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汽蚀余量
泵的必需汽蚀余量和有效汽蚀余量有什么区别

泵的必需汽蚀余量和有效汽蚀余量有什么区别对于给定泵,在给定转速和流量下必需具有的汽蚀余量称为泵的必需汽蚀余量,常用NPSH,表示。
又称为泵的汽蚀余量,是规定泵要达到的汽蚀性能参数.NPSH,和离心泵的内部流动有关,是由泵本身头定的,其物理意义是表示液体在泵进口部分压力下降的程度,也就是为了保征泵不发生汽蚀,要求在泵进口处单位重量液体具有超过汽化压力水头的富余能量。
必须汽蚀余量与装置参数无关,只与泵进口部分的运动参数(uo、wo、wk”等)有关,这些运动参数在一定转速和流量下是由几何参数决定的。
这就是说\z PSH。
是由泵本身(吸水室和叶轮进口部分的几何参数)决定的。
对于既定的泵,不论何种介质(黏性大介质因影响速度分布除外),在一定转速和流量下流经泵进口,因速度大小相同故有相同的压力降,即NPSH.相同。
所以NPSH,与液体的性质无关(不考虑热力学因素)。
NPSH,越小,表示压力降小,要求装置必须提供的NPSH。
小,因而泵的抗汽蚀性能越好。
有效汽蚀余量是指由泵安装条件所确定的汽蚀余量,常用NPSH:表示。
又称为装置汽蚀余量,是由吸入装置提供的在泵进口处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超过汽化匿力水头的富余能量。
NPSH。
越大,泵越不容易发生汽蚀。
有效汽蚀余量的大小与装置参数及液体性质(p.P。
等)有关。
因为吸入装置的水力损失和流量的平方成正比,所以NPSH.随流量的增加而减小。
一个是泵的固有特性,叫做必须汽蚀裕量,NPSHr,r=required。
这个是泵结构在设计时确定并在出厂前进行试验核准的,跟泵的设计结构和制造加工工艺,以及操作条件和工艺条件等相关。
如果泵入口处的压力低于这个NPSHr,则泵的第一级的出口压力会低于其正常值的3%。
详细的测试方法和说明,可以参考API 610(GB3515),或ISO 9906(GB3516)。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API 610,泵数据表和铭牌上显示的NPSHr是绝对压力,而不是相对压力。
泵的必需汽蚀余量

泵的必需汽蚀余量一、简介泵在工作时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一定真空压力下会产生汽体,汽化的气泡在液体质点的撞击运动下,对叶轮等金属表面产生剥蚀,从而破坏叶轮等金属,此时真空压力叫汽化压力,汽蚀余量是指液体从泵吸入口至压力最低K点的压力降。
单位用米标注,用(NPSH)r。
二、标准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汽蚀余量-安全量(0.5米)标准大气压能压管路真空高度10.33米。
三、汽蚀现象1、汽蚀溃灭液体在一定温度下,降低压力至该温度下的汽化压力时,液体便产生汽泡。
把这种产生气泡的现象称为汽蚀。
汽蚀时产生的气泡,流动到高压处时,其体积减小以致破灭。
这种由于压力上升气泡消失在液体中的现象称为汽蚀溃灭。
泵在运转中,若其过流部分的局部区域(通常是叶轮叶片进口稍后的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抽送液体的绝对压力降低到当时温度下的液体汽化压力时,液体便在该处开始汽化,产生大量蒸汽,形成气泡,当含有大量气泡的液体向前经叶轮内的高压区时,气泡周围的高压液体致使气泡急剧地缩小以至破裂。
在气泡凝结破裂的同时,液体质点以很高的速度填充空穴,在此瞬间产生很强烈的水击作用,并以很高的冲击频率打击金属表面,冲击应力可达几百至几千个大气压,冲击频率可达每秒几万次,严重时会将壁厚击穿。
在水泵中产生气泡和气泡破裂使过流部件遭受到破坏的过程就是水泵中的汽蚀过程。
水泵产生汽蚀后除了对过流部件会产生破坏作用以外,还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并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严重时会使泵中液体中断,不能正常工作。
2、汽蚀余量指泵入口处液体所具有的总水头与液体汽化时的压力头之差,单位用米(水柱)标注,用(NPSH)表示,具体分为如下几类:NPSHa——装置汽蚀余量又叫有效汽蚀余量,越大越不易汽蚀;NPSHr——泵汽蚀余量,又叫必需的汽蚀余量或泵进口动压降,越小抗汽蚀性能越好;NPSHc——临界汽蚀余量,是指对应泵性能下降一定值的汽蚀余量;[NPSH]——许用汽蚀余量,是确定泵使用条件用的汽蚀余量,通常取[NPSH]=(~)NPSHc。
汽蚀余量的定义

汽蚀余量的定义
汽蚀余量是指泵入口处的单位重量液体超过汽化压力的剩余能量。
它通常用米(水柱)为单位标注,并且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
1. NPSHA——装置的汽蚀余量,也称为有效汽蚀余量,越大越不容易发生汽蚀。
2. NPSHR——泵的汽蚀余量,也称为一定的汽蚀余量或泵进口动态压降,汽蚀阻力越小越好。
3. NPSHC——临界汽蚀余量,指泵性能下降一定值所对应的汽蚀余量。
4. [NPSH]——允许汽蚀余量,是用来确定泵的使用条件的汽蚀余量,通常取[npsh] = (1.1 ~ 1.5) npshc。
对于给定的泵,在给定的速度和流量下所需的气蚀余量称为所需气蚀余量,通常用NPSHr表示。
泵效率计算公式及汽蚀余量

泵效率计算公式及汽蚀余量
泵的效率是指泵把机械能转换为流体能量的比例,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泵效率=实际扬程/理论扬程*100%
其中,实际扬程是泵在实际工作中所能实现的扬程,理论扬程是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计算得出的泵的理论扬程。
泵的效率可以影响泵的性能和能耗。
当泵的效率较高时,能够更有效地将机械能转换为流体能量,从而提供更大的流量和扬程;而当泵的效率较低时,能量转化的损失会增加,流量和扬程也会较低。
对于液体泵来说,除了效率外还要考虑汽蚀余量。
汽蚀是指液体中的气体在流动速度增加的情况下溶解度下降,形成气泡的现象。
汽蚀会引起泵的性能下降、噪音增加,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泵的损坏。
为了避免汽蚀对泵的影响,泵的设计需要保留一定的汽蚀余量。
汽蚀余量是指泵在额定工况下,泵进口压力与饱和蒸汽压力之差。
一般来说,汽蚀余量应该大于0.5m以上,这样才能保证泵在运行时不会发生汽蚀。
为了计算汽蚀余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汽蚀余量=泵进口压力-饱和蒸汽压力
其中,泵进口压力可以通过测量泵的进口压力计算得到,饱和蒸汽压力可以通过查阅蒸汽表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汽蚀余量的计算需要考虑泵的工作条件和操作环境。
不同的泵在不同的工况下,汽蚀余量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和评估。
总之,泵的效率和汽蚀余量是评价泵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
高效率的泵和有足够的汽蚀余量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对于泵的设计和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
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

