上,取ΔZ=0.3 Δsn=1.8491/121.72=0.0151 0.0151≤0.025符合规范Zn=b(2.5-0.4Lnb)=2.8248m在计算沉降范围内,土层模量当量值E Si =∑Ziai/∑(Ziai/ESi)=1.59kpaP 0≤0.75fsk由查表得Φs=1.1最终沉降量S =ΦsS’=115.24mmS≤200mm满足规范要求S-地基最终沉降量Φ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n-地基沉降计算范围内所划分土层数P-对应于荷载标准值时地基低面附加压力(kpa)E-基础底面下层土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Si-沉降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当量值(Mpa)ESi其它方案同理2.3.3确定方案经过以上的论证,碎石桩和CFG从承载力和安全等方面的都能达到设计要求,但是从经济上考虑和水泥土搅拌桩相比都没有水泥土搅拌桩经济,经过以上的对比论证,最终选定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来处理该地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