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群(组)目标描述与自动综合(闫浩文,王家耀著)PPT模板
合集下载
专题课件简约中国地图介绍展示PPT模板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 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不 同的内 容设置 动画效 果FHX+ 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 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PP不T的同内的容内输容入设完置成动之画后效,果在F“动HX画+ L”H菜J。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不 同的内 容设置 动画效 果FHX+ 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 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不 同的内 容设置 动画效 果FHX+ 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 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不 同的内 容设置 动画效 果FHX+ 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 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PP不T的同内的容内输容入设完置成动之画后效,果在F“动HX画+ L”H菜J。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不 同的内 容设置 动画效 果FHX+ 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 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PP不T的同内的容内输容入设完置成动之画后效,果在F“动HX画+ L”H菜J。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不 同的内 容设置 动画效 果FHX+ 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 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不 同的内 容设置 动画效 果FHX+ 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 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不 同的内 容设置 动画效 果FHX+ 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 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不 同的内 容设置 动画效 果FHX+ 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 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不 同的内 容设置 动画效 果FHX+ 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 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不 同的内 容设置 动画效 果FHX+ 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 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不 同的内 容设置 动画效 果FHX+ 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 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PP不T的同内的容内输容入设完置成动之画后效,果在F“动HX画+ L”H菜J。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不 同的内 容设置 动画效 果FHX+ 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 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PP不T的同内的容内输容入设完置成动之画后效,果在F“动HX画+ L”H菜J。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不 同的内 容设置 动画效 果FHX+ 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 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不 同的内 容设置 动画效 果FHX+ 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 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不 同的内 容设置 动画效 果FHX+ 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 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不 同的内 容设置 动画效 果FHX+ 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 单栏中 ,可以 根据需 要对不 同的内 容设置 动画效 果FHX+ LHJ。
第4章 地图综合 ppt课件
14
ppt课件
四、制图综合的基本要求
1:10万地形图
1:25万地形图
编绘
基本要求(在地图用途与比例尺一定的条件下):
(1)较好地反映原图上各要素的主要特征和分布规律;
(2)既详细(尽可能多地表示内容)又清晰,无阅读障碍。
编图时需要考虑:选择哪些内容?选多少? 被选内容的图形特征?
15
方法?
ppt课件
12
ppt课件
主要的与次要的是相对的,表示与不表示也不是任 意规定的,而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地图用途、比例 尺和制图区域地理特点。它们决定着对制图物体和现象 的评价及其在地图上表示的详细程度和精确程度。
13
ppt课件
制图综合过程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制图综合的科 学性,在于制图综合具有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点。 制图综合过程的创造性,在于编制任何一幅地图都并非 各种制图资料的堆积,它需要制图人员的智慧、经验和 判断能力,运用有关科学知识进行抽象思维活动。
地图概括的实质是解决广阔制图区域内繁多的 地理事物与有限地图图幅面积之间的矛盾。
在具体编图过程中,这种矛盾的解决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即正确处理地图的详细性和概括性 的矛盾和正确处理地理各要素的几何精度与地理 适应性的矛盾,地图概括就是实现上述两对矛盾 对立统一的过程。
