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研究综述
肥胖研究报告

肥胖研究报告
肥胖是当今社会中一大健康问题,既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也对社会经济造成不小的负担。
为了深入了解肥胖的原因和对策,以下是一份肥胖研究报告。
首先,肥胖的原因非常复杂。
饮食习惯是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容易获得高能量和高糖分的食物,如快餐、零食和甜饮料,这些食物不仅提供了过多的热量,还缺乏营养价值。
此外,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
人们饱尝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的诱惑,过度依赖便利的交通方式和缺乏体育锻炼等,都导致了身体活动水平的下降。
其次,肥胖对个体健康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肥胖与许多慢性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
在心血管方面,肥胖使得血液循环更加困难,增加了心脏负担和高血压的风险。
此外,肥胖还对关节和骨骼系统产生压力,导致关节炎和骨质疏松。
精神上,肥胖也会导致低自尊和自我形象问题,甚至引发抑郁症。
最后,解决肥胖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是教育和宣传。
人们需要知道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的重要性,以及肥胖的危害。
政府、学校和媒体可以共同努力,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其次,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限制高糖分和高脂肪的食品广告,提高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标准,并鼓励食品企业生产更健康的产品。
此外,个人也需要主动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选择健康的饮食,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总而言之,肥胖的问题非常严重,但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宣传、政府政策和个人努力来解决。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肥胖问题,提高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
对肥胖的研究报告

对肥胖的研究报告引言肥胖是现代社会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个体健康和全社会的经济负担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肥胖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发病原因、危害和预防控制措施。
肥胖的定义和分类肥胖是指身体脂肪过多,体重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使用体重指数(BMI)来判断是否肥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在25-29.9之间为超重,超过30为肥胖。
根据脂肪分布的不同,肥胖可以进一步分为中心性肥胖和全身性肥胖。
肥胖的发病原因1.高能量摄入:现代社会的饮食结构逐渐向高能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倾斜,导致能量摄入过多。
2.缺乏运动: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久坐不动、机械化劳动等,使人们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能量消耗减少。
3.遗传和家族素质:肥胖往往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发病有一定影响。
4.环境和社会因素:生活压力大、社会经济发展快等环境和社会因素对肥胖的发病起到了重要作用。
肥胖的危害肥胖不仅影响外貌和心理健康,还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以下是部分常见的肥胖相关疾病:•心血管疾病:肥胖与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糖尿病: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糖尿病的发生。
•骨关节疾病:肥胖会加重关节负荷,导致骨关节疼痛和退行性关节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肥胖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某些癌症:肥胖与食管癌、结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对于肥胖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措施:1.饮食调控:均衡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并增加蔬果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2.合理运动:增加体力活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提高身体的代谢功能。
3.行为改变: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久坐、过度进食等不良行为。
4.营养教育:加强对肥胖的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关于肥胖的研究报告

关于肥胖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肥胖肥胖的原因肥胖引起的事件肥胖对事业篇一:肥胖调查报告有关“小胖墩”的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营养物质的丰富,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提高,但同时也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少新问题,“富贵病”——肥胖就是一例。
网上一篇报道称,现今肥胖已经上升为一种趋势,一种社会现象了。
很多大城市都正为中小学的肥胖焦虑不已。
因为胖已经不仅仅会影响到外貌,更会影响到健康,小学生肥胖已经是社会上迫不及待想解决地问题了。
目前,在我们班中,也有好多个“小胖墩”。
看到这种现状,我们不由想:到底什么是肥胖?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多的肥胖儿童?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又该如何防止肥胖?这些问题引导着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展开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和途径1、去书店或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杂志和书籍。
2、通过热线电话向儿科医生进行咨询。
3、请教懂这方面知识的人。
4、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5、对肥胖儿童进行调查访问,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三、情况调查和资料整理(一)、查阅资料,咨询儿科专家,了解肥胖的定义与评定标准。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
测量肥胖最准确的诊断方法是测量体肥含量。
但由于此方法不适合临床应用,因此,当前最常用的还是以体重为指标进行判断。
但体重与身高又密切相关,为了能准确反映体重与身高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身高体重指数BM2=体重(千克)/身高(米)判断肥胖,儿童肥胖的评定可参考下表:(二)、调查肥胖儿童生活习惯,走访有经验人士,了解肥胖的成因。
根据调查数据,结合资料查询,梳理肥胖成因:1、家长原因:(1)观念的落后,一方面“胖”就是“福”的陈旧观念,另一方面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手中有了钱,以为自己已经吃够了缺衣少食的苦,再不能让孩子吃苦,于是给孩子买大量的营养品。
殊不知,盲目地给孩子吃营养品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病态的发胖。
肥胖个人研究报告

