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教师版

合集下载

屈原列传知识梳理

屈原列传知识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梳理一、注音谗谄(chǎn)靡(mǐ)不毕见濯淖(nào)滋垢(gòu)渣滓(zǐ)皭(jiào)然汶汶(mén)稚(zhì)子枯槁(gǎo)餔(bū)其糟而啜其醨(lí)温蠖(huò)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汨(mì)罗上称帝喾(kù)楚将屈匄(gài)二、通假字:1、犹离.忧也通“罹" 遭遇2、人穷则反.本通“返”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旨趣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5、靡不毕见.通“现”显现6、屈平既绌.通“黜”罢黜7、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 8、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同“涅”染黑9、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三、重点实词解释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熟练、熟悉2、王甚任.之信任3、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位次4、争宠而心害.其能忌妒5、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 6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7、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改变,更改 8、平伐.其功自夸、炫耀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明 10、“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11、人穷.则反本处境困难 12、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疲困13、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内心悲痛 14、《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分而失当15、靡.不毕见.无见,同“现” 16、其文约.,其辞微.简约含蓄精深17、举类迩..而见义远事物近 18、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称许19、不获世之滋.垢污浊 20、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洁净泥,同“涅" 染黑21、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假装呈献质,同“贽”见面礼2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凭借当权者 2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表达2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无论 25、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2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资质,职分 27、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说坏话28、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吃酒糟喝淡酒29、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者乎洁净的样子玷污..,受物之汶汶3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四、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屈原列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刘向所写的一篇传记性文章,主要讲述了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人中的杰出代表,他既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政治家,他的作品不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还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以下是《屈原列传》的知识点整理:一、屈原的生平背景:1.屈原出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他的家庭背景和荣誉地位都非常突出。

2.屈原天资聪慧,热爱学问,年轻时便游学四方,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并深受古代文学作品的影响。

二、屈原的文学成就:1.屈原是楚国的一位杰出诗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等。

2.他的诗歌充满激情和力量,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3.屈原的诗歌风格独特,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和充沛的想象力。

三、屈原的政治活动:1.屈原曾经担任楚国官员,他积极参与了楚国的政治活动,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屈原主张和平统一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守土有责,攘外有功”的口号,呼吁楚国加强内外交战的准备。

四、屈原的悲剧遭遇:1.屈原的忠诚和才华招致了一些官员的嫉妒和排斥,他被诬陷为奸臣。

2.屈原遭受了楚王的冷落和追杀,最终被迫投江自尽。

五、《屈原列传》的主题和意义:1.《屈原列传》以宣扬爱国主义为主题,传递了伟大的爱国精神。

2.屈原的悲剧遭遇引发了后人的深思,使人们认识到了保护国家独立和尊严的重要性。

3.屈原以其丰富的文学才华和崇高的爱国情怀成为后世文人所敬仰和崇尚的榜样。

六、《屈原列传》与屈原的评价:1.《屈原列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2.屈原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屈原的忠诚精神和爱国情怀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被视为中国民族英雄和文化偶像。

综上所述,《屈原列传》通过对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和创作的记载,展示了他丰富的文学才华和崇高的爱国情怀。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话题:屈原离骚教育学习《屈原列传》知识点【字音】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未定惨怛(dá)谗人间(jiàn)之帝喾(kù) 靡(mǐ)不毕见举类迩(ěr)濯(zhuó)淖(nào)蝉蜕(tuì)皭(jiào)然滓(zǐ)既绌(chù)商于(wū)屈匄(gài)餔(bū)其糟温蠖(huò)啜(chuò)其醨(lí)汶汶(méiméi)一、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6、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9、亡走赵,赵不内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二、词类活用: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3、谗谄之蔽明也4、邪曲之害公也5、方正之不容也6、明道德之广崇7、蝉蜕于浊秽8、厚币委质事楚9、其后楚日以削10、时秦昭天与楚婚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13、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三、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4、颜色憔悴5、形容枯槁6、而能与世推移四、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1、方正之不容也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而自令见放为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7、是以见放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三)状语后置句: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四)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五、成语1、怀瑾握瑜: 瑾、瑜,美玉也。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1.屈原的背景: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是楚国的大臣。

在他时代,楚国正面临着来自秦国的威胁,他在这个危机时刻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2.屈原的才华:屈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给楚怀王建议抵抗秦国,劝说楚王与周边国家合作,以建立反秦联盟。