7
ppt课件
制图综合的任务
总面积之比,规定用单位面积内符号和注记 所占的面积来表达。
例如: 23 是 指 在 1cm2 面 积 内 符 号 和 注 记 所 占 的 面 积 平 均 为
23mm2。
21
ppt课件
②数值载负量:
即单位面积内符号的个数。
• 对居民地,数值载负量通常指的是100cm2 面 积内的居民地个数。
第4章 地图综合(课堂PPT)
实线轮廓的半径为 0.4~0.5mm
点线轮廓的最小面积为 2.5~3.2mm2
弯曲图形的内径为 0.4mm时,
宽度需达到 0.6~0.7mm。
2020/4/24
18
地图载负量问题
地图载负量
地图的容量(图廓内符号和注记的数量)
地图载负量的几种形式:
面积载负量
单位面积里符号和注记的面积。
数值载负量
单位面积里要素的个数。
受地图用途、视觉极限、图形背景等因素的限制,制图综
合中应灵活处理图形最小尺寸问题。
单线划的粗细为 0.08~0.1mm
两条实线间的间隔为 0.15~0.2mm
实心矩形的边长为 0.3~0.4mm
复杂轮廓的突出部位为 0.3mm
空心矩形的空白部分边长为 0.4~0.5mm;
相邻实心图形的间隔为 0.2mm
③极限负载量:地图上可能表达的最大容量 ④适宜负载量:最佳容量
2020/4/24
23
3、面积载负量的量算
地图上不同要素的面积载负量的计算方式不同。
居民地:符号和注记的面积; 道 路:长度和粗度; 水 系:单线河、渠道、附属建筑物、水域的
水涯线及注记的面积; 境界线:长度和粗度; 植 被:符号和注记; 等高线:作为背景,不计算面积。
• 对居民地,数值载负量通常指的是100cm2 面 积内的居民地个数。
例如:163指在100cm2范围内有163个居民地。
• 对于线状物体,通常指1cm2范围内平均拥有的 线状符号的长度,称为密度系数, K=1.8cm/cm2。
• 对于林化程度、沼化程度,则使用面积百分 2020/比4/24 来表示,例如0.63或22 63%。
2020/4/24
地图ppt课件
济等社会要素。
地图的种类与特点
总结词
地图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 类型,每种类型的地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
详细描述
按照比例尺,地图可以分为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 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大比例尺地图详细表示地形和 建筑物等要素,适用于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和交通导 航等领域;中比例尺地图则表示较为广泛的区域,适 用于国家或地区级的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区域规划 等领域;小比例尺地图则表示全球或洲际范围,适用 于国际关系、军事战略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 体之一,其地图展示了美 国的地理特征、州分布、 重要城市等信息。
中国地图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 国家,其地图展示了中国 的地理特征、省份分布、 重要城市等信息。
俄罗斯地图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 的国家,其地图展示了俄 罗斯的地理特征、地区分 布、重要城市等信息。
03
中国地图
地图PPT课件
目录
• 地图基础知识 • 世界地图 • 中国地图 • 专题地图 • 地图应用与技术
01
地图基础知识
地图的定义与功能
总结词
地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表示地理信息的工具,具有定位、导航、表达地理特征等多种功 能。
详细描述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地理信息,帮助人们快速理解地理空间 关系。地图具有定位和导航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确定自己的位置,规划出行路线。此 外,地图还可以表达地理特征,反映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要素以及人口、交通、经
详细描述
经济地图还可以用来分析经济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影响,通 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 和趋势。
总结词
提供投资决策和经济预测的信息
地图的种类与特点
总结词
地图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 类型,每种类型的地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
详细描述
按照比例尺,地图可以分为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 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大比例尺地图详细表示地形和 建筑物等要素,适用于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和交通导 航等领域;中比例尺地图则表示较为广泛的区域,适 用于国家或地区级的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区域规划 等领域;小比例尺地图则表示全球或洲际范围,适用 于国际关系、军事战略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 体之一,其地图展示了美 国的地理特征、州分布、 重要城市等信息。
中国地图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 国家,其地图展示了中国 的地理特征、省份分布、 重要城市等信息。
俄罗斯地图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 的国家,其地图展示了俄 罗斯的地理特征、地区分 布、重要城市等信息。
03
中国地图
地图PPT课件
目录
• 地图基础知识 • 世界地图 • 中国地图 • 专题地图 • 地图应用与技术
01
地图基础知识
地图的定义与功能
总结词
地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表示地理信息的工具,具有定位、导航、表达地理特征等多种功 能。
详细描述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地理信息,帮助人们快速理解地理空间 关系。地图具有定位和导航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确定自己的位置,规划出行路线。此 外,地图还可以表达地理特征,反映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要素以及人口、交通、经
详细描述
经济地图还可以用来分析经济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影响,通 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 和趋势。