肥胖个人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肥胖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其对人体健康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近年来,肥胖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肥胖问题,并分析肥胖个人的特点、原因以及预防与治疗措施。
二、肥胖个人的特点肥胖个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体重超过正常范围:肥胖个人的体重常常超过理想的体重范围,体质指数(BMI)超过25。
2.脂肪累积:肥胖个人的脂肪组织明显增多,主要集中在腹部、臀部和大腿等部位。
3.代谢失衡:肥胖个人的新陈代谢功能通常受损,容易发生储能过剩。
4.心血管疾病高风险:肥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肥胖个人更容易患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
5.心理健康问题:肥胖个人常常伴有自尊心、自卑感等心理健康问题。
三、肥胖个人的原因肥胖个人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基因以及环境等因素。
1.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体育锻炼是导致肥胖的主要生活方式因素。
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过多,同时缺乏体育锻炼,能量消耗不足,导致体重增加。
2.基因因素:遗传因素被认为是肥胖个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个体遗传背景中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能量代谢异常,促使人体脂肪储存过剩。
3.环境因素:现代社会生活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也对肥胖产生影响。
例如高度工业化、快节奏的生活,以及大量的电视游戏娱乐等各种便利的电子产品,降低了人们的体力活动量,增加了肥胖的风险。
四、肥胖个人的预防与治疗措施肥胖作为可预防和可逆转的疾病,个人和社会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和治疗肥胖。
1.饮食控制:个人应采取均衡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纤维素的摄入,同时控制饮食总量。
2.运动锻炼:每日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提高能量消耗,加速脂肪燃烧,阻止体重增加。
3.行为改变:重视睡眠质量,避免熬夜;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增加户外运动的机会;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时间。
关于肥胖的研究报告

关于肥胖的研究报告在如今的社会中,肥胖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众所周知,肥胖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并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因此,许多研究都致力于深入了解肥胖的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本文将简要介绍肥胖的研究成果,并探讨其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
1. 肥胖的定义与原因肥胖是指体重过高,与理想体重相比超出一定范围。
通常用体质指数(BMI)来衡量肥胖程度。
肥胖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饮食习惯和缺乏身体活动。
当人们摄入的热量超过身体需要时,多余的能量将储存为脂肪,导致体重增加。
此外,遗传、代谢率、社会环境等也会影响肥胖的发生。
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人们对高脂高糖食物更敏感,易发展为肥胖。
而代谢率较低的人则更容易积累脂肪。
另外,社会环境中的变化也对肥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工作压力增加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2. 肥胖对个人健康的影响肥胖与一系列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关节问题等。
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此外,肥胖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最终引发糖尿病。
关节问题也是肥胖者常见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下肢关节承受过多的负荷,容易出现疼痛和损伤。
此外,肥胖还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身形的变化和外貌的不满意,肥胖者常常感到自卑和焦虑,进而导致抑郁的发生。
这种心理压力还可能引起进食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3. 肥胖对社会的影响肥胖不仅对个人造成负面影响,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肥胖患者的医疗支出显著增加。
肥胖与各种慢性疾病的相关性意味着更多的医疗服务和药物支出。
这加重了负担已经沉重的医疗系统,并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肥胖还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肥胖者由于身体条件限制,往往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一些需要体力劳动的工作,对肥胖者来说可能会造成更大的负担和困难。
这反过来可能导致就业率下降和生活质量下降。
4. 肥胖预防的重要性与方法探讨肥胖的预防至关重要。
人体肥胖原因的综合研究

