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三讲人的社会化.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第三讲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第三讲人的社会化.

三、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2、米德:“角色扮演”理论
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I)和“客我”(me)两个部分,两者相互建 构,自我的发展就是两者之间连续不断的互动过程。 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 照这种期待从事角色行为的能力。
三、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3、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视频:网瘾少年扬言杀死父母
五、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1、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教材p.98-100)
各个社会化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给儿童和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2、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1)无效的文化传递;(2)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
3、代差(或叫代沟)
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
关系中介/连接纽带? 社会化、角色、互动…
社会
一、什么是社会化
4、社会化的类型 (1)初始社会化
(p.83-84)
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如学习说话、识字等。 学习将来扮演的角色,如大学里的学习。 成年人为适应社会而学习,如业余进修商务礼仪。 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如电脑、网络知识。 放弃原有的、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规范,如罪犯、新兵。
(p.82-83)
(2) 人格发展的角度。
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 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社会心理学学派)
(3) 社会结构的角度。
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更具有社会性,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角色承担,社 会化过程就是一个角色学习过程。(功能主义学派)
一、什么是社会化
3、社会化的定义
(p.84-85) 自学
(2)预期社会化
(3)发展社会化 (4)逆向社会化 (5)再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人的社会化PPT精选文档

社会学概论人的社会化PPT精选文档
广义说:人的社会化不仅是一个从“生物人”向 “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内化社会价 值标准,学习角色扮演,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化贯穿人生的始终。
2
• 2、单向说与双向说
• 单向说: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生活技
能与社会文化,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 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
• 双向说:人的社会化不仅仅是社会以社会
是人类活动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 。
• 人的自然性是与生俱来的,而其社会性则
是在自身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是人 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培养并发展的。
7
狼孩的故事
• 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印
度发现的两个。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 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 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 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 养。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孤儿院 的主持人J.E.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 细记载了这两个狼孩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 狼孩刚被 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 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 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 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 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 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 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 社会性表现为:人是自身存在的社会环境的产物,
有着人类特有的社会性,如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能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劳动;有一套超越生物性 本能的行为模式,并受一定的伦理规范所指导。
6
• 人特有的生理特征为社会化提供可能 • 人的生理状况制约着社会化的程度与水平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 社会角色与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 社会角色与人的社会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系统讲授讨论第一节社会角色第二节人的社会化第三节社会化过程第四节社会化的机构第五节西方有关个人成长的理论三社会角色的扮演及其冲突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组织的基础
第三章 社会角色与人的社会化
目的和要求

掌握社会角色及其类型概念 理解社会化的含义、实质、内容、过程 熟悉社会化的基本制度及作用 初步了解西方的相关理论
重点和难点
角色理论 社会化的含义 西方关于社会化的理论
教学方法与手段 系统讲授、讨论
第三章 社会角色与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社会角色 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的机构 西方有关个人成长的理论 讨 论
2、理想社会化与再(重新)社会化
理:完全按照社会需要和遵循固定程序
再:改变个人原有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 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a、主动再社会化:宗教皈依、移民适应 b、被动(强制)再社会化:罪犯的改造
3、反向社会化与反社会化 反社会化(内容上):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 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
身份与角色的联系与区分
身份与角色都是分析社会结构的有力工具 一个人的身份就是社会对他所规定的位置。 角色表示身份的动态性质:指社会对某一 特定身份的行为期待和看法。 一个人可以拥有多种身份; 一个身份可以具有几个角色:教师、领导 一个新身份产生时,与之相配的角色有可 能尚未形成。 某一角色的含义往往会发生变化的。
哈威格斯特
社会化过程六阶段及其任务: 1953《人类发展》:把人的一生划分为6阶, 并指出了每一阶段的发展任务:P123