总结词
提供投资决策和经济预测的信息
地图专题ppt课件
数字地图将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 务,如定制路线、兴趣点推荐等
,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地图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智慧城市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地图将在城市规划、公共 交通、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旅游行业
地图将与旅游行业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更加便 捷和个性化的服务,提升旅游体验。
物流行业
地图将在物流行业中发挥关键作用,提高物流效 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农业种植分布图应准确反映农业种 植的结构、面积和分布情况,为农 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总结词
突出地域特色
详细描述
农业种植分布图应突出地域特色,根 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种植特点,使用不 同的符号和色彩进行标注。
总结词
动态监测农业种植变化
详细描述
农业种植分布图应具备动态监测功 能,及时更新农业种植变化情况, 为农业生产和市场调控提供支持。
3
地图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地图在生态保护中用于分析生态系统状况、评估 生物多样性和制定生态保护策略等。
04
地图专题案例分析
旅游地图设计
总结词
突出旅游景点
01
总结词
提供详细信息
03
总结词
考虑不同游客需求
05
02
详细描述
旅游地图设计应突出旅游景点的特色和亮点 ,使用丰富的色彩和符号,使游客能够快速 识别和记忆。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图
总结词
提供灾区实时信息
详细描述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图应提供灾区的实时信息,包括灾区 范围、受灾程度、救援力量分布等,为应急救援提供决 策支持。
总结词
标注救援资源
详细描述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图应标注救援资源的位置和数量,包 括救援队伍、物资储备等,方便救援人员快速获取资源 。
,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地图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智慧城市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地图将在城市规划、公共 交通、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旅游行业
地图将与旅游行业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更加便 捷和个性化的服务,提升旅游体验。
物流行业
地图将在物流行业中发挥关键作用,提高物流效 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农业种植分布图应准确反映农业种 植的结构、面积和分布情况,为农 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总结词
突出地域特色
详细描述
农业种植分布图应突出地域特色,根 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种植特点,使用不 同的符号和色彩进行标注。
总结词
动态监测农业种植变化
详细描述
农业种植分布图应具备动态监测功 能,及时更新农业种植变化情况, 为农业生产和市场调控提供支持。
3
地图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地图在生态保护中用于分析生态系统状况、评估 生物多样性和制定生态保护策略等。
04
地图专题案例分析
旅游地图设计
总结词
突出旅游景点
01
总结词
提供详细信息
03
总结词
考虑不同游客需求
05
02
详细描述
旅游地图设计应突出旅游景点的特色和亮点 ,使用丰富的色彩和符号,使游客能够快速 识别和记忆。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图
总结词
提供灾区实时信息
详细描述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图应提供灾区的实时信息,包括灾区 范围、受灾程度、救援力量分布等,为应急救援提供决 策支持。
总结词
标注救援资源
详细描述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图应标注救援资源的位置和数量,包 括救援队伍、物资储备等,方便救援人员快速获取资源 。
地图的作用ppt课件
还原历史场景
通过地图,我们可以还原历史场景,例如古代城市布局、 战场等。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 化背景。
发掘历史信息
地图中可能包含许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例如地形地貌、 河流走向、交通路线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 的社会状况、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特点。
历史文化的研究
研究文化分布
人类迁徙的研究
研究迁徙路线
地图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人类的迁徙路 线,例如移民路线、战争逃难路线等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迁徙的历史 和原因。
研究迁徙影响
地图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迁徙对人类社 会的影响,例如人口分布变化、文化 传播等。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迁徙在人 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05
地图的未来发展及 技术进步
智能化地图
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未来地图将具备智能化分析 和推荐功能,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导航 和建议。
全息地图
全息技术将应用于地图制作,使得地图不再实和 沉浸式的导航体验。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地图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不同文化的分布情况,例如语言、宗教、风 俗等。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研究文化交流