人体肥胖原因的综合研究摘要:肥胖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
肥胖不仅影响人的外貌,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因此,研究肥胖的成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综合分析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以及生物因素等方面,深入探讨人体肥胖的复杂原因。
一、引言肥胖是一种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堆积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近年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
肥胖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肥胖的成因进行综述和分析。
二、遗传因素遗传在肥胖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肥胖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肥胖的子女发生肥胖的风险显著增加。
这可能与遗传因素在能量代谢、食欲调控以及脂肪分布等方面的作用有关。
此外,一些基因多态性也被发现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
然而,遗传因素并非肥胖的唯一原因,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同样重要。
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肥胖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代社会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而运动时间减少,导致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进而引发肥胖。
此外,环境污染、心理压力等也可能对肥胖的发生产生影响。
四、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经常熬夜等,都会导致能量摄入过多或代谢异常,进而引发肥胖。
此外,缺乏运动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会导致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增加。
五、生物因素近年来,一些生物因素也被发现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内分泌系统的失调、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等,都可能影响能量代谢和脂肪堆积,进而导致肥胖。
此外,一些药物也可能导致肥胖的发生,如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等。
六、结论与展望肥胖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其成因涉及遗传、环境、生活习惯和生物因素等多个方面。
肥胖调查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了解我国某地区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提高人们对肥胖问题的认识,我们于2023年开展了本次肥胖调查。
本报告将总结调查结果,分析肥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国某地区18岁以上居民,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0份。
2.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饮食习惯、运动情况、体重指数(BMI)等。
3.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肥胖现状(1)肥胖率:根据调查结果,该地区18岁以上居民肥胖率为25.6%,其中男性肥胖率为28.2%,女性肥胖率为23.0%。
(2)超重率:该地区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5.8%,其中男性超重率为38.5%,女性超重率为33.1%。
2. 影响因素分析(1)饮食习惯: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居民饮食热量摄入较高,高脂、高糖食物摄入较多。
同时,早餐、午餐、晚餐的比例不合理,晚餐热量摄入占比最高。
(2)运动情况:调查发现,该地区居民运动时间普遍较短,每周运动时间不足3小时者占调查人数的60%。
运动方式以散步、跑步为主,运动强度较低。
(3)其他因素: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加快、遗传因素等也对肥胖产生一定影响。
3. 不同年龄段肥胖情况(1)青少年肥胖:该地区青少年肥胖率为20.5%,其中男性肥胖率为22.8%,女性肥胖率为18.2%。
青少年肥胖与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2)中年肥胖:该地区中年肥胖率为27.5%,其中男性肥胖率为30.2%,女性肥胖率为25.8%。
中年肥胖与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有关。
(3)老年肥胖:该地区老年肥胖率为29.2%,其中男性肥胖率为32.5%,女性肥胖率为26.0%。
老年肥胖与代谢减慢、运动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四、对策与建议1. 提高居民对肥胖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居民对肥胖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青少年肥胖现象调查研究报告(一)

青少年肥胖现象调查研究报告(一)引言:青少年肥胖现象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深入探讨青少年肥胖现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以期为相关机构提供参考和指导。
正文:一、社会因素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1. 生活方式的转变,如饮食结构和运动习惯的改变2. 学术压力和家庭环境对饮食习惯和体育活动的影响3. 社交媒体和电子设备的普及带来的青少年久坐不动的问题4. 学校和社区缺乏对青少年肥胖问题的关注和教育二、生理因素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1. 青少年发育期的内分泌变化对体重控制产生的影响2. 遗传和基因因素在青少年肥胖中的作用3. 青少年食物偏好和食量控制难以掌控的问题4. 青少年缺乏专业的健康指导和管理三、心理因素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1. 学业和社交压力对青少年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2. 青少年情绪饮食和压力性暴饮暴食的问题3. 自尊和自我形象问题对饮食行为和体重控制的影响4. 青少年对身体形象的不满意和社会对体型的刻板印象对肥胖问题的影响四、家庭因素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1. 家庭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对青少年的影响2. 家庭环境对体育活动和户外运动的支持程度3. 家长对孩子体重问题的认知和管理方式4. 家庭对媒体和电子设备的使用限制和指导五、预防和干预措施1. 加强学校和社区对青少年肥胖问题的宣传和教育2. 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和指导,包括饮食和运动方面的指导3. 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和户外运动,减少久坐不动的时间4.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食物选择意识5. 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共同改变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提供对青少年的全方位支持和引导总结:青少年肥胖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生理、心理和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和采取多层面的干预措施,我们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处理这一问题。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肥胖症研究现状分析