他还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如《离骚》等,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3.屈原的触怒:然而,由于内外交困的局势,楚怀王在屈原的建议中没有采纳,反而与秦国和谈,这使得屈原非常愤怒和沮丧。

他被楚国的敌对势力诬告,被国王放逐。

4.屈原的离任:在被放逐后,屈原失去了所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他离开了楚国,流亡到了长江流域地区。

5.屈原的投江:在流亡期间,屈原对楚国的命运感到极度痛心和不安,他决定以死去祭告楚怀王,希望能唤醒楚国人民的觉醒。

他在汨罗江投江自尽,以此表达自己的决心和忠诚。

6.白蛇救屈原:传说中,屈原自尽后,一条大白蛇从江中浮出,吞食了他的尸体,以此来保护他的尊严和纪念。

这个传说象征着楚国人民对于屈原的敬仰和怀念。

7.屈原的影响:屈原的投江事件震惊了楚国,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他的忠诚、爱国主义精神和创作的文学作品,成为楚国后来的政治家、士人和文人的楷模。

他的作品也被后人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文学成就: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湘夫人》等。

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9.自由思想:屈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他的自由思想。

他以诗歌表达自己对政治现实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评,并提出了许多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10.屈原的遗产: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和爱国主义的先驱。

他的精神传承至今,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屈原列传》的知识点整理,该篇文献记录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以及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最新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教师版

最新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教师版

屈原列传知识点梳理一、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2、“离骚”者,犹离忧也3、人穷则反本4、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6、自疏濯淖污泥之中7、皭然泥而不滓者也8、屈原既绌9、厚币委质事楚10、乃令张仪详去秦11、使于齐,顾反12、亡走赵,赵不内13、被发行吟泽畔14、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2、(上官大夫)因谗之曰3、谗谄之蔽明也4、邪曲之害公也5、方正之不容也6、屈平正道直行7、惠王患之8、厚币委质事楚9、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0、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11、莫不欲求忠以自为1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1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14、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1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16、其后楚日以削17、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18、同死生,轻去就三、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2、颜色憔悴3、形容枯槁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四、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特殊句式并翻译: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3、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5、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6、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8、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五、一词多义:1、属屈平属草稿未定(连缀,引申为写作)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委托,嘱咐)十三学的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吾属今为之虏矣(类,辈)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掌管)2、疏王怒而疏屈平(疏远)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稀疏)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陈述)论积贮疏(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3、本父母者,人之本也(根本)本末倒置(草木的根)今背本而趋末(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此指农业)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考察)4、疾君有疾在腠里(疾病)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疾苦,痛苦)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痛恨)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缺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速,捷)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同“嫉”,妒忌)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猛烈)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锐利)5幸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大王亦幸而赦臣(侥幸,幸而,幸亏)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封建时代君王到某处)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希望)6、质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人质)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同“贽”)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地)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质询,问)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锧”,一种刑具)7、内少间,帘内掷一纸出(里面)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内部,常指国家内部)亡走赵,赵不内(“纳”,接纳)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交纳)距关,毋内诸侯(“纳”,使……进来)六、翻译下列句子: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列传,记载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楚国的作为。

该篇列传以叙述屈原的生平为主线,穿插叙述了屈原的政治主张和辞章才能,揭示了楚国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以及屈原忠诚正直、倡导爱国精神的形象。

以下是对《屈原列传》的文言知识点的梳理。

一、屈原生平与楚国政治1.屈原:屈原是楚国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和爱国志士,他呼吁君主要为民众着想,重视民生。

2.屈原的政治主张:屈原主张重视农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亿兆千万百家,肆行赋敛以为不厌”的政治理念;他也主张加强军事力量,以保卫国家的安全。

3.楚国政治黑暗:《屈原列传》透过屈原的生平揭示了楚国政治的黑暗与腐败,包括官员贪污受贿、压迫百姓等问题。

二、屈原的爱国精神1.忠诚正直:屈原始终忠诚于国家,直言进谏,不惧权贵,一心为国家的繁荣和民众的幸福而奋斗。

2.爱国主义:屈原以身作则,提倡“民资百倍,不待戮辱之殃”;他以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为重,呼吁君主为民众着想。