【社会学概论 笔记整理】第三章 个人与社会

【社会学概论 笔记整理】第三章 个人与社会

【社会学概论笔记整理】第三章个人与社会(一)自然属性(二)社会属性1、结合2、关系(1)血缘关系;(2)地缘关系;(3)业缘关系;(4)趣缘关系(三)二者的关系1、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基础;2、社会属性是自然属性的发展(四)人的本质:是实践性[1]、具体性[2]、动态性[3]的“社会关系总和”(五)利益权衡1、经济利益;2、社会利益二、(马克思的)社会的本质(一)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二)生产方式体现了社会的实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呈动态性第二节人的社会化[4]一、社会化的含义(一)广义到狭义的发展过程1、狭义:专指儿童社会化,由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发展过程2、广义(1)不仅有儿童社会化,还有成人社会化;(2)不仅是一个转变的过程,还是内化价值标准、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3)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始终的过程(二)(从功能上)理解社会化的三种角度1、文化的角度(1)社会化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2)社会化是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2、个性发展的角度(1)社会化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2)社会人经由社会化而形成有个性的人3、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角色学习的过程二、社会化的具体内容(一)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1、生活自理能力;2、谋生能力(二)学习基本的社会规范1、调整和控制行为的文化手段;2、习俗、时尚、道德、法律、制度等(三)内化价值观念1、共同理想、信念;2、行为导向作用(四)培养社会角色1、适应社会发展要求;2、合作、创新三、社会化的类型(一)初级社会化1、初始社会化;2、预期社会化(二)继续社会化1、发展社会化;2、逆社会化(三)再社会化1、全面放弃原有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2、不一定都是负面,也不一定都是强制四、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一)社会化的条件1、语言能力: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靠语言来传达和接受的2、思维能力:人具有能动地反映客观外部世界的特殊思维活动能力3、学习能力(1)迅速、正确和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2)根据所了解和学习的知识,确立起自己的思想观念、态度、动机和行为模式,指导自己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二)社会化的主体1、家庭(1)含义:是社会化的开端和最初场所(2)主要意义/内容:感情和爱的培养(3)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父母教养的四种方式Ⅰ、专制型方式;Ⅱ、权威型方式;Ⅲ、溺爱型方式;Ⅳ、忽视型教养方式(4)家庭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略2、学校(1)含义: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置的学习机构,强调社会化的专门性、系统性,具有强制性(2)涵化的内容:学校教授的知识Ⅰ、显性知识Ⅱ、隐性知识(Ⅰ)社会经验;(Ⅱ)社会交往(3)家庭与学校的差异性分析:略(4)学校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冲突;Ⅱ、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Ⅲ、学生越轨行为;Ⅳ、“校园霸凌”;Ⅴ、教育资源不均、机会不均等;Ⅵ、“双减”下,住家教师的兴起3、同龄群体(1)含义:是年龄、背景、地位、志向、兴趣等方面大体相似的人自发组成的社会群体(2)同辈群体中多数活动是在平等基础上的社会交往(独立意识→扮演社会角色→部分人开始具有领袖意识)(3)同辈群体中接受大量亚文化的影响4、工作单位(1)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2)是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主要场所5、大众传媒(1)含义:指社会组织为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采用的各种手段(2)e.g.广播、电视、报纸、书籍……(2)影响的表现Ⅰ、形式上的多样性;Ⅱ、内容上的丰富性;Ⅲ、受众的广泛性;Ⅳ、对人们的价值导向作用;Ⅴ、对人们行为活动的暗示作用五、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5](一)库利“镜中我”理论1、自我、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产生的2、自我意识的三个阶段(1)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2)设想自己做出行为之后他人的评价;(3)依据他人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行为并作出下一步反应(二)米德“角色扮演”理论1、自我意识的形成(1)生来没有自我意识;(2)自我意识随着符号、语言使用能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3)人将“我”作为对象、符号思考,自我意识就产生了;(4)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6]、“客我”[7]两个部分[8]2、社会化(1)实质/本质: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角色的期待,按期待从事角色行为(2)三个阶段Ⅰ、模仿阶段(Ⅰ)简单模仿、理解父母动作,角色扮演有限;(Ⅱ)主我涵盖Ⅱ、嬉戏阶段(Ⅰ)开始扮演一些特定、重要的角色;(Ⅱ)客我有所发展Ⅲ、群体游戏阶段(Ⅰ)扮演的角色范围更加扩大;(Ⅱ)观察、理解、模仿“一般化/概化他人”的角色(三)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1、人格的三个部分[9](1)本我(∈潜意识层次)Ⅰ、最原始、最隐秘;Ⅱ、基本成分: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特别是性冲动);Ⅲ、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原则(2)自我(∈意识层次)Ⅰ、因为服从现实的限制而分离自本我;Ⅱ、本我+现实→服从现实的原则;Ⅲ、起到调节本我、超我的作用(3)超我(∈意识层次)Ⅰ、由于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养而分离自自我;Ⅱ、在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审查、监控人格的其他部分;Ⅲ、服从社会道德要求,遵循完美原则2、人格发展的五个时期[10](1)口腔期(0-1岁);(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6岁);(4)潜伏期(7岁-青春期);(5)两性期(青春期以后)(四)人格发展“八阶段”论:略[11](五)生命历程理论1、理论概述(1)理论历史Ⅰ、起源于芝加哥学派对移民的研究;Ⅱ、因个体的生命模式受到严重影响而促使人们思考社会变迁与个人人生的历程之关系而诞生(2)理论特点Ⅰ、侧重于剧烈的社会变迁对个人生活与发展的显著影响;Ⅱ、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作是更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3)理论的基本分析范式Ⅰ、将个体生命历程理解为一个由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Ⅱ、同一组生命事件,若排序不同,则对一个人的人生影响也会截然不同2、基本原理(1)“一定时空中的生活”原理Ⅰ、将人与某种力量联系起来;Ⅱ、出生组原理[12];Ⅱ、地理效应[13](2)“相互联系的生活”原理Ⅰ、生命历程和生命历程是相互联系的[14];Ⅱ、考察不同生命历程的互动关系;Ⅲ、每代人注定要受到别人的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巨大影响(3)“生活的时间性”原理[15]Ⅰ、指生命历程中变迁所发生的社会性时间;Ⅱ、某一事件发生的时间比事件本身更有意义,强调人与环境的匹配(4)“个人能动性”原理Ⅰ、人总是在一定社会建制之中有计划、有选择地推进自己的生命历程;Ⅱ、即使在有约束的环境下,个体仍具有主动性;Ⅲ、人在社会中所做出的选择除了受到社会情景的影响外,还受到个人经历和个人性格特征的影响六、社会化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一)早期社会化的困境1、原因(1)心智不成熟;(2)缺乏独立思考、判断能力;(3)儿童模仿的阶段2、问题:青少年犯罪3、社会后果:越轨行为4、解决方法:树立相对稳定统一的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社会权威形象(二)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1、无效的文化传递(1)含义:上一代的文化知识和规范因故未能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2)后果: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和反社会人格2、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1)含义:一些社会化过程使一定的群体中的个体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2)e.g.户籍制度对农村青少年的影响(三)代差/代沟1、含义: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2、如何看待代差/代沟(1)代差是社会文化在“遗传”过程中的“变异”;(2)代差反映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3)不能简单否定或肯定任何一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三节社会角色扮演一、社会角色及其类型(1)社会角色的含义:社会角色是指与人的一定社会地位和身份相符的一套权利义务规范和行为模式。

