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古诗词 文言文原文 注解 翻译
七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含翻译
七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含翻译七年级上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以及它们的翻译: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翻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看起来像是地上的霜。
我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明月,低下头来思念我的家乡。
2.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翻译:春天的早晨,我睡得很沉,没有意识到天已经亮了。
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昨晚的风雨声中,不知道有多少花儿凋落。
3.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翻译:泰山怎么样?齐鲁大地的绿色还没有结束。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阴阳划分为清晨和黄昏。
胸中荡起层层云彩,眼睛决裂地望着归巢的鸟儿。
我一定要登上最高峰,俯瞰所有的山峦。
4.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治清明,人民和睦,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得到了复兴。
于是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了它的规模,并在楼上刻上了唐代和当代诗人的诗赋。
他让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5.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 翻译:我诸葛亮说:先帝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部分,益州疲惫不堪,这确实是一个危急存亡的时期。
然而,侍卫的臣子们在内部不懈怠,忠诚的志士们在外面不顾个人安危,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陛下。
6.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的译文及注释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的译文及注释1、《观沧海》东汉·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知识点】: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注释】:①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东上碣石山。
东:方位名词,这里作临的状语,表示向东、朝东。
临:到,这里是登上的意思。
碣石:古代山名,原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滦河入海口的东面,今已沉入渤海中。
以:连词,连接“东临碣石”和“观沧海”两个短语,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观:看,这里是远眺、眺望的意思。
沧海:东海,这里是泛称。
以叙事发端,起调平稳。
②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sǒng)峙(zhì)。
水:指海水。
何:副词,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
可译为“怎么这样”“多么”“那么”等。
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竦:同“耸”,高起,高耸。
峙:直立。
初一古诗上册古诗及解释
初一古诗上册古诗及解释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释:-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诗人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临”是登上的意思,碣石是山名,在现在河北昌黎。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啊,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澹澹”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就是高高地挺立。
你看这画面,大海广阔无垠,山岛就像一个个巨人站在那儿,很有气势呢。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岛上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各种草儿长得很茂盛。
这说明这个岛很有生机呀,虽然在大海之中,但是充满了活力。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的秋风吹过,大海涌起巨大的波涛。
秋风一起,大海就像被激怒了一样,波涛汹涌,那场面可壮观了。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大海里升起又落下;银河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大海里产生出来的。
这几句可不得了,诗人的想象力超级丰富,把大海写得像能包容天地万物一样,好像日月星辰都是在大海里玩耍的小宝贝似的。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两句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就是说很幸运啊,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释:- “杨花落尽子规啼”,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
杨花就是柳絮,子规是杜鹃鸟,这两种东西一出现,就给人一种很伤感的氛围。
柳絮飘飞,杜鹃鸟“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地叫着,好像在诉说着哀伤。
- “闻道龙标过五溪”,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这个地方要经过五条溪水呢。
这表明王昌龄被贬的地方很偏远,路途艰难。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诗人很聪明啊,他不能陪着朋友去那么偏远的地方,就把自己的愁心交给明月,让明月当快递员,带着自己的关怀一直陪着朋友呢。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七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过完,在即将到来的语文考试,同学们要掌握哪些文言文的原文和翻译呢?如何即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一)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二)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翻译与赏析(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释: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翻译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赏析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的译文及注释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译文及注释一、《世说新语·咏雪》南朝·刘义庆【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漫天飞舞。
”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后来成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①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
位列三公,正一品位,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是皇帝统治四方的高级代言人。
)②内集:家庭聚会。
③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讲:讲解。
论:讨论。
④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速,大。
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⑥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⑦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
因:凭借。
“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
⑧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⑨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古今异义词】[儿女]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因]古义:凭借;今义:因为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南朝·刘义庆【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七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过完,在即将到来的语文考试,同学们要掌握哪些文言文的原文和翻译呢?如何即将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一)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二)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七上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七上,孔子居鲁,闻齐人将伐鲁,使子贡请救于卫。
卫侯欲勿许。
石碏曰:“邻国之难,不可坐视。
”卫侯曰:“鲁弱而齐强,吾何能为?”石碏对曰:“夫齐、鲁之强弱,非吾所知。
吾闻君子之谋也,不谋于富者,必谋于贫者;不谋于强者,必谋于弱者。
盖贫者思食,强者思战,是以贫者善谋,强者好斗。
今鲁弱,齐强,若吾许之,则齐必骄;若吾拒之,则鲁必惧。
惧而求援,吾得挟其势以重吾国,此所以谋也。
”卫侯曰:“善。
”乃许之。
注释:1. 七上:指《春秋》经文中的第七年。
2. 鲁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
3. 齐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
4. 子贡:孔子弟子之一,以善于辞令著称。
5. 卫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6. 卫侯:卫国的君主。
7. 石碏:卫国的贤臣。
8. 邻国之难:指邻国之间的纷争或战乱。
9. 坐视:袖手旁观,不采取行动。
10. 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11. 贫者:指贫穷的人。
12. 强者:指强大的人。
13. 挟其势:利用对方的势力。
14. 重吾国:使我国变得更强大。
翻译:在《春秋》经文的第七年,孔子居住在鲁国,听说齐国将要攻打鲁国,便派子贡前往卫国请求援助。
卫国的君主本来不想答应这个请求。