地图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情况,例如贸易路线、 移民路线等。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化交流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研究文化变迁
地图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文化变迁的情况,例如城市扩张、土地利用变 化等。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化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02
地图可以整合各种气候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有助
于气候学者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气候变化预测
03
地图可以显示气候变化的趋势和预测结果,为气候学者预测未
通过地图,我们可以还原历史场景,例如古代城市布局、 战场等。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 化背景。
发掘历史信息
地图中可能包含许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例如地形地貌、 河流走向、交通路线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 的社会状况、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特点。
历史文化的研究
研究文化分布
人类迁徙的研究
研究迁徙路线
地图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人类的迁徙路 线,例如移民路线、战争逃难路线等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迁徙的历史 和原因。
研究迁徙影响
地图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迁徙对人类社 会的影响,例如人口分布变化、文化 传播等。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迁徙在人 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05
地图的未来发展及 技术进步
智能化地图
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未来地图将具备智能化分析 和推荐功能,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导航 和建议。
全息地图
全息技术将应用于地图制作,使得地图不再实和 沉浸式的导航体验。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地图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不同文化的分布情况,例如语言、宗教、风 俗等。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研究文化交流
地图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情况,例如贸易路线、 移民路线等。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化交流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研究文化变迁
地图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文化变迁的情况,例如城市扩张、土地利用变 化等。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化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02
地图可以整合各种气候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有助
于气候学者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气候变化预测
03
地图可以显示气候变化的趋势和预测结果,为气候学者预测未
第五章地图概括与自动综合
小比例尺地图上,只能用点状或线状符号地物的空间位置特 征
影响制图对象表示方法:
小尺度大比例尺,不依和半依比例尺表示的对象占主要地位
随尺度增大比例缩小,依比例尺表示对象减少,由点或线状 符号表示的对象占主要地位
大尺度小比例尺,需设计简明的符号系统,便于制图综合和 阅读地图
1.尺度与比例尺因素
影响制图综合程度:随尺度增大,比例尺缩小,地图概
• 这样可以保证较高级的先选上,不致漏掉。
从大到小
✓ 如在地图上选取湖泊、水库、渠道时,应先选取 大的,而后选取小的;
✓ 选取居民地时也是先选取图形大的,后选取图形 小的
• 这样可以保证大的事物首先入选。
1.地图内容的选取方法
• 1)资格法是以一定的数量或质量标志作为 选取的标准(资格)的方法。
不同区域具有景物各异的地理特征。不同制图区域,它的地 面要素的组成、地理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是有很大差别,地图 概括必须保证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典型特点不会消失,要 体现出地理适应性。
同样地理事物在不同制图区域具有不同价值和意义,导致 同一要素的取舍标准有很大差别。
江南与西北 水网
稠密和稀少 区
居民地
因此编图时,不宜固守单一的地图概括标准(数量和质量标 准),而是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制定不同的概括标准。区域地 理特点决定事物被选取和舍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 就是对一条大河的选取也要先整体后局部的进行, 首先保留构成该河主流的基本骨架的特征,去掉那 些小的弯曲,然后按密度指标和平面结构类型选取 支流和其他小河,这样才能使地图上的河网从整体 到局部都得到正确的显示。
从主要到次要
• 地图上所表示的各个要素,根据地图用途和 主题,总有主要与次要之分 。
✓ 地形图上的居民地,其方位物和街道干线是主要 的,而街道支线、小街区是次要的;
影响制图对象表示方法:
小尺度大比例尺,不依和半依比例尺表示的对象占主要地位
随尺度增大比例缩小,依比例尺表示对象减少,由点或线状 符号表示的对象占主要地位
大尺度小比例尺,需设计简明的符号系统,便于制图综合和 阅读地图
1.尺度与比例尺因素
影响制图综合程度:随尺度增大,比例尺缩小,地图概
• 这样可以保证较高级的先选上,不致漏掉。
从大到小
✓ 如在地图上选取湖泊、水库、渠道时,应先选取 大的,而后选取小的;
✓ 选取居民地时也是先选取图形大的,后选取图形 小的
• 这样可以保证大的事物首先入选。
1.地图内容的选取方法
• 1)资格法是以一定的数量或质量标志作为 选取的标准(资格)的方法。
不同区域具有景物各异的地理特征。不同制图区域,它的地 面要素的组成、地理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是有很大差别,地图 概括必须保证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典型特点不会消失,要 体现出地理适应性。