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米德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 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角色行为的能力。 米德认为,社会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模仿阶段、嬉戏 阶段和博弈阶段。每个阶段的“角色扮演”能力是不同的。 相应地,“客我”涵盖的内容和范围也是不同的。在模仿阶 段,孩子只能简单地理解和模仿父母的动作,“角色扮演” 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自我意识也是非常弱的。到了嬉戏阶 段,孩子开始扮演一些特定的、重要的角色。这些角色往往 就处在孩子的周围,在孩子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父 母、兄弟、家里的朋友,等等。“客我”的内涵和外延已经 有了较大的扩展。到了博弈阶段,孩子需要和能够扮演的角 色的范围更加扩大,开始观察、理解和模仿“一般化他人” 的角色。“客我”的范围已经覆盖了整个社会。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R.哈维格斯特六阶段理论
(1)幼儿期:学习说话、走路、大小便的方法、吃固体食物等, 获得生理上的安定,形成简单概念。建立感情,区分善恶。 (2)儿童期:学习男女孩角色,一般动作技能,发展人格的独 立性。要发展读写算的基础能力,道德性及价值判断的健康态度。 (3)青年期:学习与同龄男女新的交往,并学习社会角色,认 识自己的生理结构,保护机体,有准备地选择职业,结婚和组织家 庭,追求并实现有社会性质的行为。学习价值与伦理体系。 (4)壮年初期:选择配偶。学会与配偶一起生活,教养孩子, 管理家庭,就职,担负市民责任,寻找合适的社会团体。 (5)中年期:建立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维护这种水平帮助 十几岁的孩子成为一个能被人信赖的幸福的成人,充实其业余生活, 接受并适应中年期生理方面的变化,照顾年老双亲。 (6)老年期:适应体力与健康的衰退,退休和收入的减少,配 偶的死亡。与自己年龄相近的人建立快活而亲密的关系,承担市民 社会义务。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简) 社会学教程 教学课件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简) 社会学教程 教学课件
境因素。
• 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儿童被教之以在 这个社会和文化传统中所需要的技能和态度。 • 学校社会化尤为强调的是对非个人的规 则和权威的遵从。
3、同龄群体 指的是有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在年龄、兴
趣爱好、家底背景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们自发结 成的社会群体。 • 自愿性 • 吸引力:玩乐为主 • 没有代沟 • 关系平等 • 培养孩子独立性 • 形成群体亚文化
•继续社会化(中年、老年期)
•再社会化
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
少儿期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一)基本社会化 1.婴幼儿时期 2.儿童期 3.少年期 4.青年期
人一出生社会化就开始了
初始社会化(primary socialization)
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 儿童传授语言、行为规范以及其他认知本领,使 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 家庭和社会对其承担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一、社会化的实施机构(社会化
的主体) 主要指个人社会化环境中的社会化机构。包 括:
1、家庭 是人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
境。总体看,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体的观念、心 理和行为习惯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宠爱型、放任型、专制 型、民主型)和家底氛围尤为重要。
2、学校 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最重要的社会环
3、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 展下去。
(二)社会化的可能性(社会化的条件) 个体生物基础(以人的生物遗传为基础) 表现在: •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高度发达的大脑: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
三、社会化的一般内容 (一)从社会化的基本活动来看 1、学习基本生活技能
生活自理能力 基本技能
社会化的重要理论

