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的影响
探讨不良地质作用岩土工程勘察

探讨不良地质作用岩土工程勘察摘要:不良地质作用是影响工程建设场地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因此,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其周围进行不良地质作用的勘察与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内容。
本文仅以地面沉降的勘察、泥石流的勘察为例,来分析不良地质作用岩土工程勘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不良地质作用;岩土工程;勘察前言世界上任何建(构)筑物都是修建在地表或地表下一定深度范围的岩土体中,作为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建筑环境的工程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前,必须对建筑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和论证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对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做出正确评价,为岩土体的整治、改造和工程的设汁、施工提供详细、具体、可靠的地质资料。
不良地质作用是影响工程建设场地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因此,本文仅以地面沉降的勘察、泥石流的勘察为例,来分析不良地质作用岩土工程勘察。
1地面沉降的勘察地面沉陷是一种环境地质灾害。
它是由于人为开采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面造成地层压密变形,从面导致区城地面高程下降的地质现象。
由于长期或过量开采地下承压水而产生的地泥沉降在国内外均较普遍,而且多发生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大中城市地区。
例如我国的上海、天津、西安、太原等城市地面沉陷曾一度严重影响到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层,使城市地质环境恶化,建筑(构)物不能正常使用,给国民经济造成极大损失。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地面沉陷勘察适用于抽吸地下水引起水位或水压下降,造成大面积地面沉陷的岩土工程勘察。
地面沉降勘察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对已发生地面沉陷的地区,应查明地面沉降的原因和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控制和治理方案。
(2)对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应结合水资源评价预测发生地面沉陷的可能性,并对可能的沉降层位做出估计,对沉降量进行估算,提出预防和控制地面沉降的建议。
不良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不良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是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不良地质条件会对隧道施工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如塌方、地裂、地下水突涌等,这些都会给工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不良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一、理论分析1.1 不良地质条件的定义不良地质条件是指在隧道施工区域存在一定的地质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隧道施工产生不利影响。
常见的不良地质条件包括:地层不稳定、地下水丰富、地震活动频繁等。
这些问题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突涌、地裂等灾害事故的发生。
1.2 不良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1)地面塌陷:不良地质条件中的地层不稳定可能导致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会对隧道施工现场造成严重破坏,同时还可能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施工前应对地层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地面塌陷的风险。
(2)地下水突涌: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地下水突涌现象。
地下水突涌会导致地面湿滑,增加施工难度,同时还可能引发地面塌陷等事故。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施工安全。
(3)地裂: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地裂现象较为常见。
地裂会导致地面破碎,给隧道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
地裂还可能引发地面塌陷、泥石流等灾害事故。
因此,在施工前应对地裂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地裂风险。
二、实践案例分析2.1 中国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案例在中国某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地处地震活跃区,地裂现象较为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师们采用了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对隧道施工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勘察。
