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上册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第五版)课后答案

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第五版)课后答案

物理化学上册习题解(天津大学第五版)第一章 气体的 pVT 关系1-1 物质的体膨胀系数 V与等温压缩系数 T 的定义如下:1 V 1 VV TV T p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T与压力、温度的关系?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V p T1 V VT V 1 V Tp VpT1 (nRT / p)V T1 ( nRT / p) Vp1 nR 1 V T 1 p V p V T 1 nRT 1 V p 1T V p 2 V p1-2 气柜内有 3 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121.6kPa 、27℃的氯乙烯( C2H3Cl )气体 300m ,若以每小时 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pV121.6 103300n 8.314 14618.623molRT 300.15 3 3 每小时 90kg 的流量折合 p 摩尔数为 v90 10 90 10 1441.153mol h 1M C 2H3Cl 62.45 n/v= ( 14618.623 ÷1441.153 ) =10.144 小时1-3 0 ℃、 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

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CH 4 n M CH 4 p M CH 4 101325 16 103 0.714kg m 3V RT 8.314 273.15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 25.0000g 。

充以 4℃水之后,总质量为 125.0000g 。

若改用充以 25℃、 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 25.0163g 。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V125.0000 25.000 100.0000 cm 3 100.0000cm 3H 2 O(l ) 1n=m/M=pV/RTM RTm 8.314 298.15 (25.0163 25.0000) mol pV 13330 10 430.31g1-5 两个体积均为 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

物理化学第四版上册课后答案天津大学第一章气体PVT关系

物理化学第四版上册课后答案天津大学第一章气体PVT关系

第一章习题解答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αV与等温压缩率κT的定义如下:试导出理想气体的、与压力、温度的关系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 , V= nRT/P求偏导:1.2 气柜储存有121.6kPa,27℃的氯乙烯(C2H3Cl)气体300m3,若以每小时90kg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储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解:将氯乙烯(M w=62.5g/mol)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n= PV/RT n=121600300/8.314300.13 (mol)=14618.6molm=14618.662.5/1000(kg)=913.66 kgt=972.138/90(hr)=10.15hr1.3 0℃,101.325kPa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解:将甲烷(M w=16g/mol)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PV =mRT/ M w 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m/V= PM w/RT=101.32516/8.314273.15(kg/m3)=0.714 kg/m3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若改充以25℃,13.33kPa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水的密度按1 g.cm-3计算。

解:球形容器的体积为V=(125-25)g/1 g.cm-3=100 cm3将某碳氢化合物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PV =mRT/ M wM w= mRT/ PV=(25.0163-25.0000)8.314300.15/(13330100 10-6)M w =30.51(g/mol)1.5 两个容器均为V的玻璃球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下的空气。

若将其中一个球加热到100℃,另一个球则维持0℃,忽略连接细管中的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因加热前后气体的摩尔数不变:加热前:n=2 P1V/RT1加热后:n=P1V/RT1PV/RT2列方程:2 P1V/RT1=P1V/RT1PV/RT2P=2 T2P1/( T1T2)=2373.15100.325/(373.15 273.15)kPa=115.47kPa1.6 0℃时氯甲烷(CH3Cl)气体的密度ρ随压力的变化如下。

物理化学上册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上册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单选题1)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A. W =0,Q <0,U <0B. W <0,Q <0,U >0C. W <0,Q <0,U >0D. W <0,Q =0,U >02) 如图,用隔板将刚性绝热壁容器分成两半,两边充入压力不等的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已知p右> p左,将隔板抽去后: ( )A. Q=0, W =0, U =0B. Q=0, W <0, U >0C. Q >0, W <0, U >0D. U=0, Q=W03)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A. (U/T)V=0B. (U/V)T=0C. (H/p)T=0D. (U/p)T=04)凡是在孤立孤体系中进行的变化,其U 和H 的值一定是:( )A. U >0, H >0B. U =0, H=0C. U <0, H <0D. U =0,H 大于、小于或等于零不能确定。

5)在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描述是正确的: ( )A. Q >0, H=0, p < 0B. Q=0, H <0, p >0C. Q=0, H =0, p <0D. Q <0, H =0, p <06)如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上任一点均表示对应浓度时积分溶解热大小B.H1表示无限稀释积分溶解热C.H2表示两浓度n1和n2之间的积分稀释热D.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均表示对应浓度时HCl的微分溶解热7)H=Q p此式适用于哪一个过程: ( )A.理想气体从101325Pa反抗恒定的10132.5Pa膨胀到10132.5sPaB.在0℃、101325Pa下,冰融化成水的水溶液C.电解CuSO4D.气体从(298K,101325Pa)可逆变化到(373K,10132.5Pa )8)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历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终态体积分别为V1、V2。

物理化学答案_上册_高教_第五版[1]

物理化学答案_上册_高教_第五版[1]

