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汇总
201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
![201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e1f883b43323968011c92f6.png)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1、《走,我们植树去》说课稿《走,我们植树去》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歌,它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展现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号召人们积极投入到绿化祖国的活动中去。
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班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很容易理解。
但要让学生凭借简洁的语言文字来体会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有一定困难的。
根据教材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保意识。
其中目标3是重点更是难点。
课文中全诗可分三部分。
第1自然段,点题。
先表明在什么季节,以什么样的心情去植树,然后发出“走我们一起去植树”的号召,点明题旨。
第2至5自然段,写植树的意义和价值,指出植树的重要性。
第6自然段,呼应开头。
表明植树造林的决心。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写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这是课文的重点。
由于学生没有植树的生活经验,对课文中植树造林给给人类带来的好处难理解和体会,这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
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
课前请学生亲近大自然,去郊区体会树木的给大家带来的清新。
在为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我力争在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揭示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然后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个别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我着重对“音符、荒滩、沟渠”进行正音,诗歌的语言很简洁,句子很短,根据我以往的经验,课文中没有特别难读的句子。
【精品】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套说课稿
![【精品】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baaab8831b765ce040814a9.png)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说课稿目录1、《走,我们去植树》说课稿 02、《第一朵杏花》说课稿 (2)3、《燕子》说课稿 (6)4.《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 (9)5。
《最佳路径》说课稿 (13)6.《人类的“老师”》说课稿 (22)7.《三顾茅庐》说课 (26)8。
《祁黄羊》说课稿 (31)9.《公仪休拒收礼物》说课 (36)10。
《永远的白衣战士》说课稿 (41)11。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 (47)12。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53)13.《鸟语》说课稿 (58)14。
《天鹅的故事》说课稿 (61)15.《生命桥》说课稿 (65)16。
《特殊的葬礼》说课稿 (67)17。
《沙漠中的绿洲》说课稿 (72)18。
《云雀的心愿》说课稿 (76)19。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81)20.《黄河的主人》说课稿 (85)1、《走,我们去植树》说课稿教材分析:《走,我们去植树》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歌,本文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展现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号召人们积极投入到绿化祖国的活动中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保意识.教学方法: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
课前请学生亲近大自然,去郊区体会树木的给大家带来的清新。
在为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一、以“趣”导路,营造氛围创设课文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本文的兴趣,情感也被调动起来.再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进文本。
二、以“读“铺路,感悟语言第一二自然段主要体会我们少先队员决心去植树,心情很高兴。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5.鸟语(说课稿)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5.鸟语(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1e21cb9aef8941ea66e0520.png)
15.《鸟语》说课稿《鸟语》是小学语文国标本第八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插图也很精美,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课文的第4—11自然段是重点段落,也体现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感受。
鸟儿真的有语言吗?课文中的“我”真的能“听懂”鸟语,与鸟儿交谈吗?这是学生理解中的一个难点。
因此,如何引领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同时,去深切地体会“我”与鸟儿的那份亲密无间、心心相通的浓浓的人鸟情是我要重点把握的。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疏忽”“倍感亲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与鸟儿的交流过程,体会“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鸟的热情。
其中目标3是重点也是难点。
我预设用三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首先揭示课题,(板:鸟语)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然后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在这个过程中,着重对“犒”“矫”“公冶长”等字词进行正音,并对一些不容易读好的句子留心指导,如“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来,你吃肉,我吃肠。
”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仔细读课文,并适时梳理课文,如,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我”怎么会想要通晓鸟语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我”与鸟儿的交流?通过不同层面要求的读,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走进鸟的世界。
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指名交流接着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森林画面及百鸟争鸣的热闹声音,生动的画面很自然地把学生引进了鸟儿的世界,为进一步学习作好了铺垫。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3686cf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4.png)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人类的老师》说课稿1一、说教材《人类的“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
文章结构完整: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中心明确,层次井然。
留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增强说服力,而且详略得当。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及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2、教学重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3、教学难点: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提问法,讨论法,引导点拔法、演示法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例子,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四、说教学程序我打算安排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课文脉络、讲解课文第一部分的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说课稿番茄太阳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说课稿番茄太阳](https://img.taocdn.com/s3/m/98f418b2168884868662d6bc.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说课稿番茄太阳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说课稿番茄太阳说课稿番茄太阳《番茄太阳》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
课文极具感染力,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使学生懂得要关爱别人的好体例。
学生没有接触过残疾人,对残疾人的内心世界更是缺少了解。
基于以上对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番茄太阳: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体会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
其中目标2、3是教学重点,目标3是教学难点。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调查与访问了解残疾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首先联系生活,激疑导入:板书课题:番茄太阳,指导读题并质疑,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检查初读情况,相机对盲童的盲,忙碌的碌正音,对文中比较长的语句重点加以指导,并通过查字典理解艰难、捐献等词语的意思,在读通顺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课题为什么叫番茄太阳 ?再次走进文本,进而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层次,并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最后布置摘抄好词佳句的作业。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第二课时,我将在第一课时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复习导入、精读感悟、拓展延伸这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感悟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体会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
