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完整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可爱的生灵二、教材解析(一)课文内容本单元围绕“可爱生灵”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春天。
(二)教学目标1.认识40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
掌握形声字的识记规律。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
5.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6.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8.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9.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10.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11.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12.品味本单元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做到边读边想象。
13..在朗读中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14..学会按汉字偏旁识记生字,并根据偏旁初步认识生字的意思。
15..认识形声字的特点,何为形旁,何为声旁?各有什么作用。
16..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古诗三首》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曾几的《三衢道中》,这三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
郑振铎的《燕子》描写了百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叶圣陶的《荷花》描写了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与优点,以“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实践,引导创新”为原则,充分体现小学教学新课程的理念,力求实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继承和发展性统一。
该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力图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有所创新,以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同时适当扩大了知识的容量,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1.进一步经历探索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
认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能在这些图形中标明面积单位的格子图中画出相应底和高。
2.在对“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和“放大与缩小”的观察、欣赏和画图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3.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的过程,能熟练地进行约分、通分和比较分数的大小;知道分子、分母的约分和通分的含义;有系统地整理和复习分数,为第三学段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4.进一步在观察物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6.在复习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成功的激励。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1. 面积的意义及单位;2.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4. 轴对称图形;5. 分数;6. 整理与复习;7. 约数和倍数。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我认为在这个阶段可采用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讲授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五、习题与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和作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整体结构清晰,内容安排合理。
教材主要包括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课文、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等内容。
在结构上,教材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知识到阅读理解再到表达运用,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课文选编特点本册教材的课文选编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选文题材广泛,既有童话、寓言、故事,也有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选文注重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同时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此外,课文还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本册教材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在字词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音、形、义,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在语法方面,初步涉及了一些基本的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此外,教材还通过语文园地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四、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本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
教材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如阅读理解题、写作训练和口语交际场景模拟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思想教育与德育渗透本册教材注重思想教育与德育渗透。
通过课文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通过学习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通过学习寓言、童话等作品,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
这种德育渗透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六、教学建议与教学方法本册教材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与教学方法。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同时,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一、教材简介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春天”为主题,包含了5篇课文,分别是《燕子》、《荷花》、《葡萄沟》、《秋天的雨》和《雪儿》。
此外,还有“口语交际——春天去哪儿玩?”和“综合性研究——春天来了”两个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复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材解析1. 课文内容《燕子》本文描绘了燕子在春天里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和对春天的赞美。
《荷花》课文以荷花为主题,通过对荷花的描绘,展现了荷花的美丽和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葡萄沟》课文介绍了葡萄沟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展示了葡萄沟人民的美好生活。