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是指水泵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允许水泵产生汽蚀现象的最小净正吸峰值,也可以理解为水泵能够正常运行所需的最小可靠吸头。
水泵的汽蚀余量直接影响水泵的工作性能和寿命,因此对于水泵的设计和选择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汽蚀。
汽蚀是指水泵叶轮周围的压力下降到液体的蒸汽压力以下时,液体开始汽化生成气泡,并随着液体流入和运动而破裂产生冲击和振动的现象。
汽蚀会导致水泵的工作效率下降,噪音增大,甚至导致水泵叶轮和泵壳等部件损坏。
所以,为了避免汽蚀对水泵的损害,必须确保水泵的汽蚀余量不低于一定的要求。
水泵的汽蚀余量与水泵的设计和工作参数有关,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
首先是水泵的设计参数。
水泵的设计参数包括出口直径、进口直径、叶轮直径、叶片数、叶轮轴的转速等。
这些参数直接决定了水泵的流量和扬程。
一般来说,水泵的流量越大,汽蚀余量就应该越大。
而水泵的扬程越高,汽蚀余量应该越小。
因此,在设计水泵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和工况条件来确定合适的设计参数。
其次是水泵的工作参数。
水泵的工作参数包括进口压力、出口压力、进口温度、出口温度、液体粘度等。
这些参数会影响水泵的工作性能和汽蚀余量。
比如,当水泵的进口压力较低、出口压力较高时,汽蚀余量应该尽可能大;而当进口温度较高、液体粘度较低时,汽蚀余量也应该适当增大。
水泵的安装位置和工况环境也会影响水泵的汽蚀余量。
比如,水泵安装的位置越高,进口压力越低,汽蚀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需要增加汽蚀余量。
而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水泵,由于液体的蒸发速度加快,汽蚀的风险也相应增大,所以汽蚀余量也应该相应增加。
总之,水泵的汽蚀余量是一个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得出的数值。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的工况条件、使用要求和水泵的设计参数来确定合理的汽蚀余量。
一般来说,水泵的汽蚀余量应该具备一定的安全系数,以保证水泵能够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免受汽蚀的影响,并提高水泵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泵的必需汽蚀余量

泵的必需汽蚀余量一、简介泵在工作时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一定真空压力下会产生汽体,汽化的气泡在液体质点的撞击运动下,对叶轮等金属表面产生剥蚀,从而破坏叶轮等金属,此时真空压力叫汽化压力,汽蚀余量是指液体从泵吸入口至压力最低K点的压力降。
单位用米标注,用(NPSH)r。
二、标准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汽蚀余量-安全量(0.5米)标准大气压能压管路真空高度10.33米。
三、汽蚀现象1、汽蚀溃灭液体在一定温度下,降低压力至该温度下的汽化压力时,液体便产生汽泡。
把这种产生气泡的现象称为汽蚀。
汽蚀时产生的气泡,流动到高压处时,其体积减小以致破灭。
这种由于压力上升气泡消失在液体中的现象称为汽蚀溃灭。
泵在运转中,若其过流部分的局部区域(通常是叶轮叶片进口稍后的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抽送液体的绝对压力降低到当时温度下的液体汽化压力时,液体便在该处开始汽化,产生大量蒸汽,形成气泡,当含有大量气泡的液体向前经叶轮内的高压区时,气泡周围的高压液体致使气泡急剧地缩小以至破裂。
在气泡凝结破裂的同时,液体质点以很高的速度填充空穴,在此瞬间产生很强烈的水击作用,并以很高的冲击频率打击金属表面,冲击应力可达几百至几千个大气压,冲击频率可达每秒几万次,严重时会将壁厚击穿。
在水泵中产生气泡和气泡破裂使过流部件遭受到破坏的过程就是水泵中的汽蚀过程。
水泵产生汽蚀后除了对过流部件会产生破坏作用以外,还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并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严重时会使泵中液体中断,不能正常工作。
2、汽蚀余量指泵入口处液体所具有的总水头与液体汽化时的压力头之差,单位用米(水柱)标注,用(NPSH)表示,具体分为如下几类:NPSHa——装置汽蚀余量又叫有效汽蚀余量,越大越不易汽蚀;NPSHr——泵汽蚀余量,又叫必需的汽蚀余量或泵进口动压降,越小抗汽蚀性能越好;NPSHc——临界汽蚀余量,是指对应泵性能下降一定值的汽蚀余量;[NPSH]——许用汽蚀余量,是确定泵使用条件用的汽蚀余量,通常取[NPSH]=(1.1~1.5)NPSHc。
水泵必须汽蚀余量名词解释(一)

水泵必须汽蚀余量名词解释(一)水泵必须汽蚀余量名词解释水泵(Water pump)•水泵是一种设备,用于将液体(通常是水)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
•例如,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离心泵、柱塞泵和螺杆泵等,以及家庭用途中的泳池水泵和冷却系统水泵。
必须汽蚀余量(NPSHr)•必须汽蚀余量是指水泵在正常运行时所需的最低净正吸入压力。
•这个数值决定了水泵能否有效抵抗汽蚀的能力,以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例如,如果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比提供的净吸入压力低,就会导致汽蚀现象,使泵的运行效果降低甚至损坏泵设备。
汽蚀(Cavitation)•汽蚀是水泵运行过程中的一种不良现象,由于压力太低,液体中的气体形成气泡并被瞬间崩溃引起的。
•汽蚀会降低水泵的效率,增加噪音和振动,并可能导致泵耐久性的降低。
•例如,在水泵进口压力过低的情况下,液体中的涡流和气泡形成,当这些气泡进入高压区域时瞬间崩溃,会产生噪音和振动。
净正吸入压力(NPSHa)•净正吸入压力是指水泵进水口处的净流体压力,它考虑了大气压、液体表面高度、速度头和其他液体特性。
•净正吸入压力需要大于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以确保水泵正常工作。
•例如,如果所提供的净吸入压力低于水泵所需的必须汽蚀余量,就会导致汽蚀现象。
压力头(Pressure head)•压力头是指水泵工作时液体在一定高度上的能量,通常表示为垂直高度的长度。
•压力头包括静态压力头、压力速度头和其他压力组成部分。
•例如,液体从一个容器的底部流出,其压力头就是液体的高度,这个压力头将提供水泵所需的净正吸入压力。
静态吸入高度(Static suction head)•静态吸入高度是指水泵进水口处液体表面与泵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静态吸入高度对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有影响,较高的吸入高度会增加水泵的汽蚀风险。
•例如,如果水泵进水口处的液体表面距离泵中心线很远,就需要更高的净正吸入压力来抵抗汽蚀。
NPSH曲线(NPSH curve)•NPSH曲线是根据不同的流量和净正吸入压力,显示了水泵必须汽蚀余量的图表。
关于汽蚀、气蚀余量、NPSHr、NPSHa概念的介绍

