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本文档包括: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开题报告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转变。
自主、开放、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日益明显。
课堂教学更注重教学内容、过程、手段、评价等的开放,课堂变得开放了,逐渐显现出活力。
但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日益感觉课堂教学的效率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课堂的“活”呈现出的是表面的热闹,表面上看学生的活动量大了,活动形式多了,可收效却不明显。
多数学生的思维还只是游离于浅层次的思考上,对文本的理解不透彻,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更重要的是不能去灵活运用。
研究效率依旧低下,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升。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进行反思性研究,以继续深入推进小语课改工作。
为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增长和研究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的观点界定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XXX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乐趣到感乐趣,这都透露表现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通用6篇)
艺术对心灵的治愈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
艺术对心灵的治愈的话题。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
仅可以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可以在心灵受到创伤时给予我们治愈
和安慰。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艺术是如何对心灵产生治愈作用的。
当人
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常常会感到心灵上的疲惫和痛苦。
而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内心的
压力和情绪,让他们在创作和欣赏中找到情感的出口。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都可以成为人们心灵的避风港,让他们在其
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其次,艺术还可以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共鸣。
在欣赏一
幅优美的画作、聆听一首动人的音乐或者阅读一篇感人的诗歌时,
我们常常会被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所触动,让我们感受到艺术作品所
传递的力量和温暖。
这种情感共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内心的压力,更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找到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最后,艺术还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自我认同和安慰。
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找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
这种自我认同不仅可以让人们更加自信和坚定,更可以让他们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总之,艺术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沟通方式,不仅可以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可以在心灵受到创伤时给予我们治愈和安慰。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让艺术成为我们心灵的甘泉,让我们在其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谢谢大家!。
《小学生习作评价多元化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习作评价多元化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主持人: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焦香云一、研究的意义、目标语文老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批改学生作文是教学中最费时、费力、费神的事。
效果如何呢?许多学生往往只看一下分数与评语,有时连评语也不看就抄写下一篇作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去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可见互批互改作文批改法应该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事实上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
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
学生通过互批互改,不仅可以从别人的进步与缺陷中,发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二、研究的对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学习“小学作文评价”的相关理论。
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把握小学生中高年级作文多元评价的方法指导。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多元化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更好的进行习作训练。
研究范批,对学生自我批改,独立批改,小组批改,教师批改、习作评价激励方式的方法研究。
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写作水平,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研究方法(1)、行动法。
在课题研究中,根据研究的深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具体的情况对课题的开展及时调整。
使教师和学生不断地参与实践,主动尝试和探索。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名称:课外阅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时间:2007年9月---2010年7月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不仅对原“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作了很大的改动,而且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较大的增加。
就是说,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明确“入宪”了,抓好课外阅读是国家教育教学的要求。
“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身”是我们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的核心目标。
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2) 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3) 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
(4)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
(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校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一、课题研究背景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在课余时间普遍面临着大量的娱乐选择,如电视、网络等,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降低。