通过勘探,工程师们发现该区域存在一处较大的地裂缝,宽度约为5米。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工程师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对地裂缝进行了加固处理,采用注浆的方式填充裂缝;调整了隧道的施工方向,避免直接穿越地裂缝;加强了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防止地下水突涌引发地面塌陷等事故。
不良工程地质影响论文5000字

不良工程地质影响论文5000字摘要:工程地质是近年来不太景气的一门学科,尤其在我国迅速城市化的沿海地区,环境对工程地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尽量协调环境与工程地质之间的关系。
更为可悲的是在大学生泛滥的今天,真正的人才很难找到,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般来说,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
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
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与环境存在冲突,而且现在大学生虽多,但真正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工程地质环境人才机遇之间的关系,总之工程地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科学。
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并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并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良地质作用的概念

不良地质作用的概念一、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过程,是地球演化和地壳形成的基本原因。
然而,并非所有地质作用都对人类活动或工程建设有利,一些对地质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作用被称为不良地质作用。
本文将围绕不良地质作用的概念展开,介绍其主要类型和影响。
二、不良地质作用的定义不良地质作用是指那些对于工程建设、农业生产、城市发展等人类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
这些作用可能导致地表塌陷、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三、主要类型1.地质灾害:不良地质作用的典型表现之一是地质灾害,包括但不限于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给周围的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带来极大的威胁。
2.地面沉降:地下水过度开采、土壤压实、沉积物压实等因素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不仅影响城市基础设施,还可能引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下陷等问题,给地下工程和建筑物带来损害。
3.地下水位下降: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枯竭。
这不仅影响农田灌溉,还可能导致地层沉降、地下空洞形成,给基础设施和地下工程带来不利影响。
4.土壤侵蚀:不良的土地利用和过度开发可能导致土壤侵蚀,特别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
土壤侵蚀使得土地质量下降,农田失去肥力,同时还可能引发泥石流等灾害。
5.地热活动:地热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地热活动可能导致地热梯度的变化,对周围地质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可能引发地壳的变形和地震活动。
四、影响与防治1.影响:不良地质作用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地质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则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土壤侵蚀和地热活动也威胁到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2.防治:针对不良地质作用,应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地质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采取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科学规划和管理城市用地,加强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防范与治理。
工程地质6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6.5.3岩溶和土洞的工程地质问题 1、溶蚀岩石的强度大大降低 2、造成基岩面的不均匀起伏 3、溶蚀漏斗对地面稳定性的影响 4、溶洞和土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①分布密度和发育情况 ②洞孔埋深 ③抽水降压对顶板的影响
6.5.4岩溶和土洞地基的防治 1、挖填 2、跨盖 3、灌注 4、排导 5、打桩
6.6 地震及其效应
6、地震效应 1)、地震力效应 2)、地震破裂效应 (1)地震断层 (2)地裂缝 3)、地震液化效应 4)、地震激发灾害效应 滑坡、坍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6.7 不良地质现象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6.7.1 地基承载力 1、地基承载力 两个条件:(1)地基受载后不会产生破坏而丧失稳定 (2)沉降量在允许范围内 2、持力层的选择 (1)低层结构 (2)持力层的条件:a、承载力高 b、厚度大 稳定均匀; d、埋深尽可能浅 e、沉降量小 6.7.2 岩溶与土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1、洞顶稳定性 2、基岩面的起伏性 3、覆盖层的均匀性与稳定性
c、分布
