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碾压式土石坝坝顶超高计算及坝定高程的确定
……(A.1.7-1)……(A.1.7-2)10001544154410982.2 气象资料及风区内水域平均水深H m正常蓄水位时W=设计洪水位时W=校核洪水位时W=正常蓄水位时gD/W 2=设计洪水位时gD/W 2=校核洪水位时gD/W 2= W………计算风速(m/s)规范附录A公式(A.1.7-1)、(A.1.7-2): 将上述公式简化后可得: 式中: h…当gD/W 2=20~250时,为累积频率5%的波高h 5%;当gD/W 2=250~1000时,为累积频率10%的波高h 10%;2.3 其他参数D…………风区长度(m),D=1 计算依据2 已知参数2.1 水库水位及坝迎水面前水深H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第5.3节及附录A有关规定。
(1)对于内陆峡谷水库,当W<20m/s、D<20km时,波浪的波高和平均波长可采用官厅水库公式计算,即按3 风浪要素(平均波高h m 及平均波长L m )的确定碾压式土石坝坝顶超高及坝顶高程的确定3/1212/120076.0⎪⎭⎫ ⎝⎛=-W gD W W gh 75.3/1215.2/12331.0⎪⎭⎫ ⎝⎛=-W gD W W gL m 3/14/500166.0D W h =75.3/10016.1062.0DWL m =…………(A.1.12-1)1.50.8K △……………斜坡的糙率渗透性系数,K △= K W ……………斜坡的糙率渗透性系数,根据W/(gH)1/2的值按规范表A.1.12-2用内插法确定 (2)按规范A.1.12条,当上游坝坡为单坡且m=1.5时,平均爬高R m 按公式(A.1.12-1)计算:4 设计波浪爬高R的确定 (1)按规范A.1.12条,当上游坝坡为单坡且1.25〈m〈1.5时,平均爬高R m 由m=1.25和m=1.5的计算值按内插法计算。
(2)按规范附录A.1.7及A.1.8条的规定,根据gD/W 2和h m /H m 值的范围可按规范表A.1.8求取平均波高h m :风浪要素计算成果表波高h及平均波长L m 规范表A.1.8 不同累积频率下的波高与平均波高比值(h p /h m )平均波高h mm………………………单坡的坡度系数,m= 式中:mm W m L h mK K R 21+=∆…………(A.1.12-1)0.8 式中:K △……………斜坡的糙率渗透性系数,K △= (3)按规范A.1.12条,当上游坝坡为单坡且m=1.25时,平均爬高R m 按公式(A.1.12-2)计算:系数K W 计算成果表m=1.5时的平均爬高R m(1.5)计算结果表 K W ……………斜坡的糙率渗透性系数,根据W/(gH)1/2的值按规范表A.1.12-2用内插法确定 R 0……………无风情况下,平均波高h m =1m时的爬高值,根据m的值按规范表A.1.12-3用内插法确定系数K W 计算结果表R 0计算结果表m=1.25时的平均爬高R m(1.25)计算结果表mW m h R K K R 0∆=……………(A.1.10)0.000003610000 式中:K………………………综合摩阻系数,K=D………………………风区长度(m),D=β……计算风向与坝轴线法线夹角,β=风壅水面高度e计算结果表 按规范A.1.10条,风壅水面高度按公式(A.1.10)计算:W…………………………计算风速(m/s)H m ………………风区内水域平均水深(m)5 风壅水面高度e的确定设计爬高R计算结果表规范表A.1.13 不同累积频率下的爬高与平均爬高比值(R p /R m ) (4)按规范A.1.11条,设计波浪爬高值应根据大坝级别确定,1、2、3级大坝采用累积频率为1%的爬高值R 1%,4、5级大坝采用累积频率为5%的爬高值R 5%。
SL 274-200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震三种运用条件
本规范
条第 第 款
条
条第
第款
条第 款
条第 款 第 款
条第
款和第 款
条
条
条第 第 款
条
条
条
条
条第 第 款
条第 第 款
条第 款 第 款
条第 第 款
条
条
条及
条为强制性条文 规范
文本中用黑体字表示 其余为推荐性条文
本 规 程 解 释 单 位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 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甘宪章 孙胜利 钱忠柔 阎中华
称为心墙坝
无粘性土
粘粒 粒径小于
含量 质量 不大于
塑性
指数不大于 颗粒间不具有粘结力的土
砾石土
含有碎石 砾 砂 粉粒 粘粒等组成的宽级配土 有冰碛
的 风化的和开挖的风化岩石或软岩经碾压后形成的及人工掺合
的各种砾石土
膨胀土
富含亲水矿物并具有明显吸水膨胀与失水收缩特性的高塑性
粘土
分散性粘土
遇水尤其是遇纯水容易分散 钠离子含量较高 大多为中 低
和泥炭
湿陷性黄土
主要由粉粒组成 呈棕黄或黄褐色 具有大孔隙或垂直节理
特征 遇水产生自重湿陷的土 称自重湿陷性黄土 不产生自重
湿陷性的黄土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红粘土
石灰岩或其他熔岩经风化后形成的富含铁铝氧化物的褐红色
主要术语
均质坝
坝体断面不分防渗体和坝壳 绝大部分由一种土料组成的坝
土质防渗体分区坝
坝体断面由土质防渗体及若干透水性不同的土石料分区构
成 可分为心墙坝 斜心墙坝 斜墙坝以及其他不同形式的土质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案例例题0902
主要解答过程:
混凝土重力坝
碾压混凝土坝
4.4 某碾压混凝土最大坝高75m,相应断面作用水
第 头为72m
四 (1)若上游面采用防渗等级W8的二级配碾压混凝
章 土防渗,最小防渗层有效厚度 。
挡
水
(A)2.0m (B)2.4m (C)2.8m (D)3.2m
、 蓄
答案 :(B)
水 建
规范SL314-2004 5.0.5条规定,二级配碾压混
用,D项后半部分判断正确。
物 所以:D项判断正确。
建 减少上游面倒坡坡度。
筑 C.采用非有限元法计算拱坝应力,应控制不产生拉应力;可采 物 用加大水平拱中心角予以解决。
D.拱座稳定安全系数偏低,可改用椭圆线拱予以改善。
混凝土拱坝
答案:B、D。
第 解: 1、规范SL282—2003 第3.2.4-2条规定“拱端
四 内弧面与拟利用岩的夹角不应小于30°。所以,A
渗透稳定,拟在心墙底部做一道混凝土防渗墙。
第 四 章
试问混凝土防渗墙顶部插入粘土心墙的高度和底 部深入基岩的深度哪一选项符合规范规定?