手术治疗肥胖症的适应症
• 胃肠短路手术:适用于BMI≥40或BMI≥35且伴有严重并发症的肥胖者
• 脂肪抽吸术:适用于局部脂肪堆积的肥胖者
生活方式干预在肥胖症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效果
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在肥胖症治疗中的效果
• 膳食调整: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的膳食
02
肥胖症的全球现状与趋势分析
全球肥胖症发病率及其地理分布
全球肥胖症发病率
• 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 2017年:全球肥胖人数超过6亿
• 预测:到2025年,全球肥胖人数将达到10亿
地理分布特点
• 发达国家肥胖症发病率较高
• 发展中国家肥胖症发病率上升较快
• 城市肥胖症发病率高于农村
• 有效降低体重,改善肥胖症状
• 增加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并发症风险
• 长期坚持,效果稳定,复发率低
05
肥胖症的预防策略与健康教育
肥胖症的一级预防策略及其实施
一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策略的实施
•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
• 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学校等渠道宣传肥胖症预防知识
CREATE TOGETHER
SMART CREATE
肥胖症研究现状分析
01
肥胖症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肥胖症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
01
肥胖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
• 以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为特征
• 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02
肥胖症的成因
• 遗传因素:遗传基因导致肥胖风险增加
• 环境因素:饮食、运动等环境因素影响肥胖发生
肥胖调查报告

肥胖调查报告肥胖调查报告(一)近年来,肥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愈发突出,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肥胖问题,我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并就此撰写了这份肥胖调查报告。
本报告将从肥胖问题的背景和原因、肥胖对健康的影响以及缓解肥胖问题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肥胖问题的背景和原因肥胖作为一种影响身体健康的疾病,其背后存在多种原因。
首先,饮食结构的改变是导致肥胖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中,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供应充足,人们更容易选择高能量食物,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其次,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为肥胖问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身体消耗能量较少,而长期的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必然导致体重增加。
此外,基因、环境和心理因素等亦对肥胖问题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肥胖对健康的影响肥胖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首先,肥胖是引发多种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
研究表明,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其次,肥胖会导致身体各系统功能紊乱。
肥胖者往往会出现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不仅容易出现疲倦、乏力等症状,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肥胖还对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肥胖者往往会出现自卑心理、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三、缓解肥胖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肥胖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积极措施。
首先,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是控制体重的基础。
人们应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减少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合理选择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其次,加强体育锻炼是减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人们应该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形式,以帮助身体消耗能量。
此外,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缓解肥胖问题的关键。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等不良习惯,均有助于控制体重。
综上所述,肥胖问题在现代社会愈发突出,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了解肥胖问题的背景和原因、肥胖对健康的影响以及缓解肥胖问题的方法,对于促进健康、预防肥胖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肥胖症的研究综述

肥胖症的研究综述【摘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的患病率日趋增加且愈发低龄化,成为全球流行病,其伴随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
如何安全有效地防治肥胖症一直都是医学界的热点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肥胖症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肥胖症;发病机理;防治进展;综述肥胖是一种以身体脂肪含量过多为重要特征的、多病因的、能够并发多种疾患的慢性病。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肥胖已成为仅次于吸烟之后的第2个可以预防的致死危险因素,与艾滋病、吸毒、酗酒并列为世界性四大医学社会问题[1]。
1 肥胖症的发病机理1.1 遗传因素流行病学调研表明,单纯性肥胖有家族聚集性,父母一方肥胖者,其子女肥胖发生率为40%~50%;父母双方均肥胖者,其子女肥胖发生率70%~80℅[2,3]。
这种家族聚集性,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均有关,因为父母的饮食、生活习惯将对其子女产生直接的影响。
家系调查表明,人类肥胖症为多基因遗传。
这类肥胖的遗传因素,赋予个体的是发病的易感性[4]。
目前已发现约有24种孟德尔遗传病以肥胖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9种、隐性遗传10种、X性染色体遗传5种,例如Laurence-Moon-Biedl综合征和Prader-Willi综合征均有肥胖[5]。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进展,已发现6种单基因突变肥胖症,分别是瘦素基因(OB)、瘦素受体基因、鸦片-黑素-促皮质素原(POMC)基因、激素原转换酶-1基因、黑皮素受体4基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r(PPAR-r)基因突变肥胖症[5]。
现已证实,瘦素是由ob基因编码、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脂源性蛋白类激素,主要功能是通过影响食物摄人和能量消耗来调节体重。
人类肥胖者对内源性瘦素抵抗,脂肪细胞OB核糖核酸(mRNA)表达增加,血清瘦素水平增加与体脂含量和分布密切相关[6]。
儿童肥胖研究报告研究结论