3.抱负壮志:屈原忧国忧民,有志于实现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

他言辞慷慨激昂,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壮志。

三、屈原的文学才能1.辞章才能:屈原擅长辞章之艺,有着很高的文学才华,他的辞章语言优美,表达深沉,具有感染力。

2.形象描写:屈原通过对楚国的描写和自己的表白,展现了对国家和民众的深情厚意。

他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了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现象的批评和忧虑。

3.文化传承:屈原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辞章成为了楚辞的主要代表,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四、屈原的悲剧命运1.政治迫害:屈原因为他的政治主张遭到了当时楚国的贵族和权臣的排斥和压迫,被赶出宫廷并被流放。

2.自杀身亡:在流放期间,屈原深感国家的衰败和民众的苦难,失望绝望之余,选择投江以自杀,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众的爱和忧虑。

3.纪念活动:为了纪念屈原,后世人们形成了端午节等传统习俗,以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和对爱国精神的传承。

屈原列传全篇知识点总结

屈原列传全篇知识点总结

屈原列传全篇知识点总结一、成长经历1. 屈原的家庭背景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他的祖上是楚国的大臣。

由于家族世代为政,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2. 屈原的求学经历屈原年幼时就显露出了非凡的才华,他非常喜爱读书,对经史典籍的研究颇有心得。

他曾师事老师屈参学习经史,深得老师的赏识。

3. 屈原与楚怀王的关系屈原在楚怀王的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成为了楚国的一名重要官员。

4. 屈原的政治生涯屈原历任楚国大夫、左徒、太子四端,是楚国政治上的重要人物。

他在政治生涯中,以忠诚勇敢著称,颇受楚怀王器重。

5. 屈原的流放经历由于楚怀王变心废黜,屈原遭到流放,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流亡生活。

这段经历对他的人生观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思想观点1. 忠君爱国屈原是中国古代忠君爱国的典范代表,他视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尽管在政治上曾遭遇流放,但他始终忠贞不渝地爱国家,为国家的利益无私奉献。

2. 文学观念屈原在文学创作上尊重传统,但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主张以人民生活为创作的题材,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表现力。

3. 社会政治观点屈原对政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主张国家应该以民为本,政治应该服务于人民,以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发展为宗旨。

4. 道德伦理观念屈原提倡高尚的道德伦理观念,主张做人要有良知、正直、忠诚、慷慨等品质,以及对待朋友要真诚、信任和忠诚。

5. 自然观念屈原对自然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系统,宇宙间的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三、代表作品1. 《离骚》《离骚》是屈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是一部内容丰富、形式优美、立意高远的诗篇。

全篇以写屈原流放的境遇为主线,以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为诗意载体,抒发了他对国家的忠贞与挚爱之情。

《离骚》不仅被誉为楚国之神韵,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2. 《天问》《天问》是屈原的另一部著名作品,它是一部表现屈原对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无限关怀和深切忧虑的诗篇。

2024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归纳

2024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归纳

2024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归纳《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小说,主要记载了屈原的一生。

以下是《屈原列传》的主要知识点归纳:一、屈原的生平2.仕途经历:屈原曾担任楚国官员,但因政治斗争失势,被贬谪至湘江流域。

3.文学成就: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作家,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备受赞赏。

二、屈原与楚国政治1.政治背景:楚国是屈原所处时代的一个重要国家,政治斗争十分激烈。

2.楚怀王与信陵君:楚怀王是当时的楚国君主,信陵君则是楚怀王的弟弟。

3.李斯的进言:李斯是楚怀王的大臣,他通过进谏让楚怀王对屈原产生了猜疑。

三、楚国内外形势1.内政困境:楚国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政治腐败和腐朽的领导层,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2.对外战争:楚国与秦国、齐国等周边国家之间频繁发生战争。

四、屈原的爱国思想1.爱国情怀:屈原对楚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充满热爱,他在其作品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2.抱负与愿景:屈原希望能够为楚国带来和进步,使其成为一个强大而富裕的国家。

3.草木离合:屈原通过描写草木凋零和离合的景象,寓意着楚国政治和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五、屈原与楚国人民1.敬佩与喜爱: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才华使他受到楚国人民的敬佩和喜爱。

2.群众基础:屈原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并且通过诗歌等方式与民众交流,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不合时宜:由于时代的不合适,屈原的理念和观点未能得到应有的推崇和认可。