挡
(A) 6.0 m 1.0 m
(B) 6.0 m 0.5 m
水
(C) 6.5 m 1.0 m
(D) 6.8 m 0.5 m
、 蓄 水
答案:(D) 考点: 砂砾石坝基渗流控制
混凝土重力坝
4.3 某混凝土重力坝坝高70m,泄洪要求在水位
第 190m时总泄量7800m3/s。若在176m高程设开敞
四 式溢流孔(表孔),单孔净宽15m。试问需设几个
章 表孔?
挡
水 已知表孔所在坝段坝体上游面铅直,表孔定型设计
关于水库风浪高度计算公式的几个问题
关于⽔库风浪⾼度计算公式的⼏个问题关于⽔库风浪⾼度计算公式的⼏个问题1 关于鹤地⽔库波⾼计算公式现⾏规范《⽔⼯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SL744-2016),《⽔⼯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推荐的波浪要素计算⽅法分别是莆⽥试验站公式、鹤地⽔库公式及官厅⽔库公式。
莆⽥试验站公式如下。
式中-平均波⾼,m;-平均波周期,s;-计算风速,m/s;D-风区长度,m;-⽔域平均⽔深,m;g-重⼒加速度,取9.81m/s2。
注意。
在SL744-2016与DL5077-1997中,平均波长计算公式中的⽔深符号与平均波⾼计算公式中的⽔深符号不同,但没有相应说明内容。
在《碾压式⼟⽯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碾压式⼟⽯坝设计规范》(DLT5395-2007)及《⼩型⽔利⽔电⼯程碾压式⼟⽯坝设计规范》(SL189-2013)中,平均波长计算公式中⽔深采⽤坝迎⽔⾯前⽔深。
在《碾压式⼟⽯坝设计规范》(SDJ218-84,作废)、《堤防⼯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滩涂治理⼯程技术规范》(SL389-2008)、《海堤⼯程设计规范》(SL435-2008)中及《⼴东省海堤⼯程设计导则(试⾏)》(DB44/T182-2004),平均波长计算公式中⽔深采⽤⽔域平均⽔深。
《⼩型⽔利⽔电⼯程碾压式⼟⽯坝设计导则》(SL189-1996,作废)第6.1.7条,波⾼可采⽤莆⽥试验站公式或官厅-鹤地公式等算出。
官厅-鹤地公式是指波⾼按官厅⽔库公式计算、波长按鹤地公式计算。
新版SL189-2013仅推荐采⽤莆⽥试验站公式计算波浪要素,但没有说明原因。
在SDJ218-84附录⼀中,推荐的波浪要素计算公式有莆⽥试验站公式、安德烈扬诺夫公式及官厅-鹤地公式。
安德烈扬诺夫公式如下。
,并在注中说明,原公式作者未规定计算波⾼的累积频率,经⽐较,当时,可取为,当时,可取为。
官厅⽔库波⾼、波长计算公式如下。
土石坝设计规范与堤防设计规范易混淆点对比分析
土石坝设计规范与堤防设计规范易混淆点对比分析摘要:土石坝和堤防设计是我们水利设计人员经常会遇到的,它们都需要进行土料填筑设计、坝(堤)顶部高程计算、稳定渗流计算等。
但计算方法和内容在不同规范中给出了不用的要求。
本文主要针对规范中易混淆点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土石坝;堤防;稳定渗流;填筑要求1 引言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189-2013)、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2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以下简称小型土石坝规范、土石坝规范、堤防规范)是我们设计人员经常会用到的规范。
其中土石坝规范适用于1级、2级、3级和3级以下坝高大于30m的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小型土石坝规范适用于4级、5级,且坝高小于30m的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堤防规范适用于新建、加固、扩建、改建堤防工程的设计。
这三本规范在土料填筑、坝(堤)顶高程计算、稳定渗流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点,但是规范要求不尽相同,也是我们设计人员容易混淆的地方。
本文章通过对比3本规范,找出他们的不同点。
2术语区别土石坝和堤防均有坡面,排水沟,平台。
但3个规范对其有不同的定义。
对坝(堤)坡的定义小型土石坝规范和土石坝规范是上游坝坡、下游坝坡;堤防规范的定义为背水侧坡、临水侧坡(工程上也习惯称内坡、外坡)。
对排水沟的定义小型土石坝规范是纵向排水沟、横向排水沟,土石坝规范是纵向排水沟,竖向排水沟(注意此处和小型土石坝规范的定义是有区别的);堤防规范的定义是平行堤轴线的排水沟,竖向排水沟。
对于坡面平台的定义两个土石坝规范均为马道;堤防规范的定义为戗台。
3填筑要求3.1填筑土料小型土石坝规范对土料的渗透系数要求是均质坝不大于1×10-4cm/s,心墙和斜墙不大于1×10 -5cm/s。
易溶盐和中溶盐的含量按质量计不大于5%。
有机质均质坝不大于5%,心墙和斜墙不大于2%;土石坝规范和其要求基本一致,但易溶盐和中溶盐的含量调整为不大于3%。
坝工部分以挡水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为主的土石坝水利枢纽设计毕设说明书
说明书摘要该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本工程拦河坝为碾压式粘土心墙土石坝。
由于山区水位暴涨暴落,所以设置成兴利库容和拦洪库容完全不结合,即正常蓄水位和汛限水位均为2822.5米。
本设计是侧重于坝工部分以挡水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为主的土石坝水利枢纽设计。
第一步,通过调洪演算得到最佳的溢流堰孔口净宽和堰顶高程方案,比较不同类型的土石坝在施工特点,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优劣,最终确定大坝坝型为粘土心墙土石坝,并且初定了大坝的轮廓尺寸。
然后通过土料设计,对照指标确定了砂砾料场及粘土料场的位置。
再次选择坝体的三个典型断面对大坝进行渗流计算,画出流网图,校核渗流逸出处的渗透坡降确定是否满足要求。
然后通过vb编程进行稳定分析,最终进行坝体细部构造设计。
第二步,进入主要建筑物设计阶段。
确定出大坝的型式及坝址和坝轴线。
另外确定该枢纽的组成建筑物,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水电站厂房等。
第三步,进入第二主要建筑物设计阶段。
确定出泄水建筑物的尺寸,型式和结构,定为泄水隧洞。
然后进行轴线选择和水力计算,从下泄能力、净空余幅、挑距和冲刷深度等方面校核设计的可行性。
最后进行细部构造设计。
第四步,进行初步的施工组织设计。
确定导流标准,施工分期。
定出开始日期、截流日期、拦洪日期、封孔蓄水日期、初始发电日期和竣工日期。
最后进入专题设计,隧洞衬砌应力计算,利用理正岩土分析软件,计算衬砌及配筋。
本设计以《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为基本设计依据,外加参考了与土石坝的有关资料和书籍。