关于汽蚀、NPSHr、NPSHa概念的介绍
汽蚀余量有两个, 分别是必需汽蚀余量(NPSHr)和有效汽蚀余量(NPSHa), 有的人搞不清楚它们的区别. 下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下:
NPSHr——泵汽蚀余量,又叫必需的汽蚀余量或泵进口动压降,越小抗汽蚀性能越好;你所说的就是这个,它是泵本身结构决定的。
NPSHa——装置汽蚀余量,又叫有效汽蚀余量,越大越不易汽蚀;它是安装决定的。
有时我们说这么泵的气蚀余量是6米,是指NPSHr这个参数。
就是说要泵不气蚀,则装置实际汽蚀余量大于6米即可不汽蚀,而假定该值为8米,则装置实际汽蚀余量必须大于8米才能不汽蚀,所以说汽蚀余量越大,泵的抗气蚀能力越弱。
打个比方,当兵必须身高要大于1.6米,某人实际身高1.8米,1.6米相当于必须(需)汽蚀余量,1.8米相当于装置汽蚀余量(有效)。
1.8-1.6=0.2米反映了身高余量,如果当兵必须身高提高到1.7米,则身高余量就少了,相当于泵的抗气蚀能力越弱。
所谓有效汽蚀余量(NPSHa)这个说法容易使人混淆。
即使是“有效的净正吸入压头”这个概念,我也更愿意理解为“实际存在的净正吸入压头”。
它是指实际工况下,对应泵的实际流体,实际安装位置计算得到的净正吸入压头,当然是越大越不会发生汽蚀了.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计算吸程, 吸程即为必需汽蚀余量Δ/h:即泵允许吸液体的真空度,亦即泵允许几何安装高度。
单位用米。
吸程计算公式为: 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汽蚀余量-安全量(0.5米)标准大气压能压管路真空高度10.33米。
例如:某泵气蚀余量为4.0米,求吸程Δh。
解:Δh=10.33-4.0-0.5=5.83米。
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

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1. 概述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是指水泵在工作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汽蚀程度。
汽蚀是指液体中的气体被抽入并形成气泡,造成液体流动受阻或中断的现象。
汽蚀不仅会降低水泵的工作效率,还会对水泵造成严重损坏甚至失效。
了解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对于正确选择和使用水泵至关重要。
2. 汽蚀原理汽蚀是由于液体中溶解的气体在压力降低时析出形成气泡而产生的。
当液体通过水泵进入叶轮时,由于叶轮的旋转产生了离心力,使得液体压力降低。
当液体压力降低到饱和压力以下时,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开始析出形成气泡。
这些气泡随着流体进一步减速并聚集在叶轮出口处,形成空化现象,导致水泵性能下降。
3. 必须汽蚀余量的定义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是指在水泵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汽蚀现象对水泵造成损害,需要保留一定的压力余量。
这个压力余量就是必须汽蚀余量。
必须汽蚀余量的大小取决于水泵的设计参数、工况要求和使用环境等因素。
4. 必须汽蚀余量的计算方法确定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计算方法:4.1 NPSHr法NPSHr(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 Required)法是根据水泵供水端所需净正吸入高度来计算必须汽蚀余量。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NPSHr = NPSHa - Hs - Hv - Hf - Ha其中,NPSHa为系统可用净正吸入高度,Hs为水泵进口静止高度,Hv为液体挥发性损失高度,Hf为摩擦损失高度,Ha为加速头损失高度。
4.2 汽蚀裕度系数法汽蚀裕度系数法是根据实际工作条件和经验确定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
根据不同的工况要求和水泵类型,选择合适的汽蚀裕度系数进行计算。
4.3 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水泵内部流场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分析流场中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等参数,确定必须汽蚀余量。
5. 必须汽蚀余量的影响因素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5.1 液体性质液体的粘度、温度、气体含量等都会对必须汽蚀余量产生影响。
水泵汽蚀余量

NPSHR:必须汽蚀余量,有泵厂家提供,NPSHA:允许汽蚀余量,有设计者根据安装的不同而定。
简单通俗点说:允许吸上真空度是泵能从距离进口多深的地方抽水汽蚀余量厂家给出。
有个估算公式可以说明汽蚀余量和允许吸上真空度的关系汽蚀余量=10.33米-允许吸上真空度-0.3米(安全量)净正吸入压头,西方多以NPSH表示(或汽蚀余量,以△h表示).其含义是指为了保证泵不发生汽蚀,在泵内叶轮吸入口处,单位质量液体所必须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后还富余的能量,单位是m.其中又分为NPSHr和NPSHa.NPSHr是指必需地净正吸入压头,其含义如上所述,其数量大小值和泵叶轮优劣有关,优秀地泵,其NPSHr值较小。
NPSHa是指泵吸入管路所能够提供的、保证泵不发生汽蚀、在叶轮吸入口处、单位质量液体所具有地超过汽化压力后还有地富余能量。
它地数值大小与吸入管路优劣有关,与泵本身无关。
甚么是「汽蚀」?为甚么会在泵体内产生汽蚀?泵的进口处的压力相对低于其出口处的压力(即进口处是低压而出口处是高压)。
当泵的进口处的压力低于液体的汽化压力(即饱和蒸汽压),液体便会汽化而产生汽泡。
汽泡随液流进入高压区时,汽泡破裂,周围的液体迅速填充原汽泡空穴,产生水力冲击破坏泵件。
此现象便是「汽蚀」。
汽蚀有甚么危害?(1) 汽泡破裂时,液体质点互相冲击,产生噪声及机组振动。
两者相互激励使泵产生强烈振动,即汽蚀共振现象。
(2) 过流部件被剥蚀及腐蚀破坏(容积式泵除外)。
(3) 泵的性能突然下降。
汽蚀发生在甚么部位?甚么部位会受到破坏?(1) 汽蚀一般发生在叶轮进口处,或是液体高速流动的部位。
(2) 而被腐蚀破坏的部位一般在叶轮出口处,或压水室出口处。
甚么是「汽蚀余量」NPSH?泵吸入口处之液体质量超出其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值(米),称为「汽蚀余量」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
甚么是「有效汽蚀余量」NPSHa?(1) 又称「可用汽蚀余量」或「装置汽蚀余量」。
泵汽蚀余量

