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其他结晶技术

合集下载

结晶技术在原料药生产中的应用

结晶技术在原料药生产中的应用

结晶技术在原料药生产中的应用
结晶技术是一种天然物质的固态化学制剂方法。

它在原料药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晶技术是制药工业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原料药的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结晶技术的应用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使药物达到所需的纯度
结晶技术可用于停产纯化来改进药物品质。

它可以消除药物中的杂质和杂物。

这必
须用纯的溶媒和控制排放速度来完成。

结晶技术可实现“积极静态控制”和“动态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

结晶技术的优点是不需要添加其他化学品,不会对药物产生不良的影响。

2.结晶技术的过程优化
结晶技术的过程优化可以使药品的产量和质量最佳化,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结晶的过
程是控制药物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必须在生产过程中注意调整生产参数。

3.直接制成晶体
在原料药生产中,结晶技术可以用于直接制备晶体。

在这种情况下,溶剂的挥发率必
须特别高,才能得到纯品。

4.更快地生产药品
结晶技术可以用于快速生产药物。

这可以通过改变结晶条件,如增加温度、浓度和搅
拌速度来实现。

这样可以缩短生产时间,增加生产效率。

总之,结晶技术在原料药生产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结晶技术,药品可以达到所需
的纯度,通过优化工艺,增加产量和质量最佳化,直接制成晶体,从而生产更快的药品。

结晶技术将继续成为制药工业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化学工程中的结晶技术

化学工程中的结晶技术

化学工程中的结晶技术一、结晶技术的定义与意义结晶技术是化学工程领域的一种重要分离和纯化技术,通过控制溶液中溶质的过饱和度,使其在一定条件下结晶沉淀出来,从而实现溶质的分离和纯化。

结晶技术在化学工业、药品生产、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结晶过程的基本原理1.过饱和度: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超过其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饱和溶解度时,称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容易形成晶体。

2.成核:过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在适当的条件下,开始聚集并形成微小的晶体核。

3.晶体生长:溶液中的溶质分子不断向晶体核上吸附,使晶体核逐渐长大,形成完整的晶体。

4.晶体分离: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浓度、搅拌速度等条件,使晶体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所需的尺寸和纯度,然后将晶体与溶液分离。

三、结晶技术的分类及应用1.冷却结晶:通过降低溶液的温度,使溶质过饱和并结晶沉淀。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

2.蒸发结晶:通过蒸发溶液中的溶剂,使溶质过饱和并结晶沉淀。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3.盐析结晶:通过加入适当的盐类,降低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使其结晶沉淀。

适用于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4.超滤结晶:利用超滤膜对溶液中溶质的选择性透过作用,使溶质在膜表面结晶沉淀。

适用于高分子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四、结晶操作的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对溶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通过控制温度可以调节溶质的过饱和度,从而控制结晶过程。

2.浓度: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越高,过饱和度越大,结晶速度越快。

3.搅拌速度:搅拌可以增加溶质与溶剂的混合程度,有利于晶体的均匀生长。

但过快的搅拌速度可能导致晶体形态的不规则。

4.溶剂选择:溶剂的性质会影响溶质的溶解度和结晶速度,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提高结晶效率。

五、结晶技术的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晶技术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未来的结晶技术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节能高效,通过新型材料、智能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实现结晶过程的优化和自动化,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结晶技术在原料药生产中的应用

结晶技术在原料药生产中的应用

结晶技术在原料药生产中的应用一、引言二、结晶技术概述结晶技术是指将溶质在溶剂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在化学工业中,结晶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纯化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原料药、农药、染料、颜料等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结晶技术通过对化学物质的晶体形式进行控制,可实现对产品质量的高效管理和提高。

结晶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物产生、降低生产成本等。

1.提高产品纯度在原料药生产过程中,产品的纯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结晶技术可以通过调节结晶条件、晶体形式的控制等手段,实现对产品纯度的提高。

通过结晶技术可以去除杂质、提高晶体的结构完整性,使得产品的纯度得到有效提升。

3.促进生产过程的可控性采用结晶技术进行原料药生产,可以使得生产过程具有更好的可控性。

通过结晶技术可以实现对产品形态、晶体尺寸、晶形、溶剂的选择等方面的控制,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稳定可靠。

4.降低生产成本结晶技术在原料药生产中的应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结晶技术可以减少废物的产生,提高产品的产率,降低纯化、分离、干燥等环节的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四、结晶技术在原料药生产中的案例分析1.对苯二酚的结晶技术应用对苯二酚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其结晶技术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精细控制结晶条件,可以得到不同晶型的对苯二酚,从而实现产品的分级纯化,并满足不同领域对对苯二酚品质的要求。

枸橼酸钠是一种常用的缓冲剂,在医药制剂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调节结晶条件,可以得到不同形态的枸橼酸钠晶体,从而实现对产品的粒度、溶解性等性能的调控和提升。

阿司匹林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药物成分,通过结晶技术可以实现对阿司匹林晶体形态的控制,从而提高产品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满足不同药物制剂的要求。