儿童肥胖研究报告研究结论
儿童肥胖研究报告的研究结论如下:
1. 儿童肥胖率上升:研究发现,当前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儿童肥胖率呈上升趋势。
除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儿童肥胖率也在不断增加。
2. 营养饮食习惯: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研究发现,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摄入量增加,导致能量摄入过剩,从而引发肥胖问题。
3. 缺乏体力活动:现代生活方式导致儿童缺乏运动,长时间待在室内,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减少了体力活动的机会。
这种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是儿童肥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 家庭环境与肥胖关系:研究指出,家庭环境对儿童肥胖的影响很大。
家庭食物供应和饮食偏好受到家长的影响,而家长是否给予足够的关注、支持和激励,以及是否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也会影响儿童的体重。
5. 儿童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儿童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骨骼问题等。
此外,儿童肥胖还会导致心理和社交问题,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
6. 预防和干预措施:研究建议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来应对儿童肥胖问题。
这包括教育家长和儿童养育者,推广健康
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鼓励儿童参与体力活动,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等。
总之,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其原因主要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和不良的家庭环境。
儿童肥胖对儿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包括教育、宣传、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努力。
肥胖调查报告(精选)(一)2024

肥胖调查报告(精选)(一)引言概述:肥胖是一种全球性问题,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通过一份肥胖调查报告来分析肥胖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正文:1. 肥胖的定义和统计数据- 定义:肥胖是指体重指数(BMI)大于30的情况。
- 统计数据: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肥胖人数已经超过3亿,占全球总人口的5%。
2. 肥胖的主要原因-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高油脂、高糖分和高能量的食物在日常饮食中占比过高,导致卡路里摄入过多。
- 缺乏体育锻炼: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缺乏运动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个体的体重和新陈代谢有一定的影响,部分人天生就更容易发胖。
3. 肥胖对个人健康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肥胖增加了患心脏病、高血压和中风的风险。
- 糖尿病: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过度摄入糖分导致胰岛素抵抗。
- 关节问题:过重的身体负担增加了关节的压力,容易造成关节疼痛和退行性疾病。
4. 肥胖对社会的影响- 医疗费用增加:肥胖导致的相关疾病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增加了医疗费用负担。
- 经济负担:由于肥胖导致的工作能力下降和经济负担增加,对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5. 对策和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肥胖问题的认识,推广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的理念。
- 改善食品标签信息:加强食品标签的监管,提供准确的营养信息,引导消费者健康选择。
- 建立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定并执行肥胖防控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总结:肥胖问题的不断加剧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改善食品标签信息和建立相关政策法规等措施,我们有望有效预防和控制肥胖问题,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肥胖研究报告

肥胖研究报告肥胖研究报告背景说明: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有超过20亿人口被认定为超重或肥胖。
肥胖不仅使人们容易患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还增加了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肥胖的原因很多,包括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基因和环境等因素。
本次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肥胖的危害和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肥胖的危害肥胖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多危害。
首先,肥胖会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脏病等。
其次,肥胖还会导致呼吸系统和关节的负担增加,引发呼吸困难和运动障碍等问题。
此外,肥胖还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导致自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肥胖的原因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不良饮食习惯:过量的热量摄入以及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是导致肥胖的主要饮食原因。
2. 缺乏运动:现代社会普遍缺乏运动,大量坐着或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导致能量消耗不足,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3. 基因因素:研究表明,个体的基因也与肥胖有关,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个体代谢率降低,更容易发胖。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市场饲养方式、广告宣传等也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肥胖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1. 改善饮食习惯:提倡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限制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2. 加强运动:每天定时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快步行走、慢跑、游泳等,提高身体代谢率和能量消耗。
3. 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宣传肥胖的危害和解决方案,增加民众的健康意识,引导更多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4. 政府干预: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如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推行健康食品宣传等,以支持大众减肥和健康饮食。
5. 科学研究:加强对肥胖的研究,深入了解其病因和机制,为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肥胖问题调研报告总结

肥胖问题调研报告总结肥胖问题调研报告总结肥胖问题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难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肥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包括肥胖的原因、影响和预防措施等方面。
通过调研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首先,调研发现,肥胖问题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有密切关系。
过高的热量摄入、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大量饮酒、暴饮暴食等都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另外,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人们缺乏时间和动力去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导致体内脂肪堆积,从而导致肥胖问题的出现。
其次,调研发现,肥胖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影响。
肥胖会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对身体内脏造成负担。
同时,肥胖还会影响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进而影响人们的社交生活和工作表现。
此外,调研发现,预防肥胖问题需要综合施策。
在饮食方面,人们应该均衡摄入营养,减少高热量、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粮等健康食品。
此外,适当控制饮食量,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
在运动方面,人们应该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另外,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时间对预防肥胖问题也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肥胖问题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健康难题。
调研结果显示,肥胖问题存在诸多原因和影响,但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和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肥胖问题。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是每个人应该关注和努力的目标。
希望通过本次调研结果的总结和分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肥胖问题的关注,共同为解决这一全球性健康问题做出努力。
肥胖调查报告(精选)(二)2024