汽蚀余量有两个概念:我们一般讲得汽蚀余量,就是“有效汽蚀余量”,与泵得安装方式有关,它就是指流体经吸入管路到达泵吸入口后所余得高出临界压力能头得那部分能量,就是可利用得气蚀余量,属于“用户参数”;另一个,我们称为“临界得气蚀余量”,也称“必需得气蚀余量”,它就是流体由泵吸入口至压力最低处得压力降低值,就是临界得气蚀余量,属于“厂方参数”。
前者,越大,泵系统性能越好;后者,越小,泵得吸入性能越好。
即:不易发生气蚀。
实际情况证明,叶轮吸人过程中最低压力点就是在叶片人口稍后得某断面处、为了避免离心泵发生汽蚀,应使叶片人口处得最低液流压力PK大于该温度下得液体饱与蒸汽压Pt,即在水泵入口K处得液流具有得能头除了要高出液体得汽化压力Pt外,还应当有一定得富余能头、这个富余能头称为泵装置得有效汽蚀余量,用符号△Ha表示、吸人装置能量平衡示意图可知,从由吸液缸液面至泵人口得能量平衡方程可写为:△Ha=(PAP1)/ρgHG Has式中PA——吸人缸液面上得压力;Pt——输送温度下液体得饱与蒸汽压;ρ——液体得密度;Hg——泵安装高度(泵轴中心与吸人液面垂直距离);Has——吸人管路内得流动损失、液流从泵人口流到叶轮内最低压力点K处得过程中,不仅没有能量加入,而且还需克服这段流道内得局部阻力损失、这部分能量损失,称为泵必须得最小汽蚀余量,用符号△hr,表示、在泵人口到K点得能量平衡方程,并简化可得Ps/ρPt/ρ+CS2/2=λ1C0/2+λ2W02/2式中 Cs——吸人池流速,一般为零;C0——叶轮人I=1处得平均流速;W0——叶轮人口处液流得相对速度;λ1——与泵人口几何形状有关得阻力系数;λ2——与叶片数与叶片头部形状有关得阻力系数、上式等号左端称为△忍、,就是靠压差吸人后,在叶轮人口处得能量,可以理解为吸人动力;等号右端就是叶轮人口处流动与分离得能量损失Ah,、这个公式,只能供理解用,即△危,可理解为叶轮吸人I=1处水力阻力与水力分离损失,就是一种水力消耗、在设计时用此公式就是难以算准得,其确切数值只能由实验决定、为了防止汽蚀,工程上得实验值上再多留0、3m得安全余量,称为允许汽蚀余量,用符号[△h]表示,即[△h]= △hr,+0、3m可知,△危,大小与流量有关,可画出△hrp得关系曲线,所示,称为吸人特性、泵样本上给出得[△h]Q曲线,都就是制造厂用水在常温下试验测出得(输油时需要换算)、重复强调一下,汽蚀余量得概念,从能量消耗角度来说,就是指叶轮人口得流动阻力与流动分离所损失消耗得能量,国外用脚表示,称为为保证不发生汽蚀所必需得净正吸人压力;从能量提供角度来说,就是指在叶轮人口处,应具有得超过汽化压力得富余能量,国外用NPSHa表示,就是推动与加速液体进入叶轮人口得高出汽化压力以上得有效压力或水头、以上就是一个问题两种角度得说法,显然:若Aha>Ah,时,不会发生汽蚀;若Aha=Ah,时,正就是汽蚀得临界点;若Aha<Ah,时,则将发生严重汽蚀、由于叶轮机械中流体运动得复杂性,很难从理论上计算出流场中何处可能出现气蚀,再加上气蚀现象不仅仅取决于流体得流动特性,还取决于流体本身得热力学性质,所以,更难于从理论上提出气蚀发生得判据。
泵汽蚀余量

汽蚀余量有两个概念:我们一般讲的汽蚀余量,是“有效汽蚀余量”,与泵的安装方式有关,它是指流体经吸入管路到达泵吸入口后所余的高出临界压力能头的那部分能量,是可利用的气蚀余量,属于“用户参数”;另一个,我们称为“临界的气蚀余量”,也称“必需的气蚀余量”,它是流体由泵吸入口至压力最低处的压力降低值,是临界的气蚀余量,属于“厂方参数”。
前者,越大,泵系统性能越好;后者,越小,泵的吸入性能越好。
即:不易发生气蚀。
实际情况证明,叶轮吸人过程中最低压力点是在叶片人口稍后的某断面处.为了避免离心泵发生汽蚀,应使叶片人口处的最低液流压力PK大于该温度下的液体饱和蒸汽压Pt,即在水泵入口K处的液流具有的能头除了要高出液体的汽化压力Pt外,还应当有一定的富余能头.这个富余能头称为泵装置的有效汽蚀余量,用符号△Ha表示.吸人装置能量平衡示意图可知,从由吸液缸液面至泵人口的能量平衡方程可写为:△Ha=(PA-P1)/ρg-HG- Ha-s式中PA——吸人缸液面上的压力;Pt——输送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ρ——液体的密度;Hg——泵安装高度(泵轴中心和吸人液面垂直距离);Ha-s——吸人管路内的流动损失.液流从泵人口流到叶轮内最低压力点K处的过程中,不仅没有能量加入,而且还需克服这段流道内的局部阻力损失.这部分能量损失,称为泵必须的最小汽蚀余量,用符号△hr,表示.在泵人口到K点的能量平衡方程,并简化可得Ps/ρ-Pt/ρ+CS2/2=λ1C0/2+λ2W02/2式中 Cs——吸人池流速,一般为零;C0——叶轮人I=1处的平均流速;W0——叶轮人口处液流的相对速度;λ1——与泵人口几何形状有关的阻力系数;λ2——与叶片数和叶片头部形状有关的阻力系数.上式等号左端称为△忍.,是靠压差吸人后,在叶轮人口处的能量,可以理解为吸人动力;等号右端是叶轮人口处流动和分离的能量损失Ah,.这个公式,只能供理解用,即△危,可理解为叶轮吸人I=1处水力阻力和水力分离损失,是一种水力消耗.在设计时用此公式是难以算准的,其确切数值只能由实验决定.为了防止汽蚀,工程上的实验值上再多留0.3m的安全余量,称为允许汽蚀余量,用符号[△h]表示,即[△h]= △hr,+0.3m可知,△危,大小与流量有关,可画出△hr-p的关系曲线,所示,称为吸人特性.泵样本上给出的[△h]-Q曲线,都是制造厂用水在常温下试验测出的(输油时需要换算).重复强调一下,汽蚀余量的概念,从能量消耗角度来说,是指叶轮人口的流动阻力和流动分离所损失消耗的能量,国外用脚表示,称为为保证不发生汽蚀所必需的净正吸人压力;从能量提供角度来说,是指在叶轮人口处,应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国外用NPSHa表示,是推动和加速液体进入叶轮人口的高出汽化压力以上的有效压力或水头.以上是一个问题两种角度的说法,显然:若Aha>Ah,时,不会发生汽蚀;若Aha=Ah,时,正是汽蚀的临界点;若Aha<Ah,时,则将发生严重汽蚀.由于叶轮机械中流体运动的复杂性,很难从理论上计算出流场中何处可能出现气蚀,再加上气蚀现象不仅仅取决于流体的流动特性,还取决于流体本身的热力学性质,所以,更难于从理论上提出气蚀发生的判据。
泵的汽蚀余量