因此,本次课题旨在通过开展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 研究目的:(1) 分析学生阅读兴趣的现状和存在问题;(2) 探索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3) 提出可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
2. 研究意义:(1) 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促进其思维、情感、道德等综合发展;(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内容:(1) 调查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现状;(2) 探索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3) 组织实验教学,验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2. 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现状;(3) 实验研究法:设计实验教学,应用不同策略进行教学,并通过实验结果评估效果。
四、预期研究成果(1) 清晰地了解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现状;(2) 归纳总结出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3) 提出可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4) 实验教学结果的分析和评估报告。
五、研究进展和展望1. 研究进展:(1) 已完成文献研究,初步了解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2) 进行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调查研究。
2. 展望:(1) 设计实验教学,应用不同策略进行教学;(2) 收集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评估;(3) 形成实验教学报告和研究结论;(4) 提出针对小学语文课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具体教育策略。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逐步领悟、掌握自主学习、积累、感悟、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够个性鲜明地学习语文。
审视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一方面,教师常常就语言文字教语言文字,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割裂了语文与实践的联系,让孩子死读书,读死书;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性的,依赖性的、输入性的,这样的阅读教学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与当今社会的人才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日趋发展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方面弄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意义,从实践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方式,使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能增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生活世界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
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和个性特长;依据创新教育相关理论,以培养创新智能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了解儿童的生活,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总结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
三、关于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内容(一)语文实践活动课组织形式的研究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状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初步认为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形式有语言交际实践、语文操作实践、语文活动课实践和语文社会实践等。
1.语言交际实践(1)课前练说(2)专题讨论(3)主题演讲(4)问题辩论(5)采访活动(6)争当小广播员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
小学生语感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个人收集整理-ZQ结题报告《小学生语感能力培养地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地提出(背景及意义)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地训练,我以为最要紧地是语感训练.”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地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地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地积累,形成良好地语感”.把形成良好地语感作为语文教学地最终目地.可是长期以来,语文课片面强调课文思想内容地分析,忽视了语言能力地培养,忽视了让学生去对语文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即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语感地培养,使语文教学陷入误区.如脱离语言文字,进行架空分析,或离开课文地整体而布置大量零碎地练习,结果事倍功半,学生所得甚微,这都跟忽视语感地培养有关.语感是语文教学地一个支点和热点.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地核心,敏锐地语言感悟能力地获取与形成,离不开对文本地诵读、语言地理解、语境地体味.提高学生地语言感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地根本途径,也是语文传统教学之精髓.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地语感放在重要地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语文教学地最终目地是培养学生地语文综合素养.把语文教学中地语感培养作为教学地一个“切入点”, 注重语感培养与训练, 推动学生语感呈良性不断循环发展.正如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地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地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也说:"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地……".可见语感是语文素养地核心,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地主要途径.让学生把自己浸泡在文本之中,让语言地魅力渗透到他们地血液里,让文字地美地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进而努力提高学生对语言地“自悟”能力,达到增强语感地目地.这就是《小学生语感能力培养地实践研究》课题价值意义所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课题研究地理论依据、语文课标地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地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地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地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现代教育学理论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地知识灌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地语感和整体把握地能力,要重视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地作用.