石碏说:“邻国之间的困难,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卫侯说:“鲁国弱小而齐国强大,我能有什么办法呢?”石碏回答说:“齐、鲁两国之间的强弱,我并不了解。
我只知道君子在谋划事情时,不会去征求富有的人的意见,一定会去征求贫穷的人;不会去征求强大的人的意见,一定会去征求弱小的人。
因为贫穷的人渴望食物,强大的人渴望战争,所以贫穷的人善于策划,强大的人喜欢争斗。
现在鲁国弱小,齐国强大,如果我们答应援助鲁国,那么齐国一定会骄傲;如果我们拒绝援助,那么鲁国一定会感到恐惧。
如果鲁国感到恐惧并寻求援助,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增强我国的实力,这就是我的谋略。
”卫侯说:“好。
”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一)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二)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初中资料初一上册古诗12首带翻译
初一上册古诗12首带翻译初一上册古诗12首分别是《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峨眉山月歌》等等,接下来分享初一上册古诗12首带翻译。
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千百,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放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滘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源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志向来表露自己内心的志向。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贬谪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想夜郎东岸。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孤单漂泊观澜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翻译: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才,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父老前行。
月色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孤独旅人还漂泊在风尘。
5.《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翻译: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部分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及其注解:1.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解:此诗描绘了曹操站在碣石山上,远眺大海的景象。
诗中“澹澹”形容水面平静,“竦峙”形容山岛高耸,“星汉”指银河。
2.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解:这是陶渊明表达隐居生活情趣的诗。
“结庐”指建造简陋的房屋,“心远”指心境超脱,“东篱”是诗人的园地,“南山”指远处的山。
3.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解:杜甫在这首诗中赞美了春天的及时雨。
“好雨”指适时的雨,“潜入夜”形容雨在夜晚悄然降临,“润物”指雨滋润万物,“锦官城”是成都的古称。
4.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解:这是一首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仰。
“龙城”指边塞的城池,“飞将”指勇猛的将领,“胡马”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5.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杜牧在这首诗中回忆了赤壁之战。
“折戟”指折断的兵器,“东风”指赤壁之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东风,“周郎”指周瑜,“铜雀”是曹操的宫殿。
6.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李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金陵凤凰台的景色。
“三山”指南京附近的三座山,“二水”指长江和秦淮河,“长安”是唐朝的都城,这里用来比喻远方的家乡。
七年级上册所有古诗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所有古诗文言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析:曹操这老哥啊,跑到碣石山去看大海了。
你看那大海,水波荡漾的,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中,多有气势。
海边的树木和草长得可茂盛了。
秋风一吹,大海涌起大浪,感觉特别壮观。
他还想象日月星辰的运行好像都在这大海里一样,这脑洞开得够大,把大海写得超级有包容力,好像整个宇宙都在它里面似的。
最后那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像是他感叹完了,说“太幸运能看到这景色了,我得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李白听说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官到龙标这个地方了。
当时杨花飘落,子规鸟在叫,这场景就有点哀伤。
龙标那地方还挺远的,都过了五溪了。
李白这重情重义的人啊,就想把自己的忧愁之心寄托给明月,让明月陪着王昌龄一直到夜郎西边去,就好像明月是个快递员,带着他的牵挂和忧愁给王昌龄送去。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诗人在旅途中,人在青山之外赶路,船在绿水前面行着。
潮水涨起来的时候,两岸显得特别宽阔,顺风的时候船帆高高地挂着。
海上的太阳在夜色还没完全退去的时候就升起来了,江上春天的气息在旧年还没结束就已经有了。
最后他想啊,家书要怎么寄回去呢?只能让北归的大雁带到洛阳去了。
这里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得很妙,新旧交替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马致远这小词写得可绝了。
你看,他就像在画画一样,先画了干枯的藤、老迈的树和黄昏的乌鸦,这画面就有点凄凉。
然后又画了小桥、流水和人家,这是温馨的画面,可对比之下,更显得游子的孤独。
再加上在古道上迎着西风骑着瘦马的自己,最后太阳落山了,那漂泊天涯的断肠人啊,心里得多苦。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翻译
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召开了一个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讲解诗文。
一会儿,雪越下越大,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去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0、《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注释及翻译文言文注释及翻译文言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理解文言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文化。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一些文言文课文,下面将为大家提供这些文言文的注释及翻译,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1. 《孟子·离娄下》离娄,字重耳,是战国时期的人物,本文讲述了他与朋友们的一次别离。
以下是文言文的注释及翻译:离娄初行,或暂别离也。
义渠,楚国边境之地名。
言其东行至临安而谢朋友。
篦,梳头用具。
安楚,指留在楚国。
未成就,指还未达到目标。
山城,指楚国都城郢城。
2.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本文是一首古代诗歌,描绘了农民在风雨中辛勤劳作的情景。
以下是文言文的注释及翻译:匪石匪石,一作非石。
指某种树木。
籥,指农具,用来插秧子。
允矣,表示同意或者赞同。
奏矣,指高兴地歌唱。
庐矣矣,指农民的房屋。
軏矣矣,指卧在农田上帮助深耕的农民。
3. 《楚辞·九辩·离骚》本文为楚辞中的名篇,描述了屈原沉浸在离骚之中的悲愤情绪。
以下是文言文的注释及翻译:引领,引导。
舞厌,以舞蹈来消愁。
困厌,被困扰或痛苦。
九重,指楼台高阁。
似兮若,似兮若,如同。
绸缪,指心思琢磨。
四座,四座,指四周。
欽赏,指沉浸在美景中。
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注释及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思。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文言文,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的译文及注释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的译文及注释译文和注释
1.《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在床前,月亮明亮如白昼,我以为地面上布满了霜。
我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又开始思念故乡。
注释:
床前:床的前面,指躺在床上的人的视野。
疑是:怀疑是。
表达诗人对月光的误解和想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诗人远离家乡思乡之情。
2.《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白天依山尽,黄河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遍千里远景,就要再往上爬一层楼。
注释:
白日依山尽:指白天的太阳落山了,天色接近黑暗。
黄河入海流:指黄河向东流入大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人们探索渴望无限的远景,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3.《登飞来峰》 - 杜甫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山上有很多高塔,听说鸡鸣了才能看到太阳升起。
不怕浮云遮挡视线,因为身处最高层。
注释:
飞来山上千寻塔:飞来山是指位于四川的一座高山,山上遍布寺庙和塔。
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杜甫无惧困境,自信心境高尚。
结束语
以上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古代诗词的译文和注释,希望对学生们对古代诗词的理解有所帮助。
请在以上方框中查看回答。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词及翻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词及翻译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咏雪【作者】刘义庆【朝代】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七上文言文注释加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1. 子:指孔子,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2. 学:学习知识、道德。