泵的汽蚀余量
汽蚀余量指泵入口处液体所具有的总压头与液体汽化时的压力头之差,单位用米(水柱)标注,用(NPSH)表示,具体分为如下几类:
NPSHa——装置汽蚀余量又叫有效汽蚀余量,越大越不易汽蚀;
NPSHr——泵汽蚀余量,又叫必需的汽蚀余量或泵进口动压降,越小抗汽蚀性能越好;
NPSHc——临界汽蚀余量,是指对应泵性能下降一定值的汽蚀余量;
[NPSH]——许用汽蚀余量,是确定泵使用条件用的汽蚀余量,通常取[NPSH]=(1.1~1.5)NPSHc。
NPSHa:泵的有效气蚀余量
NPSHr:泵的必须气蚀余量
这两个指标对于离心泵比较重要,为了防止泵的气蚀,泵的有效气蚀余量必须大于泵的必须气蚀余量的0.3米
若输送的介质的温度接近该液体的沸点,应该满足有效气蚀余量大于等于必须气蚀余量的1.3倍
NPSHa:有效气蚀余量, 是由管网决定的
NPSHr:必须气蚀余量,是由泵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NPSHa必须比NPSHr高,才能避免产生汽蚀。
离心泵出厂检验都做NPSHr,有的厂条件好会做出各个流量下的NPSHr,
有些小厂只把额定流量下的NPSHr找出,条件差的厂根本不给做NPSHr。
NPSHa和NPSHr的关系,不一定是要大于1m或者0.6m,这只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说法。
很多情况下NPSHa比较小,这就需要NPSHa和NPSHr的差值要小于10%~15%NPSHa。
另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如果NPSHa-NPSHr《0.6m,就必须要去工厂见证气蚀实验。
水泵汽蚀余量

气蚀余量指泵入口处液体所具有的总水头与液体汽化时的压力头之差,单位用米(水柱)标注,用(NPSH)表示,具体分为如下几类:NPSHa——装置汽蚀余量又叫有效汽蚀余量,越大越不易汽蚀;NPSHr——泵汽蚀余量,又叫必需的汽蚀余量或泵进口动压降,越小抗汽蚀性能越好;当NPSHa 与NPSHr.之差小于等于0.6m 时,工况稍有变化,泵很有可能会发生汽蚀。
所以要进行汽蚀试验PSHa 有效气蚀余量,也叫装置气蚀余量NPSHr 必须气蚀余量,是由泵制造过程中自带的。
泵的汽蚀余量,这是生产好了就固有了的性能!也就是设备结构决定了的,当然,采用诱导轮等降低汽蚀余量的措施的泵,结构上就多了一个部件。
从叶轮的角度来说,其水力模型决定了汽蚀余量的高低,加工上,流道的阻力,叶片的切入角度都对吸入性能有影响。
目前,但还没有特别的标准之类的,都是水力曲线实验测得的数据。
查表法来选择。
苏尔寿的水力模型基本是通吃的了,各家泵厂大都采用,特别是流程泵基本都是。
汽蚀余量的知识请参照如下专题资料:举例和概念都有,呵呵,这是我用来与师傅们共同学习时用的气蚀余量专题1、气蚀余量:NPSH:气蚀余量,指泵入口液体压力超过液体气化压力的富余能力;NPSHa:装置气蚀余量,也称有效气蚀余量或者可用气蚀余量,是指油泵装置系统确定的气蚀余量,大小由泵吸液管路系统参数和管道中流量所决定,与泵结构无关;NPSHr:必须气蚀余量,由泵自身结构决定,由泵生产厂家通过实验确定。
一般情况下要求NPSHa不小于NPSHr,经验取值:NPSHa大于NPSHr1.3倍.2、为什么要计算NPSHa?对于离心泵,直接造成气蚀(Cavitation)就是因为气泡的形成。
如果泵吸入侧的压力(Suction Pressure)远大于饱和蒸汽压(Vapour Pressure),那液中气泡将在完全形成之前崩溃,无法与泵叶轮接触然后进行破坏;如果吸入侧的压力接近或等值蒸汽压,则气泡会产生并与叶轮接触进行破坏。
水泵允许的汽蚀余量

水泵允许的汽蚀余量水泵是现代工业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它们常常用于供水、给排水、灌溉、冷却系统等应用中。
然而,由于水泵工作时会产生负压或气穴,导致液体中的气体被释放并形成气泡。
这种现象被称为汽蚀,它对水泵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
汽蚀是水泵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小汽蚀的影响,确保水泵的运行效果和寿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水泵允许的汽蚀余量。
汽蚀余量是指在水泵正常工作时允许的最大汽蚀深度。
这个数值可以通过水泵的技术参数和设计标准得到。
水泵允许的汽蚀余量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来确定。
例如,在给水系统中,汽蚀余量应该足够大,以应对突然发生的高峰流量和压力变化。
而在冷却系统中,汽蚀余量的要求相对较小,因为冷却流量通常比较稳定。
因此,了解水泵在特定工况下的汽蚀余量非常重要。
对于水泵允许的汽蚀余量的具体数值,应该参考水泵制造商的技术手册和相关标准。
这些数值通常会考虑到水泵的材料、结构、工作温度、压力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水泵,确保其汽蚀余量能够满足工况要求,避免因汽蚀导致的水泵损坏和效率下降。
为了减小汽蚀的可能性,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保持水泵进水管道的畅通,避免管道不平整和堵塞。
其次,控制水泵的进口速度,避免过高的进口速度引起的气穴形成。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水泵进口处增加过滤器或空化阀门,以消除气体和空气泡。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水泵也十分必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引起汽蚀的问题。
总结起来,了解水泵允许的汽蚀余量对于确保水泵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合适的水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汽蚀现象的可能性。
通过细心的维护和检查,我们可以使水泵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可靠的供水和排水服务。
泵的必须汽蚀余量和转速的关系