语文教学必须集中力量搞好听、说、读、写地训练,才能真正全面培养学生地语感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地语感技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课题研究地目标通过研究让学生具有较强地驾驭语言文字地能力.但这些并不是孤立地,而是相互融会贯通地.学生在长期地、规范地语言文字训练中慢慢形成地比较直接地、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地能力.通过本课题地实践与研究,要让我们地教师积极主动地走进语文新课程,不断更新观念,改变陈旧地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并形成小学生生语感培养途径地有效操作方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课题研究地主要内容、调查各班语感能力低下地原因,研究导致其语感能力低下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课堂中提高语感能力地对策.、研究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语感能力能力地对策.、研究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阅读健康有益地书籍,逐渐提高学生语感能力对策.二、课题研究地方法.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个案研究法:搜集个案,进行分析比较..行动研究法:在行动实践中,观察记录,反思总结.三、课题研究地步骤(一)准备阶段(年月——月).查阅相关资料;.确定研究对象;.组建课题组;.设计课题地初步实施方案;.开题论证(二)实施阶段(年月——月)根据方案,开始研究,做好以下工作:.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确定课题组成员地具体工作任务;.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研讨实施过程;.每个月举行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及时小结;.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三)总结阶段(年月——月).按实施方案进行总结;.收集整理研究论文,编辑教案.研究成果鉴定;.撰写结题报告四、课题研究地主要过程(一)制定研究步骤保障顺利实施为了使本课题规范有序地开展,我们制定了《小学生语感能力培养地实践研究》地研究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课题研究以来,我认真学习了课题研究方案、教育学心理学著作,课题研究地相关理论,学习了大量地与课题有关地资料,比如《叶圣陶论创作》、《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吕叔湘地《论语文教学》、毛光伟地《语感——语文教学地支点》等,通过研读、摘录、交流等方式与方法,充实了我地地理论功底,引发了我地理性思考,有力地推动了课题地研究工作.同时借助课题研究在全班开展学生阅读工程,掀起了全班学生学生地自我反思、总结、交流,观看语感教学地光盘.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开展调查问卷了解学情动态我们在课题研究之初和后期分别开展了两次调查问卷.开展课题研究初期地调查问卷,我在班级进行实验前学情测试,采集原始材料.通过分析,了解学生地学习状态,特别是对诵读、语感和语言积累地情况作一个比较全面地分析,为课题研究地计划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我根据自己采集到地学情调整和确定所选地实验项目,提出实验假设,并和同事交流和研讨,同时还开展课题研究后期地调查问卷,了解课题研究地成效,为课题结题提供数据支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加强总结反思提升研究成效我总是边进行教学实践,边采集案例. 和其他教师一起交流、研讨,说课评课、说想法、谈体会,交流信息心得;撰写教学案例、写教学随笔,积累素材、总结经验;不断反思实验方法与策略,提高科研水平.认真上好课题研究汇报课,研究课注重体现课题地研究,注重案例地评析与整理工作.写好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课题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研究,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等都得到了长足地进步.《小学生语感能力培养地实践研究》获县二等奖.这项课题研究真正地受益者是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团队中,学生学得开心,学得充实,增强了学生地语言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地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地兴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课题研究存在地主要问题及今后地设想课题研究即将接近尾声,在进行研究地过程中,我对科研从最初地模糊和好奇到现在有了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庆幸有这样一个接近科研,探索科研地机会. 经过一段时间地深入系统研究,基本上完成了预定地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地研究成果.但小学生语感能力培养地实践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地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地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地具体实验地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继续努力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小学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课题结题报告[1]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课题结题总结燕洞小学:黄燕宁内容提要:执教语文新教材已将近十二年了。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量的字词积累并没有难倒学生,长篇的课文领悟学生们也易于接受。
唯有写作文成了许多学生“成长的烦恼”。
要帮助学生消除烦恼,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创设情景是关键。
我们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进行了切实的研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丰富写作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动机;创设情景,开拓写作思路等,力求使每位学生的作文能力都有所提高。
问题提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
而眼下一部分学生作文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缺乏真实感,在语文教育讨论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
心理学研究指出,需要通常以意向、愿望、动机等多种形态表现出来。
涉及到作文心理发展问题上,起动力作用的需要形态主要是动机。
可以说,实际上作文动机是儿童作文活动的直接推动者,其强弱直接关系到儿童作文的成败。
因此,本教研组提出:创设情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和随感。
为了提高小学的写作兴趣《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这就明确要求我们教师要主动挖掘生活中的心作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让他们在生活中想写,有内容写,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努力做到写得生动、具体、感人。