A的 为系统,求经可逆膨胀到 解:过程图示如下
。 始态温度 时,系统的
,压力 及过程的
。 今以气体 B 。
将 A 和 B 共同看作系统,则该过程为绝热可逆过程。作以下假设( 1)固体 B 的体积不随温度变化;(2)对固体 B ,则
从而
对于气体 B
2.26 已知水(H2O, l)在 100 °C 的饱和蒸气压 尔蒸发焓 结成液体水时的
(2)气体 B 得到的功 (3)气体 A 的末态温度
。 。 。
(4)气体 A 从电热丝得到的热 解:过程图示如下
由于加热缓慢,B 可看作经历了一个绝热可逆过程,因此
功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求解
气体 A 的末态温度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直接求解,
将 A 与 B 的看作整体,W = 0,因此
2.25 在带活塞的绝热容器中有 4.25 mol 的某固态物质 A 及 5 mol 某单原子理想气体 B,物质
因此,
1.9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内,两侧分别有同温同压的氢气与氮气,二者均可视为理想 气体。
(1)
保持容器内温度恒定时抽去隔板,且隔板本 身的体积可忽略不计,试 求两种气体混合后的压力。 (2) 隔板抽取前后,H2 及 N2 的 摩尔体积是否相同? (3) 隔板抽取后,混合气体中 H2 及 N2 的 分压立之比以及它们的分体积各为若干? 解: (1)等温混合后
要确定
,只需对第二步应用绝热状态方程







因此
由于理想气体的 U 和 H 只是温度的函数,
整个过程由于第二步为绝热,计算热是方便的。而第一步为恒温可逆
2.24 求证在理想气体 p-V 图上任 一点处,绝热可逆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恒温可逆线的绝 对值。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选择题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A) 单纯状态变化(B) 相变化(C) 化学变化(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答案:D2.关于热和功, 下面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A) 功和热只出现于系统状态变化的过程中, 只存在于系统和环境间的界面上 (B) 只有在封闭系统发生的过程中, 功和热才有明确的意义(C) 功和热不是能量, 而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可称之为被交换的能量(D) 在封闭系统中发生的过程中, 如果内能不变, 则功和热对系统的影响必互相抵消答案:B2.关于焓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 所以常称它为热焓(B) 焓是能量, 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C) 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 (D) 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答案:D。

因焓是状态函数。

3.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答案:D。

因为焓变ΔH=ΔU+Δ(pV),可以看出若Δ(pV)<0则ΔH<ΔU。

4.下列哪个封闭体系的内能和焓仅是温度的函数(A) 理想溶液 (B) 稀溶液 (C) 所有气体 (D) 理想气体答案:D5.与物质的生成热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 (B)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 (C) 很多物质的生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量(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都是相对值答案:A。

按规定,标准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热为零。

6.dU=CvdT及dUm=Cv,mdT适用的条件完整地说应当是 (A) 等容过程(B)无化学反应和相变的等容过程(C) 组成不变的均相系统的等容过程(D) 无化学反应和相变且不做非体积功的任何等容过程及无反应和相变而且系统内能只与温度有关的非等容过程答案:D7.下列过程中, 系统内能变化不为零的是(A) 不可逆循环过程(B) 可逆循环过程 (C) 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过程(D) 纯液体的真空蒸发过程答案:D。

[物理化学[上册]完整习题的答案解析]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册]完整习题的答案解析]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气体pVT 性质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1 1TT p V p V V T V V ⎪⎪⎭⎫⎝⎛∂∂-=⎪⎭⎫ ⎝⎛∂∂=κα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111 )/(11-=⋅=⋅=⎪⎭⎫⎝⎛∂∂=⎪⎭⎫ ⎝⎛∂∂=T TV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p p V V pnRT V p p nRT V p V V T T T κ 1-2 气柜内有121.6kPa 、27℃的氯乙烯(C 2H 3Cl )气体300m 3,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mol RT pV n 623.1461815.300314.8300106.1213=⨯⨯⨯== 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13353.144145.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 n/v=(14618.623÷1441.153)=10.144小时1-3 0℃、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

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714.015.273314.81016101325444--⋅=⨯⨯⨯=⋅=⋅=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ρ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

若改用充以25℃、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33)(0000.10010000.100000.250000.1252cm cm V l O H ==-=ρn=m/M=pV/RTmol g pV RTm M ⋅=⨯-⨯⨯==-31.301013330)0000.250163.25(15.298314.84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

物理化学上册的答案_第五版上册

物理化学上册的答案_第五版上册

气体pVT 性质1. 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1 1T T p V p V V T V V⎪⎪⎭⎫ ⎝⎛∂∂-=⎪⎭⎫⎝⎛∂∂=κα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111 )/(11-=⋅=⋅=⎪⎭⎫⎝⎛∂∂=⎪⎭⎫ ⎝⎛∂∂=T TV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p p V V pnRT V p p nRT V p V V T T T κ 1-2 气柜内有、27℃的氯乙烯(C 2H 3Cl )气体300m 3,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mol RT pV n 623.1461815.300314.8300106.1213=⨯⨯⨯== 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 133153.144145.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n/v=(÷)=小时1-3 0℃、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

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714.015.273314.81016101325444--⋅=⨯⨯⨯=⋅=⋅=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ρ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