泵的必须汽蚀余量和转速的关系引言泵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常见且必要的设备之一。
它们用于将液体、气体或混合物从一个位置传输到另一个位置。
在泵的设计和操作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泵的汽蚀余量。
本文将探讨泵的必须汽蚀余量与泵转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转速对泵的性能和效率的影响。
什么是泵的汽蚀余量?泵的汽蚀余量是指泵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离心力将液体引入泵的部分与液体蒸汽形成气蚀的临界余量。
当泵的汽蚀余量不足时,泵将无法正常工作,导致压力不稳定、流量减少甚至泵的损坏。
泵的汽蚀余量与转速的关系泵的转速是指泵在单位时间内旋转的次数,通常以rpm(每分钟转数)表示。
泵的转速对汽蚀余量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泵的汽蚀余量和转速的关系。
低转速下的汽蚀余量在低转速下,由于液体的离心力不足以克服液体表面张力,泵的汽蚀余量较高。
当泵的转速较低时,液体受到的离心力较小,无法有效排除蒸汽,从而导致汽蚀现象的发生。
因此,在低转速下,泵的汽蚀余量较大。
高转速下的汽蚀余量在高转速下,液体的离心力增加,能够有效克服蒸汽的阻力,减少汽蚀现象的发生。
随着转速的增加,泵的汽蚀余量逐渐减小,泵能够更好地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转速对泵性能和效率的影响除了汽蚀余量,转速还对泵的性能和效率产生影响。
以下是转速对泵性能和效率的影响的详细分析。
流量与转速的关系转速对泵的流量有显著影响。
通常情况下,泵的流量与转速成正比例关系。
当转速增加时,泵的流量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转速的增加,泵能够更快地将液体传输到目标位置,提高泵的输送能力。
扬程与转速的关系转速对泵的扬程也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泵的扬程与转速成平方关系。
当转速增加时,由于液体离心力增加,泵能够提供更大的扬程,使液体能够克服更多的阻力,实现更大的高度差。
功率与转速的关系转速对泵的功率需求也有影响。
通常情况下,泵的功率需求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
当转速增加时,泵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提供更大的流量和扬程。
因此,高转速下的泵通常需要较高的功率供应。
泵允许汽蚀余量

泵允许汽蚀余量泵是一种常见的工程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等各个领域。
在泵的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汽蚀现象,即泵进口压力低于液体饱和蒸汽压力,导致液体在泵内蒸发形成气泡,使得泵的性能下降,甚至使泵无法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师们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泵允许汽蚀余量。
泵允许汽蚀余量是指在泵运行中允许液体产生汽蚀现象的最大压力或高度差。
简单来说,就是在泵入口处液体压力低于饱和蒸汽压力时,泵仍能正常运行的范围。
泵允许汽蚀余量是泵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泵的安全可靠运行以及其性能的稳定性。
如果泵的允许汽蚀余量过小,那么泵进口处的液体压力低于饱和蒸汽压力的情况下,泵就会出现汽蚀现象,导致泵的性能下降,同时还会对泵的叶轮、密封等部件造成损坏,缩短泵的使用寿命。
为了保证泵的运行安全可靠,工程师们通常会根据具体的泵的类型和工况要求,确定一个合适的允许汽蚀余量值。
该值一般通过试验和实际运行中的经验得出,并根据泵的设计参数、液体特性、工况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确定泵允许汽蚀余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工况参数。
在实际工程中,泵的进口流速、温度、压力等参数都会对泵允许汽蚀余量的确定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当泵的进口流速较高或进口温度较高时,泵允许汽蚀余量应相应增大,以保证泵的正常工作。
此外,泵的进口压力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当进口压力变化较大时,泵允许汽蚀余量也需要相应调整。
除了工况参数,泵自身的设计参数也对泵允许汽蚀余量的确定至关重要。
泵的进口形式、叶轮结构、叶轮直径、泵的材质等都会对泵的性能产生影响。
为了提高泵的允许汽蚀余量,工程师们通常会在设计中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如增加泵的进口直径、调整叶轮结构等。
在实际运行中,为了保证泵的安全可靠运行,工程师们通常会对泵的允许汽蚀余量进行监测和控制。
常用的方法有在泵进口处安装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进口压力,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泵的运行进行调节。
当进口压力低于设定的允许汽蚀余量值时,即刻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降低负载、调整进口阀门等,以避免泵的汽蚀现象发生。
泵的汽蚀余量的定义