同样地理事物在不同制图区域具有不同价值和意义,导致 同一要素的取舍标准有很大差别。
江南与西北 水网
稠密和稀少 区
居民地
因此编图时,不宜固守单一的地图概括标准(数量和质量标 准),而是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制定不同的概括标准。区域地 理特点决定事物被选取和舍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 就是对一条大河的选取也要先整体后局部的进行, 首先保留构成该河主流的基本骨架的特征,去掉那 些小的弯曲,然后按密度指标和平面结构类型选取 支流和其他小河,这样才能使地图上的河网从整体 到局部都得到正确的显示。
从主要到次要
• 地图上所表示的各个要素,根据地图用途和 主题,总有主要与次要之分 。
✓ 地形图上的居民地,其方位物和街道干线是主要 的,而街道支线、小街区是次要的;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全套ppt课件
(2学时) (6学时)
9
▪ 第3章 空间数据的处理
§3.1 空间数据的坐标变换 §3.2 空间数据结构的转换 §3.3 多源空间数据的融合 §3.4 空间数据的压缩与综合 §3.5 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 §3.6 图幅数据边沿匹配处理
(6学时)
▪ 第4章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8学时)
§4.1 空间数据库概述
▪ 初步具有应用GIS技术开展地学研究的能力,包
括地学应用模型的构建,应用型GIS的设计,主
要GIS软件系统的使用和评价等。
7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内容分八章,由课堂讲授和上机实习 两大教学环节组成 ,总学时为80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 ▪ 课堂教学(52学时) ▪ 上机实习(28学时)
8
课堂教学(52学时)
▪ 第6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6.1 GIS应用模型概述 §6.2 适宜性分析模型 §6.3 发展预测模型 §6.4 位址选择模型
(10学时) (8学时)
11
§6.5 交通规划模型 §6.6 地学模拟模型 §6.7 专家系统概述
▪ 第7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6学时)
§7.1 GIS设计概述 §7.2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7.3 地理信息的标准化 §7.4 地理信息系统的评价
▪ GIS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要重视技能训练,重点掌握ArcInfo等基 础GIS软件的操作和使用。
▪ GIS是一门迅速发展中的学科
因此,要经常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掌握GIS学
科的发展趋势,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
己的能力。
6
基本要求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
理、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了解其主要应用领域和 发展方向,并为从事GIS的地理学应用和应用型地理 信息系统的开发奠定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章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学》PPT课件
1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 平时:30% 考试:70%
参考文献:
2
• 初步掌握普通地图(特别是地形图)的 阅读及量算,专题地图编制、分析及应 用。
• 了解现代地图制图的新技术,新方法。 • 在内容上着重于地图学三大理论(地图
投影、地图符号、地图概括)和两大图 型(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培养学生 读图及用图能力。
3
• 1.地图制图参考手册,陆权、喻沧主编, 测绘出版社,1991
• 2. 地图概论,尹贡白等编著,测绘出版社, 1991
• 3. 应用地图学纲要,李满春等编著,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7
• 4. 地图学原理,李道义等译,高俊校,A.H. 罗宾逊【美】等著,测绘出版社
• 5. 现代地图学,廖克著
4
31
32
2. 专题地图 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
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 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 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 示。
自然专题地图 :地质图、地貌图等 人文专题地图:政区图、人口图、经济图等 其他专题地图:
33
二、包含的区域范围分类
1. 按自然区划分; 世界地图 大陆地图
3、按用途划分的地图集: 参考、教学、旅游、军事
40
国家地图集系列
41
§1.3 地图的基本内容
数学基础 :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和地图定向
地理要素 :地图的主题 (图形要素)
普通地图:自然和人文 要素
专题要素:地理基础要 素和主题要素
整饰要素 :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 图解、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
(图外要素) 和依据等。
42
43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 平时:30% 考试:70%
参考文献:
2
• 初步掌握普通地图(特别是地形图)的 阅读及量算,专题地图编制、分析及应 用。
• 了解现代地图制图的新技术,新方法。 • 在内容上着重于地图学三大理论(地图
投影、地图符号、地图概括)和两大图 型(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培养学生 读图及用图能力。
3
• 1.地图制图参考手册,陆权、喻沧主编, 测绘出版社,1991
• 2. 地图概论,尹贡白等编著,测绘出版社, 1991
• 3. 应用地图学纲要,李满春等编著,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7
• 4. 地图学原理,李道义等译,高俊校,A.H. 罗宾逊【美】等著,测绘出版社
• 5. 现代地图学,廖克著
4
31
32
2. 专题地图 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