若改用充以25℃、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33)(0000.10010000.100000.250000.1252cm cm V l O H ==-=ρn=m/M=pV/RTmol g pV RTm M ⋅=⨯-⨯⨯==-31.301013330)0000.250163.25(15.298314.84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

《物理化学》教材习题参考解答

《物理化学》教材习题参考解答

第一篇化学热力学第一章热力学基本定律.1-1 0.1kg C6H6(l)在,沸点353.35K下蒸发,已知(C6H6) =30.80 kJ mol-1。

试计算此过程Q,W,ΔU和ΔH值。

解:等温等压相变。

n/mol =100/78 , ΔH = Q = n = 39.5 kJ , W= - nRT = -3.77 kJ , ΔU =Q+W=35.7 kJ1-2 设一礼堂的体积是1000m3,室温是290K,气压为pϑ,今欲将温度升至300K,需吸收热量多少?(若将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并已知其C p,m为29.29 J K-1·mol-1。

)解:理想气体等压升温(n变)。

Q=nC p,m△T=(1000pϑ)/(8.314×290)×C p,m△T=1.2×107J1-3 2 mol单原子理想气体,由600K,1.0MPa对抗恒外压绝热膨胀到。

计算该过程的Q、W、ΔU和ΔH。

(Cp ,m=2.5 R)解:理想气体绝热不可逆膨胀Q=0 。

ΔU=W ,即nC V,m(T2-T1)= - p2 (V2-V1), 因V2= nRT2/ p2, V1= nRT1/ p1,求出T2=384K。

ΔU=W=nCV,m(T2-T1)=-5.39kJ ,ΔH=nC p,m(T2-T1)=-8.98 kJ1-4 在298.15K,6×101.3kPa压力下,1 mol单原子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膨胀,最后压力为pϑ,若为;(1)可逆膨胀(2)对抗恒外压膨胀,求上述二绝热膨胀过程的气体的最终温度;气体对外界所作的功;气体的热力学能变化及焓变。

(已知C p,m=2.5 R)。

解:(1)绝热可逆膨胀:γ=5/3 , 过程方程p11-γT1γ= p21-γT2γ, T2=145.6 K ,ΔU=W=nC V,m(T2-T1)=-1.9 kJ , ΔH=nC p,m(T2-T1)=-3.17kJ(2)对抗恒外压膨胀,利用ΔU=W ,即nC V,m(T2-T1)= - p2 (V2-V1) ,求出T2=198.8K。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全)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1章 物质的pVT 关系和热性质习 题 解 答1. 两只容积相等的烧瓶装有氮气,烧瓶之间有细管相通。

若两只烧瓶都浸在100℃的沸水中,瓶内气体的压力为0.06MPa 。

若一只烧瓶浸在0℃的冰水混合物中,另一只仍然浸在沸水中,试求瓶内气体的压力。

解: 21n n n +=2212112RT V p RT V p RT V p +=⋅2111121222112p T p T T p T T T T =+⎛⎝⎜⎞⎠⎟=+ ∴112222p T T T p ⋅+=MPa0.0507=MPa 06.02)15.273100()15.2730(15.2730⎥⎦⎤⎢⎣⎡××++++=2. 测定大气压力的气压计,其简单构造为: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插入水银槽内,玻璃管中未被水银充满的空间是真空,水银槽通大气,则水银柱的压力即等于大气压力。

有一气压计,因为空气漏入玻璃管内,所以不能正确读出大气压力:在实际压力为102.00kPa 时,读出的压力为100.66kPa ,此时气压计玻璃管中未被水银充满的部分的长度为25mm 。

如果气压计读数为99.32kPa ,则未被水银充满部分的长度为35mm ,试求此时实际压力是多少。

设两次测定时温度相同,且玻璃管截面积相同。

解:对玻璃管中的空气,p V p V 2211=kPa 0.96=kPa )66.10000.102(35251212−×==p V V p ∴ 大气压力 = kPa 28.100kPa )96.032.99(=+·28· 思考题和习题解答3. 让20℃、20 dm 3的空气在101325 Pa 下缓慢通过盛有30℃溴苯液体的饱和器,经测定从饱和器中带出0.950 g 溴苯,试计算30℃时溴苯的饱和蒸气压。

设空气通过溴苯之后即被溴苯蒸气所饱和;又设饱和器前后的压力差可以略去不计。

(溴苯Br H C 56的摩尔质量为1mol g 0.157−⋅)解:n pV RT 131013252010831452027315==×××+⎡⎣⎢⎤⎦⎥−().(.) mol =0.832 mol n m M 209501570==..mol =0.00605mol p py p n n n 22212101325732==+=×= Pa 0.006050.832+0.00605 Pa4. 试用范德华方程计算1000 g CH 4在0℃、40.5 MPa 时的体积(可用p 对V 作图求解)。

(完整版)物理化学习题答案

(完整版)物理化学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作业习题物理化学教研组解2009,7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1. 一隔板将一刚性决热容器分为左右两侧,左室气体的压力大于右室气体的压力。

现将隔板抽去左、右气体的压力达到平衡。

若以全部气体作为体系,则ΔU 、Q 、W 为正为负或为零解:0===∆W Q U2. 试证明1mol 理想气体在衡压下升温1K 时,气体与环境交换的功等于摩尔气体常数R 。