1.绿色结晶技术的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对于绿色生产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结晶技术在原料药生产中的应用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推动结晶过程中使用更具环保性的溶剂、降低废物产生等。

结晶技术

结晶技术

结晶技术学习目标掌握:结晶的原理,结晶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影响结晶操作的因素。

理解:结晶的基本理论,工业结晶设备的结构特点。

了解:溶液结晶的过程及分类,其他结晶方法。

学习要求结晶的过程及分类,结晶的基本原理,结晶操作控制,工业结晶设备,结晶过程中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其他结晶方法。

结晶过程及分类结晶过程结晶是指物质从液态(溶液或熔融体)或蒸汽形成晶体的过程,是获得纯净固态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化学、食品、医药、轻纺等工业中,许多产品及中间产品都是以晶体形态出现的,因此许多化工生产过程中都包含着结晶这一个单元操作。

例如,尿酸、碳铵、食盐、味精、蔗糖、速溶咖啡、奶粉、青霉素、红霉素、洗衣粉、纯碱等产品的生产一般都包含有结晶过程。

经过结晶后的产品,均有一定的外形,便于干燥、包装、运输、储存等。

从而可以更好的适应商品市场的需要。

与其他化工分离过程相比,结晶过程有如下特点:1.能从杂质含量很高的溶液或多组分熔融状态混合物中获得非常纯净的晶体产品。

2.对于许多其他方法很难分离的混合物系、热敏性物系和同分异构体物系等,采用结晶方法分离更为有效。

3.结晶操作能耗低,对于设备材质要求不高,一般亦很少有“三废”排放。

结晶过程可以分为溶液结晶、熔融结晶、升华结晶和沉淀结晶4大类,其中溶液结晶是工业中常采用的结晶过程。

工业生产中要将温度为84℃、质量分数为35%的MgSO4原料液进行结晶操作,装置如图2-1所示。

连续真空冷却结晶器顶部用蒸汽喷射泵维持结晶器内部绝对压强为1.3kPa,由于是在真空条件下,此时水的沸点为11.4℃,溶液的沸点为17℃,即原料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蒸发达到过饱和而析出MgSO4·7H2O晶体。

结晶过程的实质是将稀溶液变成过饱和溶液后析出晶体。

达到过饱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蒸发移去溶剂,如上面所述的硫酸镁的结晶过程;另一种是对原料进行冷却,使其溶解度下降而达到过饱和。

当然,工业中实施的结晶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如需要使晶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影响结晶操作的因素也有很多,工业生产中,要根据对不同产品质量要求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结晶工艺条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结晶技术

结晶技术

(1)晶体与搅拌螺旋桨间的碰撞; (2)湍流下晶体与结晶器壁间的碰撞; (3)湍流下晶体与晶体的碰撞; (4)沉降速度不同,晶体与晶体的碰撞。
2、影响接触成核速率的因素

(1)过饱和度的影响
产生的晶粒数N是过饱和度S的函数。
无论哪一类晶体,晶核生成量与晶体生长速率成正比。

(2)碰撞能量E的影响 在很大范围内,产生的晶粒数与碰撞能量成正比。

粒度大且较均匀的晶体所夹带的母液较少,洗涤也 比较容易。
可见产品粒度及粒度分布会影响到晶体产品的纯度。

晶体纯度的影响因素
(3)晶习

晶习是指晶体外形。

影响晶习的因素:
① 溶液性质、杂质和溶剂等。
② 操作条件如温度、搅拌程度、冷却或浓缩方式、 pH的调节速度等是影响过饱和度的因素。
3、成核现象
3、初级非均相成核

在工业规模的结晶过程中,一般不应以初级成 核作为晶核的来源,因为实际操作时难以控制 溶液的过饱和度,使晶核的生成速率恰好适应 结晶过程的需要。
二、二次成核现象

绝大多数工业结晶器中,二次成核已被认为是 晶核的主要来源。

在二次成核中起决定作用的两种机理
(1)液体剪切应力成核 (2)接触成核(碰撞成核) 晶核生成量与搅拌强度有直接关系。
可归纳成三种形式:


(1)初级均相成核:不含外来物体时自发产生晶核。
(2)初级非均相成核:外来物体诱导下产生晶核。
(3)二次成核:溶液中已有溶质晶体存在的条件下形 成晶核的现象。二次成核中又以接触成核占主导。
成核现象
接触成核:新生的晶核是晶浆中已有的晶体颗 粒,在结晶器中与其他固体接触碰撞时产生的 晶体表层的碎粒。

