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教案《竹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竹石》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中重点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的寓意和主题。

能力目标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品味诗意的自然风光,感悟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竹石》的内涵和主旨。

2.领会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抒发。

难点1.提炼出诗词的意境,理解其抒情之美。

三、教学准备1.课文《竹石》。

2.教学课件PPT。

3.朗读材料。

4.黑板、粉笔、学生课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类似《竹石》的自然风光,引起学生的好奇与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氛围营造:播放作者朗读诗作或教师精心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

2.集体阅读: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解释难点生词和句子,让学生理解诗意所在。

3.课文赏析:带领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三步:理解(20分钟)1.学生个人思考:要求学生就自己理解的《竹石》内涵写下自己的感悟。

2.小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感悟,扩展对诗意的理解。

第四步:课文分析(15分钟)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分析《竹石》中的修辞性和表现手法。

2.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就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发表观点。

第五步: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写下对《竹石》的读后感,展示个人对自然美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加深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与理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于诗意的思考,培养出对诗歌、文学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审美情趣和文学情怀。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说课稿第【1】篇〗《竹石》说课稿金涌浩一、教材分析《竹石》这首诗是六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它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二、教学目标第三学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所以本节课我定的教学目标是: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三、教法和学法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古诗的方法,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学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能从表面上理解诗意,但要理解作者刚正不阿的内心世界是一个难点。

要解决这个难点,需要从作者的资料、时代背景入手,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地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和文化蕴涵,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1、教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我主要通过朗读、感悟、交流等方法,让学生走进古诗,感悟作品的内在蕴涵,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学法: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抓住关键词来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结合作者的生平,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说一说自己了解的竹子和作者的背景信息(二)、诵读古诗,体验情感。

通过齐读、指名读、跟视频读、老师范读等方式熟读古诗,通过指导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三)、抓住关键词感悟竹子和诗人的品格。

这首诗通过竹子的品格来写人,在教学中让学生想象竹子生长的环境,总结竹子的品格,再由竹子到人,结合作者的生平资料,知道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受到人格魅力的感染和熏陶。

(四)、课外拓展,收集和展示课外关于竹的诗,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巩固和背诵(六)、小结全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郑燮的这首题画诗《竹石》,让我们感受到了竹子的坚忍不拔,作者也由此借物喻人,表达了自己的刚正不阿,不畏风浪,不怕打击的顽强精神。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12.3《竹石》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12.3《竹石》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12.3《竹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竹石》是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描绘竹子和石头的作品。

作者通过对竹子和石头的描绘,表现了它们的坚韧不拔、顽强生存的精神。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竹石精神,培养他们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诗歌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方面,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此外,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他们观察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感悟等方式,学会欣赏自然,敬畏生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增强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寓意。

2.难点:感悟诗歌中所展现的竹石精神,培养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所展现的竹石精神。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学生分组讨论的准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竹石景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诗歌中所展现的竹石精神。

5.拓展(10分钟)请学生发挥想象,以竹石为题材,创作一首小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1篇】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清代诗人郑燮的作品《竹石》,我把教学目标定在: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能够联系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诗意;3、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从而激励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组织教学:一、导课激趣是前提对于一首古诗,学生只有对它感兴趣,才有可能深入地学习。

如果学生对古诗不感兴趣,则学生很难会去学习它。

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竹石》的`兴趣,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话想说?生:竹子生在石头当中。

生:是石头做成的竹子。

师:你见过竹子吗?你对竹子有些什么了解,用一二句话说说?生:竹子的叶子一年四季是绿的。

生:竹子有一节一节的。

生:竹子小的时候可以吃,而且很好吃。

生:夏天,我们可以到竹园里纳凉,做游戏。

小结:郑燮写的《竹石》到底写些什么呢?学了诗句以后我们会了解的。

因为学生对身边的竹子是比较了解的,组织学生由此及彼地进行链接,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竹石》兴趣。

二、理解词句是关键要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竹石》的大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读通、读懂诗句。

我让学生悟读,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以及工具书自己悟读。

在一首古诗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而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