由于知识有限,对于本设计中的不妥及错误之处,恳请批阅批评指正。
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束一鸣,王玲玲,苏怀智等老师的知道,再次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设计共历时9周。
关键词:粘土心墙土坝04021104 卢珊珊AbstractThe River is located in southwest China, the project includes the RCC dam with clay core wall of earth-rock style. The water level rise due to storm down the mountains,so the active Storage is not combined with the detention storage, that is, normal water level and flood control level are both 2822.5 meters. The dam was designed in part to focus on retaining buildings and discharge structure-based design of earth-rock dam water control project.A first step, through the Flood Regulating and Calculating to get the best net width of the overflow weir Orifice and the altitude of weir top, then compare different types of earth-rock features 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type of clay dam earth-rock core, and the outline of an initial size of the dam. Through the soil and then design, the control indicators to determine the gravel and clay material yard field position. Once again chosen the three typical cross-section of dam for seepage calculation, draw network maps, checking the seepage infiltration gradient to determine wheth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Use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to analyze the stability, and ultimately to carry out detailed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dam.The second step, to enter the main building design stage. To determine the type and the dam site and dam axis. In addition to determin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hub structures, including retaining structures, drainage structures, such as hydropower plants.The third step is the second major phase of building design. To determine the size of Discharge structure, type and structure of the tunnel for discharge. To select the axis and then proceed hydraulic calculation, from the discharge capacity of more than pieces of headroom, and washed out from the depth of check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sign. Finally design the detail of the Structural .The fourth step is a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iversion to determine standards, the construction phases. Set start date, closure date, flood detention date, the date of reservoir impoundment, the initial generation date and completion date.Finally enter the topic design, calculate the tunnel lining stress, the use of geotechnical analysis software is the rationale for calculating the lining and reinforcement.The design based on the "Code for Design of roller compacted earth dam SL274-2001", along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with the earth dam and books. Due to the limited knowledge about the design of the inappropriate and wrong, ask for his approval in criticism.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very appreciate for the directions by Professor Shu Yi-Ming, Wang Ling-Ling, Su Huai-Zhi, once again express our sincere gratitude.The design period is a total of nine weeks.Key words: Clay, Core wall of earth, Dam目录第一章前言 (8)1.1 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和作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1年岩土专业知识练习题和答案解析(Part20)