其他结晶技术课件

其他结晶技术课件

机遇:新材料和 新技术的发展
挑战:结晶技术 的成本和效率问

机遇:绿色环保 和可持续发展的
结晶技术
的制备和结晶
材料领域:结晶技 2
03
04
制药领域:结晶技 术用于药物的纯化
和结晶
化工领域:结晶技 术用于化工产品的
结晶和分离
结晶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利用AI技术进行结晶过 程的优化和控制
绿色化: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 境污染
精细化:提高结晶产品的质量和 性能
集成化:将结晶技术与其他技术相 结合,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结晶过程的影响因素
温度:温度对结晶过程有重要影响, 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结晶效果
浓度:溶液的浓度对结晶过程有重要 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结晶效果
搅拌速度:搅拌速度对结晶过程有重要 影响,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结晶效果
结晶时间:结晶时间对结晶过程有重要 影响,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结晶效果
结晶过程的控制方法
结晶技术的研究热点
1
结晶过程的优化和控制:提高结晶效 率,降低能耗和污染
2
结晶材料的设计和合成:开发新型结 晶材料,提高结晶性能
3
结晶技术的应用:拓展结晶技术在生 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4
结晶技术的绿色化:减少结晶过程中 的有害物质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晶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结晶技术 的复杂性和难度
演讲人
结晶技术的定义
结晶技术广泛应用 于化工、制药、食 品等行业
结晶技术是一种将 溶液中的溶质结晶 出来的技术
结晶技术包括结晶、 结晶技术可以提高
沉淀、过滤、干燥 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等步骤
降低生产成本

结晶技术

结晶技术
第七章
结晶技术
第一节、概述
结晶技术:使溶质从过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状态析 出的操作技术 固体有结晶和无定形两种状态 结晶
析出速度慢,溶质分子有足够时间进行排列,粒子排 列有规则
无定形固体
析出速度快,粒子排列无规则
结晶操作的特点
只有同类分子或离子才能排列成晶体,因此结晶过 程有良好的选择性。
通过结晶,溶液中大部分的杂质会留在母液中,再通过过 滤、洗涤,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晶体。
晶核形成和晶体生长
1、晶核的形成
晶核的形成:最先析出的微小颗粒是以后晶体的 中心,称为晶核。
均相初级成核 一次成核 成核方式 二次成核
非均相初级成核
剪应力成核:当过饱和溶液以较大的流速流过正在生长 中的晶体表面时,在流体边界层存在的剪应力能将一些附 着于晶体之上的粒子扫落,而成为新的晶核。
接触成核:当晶体与其他固体物接触时所产生的晶体表
C2---小晶体的溶解度; C1---普通晶体的溶解度 σ---晶体与溶液间的表面张力;ρ---晶体密度 γ2---小晶体的半径; γ1---普通晶体半径 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2、溶解度曲线和过饱和曲线
过饱和曲线可分成三个区: 稳定区 不稳区 溶解度曲线以下的区域 溶解度曲线以上的区域 过饱和区
过饱和现象的表示方法:
C C C
式中:

C —溶度差过饱和度,Kg溶质/100Kg溶剂; C—操作温度下的过饱和浓度,Kg溶质/100Kg溶剂; C*—操作温度下的溶解度,Kg溶质/100Kg溶剂。
凯尔文(Kelvin)公式
溶质溶解度与温度、溶质分散度(晶体大小)有关。
c2 2M 1 1 ln ( ) c1 RT r2 r1

简述结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简述结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简述结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结晶技术的原理结晶技术是一种物质从无序状态过渡到有序状态的过程,是通过调控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排列方式,使其形成具有规律的晶体结构。

结晶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溶解过程溶解是结晶技术的起始阶段,物质在适当的溶剂中经过溶解形成溶液。

根据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溶解过程中的物质分子或原子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排列。

1.2 过饱和度控制过饱和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超过了该温度下溶解度的情况。

通过控制溶质的浓度和溶液的温度,可以控制过饱和度的大小,进而影响结晶的形成速率和晶体的尺寸。

1.3 晶核形成晶核是结晶过程中的起始结构单元,是溶液中起初形成的微小晶体。

晶核的形成需要克服过饱和度引起的能量障碍,通过调节溶液中的溶质浓度、温度和搅拌速度等条件,可以控制晶核的数量和尺寸。

1.4 晶体生长晶体生长是指溶液中的晶核逐渐生长并形成完整的晶体。

晶体生长的速率和形态受到温度、溶液流动性、溶质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调节这些条件,可以控制晶体生长的速率和形态,从而获得所需的晶体产物。

2. 结晶技术的应用结晶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化工、药物、食品等工业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2.1 化工行业在化工行业中,结晶技术被广泛用于纯化和分离物质。

通过结晶技术可以去除溶液中的杂质,获得高纯度的产品。

此外,结晶技术还可以用于提纯有机化合物、制备催化剂和分离物质等领域。

2.2 药物工业在药物工业中,结晶技术是药物制剂的重要环节。

药物的结晶技术可以影响药物的溶解性、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等特性,因此结晶技术对于药物的研发和制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中,结晶技术主要应用于糖类制品的生产。

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可以获得细腻的糖晶、均匀的结晶度和适合口感的糖类制品。

2.4 材料科学在材料科学领域,结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合金、陶瓷、晶体管等材料的制备与改性。

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和晶体生长过程,可以调控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获得具备特定功能的材料。

化工产品结晶技术

化工产品结晶技术

化工产品结晶技术一、概述化工产品的结晶技术是化工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和操作过程,使得溶液中的物质得以结晶并获得高纯度的固体产品。