泵的汽蚀余量的定义一、什么是泵的汽蚀余量泵的汽蚀余量是指在泵工作时,泵入口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时,还能维持正常工作的能力。
当液体在泵入口处形成蒸汽泡,随着进入泵的流体压力的降低,蒸汽泡体积增大,导致气体被泵送到出口,从而造成泵的性能下降。
汽蚀余量是泵设备设计和选择的一项重要参数,它直接关系到泵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二、泵的汽蚀余量的影响因素1.泵入口压力:泵入口压力是影响泵的汽蚀余量的主要因素。
当泵入口压力下降到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以下时,就会产生汽蚀现象。
因此,泵的汽蚀余量与泵入口压力的差值密切相关。
2.流体温度:流体温度的升高会使液体的蒸汽压增加,从而降低泵的汽蚀余量。
因此,在选择泵设备时,需要考虑流体温度对汽蚀余量的影响。
3.泵的结构设计:泵的结构设计也会对汽蚀余量产生影响。
合理设计泵的入口形状、进口流道和叶轮等部件,可以提高泵的汽蚀余量。
三、泵的汽蚀余量的测试方法1.环路法测量:环路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泵的汽蚀余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泵的吸入管路上设置一个环路,使泵在闭环的条件下工作,通过控制环路的负压程度,观察泵的工作情况,从而确定泵的汽蚀余量。
2.压缩空气法测量:压缩空气法是利用压缩空气模拟液体汽蚀的方法。
通过在泵的进口处注入压缩空气,逐步增加空气的压力,当泵发生汽蚀时,记下空气压力,即可确定泵的汽蚀余量。
四、泵的汽蚀余量的应用泵的汽蚀余量在工程实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泵设备选型:在工程设计中,考虑到泵的汽蚀余量是实现正常运行的关键参数之一,必须根据具体工况选择合适的泵设备,以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
2. 泵的运行状态检测:通过实时监测泵的进口压力和出口流量,结合泵的汽蚀余量定义,可以判断泵的工作状态是否良好,及时发现并解决汽蚀问题,避免设备损坏和生产事故的发生。
3. 泵的性能改进:通过对泵的结构和工艺的优化,可以提高泵的汽蚀余量,进而提高泵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五、泵的汽蚀余量的注意事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过度降低泵的入口压力,以免造成设备的汽蚀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蚀余量有两个概念:我们一般讲的汽蚀余量,是“有效汽蚀余量”,与泵的安装方式有关,它是指流体经吸入管路到达泵吸入口后所余的高出临界压力能头的那部分能量,是可利用的气蚀余量,属于“用户参数”;另一个,我们称为“临界的气蚀余量”,也称“必需的气蚀余量”,它是流体由泵吸入口至压力最低处的压力降低值,是临界的气蚀余量,属于“厂方参数”。
前者,越大,泵系统性能越好;后者,越小,泵的吸入性能越好。
即:不易发生气蚀。
实际情况证明,叶轮吸人过程中最低压力点是在叶片人口稍后的某断面处.为了避免离心泵发生汽蚀,应使叶片人口处的最低液流压力PK大于该温度下的液体饱和蒸汽压Pt,即在水泵入口K处的液流具有的能头除了要高出液体的汽化压力Pt外,还应当有一定的富余能头.这个富余能头称为泵装置的有效汽蚀余量,用符号△Ha表示.吸人装置能量平衡示意图可知,从由吸液缸液面至泵人口的能量平衡方程可写为:△Ha=(PA-P1)/ρg-HG- Ha-s式中PA——吸人缸液面上的压力;Pt——输送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ρ——液体的密度;Hg——泵安装高度(泵轴中心和吸人液面垂直距离);Ha-s——吸人管路内的流动损失.液流从泵人口流到叶轮内最低压力点K处的过程中,不仅没有能量加入,而且还需克服这段流道内的局部阻力损失.这部分能量损失,称为泵必须的最小汽蚀余量,用符号△hr,表示.在泵人口到K点的能量平衡方程,并简化可得Ps/ρ-Pt/ρ+CS2/2=λ1C0/2+λ2W02/2式中 Cs——吸人池流速,一般为零;C0——叶轮人I=1处的平均流速;W0——叶轮人口处液流的相对速度;λ1——与泵人口几何形状有关的阻力系数;λ2——与叶片数和叶片头部形状有关的阻力系数.上式等号左端称为△忍.,是靠压差吸人后,在叶轮人口处的能量,可以理解为吸人动力;等号右端是叶轮人口处流动和分离的能量损失Ah,.这个公式,只能供理解用,即△危,可理解为叶轮吸人I=1处水力阻力和水力分离损失,是一种水力消耗.在设计时用此公式是难以算准的,其确切数值只能由实验决定.为了防止汽蚀,工程上的实验值上再多留0.3m的安全余量,称为允许汽蚀余量,用符号[△h]表示,即[△h]= △hr,+0.3m可知,△危,大小与流量有关,可画出△hr-p的关系曲线,所示,称为吸人特性.泵样本上给出的[△h]-Q曲线,都是制造厂用水在常温下试验测出的(输油时需要换算).重复强调一下,汽蚀余量的概念,从能量消耗角度来说,是指叶轮人口的流动阻力和流动分离所损失消耗的能量,国外用脚表示,称为为保证不发生汽蚀所必需的净正吸人压力;从能量提供角度来说,是指在叶轮人口处,应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国外用NPSHa表示,是推动和加速液体进入叶轮人口的高出汽化压力以上的有效压力或水头.以上是一个问题两种角度的说法,显然:若Aha>Ah,时,不会发生汽蚀;若Aha=Ah,时,正是汽蚀的临界点;若Aha<Ah,时,则将发生严重汽蚀.由于叶轮机械中流体运动的复杂性,很难从理论上计算出流场中何处可能出现气蚀,再加上气蚀现象不仅仅取决于流体的流动特性,还取决于流体本身的热力学性质,所以,更难于从理论上提出气蚀发生的判据。
因此,在实践中往往是采用经验加实验的办法来提出气蚀判据。
水泵的气蚀余量概念即是其中的重要判据之一,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是产品验收的标准之一。
水泵气蚀余量有两个概念:其一是与安装方式有关,称有效的气蚀余量NPSHA,它是指水流经吸入管路到达泵吸入口后所余的高出临界压力能头的那部分能量,是可利用的气蚀余量,属于“用户参数”;其二是与泵结本身有关,称必需的气蚀余量NPSHR,它是流体由泵吸入口至压力最低处的压力降低值,是临界的气蚀余量,属于“厂方参数”。
要确保水泵在运行中不气蚀,必须在安装上保证NPSHA≥K×NPSHR,(K为安全裕量),而后者由制造厂所保证。
从这个意义上看,降低水泵气蚀余量的意义在于保证水泵的绝对提水高度,满足使用要求。
离心泵汽蚀基本关系式离心泵发生汽蚀的条件是由泵本身和吸入装置两方面决定的。