社会学概论社会化与人的自由

社会学概论社会化与人的自由

社会学概论社会化与人的自由首先,社会化是人们获得自由的基础。

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无法摆脱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化过程使个体接受了社会的传统、规则和道德,从而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社会化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个体能够在社会中自主地发展和实现其价值。

社会化为人们提供了获取知识、发展技能、交流思想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使其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从而实现个人价值。

其次,社会化对人的自由产生一定的限制和影响。

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面临着社会期望、群体压力和道德规范等的影响。

个体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接纳,往往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态度,以符合社会的要求。

社会化可能会对个体的自由意志和选择产生制约,限制他们追求个人利益和满足个人欲望的能力。

此外,社会化还可能导致价值观的同质化,使个体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束缚,难以保持个人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因此,社会化与个体的自由之间存在一种“社会约束-个人选择”的关系。

然而,社会化和个体的自由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也在不断地塑造和重构社会。

个体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将自己的主张、需求和意愿与他人互动,形成集体行动和共同决策的力量,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社会化并不意味着个体完全丧失了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在社会的框架下,个体能够自由选择和塑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期望,实现自我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总而言之,社会化与人的自由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社会化为个体提供了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是人们获得自由的基础。

但是,社会化也对个体的自由产生一定的限制和影响。

社会化与个体的自由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个体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和与他人互动,实现了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平衡和共赢。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化和个体的自由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保证,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个体的幸福。

社会学概论03社会化与社会互动

社会学概论03社会化与社会互动



1.5 皮亚杰:认知的发展(学会思考的 途径) 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儿童智力发展 要经历几个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1.5-2) 前操作阶段(2-7) 具体操作阶段(7-11) 形式操作阶段(12-15)
2、生命历程理论