6.7.3 地震液化与断裂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1、液化层的判别 2、断层带的影响 (1)全新世活动断裂 (2)发震断裂 (3)非全新活动断裂 (4)地裂:构造性地裂、重力性地裂 6.7.4 斜坡岩土体移动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1)建筑物稳定性 (2)整体稳定性
6.8 不良地质现象对地下工程选址的影响 6.9 不良地质现象对道路选线的影响 6.10 不良地质作用对海港建设的影响
6.2 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是河谷中流动的常年性水流。 河谷:谷底、河床、谷坡、坡缘及坡麓等构成。 水流的功能: 消耗于水的粘滞性、条流、涡流等形成 消耗于对河床的侵蚀 消耗于对泥沙的搬运 河流的地质作用: 侵蚀作用:侵蚀切割与搬运 堆积作用
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地质环境是指地壳中包括地貌形态、土、岩、地下水、地震等自然因素的综合环境。
在建筑工程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认识和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基稳定性方面。
地质条件不良会导致地基沉降、滑动和塌陷等问题,进而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软弱的土地或湿地地基容易引发建筑物的沉降问题,这就要求工程师在地基处理和设计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进行地基改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其次,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还表现在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量方面。
地下水位的高低和波动都会对建筑物的地下结构和地下设施造成影响。
在高地下水位的地区,建筑物地下部分容易受到地下水的侵蚀和浸泡,造成结构的破坏。
而地下水质量的好坏则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供水和排水系统。
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量特点,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地下结构和设施,并采取防水措施以保证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此外,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还体现在地震和地质灾害方面。
地震是地质环境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自然灾害,它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工程师需要根据地震带和地震区域的特点,合理设计和构建抗震措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达到预定的安全目标。
同时,地方性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也会对建筑工程带来潜在威胁。
因此,在建筑工程规划和设计中,需要对周边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工程师们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
首先,地质勘察是为了获取地质信息和数据的关键步骤。
详细的地质勘察可以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降低工程风险。
其次,合理的地基处理是确保建筑物稳定的重要手段。
地基处理包括加固处理、地基改良和沉降控制等,可根据地质环境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横向环流作用结果
❖ 凹岸受到冲刷,凸岸接受堆积 ❖ 河弯不断向下游发展,形成蛇曲 ❖ 洪水期间会发生截弯取直,从而形成牛
轭湖。
二、河谷的类型及河流阶地
❖ 河谷的类型: 构造谷:受地质构造控制 侵蚀谷:由于河流冲刷而成
岩石的风化一般是由表及里呈带状分布。由 地表往下风化作用的影响逐渐减弱以至消失。因 此在风化剖面的不同深度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 质有明显的差异。从岩石风化程度的深浅,在风 化剖面上自下而上可分成四个风化带:微风化带、 弱风化带、强风化带和全风化带。
△岩石风化带的界线,在工程建筑中是一项重 要的工程地质资料。
岸的横向水力坡度In
In=tgα=[mV2/R]/mg=V2/Rg 形成横向水力坡度后
就产生了附加压力,其 方向与离心力相反,且 在所有的深度上一致, 等于Inγ。
离心力与附加压力 相迭加,就会产生上层 水流流向凹岸,而下层 水流就流向凸岸,形成 螺旋状横向环流。
科式力作用(惯性力)
❖ 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不一,赤道附近大, 向两极逐渐变小。产生科式力。
❖ 流水对河床冲刷的重要条件是只有当水流未被 泥砂饱和时才会发生冲刷。
如果上游河段流来的水流中含有泥砂量小 于这一河段的输砂能力,则由于输砂能力未被 充分利用就会冲刷;
如果输砂量超过了这一河段的输砂能力则 产生沉积。
2. 流水对河岸的掏蚀
(横向环流的作用)
❖ 平直河道 ❖ 弯曲河道 ❖ 科式力的作用(地球自转)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风化营力的影
响下,产生一种单纯的机械破坏作用。
特点:破坏后岩石的化学成分不改变,只
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摘要: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快了基础建筑工程建设的步伐,这不仅仅要对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属性要求严格,更要对建筑物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加以充分研究利用,以保障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适用、高效的实施。