如咬定、破岩、还、任尔等字词的意思的理解。

三、激发情趣是目的学生通过悟读,真切感受到岩竹的精神坚强、有毅力,刚强不屈。

请看部分学生的情趣产生过程:生甲:从咬定一词可以看出,竹子的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中,不肯有半点放松,它也不愿意扎根在沃土上,可以看出竹子具有顽强的毅力。

一个咬字可以看出郑燮已经把竹子不当成一般的竹子了,而把竹子已经当作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了。

生乙: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一个破字写出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竹石》,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古诗三首《竹石》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学习《竹石》一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竹石》,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典诗词,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竹石》,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韵律。

3. 理解诗意:学生自主探究,结合注释、插图等,理解诗意。

4.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背诵:学生分组背诵《竹石》,教师巡回指导。

6. 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意象等方面,对《竹石》进行鉴赏。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典诗词的韵味美和人文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竹石》2. 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 作者:郑燮4. 诗意:赞美竹子的坚韧不拔、顽强生命力。

5. 鉴赏:修辞、意象、情感。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竹石》。

2. 摘抄《竹石》中的佳句,进行欣赏。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竹石》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重点通过层层质疑、拓展资源等方法的学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竹子的形神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竹子的品质感悟作者的高傲风骨、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多种方法层层推进,深入解读文本,透过过竹子的形象特点感悟作者的高傲风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一、课前热身,渗透写法1.欣赏《竹石》歌曲,交流从曲韵中感受到的竹子精神品质。

2.猜诗悟道,导出“托物言志”的写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代王冕的《墨梅》,表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贞纯洁的立身之德。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借松树写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的气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代郑思肖借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3.小结: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把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出来,这样的写法就叫“托物言志”。

二、导入新课,解题定物1.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题画诗,也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乾隆三十年春(1765年)72岁的郑板桥画下了这幅《竹石图》(多媒体出示),并用他自创的“六分半书”题写了这样的四句诗,你能试着读一读吗?2.学生试读古诗后,老师质疑,激发学生思考:这首诗的题目就是《竹石》,老师有个疑问,这首诗究竟是写竹还是写石?插图也是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请你图文结合,谈自己的看法。

3.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过程中提示学生“竹”和“燮”的写法)三、交流资料,初识作者1.请学生结合课前查阅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郑燮其人。

2.师补充资料,丰富学生对郑燮的感性认识:同学们,你看,这些竹子均出于郑燮之手,它们或深或浅,或密或疏,或高或低,或近或远皆不改其铮铮风骨;他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他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为了画竹,他说“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四十年来,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成为诗书界奇才,因其书画总是以“板桥郑燮”署名,人称郑板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1篇】一、巧用教前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学以趣为先,兴趣作为学生认知环节的首要元素,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古诗词教学而言,学生只有在对诗词内容充满兴趣或者说充满期待的基础上,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教学活动也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前导入则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如在教学《竹石》的时候,课前展示了美丽的竹海风景图,竹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坚韧不拔,是文人墨客歌颂赞美的对象,同学们学习兴趣倍增。

二、强化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人在文学创作,尤其是诗词类文学创作中,通常是有感而发,或为历史事件,或为个人遭遇,而这就是我们诗词教学中所称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是学生理解诗词的一把钥匙,详细的创作背景介绍,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所讲述的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深层次地体认作者的情感,提高诗词教学的效果。

因而,教师在高年段古诗词教学中还要强化创作背景的介绍与分析。

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体现语文意识,追求生本对话的个性旨归,拓展补充资料,紧扣诗歌借物喻人这一主题而归纳提升。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的生活对话始终局限在教材上,难以满足学生认知发展的诉求。

因此,语文教学容量的要将更为广阔的阅读资源引入到学生的生命视界中,否则不管如何有效深入对话也难以弥补因为素材资源的缺乏所造成的语文素养的不足。

如《竹石》的作者郑夑,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清代书画家,擅长兰竹石,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出身贫寒,魏征有才干,痛恨官场腐败作风,同情底层百姓。