3. 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4. 时:按时、适时。
5. 习:复习、温习。
6. 之:代词,指所学的内容。
7. 说:通“悦”,愉快、高兴。
8. 有:存在、有。
9. 朋:朋友。
10. 自:从。
11. 远方:指远方的地方。
12. 来:到来。
13. 乐:快乐、欢乐。
14. 人:别人。
15. 不知:不了解、不认识。
16. 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17. 不愠:不生气、不恼怒。
18. 君子: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表现吗?”
【译文】
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学习的三个层面:首先是学习之后要不断地温习,这样才能巩固所学知识,获得快乐;其次是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这是人生一大乐事;最后是面对别人的误解和不了解,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生气,这是君子应有的品质。
这三层含义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孔子对学习和人际交往的深刻理解。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带译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1.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那么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快乐极了。
我常在土墙上下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局部当成丘陵,低陷局部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突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2.?论语?十那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屡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老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翻译及主题理解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翻译及主题理解七年级上册古诗词翻译及主题理解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主旨】这首四言诗借曹操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曹操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下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主旨】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主旨】通过描绘了西湖的秀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愉悦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1、《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解:【内集】家庭集会【讲论文义】谈论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因】凭借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和子侄辈的人一起谈论诗文。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和在空中撒盐相比。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而起。
”谢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
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注解:【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顾】回头看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朋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在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父亲,就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2.《论语》十二章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注解:【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注解:【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为】替【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尽力了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了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注解:【十有五】指15岁。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自立于世,四十岁时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随心所欲,又不越过规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注解:【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注解:【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译文: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注解:【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译文:孔子说:“真是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无法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乐观的品质。
真是贤德啊,颜回!”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注解:【之】代词,它。
这里指学问和事业【者】代词,……的人【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译文: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注解:【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肱】胳膊【于】对,对于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注解:【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译文:孔子说:“一些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
拿他们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的缺点要改正。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注解:【川】河,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逝,流逝。
斯,这,指河水译文:孔子站在河岸上说:“时间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⑾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注解:【三军】军队的统称。
古制,12500人为一军【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轻易改变志向。
”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注解:【笃】忠实,坚守【切问而近思】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仁德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
”3.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注解:【临】:到达【澹澹】(水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荡漾【竦峙】高高地挺立。
竦,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高起。
峙,挺立【星汉】银河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庆幸。
至,极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注解:【客路】行客前进的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海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生残夜】也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从海上升起。
残夜,夜将尽未尽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江春入旧年】意思是,江上春早,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归雁洛阳边】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注解:【水面初平】湖水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才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云脚低”【暖树】向阳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的树【不足】不够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解:【昏鸦】黄昏时的乌鸦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4.《虽有嘉肴》(《礼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注解:【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自反】自我勉励。
强,勉励【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兑,通“说”,傅说【学学半】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了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河中石兽》(纪昀)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注解:【河干】河边【圮】倒塌【并】一起【阅】经过,过了【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
求,寻找【竟】终于,到底【棹】划船【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设帐】讲学,教书【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