2021年岩土专业知识练习题和答案解析(Part20)共2种题型,共50题一、单选题(共30题)1.在工程地质测绘中,对地质构造线的定位宜采用()。
A:目测法B:罗盘仪、气压计C:半仪器法D:仪器法【答案】:D【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 (2009年版)第8. 0. 4条规定,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应根据精度要求选用适当方法。
对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软弱夹层、地下水露头和不良地质作用等特殊地质观测点,宜用仪器定位法。
2.在自下而上的土石吧渗流逸出处水力坡降1.1,求得临界水力坡降值1.0,则下述对流土可能性判定正确的是哪一种?()A:土体处于稳定状态B:土体发生流土破坏C:土体处于临界状态D:无法判定【答案】:B【解析】:工程中,若只要求出渗流逸出处的水力坡降i,与临界水力坡降icr比较,即可判别流土的可能性。
本题中icr( 1.0)小于i( 1.1),所以土体是处于破坏状态的。
3.关于小窑采空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表变形形成移动盆地B:应查明地表裂缝,陷坑的位置、形状、大小、深度和延伸方向C:当采空区采深采厚比大于30,且地表已经稳定,对三级建筑可不进行稳定性评价D:地基处理可采用回填或压力灌浆法【答案】:A【解析】:对于小窑采空区,由于其采空区范围非常窄小,地表不会产生移动盆地。
4.关于坝体与土质坝基及岸坡的连接必须遵守的规定,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坝断面范围内必须清除坝基与岸坡上的草皮、树根、含有植物的表土、蛮石、垃圾及其他废料,并将清理后的坝基表面土层压实B:坝体断面范围内的高强度、低压缩性软土及地震时易液化的土层,应清除或处理C:土质防渗体应坐落在相对不透水土基上,或经过防渗处理的坝基上D:坝基覆盖层与下游坝壳粗粒料(如堆石等)接触处,如果不符合反滤要求,应设置反滤层【答案】:B【解析】: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74—2001)第7. 1.2条,坝体与土质坝基及岸坡的连接应遵守一系列原则,包括:①坝段面范围内必须清楚顼基与岸坡上的草皮、树根、含有植物的表土、蛮石、垃圾及其他废料,并将清理后的坝基表面土层压实;②坝段面范围内的低强度、高压缩性软土及地震时易液化的土层,应清除或处理掉;③土质防渗体应坐落在相对不透水地基上,或经过防渗粗粒的地基上;④坝基覆盖层与下游坝壳粗粒料(如碓石等)接触处,应符合反滤要求,如不符合应设置反滤层。
坝体稳定计算
初期坝的稳定计算考虑到初期坝的筑坝材料为堆石,为无粘性土材料,按照《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折线法计算初期坝坝坡的稳定安全系数。
由于初期坝的透水性强、浸润线的位置较低,且下游坝坡对坝体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故不计算坝体上游坡的稳定情况。
1) 计算工况按照相关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工况应包括正常工况、洪水工况和特殊工况三种。
小河金矿尾矿库工程所在区域的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根据《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可以不计算地震工况.因初期坝的透水性很强,稳定计算中可以不考虑浸润线对下游坝坡的影响,因此设计只计算正常工况下的坝坡稳定性. 2) 计算参数参考其他工程的经验和业主提供的数据,初期坝的计算参数选取工程中最常用的总应力法计算参数,如表5-1所示。
表5-1 坝体稳定计算参数表3) 稳定计算:初期堆石坝材料的粘聚力为零,按照《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折线法进行初期坝坝坡的稳定计算,计算公式如下:ii i i2i i a n cos sin cos tg K θθθϕ∑∑==G G E E式中:En —抗滑力在水平方向投影的总合; Ea —滑动力在水平方向投影的总和;ϕ-—各滑块的摩擦角;iGi—各滑块的重量;θ——各滑块滑动面的倾角。
i---——-—-—---—————---——--——--—--—--—--—-——————----—--————-——-—————------—计算项目:小河初期堆石坝稳定-——-——-———--—-—-—--——-—--——--—-—-—--—---—--——---——-——-——-—-—-----———-—--[计算简图][控制参数]:采用规范: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计算工期: 稳定渗流期计算目标: 安全系数计算滑裂面形状:折线形滑面不考虑地震[坡面信息]坡面线段数 5坡面线号水平投影(m)竖直投影(m)超载数1 34。
000 17.000 02 2.000 0。
坝顶高程计算表
0.362118909 0.5
18.15 12.1 12.165 220
0 0.285486113
3.317727945 0.8 1.04 2
0.636634031
300.418
单坡上的平均波浪爬高Rm
安全加高A 计算风速W 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V1 水域平均水深Ho 风区长度D(m)
计算风向与坝轴线法线的夹角β 浅丘区平均波高hm 峡谷区平均波高hm 浅丘区平均波长Lm 斜坡的糙率渗透性系数K△ 经验系数Kw 单坡的坡度系数m h2%(鹤地公式) h5% 峡谷区平均波长Lm 校核洪水位
1.167393026
301.6424073
0.000465729 0.385941618 0.209750879
0.209750879 0.3 12.1 12.1
12.703 220 0
0.155398957
P=0.5% P=5%
水位 300.956 300.418
坝底高程 288.253 288.253
坝顶超高计算(鹤地公式)
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
规范》SL274—2001P15,本工程
*** 水库
设计洪水位+正常运用条件的坝顶超高 301.585393
校核洪水位+非常运用条件的坝顶超高
坝前风壅高度 e=KW2Dcosα/(2gHm) 0.001094234
波浪爬高R5%
0.666298792
坝前风壅高度 e=KW2Dcosα/(2gHm) 波浪爬高R5%
带马道的复坡上的平均波浪爬高Rm 0.362118909
带马道的复坡上的平均波浪爬高Rm
单坡上的平均波浪爬高Rm
安全加高A 计算风速W 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V1 水域平均水深Ho 风区长度D(m)