《秋天的雨》课文通过描绘秋天的雨,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雪儿》课文以雪儿为主题,通过对雪儿的描绘,展现了雪儿的可爱和作者对雪儿的喜爱。
2.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研究口语交际——春天去哪儿玩?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询问、分享等方式,了解春天的美好去处。
综合性研究——春天来了本活动要求学生观察春天的变化,通过绘画、写作、演讲等方式,展示春天的美好。
四、教学建议1. 注重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提高语文素养。
2. 加强词语教学:结合课文,让学生掌握生词,增强语文基础。
3. 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实物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研究情境。
4. 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和综合性研究,提高实践能力。
5. 培养观察力:鼓励学生观察春天,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研究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与解读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解读大家好!我汇报的内容分为四部分:教材编写思路、特点。
教材编写结构。
教学目标。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来说一下第一部分:教材的思路、特点。
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
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
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2、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教科书安排了略读课文,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文阅读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3、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
每个单元的“交流平台”,都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
教科书中的每一个练习活动,往往不只是简单提出一个学习要求,而是一到学生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方法运用的过程。
这些练习活动蕴含的学习方法,都可以举一反三的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和表达实践。
4、凸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2.数的运算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3.常见的量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二)空间与图形1.测量。
第六单元:面积。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三)统计第三单元,统计。
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四)解决问题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学习目标是: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一、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
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我和我的同伴”“我在这里成长”“我们的公共生活”“多样的交通和通信”。
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二、教学总目标:1.能够接纳自己,并宽容对待他人,体会和同伴学习生活的快乐,初步形成集体意识。
2.认识到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认识到自己可以为邻里的和谐做出贡献,上升到了解家乡,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了解公共设施,并在生活中爱护和正确使用公共设施,树立规则意识,愿意在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并愿意在生活中关心帮助他人。
4.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能针对出行选择恰当的交通工具,了解交通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做到在通信中讲礼貌,守规则。
三、教学重点: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
《我是独特的的》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树立学生自信心。
教师对文本的利用应有所选择,而不是照本宣科。
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8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8单元)教材解析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名称:可爱的生灵二、学情分析:从整体看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一定的基础,当然也避免不了好坏之分。
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
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
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课文略读课,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组成。
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这些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有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春天。
四、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掌握形声字的识记规律。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在具体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5.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乡和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6.学习作者的一些写作方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五、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2.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一种事物写具体。
3.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4.抓住诗人的特点以及诗人当时思想情感等方面相互比较;用不同音乐作配音诵读,借此体会诗人当时的不同心境。
5.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扩大燕子、春天、荷花、等大量展示大自然的视频、文字、图片、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扩充信息量。
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概述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围绕“传统文化”的主题展开,通过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本单元共安排了4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课文解读1. 《古诗三首》本文选取了《春晓》、《绝句》、《望庐山瀑布》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文学智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2. 《纸的发明》本文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历史地位,培养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尊重和热爱。