本文通过对地质灾害问题以及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简单阐述对建筑工程项目所带来的影响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0引言地质环境可以以一定的方式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存在,在建成之初,也可以由于某些地质条件欠佳而提高工程造价。
已经建成的工程又可能以各种方式影响地质环境,造成地质环境自然演化规律的变异和破坏。
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影响原有的、或在建的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运营。
地质灾害工程是对于地质有着直接连地的工程施工过程的研究,一般来说,包含地质灾害防治与岩土两方面。
岩土工程指的是施工期间会设计到开挖岩土体或者是对岩土体进行加固处理。
防治地质灾害,主要是对存在有害的地质现象,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目前我国对资源的开发逐年增多,但在开发的过程中部分企业重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过分索取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这就导致了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的生存境地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这其中因为岩土工程而导致的自然灾害就是其中一种,所以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止技术和治理策略的分析十分有必要。
所以,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根据具体地质环境和工程建设方式、规模和类型,预见到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基本形式和规律,从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并妥善保护好地质环境。
1板块构造及队工程地质的影响1.1定义构造运动是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
构造运动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发生变形和变位,其结果一方面引起了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如山脉形成、海陆变迁、大陆分裂与大洋扩张等;另一方面在岩石圈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岩石变形,如地层的倾斜与弯曲、岩石块体的破裂与相对错动等。
不良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不良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摘要:在进行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一些不良的地质条件,例如滑坡和岩堆、软土等,对隧道的正常施工会造不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些不良的地质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影响高原地质以及岩溶地段、膨胀性的地质都可能对隧道施工带来相当严重的影响,这些不良的地质在隧道的施工中都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故的发生,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相关的技术规范,还要根据实际的环境状况,采取一些临时性的辅助措施。
本文就此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析。
1、高原地质对隧道施工造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因为在我国的西部地区,高原地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高原隧道的施工中必须做好应对这种地质条件的准备。
又因为施工地区具体的自然气候和地理位置等,给高海拔的隧道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因为海拔较高,而且温度较低,环境缺氧等因素,高原隧道的施工每年只有约240天左右。
又因为其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工作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都明显有所下降,工程的进度也就会有所减缓,延长了工期。
其次是高原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因此一旦遭受了破坏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完全恢复过来。
在进行高原隧道设计和施工时都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
还有就是因为高原的独特气候,若是隧道发生了渗水的现象,则因为温度较低,水会很快结成冰,发生冻胀以致对隧道造成结构上的破坏。
应对高原地质的措施中除了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外,还要严格按照我国的相关环保细则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做好土地的复耕和复平等工作,爱护当地的野生动物,对生活垃圾和废水、废气等都要做好相关的处理措施,使其对环境的危害减到最低,并根据规定进行严格验收。
在隧道的防水工程上,要达到“三不”标准,即不淌、不滴、不漏,尽可能的保持隧道内部的干燥。
进行衬砌施工时最好使用合适的速凝剂以及防冻剂和早强剂,并且按照材料的具体性能做好试验工作,确定掺入量,使其达到最好效果。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①新滑坡 死滑坡 ②古滑坡 活滑坡
四、滑坡旳力学分析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滑坡旳形成条件
滑坡旳发生,是斜坡岩土体旳平衡条件遭到破坏旳成果。
2、力学分析
