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课件
2Part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 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懂得摩擦力的大小与 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3.知道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1.测量来自体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测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对比实验
情感目标
目标 实际
1,、增长合作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逐 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 科学精神。
3 教学重难点
Part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1,、测量摩擦力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 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教学过程
4、讨论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有益摩擦,有时需要
减小有害摩擦。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 学生辨析下列现象是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
教学过程
5、课后拓展延伸 阅读《弹力与浮力》
谢谢观看
THE PROFESSIONNAL BUSINESS TEMPALTE
教学过程
3、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 探究用测力计测量同一物体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上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首先:讲解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力的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指导测摩擦力的方法时,我通过投影仪演示,测试在同一物体在不同表面运动时的摩擦力。
这样设计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物体运动起来的摩擦力大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什么因素引 起的?这里的活动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熟练并掌握测摩擦力大小的方法;二是为引出探究摩擦力 大小 的两个对比实验。设计实验、推测猜想 当学生提出猜测后,给予小结:摩擦力大小可能与 接触面状况有关。然后,引导提问:要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如何验证?再由学生小组 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实验计划。本课中实验计划的制定,对于学生来说是探究的一个重 点,同时可能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在学生设计实验前,先出现结构性材料加以引导。先让学生独 立思考,然后进行集体交流、讨论。 结论得出要通过实验数据作为依据。所以,学生实验是重点, 但实验过程中对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却是结论得出关键点。当学生实验探究时,要求小组实验过程 中对同一物体拉动粗糙面和光滑面时的拉力大小进行记录。再对每组的数据进行板书,分析每组 数据得出结论。结论的得出我想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所以对全班同学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 分析十分关键,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考虑。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也必须在初步认知的基础上, 所以在分析全班同学的数据前应该让学生先分析小组内实验现象,这样更有利于让学生得出结论。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运动与摩擦力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运动与摩擦力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编辑推荐]根据广大考生的需求,中国()小学频道现整理了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运动与摩擦力,欢迎大家进行!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启动和运动,也是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制动,摩擦力对车的运动有弊也有利。
2.了解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3.通过亲历小车的关系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对摩擦力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教学难点】1.认识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又需要利用摩擦力。
2.提高对摩擦力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1.每组学生:赛车或其他能灵活运动的小车。
2.教师准备:垫圈、胶带,相关的录像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探究小车的1.引入。
提问:观察用手推动后运动着的小车,想一想它为什么最后会慢慢停下来。
2.初识小车。
仔细观察手中的小车,思考:小车在运动时,哪些地方会产生摩擦力?这些摩擦力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可能会找出很多地方存在的摩擦力:车轴与车身、车轴与车轮、车轮与地面。
提问:汽车运动需要克服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那么,是不是小车碰到的所有摩擦力都只有害处而无用处呢?3.再识小车。
·播放录像:汽车车轮在淤泥里打滑,无法启动;下雨天,汽车在路面刹车,车子很难停下。
对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汽车启动和运动都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汽车要迅速停下来,更离不开车轮与地面的摩擦。
那么,小车刹车时摩擦力有多大?让我们来做个比较小车行驶时和小车刹车时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重温上节课的实验方法,设计对比实验方案。
用重力拉动小车的实验,从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直到用手轻轻敲桌子小车可以动起来,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
把上面实验中小车的轮子和车身用胶带粘上,不让轮子转动,再重复上面的实验,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5篇范文)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5篇范文)第一篇: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 5.运动与摩擦力【教材简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构起“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认识了反冲力和弹力,还通过弹簧测力计认识到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本节课要研究摩擦力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聚焦板块通过呈现古人用滚木搬运重物的场景,引出研究物体在运动中产生并受到摩擦力,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搬运重物来体验,并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摩擦力的大小,比较不同运动方式下摩擦力大小的不同。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哪种运动方式最省力,并利用所学科学科学原理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
拓展板块,通过介绍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力的原理,以及气垫船模型和磁悬浮陀螺的制作,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将视野拓宽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上。
【学情分析】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对摩擦这个词已经比较熟悉了,对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也是熟悉的,但是,对“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怎样知道?如何能减小摩擦力?”等问题并没有进行过太多的思考,这也成为本课学习的起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运动与摩擦力课件说课稿
制作:xxx 2024-01-09
• 课程概述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资源与评价
目录
Part
01
课程概述
课程简介
运动与摩擦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本课程通过实验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物体 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一些与摩擦力相关的有趣现象,如滑冰、滑雪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 们的学习兴趣。
提问导入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是什么力量让滑冰的人停下来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 然地引入摩擦力的概念。
展开新课
讲解概念
实例分析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摩擦力的定义和原 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摩擦力的 概念和作用。
课程大纲
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4
1
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2 3
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实验探究物体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总结与反思
Part
02
教学内容
摩擦力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清晰阐述
详细描述:首先,我会明确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即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运动 的力。接着,介绍摩擦力的分类,包括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本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和探究,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 践能力。