本文将从结晶原理、影响因素、结晶设备及操作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结晶原理1. 饱和度饱和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物质,再加入任何物质都无法溶解。

当饱和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结晶现象。

2. 晶种晶种是指在已有的溶液中添加少量已经形成的小晶体,通过吸附作用来促进新的大晶体形成。

选择合适的晶种对于获得高纯度产品十分关键。

3. 温度温度对于结晶速率及产物形态有着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较低温度下能够获得更大且更纯净的单一形态产物。

三、影响因素1. 溶剂选择不同的溶剂对于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选择合适的溶剂能够提高结晶效率。

2. 溶液浓度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产物分散,难以形成大晶体;而过高则会导致结晶速率过快,难以得到单一形态产物。

3. 搅拌速度搅拌速度能够影响晶体生长速率及晶体大小。

适当的搅拌能够增加晶种数量,促进结晶。

4. 温度控制温度控制是获得高纯度产物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控制温度,可以控制结晶速率及产物形态。

四、结晶设备1. 普通结晶器常用于小规模实验室试验或中小型工业生产。

其优点为操作简便、投资成本低,但对于大规模生产不适用。

2. 循环冷却式结晶器通过循环冷却系统来降低溶液温度,并利用搅拌器促进溶质分子间的接触和聚集,从而形成大颗粒的结晶体。

适用于中等规模工业生产。

3. 蒸发结晶器通过加热蒸发溶液中的溶质,使其浓缩达到饱和度,然后降温结晶。

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五、操作技术1. 晶种选择选择合适的晶种是获得高纯度产物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选择同一物质的晶种能够提高结晶效率及产物纯度。

2. 溶液制备在制备溶液时应注意控制溶剂用量、浓度等参数,并进行充分搅拌和过滤等处理。

3. 温度控制合理控制温度是获得高纯度产物的关键步骤之一。

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第9章 结晶

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第9章 结晶

影响晶核形成的因素
• 成核速率的大小、数量,取决于溶液的过饱和度、 温度、组成等因素,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溶液的 组成和晶体的结构特点。
• ⑴ 过饱和度的影响 ⑵ 机械作用的影响 ⑶ 组成 的影响
• 一般说来,对不加晶种的结晶过程①若溶液过饱 和度大,冷却速度快,强烈地搅拌,则晶核形成 的速度快,数量多,但晶粒小;②若过饱和度小, 使其静止不动和缓慢冷却,则晶核形成速度慢, 得到的晶体颗粒较大;③对于等量的结晶产物, 若晶核形成的速度大于晶体成长的速度,则产品 的晶体颗粒大而少,若此两速度相近时,则产品 的晶体颗粒大小参差不齐。
含有过量细晶的母液取出送回结晶器前,要加热或稀释,使细晶溶解。
⑼ 母液温度不宜相差过大,避免过饱和度过大,晶核增多。 ⑽ 调节原料溶液的pH值或加入某些具有选择性的添加剂以改变成 核速率。
9.1.4 晶核的成长
• 晶体成长系指过饱和溶液 中的溶质质点在过饱和度 推动下,向晶核或晶种运 动并在其表面上有序排列, 使晶核或晶种微粒不断长 大的过程
图9-2 温度组成图
9.1.3 晶核的形成
• 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经历两个步骤,即 晶核(结晶的核心)形成和晶体成长。
• 晶核的形成过程可能是,在成核之初,溶 液中快速运动的溶质微粒(原子、离子或 分子)相互碰撞结合成线体单元,当线体 单元增长到一定程度后成为晶胚,晶胚进 一步长大即成为稳定的晶核。在这一过程 中,线体单元、晶胚都是不稳定的,有可 能继续长大,亦可能重新分解。
• ⑴ 过饱和度的影响 • ⑵ 温度的影响 • ⑶ 搅拌强度的影响 • ⑷ 冷却速度的影响 • ⑸ 杂质的影响 • ⑹ 晶种的影响
9.2 结晶方法 9.2.1 冷却结晶
通过降低温度创造过饱和条件进行结 晶的操作称为冷却结晶,此法基本上不去 除溶剂,故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 著下降的物系,如KNO3、NaNO3 、MgSO4等 水溶液。