证明:R T nR V V p W =∆=-=)(123. 已知冰和水的密度分别为:×103kg ·m -3,现有1mol 的水发生如下变化: (1) 在100o C ,下蒸发为水蒸气,且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2) 在0 o C 、下变为冰。

试求上述过程体系所作的体积功。

解:(1) )(m 1096.11092.010183633--⨯⨯⨯==冰V )(m 1096.1100.110183633--⨯⨯⨯==水V )(10101.3373314.81)(3J nRT V V p W e ⨯=⨯⨯===冰水- (2) )(16.0)108.11096.1(101325)(55J V V p W e =⨯-⨯⨯=-=--水冰4. 若一封闭体系从某一始态变化到某一终态。

(1)Q 、W 、Q -W 、ΔU 是否已经完全确定。

(2)若在绝热条件下,使体系从某一始态变化到某一终态,则(1)中的各量是否已完全确定为什么解:(1) Q -W 与ΔU 完全确定。

(2) Q 、W 、Q -W 及ΔU 均确定。

5. 1mol 理想气体从100o C 、0.025m 3 经过下述四个过程变为100o C 、0.1m 3: (1) 恒温可逆膨胀; (2) 向真空膨胀;(3)恒外压为终态压力下膨胀;(4)恒温下先以恒外压等于气体体积为0.05m 3时的压力膨胀至0.05 m 3,再以恒外压等于终态压力下膨胀至0.1m 3。

求诸过程体系所做的体积功。

【物理化学上册完整习题答案】第五版

【物理化学上册完整习题答案】第五版

物理化学上册完整习题答案第五版第一章热力学基础习题一(a)热容量定义为物体单位质量或单位物质量的温度升高所需的热量。

它的单位是J/(g·°C)。

(b)热容量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Q = mcΔT,其中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c)水的比热容是4.18 J/(g·°C)。

(a)焓的定义是在恒定压力下,物体单位质量的温度升高所需的热量。

焓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H =Q/m,其中H表示焓,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

(b)焓变是指在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中,物体单位质量的焓的变化。

1.辅助函数的作用是简化热力学计算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焓、熵和自由能等。

习题二1.当物体从低温区域向高温区域传递热量时,热量会按照热流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

这个现象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2.传送速率可以通过热传导定律来计算。

热传导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Q = kA(ΔT/Δx),其中Q是传输的热量,k是热传导系数,A是传输的面积,ΔT是温度差,Δx是传输的距离。

3.传热的三种途径是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习题三1.升华是指固体直接从固体相转变为气体相的过程,而不经过液体相。

凝华是指气体直接从气体相转变为固体相的过程。

2.溶解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所达到的最大浓度。

溶解度可以受到温度、压力和溶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3.相变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相态转变为另一个相态的过程。

常见的相变包括融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第二章热力学函数习题一(a)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它的单位是J/(mol·K)。

(b)熵的变化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S = Q/T,其中ΔS表示熵的变化,Q表示热量,T表示温度。

(a)熵增定律是指在孤立系统中,系统熵总是增加或至少保持不变。

(b)熵增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ΔStotal =ΔSsystem + ΔSsurroundings ≥ 0,其中ΔStotal表示系统和周围环境的总熵变化,ΔSsystem表示系统的熵变化,ΔSsurroundings表示周围环境的熵变化。

物理化学课后题上册部分答案

物理化学课后题上册部分答案

第一章气体的pVT性质1.5两个容积均为V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

若将其中的一个球加热到100 C︒,另一个球则维持0 C︒,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1.13 今有0 C︒,40.530 kPa的N2气体,分别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van der Waals 方程计算其摩尔体积。

实验值为。

解: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用van der Waals计算,查表得知,对于N2气(附录七),用MatLab fzero函数求得该方程的解为也可以用直接迭代法,,取初值,迭代十次结果1.17 一密闭刚性容器中充满了空气,并有少量的水。

但容器于300 K条件下大平衡时,容器内压力为101.325 kPa。

若把该容器移至373.15 K的沸水中,试求容器中到达新的平衡时应有的压力。

设容器中始终有水存在,且可忽略水的任何体积变化。

300 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567 kPa。

解:将气相看作理想气体,在300 K时空气的分压为由于体积不变(忽略水的任何体积变化),373.15 K时空气的分压为由于容器中始终有水存在,在373.15 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101.325 kPa ,系统中水蒸气的分压为101.325 kPa ,所以系统的总压 ()()K 15.373,O H P air P P 2+==(121.595 + 101.325)KPa =222.92KPa1.18 解:O 2 T C = 154.58K ,P C = 5.043×10 6 Pa929.158.15415.298T T T C r === 019.410043.5107.202P P P 65C r =⨯⨯== 查压缩因子图,得: Z =0.95Kg1115.298314.895.0040.0107.202032.0ZRT MPV m Mm ZRT nRT Z PV 5=⨯⨯⨯⨯⨯==⇒⋅=⋅=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3.1 卡诺热机在的高温热源和的低温热源间工作。