3. 《赵州桥》本文描绘了赵州桥的雄伟景象,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建筑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4.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提高他们对汉字结构、字义的理解,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
五、教学建议1. 注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韵味,提高朗读能力。
2. 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相关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感受,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 重视汉字书写教学,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评价反馈本单元教学结束后,可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能力、回答问题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单元概述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共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编排。
每个单元都包含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识字写字、词语积累、语文园地等部分,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课文数量与特点本册教材的课文数量适中,既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阅读量,又不会过于繁重。
课文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经典名篇,也有贴近学生生活的现代文。
这些课文具有思想性、教育性、文学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语言表达与韵律感教材中的课文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课文中还融入了韵律感的培养,通过儿歌、童谣等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提高他们的语言审美能力。
四、生字词学习与掌握教材在每个单元后都安排了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环节,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生字新词。
这些生字词的选择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又能够满足他们阅读和表达的需要。
五、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材中还设计了多种综合性学习活动,如阅读交流、角色扮演、故事会等,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专题组织与单元设计每个单元的专题组织紧密围绕主题展开,内容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单元设计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七、练习设计与呈现方式教材中的练习设计科学合理,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拓展能力的训练。
练习题的呈现方式多样,图文并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练习题还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八、教材特色与改革力度本册教材在保持传统语文教材优点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加大了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内容的引入力度。
同时,教材在版面设计、插图使用等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尝试,使教材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的审美需求和学习习惯。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5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5篇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解读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
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本单元教材解读。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
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
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
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
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这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
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
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
“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
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可结合与本册课本配套的课外读本第一组,引导学生在早上及午休时间自行阅读。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定为:1.通过各种方法识字本单元的生字,会写要求书写的汉字,能正确读写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背诵第1、2课,并能背诵第3课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乡和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解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主题与目标。
1. 主题。
- 本单元的主题是“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常以简短的故事传达深刻的道理。
通过学习这些寓言故事,学生能够在趣味阅读中领悟人生哲理,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2.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要认识本单元的生字词,如“守株待兔”中的“株”“待”等字,能够正确书写、理解其含义并熟练运用。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课文分析。
- 内容解读。
- 这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后,便放下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次得到兔子,结果一无所获。
故事短小精悍,却深刻地讽刺了那些心存侥幸、不劳而获的人。
- 教学重点。
- 一是文言文的朗读和理解。
要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断句,如“因释其耒/而守株”,理解文中“走”(跑)、“释”(放下)等字词的古意。
- 二是引导学生体会故事的寓意。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如“农夫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明白不能不劳而获的道理。
- 内容解读。
- 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讲述了国王橱柜里的陶罐和铁罐的故事。
铁罐自恃坚硬,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则很谦虚。
随着时间的推移,铁罐被氧化消失了,而陶罐却依然完好无损地被人们发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 教学重点。
- 首先是人物对话的朗读指导。
铁罐的话要读出傲慢的语气,陶罐的话要读出谦虚的语气。
例如铁罐说“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要读得盛气凌人。
- 其次是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结局中总结出为人处世的道理。
- 内容解读。