在均质粘土和软质岩石中,滑动面多为圆弧形 若沿岩层面或构造面滑动时,滑动面多呈直线形或折线形
①直线形滑动面 (以力旳平衡为基础)
箭头旳长短表 达速度旳大小
滑坡运动矢向平面图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滑坡壁 滑坡台阶
滑动面(带)
滑坡鼓丘 滑坡舌
滑坡体
三、滑坡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按滑坡体旳物质构成
①堆积层滑坡:产生于第四纪堆积物中旳滑坡 ②黄土滑坡:发生于不同步期旳黄土层中旳滑坡 ③粘土滑坡:发生在均质或非均质粘土层中旳滑坡
3、工程意义
不良地质现象给工程建筑旳稳定性和正常使用造成危害,并 给人类旳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它们 形成和发展旳规律,以便采用相应旳措施予以防治。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倒塌与岩堆
一、倒塌
1、基本概念
①倒塌:在陡峭旳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忽然而剧烈 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旳现象。
平衡条件:滑坡体重力旳下滑分力T ≤ 滑动面上旳抗滑阻力F
常用稳定系数
k
表达两力之比:k
总抗滑力 总下滑力
F T
当k<1时,斜坡平衡条件遭到破坏形成滑坡; 当k=1时,斜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当k>1时,斜坡处于稳定状态。
②圆弧形滑动面 (以力矩旳平衡为基础)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3.沉积作用和冲积层 流速降低使河流携带的物质沉积下来称沉积作用, 河流的沉积物称冲积层。 当河流由山区进入平原时,流速骤然降低,大量物 质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冲击扇的形状和特征与前 述洪积扇相似,但冲积扇规模较大,冲积层的分选型 及磨圆度更高。冲积扇还常分布在大山的山麓地带。 如果山麓地带几个大冲积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山前 倾斜平原。在河流下游,则由细小颗粒的沉积物组成 广大的冲积平原。若河流沉积下来的泥沙量被海流卷 走,或到河口处地壳下降的速度超过河流泥沙量的沉 积速度,则这些沉积物不能保留在河口或不能露出水 面,这种河口则形成港湾。
第6章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不良地质现象:地壳上部的土层遭受到各种内外动 力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地震、大气营力作用、 流水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造成各种各样的地质 现象,如岩石风化、滑坡、崩塌、落石、河流侵蚀、 地震等,这些现象对工程的安全和使用起到不同程 度的不良影响,甚至危害很大,因而称这些地质现 象为不良地质现象。
13
14
从沉积层的形成过程,可知它具有以下特征: (1)冲积层分布在河床、冲积扇、冲积平原或三 角洲中;冲积扇成分非常复杂,河流汇水面积内的所 有岩石和土都可能成为该河流冲积层的物质来源。且 与沉积层相比,分选性好,层理明显,磨圆度高。 (2)由于冲积层分布广,表面坡度比较平缓,多 数大、中城市都坐落在冲积层上;道路也多选择在冲 积层上通过。 (3)冲积层中的砂、卵石、砾石层常被选用为建 筑材料。厚度稳定、延续性好的砂、卵石层是丰富的 含水层,可作为良好的供水水源。
24
(3)特殊滑坡:融冻滑坡、陷落滑坡 按滑坡厚度分类: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超 深层滑坡。 按滑坡规模大小分类:小型滑坡、中型滑坡、大型滑坡、 巨型滑坡。 按形成年代划分:新滑坡、古滑坡 按力学条件划分: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对策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对策摘要:不良地质现象是由于地质作用或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地质现象。
假设这些不良地质现象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平安和质量。
本文主要论述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几种常见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处理措施,并指出防治不良影响的重要性。
关键词: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处理措施;0前言不良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
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了解掌握不良地质作用的形成、发生、危害及相应的防治方法,运用专业知识,科学合理地减少不良地质作用的发生,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平安。
1崩塌崩塌是指在陡峻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
崩塌经常发生在山区陡峭的山坡上,有时也发生在高陡的路堑边坡上。
崩塌是山区公路常见的一种病害现象[1]。
〔1〕地形条件:高陡斜坡;〔2〕岩性条件:坚硬的岩石,具有较大的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形成高峻的斜坡;〔3〕构造条件:当各种构造面或软弱夹层倾向临空面且倾角较陡时,往往会构成崩塌的依附面;〔4〕其他自然因素:强烈风化;冻融循环;植物根系的楔入,暴雨、久雨或强震后;〔5〕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工程活动,路堑的开挖、边坡过陡、无坡面防护、不当爆破等。
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
由崩塌带来的损失,不单是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并且常因此而使交通中断,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
