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XX县推进生态扶贫工作经验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交流]XX县推进生态扶贫工作经验材料发挥生态优势开辟脱贫新路——XX县推进生态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

“九分山,半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庄园”。崇义是一个的典型山区林业县,全县林地面积269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其中生态公益林94万亩、商品林175万亩;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县级第一;活立木蓄积量1400万立方米、毛竹1亿根,位居全省首位。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崇义县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好、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生态扶贫,探索了一条保护、开发与扶贫并行的生态扶贫新路子。

一、实施“三项工程”,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一是实施生态产业扶贫工程。落实“五个一”(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创新一套机制、扶持一笔贷款、提供一套服务)产业扶贫机制,先后投入3亿元,重点支持发展刺葡萄、南酸枣、蔬菜、脐橙、油茶、毛竹、养蜂等七大特色扶贫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刺葡萄万亩,带动贫困户4000户;油茶万亩,带动贫困户2140户;蜜蜂万箱,带动贫困户1120户;低改毛竹林10万亩,带动贫困户1250户;脐橙万亩、蔬菜万亩、南酸枣1万亩,带动贫困户2290户。二是实施生态补偿扶贫工程。20XX年兑现生态补偿资金万元,全县有990户2800名贫困人口享受了生态公益林补偿,人均增收240元,生态效益和贫困人口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安排150万元生态护林员管护资金,将解决150名贫困户人员就业。三是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把森林质量提升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整合扶贫和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资金,优先安排贫困村、贫困户林地改造。鼓励造林大户、公司企业、国有林场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承租、购买贫困户林地,增加贫困户资产性收入,并通过吸纳贫困户参与造林绿化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工作,增加贫困户务工收入。20XX年,全县有68户贫困户新造林亩,兑现新造林补助万元。

二、抓好“三类示范”,打造生态扶贫品牌。一是产业基地示范带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打造了一批上规模、上效益、带动能力强的生态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全县生态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建设规模生态林业产业基地46个,总面积8000亩,覆盖了全县16个乡镇,直接带动受益贫困户近2200人。如扬眉寺葫芦洞南酸枣精准扶贫产业基地采取“企业+科技+基地+贫困户”模式,通过“要素入股”“务工就业”“土地租赁”等方式,直接带动20多户扶贫户增收脱贫,并辐射带动全镇新种南酸枣1000多亩,带动75户贫困户受益。二是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全力扶持“齐云山食品公司”“君子谷”等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林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林业经济经营模式,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发展订单经济。如江西永乐林源公司采取“贫困户以补助资金折股金与企

业合作”形式,直接带动贫困人口22户68人。三是科技园区示范带动。在阳岭保护区内新建以竹林经营培育科技推广、试验为主,集旅游观光、笋竹和林下产品生产为一体科技示范园区,总面积达2000亩,为全省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园区。目前,科技园内的笋产量突破1300斤/亩,亩平实现产值3500元以上。在毛竹科技园的幅射和示范带动下,全县低改毛竹林10万亩,带动贫困户1250户;近2万户林农参与发展林下经济。如乐洞乡每个村均建设了一个50亩以上的吴茱萸种植基地,全乡已发展吴茱萸种植320亩,带动贫困户53户。

三、创新“三种模式”,增强绿色发展后劲。一是创新生态旅游新模式。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推进全县大景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禀赋,依托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堡客家梯田、君子谷野果世界、阳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景区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环阳明山旅游聚集区、上堡—齐云山旅游聚集区、阳明湖峡湾湿地旅游聚集区等三大旅游聚集区,以及一大批乡村旅游点,通过政策奖补,引导和带动周边和沿线贫困户从事农家乐经营、土特产品制售等旅游配套服务,并开发一批旅游公路养护、景区保洁、保安巡防等公益性扶贫岗位,就近聘请贫困户担任服务人员,促进贫困户自主创业和就业,让贫困群众搭上“旅游致富快车”。20XX年,全县生态旅游接待人数218万人次、同比增长17%,综合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全县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人数2万余人,辐射带动贫困户1000余户5000余人。二是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以森林中药材、花卉苗木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为主的林下经济,拓宽森林生态资源利用空间,实现“不砍树、能致富”,助力精准扶贫。目前,我县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在林下建设了100余亩近自然红菇培育试验区,及20万只寒露林蛙试点养殖基地。三是创新贫困户参与新模式。建立健全以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为平台的林权流转体系,规范流转行为,大力培育民营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同时,积极实施林权抵押贷款,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调动贫困户参与林业产业发展,实现发展产业和扶贫双赢、经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如杰坝乡黄金油茶专业合作社黄金高产油茶基地,采取以林地入股的形式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直接带动受益贫困户8户26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