- 课文讲述了一只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美丽的角,抱怨自己难看的腿,然而在遇到狮子追捕时,难看的腿却帮助它逃脱了危险,而美丽的角差点让它送命。
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教材解读
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教材解读一、课文内容。
1. 故事梗概。
-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只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抱怨自己难看的鹿腿。
当狮子来袭时,难看的鹿腿帮助它狮口逃生,而美丽的鹿角却差点让它丧命的故事。
2. 文本结构。
- 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
首先是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的倒影,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外观产生不同的看法,这是故事的开端。
接着,狮子出现,鹿开始逃命,这是发展部分。
在逃命过程中,鹿的角被树枝缠住,而腿却使它成功逃脱,这是故事的高潮。
鹿认识到角和腿各有各的价值,这是故事的结局。
二、主题思想。
1. 对美的认识。
- 课文通过鹿对自己角和腿的不同态度的转变,传达了对美的深刻认识。
美不仅仅是外表的漂亮,更重要的是实用价值。
鹿角虽然美丽,但在关键时刻却可能带来危险;鹿腿虽然丑陋,却是逃生的关键。
这启示我们要正确看待事物的美与丑,不能只注重外表。
2. 全面看待事物。
- 引导学生明白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地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就下结论。
鹿一开始只看到鹿角的美丽和鹿腿的丑陋,却没有意识到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事物。
三、语言特点。
1. 描写生动。
- 在描写鹿欣赏自己的角时,“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通过鹿的语言和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鹿对角的喜爱和自我欣赏的神态。
- 在描写鹿腿时,“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运用神态描写,将鹿对腿的嫌弃表现得淋漓尽致。
2. 用词准确。
- 例如“匀称”一词,准确地形容了鹿的身段比例协调。
“精美别致”则突出了鹿角的美丽和独特。
这些词语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加细腻、准确,有助于学生积累和学习准确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完整word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一、教材简析:本套教材编写注重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言、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有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力。
适当介绍中西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第一单元(Welcome back to school)第二单元(My family)主要讲一些人物名称及家庭成员。
第三单元(How many?)主要是讲数字。
第四单元(Do you like pears?)主要是讲水果的表达法。
第五单元(Where is my ruler?)主要是讲一些交通工具和日常用品。
第六单元(At the zoo)主要是讲动物的外貌特征的单词。
本册教材的特点是:1.强调语言运用。
2.看重能力培养。
3.突出爱好激发。
4.正视双向交流.5.融合学科内容。
6.重视灵活扩展。
7.实现整体设计.8。
提供立体化配套。
学科教材是按照以下知识结构编排的三年级英语歌曲句型词汇律动人物称谓数字水果交通工具形容词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B o y a n d G i r l F a th e r a n d M o th e r OneTwo Three Four Five A nA p p l e A D a y H i d e a n d S e e k T h e y A r e i n t h e z o oL e t ’sd oL et ’s c h a n t结构模块之间都以日常会话为主题贯穿全册,例如第一单元是新同学如何介绍自己和他人的一些简单的用语。
第二单元如何询问人的身份和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第三单元是对数量的询问以及如何赞美别人的东西。
第四单元都是涉及是否喜欢某种水果的表达法和如何表达自己想要哪种水果.第五单元是让学生会提问及回答物品所在位置和如何向别人借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和教学建议柳州市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中心组韦立明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三年级学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变化,第一,学习的独立性提高了,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经验。
第二,从成绩来看,部分孩子走入低谷,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成绩呈马鞍状。
第三,从语文教学来说,三年级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阶段。
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中年级的重点要逐步向阅读感悟转移;低年级让学生学习写话,中年级过渡到指导学生习作。
今天分三个部分和老师们交流:习惯、阅读、习作第一部分习惯■编排情况:1、自主预习复习。
2、认真完成作业。
三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是能够自主预习复习,二是能够认真完成作业。
■“习惯篇”的教学建议:交给学习方法、进行检查评比、培养习惯贯穿全程。
1、交给方法。
如:教给学生预习新课的方法:读准生字读音——读几遍课后的会认字和会写字(生字表),在生字表中标出每个生字的音序和部首,以便查字典。
每个生字组词两个。
读通课文——自读课文,要读正确,不读错字,不会读的字、易读错的字通过查课后生字表、字典、工具书在课文中注音。
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
查字典理解字词——不懂的词通过查字、词典、教辅书理解,标注在课文中。
(在本册练习3、4中就要学生使用字、词典。
边读边想——在疑问处打上问号。
2、检查评比。
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跟进和监控。
我们可以课堂布置,学生现场进行预习、复习、作业比赛,评比小结,让优胜者说说自己预习复习的方法。
展出质量高的作业,大家观摩、评议,总结值得学习的地方。
3、贯穿全程。
培养学习习惯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始终,这样,养成习惯的目标才能落实。
第二部分:阅读第六册的课文编排分8个单元,我排在黑板上。
■编排情况:1、祖国河山2、美好心灵3、名人故事4、自然颂歌5、童话故事6、人与自然7、穿越时空8、学问故事■我们要重视的是: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年段目标。
中年级阅读教学有三个侧重点: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拓展积累。
它们所对应的课标年段目标如下:1.读书能力:在坚持抓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诵读优秀诗文50篇;2.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3.拓展积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拓展阅读范围,拓宽阅读视野,加速有效积累。
在三年级上册做好了低中年段的衔接后,三年级下学期要加强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巩固:继续重视积累拓展,着重训练理解词句,初步把握文章,学会默读。
我们先看第一个侧重点:读书能力,在这里重点和大家交流一下默读部分。
一、读书能力(只讲默读)课标要求: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会默读”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与朗读相比,默读具有以下优点:1、加快速度:默读的速度比朗读快,比朗读省力。
2、提取重点:默读有助于理解,静心来细想,可以有选择地直奔重点细看阅读内容理解得更深入。
3、思考批注,综合概括:默读适合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学生寻找答案时可以边默读、边思考、边批画。
需要深刻理解和综合概括的时候也可采用默读形式。
培养默读能力要注意几点:一是培养默读习惯。
专注认真。
二是培养学生默读时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是检查学生的默读效果。