物理化学上册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上册习题答案

第一章 气体的pVT 关系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1 1T T pV p V V T V V⎪⎪⎭⎫ ⎝⎛∂∂-=⎪⎭⎫⎝⎛∂∂=κα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111 )/(11-=⋅=⋅=⎪⎭⎫⎝⎛∂∂=⎪⎭⎫ ⎝⎛∂∂=T TV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p p V V pnRT V p p nRT V p V V T T T κ 1-2 气柜内有121、6kPa 、27℃的氯乙烯(C 2H 3Cl)气体300m 3,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mol RT pV n 623.1461815.300314.8300106.1213=⨯⨯⨯==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 133153.144145.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n/v=(14618、623÷1441、153)=10、144小时1-3 0℃、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

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714.015.273314.81016101325444--⋅=⨯⨯⨯=⋅=⋅=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 ρ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

若改用充以25℃、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33)(0000.10010000.100000.250000.1252cm cm V l O H ==-=ρn=m/M=pV/RTmol g pV RTm M ⋅=⨯-⨯⨯==-31.301013330)0000.250163.25(15.298314.84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

物理化学傅献彩上册习题答案(供参考)

物理化学傅献彩上册习题答案(供参考)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思考题.:1. 一封闭系统,当始终态确定后:(a)当经历一个绝热过程,则功为定值;(b)若经历一个等容过程,则Q有定值:(c)若经历一个等温过程,则热力学能有定值:(d)若经历一个多方过程,则热和功的和有定值。

解释:始终态确定时,则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可以确定,非状态函数则不是确定的。

但是热力学能U和焓没有绝对值,只有相对值,比较的主要是变化量。

2. 从同一始态A出发,经历三种不同途径到达不同的终态:(1)经等温可逆过程从A→B;(2)经绝热可逆过程从A→C;(3)经绝热不可逆过程从A→D。

试问:(a)若使终态的体积相同,D点应位于BC虚线的什么位置,为什么?(b)若使终态的压力相同,D点应位于BC虚线的什么位置,为什么,参见图解释:从同一始态出发经一绝热可逆膨胀过程和一经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当到达相同的终态体积V2或相同的终态压力p2时,绝热可逆过程比绝热不可逆过程作功大,又因为W(绝热)=C V(T2-T1),所以T2(绝热不可逆)大于T2(绝热可逆),在V2相同时,p=nRT/V,则p2(绝热不可逆)大于p2(绝热可逆)。

在终态p2相同时,V =nRT/p ,V2(绝热不可逆)大于V2(绝热可逆)。

不可逆过程与等温可逆过程相比较:由于等温可逆过程温度不变,绝热膨胀温度下降,所以T2(等温可逆)大于T2(绝热不可逆);在V2相同时,p2(等温可逆)大于p2(绝热不可逆)。

在p2相同时,V2(等温可逆)大于V2(绝热不可逆)。

综上所述,从同一始态出发经三种不同过程,当V2相同时,D点在B、C之间,p2(等温可逆)>p2(绝热不可逆)>p2(绝热可逆)当p2相同时,D点在B、C之间,V2(等温可逆)>V2(绝热不可逆)>V2(绝热可逆)。

总结可知:主要切入点在温度T上,绝热不可逆做功最小。

补充思考题C p,m是否恒大于C v,m?有一个化学反应,所有的气体都可以作为理想气体处理,若反应的△C p,m>0,则反应的△C v,m也一定大于零吗?解释:(1)C p,m不一定恒大于C v,m。