课程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的概 念、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掌握运动与摩擦力的关 系。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 体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年级物理《摩擦力》说课稿(通用5篇)
八年级物理《摩擦力》说课稿八年级物理《摩擦力》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摩擦力》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物理《摩擦力》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20xx年审定的人教版新教材,本节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感知物理知识,二是增加了一些更直观的有关摩擦力的彩色插图,更多的从生活中理解摩擦力。
这是本节的知识体系,包括认识摩擦力、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生活中的摩擦力三部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摩擦力是学习了弹力、重力后的又一种重要而常见的力,是力学的基础。
(2)、这不仅是二力平衡的应用,而且为后面的功和简单机械的学习,甚至高中学习做好铺垫,在力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不但使学生学习到摩擦力的有关知识,而且是学生对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同时也逐渐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探究和重视知识应用的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虽具备了初步的归纳能力,但探究能力有差异,知识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探索过程中乐学、会学,提高能力是关键。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具体问题。
2、过程与方法:感受体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定义结论、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加强团队合作、培养创新精神。
重点:(1)、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解释生活中摩擦现象。
难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突破的措施:激趣诱导,以多种方式指导教学,把时间教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通过游戏引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形成新知;设疑启发,引导探究;辩论比赛,巩固新知,对学生进行适时正确的引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高中物理摩擦力说课稿5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说课稿5篇高中物理摩擦力说课稿5篇说课稿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教师准确传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摩擦力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中物理摩擦力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分析教材《摩擦力的秘密》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
本课与《力在哪里》、《物体形状改变以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降落伞》共同组成了《无处不在的力》这一单元。
本课所在的单元与前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起,完成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物质世界部分“运动与力”部分内容的学习,并为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部分内容的学习储备基本的力学知识。
本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力的作用和表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和作用,力在哪里、力能改变运动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就力有大小以及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气体和液体的阻力来进行建构。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以认知为重要目的的观察、阅读、分析和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力、了解常见的力,从而提高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和研究兴趣。
本课在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需要前面力学知识的铺垫,尤其是《力在哪里》中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和测量力的大小知识和技能,又为下一课《降落伞》的学习,提供了知识支撑。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摩擦现象和摩擦力。
重点在于体验摩擦力。
第二部分,研究各种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第三部分,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力。
这些内容打算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摩擦力,讨论摩擦力的“功”与“过”,通过探究了解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分析本课的知识结构,并结合第一课时要完成的任务,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方面:能够使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减小固体摩擦力的验证实验。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今天,我将主要从“教材分析、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六个方面做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了初步感受。
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的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
同时本课是后面学习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这课非常重要。
二、说实验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道产生摩擦力的条件;(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习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会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认真实验。
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三、说实验内容设计本课将设计一个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粗糙的关系(如PPT图1、图2)。
有以下两个步骤:1、把小车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2、在木板上固定好毛巾,放上小车,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第二个实验是探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如PPT图3、图4),有以下两个步骤:1、把小车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2、在小车上放牛奶,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四、说实验设计方法本课将采用提问法、分组实验法和对比实验法进行展开教学。
在分组实验中,我会把全班同学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学5个同学,组长统筹安排并组织整个实验,两人进行实验操作,两人进行读数并记录数据。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一些科学现象。
但同时,他们对于摩擦力的理解和掌握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存在。
2.让学生了解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让学生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和存在。
2.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3.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因素;通过讨论,让学生交流他们的发现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引发他们的兴趣。
2.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如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
3.交流: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讨论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因素。
4.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讲解,明确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5.实践:让学生进行一些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实践活动,如在滑轮上加上润滑油等。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流程图,展示教学过程和主要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讨论发言和小结总结来进行评价。
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精品课件
最后祝:您2、及时记录数据。 3、材料放回抽屉,坐好举手示意。
二: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
小组号 第 小组 物体名称 钩码盒 读数(N)
注意:1、水平轻拉拉动物体。 2、及时记录数据。 3、材料放回抽屉,坐好举手示意。
课后小知识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 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 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 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文档都花费了我大量 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 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课后反思
1、今天的学习结束,你收获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3、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与学习方法。
课后作业
1.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中的1、2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运动与摩擦力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思考:两双鞋鞋底有什么不同?参 加拔河比赛你选哪一双,为什么?