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这样就会将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在宽河谷中,由于崩塌能使河流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而造成急湍地段。
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平安都有危害。
[2]〔1〕遮挡:即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物;〔2〕拦截:即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3〕支挡:在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墙或用废钢轨支撑;〔4〕护墙、护坡:在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修建护墙,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5〕镶补沟缝:对岩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6〕刷坡、削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体风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技术放缓边坡;〔7〕排水:在有水活动的地段,布置排水构筑物,以进行拦截与疏导。
不良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不良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哎呀,这可是个大难题啊!今天我们来聊聊不良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你有没有听说过“天塌下来都有个高的人顶着”这句话?那可是形容地质条件不好的时候啊!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来聊聊什么是不良地质条件。
简单来说,就是地下的岩石、土壤、水等物质质量不好,或者地下的结构不稳定。
这种情况下,施工隧道就像是在豆腐上盖房子,随时都有可能倒塌。
所以说,不良地质条件是影响隧道施工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不良地质条件会对隧道施工产生哪些影响呢?咱们分几点来说说。
第一点,不良地质条件会导致隧道变形。
你想象一下,如果地下的岩石质量很差,那么修建隧道的时候,隧道就会因为地下的压力而发生变形。
这样的话,隧道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隧道坍塌。
所以说,不良地质条件是导致隧道变形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点,不良地质条件会影响隧道的安全性。
你有没有听说过“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意思就是在事情出了问题之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同样地,在施工隧道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不良地质条件,那么我们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隧道的安全性。
否则的话,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三点,不良地质条件会增加隧道的成本。
你想想看,如果地下的岩石质量很差,那么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挖掘和加固。
这样一来,隧道的建设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所以说,不良地质条件对于隧道施工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那么,面对不良地质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里有几个建议:第一,我们要加强对不良地质条件的探测和评估。
只有了解了地下的情况,我们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
第二,我们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现在有很多高科技的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应对不良地质条件,比如地质雷达、地球物理勘探等。
这些技术可以让我们更加准确地了解地下的情况,从而提高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第三,我们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只有让施工人员掌握了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不良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
探析水利水电工程不良地质处理措施

探析水利水电工程不良地质处理措施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对水利资源的需求量的加大,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均较为优越的地区,已被优先开发或已经建成水利工程,现有的水利工程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还需不断地开发建设新的水利水电项目。
今后不得不在不良的建基面上建設水利工程。
不良地基是指由于地基的自然性能缺陷,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建筑物稳定对地基的要求。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来说,不良地基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基础的沉陷量过大或不均匀性,基础渗漏量或水力坡降超过容许值。
一、不良地质对建筑物的主要影响(一)地质条件差,抗滑效果达不到设计规定值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岩石和混凝土、岩石和岩石以及其它节理裂隙带、古风化壳、软弱夹层、破碎带等结构面的抗压度太低,满足不了上部结构相关方面的抗滑要求,或者是因为地基基础对整体和局部形成的剪切破坏。