(完整版)物理化学答案

(完整版)物理化学答案

V = ½(V1+V2) = 11RT/22 ,
ΔS1 = Rln(V/V1) = Rln(11/2)
ΔS2 = Rln(V/V2) = Rln(11/20) , ΔS = ΔS1+ΔS2 = Rln(121/40) > 0 。
二、单选题答案:
1. D; B; 7. B; 12.D; 13.C; 18.C; 19.D; 25.C; 30.B; 31.D; 36.C; 37.A;
5. B;
6.
9. D;
10.B;
11.A;
15.B;
16.A;
17.B;
21.B;
22.A;
23.C;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25.B; 30.B。
26.C;
27.D;
28.B;
29.D;
(4) ΔU =
0;
(5) ΔG = 0;
(6) ΔU、ΔH、ΔS、ΔA、ΔG 都为 0。
25.ΔU、ΔH、ΔS、ΔA、ΔG > 0,ΔH > 0,ΔA < 0,ΔG 无法确定 ;
27.W、Q、ΔU、ΔH = 0,ΔS > 0。V1 = RT/10 ,V2 = RT
3.一体系由A态到B态,沿途径Ⅰ放热 100J,对体系作功 50J。问(1)由A态沿途径Ⅱ到B 态体系作功 80J,其Q值为多少?(2) 如体系由B态沿途径Ⅲ回到A态得50J功,体系吸热环 是放热?Q为多少? 答:(1) ΔUA→B=-100+50=-50J Q=ΔUA→B-W=-50-(-80)=30J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物理化学习题一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一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课答案(一)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一. 选择题1. 对于理想气体的内能有下述四种理解:(1) 状态一定,内能也一定(2) 对应于某一状态的内能是可以直接测定的(3)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有一个数值,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值(4) 状态改变时,内能一定跟着改变其中正确的是:( D )(A)(1)(2)(B)(3)(4)(C)(2)(4)(D)(1)(3)2. 下列宏观过程:(1) p ,273 K 下冰融化为水(2) 电流通过金属发热(3) 往车胎内打气(4) 水在101 325 Pa,373 K 下蒸发可看作可逆过程的是:( A )(A)(1)(4)(B)(2)(3)(C)(1)(3)(D)(2)(4)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1) 等温压缩,(2) 绝热压缩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以H1,H2分别表示两个终态的焓值,则有:( C )(A) H1> H2(B) H1= H2(C) H1< H2(D) 不能确定4. 对于下列的四种表述:(1) 因为ΔH = Q p,所以只有等压过程才有ΔH(2) 因为ΔH = Q p,所以Q p也具有状态函数的性质(3) 公式ΔH = Q p只适用于封闭体系(4) 对于封闭体系经历一个不作其它功的等压过程,其热量只决定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上述诸结论中正确的是:( B )(A)(1)(4)(B)(3)(4)(C)(2)(3)(D)(1)(2)5. ΔH = Q p适用于下列哪个过程?( B )(A) 理想气体从1×107Pa反抗恒定的外压1×105Pa膨胀到1×105Pa(B) 0℃、101325Pa下冰融化成水(C) 101325Pa下电解CuSO4水溶液(D) 气体从298K,101325Pa可逆变化到373K、10132.5Pa6. 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CD )(A) 一定产生热交换(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7. 在一个刚性的绝热容器中燃( B )C6H6(l) + (15/2) O2(g) 6CO2(g)+ 3H2O(g)(A) ΔU = 0 , ΔH < 0 , Q = 0 (B) ΔU = 0 , ΔH > 0 , W = 0 (C) ΔU = 0 , ΔH = 0 , Q = 0 (D) ΔU ≠ 0 , ΔH ≠ 0 , Q = 08. 体系的压力p(体系)与环境的压力p(环境)有何关系? ( D )(A) 相等 (B) 无关系(C) p(体系)> p(环境) (D) 可逆变化途径中p(体系)=p(环境)9.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有电阻丝,通以电流一段时间,如以电阻丝为体系,则上述过程的Q 、W 和体系的ΔU 值的符号为: ( B )(A) W = 0, Q < 0, ΔU <0 (B) W > 0, Q < 0, ΔU >0 (C) W = 0, Q > 0, ΔU > 0 (D)W < 0, Q = 0, ΔU > 010. 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的图为下列四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 BC )11. 测定有机物燃烧热Q p ,一般使反应在氧弹中进行,实测得热效应为Q V 。

物理化学 傅献彩 上册习题问题详解

物理化学 傅献彩 上册习题问题详解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思考题.:1. 一封闭系统,当始终态确定后:〔a 〕当经历一个绝热过程,如此功为定值;〔b 〕假如经历一个等容过程,如此Q 有定值:〔c 〕假如经历一个等温过程,如此热力学能有定值:〔d 〕假如经历一个多方过程,如此热和功的和有定值。

解释:始终态确定时,如此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可以确定,非状态函数如此不是确定的。

但是热力学能U 和焓没有绝对值,只有相对值,比拟的主要是变化量。

2. 从同一始态A 出发,经历三种不同途径到达不同的终态:〔1〕经等温可逆过程从A→B ;〔2〕经绝热可逆过程从A→C ;〔3〕经绝热不可逆过程从A→D 。

试问:〔a 〕假如使终态的体积一样,D 点应位于BC 虚线的什么位置,为什么? 〔b 〕假如使终态的压力一样,D 点应位于BC 虚线的什么位置,为什么,参见图12p p (a)(b)图 2.16解释:从同一始态出发经一绝热可逆膨胀过程和一经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当到达一样的终态体积V 2或一样的终态压力p 2时,绝热可逆过程比绝热不可逆过程作功大,又因为W 〔绝热〕=C V 〔T 2-T 1〕,所以T 2〔绝热不可逆〕大于T 2〔绝热可逆〕,在V 2一样时,p=nRT/V,如此p 2〔绝热不可逆〕大于 p 2〔绝热可逆〕。

在终态p 2一样时,V =nRT/p ,V 2〔绝热不可逆〕大于 V 2〔绝热可逆〕。

不可逆过程与等温可逆过程相比拟:由于等温可逆过程温度不变,绝热膨胀温度下降,所以T 2〔等温可逆〕大于T 2〔绝热不可逆〕;在V 2一样时, p 2〔等温可逆〕大于 p 2〔绝热不可逆〕。

在p 2一样时,V 2〔等温可逆〕大于 V 2〔绝热不可逆〕。

综上所述,从同一始态出发经三种不同过程,当V 2一样时,D 点在B 、C 之间,p 2〔等温可逆〕>p 2〔绝热不可逆〕> p 2〔绝热可逆〕当p 2一样时,D 点在B 、C 之间,V 2〔等温可逆〕> V 2〔绝热不可逆〕>V 2〔绝热可逆〕。