1、复习导入:上课伊始,组织学生回顾上堂课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简笔画笑脸,从而自然呈现出明明的笑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的学习,也就进入本课的第二环节。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ddf57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7.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5篇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5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第一次抱母亲》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爱心”这一主题,编排了《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和《我不是最弱小的》四篇文章,分别从不同层面探讨爱的内涵。
其中,本文主要通过“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以及回忆,表现了母亲为孩子和家庭的辛苦操劳和无私奉献,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第一次抱母亲》文章内容简洁,行文明快,于平白如水的字里行间细腻生动地体现了人世间的浓浓亲情,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习语言的好教材。
二、语言特色这篇课文以情动人,往往读了几遍后就能被字里行间的亲情所打动。
细细品味,“我”、母亲和护士三人的语言中透露的情感朴实而又真挚。
“我”说的话:(1)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2)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3)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4)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5)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6)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套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01b4ec0eff9aef8941e06f7.png)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说课稿目录1、《走,我们植树去》说课稿 (1)2、《第一朵杏花》说课稿 (3)3、《燕子》说课稿 (7)4.《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 (9)5.《最佳路径》说课稿 (14)6.《人类的“老师”》说课稿 (23)7.《三顾茅庐》说课 (27)8.《祁黄羊》说课稿 (31)9.《公仪休拒收礼物》说课 (35)10.《永远的白衣战士》说课稿 (40)11.《第一次抱母亲》说课 (47)12.《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53)13.《鸟语》说课稿 (57)14.《天鹅的故事》说课稿 (60)15.《生命桥》说课稿 (64)16.《特殊的葬礼》说课稿 (67)17.《沙漠中的绿洲》说课稿 (71)18.《云雀的心愿》说课稿 (75)19.《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80)20.《黄河的主人》说课稿 (84)1、《走,我们植树去》说课稿教材分析:《走,我们植树去》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展现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号召人们积极投入到绿化祖国的活动中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
课前请学生亲近大自然,去郊区体会树木的给大家带来的清新。
在为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一、以“趣”导路,营造氛围创设课文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本文的兴趣,情感也被调动起来。
再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进文本。
二、以“读“铺路,感悟语言第一二自然段主要体会我们少先队员决心去植树,心情很高兴。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9d848a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3.png)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第一次抱母亲》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爱心”这一主题,编排了《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和《我不是最弱小的》四篇文章,分别从不同层面探讨爱的内涵。
其中,本文主要通过“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以及回忆,表现了母亲为孩子和家庭的辛苦操劳和无私奉献,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第一次抱母亲》文章内容简洁,行文明快,于平白如水的字里行间细腻生动地体现了人世间的浓浓亲情,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习语言的好教材。
二、语言特色这篇课文以情动人,往往读了几遍后就能被字里行间的亲情所打动。
细细品味,“我”、母亲和护士三人的语言中透露的情感朴实而又真挚。
“我”说的话:(1)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2)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3)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4)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5)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说课稿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17cfaa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d.png)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通过讲述一个小学生在校园内外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和对知识的渴望。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情节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节。
-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在适当的情境中运用。
- 能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热爱。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 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
- 学习并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隐含的深层含义,如人物性格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
四、说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课文内容。
2.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精神。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和使用新词汇。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发音,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新词- 教师板书生字新词,解释词义,并让学生尝试造句。
- 通过游戏或小测试的方式,巩固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记忆。
4. 深入理解- 分析文章结构,讨论文章的主旨和情节发展。
-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表达。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朵杏花》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朵杏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aeab8984431b90d6d85c77c.png)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朵杏花》说课稿《第一朵杏花》说课稿——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一、教学理念这篇课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是阅读,围绕教学设计的思想就是阅读理念。
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强调,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
本教学设计遵循这样的思想,在精读课文时,通过生生交流“阅读体会”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引导和提升,达到使学生理解文本、自主体验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第一朵杏花》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课讲了我国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为本课制订了下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引导学生学习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和认真精神。
三、学情分析中年级学生情感丰富,好奇心强,对美的、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乐于感受、乐于探究、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且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和研究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说教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全套(附小学语文说课模板).docx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全套(附小学语文说课模板).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8153650a0116c175e0e48a9.png)