让学生带问题默读,检查学生的批注是否结合课文的重难点、疑难点。
进行检查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默读效果。
在课后练习中,出现了以下默读要求:默读第4段,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述我和雪儿告别的情景《雪儿》(体会人与动物的感情)默读课文,说说气象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跟踪台风的卫星》(概括)默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
《日月潭的故事》(复述)从这些课后练习可以看出,三年级下学期要求学生能通过默读体会感情、想象拓展、概括大意、复述课文,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或要求默读,想象体验、勾画批注,抓住重点。
默读要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始终。
接下来和大家交流阅读教学的第二个侧重点:理解能力二、理解能力(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对理解词句的要求,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有所差别:第一学段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第二学段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了解和理解的差异:了解是明白即可,理解是不仅要明白,而且要懂得明白的方法。
我们三年级要重视的是:1、教给理解词句的方法。
(1)直观理解①看图、视频体会②感官、动作体验(2)辩析理解①借助字典词典,结合语境选择义项。
●例五:“神”字的不同含义:1、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2.不可思议的,特别稀奇的3.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4.心思,心力,注意力5.表情6.精神以下几个词语就要通过查字典选择义项:神勇无比——8《李广射虎》 3入神、聚精会神——19《放飞蜻蜓》 25《争论的故事》 4神秘——练习4学习查词典、20《恐龙》 2鬼斧神工——练习4读读背背 1②近义词比较辨析●例二:《李广射虎》“神勇无比”能不能替代力大无比,为什么?分析“神、勇”二字来体会:前者褒义较强。
更能表现李广镇守边境、不畏敌军猛兽的英雄形象)(3)语境理解①联系上下文②创设情境③联系生活体验④联想、想象⑤借助课后思考题⑥补充资料理解⑦片断练习帮助理解方法很多,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有选择性的运用以上的方法。
例如下面的教学:理解词语是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和想象完成的。
例三:一位老师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是这样理解“沙漠”的:师:你们见过沙漠吗?你想象中的沙漠是什么样的?生1:无花无草。
生2:悲凉的。
生3:无边无际、无山无水。
生4:荒无人烟。
生5:一片不毛之地。
师:沙漠给我们的印象是无边无际,生存还境非常恶劣的。
教到这里,学生理解“沙漠”的特点了:生存环境很恶劣。
教师就继续下一环节教学了。
我建议老师在这里不要急着往下教,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的现实环境中没有沙漠,大多学生应该是调动了自己平时的阅读、视听积累进行描述。
生1:我是看课外书上写的。
生2:我是看电视懂的。
生3:我是听妈妈说的。
老师对理解词语的方法进行归纳:弄懂词语的意思,可以看课外书、电影电视、和别人谈话,再加上自己的想象。
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从理解词语进入到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了。
另外,我们还可以联系上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
例四:21《槐乡五月》课后第4题: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的关键句就是这句。
“孩子的季节”意味着什么呢?教学时可以结合上文第三段描写小姑娘“飘”的句子来理解,通过揣摩“飘”背后的心情,体会什么叫“孩子的季节”。
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请看周婷老师的教学片断:师:槐乡的小女孩真好玩,他们不是在走路而是在“飘”呢,老爷爷、老奶奶走路会飘吗?生:太老了,手里拿着拐杖飘不起来。
小女孩步伐轻快,所以能飘起来。
师:你看到什么会飘起来?生:国旗会飘,树叶会飘,晒的衣服会飘……(联系生活理解什么事物可以用“飘”形容动态)以上教学是对“飘”的字面理解,但是,教师的指导不止于此,而是更进一步理解“飘”字表达的人物情感。
师:小姑娘怎么会飘起来呢?生:她身上别着槐花,头上戴着槐花,是香味在飘。
生:她们像仙女一样飘起来了。
师:这叫做飘飘欲仙,怎么会飘飘欲仙呢,孩子们,如果我们平时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拿着试卷往家走的时候,会飘起来吗?生:不会,因为心情不好,还担心爸妈责备。
师:也就是心情愉快的时候会飘。
生:是的,考试100分,心情很高兴,会飘飘欲仙。
(联系生活体会人在什么心情时可以用“飘”)师:对,一个飘字写出了飘逸的身姿,飘散的花香,飘飞的心情。
所以说,五月是——生:槐乡孩子的季节。
在这里,老师依据课后问题,抓住“飘”字和孩子们对话,体验孩子之“乐”,深入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这样,我们就揣摩出了“孩子的季节”,背后的含义是:孩子们快乐无比。
除了联系上文和生活,还可以通过想象、片断练习来帮助理解重点句。
●例五: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的理解。
句式训练:段式训练:5、师:黑暗的海底有形态各异、色彩多样的植物,所以我们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齐读。
(加入想象,进行总分式句子和段练习,理解关键句)通过片断教学,学生对这个中心句就有深入的理解。
想象、练笔的过程,既是深入理解关键词的过程,也是进行中年段句段训练的过程。
在更多的情况下,老师在教学中是把多种方法综合在一起使用,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
此外,中年段还要求能“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不仅要弄明白词句的字面意思,还要结合课文懂得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词句内涵——表达情意的作用。
课标要求: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例二:第5课《雪儿》课后练习要求读句子,说感受。
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师:一件事一片情。
我们更要从“我”为雪儿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感受到“我”对雪儿的一片深情。
你会一个人去看蓝天白云吗?会天天去看吗?而作者却和雪儿天天去看蓝天白云,他又有什么样的独特的感受呢?读一读,感受一下!生:(自由读书品味)生:我一个人看蓝天白云是很孤单的,而和雪儿一起看就不孤单了。
师:有伙伴了!生:我的腿受了伤,雪儿的翅膀也受了伤,两个都只能去看蓝天白云了。
师:同病相怜啊!生:我和雪儿一起去看白云,心情是很愉快的,不再是忧伤的。
雪儿也是很愉快的。
生:我和雪儿都向往外面美好的春光。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时,抓住“一起、天天”让学生体会词句背后的情意,学生感受到作者和雪儿在一块不再孤单,心情很愉快。
到这里,似乎教学的任务已经完成,但薛老师但还没有完,对词语的揣摩更进一步,我们再往下看: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你们再留意一下,作者不写去看蓝天、白云,而要写成“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这里面又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生:我觉得“飘飘悠悠的白云”是动的,看起来很美,很好看。
师:是变化的,飘动的!生: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许多多的白云的样子,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厌。
师:你能注意省略号中蕴涵的内容,了不起!生:看“飘飘悠悠的白云”,心情是很舒畅的、轻松的。
生:看这样的白云蓝天,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伤痛和忧愁。
生:这样“飘飘悠悠的白云”似乎带走了我们所有的烦恼,心情也和白云一样“飘飘悠悠”了!师:真是诗一样的语言、诗人一样的心灵!是啊,正是作者和雪儿在一起时的心情是美丽的,那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才显得那么美丽、舒服!是心情改变了蓝天白云,而又是谁改变了我的心情?生:雪儿!是雪儿的到来使我的心情变得开朗、美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