六、屈原的悲剧命运1.流亡之路:屈原因政治斗争失势,被贬至湘江流域,流亡生涯艰难。

2.绝望自杀:屈原在负笈之时,因对楚怀王失望和世态炎凉感到绝望,选择了投江自尽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七、屈原对后世的影响1.文学成就:屈原的辞章作品,特别是《离骚》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文人有着重要影响。

2.爱国精神:屈原的爱国情怀、忠诚和为人民着想的精神,对后世爱国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3.文化传承:屈原对楚国文化的代表性作品以及其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为后世的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资料。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受)屈平既绌(绌,通“黜”,被贬官)亡走赵,不敢归(亡,通“逃”)齐与楚从亲(从,通“纵”)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明,通“盟”)二、古今异义以为对(古义:回答。

今义:认为)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楚时称霸(古义:骄傲。

今义:动词:吹牛,鼓吹;名词:(动物)雄性)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欺诈的言论。

今义:无此释义)三、词类活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聋)厚币委质事楚(厚,形容词作名词,丰厚的礼物;币,名词作动词,礼物)以间进言(间,名词作状语)穷竟其事(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虽放流(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放)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设,设置、筹划)闻陈轸于楚故之王(闻,使动用法,使……知道)以累臣之故(累,名词作动词,囚禁)日夜谏也(日夜,名词作状语)厚遗秦王女而约为婚姻(遗,动词的使动用法,送给)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王(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说……的坏话)长平桓桓称以为虎狼之国(虎狼,名词作形容词,像虎和狼一样凶猛)使将三十万众守边(将,名词作动词,率领)而刘乃深绝(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断绝)复之秦(复,使动用法,使……回去)以三寸之舌而强于百万之师(强,形容词作动词,强大)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形容词作动词,无才能)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相斗)以远大法(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则幸得脱矣(幸:形容词作动词,侥幸)秦时与臣游(游:名词作动词,交往)常书辞中恶语属臣后中用事者乎(书:名词作动词,书写)。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1.词义的推测:
在《屈原列传》中,有许多古代词语的出现,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测
其准确的词义。

例如,“建德不偷,言益而居官数邑”,这里的“邑”可
解为“城市”。

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我们可以推测出“邑”的具体含义。

2.典故的解读:
在《屈原列传》中,出现了一些典故,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例如,“楚灭陈而头虏获屈原”中的“头虏”就是指楚怀王的义卒。

了解
这些典故的背景和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屈原列传》中屈原的生平遭遇。

3.古代行政制度:
在《屈原列传》中,提到了一些古代的行政制度和职位名称,需要了
解其具体含义。

例如,“召公窃位而据之”的“召公”就是指楚国的国君。

通过了解这些古代行政制度和职位名称的含义,可以更好地把握《屈原列传》中不同人物及其职责的关系。

4.古代礼仪习俗:
《屈原列传》涉及到了一些古代的礼仪习俗,需要了解其规范和具体
操作方法。

例如,“乃立蓍龟于房中”,这里的“蓍龟”是古代占卜的工具,是一种用来卜筮的祭器。

了解这些古代礼仪习俗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中
所描述的情节和行为。

5.文学修辞手法:
总的来说,阅读《屈原列传》可以加深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对词义、典故、行政制度、礼仪习俗和文学修辞手法的学习,可
以更好地解读和分析古代文言文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屈原列传》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屈原列传》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屈原列传》基础知识梳理《屈原列传》梳理案重点实虚词第一段:屈平疾(恨,痛心)王听(听觉)之不聪(明)也谗谄(说好人坏话的人)之蔽明也邪曲(邪恶不正的人)之害公也方正(正直的人)之不容(被动)也故忧愁幽(深)思而作《离骚》犹离忧(遭遇忧愁,离同“罹”,遭遇)也夫(句首发语词)天者,人之始也人穷(处境困难)则(就)反本疾痛惨怛(内心悲痛)屈平正(使动,使……正)道直(使动,使……直)行竭忠尽智以(连词,表目的,来)事其君谗人间(离间)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两个被动句)能无怨乎盖(大概)自怨生也上(名作状,向上)称帝喾下(名作状,向下)道(称道)齐桓以刺(指责)世事明(阐明)道德之广崇(广大崇高)治乱之条贯(规律)靡(没有)不毕(全,都)见其文约(简约)其辞微(含蓄),其志洁(高洁),其行廉(正直,端正)其称文小而其指(同“旨”,旨趣)极大举(列举)类(事物)迩(近)而见(包含、表现)义远(深远)自疏(疏远)濯(同“浊”)淖(泥浆)污泥之中蝉(名作状,像蝉一样)蜕于浊秽(黑暗社会)不获世之滋(污浊)垢皭(洁白)然泥而不滓(污黑)者也推(推究)此志也,虽(即使)与日月争光可也。