他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

他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即被人称为“狂”和“怪”。

罢官后居住扬州,以卖画为生。

出示这一文字资料与岩石中的竹子寻找共性。

让学生对于这首诗的对话不仅仅局限在古诗的表层文字,也不仅仅止步于诗歌所营造的事物描写,而是在资料的印证介入下实现由事物向本物的过渡,意蕴在不断丰厚,价值在不断提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与交流,领悟古诗的含义,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谈话导入通过提问学生“花中四君子”指的是哪四君子?“岁寒三友”又是哪三友?揭示课题《竹石》。

四、初读1.解诗题:竹石,指的是竹子从岩石缝中长出来。

2.诗人简介: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人称郑板桥。

他是清代书画家,尤其擅长画竹、画兰。

3.点名读、齐读,指导字音。

五、析读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竹石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一)坚韧不拔(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1.“咬”字极为有力,体会到什么?(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坚韧不拔性格)2.你能想象“咬定”这一动作吗?谁可以试着将它表演出来?3.“破岩”是什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4.你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两句所描绘的画面吗?(竹子紧紧扎根在岩缝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样,一点也不放松)5.指导朗读。

(二)顽强斗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坚劲”什么意思?(坚定强劲)2.竹子遇到那些磨难、打击?(东西南北风)3.风吹来,雨打来,竹子害怕吗(没有,任尔)4.“任尔”可以体现竹子怎样的风骨和信念?(不畏艰难,坚强不屈)5.想象一下,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霜冻、雪落)6.从诗人的描写中,你能够看出什么?(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借竹子表明自己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六、品读播放一段音乐,请学生伴着音乐朗读。

七、小结作业作业:搜集古今中外具有同样高洁情怀的人物资料。

八、板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第2篇】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六年级语文古诗《竹石》教案

六年级语文古诗《竹石》教案

六年级语文古诗《竹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想象、品味、感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介绍《竹石》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纠正字音。

4.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韵律。

(三)深入理解,品味意境1.学生结合注释,逐句阅读理解古诗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2.交流讨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美和意境美,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1.教师引导学生积累与竹子有关的成语、名句或诗句等。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竹子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自由背诵其他与竹子有关的诗句或文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竹子的图片或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竹子的形象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诵、背诵《石灰吟》和《竹石》,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2、体会诗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学习诗人的高贵品质和高尚的人生追求;3、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志向;2、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千百年来,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浩如烟海,我们就是在一首首诗歌的沐浴下长大的。

有些诗,我们早已铭记于心。

说到柳树,我们会想起贺知章的名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提起荷花,我们脑海里会浮现起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谈到瀑布,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谈到母爱,你必定会想起盂郊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新的古诗词,请大家看到16课《古诗三首》,今天呢我们要进行一次挑战,一节课学两首,看看同学们的学习能力。

3、请大家齐读课题《石灰吟》、《竹石》,现在我们猜一猜,这两首诗分别写的什么。

(石灰、生长在岩石中的竹子)请完成表格第一栏(二)朗读诗歌,体会诗意1、自由朗读2遍,再读给同桌听。

请同学展示朗读,请同学跟着朗读,然后播放名家朗读,请男生读《石灰吟》,请女生读《竹石》2、小组讨论,参考资料,说说你从诗句中分别读出了石灰和竹石怎样的特点,并完成表格第二栏(三)了解诗人,寻找共同特质1、师:相传这首《石灰吟》做于他17岁。

当时他在求学路上经过一座石灰窑,正值师傅们在煅烧石灰石。

他看到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便脱口而出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为何于谦看到石灰会这般激动,甚至为这平平无奇的石头赋诗一首,郑燮为何也会对着普普通通的竹子,而心潮澎湃,不仅为其作画一幅,还落笔题诗呢?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看看他们的一生,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六年级竹石教学设计

六年级竹石教学设计

六年级竹石教学设计六年级《竹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竹石》这首诗,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竹子在岩石缝中坚定顽强的品质。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竹子表达的自己的志向和情感,领悟诗歌的深层内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的娇艳美丽,有的高大挺拔。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特别的植物——竹子。

竹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郑燮的《竹石》,去感受竹子的魅力。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教师正音。

4、全班齐读。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竹子紧紧地咬定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

“咬”字用得极其有力,充分表现了竹子在岩石缝中扎根的坚定。

“立根原在破岩中”:它的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一个“破”字,写出了岩石的坚硬和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