肥胖调查报告(精选)(二)引言概述:肥胖问题是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健康难题。
为了深入了解肥胖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肥胖问题的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为读者提供有关肥胖问题的深入理解。
正文:一、肥胖的背景与影响1.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肥胖的困境2.肥胖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3.肥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4.肥胖对社会的成本和影响5.肥胖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二、肥胖的原因分析1.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的肥胖2.缺乏体育运动的习惯导致的肥胖3.基因和遗传因素对肥胖的贡献4.心理和情绪因素导致的肥胖5.环境因素对肥胖的影响三、解决肥胖问题的策略1.饮食调整的重要性-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减少高糖和高脂食物的摄入量- 控制饮食的分量和频率- 建立健康的饮食计划2.加强体育运动的推广- 提倡每天适量的运动- 增加学校和社区的运动场所- 鼓励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设置3.心理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建立健康的应对压力的机制- 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 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4.创建健康的环境- 提供健康饮食的选择- 增加步行和骑行的便利性- 减少对高糖饮料和垃圾食品的广告宣传 - 规范食品行业的生产与销售5.教育宣传的重要性- 通过媒体宣传肥胖问题的危害-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肥胖问题的教育活动- 营造肥胖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应对的氛围结论:综上所述,肥胖问题对个人、家庭、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了解肥胖问题的原因和影响,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运动、加强心理和情绪管理、创建健康环境以及加强教育宣传,我们可以共同努力解决肥胖问题,提高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
关于肥胖现象的调查与研究

关于肥胖现象的调查与研究在现代社会中,肥胖现象越来越普遍,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肥胖不仅对个人健康带来风险,也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进行关于肥胖现象的调查和研究,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一、调查肥胖现象的普遍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有超过10亿成年人被认为是超重或肥胖的。
这个数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势。
而在中国,肥胖率也在不断攀升,已经接近30%。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挑战。
二、肥胖现象的原因分析1.饮食习惯:现代人普遍喜欢高热量、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如快餐、零食和甜饮料。
这些食品不仅提供了过多的能量,还缺乏营养价值,易导致体重增加。
2.缺乏运动:现代工作和生活方式使人们久坐不动,缺少体力活动。
久坐不仅会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还会增加脂肪的堆积,促进肥胖的发生。
3.基因和遗传:一些人天生就有较低的代谢率,容易存储脂肪。
如果家族中有肥胖病史,个体患肥胖的风险也会增加。
4.心理因素:压力过大、情绪低落、抑郁等心理问题,容易导致暴饮暴食或情绪性进食,进而引发肥胖问题。
三、肥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1.健康风险: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炎等。
肥胖者易患病、难治疗、易复发,给个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2.心理问题:肥胖容易导致个人对自身形象和外貌产生负面情绪,降低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个人的社交和情感生活。
3.经济负担:肥胖状态下,个人在医疗费用、健康保险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会面临更高的负担,给社会经济带来压力。
四、解决肥胖问题的对策1.健康饮食:饮食以蔬菜、水果、谷物和蛋白质为主,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摄入。
建立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摄入总量和每餐的比例。
2.积极运动:增加身体活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健身操等。
此外,还可以增加力量训练,提高肌肉含量,促进代谢率提升。
肥胖问题调研报告怎么写