文化常识1.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

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代表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2.帝喾,传说中“五帝”(五帝是指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明君主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也是历代朝廷官方祭祀礼仪的专用词汇,是最高祭祀等级的仪式之一。

)之一,号高辛氏。

屈原是他的后裔。

翻译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译文:屈原痛心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谗言谄媚遮蔽了双眼(不能明辨是非),(致使)邪恶歪曲残害了公道,端方正直不被接受,因此(心怀)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以古乐府体裁写成。

本文通过对楚国大夫屈原的生平事迹进行叙述,展示了他对国家忠诚、为民请命以及自杀身亡的悲壮故事。

以下是《屈原列传》的一些文言文知识点整理:1.句式和修辞手法:-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对偶句,例如:“父母之年矣,超越内外矣,四亲兄弟矣,国人矣,则何害之有?”-文中运用了排比句,如“虽欲往,其谁从?言将行,其谁信?”-使用了拟人修辞,如“江、汉、淮、浙,山、林、隰、泽,莫不为之动摇”的形容,使文章更加生动。

-运用了倒装句的修辞手法,如“藏之名山,过此太室,是生吾宗,长我维名也”。

-文中采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的强调力,如“踌躇满志,娱以乐,谗谄以进,忠告以退”。

2.修辞手法:-文中使用了比喻手法,如“官于文学,为长史、司马,上曰虞舜”的比喻,指代给官之责任。

-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江、汉、淮、浙,山、林、隰、泽,莫不为之动摇”的夸张形容,突出了楚国大夫对屈原的尊敬。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如“屈原独善其身,而不能用世,反以大篇悲歌自述于斯”。

-文中可以看到抑扬格的运用,如“欲与天下之士士之言也,耳目之祸也,而反其政,振穷厉之兵,雄文明之地,则虞舜之孰能远之。

”3.文言词汇和句式:-文中使用了一些古代词汇,如“应养”(对屈原的恶言中伸张正义)、“诛灭”(指屈原被流放)、“踌躇”(形容屈原内心迟疑)等。

-文中也使用了一些古代诗词中的句式,如“江、汉、淮、浙”、“山、林、隰、泽”、“使其侧者则亡”等。

4.文化背景:-《屈原列传》是基于中国古代历史的,文中提到的地名和人物都属于中国古代历史背景。

-文中涉及到了古代政治制度,如封建等,借以反映屈原对于政治的忠诚和为民请命的精神。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离:犹离忧也(通"罹")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4、绌:屈平既绌(通"黜")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6、见:靡不毕见(通"现")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二、一词多义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2、志: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3、直: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志,以事其君(名词,正直)②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与"横"相对)③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通"值",价值)④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对的)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三、词类活用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6、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7、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8、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9、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10、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11、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12、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四、古今异义的词1、颜色:古义:脸色,气色(颜色憔悴)今义:色彩2、形容:古义:形体,容颜(形容枯槁)今义:对事物进行描述3、从容: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若4、反复:古义:反,覆转;复,恢复今义:颠来倒去5、诡辩:古义:谎言,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五、句式归纳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列传 知识点

屈原列传 知识点

屈原列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二、通假字。

1. “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受)2. 人穷则反本(“反”通“返”,返回)3. 靡不毕见(“见”通“现”,表现)4.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意旨,旨趣)5. 屈平既绌(“绌”通“黜”,被罢黜)6. 齐与楚从亲(“从”通“纵”,合纵)7.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见面礼)三、古今异义。

1. 明年。

- 古义:第二年。

例如“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 颜色。

- 古义:脸色。

如“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 今义:色彩。

3. 形容。

- 古义:形体容貌。

如“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4. 从容。

- 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如“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 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5. 反复。

- 古义:返回(楚国),扭转形势。

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 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四、一词多义。