2021年岩土专业知识试卷和答案解析(9)
2021年岩土专业知识试卷和答案解析(9)一、单选题(共30题)1.采用振冲法加固黏土地基,施工结束后应()进行质量检査。
A:场地平整后立刻B:可间隔3~4天C:边施工边D:间隔3?4周后【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6. 2. 4条,黏性土地基夯实一遍一般需要间歇3 ~4星期,才能进行下一遍夯击或质量检查。
2.受竖向荷载桩,关于桩端阻力荷载分担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径比l/d/越小,桩土相对刚度越大,桩端阻力发挥值越大B:长径比l/d越小,桩土相对刚度越小,桩端阻力发挥值越大C:长径比l/d越大,桩土相对刚度越大,桩端阻力发挥值越大D:长径比l/d越大,桩土相对刚度越小,桩端阻力发挥值越大【答案】:A【解析】:桩受到的荷载由桩端阻力与桩周摩阻力承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长径l/d比越大,摩阻力承担的荷载就越大,反之桩端阻力承担的荷载就越大。
桩土刚度比越大,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桩身压缩变形与桩端土压缩变形之比越小,说明桩端阻力发挥越大。
3.拟用挤密桩法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当挤密桩直径d为0.4m,按三角形布桩时,桩孔中心距s采用1.0m,若桩径改为0.45m,要求面积置换率m相同,此时桩孔中心距宜采用()m。
A:1.08B:1. 13C:1.20D:1.27【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7. 2. 8条,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为:de=1.05s= 1. 05×1. 0 = 1. 05m;桩土面积置换率为:m =d2/d2e=0.42/1.052=0.145;若桩径改为 0.45m,则,此时桩孔中心距为s′=d′e/1.05=1.13m。
4.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在防渗体分区坝的防渗体断面尺寸设计中,防渗土料是很重要的因素,下列对碾压式土石坝的防渗土料的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碾压土石坝
碾压土石坝1总则1.0.1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达到工程安全、经济合理和技术先进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1、2、3级和3级以下坝高大于30m的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
对于特殊重要的碾压式土石坝,应进行专门研究。
碾压式土石坝的级别,应根据GB50201-94《防洪标准》及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确定。
1.0.3土石坝按其高度可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
高度在30m以下为低坝,高度在30~70m为中坝,高度在70m以上为高坝。
土石坝的坝高应从坝体防渗体(不含混凝土防渗墙、灌浆帷幕、截水槽等坝基防渗设施)底部或坝轴线部位的建基面算至坝顶(不含防浪墙),取其大者。
1.0.4土石坝在正常和非常运用条件的荷载组合情况下,必须满足稳定、渗流、变形以及规定的超高等要求,保证它能长期安全运用并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0.5土石坝设计条件应根据所处的工作状况和作用力的性质分为:1正常运用条件1)水库水位处于正常蓄水位和设计洪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各种水位的稳定渗流期;2)水库水位在上述范围内经常性的正常降落;3)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库水位的经常性变化和降落。
2 非常运用条件Ⅰ1)施工期;2)校核洪水位有可能形成稳定渗流的情况;3)水库水位的非常降落,如自校核洪水位降落、降落至死水位以下,以及大流量快速泄空等。
3非常运用条件Ⅱ正常运用条件遇地震。
1.0.6碾压式土石坝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22主要术语2.0.1均质坝homogeneous earth dam坝体断面不分防渗体和坝壳,绝大部分由一种土料组成的坝。
2.0.2土质防渗体分区坝soil impervious zoned earth dam坝体断面由土质防渗体及若干透水性不同的土石料分区构成,可分为心墙坝、斜心墙坝、斜墙坝以及其他不同形式的土质防渗体分区坝。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篇一: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和安全监测、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1、2、3级碾压式土石坝的施工,4、5级土石坝应参照执行。
坝高超过70m的碾压式土石坝,不论等级均应按本标准执行。
对于200m以上的高坝及特别重要和复杂的工程应作专门研究。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6722-1986 爆破安全规程GB50201-1994防洪标准GB50290-199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DL / T5128-200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D220-1987 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SDJ12-19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7-1978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DJ217-19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SDJ218-198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336-1989 混凝土大坝安全观测技术规范SDJ338-198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SL52-199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60-1994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2-199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169-1996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L174-1996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237-1999土工试验规程3总则3.0.1 为了反映近年来土石坝施工技术的重大进展,对SDJ213-8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进行修订,以适应当前土石坝建设的需要。