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 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 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 示。
自然专题地图 :地质图、地貌图等 人文专题地图:政区图、人口图、经济图等 其他专题地图:
33
二、包含的区域范围分类
1. 按自然区划分; 世界地图 大陆地图
3、按用途划分的地图集: 参考、教学、旅游、军事
40
国家地图集系列
41
§1.3 地图的基本内容
数学基础 :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和地图定向
地理要素 :地图的主题 (图形要素)
普通地图:自然和人文 要素
专题要素:地理基础要 素和主题要素
整饰要素 :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 图解、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
(图外要素) 和依据等。
42
43
地图综合.ppt
根据有关专家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用图6。6的形式表 示极限载负量同地图比例尺之间的关系。
地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二、地图载负量 从图上可以看出一些规律:
(1) 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极限载负量的数值会增加。 (2) 极限载负量的值会有一个限度,当地图比例尺小于1: 100万时,其增加已经很缓慢,到1:400万逐渐趋于一个 常数(阈值)。 (3) 在面积载负量达到一个常数的条件下,通过改进符 号设计,提高制图和印刷技能还可以增加所表达的地图内 容。
地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一、图形最小尺寸 这些数据都是指的在反差大,要素不复杂的背景条件下制 定的。如果地图上带有底色或图形处的背景很复杂,都会 影响读者的视觉,应适当放大其尺寸。
这些尺寸为制图综合尺寸提供基本参考。
地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二、地图载负量 衡量地图上地图内容的多少,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标志是地 图载负量。 1.基本概念
地图综合
2.数量分组
例如编制一张以县为单位的人口分布图,每个县都 有自己的实际数据。一个省几十个县,人口数各异,数 据不分级便不能形成人口分布的概念。分级愈多,地图 概括的程度愈小。
3.等级合并
经过层次归类的空间数据,具有明确的先后层次顺 序,随着比例尺的缩小,按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来合 并等级,减少级数扩大级差。
地图概括的类别合并,并不是类别删除,而是将其 中的几种类别合并组成新的一类。
地图综合
4.降维转换 点状符号是一种1维的数据,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是 一种2维的数据,比例尺缩小或同级比例尺的制图目的不 同时,运用符号表示数据的图形产生维量的变化,称图 形等级转换,它对地图的载负量影响很大。
地图综合
5.分区选取
地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二、地图载负量 大量的研究证明,载负量分级可用下面的数学模型来描 述
地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二、地图载负量 从图上可以看出一些规律:
(1) 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极限载负量的数值会增加。 (2) 极限载负量的值会有一个限度,当地图比例尺小于1: 100万时,其增加已经很缓慢,到1:400万逐渐趋于一个 常数(阈值)。 (3) 在面积载负量达到一个常数的条件下,通过改进符 号设计,提高制图和印刷技能还可以增加所表达的地图内 容。
地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一、图形最小尺寸 这些数据都是指的在反差大,要素不复杂的背景条件下制 定的。如果地图上带有底色或图形处的背景很复杂,都会 影响读者的视觉,应适当放大其尺寸。
这些尺寸为制图综合尺寸提供基本参考。
地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二、地图载负量 衡量地图上地图内容的多少,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标志是地 图载负量。 1.基本概念
地图综合
2.数量分组
例如编制一张以县为单位的人口分布图,每个县都 有自己的实际数据。一个省几十个县,人口数各异,数 据不分级便不能形成人口分布的概念。分级愈多,地图 概括的程度愈小。
3.等级合并
经过层次归类的空间数据,具有明确的先后层次顺 序,随着比例尺的缩小,按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来合 并等级,减少级数扩大级差。
地图概括的类别合并,并不是类别删除,而是将其 中的几种类别合并组成新的一类。
地图综合
4.降维转换 点状符号是一种1维的数据,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是 一种2维的数据,比例尺缩小或同级比例尺的制图目的不 同时,运用符号表示数据的图形产生维量的变化,称图 形等级转换,它对地图的载负量影响很大。
地图综合
5.分区选取
地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二、地图载负量 大量的研究证明,载负量分级可用下面的数学模型来描 述
第9章-地图综合PPT课件
2)目的综合:由编图者对制图物体重要性的认识 来确定是否选取。
规格化和标准化——制图学发展的趋势。 3)感受综合:从读者的实际感受出发,由于视觉 和记忆的因素产生的无意识的综合。分为记忆综合 和消除综合。
7
五、制图综合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1、地图上图形并非都能按比例尺机械缩小; 2、制图综合是一个科学抽象过程; 3、解决图面上缩小表象事物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如详细性与易
27
二、概括
形状概括、数量特征概括和质量特征概括 1、形状概括
删除制图对象图形的不重要的碎部,保留和适当扩大 其重要的特征,使制图对象构成更具有本质特性的明晰的 轮廓。
28
方法:① 删除:制图物体图形中的某些碎部,在比例 尺缩小后无法清晰表示时应予以删除。
如:
29
② 合并: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制图物体的图形极其 间隔小到不能详细区分时,可以采用合并同类细部的方法, 来反映制图物体的主要特征。
52
3.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 度区逐渐减少)。
4.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下保持各地 区间的密度对比关系。
53
四、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