而现实中,小学生的感情是最容易受感染的,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爆发出相应的感情。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精心选择或创设能突出作文主题的情景,对拓展学生作文思路有裨益。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材料标准文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XXXXXX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研究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并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还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这就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有效性。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学生功课的设想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夸大在教师指点下学生积极主动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形成的这类教学观、学生观在学生功课设想这一环节如何体现,如何通过学生功课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精神,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3.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XXX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生以农村子女为主,因而与城区学校相比,教育教学的团体素质(包括学生成绩、研究惯、阅读惯等)还存在着不小差异,而随着学校教育现代化历程的发展,学校的办学前提得到改良,在硬件设施方面已经逐渐缩短了城乡差别,因大全标准文案此进一步加大教改力度,提升学校品质,逐步改变农村学校办学面貌,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4.学校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
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研究起到一个导向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功课机械单调,枯燥乏味,内容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
小学语文学习的作业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学习的作业设计研究结题报告XXX课题组课题编号:SW1703主研单位:XXX负责人:XXX执笔人:XXX承担人:XXX、XXX、XXX、XXX木杆惹、XXX、XXX、XXX立足教学实践,力求打破传统作业重复机械练、枯燥乏味的局限,试图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转变学生作业观念,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
在作业的尝试过程中,我们本着自主性、趣味性、开放性、多层次性的原则,在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作业评价等方面的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价值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2、《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对课程改革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知识基础、个性特长、兴趣爱好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各不相同。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方方面面的差异,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研究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研究,让每个学生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不仅要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来精心设计作业,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情感、意志、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从而获取知识,掌握技巧,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提高素养。
如何使语文课外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让它飞扬学生的个性,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优发展”的教育目标,有必要对现行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评价进行深刻反思,使其设计、评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4、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
小课题研究结题详细报告范例.doc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例为了促进我县中小学及幼儿园立项课题的深入研究,认真做好结题工作,撰写好结题报告,现搜集以下结题报告范例,供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参考和借鉴。
范例1:《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
"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
耗费了大量心血,收效却不大。
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
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
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概念界定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三、研究目标1.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内容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能力本课题系苏州市中小学"指导学生自学"微型课题,课题编号1009059,组长:朱建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开题报告 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本文档包括: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开题报告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转变。
自主、开放、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日益明显。
课堂教学更注重教学内容、过程、手段、评价等的开放,课堂变得开放了,逐渐显现出活力。
但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日益感觉课堂教学的效率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课堂的“活”呈现出的是表面的热闹,表面上看学生的活动量大了,活动形式多了,可收效却不明显。
多数学生的思维还只是游离于浅层次的思考上,对文本的理解不透彻,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更重要的是不能去灵活运用。
学习效率依旧低下,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升。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进行反思性研究,以继续深入推进小语课改工作。
为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都表示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通用6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通用6篇)第一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为了圆满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使日常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也为迎接明年的毕业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结合本人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今年所担任的六年级(1)班的学生,共有43名学生,其中女生18人。
这个班级是我从四年级一直带到了今年六年级,是个师生都相互了解的班级,是个很有凝聚力的班级。
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平时喜爱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
但是,由于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没有学习兴趣或是留守学生,还需要老师加强管理,培养兴趣,争取这部分学生成绩能有所提高。
新学期中,一方面要加强“双基”训练,一方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阅读”、“习作”、“练习”和“学和做”组成。