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与宏观社会结构是密切相关 的 人生就是一个由无数生命事件所构成的序列, 宏观社会结构通过影响生命事件的排列方式而 影响到个体的社会化历程 理论要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部分: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不 能被本人所意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 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动机与欲望。他强调潜意识的重 要性,认为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 人命运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把人格分为本 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与生俱来,包括着 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自我由本我分出,处于本我与 外部世界之间,对本我进行控制与调节;超我是“道德 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与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 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

社会化研究的三个来源及角度


文化人类学:文化传承 社会心理学:个性发展 社会学:社会结构的整合;社会性

2、社会化概念内涵的发展

从少年儿童扩大到成人 从个体扩大到群体
个人
群体
一代人
社会或文化
文化
社会文化的 内化 自我
特定社会群 体的文化 群体意识和 群体心理特 征
文化代际传 递、代差 社会心理变 迁与时代特 征


自我意识和人格是社会互动的产物,是在不 断观察和反省他人对自己的反应的过程中形 成的 三个阶段:感觉阶段、解释阶段、自我反应 阶段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1.狭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和青年期五个阶段。

2.广义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独立人格的整个一生。

3.社会化就是将一个生物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人的生物本能被消减,社会性增强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必要性①个体角度:从未成年到成年,个人离不开社会化的过程。

②社会角度:社会有自我维持和发展的倾向,社会的延续和传承需要对成员的社会教化。

2.可能性1)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①所谓生活依赖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智力等尚未发育健全,不能自力更生、独立生活,从而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

②恰恰是这种长期依赖生活的特点、可塑性特点,既为个体提供了学习、掌握、接受和适应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的充足时间,又为父母和家庭管教个体提供了可能——个体既然在生理和心理上依赖父母和家庭,就不能不听父母和家庭的话。

2)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人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之所以大大优于其他动物,一个重要原因是人能通过思维、通过实践使学来的知识内化,变成自己的观念、思想、动机和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人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模仿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

3)人有语言能力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扛杆,它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社会化的内容,扩大了社会化的范围,加速了人们社会化的进程。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哈威格斯特:人生六阶段都有社会化任务•幼儿期:学习吃饭、穿衣、走路、说话等,形成社会与事物的简单概念;•儿童期:通过游戏学习动作、与伙伴建立关系、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道德情感;•青年期:同龄男女交往、学习和理解社会行动的价值和社会伦理体系、准备择业、为组建家庭做准备;•壮年期:结婚、生养孩子、就业;•中年期:养家糊口、独立承担事业、教育下一代、奉养年迈的父母;•老年期:适应退休后生活、适应老年孤独和配偶离去、适应被人照顾等。

《人的社会化》课件2

《人的社会化》课件2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社会化的全球化影响
全球化进程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将使得 人们更加容易接触到不同 文化,促进人的社会化进 程。
跨国交流
跨国交流的增加将使得人 们更加了解不同国家和文 化,对人的社会化产生积 极影响。
文化冲突
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化 之间的冲突和碰撞将不可 避免,对人的社会化产生 挑战。
社会化的未来趋势
个性化发展
同龄群体的负面影响也可能包括 不良行为、攀比等现象的出现, 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引导和监管。
PART 03
社会化的结果
形成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社会规范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学习和模仿,逐渐习得社会成员所遵循的行为准则 和规范,这些规范包括道德、法律、习俗等,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础。
价值观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事物和行为的价值判断和取向,这些价值观 念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和决策。
形成角色和身份认同
角色
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通过学习扮演 不同的社会角色,如子女、学生、工 作者等,逐渐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 置和职责。
身份认同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自 己身份的认知和认同,这种认同包括 自我概念、自尊心等,对个体的心理 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影响。
形成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
人际关系
社会化的未来发展
社会化的技术影响
01
02
03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改变人 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 ,对人的社会化产生深远 影响。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 可以更方便地交流和分享 信息,对人的社会化产生 积极影响。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将为 人们提供更加真实的虚拟 体验,对人的社会化产生 挑战。