(二)地基基础沉陷量偏大或均匀度不够。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岩层内部承载力难以达到支撑建筑物的水平。
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有地基基础强度的不统一,均匀度的不统一以及地基软弱破碎带在分布上存在的问题。
因为外负荷承载的影响,导致地基中的断层破碎带、软弱岩石、淤泥质软土、湿陷黄土、膨胀土等方面的沉陷值超出了限定的容许值。
(三)渗漏量或水利坡降超出容许范围之所以超出容许范围是因为地基的基础层存在孔隙过多的松散砂、砾石层、喀斯特渗漏带、构造破碎带以及其它一些透水层。
这些因素致使扬压力超出规定限制,水库过多漏水以及软弱透水层变形。
(四)地基中无粘土粉细砂层液化无粘土粉细砂层被液化主要是因为振动和震陷,因振动和震陷直接导致建筑的破损。
二、不良地质条件的常用处理方法(一)对强透水层的处理以大坝为例,刚性坝基砂、卵、砾石都属于强透水层,一般都加以开挖清除,土坝坝基砂、卵、砾石层因透水强烈,不仅损失水量,且易产生管涌,增大压力,影响建筑物的稳定,一般都加以防渗处理。
处理的方法是:1.将透水层砂、卵、砾石开挖清除回填粘土或混凝土,构筑截水墙。
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的影响

倾斜地层 侧压力不一致,洞室边墙的变形大
近似直立的岩层中
受力不均匀; 洞室不能选在软硬岩层的分界线上; 洞室跨度大于岩层厚度,易造成不稳定
洞室轴线与岩层走向垂直正交-有利 岩层倾角较陡-最好
岩层倾角较平缓,节理发育时,易发生坍落现象
洞室穿过褶皱地层
洞室横穿向斜地层
洞室轴线横穿背斜地层 背斜形成自然拱,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6.7 不良地质现象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B
D
A
C
E
基本概念
岩溶与土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斜坡岩土体移动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地基承载力
地震液化与断裂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地基—直接支承建(构)筑物重量的地层部分称为地基。
1
天然地基-未加加固的天然地层作为地基时,称为天然地基。
2
人工地基-经过了人工加固的地基
地震液化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地震液化: 当粉细砂土层饱和时,即孔隙全部为水充填时,振动使得饱和砂土中的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短时间内,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砂粒通过其接触点所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砂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力,变的象液体一样的状态。
01
02
01
液化的宏观现象:
02
喷水冒砂,
03
地下砂层液化。
04
不液化土层:
05
密实的砂层,
06
粘性大的土层,
07
土的有效应力大、或土层埋深大。
08
易液化土层
09
松散的砂层,排水条件差,有效应力小,或埋深小等。
(四)斜坡岩土体移动对地基稳定性影响
6.8 不良地质现象对地下工程选址的影响
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的影响

5.7 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的影响5.7.1 不良地质现象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1.基本概念(1)地基:直接支承建(构)筑物重量的地层。
(2)基础:建(构)筑物在地下直接与地基相接触的部分。
(3)天然地基(图5-29a):未经加固的地基,基础直接砌置其上。
(4)人工地基(图5-29b):经人工加固处理后的地基;当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5m者,称为浅基;当基础埋置深度等于或大于5m者,则称为深基。
图5-29 地基与基础示意图a-天然地基;b-人工地基(桩基础)(5)地基承载力:指地基所能承受由建(构)筑物基础传来的荷载的能力。
(6)持力层:地基中直接支持建(构)筑物荷载的岩土层,其直接与基础底面接触,起到直接支承基础的作用。
(7)下卧层:持力层以下的岩土层。
(8)地基均匀性:地基岩土在纵横方向沉降及沉降差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可根据持力层层面坡度、持力层及第一下卧层的地层厚度差值或压缩层内的压缩模量等来判别。
2.岩溶与土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A.影响(1)洞顶坍塌,地基突沉:洞穴顶板稳定性可根据洞穴空间是否填满而定。
(2)地基不均匀:地表岩溶的溶槽、石芽、漏斗等造成基岩面起伏较大,且在凹面处存在软土层。
B.防治(1)查明建筑场地内岩溶与土洞的成因、形成条件、位置、埋深、大小、发育情况及分布情况;研究地表土层的塌陷规律;(2)建筑场地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地下水最高水位低于基岩面的地段;(3)建筑场地与抽、排水点有一定距离、建(构)筑物应设置在降落漏斗半径之外。
(4)建(构)筑物一般应避开抽水点地下水主要补给的方向,但当地下水呈脉状流时,下游亦可能产生塌陷。
3.地震液化与断裂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A.影响(1)地震引起地基液化、产生震陷,使地基承载能力降低或丧失。
(2)断层带会影响地基的稳定性,特别在地震等因素促使其复活时。
B.防治(1)判别液化层:在一般的地震强度下(烈度6~9度,地面最大振动加速度平均值为0.1~0.4g),在地面以下15m深度内饱和的松至中密的砂和粉土是最常见的液化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地条件
1.场地稳定安全
2.构造简单
3.岩体完整
4.地形完整 5.地下水影响小 6.无有害气体及异常地热 7.其他因素(如与运输、供给、动力、水源等因素有关的
地理位置等)
(一)洞口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
洞口的地形和地质条件
坡度大(大于30度)、岩体完整、覆盖层薄