生化分离技术 第九章 结晶

生化分离技术 第九章 结晶

第一节 结晶基本原理
(1)将热饱和溶液冷却 冷却法的结晶过程中基本上不
去除溶剂,而是使溶液冷却降温,成为过饱和溶液,如图91中直线EFG所代表的过程。此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显著减小的场合。例如冷却L-脯氨酸的浓缩液至4℃左右,
放置4小时,L-脯氨酸就会大量结晶析出。反之,如果溶解 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则采用升温结晶法。例如将红霉素的
第一节 结晶基本原理
(1)稳定区 又称不饱和区,为AB曲线以下的区域。此
区溶液尚未饱和,没有结晶的可能。 (2)介稳区或亚稳区 为AB曲线与CD曲线之间的区域。 在此区内,如果不采取措施,溶液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如 遇到某种刺激,则会有结晶析出。另外,此区不会自发产生 晶核,但如已有晶核,则晶核长大而吸收溶质,直至浓度回 落到饱和线上。介稳区又细分为两个区,第一个分区称第一 介稳区或第一过饱和区,位于平衡浓度曲线与超溶解度曲线 (标识溶液过饱和而能被诱导产生晶核的极限浓度曲线C‘D’) 之间,在此区域内不会自发成核,当加入结晶颗粒时,结晶 会生长,但不会产生新核,加入的结晶颗粒称为晶种;
第一节 结晶基本原理
(4)盐析反应结晶 加入一种物质(另一种溶剂或另一 种溶质)于溶液中,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形成过饱和溶液 而结晶析出的办法,称为盐析反应结晶。加入的溶剂必须能 和原溶剂互溶,例如利用卡那霉素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的 性质,在卡那霉素脱色的水溶液中,加入95%乙醇,加入量 为脱色液的60%~80%,搅拌6小时,卡那霉素硫酸盐即成结 晶析出。如普鲁卡因青霉素结晶时,加入一定量的食盐,可 以使结晶体容易析出。 工业上,除单独使用上述四种方法外,还常将以上几种 方法结合使用。例如,制霉菌素的乙醇提取液真空浓缩10倍 冷至5℃,放置2小时,即可得到制霉菌素结晶,就是采用第 一种和第二种方法结合使用。而将青霉素钾盐溶于缓冲液中, 冷至3℃~5℃,滴加盐酸普鲁卡因,得到普鲁卡因青霉素结 晶,则是采用第一、三种方法结合使用。

结晶技术

结晶技术

(2) 不加晶种,缓慢冷却
(3) 加晶种,迅速冷却 (4) 加晶种而缓慢冷却
2.连续结晶
连续结晶的操作中往往要采用: (1) 细晶消除
(2) 粒度分级排料
(3) 清目 (4) 加晶种而缓慢冷却
连续结晶的优点:
①冷却法和蒸发法采用连续结晶操作费用低,经 济性好。
②结晶工艺简化,相对容易保证质量。 ③生产周期短,节约劳动力费用。 ④连续结晶设备的生产能力可比分批结晶提 高数倍甚至数十倍,相同生产能力则投资少, 占地面积小。 ⑤ 连续结晶操作参数相对稳定,易于实现自动化 控制。
晶核的形成
• 晶核:在过饱和溶液中最先析出的微小颗 粒,是以后结晶的中心。 • 成核速度: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溶液中 生成的新晶核数目。
• 晶核的诱导:
1)有现成晶体时,取少量现成晶体研碎后,稀 释至一定浓度(稍稍过饱和),倒进待结晶的 溶液中,用玻棒轻轻搅拌,放置一段时间后即 有结晶析出。 2)无现成晶体时,取1-2滴结晶溶液置表面玻璃 皿上,缓慢蒸发除去溶剂,可获得少量晶体。 或取少量待结晶溶液置于一试管中,旋转蒸发 至一定程度后冷却试管,管壁上即可形成一层 结晶。 3)玻璃微粒作为异种晶核。 4)蛋白质和酶结晶时,常加入金属离子才能形 成晶核。
所以,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是结晶的前提, 过饱和度是结晶的推动力
过饱和溶液的制备方法 1.饱和溶液冷却
• 直接降低溶液的温度,使之达到过饱和状 态,溶质结晶析出。
•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减小的场 合
2.部分溶剂蒸发
• 使溶液在加压减压或常压下加热,蒸发除 去溶剂达到过饱和溶液的结晶方法。 •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变化不大的场合 或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场合
连续结晶的缺点:

FL0909结晶技术

FL0909结晶技术

过饱和曲线
与溶解度曲线不同,溶解度曲线是恒定的,而过 饱和曲线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对于一定的系统, 它的位置至少和三个因素有关:
(1)产生过饱和度的速度(冷却和蒸发速度) (2)加晶种的情况; (3)机械搅拌的强度。 冷却或蒸发的速度越慢,晶种越小,机械搅拌越
激烈,则过饱和曲线越向溶解度曲线靠近。在生 产中应尽量控制各种条件,使曲线1和2之间有一 个比较宽的区域,便于结晶操作的控制。
(1)饱和曲线与过饱和曲线
冷却蒸发过程
(1)饱和曲线与过饱和曲线
• A 稳定区: 不饱和区,没有结晶的可能。 • B、C 介稳区或亚稳区:在此区域内,如果不
采取措施,溶液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如遇到 某种刺激,则会有结晶析出。另外,此区不会 自发产生晶核,但如已有晶核,则晶核长大而 吸收溶质,直至浓度回落到饱和线上。介稳区 又细分为两个区 • 第一介稳区:加入晶种(结晶过程中加入的促 进结晶的晶体),结晶会生长,但不产新晶核 • 第二介稳区:加入晶种结晶会生长,同时有新 晶核产生
清母液溢流
清母液溢流是调节结晶器内晶浆密度的主要手段。 从澄清区溢流出来的母液中,总是含有一些小于 某一粒度的细小晶粒,所以实际生产中并不存在 真正的清母液,为了避免流失过多的固相产品组 分,一般将溢流出的带细晶的母液先经旋液分离 器或湿筛分离,然后将含较少细晶的液流排出结 晶系统,含较多细晶的液流经细晶消除后循环使 用。
二次成核
受已存在的宏观晶体的影响而形成晶核的现象,称为二次 成核。是晶核的主要来源。
两种机理: (1)液体剪应力成核:由于过饱和液体与正在成长的晶
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液体边界层和晶体表面的速度差,在 晶体表面产生的剪切力,将附着于晶体之上的微粒子扫落, 而成为新的晶核。 (2)接触成核(碰撞成核):指当晶体之间或晶体与其 它固体物接触时,晶体表面的破碎成为新的晶核。在结晶 器中晶体与搅拌桨叶、器壁或挡板之间的碰撞、晶体与晶 体之间的碰撞都有可能产生接触成核。 主要由搅拌强度有关。被认为是获得晶核最简单,最好的 方法。