1.关于课文。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
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2.关于习作。
本册课本共安排了7课。
3.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
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总的目的要求1、培养做读书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
2、准确认读209个生字。
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5个字.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和写毛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方栋良我校立项的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极不协调现象而造成的高耗低效后果所进行的实践性研究。
从2006年2月开始,至今历时四年半,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方法、内容及过程2006年2月——8月,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制定并论证了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确定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行动研究,跟踪指导;个案研究,辐射验证”的研究策略,通过专题讲座、批注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点评等形式,帮助实验教师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起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思想。
2006年5月19日,我们借我校第二届教育科研工作会之机举行了课题开题会议,开始了课题研究的攻坚战。
1、对低年级、中高年级主题式单元整体备课形式、方法、操作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奠定了语文整体教学的重要基础(2006年9月——2007年8月)。
我们在对各年级的主题式单元整体备课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定位单元主题,形成整体教学主线”,“沟通内在联系,设计对应的整体教学策略”,“放眼单元整体,统筹安排综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瞄准目的任务,确定具体、可操作的三维目标”,“总结回归主题,构建纲要信号图表”,“进行横向备写,平面展示,确保教学、训练的序列性、有效性”的单元整体备课操作策略,完成了“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备课”的研究论文和1——5年级单元整体备课案例集锦。
2、阅读教学课堂操作策略研究,即对各个年级、各类课文、各种课型、各个课时教学基本要求做了系统研究——为阅读教学课堂操作提供基本的遵循(2007年9月——2008年8月)。
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壮观局面,但对于最基层的广大老师们来说,他们还是极希望有一个基本的课堂教学遵循。
所以,我们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以让学生享受童年母语阳光绿洲幸福,夯实母语双基为目标,形成了“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操作要求”。
“培养小学语文中段学生习作能力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语文中段学生习作能力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内容提要:我们的“培养小学语文中段学生作能力实践研究”是一项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探索培养小学中段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验研究,是一项探索性实验。
通过探索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方法及评价标准,提高学生作文整体水平,进而探索作文教学一般规律,丰富作文教学理论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
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倡导学生个性化写作,应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研究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在作练的过程中,拓展学生作的空间,让学生经历开放的作文过程,全身心地投入体验。
这样,学生敢于说出真心话,说出他们个性化的语言。
关键词:兴趣观察多渠道多训练整合拓展空间体验个性化二、问题的提出1、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3-4年级)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的自信心。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而作文,始终是学生研究语文的一大难点,自然也就成了语文教学一大难点。
实话实说,“害怕、厌恶写作”是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
特别是三、四年级这两个阶段,语文研究的要求提高了,作文也由原来的以“写几句话”或“片段”为主的训练要求变为以“完整地记叙一件事”等相对完整的“篇”并转向命题作文。
进入三、四年级,在被调查的某班48名学生中,很怕、有点怕者约占80%,对他们而言,作文是件苦差事,而为了应差,又不得不拼命绞脑汁,使劲凑字数,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定势从一开始就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作文的恐惧心理也就越来越强烈。
以上这种现象的产生,教师有没有责任呢?静心反思,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由于我们教师教学方法的陈旧、单调、程式化,训练内容的枯燥乏味,限制住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低段“读·写·绘”的实践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低段“读·写·绘”的实践研究》微型课题成果报告《小学语文低段“读·写·绘”的实践研究》微型课题成果报告一、课题实施的时间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
二、课题实施的对象泸州市城北学校2015级三班(即二年级三班)。
三、课题的提出1.我新接手二年级三班语文读书习惯和语文思维习惯现状分析2010年9月,我接手了二年级三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在对本班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家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访问后,我发现除少数优生以外,该班绝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主动读书、大声读书的习惯。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即使教师要求读书,往往也显得消极被动,读得吞吞吐吐,声若蚊蚁,面无悦色,如嚼枯草,干瘪无味。
二是没有课外阅读的意识。
无论是校内,还是在校外,都只是按部就班,机械性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点作业,其余时间不是看电视、玩玩具,就是和小伙伴追逐打闹。
即使偶尔看书,也充其量看看《奥特曼》《大怪兽》等动漫书籍而已。
三是课堂上不能完整地、流利地表述清楚一件事情。
更有甚者,不能完整地、流利地表述清楚一句话,即使说得清楚,一旦动起笔来,也写不清、说不明、道不通,如果再要求用上一两个词语,那情况会更糟。
四是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厚。
语文课堂上总是无精打采,心不在焉,任凭老师千呼万唤,响应者寥寥无几。
但同时,我也欣喜地看到,很多孩子喜欢在课间画画写写,做一些精美的小卡片,送给老师或者同学。
于是,我决定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开展“读·写·绘”的实践研究,扭转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局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13岁前的语文学习新观念”的启示(1)新教育实验“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认为: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