3.0.2 土石坝的级别应按照GB50201、SDJ12、SDJ217中的有关规定确定。
3.0.3 本标准按SDJ218的规定按坝高划分为高、中、低坝。
坝体稳定计算书
坝体稳定计算书1坝顶⾼程及护坡计算根据《碾压式⼟⽯坝设计规范》(SL274-2001),坝顶⾼程等于⽔库静⽔位与坝顶超⾼之和,应分别按以下运⽤条件计算,取其最⼤值:①正常蓄⽔位加正常运⽤条件的坝顶超⾼;②设计洪⽔位加正常运⽤条件的坝顶超⾼;③校核洪⽔位加⾮常运⽤条件的坝顶超⾼。
考虑坝前⽔深、风区长度、坝坡等因素的不同,分别计算安全加固前后主坝及⼀、⼆、三副坝的坝顶⾼程。
计算波浪要素所⽤的设计风速的取值:正常运⽤条件下,采⽤多年平均年最⼤风速的1.5倍;对于⾮常运⽤条件下,采⽤多年平均年最⼤风速。
根据⽔库所处的地理位置,多年平均年最⼤风速值采⽤15.2m/s计算。
主坝风区长度为886m,西营副坝风区长度为200m,马尾副坝风区长度为330m 采⽤公式法进⾏计算。
1.1坝顶超⾼计算根据《碾压式⼟⽯坝设计规范》SL274—2001,坝顶在⽔库静⽔位的超⾼应按下式计算:y=R+e+A式中:R——最⼤波浪在坝坡上的爬⾼(m);e ——最⼤风壅⽔⾯⾼度(m);A——安全超⾼(m),对于3级⼟⽯坝,设计⼯况时A=0.7m,校核⼯况时A=0.4m;1.2加固前坝顶超⾼的计算1.2.1计算参数各⼤坝计算采⽤的参数见表1.2.1.1~2。
表1.2.1.1 主坝加固前波浪护坡计算参数表表1.2.1.2 西营副坝加固前波浪护坡计算参数表1.2.2加固前坝顶⾼程复核各坝坝顶⾼程计算成果见表1.2.2.1~2表1.2.2.1 主坝加固前坝顶⾼程计算成果表从表1.2.2.1可以看出,校核⼯况下主坝坝顶⾼程最⼤,所以坝顶⾼程取17.39m,⼩于现状防浪墙顶⾼程17.41~17.63m ,现坝顶⾼程满⾜现⾏规范的要求。
表1.2.2.2 西营副坝加固前坝顶⾼程计算成果表从表1.2.2.2可以看出,校核⼯况下西营副坝坝顶⾼程最⼤,所以坝顶⾼程取17.125m,西营副坝现状坝顶⾼程16.9~17.75m,⽆防浪墙,现有坝顶⾼程不完全满⾜现⾏规范要求。
妯娌水库土石坝波浪雍高计算书
妯娌水库土石坝波浪雍高计算书土石坝波浪雍高计算书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一、基本设计资料1.依据规范及参考书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2.计算参数:建筑物位置类型:平原滨海地区建筑物等级:5级正常蓄水位时,迎水面前水深H =13.700 m设计洪水位时,迎水面前水深H d=15.120 m校核洪水位时,迎水面前水深H c=15.590 m正常蓄水位时,风区内水域平均水深H m=13.700 m风区长度D =250.000 m多年平均的最大风速v o=18.000 m/s风速的测量高度H c=10.000 m风向与坝轴线法向夹角β=0.00 度糙率及渗透性系数K△=0.900地震安全加高he =1.000 m迎水面坡度类型为:单一坡度,坡比m =1.900二、计算依据按莆田实验站公式计算出平均波高h m(m)、平均波周期T m (s):g×h m/v o2=0.13×tanh[0.7×(g×H m/v o2)0.7]×tanh{0.0018×(g×D/v o2)0.45/[0.13×tanh(0.7×(g×H m/v o2)0.7)]} T m=4.438×h m2式中:h m——平均波高(m);T m——平均波周期(s);v o——计算风速(m/s);D ——风区长度(m);H m——水域平均水深(m);g ——重力加速度,取9.81m/s2;平均波长与平均周期的关系:L m=g×T m2/2/π×tanh(2πH/L m)三、设计洪水位加正常运用条件下的计算1.计算条件:建筑物等级为5级,设计洪水位条件下,安全超高A=0.50 m5级建筑物正常运用条件下,计算风速W=1.5×v o=27.00 m/s 风区内水域平均水深H m=13.70+15.12-13.70=15.12 m2.计算坝顶超高:当风速测量高度hc=10.00时,依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表A.1.1查得:风速高度修正系数Kz=1.000,计算风速W=1.000×27.00=27.000 m/s 依据上述公式算得:平均波长L m=7.050 m,平均波高h m=0.230 m风壅水面高度可按《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式A.1.10算得:e =K×W2×D/2/g/H m×cosβ式中:e ——计算点处的风壅水面高度,m;K ——综合摩阻系数,取3.6×10-6;β——计算风向与坝轴线法线的夹角,度。
土石坝设计参考
目录1土石坝尺寸设计 (3)1.1基本资料 (3)1.1.1地形地质情况 (3)1.1.2水位 (3)1.1.3气象资料 (3)1.1.4筑坝材料及坝基砂砾物理力学性质 (3)1.1.5工程等级 (4)1.1.6其它 (4)1.2大坝轮廓尺寸的拟定 (4)1.2.1坝顶高程计算 (4)1.2.2坝顶宽度 (7)1.2.3坝坡与马道 (7)1.2.4坝体排水 (7)1.2.5大坝防渗体 (8)2 土石坝渗流分析 (9)2.1渗流分析计算目的 (9)2.2计算方法 (9)2.3渗流分析的计算情况 (9)2.4土石坝类型的选择 (9)2.5方案的选择: (11)3土质心墙坝稳定分析 (12)3.1计算目的 (12)3.2计算方法 (12)3.3计算过程 (13)3.2稳定成果分析 (14)4细部构造设计 (14)4.1坝的防渗体排水设备 (14)4.2反滤层设计 (14)4.3护坡设计 (15)4.4坝顶布置 (15)5设计小结 (18)附录:参考文献 (20)1土石坝尺寸设计1.1基本资料1.1.1地形地质情况某坝坝址处河床宽约190m,坝址轴线处河床最低高程为302m,河床覆盖层上层为粘土黄土夹杂有砾石,下层有沙砾层,坝址基岩为花岗岩,透水性很小。
1.1.2水位死水位:321m;正常蓄水位:334m;设计洪水位(1%):337m;校核洪水位(0.1%):338m;正常蓄水时下游水位:302m;校核洪水时下游水位:309m;1.1.3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6m/s;水库吹程1.5Km.(注:内摩擦力及凝聚力中分子为水上数值,分母为水下数值)1.1.5工程等级本枢纽为二等,主要建筑物为二级。
1.1.6其它地震基本烈度:7度。
1.2大坝轮廓尺寸的拟定大坝剖面轮廓尺寸包括坝顶高程,坝顶宽度、上下游坝坡、防渗体等排水设备。