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 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 物体的接触面就会发生 摩擦。
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 阻碍运动的力,这种 力叫作摩擦力。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教科版(2017版)科学四年上册《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教材围绕“运动和力”的核心概念,设计了3个活动,先是研究 物体从静止到运动需要克服多大的摩擦力。第二个和第三个活动分 别研究在物体下方垫上滚木或安轮子的方式,需要多大的力让物体 从静止到运动。这三个活动在于引导学生发现,一方面物体从静止 到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另一方面,可以用在物体下方垫滚木或安 轮子的方式来减少物体运动的摩擦力。
认识物体从静止到运动要克服摩擦力,刚好能使物体运动 起来的力就相当于它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收集证据,知道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式 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受到的摩 擦力大。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本课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体验不同"牛"的力的大小活动,并采用先估测后 测量实际物体的教学过程。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说教材
《运动与摩擦力》是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 和力》的第4课。本课围绕摩擦力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大小的 测量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等问题展开。通过古人用滚木搬运重物 的场景,提示学生思考这种运动方式是如何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 要的,引入本课的研究问题“人们在搬运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 的摩擦力,怎样才能减小这种摩擦力”。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分析数据,总结规律,发现滚动时摩擦力更小。 同时,也能从使用滚木和使用轮子运输重物的活动体验中,对人类技 术的进步意义理解更加深刻。其中课前提前设置了两组条件不同的小 组,一组是改变了纸盒的载重,一组则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学 生在分析数据后,经历了从存疑→交流→思考→领悟的过程,为拓展 环节中理解人类社会在生产生活如何采取不同的方式增加或减少摩擦 力奠定基础。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是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测量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现象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
但是对于摩擦力这一概念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和生活实例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板运动,引出摩擦力这一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探究:让学生进行摩擦力实验,观察和记录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3.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和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4.生活实例: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刹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科学《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科学《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运动与摩擦力》。
一、说教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运动和力”单元的第五课。
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
本课是这个单元中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第5~7课):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的起始课。
从本课起,单元的探究活动将转入对摩擦力的研究。
二、说学情学生对物体的运动现象是比较熟悉的,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对物体施加力,可以让物体运动起来;施加的力越大物体运动越快,力越小物体运动越慢;对运动的物体施加一定的力,可以让它停下来……但是他们的认识、了解有的是片面的,是不充分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他们对外界主动施加的作用力能够认识,对于随之产生的反作用力则模糊不清;物体运动越快,摩擦力越大,物体运动越慢摩擦力越小……学生已有的这些经验是本课学习的宝贵资源,纠正一些片面、错误的前概念也成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1.经历测量摩擦力大小的过程。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摩擦力与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科学摩擦力的兴趣,认识到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很重要。
四、说教学重难点1.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摩擦力与重量的关系。
2.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一等奖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一等奖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运动与摩擦力的知识,这是我们物理学科重要的基础内容。
本次讲解将分为三个部分:摩擦力的概念和分类、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如何降低摩擦力。
一、摩擦力的概念和分类首先,什么是摩擦力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物体表面相互接触时的阻力,这种阻力就是摩擦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静摩擦力是指在物体表面接触处,当物体没有发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物体之间存在的阻力。
当施加的力没有超过静摩擦力的极限值时,物体不会发生运动。
动摩擦力是指在物体表面接触处,当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物体之间存在的阻力。
动摩擦力通常小于静摩擦力。
二、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摩擦力对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可以使物体减速或停止。
当施加的力小于静摩擦力的极限值时,物体不会发生运动;当施加的力大于静摩擦力的极限值时,物体会开始运动,并且动摩擦力的大小将与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考虑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
例如,在设计汽车刹车系统时,需要考虑到摩擦力对刹车距离的影响,以确保车辆能够安全停车。
三、如何降低摩擦力最后,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些如何降低摩擦力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使用润滑剂。
在物体表面涂上润滑剂,可以减少摩擦力,从而使物体更容易运动。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滑轮。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从而减少摩擦力,使物体更容易运动。
总之,摩擦力是运动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它对物体的运动和停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摩擦力的分类和影响,并掌握降低摩擦力的方法,以便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运用物理知识。
谢谢大家!。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
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即s=vt,其中s为 位移,v为速度,t为时间。
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01
02
03
加速度定义
物体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 间的比值,即a=(v2-v1)/t 。
速度与时间关系
速度随时间变化,可用 v=v0+at表示,其中v0为 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 时间。
位移与时间关系
位移可用s=v0t+1/2at^2 表示,其中s为位移,v0 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 为时间。
改变接触面材料
选择表面粗糙、硬度较大的材料 可以增大摩擦力。例如,使用橡 胶轮胎可以增加与地面之间的摩
擦力,提高车辆的抓地力。
05
实验设计与操作演示
实验目的和原理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测量物体在不同表面上的滑动情况,探究摩擦力 与物体运动状态及接触面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
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 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 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3. 在滑块下滑过程中,使用停 表记录滑块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 所需的时间,并重复多次实验以