南京工业大学物理化学上册习题答案

南京工业大学物理化学上册习题答案

0.714 kg m3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 25.0000g。充以 4℃水之后,总质量为 125.0000g。若改
用充以 25℃、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 25.0163g。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V 125.0000 25.000 100.0000 cm3 100.0000cm3
H2
m3
p
T
N2
1dm3
p
T
2
物理化学上册习题解(天津大学第五版)
(1)保持容器内温度恒定时抽去隔板,且隔板本身的体积可忽略不计,试求两种气体混合后的
压力。
(2)隔板抽去前后,H2 及 N2 的摩尔体积是否相同? (3)隔板抽去后,混合气体中 H2 及 N2 的分压力之比以及它们的分体积各为若干? 解:(1)抽隔板前两侧压力均为 p,温度均为 T。
H2O(l)
1
n=m/M=pV/RT
M RTm 8.314 298 .15 (25.0163 25.0000 ) 30.31g mol
pV
13330 10 4
1-5 两个体积均为 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若将其
中一个球加热到 100℃,另一个球则维持 0℃,忽略连接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 高压釜内有常压的空气的压力为 p 常,氧的分压为
pO2 0.2 p常
每次通氮直到 4 倍于空气的压力,即总压为 p=4p 常,
第一次置换后釜内氧气的摩尔分数及分压为
yO2 ,1
pO2 p
0.2 p常 4 p常
0.2 0.05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 A(g) + B(g) =C(g), 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的惰性 气体,则平衡将 ( ) C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移动 (D) 无法确定 K θ Kn[ p /( pθ n总 )]
Δ 1 1 1 1 0,
p p p
A
B
p p ,p p
A
B
T TA , T TB
8. Na2CO3可形成三种水合盐:Na2CO3· H2O, Na2CO3· 7H2O 及Na2CO3· 10H2O,常压下将 Na2CO3(s) 投入其水溶液中,待达三相平衡时,一相是 Na2CO3水 溶液,一相是 Na2CO3(s) ,则另一相是: ( D ) (A) 冰 (B) Na2CO3· 10H2O(s) (C) Na2CO3· 7H2O(s) (D) Na2CO3· H2O(s) Na2CO3 (s) 与Na2CO3· H2O(s)存在低共熔温度。三相平 衡时,一相是 Na2CO3水溶液,一相是 Na2CO3(s) ,则 另一相是Na2CO3· H2O(s)
减小

B SB,m T p ,n
B p VB,m T ,n
一般, SB,m 0,T , B
3. 50 ℃时,液体A的饱和蒸汽压是液体B的饱和蒸汽压 的3倍。A、B两液体形成理想溶液,气液平衡时,液相 中A的摩尔分数为0.5,则在气相中B的摩尔分数为 0.25。
2 M RT f A
fus H m
Kf
19.1kJ mol1
6.在300K下,某组成为xB=0.72的溶液上方B的蒸汽压是纯 B的饱和蒸汽压的60%,那么B的活度是 0.6 ; B的活 0.83 ;同温度下从此溶液中取出1mol的纯 度因子是 B(组成可视为不变),则系统G的变 化 1274 J· mol-1。
10. 完全互溶的A、B二组分溶液,在xB=0.6处,平衡蒸气 压有最高值,将xB=0.4的溶液进行精馏,塔顶将得 xB=0.6的恒沸混合物 到 。 蒸气压——组成图上有 一最高点,相应沸点一 组成图有一最低点。
xB=0.4的溶液在恒沸混 合物的左边,精馏塔顶 将得到 xB=0.6的恒沸混 合物。
* * pA 3 pB ;
xA 0.5
* * * pA pA xA 3 pB 0.5 1.5 pB * * * pB pB xB pB (1 xA ) 0.5 pB
* p pA pB 2 pB
* * yB pB / p 0.5 pB / 2 pB 0.25
C = S- R - R'=5-2-0=3
4. 组分A和B可以形成四种稳定化合物:A2B,AB,AB2, AB3,设所有这些化合物都有相合熔点。则此体系的低 共熔点最多有几个? ( ) C (A) 3 (B) 4 (C) 5 (D) 6 低共熔点数=稳定化合 物数+1
5.已知水的三相点温度为 273.16 K,压力为 611 Pa。若将 已冻结的蔬菜放入不断抽气的高真空容器中,使蔬菜中 的冰升华来生产干燥蔬菜,则容器中T、p的范围应是: ( C) (A) T 273.16K,p 611Pa (B) T 273.16K,p 611Pa (C) T 273.16K,p 611Pa (D) T 273.16K,p 611Pa 当固相区内状态点S(Ts, ps), Ts<To, ps < po;定压加热,状态 点沿水平线向右移动,过固一气 平衡线后变为蒸气蒸发分离。
Qa
pN2O4 / pθ ( pNO2 / p )
θ 2