1.2.1坝顶高程计算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以下简称“规范”)规定,坝顶高程分别按照正常蓄水位加正常运用条件下的坝顶超高、设计水位加正常运用条件下的坝顶超高、校核水位加非常运用下的坝顶超高进行计算,因该地区地震烈度为7,故还需考虑正常蓄水位加非常运用时的坝顶超高再加上地震涌浪高度,最后取以上四种工况最大值,同时并保留一定的沉降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篇一: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和安全监测、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1、2、3级碾压式土石坝的施工,4、5级土石坝应参照执行。
坝高超过70m的碾压式土石坝,不论等级均应按本标准执行。
对于200m以上的高坝及特别重要和复杂的工程应作专门研究。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6722-1986 爆破安全规程GB50201-1994防洪标准GB50290-199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DL / T5128-200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D220-1987 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 SDJ12-19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7-1978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DJ217-19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SDJ218-198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336-1989 混凝土大坝安全观测技术规范SDJ338-198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 SL52-199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60-1994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2-199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169-1996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L174-1996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237-1999土工试验规程3总则3.0.1 为了反映近年来土石坝施工技术的重大进展,对SDJ213-8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进行修订,以适应当前土石坝建设的需要。
3.0.2 土石坝的级别应按照GB50201、SDJ12、SDJ217中的有关规定确定。
3.0.3 本标准按SDJ218的规定按坝高划分为高、中、低坝。
3.0.4 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文件、监理工程师签发的施工图纸,本标准及有关现行标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作为组织施工的依据。
3.0.5 应积极推广使用通过试验和鉴定的各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3.0.6 应根据工程规模、进度和质量等要求,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应的机型,尽量使其配套成龙,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并应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
3.0.7 土石坝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4测量4.0.1 开工前,在监理工程师主持下,勘测设计单位应将勘测设计阶段引用和测设的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主要建筑物轴线方向桩和起点、坝址附近地形图等有关测量资料向施工单位交底,现场交接各类控制点,并对坝区原设控制点进行复查和校测,并补充不足或丢失部分。
原测量控制网精度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或妨碍建筑物施工以及受爆破震动影响,均应重新测设施工:控制网。
4.0.2 根据勘测阶段的控制点成果,施工单位须建立满足施工需要的坝区施工控制网,对三等以上精度的控制网点以及坝轴线标志点,应设置强制归心观测墩,并应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测审核。
施工控制网以坝体控制为主,同时须满足重要建筑物的控制要求。
在坝轴线两端、坝体以外,不受施工、滑坡或爆破等影响的适当地点,测设永久性标石,并标明桩号,架设标架。
4.0.3 平面控制的测设精度规定如下:坝轴线长度大于等于500m的1、2级坝首级控制网应符合三等测角网精度要求,坝轴线、副线应符合四等测角网精度要求,坝轴线长度小于500m的l、2级坝以及3级坝,其首级控制网应符合四等测角网精度要求,坝轴线、副线的测设应符合五等测角网精度要求;4、5级坝可按五等测角网精度要求。
测角网可用相应等级的测边网、边角网代替。
三、四、五等平面控制网,可用相应等级的导线网代替。
各等级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SL52-1993中表2.2.4、表2.2.6和表2.2.7的规定。
4.0.4 首级高程控制的测设精度规定如下:1、2级坝应符合三等,3级坝应符合四等,4、5级坝应符合五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高程控制网应与国家水准网相连接。
各等级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SL52-1993中表3.2.1的规定。
4.0.5 高程控制测量可利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结合平面控制测量,将平面控制网布设成三维控制网。
替代三、四、五等水准的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可采用单向、对向和隔点设站法进行。
4.0.6 坝体周围设置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必须分别编号,绘制平面图标示。