1. 属。

- shǔ.- 屈平属草稿未定(撰写)- zhǔ.-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接,连续)-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2. 伐。

-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夸耀)- 其后秦欲伐齐(攻打)3. 疏。

- 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分条陈述)4. 离。

- “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受)- 约从离衡(使……离散,离间)5. 本。

- 父母者,人之本也(根本)- 人穷则反本(根本,这里指祖宗)- 今存其本不忍废(版本,稿本)五、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泥而不滓(染黑)-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一天天地)2. 形容词作名词。

- 邪曲之害公也(邪恶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端方正直的人)3. 使动用法。

-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使……听觉灵敏,这里指“明辨是非”)- 亡国破家相随属(使……灭亡,使……破败)六、特殊句式。

《屈原列传》翻译及文言知识点归纳

《屈原列传》翻译及文言知识点归纳

《屈原列传》翻译及文言知识点归纳
翻译:
文言知识点归纳:
1.时序词:作为一篇古文,文中使用了很多表达时间顺序的词语,如「终日」(整天)、「曩者」(往昔)、「吴之东门下者」(东门下的人)等。

这些词语在文言文中常常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和过去的经历。

2.双音词:文中使用了很多双音词,这是文言文的特点之一、比如
「愄愄」(忧伤)、「泠泠」(清凉)、「骚骚」(忧伤不安)等。

这种
用法可以增加文言文的音韵美和表达的感情色彩。

3.用典:屈原列传中使用了一些典故和典型的成语,这在文言文中非
常常见。

比如「飞龙乘云」(形容速度快)、「投袂而起」(形容愤怒)、「故园之心」(形容对家乡的思念)等。

4.修辞手法:屈原列传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这些修辞手法用来表达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比如文中
的「踊跃若飞」(形容跳跃的快速)和「视听焕发」(形容精神振奋)。

5.顺序词:文中使用了一些顺序词来表达事件的发生顺序,如「遂」(于是)、「乘」(然后)等。

这些词语在文中起到连接和衔接的作用,
使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1.柱天:《屈原列传》开始,就有“柱天之神”一词。

柱天是指众神所共同依靠的一根柱子,其象征天地间的权威与法律。

在屈原生活的时代,荒唐之事屡见不鲜,神明受侵,屈原因此感到忧虑。

2.溲、箕:《屈原列传》中所指的溲是指早晨的小便,箕是指盛糠秕的筐子,这里用作洗涤的工具。

屈原用溲洗去尘垢,比喻对自身进行精神洗涤,净化心灵。

二、修辞手法1.描写手法:(1)对偶:通过在文中使用对偶结构,增强修辞效果,使文章具有韵律感和辞章之美。

(2)借代:如把屈原被流放的情景,巧妙地通过属相中的癸巳年来表达,增强了文笔的风趣幽默。

2.修辞手法:(1)比喻:如将公子荆的罪孽比喻为罗网,形象地揭示了公子荆自食其果的命运。

(2)迷喻:如用旱魃之灾来暗指当时朝政腐败,严酷的荒政统治,有效地表达了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文化背景1.政治现实:楚国处于战国时期的腐败和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岌岌可危。

这种时代背景下,楚国文化进入了一个低潮期,屈原努力振兴楚国文化,提倡道德和文化的重新建设。

2.文化思想:屈原是战国时期重要的诗人和文化思想家,他融合了南方和北方的文化思想,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四、人物形象1.屈原:文章中塑造的屈原形象表现出了忠诚爱国、忧国忧民等典型的儒家精神,并以自我牺牲的精神提出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和期望。

2.公子荆:公子荆是屈原的政敌,代表了当时楚国腐败朝政的一部分。

他的形象充分表现了权谋之士的狡猾和冷酷。

3.武则天:屈原与武则天在异时空交谈,武则天的形象展现了她之前历史上的冷酷与权力欲,也体现出她对文化复兴和人民福祉的关心。

五、主题思想1.忠诚爱国:屈原忠心为国,他为楚国忠贞不逾,毁誉参半的信心和爱国情怀,是《屈原列传》的主题之一2.英雄追求:尽管屈原最终走向悲剧,但他所秉持的英雄追求,为国家和民族的兴盛奋斗到底,充分展现了他坚定、宏伟的抱负。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5.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

8、厚币委质事楚。

二、指出下列加点加点词语的古义。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今义:无理狡辩,动词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颜色憔悴古义: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形容枯槁古义: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如成语“从容不迫”。