第三讲 社会化(Socialization

第三讲  社会化(Socialization

(二)继续社会化(发展社会化 development socialization)——成 年和老年阶段(大约为20岁以后)
• 1、成年期 • 2、老年期
1、成年期
• (1)成人阶段的特性 ) • 成年期以40岁分界 • (2)成年期的问题 2 • 成年期需完成诸多人生任务,如果完成得不圆满 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其中最值得关注 的是婚姻问题和就业问题。
• 再社会化——个体从一种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生活方式 向另一种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生活方式急剧转变和适应 的过程,分为主动型、被动型两种。 • 主动再社会化包括:个体承担地位更高的社会角色后进行 的再社会化 和个体移居或客居文化模式很不相同的他乡 后进行的再社会化 • 被动再社会化包括 :个体的社会地位大大降低后不得不 进行的再社会化和个体违反社会规范后而被社会强制进行 的再社会化
六、西方学者关于社会化的理论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库利的“镜中我” • 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 2.米德的“角色扮演/借用”理论 米德的“角色扮演/借用” • 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其过程分为三个阶 段。 • 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 弗洛伊德的 • 人格的发展是受“无意识”驱动的。 • 4.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 埃里克森的 八阶段” • 人格的发展贯穿一生,其过程分为八个阶段。 • 5.生命历程理论 生命历程理论 • 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作是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 物。
同辈群体
• 同辈群体对个体社会化长生积极还是消极 影响,主要取决于群体内的价值取向。
工作单位
• 工作单位以多种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化: (1)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 场所 (2)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 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3)在工作单位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简述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简述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简述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技能社会化:如果想要在这个社会里好好的生存,就必须得参与社会的实践,努力学好各门知识,在社会中磨练自己的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

2、政治社会化:作为社会的成员就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意识,努力的朝国家想要的人才发展,接受和学习国家的政治制度,为国家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3、行为社会化: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社会的也有属于它的社会规范和法律法则,这就需要社会成员的行为要自觉的遵守,使自己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在同一层面上。

4、性别角色社会化:性别角色是代表社会的成员的不同权利和义务,男人和女人在社会上有着不同的社会特征,一个人只有经过不同的教化,才能在社会的熏染下进入属于自己的性别领域中,从而诠释属于自己的性别角色。

一、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

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

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

二、人的社会化的功能从文化角度看,人的社会化是文化延续和传递的过程,个人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

著名美国社会学家w.奥格本对社会现象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人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

这种观点反映了人的社会化在文化延续中的重要性。

从社会结构角度看,学习、扮演社会角色是社会化的本质任务。

帕森斯曾说,社会没有必要把人性陶治得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而只须使人们知道社会对不同角色的具体要求就可以了。

他认为角色学习过程即社会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其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

社会学课件 03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课件 03人的社会化

大众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社会化的影响
儿童是以他们周围的人的行为为自己行为的模本。 电视暴力与攻击性行为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关系 对成年人,更容易隐藏攻击性的想法,更容易与人交 流一些敌意的词汇和犯罪意识。 大众传媒制造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

大众传媒
少年和青年社会化遇到的问题
1、心理上的断乳 2、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 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4、社会的迅速变迁 5、代沟

社会化的必要性
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
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 对一个社会来说,如果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 文化就不能保持其一致性,共同的社会目标也 就无法实现。 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 下去。
二、社会化的过程
第三讲 人的社会化
SOCIALIZATION
主要内容
一、社会化的涵义和内容 二、社会化的过程 三、社会化的机构 四、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狼孩的故事
一、社会化 SOCIALIZATION
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 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没有社会化就没有社会 社会化的目的:为了生存与发展,人类必须学习文化 模式

四、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个性/人格(personality),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关照模 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宣明的特征。 个性包括:

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 行为(技能、天赋、能力水平) 情感(感觉和感情)

自我 self
自我是指个体对他们的个人特征和社会意识的感觉。即我是谁, 我怎么跟他人区分开来。 自我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社会化过程