“千磨万击还坚劲”:经历了千万次的折磨和打击,竹子依然坚定强劲。

“千磨万击”形象地写出了竹子所经历的磨难之多。

“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管是来自东面、西面、南面还是北面的风,竹子都毫不畏惧。

“任尔”二字,展现了竹子的无所畏惧。

(四)体会情感1、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竹子?引导学生明白,诗人通过写竹子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来表达自己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2、讨论: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诗人借竹子坚韧不拔的品质,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

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
课后作业
1.背诵《竹石》全诗,并理解诗文中的象征意义。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分析其意境和主题,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3.绘制一幅描绘竹石的图画,并在旁边附上诗词,表达出诗文的意境。
4.编写一个关于《竹石》的小故事,将诗文中的情感和主题融入故事中。
5.选择一个与竹石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制作竹石工艺品或进行石雕创作,并撰写一份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的报告。
3.图画展示:
(学生绘制一幅描绘竹石的图画,并在旁边附上诗词)
4.小故事创作: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young scholar who was determined to pass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He lived in a small hut near a bamboo grove and a rocky cliff. Every day, he studied hard while being inspired by the resilience of the bamboo and the solidity of the stone. Despite countless failures and hardships, he remained firm and unyielding. Finally, on the day of the examination, he faced the challenges with confidence and passed with flying colors. The bamboo and the stone became symbols of his perseverance and success.

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教案、教学设计
5.观察生活: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用心观察和感悟,将所见所感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
6.课后反馈:请学生在课后向教师反馈作业完成情况,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作业布置要求适中,既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张竹子和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竹子坚韧挺拔,石头坚定稳固。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绘竹石的古诗《竹石》,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竹石的精神品质。”
3.教师简介诗人郑燮,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
6.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基础较弱的学生,着重辅导生字词的掌握;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深入挖掘诗句的内涵,提高写作能力。
7.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诗人的坚定信念中汲取力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性化辅导。
3.选取部分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学习《竹石》,我们领略了竹子和石头的坚韧品质,理解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同时,我们学会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4.赏析创作:引导学生从修辞、意境等方面赏析《竹石》,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进行仿写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6《竹石》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6《竹石》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6《竹石》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竹石》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学习目标:1.会认生字:破磨击尔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古诗。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2、小黑板或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1、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

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

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

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竹石》教学设计2024 教案2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竹石》教学设计2024 教案2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竹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竹石》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清代诗人郑燮所作。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描绘了岩竹在立根破岩、傲然挺拔的风姿,并借物言志,通过咏颂岩竹的坚韧顽强,来隐喻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独立坚守、志向远大。

这首诗不仅充分表达了诗人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更表达了诗人要像岩竹一样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并背诵下来。

2.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并初步感知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 帮助学生体会竹子那种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不放弃、不气馁的坚毅品格。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难点: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竹石》的创作背景、竹子的生长过程、郑燮的相关资料等。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郑燮的生平和《竹石》的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青翠挺拔的竹林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竹子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它们却能够傲然挺立、不屈不挠地生长着。

这是为什么呢?”由此导入新课《竹石》。

(二)作者简介(5分钟)教师出示郑燮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结合资料内容说说对作者的了解。

教师补充相关内容,强调郑燮是一位具有高尚情操和坚贞气节的清官廉吏,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竹石》这首诗呢?”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初读课文(10分钟)1. 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教师巡视课堂,纠正学生的朗读。

3.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价。

4. 教师出示重点字词的意思,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读自悟,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5. 学生齐读古诗,整体感知诗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第1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郑燮,会认“燮”字,会写“劲”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通过反复朗读,能够概括诗歌内容,体会竹子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品质。

3.体会作者不向世俗低头、刚毅正直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竹子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向世俗低头、刚毅正直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郑板桥的竹石图,询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画的吗这幅生长在石头上的竹子又有什么特点呢(生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题写在这幅图上的诗《竹石》。

(板书:竹石)(二)整体感知1.简要介绍作者。

明确: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

他被称为“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

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等。

2.教师范读,请同学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明确:“燮”读xiè,“劲”是多音字,读jìng和jìn,这里读j ìng。

