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三讲人的社会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关于“野孩子”
第三讲 人的社会化
一、什么是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三、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四、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五、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六、延伸的讨论
一、什么是社会化
1、社会化的含义
(p.82)
(教材p.81-85)
(1) 狭义: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
1950s前:主要以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
(2) 广义:社会化不仅是一个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
的过程。
1950s后:成年人同样需要社会化,它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3) 广义研究的新发展。
①强调研究的社会意义;②扩大个体内涵,个体社会化→群体社会化
一、什么是社会化
2、理解社会化的三个角度 (1) 文化的角度。
(1)代差是正常现象,是下一代对上一代文化的扬弃; (2)对代差的性质要做具体分析。
教材第四节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p.100-104) 自学
六、延伸的讨论
(补充讲解)
1、Nature(天性) or Nurture(教养) :社会化的效率
eg.先天资质or后天培养?梅西与姚明互换职业,还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吗?
eg. 退伍军人转业回家
课后作业
1、对一位异性同学进行“成长历程”的访谈,提交采访笔录。 2、以“网瘾少年的成因及其对策”为题,运用社会化的相关知识, 写一篇小论文。(任选一题完成)
一、什么是社会化
3、社会化的定义
(p.83)
wk.baidu.com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
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
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①对个人来讲,通过社会化使个人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群体、社会中的一
员,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②对社会来说,通过社会化,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和传递社会文化, 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 个人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成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id):人类的基本需求与(性)冲动, 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ego):个人在现实中获得需求满足, 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 遵循完美原则。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图
三、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4、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p.93-94)
(p.88-90)
①社会化的开端;②感情和爱的培养;③权威的影响。 ①专门设立的学习机构;②组织机构。 ①独立平等的交往;②接受亚文化的影响。 ①职业社会化;②检验家庭及学校社会化的成果。 ①价值观念的导向作用;②行为活动的暗示作用。
(3)同龄群体 (4)工作单位
(5)大众传媒
三、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关系中介/连接纽带? 社会化、角色、互动…
社会
一、什么是社会化
4、社会化的类型 (1)初始社会化
(p.83-84)
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如学习说话、识字等。 学习将来扮演的角色,如大学里的学习。 成年人为适应社会而学习,如业余进修商务礼仪。 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如电脑、网络知识。 放弃原有的、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规范,如罪犯、新兵。
海”- “下岗”。
四、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1、儿童期
(教材p.96-98)
社会化的开端,主要进行“初始社会化”。 2、青年期 主要问题是“自我认同”问题,大量进行“预期社会化”。 3、成年期
扮演各种复杂的社会角色,主要进行“发展社会化”。
4、老年期 主要问题是身体机能、社会地位和声望下降,疾病和死亡。 有时需要接受“逆向社会化”。
视频:网瘾少年扬言杀死父母
五、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1、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教材p.98-100)
各个社会化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给儿童和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2、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1)无效的文化传递;(2)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
3、代差(或叫代沟)
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
2、习得 or 创造:社会化的突破
如果全是习得,创新何以可能?
3、社会化 or 被社会化:社会化中的互动
eg.幼儿园老师保持一颗童心:在社会化孩子的同时也被孩子社会化。
4、适度社会化 or 过度社会化:消除社会化的神话
人的本性不能被“化光”,超我对本我的过份压抑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
5、摆脱角色:走出社会化
(一)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1、库利:“镜中我”理论
(教材p.91-96)
(社会心理学派)
库利最早将“自我”概念引入社会化研究。他认为,自我或人格是
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互动的产物。 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而形成关于自我的概念,称为“镜
中我”。每个人的“自我”观念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三、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2、米德:“角色扮演”理论
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I)和“客我”(me)两个部分,两者相互建 构,自我的发展就是两者之间连续不断的互动过程。 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 照这种期待从事角色行为的能力。
三、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3、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p.84-85) 自学
(2)预期社会化
(3)发展社会化 (4)逆向社会化 (5)再社会化
5、社会化与社会运行
视频:顾骏谈教育
二、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1、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p.86-88) 自学
(教材p.86-90)
(1) 语言能力;(2) 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2、社会化的主体 (1)家庭 (2)学校
社会化被看作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 (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文化学派)
(p.82-83)
(2) 人格发展的角度。
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 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社会心理学学派)
(3) 社会结构的角度。
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更具有社会性,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角色承担,社 会化过程就是一个角色学习过程。(功能主义学派)
社会化过程分为八个阶段。(略)
自学
(二)生命历程理论
(p.94-96)
该理论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做是更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
理解为一个由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以“生命事件”概念为中介,打
通了社会结构与个体社会化过程之间的关系。
eg.一个“50后”的生命历程: “三年饥荒”- “文革”- “知青下乡”- “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