1.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持图 形的基本特征;
2.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 的对比;
区别: 概括是通过去掉制图物体总体中的细部及类别、
等级的合并,更突出地反映物体的基本特征; 选取是针对单个或一类物体而言在新编图上
应表示或舍去。
联系:概括通过选取来实现。
6
四、从对制图物体的大小、重要程度、表达方 式和读图效果出发,制图综合分为:
1)比例综合:地图比例尺缩小而引起图形缩小产 生的选取和概括。
规格化和标准化——制图学发展的趋势。 3)感受综合:从读者的实际感受出发,由于视觉 和记忆的因素产生的无意识的综合。分为记忆综合 和消除综合。
7
五、制图综合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1、地图上图形并非都能按比例尺机械缩小; 2、制图综合是一个科学抽象过程; 3、解决图面上缩小表象事物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如详细性与易
27
二、概括
形状概括、数量特征概括和质量特征概括 1、形状概括
删除制图对象图形的不重要的碎部,保留和适当扩大 其重要的特征,使制图对象构成更具有本质特性的明晰的 轮廓。
28
方法:① 删除:制图物体图形中的某些碎部,在比例 尺缩小后无法清晰表示时应予以删除。
如:
29
② 合并: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制图物体的图形极其 间隔小到不能详细区分时,可以采用合并同类细部的方法, 来反映制图物体的主要特征。
52
3.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 度区逐渐减少)。
4.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下保持各地 区间的密度对比关系。
53
四、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
1.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持图 形的基本特征;
2.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 的对比;
区别: 概括是通过去掉制图物体总体中的细部及类别、
等级的合并,更突出地反映物体的基本特征; 选取是针对单个或一类物体而言在新编图上
应表示或舍去。
联系:概括通过选取来实现。
6
四、从对制图物体的大小、重要程度、表达方 式和读图效果出发,制图综合分为:
1)比例综合:地图比例尺缩小而引起图形缩小产 生的选取和概括。
理论地图学ppt课件
44221211
累积 0 0 1 2 4 5 6 8 12 16 18 20 21 23 24 2025
直方图均衡化实例
• 设一幅图像由64行和64列(4096个像元)组成,8个
度亮原级亮度k 级频数nk
0
790
频率 =nk/n
0.19
累积频 率P
4500
0.19 4000
3500
1
1023 0.25
• 线性变换与分段线性变换 • 非线性变换
对数变换 指数变换 直方图均衡化
41
灰度拉伸小结
• 选择怎样的灰度拉伸方法主要取决于原
始图像的直方图特征和图像中哪一部分 信息是用户最感兴趣和需要的
• 一个有经验的图像分析者选择合适的方
法通常要先检查图像的直方图,然后试 着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参数对图像进 行灰度拉伸,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
• 对于遥感多光谱图像和经过空间配准
的两幅或多幅单波段遥感图像,可以 进行一系列运算,达到提取某些信息 或去掉某些不必要信息的目的
• 方法
差值运算(减法运算) 比值运算(除法运算)
33
差值运算(减法运算)
• 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对应像元相减 • Bm=BX-BY • 其中BX、BY为两个不同波段的图像或者不
围为[a,b]
•线性变换后图像g(i,j)
的范围为[a´,b´],g(i, j)与f(i,j)之间的关系式 为g(i:, j) b a [ f (i, j) a] a
ba
10
线性变换前后的影像
原始影像
线性变换前后的影像
11
线性变换
• 线性变换是按比例扩大原始灰度等级的范
围,通常为了充满显示设备的动态范围, 使输出图像直方图的两端达到饱和。其结 果就是在输出图像中加强图像中地物特征 的对比度
《地图概括》PPT课件
4、内部结构的简化
空间数据构成了平面图形,在简化过 程中应保持一定的格局。
(1)合并
间距小于规 定尺寸的各个部 分合并成一个整 体的形状。
合并同类 地物的碎 部,以反 映地物的 主要结构 特征。
(2)分割
主要用于不太重要的面状图形的拆分。将 图形适当示意性分割,有利于地物特征的 表达。
要素争位处理
当要素间引起空间争位冲突时,可以根据彼此的 定位优先级,移位、压盖、舍弃等三种方式进行处理。
移位:①双方移位:当二者同等重要时,两要素同时 移位。
②单方移位:当二者重要程度不同时,次要点 位移位。
第四节 地图概括的现代发展
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二、现代数学的发展
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建立回归方程:
y = a+bx(线性) y = axb(非线性) a,b 为待定系数
5、开方根定律 —用于解决原始地图与新编地图由于比例尺的 变换而产生的地物数量递减问题。
NB
NNAB• C N• AD•
M C•
A
D
MA
MB MB
NB ——新N编B 地图N 地B 物数; NA ——原N始A 地图N 地A 物数 MB ——新M编A 地图M 比A 例尺分母 MA ——原M始B 地图M 比B 例尺分母
第三章 地图概括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地图概括的概念、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和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2.掌握实施地图概括的步骤和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点:地图概括的概念、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 和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本章难点: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篇幅结构
第一节 地图概括概述 第二节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第三节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地图概括的现代发展
第五章地图概括与自动综合
测量与地图学 第5章第四节 制图综合(地图概括)
第五章 地图概括与自动综合
第一节 地图概括(制图综合)的概念 第二节 制图综合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制图综合的方法 第四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第五节 地图概括自动化