三、指出下列加点加点词语的活用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

1.厚币委质事.楚2.其后楚日.以削3.内.惑于郑袖4.短.屈原于顷襄王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6.明.道德之广崇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8.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9.然亡.国破.家相随属10.于是怀.石投汨罗以死11.蝉蜕..于浊秽..12.时秦昭王与楚婚.13.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志:1、博闻强志2、聊斋志异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4、寻向所志5、其志洁,其行廉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8、项脊轩志闻:1、博闻强志2、忽闻门外虫鸣3、初闻涕泪满衣裳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7、无何,宰以卓异闻8、以勇气闻于诸侯害:1、争宠而心害其能2、邪曲之害公也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疏:1、王怒而疏屈平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4、谏太宗十思疏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伐: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2、其后秦欲伐齐3、此五霸之伐也4、坎坎伐檀兮本1、父母者,人之本也2、今背本而趋末3、此之谓失其本心4、本在冀州之南属:1、屈平属草稿未定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3、有情人终成眷属4、属予作文以记之5、举酒属客为:1、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2、竟为秦所灭3、化而为鸟,其名为鹏4、庖丁为文惠君解牛5、闻秦王善为秦声6、我为赵将7、为刎颈之交以: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4、其后楚日以削5、传以示美人6、皆以美于徐公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8、无以,则王乎9、舜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乃:1、乃令张仪佯云秦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今君乃亡赵走燕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5、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6、家祭无忘告乃翁7、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之礼焉: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2、姜氏欲之,焉辟害3、而惴惴焉摩玩不已4、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梳理
今义:色彩
5、形容枯槁
古义:形体容貌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6、而能与来自推移古义:变化 今义:移动
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通“罹”,遭
遇 2、人穷则反本 通“返”,返 回 3、靡不毕见 通“现”,表 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通“旨”,旨 趣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通“浊”,污 浊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 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 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 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 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 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 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 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 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什么
兼词,于此
词类活用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名作状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在朝内,在国外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动作名,听觉,听力 3、谗谄之蔽明也 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 4、邪曲之害公也 形作名,邪恶小人 5、方正之不容也
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6、明道德之广崇 形作动,阐明
7、蝉蜕于浊秽
名作状,像蝉一样
8、厚币委质事楚 9、其后楚日以削
名作状,用厚币
名作状,一天天地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名作动,结为婚姻 11、亡国破家相随属 使动用法,使……灭亡, 使……破败。 名作状,在内,在外 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列传知识点梳理
一、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2、“离骚”者,犹离忧也
3、人穷则反本
4、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6、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7、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8、屈原既绌
9、厚币委质事楚
10、乃令张仪详去秦
11、使于齐,顾反
12、亡走赵,赵不内
13、被发行吟泽畔
14、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2、(上官大夫)因谗之曰
3、谗谄之蔽明也
4、邪曲之害公也
5、方正之不容也
6、屈平正道直行
7、惠王患之
8、厚币委质事楚
9、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10、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11、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1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4、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1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16、其后楚日以削
17、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
18、同死生,轻去就
三、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颜色憔悴
3、形容枯槁
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四、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特殊句式并翻译: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5、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6、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8、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五、一词多义:
1、属屈平属草稿未定(连缀,引申为写作)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委托,嘱咐)
十三学的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吾属今为之虏矣(类,辈)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掌管)
2、疏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稀疏)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陈述)
论积贮疏(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
3、本父母者,人之本也(根本)
本末倒置(草木的根)
今背本而趋末(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此指农业)
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考察)
4、疾君有疾在腠里(疾病)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疾苦,痛苦)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痛恨)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缺点)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速,捷)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同“嫉”,妒忌)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猛烈)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锐利)
5幸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
大王亦幸而赦臣(侥幸,幸而,幸亏)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爱)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封建时代君王到某处)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希望)
6、质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人质)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同“贽”)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地)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质询,问)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锧”,一种刑具)
7、内少间,帘内掷一纸出(里面)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内部,常指国家内部)
亡走赵,赵不内(“纳”,接纳)
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交纳)
距关,毋内诸侯(“纳”,使……进来)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5、齐与楚从亲。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6、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7、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8、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9、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10、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11、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1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1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14、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15、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16、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7、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