结晶技术

结晶技术
结晶技术
一、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
• 结晶:形成晶形物质的过程。
• 晶体:内部结构中的质点作
规律排列的固态物质。
• 晶体的性质
自范性 各向异性 均匀性 具有一定的熔点 对称性
(2)饱和曲线和过饱和曲线
结晶过程取决于固体与其 溶液之间的平衡关系。 溶液的过饱和度与结晶的 关系如下图:
二、结晶过程
采用的技术 细晶消除:淘析原理,结晶器 内部或下部建立澄清区 粒度分级排料: 清母液溢流:
四、结晶设备
• 立式搅拌结晶罐:分批式结晶器 • 卧式结晶槽:辅助冷却结晶器 • 真空结晶器: 要求颗粒粗大时 • 孪生式结晶器:晶体粒度较为齐整
• DTB型结晶器
谢谢!
结晶过程: 产生晶核→晶核长大
晶体纯度的影响因素:
• 母液在晶体表面的吸藏 • 形成晶簇,包藏母液 • 晶习
成核现象
•初级均相 自发产生晶核 •初级非均相 诱导产生晶核 •二次成核 接触成核占主 导
二次成核机理
剪切应力成核: 速度差引起的剪切应力 接触成核:生成量与搅拌强度有直接关系 优点:动力学级数低 低过饱和度下进行 产生晶核所需的能量低 方式:晶体与搅拌螺旋桨
湍流下晶体与晶体,晶体与器壁 • 碰撞能量 • 螺旋桨 • 晶体粒度 • 螺旋桨材质
• 分批结晶
三、结晶操作
• 图为不同的操作方式对分批冷却结晶过程的影响
• 连续结晶 要求:产品粒度分布符合质量 高的生产强度 降低晶垢产生速度 维持结晶器的操作稳定性

结矿第九章

结矿第九章

方解石( Ca2+配位数6,三方晶系,解理{1011} ) 文石( Ca2+配位数9 ,斜方晶系, 无解理)
大于Ca2+—文石型结构,斜方晶系,如Sr2+ [CO3],Ba2+ [CO3],Pb2+ [CO3]
9-20
第九章 晶体化学
八、多型
概念:
一种元素或化合物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层状 结构存在的现象,其单元结构层相同,只是叠 置顺序不同。 多型符号:数字+大写字母如:3C,2H,2M 石墨的多型
9-9
第九章 晶体化学
四、典型结构分析
结构类型 NaCl型:
NaCl型结构:方铅矿 方解石结构: NaCl结构沿L3压→方解石结构
ZnS型:
黄铜矿结构:是ZnS结构的衍生
9-10
第九章 晶体化学
五、类质同象 Isomorphism
刚玉:Cr红宝石,Ti蓝宝石 金刚石:N顺磁性,B半导体性 黄铁矿:N型导电(Co,Ni),P型导电(As,Sb) Fe金属:立方面心格子,六方格子,Co、Ni出现磁性
第九章 晶体化学
前面
晶体外部对称特点:
对称型→晶体对称分类(晶族晶系)→定向(三轴、四轴)、晶体常数(轴率、 轴角)→晶面符号→单形(单形符号)→聚形 晶面及对称要素投影—工具 多个晶体有规律生长—双晶
晶体内部对称特点:对称轴、平移轴、螺旋轴、对称面、滑移面—几何点
空间群国际符号——对称型国际符号基础上
9-3
第九章 晶体化学
(1) 六方最紧密堆积(hexagonal closest packing):
两层一重复ABAB……六方格子
(2) 立方最紧密堆积(cubic closest pack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0/11 2
蛋白质的盐溶与盐析现象的解释

