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琵琶行_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品味描写音乐的诗句中蕴含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2.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内涵。
3.重视经典阅读,丰富生命体验。
【教学重点】
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品味描写音乐的诗句中蕴含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教学难点】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
在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多次朗读,解决字词读音,疏通诗句意义。《琵琶行并序》是白居易一首抒情色彩很浓厚的长篇叙事诗,在正式教学之前,应让学生进行多次数的朗读,以便于整体领悟其中的感情。关于字词教学、诗句意义的疏通,放在课前预习解决。
一、课堂导入
盛世大唐是最富酒香诗意的时代。唐诗就像那时候的流行歌曲,一位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则是当时的超级大明星,其中最著名之一的就是白居易。
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曾写下这样一首诗歌《吊白居易》,我们把这八句诗齐读一遍。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一位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是非常罕见的。在这首悼亡诗中,唐宣宗借白居易的两篇代表作《长恨歌》与《琵琶行》来赞美他的艺术成就与巨大的影响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其中提到的一篇千古名篇《琵琶行》,来感受他的诗歌魅力。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品味描写音乐的诗句中蕴含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2.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内涵。
3.重视经典阅读,丰富生命体验。
【设计目的】以齐读诗歌的方式导入,引入情境,初步体悟白居易诗歌之美。
二、解题
《琵琶行》中的“行”是指什么?
(明确)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我们要学的这首《琵琶行》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思维,注意从诗歌体裁角度把握诗歌信息。
三、走进文本,品读诗歌
(一)诵读小序,把握主要内容
(明确)序中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琵琶女的悲惨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作用是为全诗奠定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二)诵读全诗,品味音乐
1.自由诵读全诗,能找出描写音乐的诗句
问题:全诗共写了几次琵琶的演奏?具体写琵琶演奏的是哪一次?
(找准相应区域,写了三次琵琶的演奏,具体写琵琶演奏的是第二次。)
(学生活动:齐读相应诗句。)
2.品读诗句,欣赏音乐
清代方扶南曾写下这么一段文字:“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至文”是指最好的文章,“移人”意思是使人的精神情态等改变。白居易的琵琶行竟得到后人如此之高的评价,作为千年之后的读者,你又听到了怎样的声音?请结合诗句说一说。
(学生活动:诵读,圈划,分析,体验,交流)
(预设交流)“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曲子有低沉抑郁的特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通过比喻、摹声,写出曲子的欢快明朗、悦耳动听。“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用比喻、通感手法写出了曲子的冷涩凝绝、幽愁幽咽。“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曲子的刚劲急促、高亢激越。
(小结)音乐有声无形,白居易却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之描绘得惟妙惟肖,因此学习这首诗歌不能忽略它精妙的语言。
【设计目的】任何文章,我们最先接触的都是语言文字层,这就要求我们从文字本身出发,培养学生感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琵琶行》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对声音的摹写高明之极,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可激发学生对琵琶曲的兴趣,进而锁定诗文的相应区域,体会并学习作者化“听不见的琵琶声”为“看得见的琵琶曲”这一艺术性表达手法。四、深入探究,理解情感
(一)合作探究,循声察情
1.比较阅读
诗人白居易用多种手法描摹音乐,我在这里将这一部分的诗句做了稍微的调整、修改。
思考,我这样的改动调整是否可行?为什么?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明确)这虽说写的是琵琶女弹奏的一首曲子,我们仿佛从这首曲子当中看到琵琶女过往的一些经历,有她的青春得意,有她的艰难挣扎,有她痛不欲生的沉默,也有她撕心裂肺的控诉……这一切都是琵琶女过往经历的再现,白居易不仅将她高超传情的技艺写出来,还将曲子下遮掩的琵琶女的曲折波澜的情感表露得淋漓尽致。白居易之所以能将琵琶女的琴声琴艺写得如此精妙,除了白居易的写作技艺高超外,更重要的是在于诗人能够彻底地体察到琵琶女琴声里的故事。所以白居易的安排是有合理的。
2.诵读感受
(学生活动:配乐诵读)
(二)深解“沦落”,融声悟情
全诗三次写到琵琶演奏,最详细的描写是第二次,这一次演奏让诗人泪洒青衫了吗?没有,是第三次。“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原文是诗句是怎么说的?诗人白居易又有怎样的沦落经历呢?
我们找同学起来读一读写白居易沦落经历的诗句。
(学生活动:融入情感诵读体验,分析总结)
(明确交流)“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16 岁便以一首《赋得古草原送别》才名远扬,后来“十年之间,三登科第”,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官职。但元和十年,43岁的他却因“越职言事”而被贬为江州司马,远大的政治抱负化为泡影。在这个有月亮的晚上,特别是秋天,听到这样的音乐声、这样的相似遭遇自然是更有感触。正如杨基所说:“枫叶芦花两鬓霜,樱桃杨柳久相忘。当时莫怪青衫湿,不是琵琶也断肠。”诗人是在为琵琶女感伤,也是在为自己感伤。
(小结)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段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摹写声音至文”此文当是也。
【设计目的】将教学目标由“文字语言向思想情感内掘”,将教学内容由“文本细读向整体建构
转化”,发展逻辑思维。
五、经典阅读,丰富生命体验
2017年一批90后大学生改编的流行歌曲《琵琶行》,2018年《经典咏流传》舞台上的《琵琶行》诗词新唱,都在展示着经典的生命传承。“好诗不厌百回读”,接下来,让我们再次沉浸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中,一起来读这篇文章吧。
(学生活动:配乐诵读全诗。)
【设计目的】在诵读中加深理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