肥胖问题调研报告怎么写调研报告:肥胖问题一、引言肥胖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它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报告通过调查研究肥胖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旨在增加对该问题的认识,并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肥胖问题。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和地区的居民,共计300人。
调查采用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其中包括问题讨论和量表测定。
三、调查结果1. 肥胖问题的原因(1)不良的饮食习惯:调查发现,有6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2)缺乏运动:有45%的受访者指出他们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
(3)心理因素:有23%的受访者提到情绪激动会导致暴饮暴食,从而引发肥胖。
2. 肥胖问题的影响(1)身体健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受访者认为肥胖对身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2)心理健康:有60%的受访者觉得肥胖给自己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压力和抑郁感。
(3)社交关系:根据调查结果,有70%的受访者表示肥胖会影响他们的社交关系,使他们感到自卑和孤立。
3. 解决肥胖问题的建议(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社会应加强对健康饮食的宣传教育,鼓励人们摄取均衡的营养,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
(2)增加体育锻炼: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减肥,还能增强体质和提高心理健康。
(3)关注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肥胖患者处理心理问题,减少情绪暴饮暴食的情况。
(4)建立健康社交环境:倡导尊重身体多样性,消除对肥胖人士的歧视和排斥,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
四、结论肥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原因多种多样,影响广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除了个人意识的提高,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关注心理健康和建立健康社交环境等方面来解决肥胖问题。
肥胖的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Re s e a r c h o n Ec o n o mi c s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Vo 1 . 3 6 No .1 O 0c t .2 01 5
肥 胖 的经 济 学 研 究 : 文献 综 述
由于 针 对 不 同 的 个 人 , 肥胖引起的疾病并不相 同, 并 且肥胖 通常会 引起多种 疾病 的并发 , 因 此 针 对 单 个 疾 病 的研 究并 不 能 准 确 估 计 真 实 的 经 济 负 担 , 所 以 另 外 一 些 学 者 将 注 意 力 集 中在 了对 年 医疗 支 出 的影 响 上 , 并 发 现 肥 胖 与 个 人 的 年 医 疗 支 出存 在 显 著 的正 相 关 。
潘 杰 秦 雪征 唐 雯 郭 巍
内容 提 要 : 本文从肥胖问题导致的后果 、 产 生 的原 因及 针 对 的 干 预 三 个 方 面 综 述 了肥 胖 的 相 关 经 济 学 研 究 。 最近 3 0年 肥 胖 流 行 症 在 全 球 范 围 内 的迅 速 蔓延 已使 得 如何 控 制 它 成 为 全 球 最 重 要 的公 共 健 康 议 题 之 一 。 由 于 肥 胖 是 由社 会 经 济 、 个体 行 为 、 遗 传 因素 及 其 交 互 作 用 所 共 同决 定 , 单 纯 的 医 学研 究 倍 受局 限 。 随 着 肥 胖 问 题 日趋 严 重, 越 来 越 多 的 学 者 开 始从 经 济 学视 角展 开探 索 , 这 也 使 人 们 对 肥 胖 问题 有 了崭 新 认 识 , 该 领 域 的研 究 也 已经 成 为 西 方 应 用 经 济 学科 研 究 的重 要 方 向。 关键 词 : 肥 胖 肥 胖 经 济 学 公 共 健 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胖症的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的患病率日趋增加且愈发低龄化,成为全球流行病,其伴随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
如何安全有效地防治肥胖症一直都是医学界的热点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肥胖症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肥胖症;发病机理;防治进展;综述
肥胖是一种以身体脂肪含量过多为重要特征的、多病因的、能够并发多种疾患的慢性病。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肥胖已成为仅次于吸烟之后的第2个可以预防的致死危险因素,与艾滋病、吸毒、酗酒并列为世界性四大医学社会问题[1]。
1 肥胖症的发病机理
1.1 遗传因素流行病学调研表明,单纯性肥胖有家族聚集性,父母一方肥胖者,其子女肥胖发生率为40%~50%;父母双方均肥胖者,其子女肥胖发生率70%~80℅[2,3]。
这种家族聚集性,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均有关,因为父母的饮食、生活习惯将对其子女产生直接的影响。
家系调查表明,人类肥胖症为多基因遗传。
这类肥胖的遗传因素,赋予个体的是发病的易感性[4]。
目前已发现约有24种孟德尔遗传病以肥胖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9种、隐性遗传10种、X性染色体遗传5种,例如Laurence-Moon-Biedl综合征和Prader-Willi综合征均有肥胖[5]。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进展,已发现6种单基因突变肥胖症,分别是瘦素基因(OB)、瘦素受体基因、鸦片-黑素-促皮质素原(POMC)基因、激素原转换酶-1基因、黑皮素受体4基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r(PPAR-r)基因突变肥胖症[5]。