i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全套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单元第()个课题,是一篇—读课文。
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后面我们还要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见木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生活实际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学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牛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益。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这就是我们的教学Fl标,下而我们来说说我们教学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我会设计如下教学重难点:1.重点2.难点五、说教法教师始终都站在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位置,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得兴趣,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情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六:说学法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说完了教学法,下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宜采用间接导入的方法导入课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09d267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d.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篇一: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古诗两首》小学语文说课稿4(行礼)尊重的列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古诗两首》(板书课题)下面我就围绕着“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进程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我的教学假想:一、说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颂春篇,教育孩子们要亲近自然,《古诗两首》是其中的一篇。
《江南春》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在描画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景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
《春日偶成》是宋朝诗人程颢的作品,描述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教材编排图文并茂,课后练习灵活适当,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心中有学生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落脚点。
那么,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来谈谈对学情的分析。
1.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期.2.通过了几年的训练,大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必然的学习习惯,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从知识与技术、进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有情感的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育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按照肯定的教学目标,我以为理解课文内容,目12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刚在发展中,作者抒发的情感和学生还有必然的距离,因此目3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增进者。
按照这一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提问法、朗诵法、讨论法和读思结合法等教学方式。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4858cc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4.png)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池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
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古诗教学要着眼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用意。
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法、讨论法等。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多读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去理解古诗、学法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
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f2ff92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0.png)
《确定位置》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四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中,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幷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八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设计理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位置》这一课,我主要体现了以下设计理念:(一)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现实数学原理”,体现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
(二)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的自然生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说教材《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的第一课。
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和简单的路线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
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
三、说学情四年级学生之前已经有“列、排”的初步认识,但对“数对”这样的抽象知识没有丝毫的基础。
但是,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从生活现实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目标(一)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二)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地表示出物体位置的能力。
(三)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五、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对的意义,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六、说教学与学法教学方法主要是:创设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愉快教学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1427a3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e.png)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苏教版四班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一、说教材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日有很大的意义,由于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剧烈,节奏鲜亮,意境美丽,引导同学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育同学对语言文字的爱好和敏感力。
我们的教材支配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同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本课《江南春》和《春日偶成》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诗人杜牧和宋代诗人程颢所作。
每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我预备按挨次先教学《江南春》,引导同学自主学习,把握基本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再学《春日偶成》。
《江南春》的是唐代诗人杜牧。
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
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予了讽喻之意。
全诗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处处是绿叶红花,处处是水村山郭,处处是酒旗招风,呈现了一幅生气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三四句吊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
这首诗是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开心心情。
全诗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欢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二、说学法教法(1)学法①有利于激发同学学习爱好主动思维。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同学学习主动性,培育同学学习方法,以利于同学终身可持进展。
③有利于挖掘同学潜能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
详细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要突出同学为主体的原则。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读书人的素养,以适应将来科学技术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