在小学三年级(9岁左右)之前,儿童都处于粉红浪漫期。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一)课题的核心概念1.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最初是由 Sven Birkerts提出,他认为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逐渐由浅层走向深层,由浅入深,文本本身不仅是整本书阅读的基础,而且也包括读者想象体悟文本世界。
广义上的整本书阅读是指一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阅读过程,读者通过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达到一种知识整合、经验建构、思维提升、情感熏陶的状态。
2.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本课题中的小学生整本书阅读阅读主要聚焦语文学科的整本书阅读,是指在深入理解阅读文本基础上,强调学生高阶思维的运用,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和感悟,注重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实现阅读的育人价值,以达到“深厚知识的积累”“深度思维的发展”“深层情感的共鸣”“深度创作的产出”为目的的阅读。
3.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生语文整本书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深度整本书阅读目标可以归纳为阅读认知、阅读情志、阅读思维、阅读效能四大层面。
本课题中的“新课标下小学生语文整本书阅读”指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动态整本书阅读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以积累、经验得以建构、思维得以发展、情感得以熏陶、表达得以提升。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生深度整本书阅读更加凸显理解性、体验性、高阶性、运用性。
因此,我们认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研究》很值得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研究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整本书阅读的研究在近十年才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此基础上本研究发现:2006 年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才开始得到关注,2015 年后开始快速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逐步领悟、掌握自主学习、积累、感悟、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够个性鲜明地学习语文。
审视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一方面,教师常常就语言文字教语言文字,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割裂了语文与实践的联系,让孩子死读书,读死书;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性的,依赖性的、输入性的,这样的阅读教学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与当今社会的人才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日趋发展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方面弄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意义,从实践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方式,使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能增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生活世界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
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和个性特长;依据创新教育相关理论,以培养创新智能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了解儿童的生活,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总结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
三、关于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内容(一)语文实践活动课组织形式的研究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状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初步认为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形式有语言交际实践、语文操作实践、语文活动课实践和语文社会实践等。
1.语言交际实践(1)课前练说(2)专题讨论(3)主题演讲(4)问题辩论(5)采访活动(6)争当小广播员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
2.语文操作实践(1)黑板报(2)橱窗(3)手抄报(4)操作与习作(5)语文乐园等方面进行研究。
3.语文社会实践(1)专题研究报告(2)社会调查(3)访问(4)社区服务的计划与总结(5)观察大自然写心得体会(6)社会宣传等方面进行研究。
4.语文活动课实践(1)语文活动课(2)主题队会活动(3)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4)诗歌朗诵会。
(二)语文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研究语文活动课是语文基础课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
它是在教育者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能力和智力,组织协调性的训练,以增进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如何让语文活动课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发挥活动课的功能,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激发兴趣,在“活”中求学顾名思义,语文活动课就是围绕“语文”开展活动的课。
既然是活动,首先应在“活”中做文章,以“活”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而兴趣又是引导学生入门的最好老师。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
”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2.启发思维,在“动”中求知好奇爱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活动”就是要“动”,让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齐“动”起来。
语文活动课就是要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
通过动眼,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通过动脑,提高思维素质;通过动口,提高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动手,提高写字和习作的本领。
3.拓展空间,在活动中求发展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靠基础课对教材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展活动空间,在课外为学生提供进行语言实践的机遇。
如开展课外阅读,查找资料,手工制作,编写故事,写日记,读书笔记,制作手抄报等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才能。
(三)语文实践活动课资源开发的研究1.利用网络进行综合性课程主体实践根据综合课程兼容多学科的特点,我们要求四到六年级的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积极尝试组织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实践活动。