现已证实,瘦素是由ob基因编码、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脂源性蛋白类激素,主要功能是通过影响食物摄人和能量消耗来调节体重。
人类肥胖者对内源性瘦素抵抗,脂肪细胞OB核糖核酸(mRNA)表达增加,血清瘦素水平增加与体脂含量和分布密切相关[6]。
“节约基因”作为主要遗传基础,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节约基因学说”是指在食品供应不稳定的情况下,携带“节约基因”能够使人们把能量通过脂肪存储起来以备用,这样有利于能量的储存,但在生活富裕后,过量地表达“节约基因”使脂肪过多积聚,导致肥胖[7]。
2 肥胖症的防治进展
2.1 饮食治疗控制饮食是治疗肥胖的重要环节,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减少每日能量摄入,使能量收支处于负平衡状态,由此增加能耗和减少体脂。
2.2 运动疗法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在内容上应包括运动量、种类、强度、次数、持续时间、对运动反应的观察等,间隔一段时间后,据病人对运动的耐受能力、疗效、副作用再开具处方。
要以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为主,每次运动的时间不能小于20分钟,每周不得少于3~4次[8]。
2.3 药物治疗任何减肥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适应症,因此绝不能滥用。
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科学的运动和节食方案,辅以药物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减肥效果。
2.3.1 西药类常规减重药分为中枢作用和非中枢作用两大类。
前者常用苯丙醇胺及芬特明(去甲肾上腺素α1兴奋剂,刺激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右芬氟拉明及芬氟拉明(作用于5-HT通路,促进5-羟色胺释放,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西布曲明(同时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和5-HT通路,抑制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摄取); 后者常选用能抑制脂肪酶的奥利司他,减少食物中大约30%脂类物质(主要是甘油三醋)的消化和吸收,不仅可在短时间内减轻体质量,还具有减轻体质量反弹的远期疗效[9]。
中枢作用的减重药疗效确切,但多数不良反应明显,且具有成瘾性。
非中枢作用减重药不良反应较前者少,无成瘾性,但慢性吸收障碍综合征、胆汁淤积者、器官性肥胖如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且长期服用者应适当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2.3.2 中药类瓮维良等[10]将该病分3型治疗:①脾虚痰湿型,以自拟清消饮治疗(荷叶、泽泻、茯苓、草决明、薏米、防己、白术、陈皮);②脾胃实热型,用自拟清通饮治疗(胡黄连、番泻叶、生大黄、生地、草决明、夏枯草);③气滞血瘀型,用自拟清降饮治疗(生大黄、生蒲黄、乳香、红花、川芎),总有效率79.5%。
据1997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五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单纯性肥胖症应分5型治疗,即脾虚痰湿型、胃热湿阻型、肝郁气滞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11]。
2.4 行为疗法1962年,Ferster首次将行为疗法应用到治疗肥胖者普遍存在过食者行为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
此后,这一方法广泛使用并逐渐完善,先后出现了认知行为疗法、综合行为修正疗法等。
2.5 外科疗法外科治疗只限于上述方法及内科治疗失败的严重单纯性病态肥胖症(BMI>40kg/m2)或BMI<35kg/m2同时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2.6 中医疗法针刺取穴以任督二脉、脾胃经、肝胆经为主,其减肥作用已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
足三里、内庭、关元等能抑制亢进的食欲,提高代谢率;水分、水道、天枢等能行气、利湿、通便。
推拿疗法的摩法、擦法、振法能温阳、利湿、消脂,捏脊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耳压法可持续刺激相应穴位,调整人体内分泌紊乱,达到阴阳平衡[13]。
参考文献
[l] 武阳丰,周北凡,陶寿涛等.我国中年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l):11一15.
[2] 胡蜀红.老年肥胖症[C].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543.
[3] 夏桂兰,席焕久.肥胖症[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9.
[4] 陈隽,高方.肥胖症专题讨论[J].新医学,2003,34(l):8.
[5]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32-833.
[6] 杨文英,邢小燕.肥胖和代谢综合征[J].新医学,2002,33(4):197.
[7] 闰敏,欧孝琪.肥胖症的危害及其研究进展[J].西藏医药杂志,2004,25(3):27一29.
[8] 沈稚舟.单纯性肥胖的饮食和运动疗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7,9(l):11一12.
[9] RossnerS,SjostIOmL,NOackR,etal.Weight1055,weightmainte一nanee,andimProvedeardiovaseularriskfact orsafter2yearstreatm entwithorl istatforobesity[J].obesRes,2000,8(l):49一61.
[10] 瓮维良,徐铭渔,包晓峰等.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44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1988,29(1):41.
[11] 危北海,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317-319.
[12] FersterCB,WurnbergerJJ.The control of eating[J].J Matheties,1962,l(12):87.
[13] 曲本琦,腾洪松,赵泽琴.针灸耳穴贴压加饮食调理治疗肥胖症268例[J].针灸临床杂志, 2008, 21(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