测量与地图学 第5章第四节 制图综合(地图概括)
第一节 地图概括/制图综合的概念
制图综合(generalization):也称地图概括,就是采 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 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4、 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
(1).分类 ( 2).简化 ( 3).夸张 (4).符号化
测量与地图学 第5章第四节 制图综合(地图概括)
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
(1).分类
—— 空间数据的排序、分级或分群
定性特征的概括:
依据地物属性、制图需要及 图解限度所进行的重新分类。
分级:
空间信息进行数量统计时, 数据划分为数学定义的级别。
其对地图资料和制图区域分析理解 的深度。
测量与地图学 第5章第四节 制图综合(地图概括)
第三节 制图综合的方法
1 、选取
(1)类别选取:按质量指标选取 (2)级别选取:按数量指标选取 方法有:资格法
定额法 开放根规律应用
测量与地图学 第5章第四节 制图综合(地图概括)
地图内容选取的原则
①保持事物分布特点,如乡村居民点在山区多分布 在河流两岸。
制作符号:使空间信息成
为视觉可见的图形——视
觉化
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
测量与地图学 第5章第四节 制图综合(地图概括)
第二节 制图综合的影响因素
1.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2.地图比例尺 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4.数据质量 5.图解限制
第五章 地图概括与自动综合
第一节 地图概括(制图综合)的概念 第二节 制图综合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制图综合的方法 第四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第五节 地图概括自动化
测量与地图学 第5章第四节 制图综合(地图概括)
第一节 地图概括/制图综合的概念
制图综合(generalization):也称地图概括,就是采 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 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4、 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
(1).分类 ( 2).简化 ( 3).夸张 (4).符号化
测量与地图学 第5章第四节 制图综合(地图概括)
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
(1).分类
—— 空间数据的排序、分级或分群
定性特征的概括:
依据地物属性、制图需要及 图解限度所进行的重新分类。
分级:
空间信息进行数量统计时, 数据划分为数学定义的级别。
其对地图资料和制图区域分析理解 的深度。
测量与地图学 第5章第四节 制图综合(地图概括)
第三节 制图综合的方法
1 、选取
(1)类别选取:按质量指标选取 (2)级别选取:按数量指标选取 方法有:资格法
定额法 开放根规律应用
测量与地图学 第5章第四节 制图综合(地图概括)
地图内容选取的原则
①保持事物分布特点,如乡村居民点在山区多分布 在河流两岸。
制作符号:使空间信息成
为视觉可见的图形——视
觉化
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
测量与地图学 第5章第四节 制图综合(地图概括)
第二节 制图综合的影响因素
1.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2.地图比例尺 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4.数据质量 5.图解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2.1 述
基于地图信息论的点群描
0 2 2.2 点群状分布要素综合的已有算 法
0 3 2.3 基于Voronoi图的点群综合算 法
0 4 2.4 对基于Voronoi图的算法的评 价
0 5 2.5 实验与讨论
0 6 2.6 本章小结
第2章 点群目标描述与自动综 合
第2章参考文献
04
第3章 线簇目标描述与自动综合
地图群(组)目标描述与自 动综合(闫浩文,王家耀著
)
演讲人
2 0 2 X - 11 - 11
目录
01. 前言 03. 第2章 点群目标描述与
自动综合
05. 第4章 线网目标描述与 自动综合
07. 第6章 连续面群目标描 述与自动综合
02. 第1章 绪论 04. 第3章 线簇目标描述与
自动综合
06. 第5章 离散面群目标描 述与自动综合
第6章参考 文献
6.4 连续 面群目标综
合的方法
6.5 本章 小结
6.1 连续 面群目标的
类型
6.2 连续 面群目标的
描述方法
6.3 土地 类型地图综
合的原则
08
第7
的算子
03 5 .3 居 民 地 综 合中 04 5 .4 地 块 内 居 民地
的全局约束条件
的聚群与综合算法
05 5 .5 本 章 小 结
06 第 5 章参考文献
07
第6章 连续面群目标描述与自动 综合
第6章 连续面群目标描述与自动综合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根 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 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第3章 线簇目标描述与自动综合
3.1 等高线的概念、 性质及其自动综合概述
3.3 借助等高线提取 地性线的方法
3.5 本章小结
3.2 等高线簇的空间 关系构造:等高线树
3.4 等高线簇的综合 方法
第3章参考文献
05
第4章 线网目标描述与自动综合
第4章 线网目标描述与自动综合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根 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 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第4章参考 文献
4.4 境界 线网的描述 与综合方法
4.5 本章 小结
4.1 线网 目标的表现
形式
4.2 道路 网的描述与
综合方法
4.3 水系 网的描述与
综合方法
06
第5章 离散面群目标描述与自动 综合
标第
描 述
章
与 自 动 综 合
离 散 面 群 目
5
01 5 .1 居 民 地 的 研究 02 5 .2 居 民 地 综 合中
08. 第7章 结束语
01
前言
前言
02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1.1 地图自动综合:地理信息 科学领域的一个国际难题 1.2 地图空间目标描述与自动 综合算法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书论述的主要内容、限 定条件及相关说明 1.4 本章小结 第1章参考文献
03
第2章 点群目标描述与自动综合
第2章 点 群目标描 述与自动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