3.指名读,教师指导和点评。

4.学生大声朗读,了解古诗内容。

明确: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不拔,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三)深入研读1.再读课文,思考:竹子生长的环境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破岩”指的是山岩的裂缝处,所以从“立根原在破岩中”可以看出,竹子将根扎在岩石缝里,说明竹子生长的环境很艰险、贫瘠。

(板书:环境艰险)2.结合“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思考,竹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确:竹子生长在“破岩”这样艰难贫瘠的环境中,仍然坚强地生长着,显示出了它的生命力顽强,一个“咬”字,更是体现出竹子顽强生长的坚韧不拔。

(板书:坚韧不拔)3.后两句写出了什么可以看出作者对竹子是什么态度明确:“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和恶劣的环境,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竹子的磨练以及它的不屈不挠。

班级朗诵活动教案:《竹石》

班级朗诵活动教案:《竹石》

班级朗诵活动教案:《竹石》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竹石》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其主旨和深层意义。

2.掌握语音语调的正确朗诵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感染力。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学意识。

4.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内容1.朗诵文本:《竹石》2.作者简介:唐代王之涣3.文本解析:背景、主题、形象描写、意境等方面三、教学步骤1.导入:生动形象地介绍《竹石》的背景和作者,并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意识。

2.朗诵示范:老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原文朗诵,给学生展示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表情表达,同时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认知和理解。

3.集体朗诵: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朗诵《竹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口语表达和协调能力。

4.文本解析:通过讲解背景、主题、形象描写、意境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竹石》的内涵和价值。

5.个别朗诵:组织学生轮流进行个别朗诵,重点关注其语音语调和表情表达并给予指导和纠正,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感染能力。

6.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分享及阅读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提高其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7.专题展示:让学生自由创作相关主题的画、诗、散文等形式,展示班级文化特色和学生创造力。

四、教学评估1.口头测试: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口头答题,检查其对《竹石》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朗诵评价:对学生朗诵水平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其语音语调、表情表达和感染力等方面。

3.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书面作业,如朗诵笔记、文本解析、诗歌创作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注重了文本解析和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古诗文的内涵和价值。

同时,通过互动讨论和专题展示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可能会出现学生朗诵过程中的紧张和不自信等情况,需要引导其克服,并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染力,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古诗文的美感和价值,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12.3《竹石》名师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12.3《竹石》名师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12.3《竹石》名师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竹石》是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歌通过竹子和石头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本课要求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诗歌,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诗人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人通过竹子和石头的形象所要表达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2.朗读教学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学生分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对诗歌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然后,教师逐句解释诗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竹石》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竹石》教学设计

六下语文《竹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朗读并背诵《竹石》这首诗,理解诗意,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

感受诗人郑燮借竹子的形象所表达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精神内涵。

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竹石》的朗诵音频、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学生预习材料,包括生字新词的学习和诗歌的初步朗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关于竹子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竹子的形态和特性。

2. 引导学生讨论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坚韧、不屈不挠等。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开始一个新的课题。

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视频开始播放,画面中竹子在微风中摇曳,竹叶沙沙作响,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

)学生A:哇,这些竹子好高啊!看起来好挺拔!学生B:老师,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老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确实有着深厚的象征意义。

它不仅代表着坚韧、不屈不挠的精神,还象征着高洁、谦虚等品质。

学生C:我知道!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用竹子来比喻人的品格。

老师:没错,你说得对。

那么,同学们,你们能想到哪些与竹子相关的诗句或者成语吗?学生D:‘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这是形容竹子高洁、清雅的。

学生E:还有‘胸有成竹’,就是说心里已经有了成熟的计划和打算。

老师:非常好,同学们的知识储备真丰富。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竹子,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大家准备好了吗?全体学生(齐声):准备好了!(二)初读诗歌1. 教师范读《竹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教案《竹石》教学设计
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一、了解作者,激趣导入:
1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

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

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二、学诗
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

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三、体情
1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

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

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石
郑燮
板书:
咬定千磨万击坚劲
立根东西南北风咏物明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