减小误差。
4. 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步骤2 和3。
5.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包括斜面倾角、滑块质量、下滑
时间等。
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
数据记录:在实验过 程中,需要记录以下 数据
滑块的质量m(使用 天平测量)
案例分析
选取一些与摩擦力相关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自主分析并解释其中的 物理现象和原理。
实验探究
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摩擦力的产生和变化 过程,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和认识。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或者教案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或者教案《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2)、能力目标: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二、教材分析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
(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三、教法建议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当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3、可采用学生讨论自学的方式教学由于本节课的知识都不难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自己进行实验研究、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对于基础不好或组织纪律较差的学生可采取部分内容教师引导,部分内容学生讨论的形式教学.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1、研究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2、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五、教学工具: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毛巾、、木板、砂纸、洗衣粉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方法1:从新奇实验引入,提高学生兴趣。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修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引导语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仁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分水岭镇中心小学校的科学教师高菊梅,我说课的题目是《运动与摩擦力》,接下来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等八大板块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运动与摩擦力》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课时的内容。
是在学生建构起“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认识了反冲力和弹力,还通过弹簧测力计认识到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为后面《运动的小车》做了铺垫。
因此,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打乱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甚至腐烂。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特点,认识到不同阶段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恰如其分的教育。
在这节课之前,四年级上期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运动有滑动与滚动的方式以及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
具备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进行测量的知识经验与生活中物体有摩擦现象的生活经验。
并且拥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深入,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强。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学情,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将本课时目标拟定为以下四维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接触面会摩擦,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摩擦力小,滑动时摩擦力大。
2、科学探究目标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的摩擦力大小不同。
3、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小组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轮子的发明,提高了人类社会的运输效率,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来满足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需求。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比出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亲爱的评委和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程的内容是单元4,第5课,运动和摩擦,第1卷,5年级的教育和科学版。
今天主要从教材分析、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和自我评价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1、教科书分析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了初步感受。
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的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
同时本课是后面学习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这课非常重要。
二、说实验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并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摩擦的条件;(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习测量摩擦力;(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习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会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认真实验。
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三、实验内容的设计本课将设计一个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粗糙的关系(如ppt图1、图2)。
有以下两个步骤:1、把小车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2、在木板上固定好毛巾,放上小车,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第二个实验是探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如ppt图3、图4),有以下两个步骤:1、把小车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测功机以匀速拉动小车,读取此时的张力f,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中;2.将牛奶放在小车上,用弹簧测功机匀速拉动小车,读取此时的张力f,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中;四、说实验设计方法本课采用提问法、小组实验法和对比实验法。
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崇仁县实验小学黎晓明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二号选手黎晓明,来自崇仁县实验小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运动与摩擦力》,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流程。
一、说教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5课。
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
学生初次学习,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掌握了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实验。
本课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1.感知摩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2.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粗糙的关系。
这一活动是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自行设计实验,检验推测。
3.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对各种事物接触比较多,但文字表达及抽象理解能力较差。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培养及本课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懂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增大与减少摩擦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说课稿