洞口底标高的选择 高于谷底最高洪水位0.5~1.0米 洞口之间的高程差别不能太大 洞口边坡的物理地质现象 避免不良地质现象
概 念
地下工程:建筑在地面以下及山体内部的各类建(构)筑物。
地下交通设施 地下工业设施 地下储存库 地下生活设施 地下军事设施 优点
隔热、恒温、密闭、防震、隐蔽、不占地面空间等
地下工程总体位置的选择 区域地质条件
1. 基本地震烈度小于8度 2. 区域地质构造稳定 3. 第四纪以来无明显的构造运动
§6.7 不良地质现象对地基稳定 性的影响
• • • • • 基本概念 地基承载力 岩溶与土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地震液化与断裂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斜坡岩土体移动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基本概念
• 地基—直接支承建(构)筑物重量的地层部
分称为地基。
天然地基-未加加固的天然地层作为
地基时,称为天然地基。 人工地基-经过了人工加固的地基
绕道对岸的路线-工作量大
用隧道穿过洪积扇-造价高,安全性高
通过洪积扇中部-一般应设计成路堤,单孔桥通过,不 宜用路堑。
(二)滑坡地带选线
滑坡地带选线受滑体规模、稳定状态、滑坡影响因素等
控制。
小型滑坡(体积﹤ 10000m3 ,滑面埋深﹤ 5m ,滑坡分布面积 ﹤2500m2) 不必绕避,经采取防治措施后,直接穿过。
中型滑坡(体积10000~100000m3,滑面最大埋深5 ~ 20m,
滑坡分布面积约2500 ~ 8000m2) 可以考虑通过,并慎重考虑其稳定性,注意调整路线平面 布置,选择有利部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地震液化: 当粉细砂土层饱和时,即孔隙全部为水充填时,振
动使得饱和砂土中的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短时
间内,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 砂粒通过其接触点所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
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砂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
和承载力,变的象液体一样的状态。
液化的宏观现象: 喷水冒砂, 地下砂层液化。 不液化土层:
(四)泥石流地段选线
泥石流-指在山区一些流域内,主要是在暴雨降落时形成
的、并由固体物质(石块、砂砾、粘粒)所饱和的暂时
性山地洪流。 特点:暴发突然、运动快速、历时短暂、破坏力极大。 分段: 形成区 流通区 堆积区
布线方式: 1)通过流通区-以单孔桥跨方式通过为 宜。
通过洪积扇顶部-较为理想 通过洪积扇外缘-一般较好,但需防淤埋和水毁的可能。
1)洞室横穿向斜地层
地下水的威胁
岩块崩落
2)洞室轴线横穿背斜地层 背斜形成自然拱,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3)洞室轴线与褶皱轴线重合时 背斜轴部:自然拱 张力带
背斜翼部:类似与倾斜地层 向斜轴部:最不利
4)断裂破碎带地区洞室位置-慎重
§6.9 不良地质现象对道路选线的影响
道路工程的组成 路基工程(路堤和路堑)+桥隧工程(桥梁、 隧道、涵洞等) + 防护建筑物(明洞、挡 土墙、护坡、排水盲沟等)
强度要求:地基受荷后不会发生破坏而丧 失稳定; 变形要求:地基变形不超过容许变形值。
(二)岩溶与土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溶洞或土洞等洞穴, 当施加附加荷载或震动荷载后,洞顶坍塌,使地基
突然下沉。
地表岩溶造成地基不均匀。
岩溶地区有第四纪土层分布,注意土洞发育。
(三)地震液化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二)洞室轴线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 选择依据 地层岩性 岩层产状 地质构造 水文地质条件
布置洞室的岩性要求
岩性均一、层位稳定、整体性强、
风化轻微、强度较大
岩浆岩和变质岩较有利
沉积岩岩性复杂,较上述两类岩石差
2. 地质构造与洞室轴线的关系 (1)当洞室轴线平行与岩层走向时 1) 水平地层(岩层倾角小于5~10度)
• 基础-建(构)筑物在地下直接与地基相接触
的部分称为基础。
作用:把建(构)筑物重量传布到地基中 作为地下室或地下建筑物的一部分。 浅基础-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5米者 深基础-基础的埋置深度等于或大于5米者
如桩基础
(一)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由建(构)筑物基 础传来的荷载的能力。
满足的条件:
大型滑坡(体积大于100000m3,滑面最大埋深大于 20m,滑坡分布面积约大于 8000m2)
首先考虑绕避方案。
如采用整治方案,应注意经济比较。
(三)岩堆地带选线
岩堆-风化坡积体。 选线应考虑岩堆的规模、稳定程度。
1)发展阶段的岩堆-以绕避为宜。
2)趋于稳定的岩堆-可不必绕避,宜在岩堆坡脚以外 适当距离以路堤通过。 3)稳定的岩堆-可在适当位置以路堑或路堤方式通过。
岩层薄、节理发育不利
2)倾斜地层
侧压力不一致,洞室边墙的变形大
3) 近似直立的岩层中
受力不均匀;
洞室不能选在软硬岩层的分界线上;
洞室跨度大于岩层厚度,易造成不稳定
(2)洞室轴线与岩层走向垂直正交-有利 1)岩层倾角较陡-最好
2) 岩层倾角较平缓,节理发育时,易发 生坍落现象
(3)洞室穿过褶皱地层
(一)地质构造对地基工程的影响
路基边坡:天然边坡 半填半挖路基边坡 深路堑的人工边坡 土质边坡变形决定于:土的矿物成分 水的作用
岩质边坡变形决定于:软弱结构面的性
质及组合关系 临空面+切割面+滑动面或破裂面-促使变形
①单斜谷中:路线选择在岩层倾向背向山 坡一侧。
②断裂谷中,山坡岩层破碎,裂隙发育-不利。如若选线, 注意结构面组合情况。 ③在岩层褶皱的边坡中 路线与岩层走向平行,注意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的关系: 向斜构造:有利 背斜构造:不利 单斜山:两侧不同
密实的砂层,
粘性大的土层, 土的有效应力大、或土层埋深大。 易液化土层 松散的砂层,排水条件差,有效应力小,或埋深小等。
(四)斜坡岩土体移动对地基稳定性影响
§6.8 不良地质现象对地下工程选址的影响
主要内容: 地下工程的概念 地下工程总体位置的选择
洞口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
洞室轴线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