社会学概论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人的社会化
11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7页
第一节 二 5 依社会关系中发生互动的性质
初级社会关系——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简单 的、初步的、直接的、最密切、最了解、最有影响的 关系。
次级社会关系——在原始的社会关系基础上派生 的,复杂的、直接或直接接触的,亲疏不等、密切程 度不等、影响不等的关系。
12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37页
21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7页
第二节 二 1 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
D.关系强度——从四个维度测量:互动频率;感 情力量;亲密程度;互惠交换。
E.互惠性——相互的价值性、有益性、支持性等。
22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7页
第二节 二 2 社会网络的功能
A.信息传递 B.资源配置 C.社会支持——个体从社会网络中所获得的金钱、 情感、友谊等资源的支持
C.行动主体所动员的具有回报预期的社会结构资 源
D.嵌入在社会结构或社会关系之中,对社会行动
产生影响,人们通过自身有目的的行动可以获得或改 变流动方向的一种资源
29
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37页
第三节 二 社会资本的构成及特征
1、社会资本的构成
2、社会资本的特征
30
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37页
第三节 二 1 社会资本的构成
第二节 一 3 网络结构观
观点:将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纽带关系看成一种客观
的社会结构;任何关系都会对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网络结构观与地位结构观的区别: a.从关系认识个体的社会位置;按照个体属性特征规定个体
的社会位置。 b.个体社会关系分成不同网络;按个体属性进行分类。 c.分析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的“嵌入性”;注重身份和归属感。 d.关注人们对社会资源的摄取能力;强调人们是否占有和占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社会化