具体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示范实践,即教师围绕教材知识点进行拓展与延伸,利用光盘播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搜寻信息的能力,及学会整合处理信息的一般方法。
第二阶段是自主实践,即教师提供必要的网址和辅导,由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搜集信息及解决疑难问题。
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与探究实践活动课程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以学生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
为此,我们实行了立足于课堂,向两头延伸的教育策略:一是教师根据教材新授内容,提前组织或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走访调查,开展体验活动,为学习新知识作好认知的心理和探究准备;二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或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通过针对性阅读,搜集储备资料,社区服务等活动,加深领悟和体验,促使学生在实现“三维目标”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课题的研究实施1.结合家庭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耳濡目染。
因此,以家庭生活为话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更接近学生的心灵、情感生活,更具亲和力,因而易于操作实施。
如:《我和妈妈比童年》的活动课,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
把语文学习和家庭阅读相结合。
“寻找错别字”使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学习资源,也因此促进了阅读,一年级孩子也参加到全校“书香伴我成长”读书活动中来。
2.结合学校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某个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由学生组织实施教学方案。
(1)从语文“单一”学科中提取,促进语文学科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增广知识、学以致用。
诵读经典,让学生每天至少诵读20分钟。
诗文配画,图文并茂,每人都有“成长随笔”,从书中受益。
然后通过诗赛诗会、诗文表演赛、诗文书画赛等加以促进提高。
“漫游春联百花园”“成语大擂台”。
(2)提倡大量阅读,通过读书节、“阅读之星”评选、“图书角”等相关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漫步书林,沐浴知识的阳光,让书香成为孩子成长最好的营养。
一周一次晨会活动、一月一次读书活动叙新闻、诵读优秀诗文、好书推荐、续编故事、绕口令、词语接龙等。
“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本书……”“我们给同学们演一段小品……”特别强化了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3)围绕主题成立语文兴趣小组,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题。
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内在动力。
苏教版第九册中的“飞行器家族”,不仅让学生认识了各种飞行器,而且教会了大家怎样去做资料卡。
但是学生可不是个个都对飞行器感兴趣,势必有部分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但是要让他们说自己喜欢的东西,那可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既然如此,就来个“家族荟萃”吧,这一来,“枪家族”、“舰艇家族”、“茶叶家族”……纷纷展示出来,学生兴趣浓烈,十分投入。
3.结合社会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课以课堂为主阵地,起于课堂,也可以跨出课堂。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学生最关注什么问题,最想解决什么问题,就以这些问题为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题为“观察生活、拍摄照片、编写标题和解读词”的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锻炼了学生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如用春联布置教室;围绕生肖做文章——“虎年说虎”;围绕节日开展系列活动——中秋节:“那一轮多情的月亮”古诗整合、“月饼盒大瘦身”;结合读书漂流活动开展“我读书,我体会”、“给下一位读者”的活动等。
(二)课题实施的稳步推进1.寓教于乐,自愿与指导相结合寓教于乐是语文教育的特色之一,语文实践活动更应如此,课外活动毕竟不是课内学习,要体现自愿的原则,要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也不应过多的干涉。
要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愉快地参加活动,更好地发挥其专长,发挥其创造才能。
但也不能听其自便,放任自流,因为它毕竟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应积极启发、指导,热情鼓励、支持,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其中的一些活动,都能在课外活动中学习语文。
在这里,教师的指导应是提高语文课外活动质量的重要保证。
2.发挥特长,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语文实践活动既是学生普遍参加的语文学习的必要活动,又是因材施教,不像语文课内教学那样强调统一要求的活动,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可以有各种各样专长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应加强指导,并鼓励其发挥专长,这对培养人才是十分有意义的。
3.立足课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是学习的基础,工作的基础,生活的基础。
可以说是生命的奠基。
不管是在课堂、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在社会,随时都会有读、写、听、说等语文活动。
它决定了语文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它要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获取大量的社会信息,以适应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但是课堂教学受时间,教学内容等局限,其中承载的社会信息量有限,开展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吸收大量的语文信息,弥补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
我们组织语文能力竞赛,收集名言警句比赛,规范书写比赛,报刊剪摘展评、词语接力赛等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能开阔眼界,让他们对语文产生了难舍难分的感情,语文本应是如此的,在我们这里语文不应再是“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具体活动如下:①2016年度3月开展了《英雄赞歌》、《跟着鲁滨逊去漂流》等语文实践活动。
②2016年度6月开展了《啄木鸟在行动》、《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等语文实践活动。
③2016年度9月开展了《我与名人手拉手》、《珍惜水资源》、《童话》、《走进穆李》、《魅力穆李——我的家乡》等语文实践活动。
每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每一个活动都突出了综合活动的语文性,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五、课题实施的效果通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我们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验效果。
现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一)学生层面1.学习态度更主动主体性和主动性是语文课的核心。
本课题实施为学生构建了开放式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了实处。
学生始终以主动的探索者和问题的解决者角色出现。
我们的课题实践中,设计主动学习的思路是:(1)从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2)强化自我意识,发展主动学习的态度。
通过活动学生收集、调查、整理、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