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五版读书笔记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五版

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ry

读书笔记

目录:

一、基本信息

二、作者与译者简介

三、本书框架与结构

四、主要知识点与概念

五、读书感悟

一、基本信息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ry)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丹尼斯·麦奎尔,译者崔保国、李琨。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世界最著名的传播学教材之一。这是一本影响深远的西方经典传播学教材,凝聚了丹尼斯·麦奎尔毕生的研究精华,他也因此书而享誉国际传播学界。

二、作者与译者简介

作者

丹尼斯·麦奎尔(DenisMcQuail),英国传播学家,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传播学终身教授,“欧洲传媒研究小组”成员,《欧洲传播学杂志》三位创始人之一。牛津大学历史学学位,后在利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等大学担任教授或客座教授。后在阿姆斯特丹大学任教长达二十多年。从1968年至今,麦奎尔出版了十几本著作,广泛涉及传播研究的诸多领域。

译者

崔保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日本东北大学信息科学教授。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日经传媒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媒介经营管理、传播学理论、信息社会研究等。

李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美国俄勒冈大学传播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

大众传播学、西方传播学理论、国际传播、美国传播研究等。

三、本书框架与结构

本书共20章,分为8个部分。

“理论”部分(第二部分)涉及大众传播的最基本概念,特别讨论了媒介与社会及文化生活的各种关系。首先,回顾了大众媒介起源的历史,然后解释了学习媒介与社会、文化生活关系的多种不同的角度。本部分开头对大众媒介的历史做了回顾,然后解释了对大众媒介与社会的研究的不同方式。在本章中,关于媒介的理论有很多种,但是从根本上说,理论是建立在观察和逻辑推理之上的,探讨所观察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尽可能解释或者预测这种关系的命题。理论的主要目的是解释现实并指导对论据的搜集和评价。概念是理论中的核心词。概念对所研究的问题的重要部分做出提炼。概念可以用来搜集和解释资料。模式是以词语或是图示的形式对传播过程的有选择的表达。他可以用来描述一个过程中各部分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关系。

虽然“社会”与“文化”是不可分的额,我们也需要加以讨论。一般,“社会”主要指的是所有的社会关系,包括权利和权威(政府)、友谊和家庭关系,也包括物质生活的所有方面。“文化”指的是思想、信仰,包括语言、艺术、信息、娱乐、习俗和仪式等各种符号的表达。文化还有另外两类内容,一类是有关媒介组织行为的规范和价值,这里探讨媒介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另一类是关于媒介变革给理论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互联网等新的互动媒介的出现。由于他们的可接近性,

这些“新媒介”具有“大众媒介”的特征,但他们又不是传统的“大众传播”。

第三部分“结构”主要探讨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媒介的整体制度和在国家层面上的结构安排。这里的核心概念是媒介“机构”,它是主要服从经济法则的一类企业。作为社会机构,它又要迎合社会需求,服从法律和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受公共政策的指导。媒介是一种特殊企业,它既承担了满足公众兴趣的责任,在大多数情况下又不受强制性的约束。第二个问题探讨公众、政府和受众对媒介的期望,特别是用来衡量媒介行为的原则和标准。

“组织”部分(第四部分)讨论媒介生产的核心所在。这个核心可以是一个媒体,也可以是这个媒体的某个部门。本部分还讨论影响媒介生产的众多因素,如:媒介组织外部的压力和需求;大规模新闻和文化产品生产的常规要求;传播者个人的和职业上的特点等。关于媒介内容在传播前的选择和形成的过程,也有一些不同的理论和模式。

“内容”部分(第五部分)分为两章。前面一章主要谈内容分析的方法和角度。除了用拟定的标签对媒介内容做出简单的描述以外,要深入的描述媒介内容并不简单,因为,在传播者、接受者和“文本”之间,关于如何发现内容的“真实意义”并没有一个公式。后面一章通过理论和论据来分析一些有关内容的规律,特别是有关新闻类型的内容。

接下来是“受众”(第六部分)。受众指的是所有接受媒介内容

的读者、听众、观众,或者之媒介信息传递的目标对象。没有受众,就没有大众传播。受众在媒介的传播过程及效果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受众研究也有许多许多题目和目的,绝不仅限于从媒体的角度来“测量”受众。这些研究因循了几种截然不同的理论路径。受众研究不仅关注受众“为什么”使用媒介的问题,也探寻是什么决定了他们的使用记忆这些因素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因果互动。媒介“使用”与受众的其他活动互相纠结,我们无法将他们从其他经验中完全剥离开来。

关于媒介“效果”(第七部分)的问题贯穿全书,是媒介研究中社会和文化层面的核心问题。关于效果研究继续引发新的额理论和争论。我们这里描述了衡量媒介效果的不同路径,解释了不同类别的效果,特别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效果之间和个人的短期效果及对文化的长期效果之间的区别。关于效果的理论和研究,一方面集中在流行形态的内容,特别是那些对性和暴力表现的内容对社会和文化的潜在危害,另一方面关于媒介对公众的只是和意见的形成的影响。

第八部分“结语”,从技术、受众、传媒市场、政治和社会等不同角度分析和展望大众传播的未来,作者对此充满乐观。

四、主要知识点与概念

1.大众媒介的重要性

大众媒介是对以大规模的方式运作,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能够触及并影响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传播方式的简称。

尽管新媒介日益进步,大众媒介并没有处于衰落中,相反,为了

顺应新媒介的出现,大众媒介也正在调整、扩展,以迎接挑战。

大众媒介的重要性:

一是在政治层面上,大众媒介逐渐成为民主政治过程的基本要素;成为权力行使的手段,政治人物和政府机构凭借优先的媒介使用权,进行广泛宣传使它们所拥有的权力合法化。

二是在文化层面上,成为社会现实的定义者与形象构成的主要来源,以及社会认同的主要表征;二是成为人们闲暇生活中最大的聚合场所,为人们提供共享的文化环境;

三是在经济层面上,随着媒介产业的成长,媒介在市场中的权力呈现多样化与稳固化。

2.媒介与社会的关系

媒介依照自身的法则和实践,在社会内部建构一种单独的社会以机构,但媒介在本质上仍然是依赖社会的。

3.不同类型的理论

社会科学理论:对媒介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客观地观察的基础上,对大众媒介的性质、运作和影响做总体阐述。

规范性理论:在特定的社会价值下,检查并规定媒介应如何运作。

操作理论:指媒介从业者在其工作中积累和运用的实践思想。

日常理论:从我们自己与媒介接触的经验中得出的知识。

4.不同的分析传统:结构分析、行为分析、文化分析

结构分析:主要来源于社会学。出发点是社会中心论,其首要关注目标包括媒介系统和组织,以及它们和社会的关系。焦点集中在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