“摩擦力”说课稿一、教材的特点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
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
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与老教材的课程目标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将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教具对于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器材: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块木板、一块玻璃板、一条毛巾、两个钩码。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实验器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
“运动和力”的第五课。
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
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的实验,本课的知识是学习第六课“滑动与滚动”的基础。
本单元的学习内
容与初中《科学》的力学单元联系紧密,为初中学生学习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惯性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本课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感知摩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第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这一活动是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自行设计实验、检验推测。
第三、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
本课特点,本人确定的本课教学目标是: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探究技能:通过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发展识别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并运用数据进行分
析得出结论;对研究问题作出合理解释的探究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本课的重点: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物体重量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 掌握测定摩擦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二、说学法、教法
教法: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导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
让学生通过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猜想、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交流,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相互合作,把大部分时间给学生实验,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
教师只作适当点拨,从内容方法方面作归纳小结,真正做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 。
三、说教学程序
1 、谈话导入——认知摩擦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不仅能激起学习注意力,更能拉住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一开始,多媒体出示两物体经摩擦后的对比图片:一幅是新旧轮胎对比图片;一幅是新旧鞋底对比图片。
通过图片的直观感知,让学生比较容易地认识“摩擦”现象,并让学生思考,举例说说生活、学习中的
摩擦现象。
我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粉笔写字、拉桌子、橡皮擦擦字等现象,最后,再强调指出“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时都会发生摩擦” 。
通过这一引入教学,为学生理解“摩擦
力”这概念作好铺垫,因为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学生刚刚形成的“摩擦”概念上的。
2 、认识摩擦现象,感知摩擦力
认知了“摩擦”现象后,马上引入“摩擦力”这一知识概念。
在教学中我以提问渗入:在前两课我们知道了当橡皮筋被拉长时产生了弹力;气球吹大后喷出气体,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两物体摩擦时是否也存在一种力?为什么这样引导?因为我想对“摩擦力”这个概念虽有“摩擦”现象做铺垫,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理解,作一个很好的引入渗透,我觉得是十分关键的。
因为如果将书上的摩擦力概念出示,直接让学生理解掌握,我觉得比较勉强,学生也必定理解不深。
在此,以这样的提问引导,就能让学生较容易去思考联系,然后会尝试感知寻找“摩擦力” 。
在学生自己感知摩擦力的活动中,我就及时给予学生引导,比如:让学生比较手掌按在桌面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时的用力大小来感知摩擦力,同时提问还能用什么方法感觉到摩擦力?从而希望学生自己去发现更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
最后指出,摩擦力大小是可测量的:“刚好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大
小” 。
明确了摩擦力大小可测量后,再将如何
测量,测量方法进行强调指导,为下一个活动作好铺垫
强调指导了测摩擦力的方法后,我让各小组尝试测桌上一样
物体(自己学习用品或教师准备的大小不一的螺帽)运动时的摩擦力。
在这我想是否可提示学生:如果小组内选的物品比较大,可放在地上测。
这样设计也是为让学生汇报结果并分析时引起学生的思考(接触面关系)。
然后让学生汇报所测物体及结果,老师简单板书后提出疑问: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让物体运动起来的摩擦力大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什么因素引起的?这里的活动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熟练并掌握测摩擦力大小的方法;二是为引出探究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对比实验。
3 、设计实验、推测猜想
当学生提出猜测后,给予小结: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状况有关;摩擦力大小可能与物体重量的有关。
然后,引导提问:要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如何验证?再由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实验计划。
首先,明确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让学生思考设计实验。
如果在设计实验计划时出现困难,就及时给予点拨:从中也可以出现结构性材料加以引导。
因为实验计划的制定,对于学生来说是探究的一个重点,同时可能也是一个难点。
所以教学中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全班集体交流。
这样我想学生在交流时才会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因为交流之前给了每个人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在探究设计“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实验计划时应强调哪些条件改变?哪些不变?并明确实验方法,集体交流统一标准后教师可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结论得出要通过实验数据作为依据。
所以,学生实验是重
点,但实验过程中对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却是结论得出关键点。
当学生实验探究时,要求小组实验过程中对同一物体拉动粗糙面和光滑面时的拉力大小进行记录。
再对每组的数据进行板书,分析每组数据得出结论。
结论的得出我想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所以对全班同学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十分关键,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考虑。
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也必须在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所以在分析全班同学的数据前应该让学生先分析小组内实验现象,这样更有利于让学生得出结论。
在得出“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这一结论后,再让学生思考设计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的对比实验,因为有了第一个实验计划的制定。
对这个实验计划的制定学生会比较容易得出。
所以教学时可让小组直接讨论,汇报设计方案。
明确实验方法后让学生比较物体间接触面一样但轻重不同时的运动摩擦力,最后记录分析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4 、课后拓展延伸实验探究了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后,引导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知识: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同时,请大家思考摩擦力的大小看来是可以改变的,那人
们为了减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会想出什么办法?对物体做出怎样的设计?(如果学生举出例子并回答出滚动时,教师可以给予肯定,然后引导下节课我们还会对滚动做具体
研究。
)同时提出:大家举了那么多例子都是减小摩擦力,那看
来摩擦力是小点好啊,最好一点都没有!你们认为呢?
(学生举手想说)
教师小结:大家想发表意见,时间关系我们也不交流了,有兴趣你们多看书,查点资料,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