2.人具有高级神经活动系统,能进行抽象思 维,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为学习社会 文化提供了可能。 有强烈遗传本能的动物,后天的学习完全是 多余的。 如果人有本能,社会化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人的学习能力在于知识内化力。
知识内化是指把他人知识变成自己知识、把 感性知识加工成理性知识的能力。
3.人有语言能力和运用第二信号系统的抽象 思维能力——为学习社会文化提供了工具。 人借助于语言学习社会文化,积累知识,指 导自己行为。
和个人对社会能动的选择与调试的 统一过程。
2.理解:从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从时间方面理解: 社会化涉及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 过去认为社会化是有终点的。 • 对社会化的解释是从出生到踏入社会就 结束了。 • 现在认为它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
第二,从内容方面理解: 注重作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应具有的文化遗 产。 注意: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 第三,从关系方面理解: 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 既是社会对个人的教化,又是个人对社会 的能动调适。
把社会化看成维持社会结构完整、完成世 代交替的过程。 • 社会要想保持结构完整,就要有各种担 任不同职业的角色。
• 社会要完成世代交替,就要持续不断地 为社会各类角色培养接班人。 • 这两个重任只有社会化才能完成。
第三章 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意义和内容
一、社会化的必要性 (一)只有通过社会化才能把自然人变成社 会人。 因为人的社会属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化 的结果。必须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做人的 资格。 (二)只有通过社会化才能满足人的生活需 要,仅靠人的本能是不行的。 一方面,人的本能比动物少得可怜。 另一方面,人的需要比动物要复杂和高级得 多。
• 1920年,印度一队猎人在山上捕获了两个与狼群 嬉戏的女孩,交给当地米德纳布尔孤儿院院长辛 格大主教。主教分别给两个女孩命名卡玛拉和亚 玛拉。这两个在狼群中长大的女孩汗毛长且密, 喜欢吃生肉。她们昼伏夜出,靠四肢行走,经常 呲牙咧嘴、嗷叫袭人。亚玛拉仅仅活了一年,卡 玛拉4年后学会了独自站立,第五年,能用点头或 摇头表示是与否,能弄懂二三十个单词的含义, 开始端着盘子用手抓食。随后,又学会了用杯子 喝水。1929年,年约17岁的卡玛拉死于尿毒症。 她当时的智力和行为水平,与正常发育的4岁幼儿 基信号系 统的刺激。动物只能接受第一信号系统的 刺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g. 退伍军人转业回家
课后作业
1、对一位异性同学进行“成长历程”的访谈,提交采访笔录。 2、以“网瘾少年的成因及其对策”为题,运用社会化的相关知识, 写一篇小论文。(任选一题完成)
(一)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1、库利:“镜中我”理论
(教材p.91-96)
(社会心理学派)
库利最早将“自我”概念引入社会化研究。他认为,自我或人格是
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互动的产物。 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而形成关于自我的概念,称为“镜
中我”。每个人的“自我”观念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2、习得 or 创造:社会化的突破
如果全是习得,创新何以可能?
3、社会化 or 被社会化:社会化中的互动
eg.幼儿园老师保持一颗童心:在社会化孩子的同时也被孩子社会化。
4、适度社会化 or 过度社会化:消除社会化的神话
人的本性不能被“化光”,超我对本我的过份压抑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
5、摆脱角色:走出社会化
(2) 广义:社会化不仅是一个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
的过程。
1950s后:成年人同样需要社会化,它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3) 广义研究的新发展。
①强调研究的社会意义;②扩大个体内涵,个体社会化→群体社会化
一、什么是社会化
2、理解社会化的三个角度 (1) 文化的角度。
(p.88-90)
①社会化的开端;②感情和爱的培养;③权威的影响。 ①专门设立的学习机构;②组织机构。 ①独立平等的交往;②接受亚文化的影响。 ①职业社会化;②检验家庭及学校社会化的成果。 ①价值观念的导向作用;②行为活动的暗示作用。
(3)同龄群体 (4)工作单位
(5)大众传媒
三、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p.84-85) 自学
(2)预期社会化
(3)发展社会化 (4)逆向社会化 (5)再社会化
5、社会化与社会运行
视频:顾骏谈教育
二、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1、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p.86-88) 自学
(教材p.86-90)
(1) 语言能力;(2) 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2、社会化的主体 (1)家庭 (2)学校
社会化被看作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 (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文化学派)
(p.82-83)
(2) 人格发展的角度。
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 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社会心理学学派)
(3) 社会结构的角度。
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更具有社会性,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角色承担,社 会化过程就是一个角色学习过程。(功能主义学派)
(1)代差是正常现象,是下一代对上一代文化的扬弃; (2)对代差的性质要做具体分析。
教材第四节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p.100-104) 自学
六、延伸的讨论
(补充讲解)
1、Nature(天性) or Nurture(教养) :社会化的效率
eg.先天资质or后天培养?梅西与姚明互换职业,还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吗?
海”- “下岗”。
四、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1、儿童期
(教材p.96-98)
社会化的开端,主要进行“初始社会化”。 2、青年期 主要问题是“自我认同”问题,大量进行“预期社会化”。 3、成年期
扮演各种复杂的社会角色,主要进行“发展社会化”。
4、老年期 主要问题是身体机能、社会地位和声望下降,疾病和死亡。 有时需要接受“逆向社会化”。
视频:关于“野孩子”
第三讲 人的社会化
一、什么是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三、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四、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五、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六、延伸的讨论
一、什么是社会化
1、社会化的含义
(p.82)
(教材p.81-85)
(1) 狭义: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
1950s前:主要以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
视频:网瘾少年扬言杀死父母
五、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1、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教材p.98-100)
各个社会化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给儿童和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2、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1)无效的文化传递;(2)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
3、代差(或叫代沟)
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
一、什么是社会化
3、社会化的定义
(p.83)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
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
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①对个人来讲,通过社会化使个人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群体、社会中的一
员,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②对社会来说,通过社会化,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和传递社会文化, 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 个人
关系中介/连接纽带? 社会化、角色、化的类型 (1)初始社会化
(p.83-84)
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如学习说话、识字等。 学习将来扮演的角色,如大学里的学习。 成年人为适应社会而学习,如业余进修商务礼仪。 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如电脑、网络知识。 放弃原有的、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规范,如罪犯、新兵。
社会化过程分为八个阶段。(略)
自学
(二)生命历程理论
(p.94-96)
该理论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做是更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
理解为一个由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以“生命事件”概念为中介,打
通了社会结构与个体社会化过程之间的关系。
eg.一个“50后”的生命历程: “三年饥荒”- “文革”- “知青下乡”- “下
三、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2、米德:“角色扮演”理论
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I)和“客我”(me)两个部分,两者相互建 构,自我的发展就是两者之间连续不断的互动过程。 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 照这种期待从事角色行为的能力。
三、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3、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成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id):人类的基本需求与(性)冲动, 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ego):个人在现实中获得需求满足, 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 遵循完美原则。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图
三、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4、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p.93-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