0.1 ( 0.01 ) 2
1000 K p
Qa >Kθ,ΔrGm > 0,正反应不自发、逆反应自发。
二、选择题:( 20分,每小题2分 ) 1.下列四个偏微商中,哪个不是化学势? (A) (U/nB)S, V (B) (H/nB)S, p (C) (A/nB)T, p (D) (G/nB) T, p
27.604–3132 K/T=22.401–2012 K/T,T= 215.3K (3分)
11.在二盐一水三组分等温等压相图的扇形区内的自由度 f= 。 1
定温、定压下:
C=3,f=3- Ф 相图中的扇形区是两相共存 区, f=3- Ф =3-2=1
12. 若298 K时,反应 2NO2 (g) N2O4 (g) 的 K p 8.834 , 则当p(NO2)=1 kPa, p(N2O4)=10 kPa时, 反应将 向生成NO2 方向进行。
U H A G B n n n n B S ,V ,nz B S , p ,nz B T ,V ,nz B T , p ,nz
( C)
2. 理想溶液具有一定的热力学性质。在下面叙述中哪个是 错误的。 ( B ) (A)ΔV=0 (B) Δ A=0 (C) Δ H=0 (D) Δ U=0
水的相图
6.H2O-KNO3-NaNO3的相图如左,则 BEC相区内是: (D) (A) 纯NaNO3和其饱和溶液 (B) 纯KNO3和其饱和溶液 (C) 含有NaNO3和KNO3的不饱和 溶液和溶液的单相区 (D) KNO3,NaNO3和组成为E的饱和 溶液三相共存 三角形区为三相共存区,其相的状态为三角形的顶点。
mB
0.785 / 123.11 0.025
mol kg1 0.255 mol kg1
Kf Tf / mB 1.77K / 0.255 mol kg1 6.94K kg mol1
Kf
2 M RT f A
fus H m
6.94K kg mol1
pNH 3 pHCl
C = S- R - R'=3-1-1=1
f = C- Ф +2
f = C- Ф +2=1-2+2=1
9. CuSO4与水可生成CuSO4H2O,CuSO43H2O,
CuSO45H2O三种水合物,则在p下,与CuSO4水溶液及 冰共存的水合物最多有 1 种。 设CuSO4与水可生成n种水合物 S=2+n C = S- R - R'
n种水合物与水、 CuSO4间存在n个化学平衡: R=n
R'=0
C = S- R - R'=2+n-n=2
水合物多一种,则多一相,水合物种数最多时,其Ф最大。
在p下, f = C- Ф + 1 C一定:f 愈小, Ф愈大,f=0时: Ф max= C + 1=3
三相中一相为CuSO4水溶液,一相为H2O(s),只有一相 为水合物,故:存在的水合物最多有一种。
B
8. 将固体NH4Cl(s)放入真空容器中,按下式分解, NH4Cl(s) = NH3(g) + HCl(g);达平衡时,其组分数 1 1 为 ,自由度数为 。
C = S- R - R'
S=3
R'=1 Ф = Ф(g)+ Ф(l)+ Ф(s)=1+0+1=2
NH4Cl(s) = NH3(g) + HCl(g): R=1
《物理化学1》测验题(二)解答
一、填空(36分,每空2分) 1.既是偏摩尔量又是化学势的表达式 G G 为: n
B B, m

B
T , p , nz

Z B,m
Z n B
( Z B) T , p ,nZ
Z——广度性质
一定温度时,Kθ值一定。 刚性密闭容器,V一定,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n总 增 大,设气体为理想气体: pV n总 RT , p / n总 RT / V , RT/V值不变, p / n总 亦不变,Kn不变,平衡不会移动。
10. 在、两相中均含有A和B两种物质,达到相平衡时, 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B ) (A) A = B (B) B = B (C) A = B (D) B = A
mixV 0 mix S nR xB l n xB 0 mixG nRT xB l n xB 0
B B
mixU mix H p mixV 0
mix A mixU T mix S nRT xB l n xB 0
4. 273K,pθ下,将一小块冰放入10%的糖水中,会自动 发生 冰自发熔化为水 , 这是因为 H2O (糖水) (冰 。 )
α β B B
即定温、定压,W ' =0的条件下,物质总 是自发地从化学势高的相向化学势低的相 迁移。
θ 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O
H O (糖水)
2
(水) RT ln xH 2O (水) RT ln xH 2O;
B
mix H 0
3. CaCO3(s),CaO(s),BaCO3(s),BaO(s)及CO2(g)构成的一 个平衡物系,其组分数为:( B ) (A)2 (B) 3 (C) 4 (D) 5
CaCO (s) CO2 (g);BaCO (s) CO2 (g) 3 (s) CaO 3 (s) BaO
* * pB pB aB 0.6 pB
aB 0.6
aB B xB ; B aB / xB 0.6 / 0.72 0.83
含1mol的纯B组成 为xB=0.72的溶液 1mol的纯B
G G2 G1 n2 n1
θ θ G B (B RT ln aB ) RT ln aB 1274 J mol1
7. 298 K, p下,1 mol甲苯与1 mol苯混合形成理想溶液, -1 11.53 J· K 混合过程的ΔmixH = ___ , Δ S = __ _ 。 0 mi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