蛋白质是亲水胶体,带有羧基解离的负电荷和氨基 成盐的正电荷,其极性基团使分子间排斥,同时与 水分子形成水膜。这些因素使蛋白质形成溶于水的 溶胶状态。
当加入少量无机盐时,增加了蛋白质分子上的极性 基团,因而增大了在水中的溶解度,出现盐溶现象。 当盐浓度到一定程度时,一方面盐同大量水分子结 合,使蛋白质没有足够的水维持溶解状态,破坏了 水膜,容易沉淀出来。一方面加入的离子中和了蛋 白质的电荷,使相互聚集沉淀出来,出现盐析现象。
硫酸钠等无机盐类,可使某些磺酸成盐析出; 也可利用其盐类在不同的无机盐溶液中的溶解 度不同的特性,而将他们的各种同分异构体分 离。

2018/10/11
15

由2-萘酚用20%发烟硫酸在约80℃二磺化制取G酸 (7-羟基-1,3-萘二磺酸 )时。向稀释的磺化物中先 加入KCl溶液,使G酸以钾盐形式析出,滤出G盐 后,再向滤液中加入NaCl溶液,即可获得其副产R 盐(钠盐,2-萘酚-3,6-二磺酸二钠盐)。用氯化钾、 氯化钠直接盐析时,有氯化氢气体放出,对设备腐 蚀性强,因此这种方法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7


2018/10/11
⑵ 蛋白质种类的影响

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离子强度对蛋白质的溶解度 影响的程度不同,表现为斜率的不同。
拟球蛋白 0.50 血清白 蛋白
log S
0
碳氧肌 红蛋白
-0.50 碳氧血 红蛋白
-8/10/11
μ
6
8
10
8
⑶ 蛋白质浓度的影响

蛋白质浓度提高,盐用量减少。
10 9 8 7 30g/L 3g/L
- dS dP
6 5 4 3 2 1 0 40 50 60 P 70 80
2018/10/11
9
⑷ 温度的影响
2

log S
在无盐或稀盐溶液中, 大多数蛋白质溶解度是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 在高盐溶液中随温度升 高,溶解度减小。因此 在高温下,同浓度的蛋 白质所需的盐量小。
2018/10/11 3


盐析现象图示
2018/10/11
4
2. 蛋白质盐析原理

蛋白质在高浓度盐的溶液中,随着盐浓度的逐渐增 加,由于蛋白质水化膜被破坏、溶解度下降而从溶 液中沉淀出来。 各种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可利用不同浓度的 盐溶液来沉淀分离各种蛋白质。 优点:简单、经济、较少变性。 缺点:分辨率不高,要除盐。
2018/10/11

β
pH
2018/10/11
11
4. 蛋白质盐析方法

①分步盐析法:通过改变盐的浓度达到分离目的, 将盐的浓度准确地分步提高到各种蛋白质所需的 浓度。 一般情况下,加入沉淀剂,分子量大的首先沉淀 出来,随着沉淀剂用量的增加,各个大分子化合 物按分子量由大到小的顺序陆续沉淀出来。 ②重复盐析法 ③反抽提法: 一定的盐浓度下将目的蛋白夹带一 定量的杂蛋白一同沉淀。将沉淀用较低浓度盐溶 液平衡,溶解其中的杂蛋白。
24

2018/10/11

⑶ 利用一定温度下各种异构体钠盐或镁盐等溶解 度的差异,通过盐析温度的控制,达到异构体分 离的目的。 综上所述,盐析在中间体工业生产中是较为重要 的操作工序。但盐析也同时带来了大量无机盐母 液,除一部分在生产中循环套用之外,大部分母 液还有待于进一步处理和综合利用。

2018/10/11
对溶质的溶解性差;
与溶解溶质的溶剂能够互溶。 常用的溶剂有乙醇、丙酮、甲醇、水等。 ⑵ 加料方式: 将反溶剂加入到溶液中,即正加法; 另一种是将溶液加入到反溶剂中,即反加法。
28
2018/10/11
(3)过饱和度控制

溶析结晶的过饱和度是通过溶析剂的加入产生的。

溶析结晶特别是间歇溶析结晶,溶析剂加入点处 的过饱和度很高,容易在瞬间产生大量初级晶核 并形成聚集体。这是溶析结晶有别于其它结晶方 式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于高过饱和度下快速的成 核与生长以及聚集体的形成,很容易大量包藏母 液,影响晶体产品的质量。
HO3S H2N
2018/10/11

NH2 SO3H
23

⑵ 温差过大或冷却速度过快会发生温度的激荡,而 在局部区域产生高度的过饱和,引起过量的成核。 因此,盐析结晶应适当控制冷却速率和盐析前后温 度差。 通常将热溶液充分搅匀后,快速冷却到过饱和状态, 然后放慢冷却速率,结晶开始后,溶液温度由于结 晶热的放出而有所上升,此时则控制较慢的冷却速 度匀速降温,待大部分溶质在晶种表面上成长以后, 再增加冷却速率以达到最终温度,让溶液饱和度始 终处于介稳状态,从而控制产品结晶。
25
9.2 溶析结晶
1. 概念