因此,研究汽蚀发生的条件,应从泵本身和吸入装置双方来考虑,泵汽蚀的基本关系式为NPSHc≤NPSHr≤[NPSH]≤NPSHaNPSHa=NPSHrNPSHc——泵开始汽蚀NPSHaNPSHa>NPSHrNPSHc——泵无汽蚀式中NPSHa——装置汽蚀余量又叫有效汽蚀余量,越大越不易汽蚀;NPSHr——泵汽蚀余量,又叫必需的汽蚀余量或泵进口动压降,越小抗汽蚀性能越好;NPSHc——临界汽蚀余量,是指对应泵性能下降一定值的汽蚀余量;[NPSH]——许用汽蚀余量,是确定泵使用条件用的汽蚀余量,通常取[NPSH]=(1.1~1.5)NPSHc。
推荐答案不是很适合初学者理解:汽蚀余量: 泵在工作时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一定真空压力下会产生汽体,汽化的气泡在液体质点的撞击运动下,对叶轮等金属表面产生剥蚀,从而破坏叶轮等金属,此时真空压力叫汽化压力,汽蚀余量是指在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
单位用米标注,用(NPSH)r。
吸程即为必需汽蚀余量Δh:即泵允许吸液体的真空度,亦即泵允许的安装高度,单位用米。
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汽蚀余量-安全量(0.5米)标准大气压能压管路真空高度10.33米。
泵的吸入口必需的压力,大于这个深度或压力才不会产生汽蚀。
离心泵汽蚀基本关系式离心泵发生汽蚀的条件是由泵本身和吸入装置两方面决定的。
因此,研究汽蚀发生的条件,应从泵本身和吸入装置双方来考虑,泵汽蚀的基本关系式为NPSHc≤NPSHr≤[NPSH]≤NPSHaNPSHa=NPSHrNPSHc——泵开始汽蚀NPSHaNPSHa>NPSHrNPSHc——泵无汽蚀式中NPSHa——装置汽蚀余量又叫有效汽蚀余量,越大越不易汽蚀;NPSHr——泵汽蚀余量,又叫必需的汽蚀余量或泵进口动压降,越小抗汽蚀性能越好;NPSHc——临界汽蚀余量,是指对应泵性能下降一定值的汽蚀余量;[NPSH]——许用汽蚀余量,是确定泵使用条件用的汽蚀余量,通常取[NPSH]=(1.1~1.5)NPSHc。
由于叶轮机械中流体运动的复杂性,很难从理论上计算出流场中何处可能出现气蚀,再加上气蚀现象不仅仅取决于流体的流动特性,还取决于流体本身的热力学性质,所以,更难于从理论上提出气蚀发生的判据。
因此,在实践中往往是采用经验加实验的办法来提出气蚀判据。
水泵的气蚀余量概念即是其中的重要判据之一,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是产品验收的标准之一。
水泵气蚀余量有两个概念:其一是与安装方式有关,称有效的气蚀余量NPSHA,它是指水流经吸入管路到达泵吸入口后所余的高出临界压力能头的那部分能量,是可利用的气蚀余量,属于“用户参数”;其二是与泵结本身有关,称必需的气蚀余量NPSHR,它是流体由泵吸入口至压力最低处的压力降低值,是临界的气蚀余量,属于“厂方参数”。
要确保水泵在运行中不气蚀,必须在安装上保证NPSHA≥K×NPSHR,(K为安全裕量),而后者由制造厂所保证。
从这个意义上看,降低水泵气蚀余量的意义在于保证水泵的绝对提水高度,满足使用要求。
泵的气蚀-转载一、汽蚀现象液体在一定温度下,降低压力至该温度下的汽化压力时,液体便产生汽泡。
把这种产生气泡的现象称为汽蚀。
汽蚀时产生的气泡,流动到高压处时,其体积减小以致破灭。
这种由于压力上升气泡消失在液体中的现象称为汽蚀溃灭。
泵在运转中,若其过流部分的局部区域(通常是叶轮叶片进口稍后的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抽送液体的绝对压力降低到当时温度下的液体汽化压力时,液体便在该处开始汽化,产生大量蒸汽,形成气泡,当含有大量气泡的液体向前经叶轮内的高压区时,气泡周围的高压液体致使气泡急剧地缩小以至破裂。
在气泡凝结破裂的同时,液体质点以很高的速度填充空穴,在此瞬间产生很强烈的水击作用,并以很高的冲击频率打击金属表面,冲击应力可达几百至几千个大气压,冲击频率可达每秒几万次,严重时会将壁厚击穿。
在水泵中产生气泡和气泡破裂使过流部件遭受到破坏的过程就是水泵中的汽蚀过程。
水泵产生汽蚀后除了对过流部件会产生破坏作用以外,还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并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严重时会使泵中液体中断,不能正常工作。
二、泵汽蚀基本关系式泵发生汽蚀的条件是由泵本身和吸入装置两方面决定的。
因此,研究汽蚀发生的条件,应从泵本身和吸入装置双方来考虑,泵汽蚀的基本关系式为NPSHc≤NPSHr≤[NPSH]≤NPSHaNPSHa=NPSHr(NPSHc)——泵开始汽蚀NPSHa<NPSHR(NPSHC)——泵严重汽蚀NPSHa>NPSHr(NPSHc)——泵无汽蚀式中NPSHa——装置汽蚀余量又叫有效汽蚀余量,越大越不易汽蚀;NPSHr——泵汽蚀余量,又叫必需的汽蚀余量或泵进口动压降,越小抗汽蚀性能越好;NPSHc——临界汽蚀余量,是指对应泵性能下降一定值的汽蚀余量;[NPSH]——许用汽蚀余量,是确定泵使用条件用的汽蚀余量,通常取[NPSH]=(1.1~1.5)N PSHc。
三、防止发生汽蚀的措施欲防止发生汽蚀必须提高NPSHa,使NPSHa>NPSHr可防止发生汽蚀的措施如下:1.减小几何吸上高度hg(或增加几何倒灌高度);2.减小吸入损失hc,为此可以设法增加管径,尽量减小管路长度,弯头和附件等;3.防止长时间在大流量下运行;4.在同样转速和流量下,采用双吸泵,因减小进口流速、泵不易发生汽蚀;5.泵发生汽蚀时,应把流量调小或降速运行;6.泵吸水池的情况对泵汽蚀有重要影响;7.对于在苛刻条件下运行的泵,为避免汽蚀破坏,可使用耐汽蚀材料。
气蚀余量:泵入口总压力加上相应的大气压力减去相应温度下所输送液体的气化压力。
必需汽蚀余量:由泵制造厂商所确定的在泵进口处单位重量液体必需的超过气化压力的富于能量并换算到基准面上的米液柱值。
有效汽蚀余量:又叫装置气蚀余量,由用户根据泵装置系统确定的,在泵进口处单位重量液体具有超过气化压力的富于能量并换算到基准面上的米液柱值。
一、气蚀的发生过程液体汽化时的压力称为汽化压力(饱和蒸汽压力),液体汽化压力的大小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由于分子运动更剧烈,其汽化压力越大。
20℃清水的汽化压力为233.8Pa,而100℃水的汽化压力为101296Pa(一个大气压)。
可见,一定温度下的压力是促成液体汽化的外界因素。
液体在一定温度下,降低压力至该温度下的汽化压力时,液体便产生气泡,把这种产生气泡的现象称为气蚀。
气蚀时产生的气泡,流动到高压处时,其体积减小以至破灭。
这种压力上升,气泡消失在液体中的现象称为气蚀的溃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