控制点必须妥善保护,定期校核(每年可复测1次~2次)。
建网一年后或大规模土石开挖结束后,必须进行一次复测;发现控制点有位移迹象时,须及时复测。
标桩破坏、遗失,应立即补设。
若坝区遭受烈度5度以上地震时,对全测区的控制点应全面校测,并沿用原有编号,不得任意修改。
4.0.7 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包括观测用的起测基点和工作基点)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建筑物轮廓线以外,不妨碍施工,引测方便;2 不会被水淹没的基岩、平地或平缓的坡地;3 不受爆破、开挖施工影响和不发生崩塌、无岩溶影响、不风化破碎的岩石;4 不发生隆起、沉降、蠕变和不受冻融影响的土层。
4.0.8 施工放样应以预加沉降量的土石坝断面为标准。
4.0.9 开工前,应施测坝基原始纵横断面,放定坝脚清基(考虑富裕宽度)及填筑起坡的边线。
零点桩号从左岸开始,施工桩号应与设计采用的桩号一致。
施测时,可按下列要求进行: 1 纵断面测量。
沿轴线按设计图设置里程桩,?般宜用整数。
桩距以20m~50m为宜。
坝端岸坡、渐变段和地形变化较大地段,桩距可适当加密,并相应施测横断面。
高坝或坝宽较大时,应加测平行坝轴线的纵断面。
2 横断面测量。
施测范围以超出坝基(包括铺盖)上下游边线20m~50m为宜。
如坝轴线为圆弧曲线,则横断面应为径向。
在坝体填筑过程中,必须对各种坝料进行测量放线,并将填筑边线测量结果绘在断面图中。
横断面图比例尺,若供填筑坝体收方及作为竣工资料用,以1:X200为宜;若为便于测边放桩,则宜采用1:X500。
3 开始填筑前,应测绘清基地形图和横断面,按清基完成后的地形设填筑起坡桩。
为防止填土时掩埋标桩,距清基边界桩和填筑起坡桩以外一定距离,可加引桩。
4 坝体削坡前应定出放样控制桩,削坡后应施测断面,并与相应的设计断面比较。
4.0.10 坝区开挖和坝体填筑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纵横断面进度测量,各类填筑料界限应加以区分,并将施测成果绘制成图表,应按SL52-1993中5.3及6.4计算出有效方量。
4.0.11 每个施工阶段结束时,宜测设坝址附近施工区域地形图一次,为下一阶段施工提供资料。
4.0.12 各项测量工作施工单位应有专人负责,监理工程师及时检查。
坝区所设控制网点,须经校测检查无误后方可引用:施工过程中坝体各部放完的样桩,亦须不定期抽查,并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应立即复测订正。
4.0.13 施工期间所有施工定线、进度、工程量、竣工等测量原始记录、计算成果和绘制的图表,特别是隐蔽工程的资料,均应及时整理、校核、分类、整编成册,妥为保存。
一个合同项目的工程全部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负责将上述资料及地面控制网点全部移交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按合同(协议)要求,分期或一次移交给建设单位。
4.0.14 宜采用先进测量仪器。
对测量仪器应及时维护保养,定期检验校正。
5导流与度汛5.1 -般规定5.1.1 中、高坝施工期一般可分为初期导流、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及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后坝体度汛三个阶段,导流建筑物等级划分及各阶段的洪水标准按SDJ338的有关规定执行。
5 .1.2 施工导流、截流及度汛,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文件,制订施工技术措施,编制施工计划,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
施工单位可对围堰结构和截流设计进行优化,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
5.1.3施工期间,必须保证导流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的正常运用,加强水文、气象预报工作,并考虑非常情况下的临时处理措施,确保工程及下游地区安全。
5.2施工导流5.2.1 导流工程的施工必须按计划进行,特别是导流泄水建筑物和截流后无法继续施工的工程必须如期建成,并进行验收。
5.2.2 导流建筑物与永久建筑物相结合部分的施工应满足永久建筑物的设计要求。
5.2.3 采用原河床导流时,应尽量减少后期工程量,但不能过分束窄河面宽度,以防止河床下切过深和对纵向围堰的冲刷:如有通航要求,尚需满足航运条件。
截水槽回填或防渗墙完成后,如需在其上导流,应有保护措施。
5.2.4 导流泄水建筑物的进出口与截流围堰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
布置在导流泄水建筑物出口附近的施工临时设施亦应有足够的防冲安全距离和设防高程。
5.2.5 在围堰地基和两岸接头范围内,不得任意堆放弃渣。
应做好围堰地基处理,保证围堰填筑质量。
5.2.6 采用隧洞、涵管或明槽导流时,必须防止被木料、冰凌等漂浮物堵塞;过水前应将上游可能被冲走的临时排架、电杆等一律拆除。
5.2.7 导流建筑物过水部分的开挖与衬砌,必须保证体型、平整度、高程和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分流和避免截流时增大落差,并避免水流对导流建筑物的破坏。
5.3截流5.3.1 截流前必须将位于分流工程内的临时围堰全部拆除至规定高程,不得欠挖。
5.3.2 截流时刻的选择,取决于围堰、导流建筑物和库内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水文、坝体有足够的施工时间,保证能在汛前达到安全度汛高程。
5.3.3 截流方法、龙口位置及宽度的选择,应根据截流流量综合考虑河床冲刷性能、以确定。
对难度较大的截流工程,应进行水力学模型试验。
气象等因素,考虑围堰或地形、施T条件等因素予5.3.4 应建立统一的截流指挥机构,按批准的计划组织截流。
截流前,应对有关工程及准备工作进行验收。
对宽河床应进行预进占,以形成截流龙口,减少截流工程量。
5.3.5截流抛投料物的准备应有充分的备用量。
截流开始后应快速连续施工。
合龙过程中随时测量龙口水力特征值,适时改换抛投料物种类、强度和改进抛投技术,使能在计划时间内顺利合龙,并保证龙口段上升速度高于上游水位上升速度,并预留安全超高。
合龙后,应对戗体及时加高、培厚和闭气。
5.4度汛5.4.1 截流后,应控制工程进度,保证围堰和大坝在汛前达到度汛要求。
5.4.2 各年汛前,应根据确定的当年度汛洪水标准,制定度汛技术措施,并于汛前逐项检查落实。
5.4.3 大坝施工期间,必须保证按照施工总进度要求,达到度汛的形象面貌,严禁降低度汛安全标准。
5.4.4 坝体施工期,汛前需按临时断面填筑时,其断面应有正式设计,并满足安全超高、稳定、防渗及顶部宽度能适应抢筑子围堰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