溶析结晶:是利用被分离物质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 力的差异,通过改变溶剂的性质来选择性地溶解杂质, 而使目标组分最大限度地从溶剂中晶析出来的过程。
过程特点:是溶质首先被溶解于一种溶剂中(主溶剂) 形成饱和溶液,然后通过添加另一种能与主溶剂完全 互溶而与溶质不互溶的第二溶剂(反溶剂),来显著 降低溶质的溶解度,使溶质晶析出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2018/10/11
21
2. 搅拌对盐析结晶的影响

结晶未开始时搅拌强度大,开始析出时搅拌强度适当 小些。生产中通常根据不同形式搅拌器,控制不同的
搅拌速度、时间来达到预期的搅拌效果。一般来说,
盐析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可使盐析过程完成得较好。

直接法生产R盐,国内一些厂家只搅拌15-30min结束 盐析过程;德国拜耳公司搅拌15h,盐析收率能达到 67-68%,国内只达到45-50%。
pH6.6
1
0℃

0
25℃
2
3 μ
10
4
2018/10/11
⑸ pH的影响

当溶液的pH在蛋白质 等电点附近时,由于其 净电荷为零,在水中溶 解度减小,可以用来分 级沉淀蛋白质。 但等电点时析出的沉淀, 由于颗粒较细,难于过 滤,只能用离心机分离。
7 6 5 4 3 碳氧血红蛋白 2 1 0 3 4 5 6 7 8 卵清蛋白
主要内容
盐析法 溶析结晶法 反应结晶法
2018/10/11
1
9.1 盐析结晶 (一) 盐析在蛋白质提纯中的应用
1. 蛋白质在盐溶液中的特性 ⑴ 盐溶 蛋白质在纯水或低浓度盐溶液中,溶解度低, 若稍加一些无机盐则溶解度增加。 ⑵ 盐析 当加入的无机盐浓度继续增加,蛋白质溶解度 又反而减小,从而沉淀出来。

加盐过多,溶液密度高,析出速度快,晶细且易
形成晶簇,增加了洗涤等后道工序的操作难度, 同时带入过多无机盐杂质,影响产品纯度和使用 质量。

加盐量通常为溶液体积百分之几的比例。
2018/10/11
20


工业生产中:
盐析采取搅拌条件下长时间缓慢加盐或分步加盐 的方法,以防止在局部范围产生过饱和度的波动, 维持稳定的过饱和度; 料液稀释时通常用盐析母液,利用母液中已有的 产品细晶的诱导作用,晶核逐渐长大并诱导产生 新的晶核,使结晶过程持续不断,同时在接近饱 和状态时,一些极其微小的晶体将自动地溶解, 而已形成的一些较大晶体则自动地长大。
2018/10/11 12

• •
(二) 有机中间体生产中盐析过程的探讨
盐析方法

有机中间体含硫化合物中的磺酸及其盐类,大多 是固体,易溶于水,且没有特定的熔点,加热至 高温时易于分解。 这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想得到它,就不能采 用精馏、结晶等方法来实现; 要依靠酸析法、直接盐析法、中和盐析法、脱硫 酸钙法、萃取分离等方法来完成。

• •
球蛋白的选择性沉淀
2018/10/11 5
3. 影响盐析的因素
⑴ 无机盐的种类

盐析能力:半径小的高价离子在盐析时的作用较 强,阴离子的盐析效果比阳离子好,尤其以高价
阴离子更为明显。
• • •
PO4 3->SO42->CH3COO->Cl->NO3->INH4+>K+>Na+>Li+ 盐析用盐要考虑几个因素:常用氯化钠、硫酸铵
SO3H OH HO3S G OH HO3S R SO3H OH
2018/10/11
16
(3)中和盐析法

利用芳磺酸在中和时生成的硫酸钠或其他无机盐, 而由于芳磺酸盐类在上述无机盐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大大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因而促使芳磺酸盐析出 来。

例如β-萘酚生产过程中的β-磺酸钠的盐析就用氢氧 化钠中和。

中间体的盐析过程大多通过测定溶液密度,直接控 制溶液过饱和度。 起始溶液密度一般较高,通常都需要用水稀释调整 到规定密度。 如果溶液密度低,需用密度高的溶液进行混配,否 则就必须在盐析时多加盐,以保证晶浆总体密度。



如间接法生产R盐是用R盐滤液盐析而得。
2018/10/11 19

盐析加盐过少,溶液密度低,盐析得率低;

2018/10/11
30
2018/10/11
31
3. 溶析结晶分离无机盐水溶液

加盐精馏、加盐萃取等盐效分离是分离有机溶剂与水 形成的共沸物、近沸物的有效方法。但得到高纯有机 溶剂的同时会产生浓盐水溶液,如何从中回收利用盐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溶析结晶是回收浓盐水溶液中的无机盐的有效方法。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回收盐的通常方法是将盐水溶液蒸发得到盐的结晶。 但一些盐的结晶水与固体结合得比较牢固,需要很高 的温度才能完全除去结晶水,常压下难以实现。即使 能够实现,蒸发过程的能耗也非常大,而且不适用于 热稳定性差的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