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超全完整版)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内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日珥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1.3 地球的运动(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º。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长短的变化: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宇宙中的天体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恒星——明亮发光,发热;相对静止。
例如,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轮廓模糊,云雾状外貌。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其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例如地球是目前人们发现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例如月球(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彗星——扁长轨道,拖着长尾的彗星。
围绕太阳公转的哈雷彗星(周期76年)•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3、天体的类型:自然天体——主要为恒星和星云等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宇宙中的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太阳系模型图1、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木星是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地球是密度最大的行星。
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太阳系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是:a光照条件稳定,生命从低级各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b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互不干扰。
(2)地球的物质条件是:a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b体积、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c地球上有液体水:海洋、液态水的形成。
第一章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的概况:太阳与其他恒星一样能发光发热,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71%)和氦(27%). 表面温度约为6000K。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3°26′S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汇总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1)概念: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2)天体的种类: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①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
②人造天体: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级关系:二、行星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1)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1)外部条件: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①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②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③有液态水可观测宇宙 河外星系银河系地月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概况: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1)组成成分:氢和氦(2)表面温度:约6000K(3)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2.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
(2)分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为地球上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光照和热量。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使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呈现纬度地带差异。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①直接利用太阳能: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站等。
②间接利用太阳能: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1)光球层:最底层,可见光最强,肉眼观测到的太阳表面。
(2)色球层:中间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或者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 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太阳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必修一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总星系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外部条自身条 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第二节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 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 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 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 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来自地球内部液态的水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3 26’ S2.. 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 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 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 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 1 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 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超详细知识点
第一章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宇宙中的天体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恒星——明亮发光,发热;相对静止。
例如,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轮廓模糊,云雾状外貌。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其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例如地球是目前人们发现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例如月球(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彗星——扁长轨道,拖着长尾的彗星。
围绕太阳公转的哈雷彗星(周期76年)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3、天体的类型:自然天体——主要为恒星和星云等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宇宙中的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太阳系模型图1、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木星是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地球是密度最大的行星。
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太阳系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是:a光照条件稳定,生命从低级各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b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互不干扰。
(2)地球的物质条件是:a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b体积、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c地球上有液体水:海洋、液态水的形成。
第一章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的概况:太阳与其他恒星一样能发光发热,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71%)和氦(27%). 表面温度约为6000K。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和五带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3°26′S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宇宙: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万事万物的总称。
2、天体(1)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星云和恒星是基本天体。
(2)判断天体的依据:①是否是宇宙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极光、流星不是);②是否在一定轨道上独立运行,不属于其他天体的一部分(火星车不是);③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宇宙飞船在太空是,返回地球不是)。
3、天体系统(1)概念:邻近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以质量大的天体为中心绕转的天体“集团”。
(2)层次(由高到低):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3)天体距离①可观测宇宙:半径137亿光年;②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③太阳系:半径1光年;4、太阳系(1)组成:太阳(中心天体)、八颗行星及其卫星、众多的小行星、矮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
(2)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3)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共面性(公转轨道面)、同向性(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近圆性(公转轨道形状)。
5、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1)普通性: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就质量和体积而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突出。
(2)特殊性:(有生命并且有高级智慧生物存在的条件)(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各行星间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③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④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6、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由氢和氦组成的巨大的炽热气体球,表面温度约6000K,核心温度可达15000000K。
(2)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3)太阳辐射(短波辐射)①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②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③电磁波波长范围:0.154.0μm之间,主要能量集中在可见光波段(0.40.76μm)。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3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⑴ 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 点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8 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24 点或 0 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 12 点的经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 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 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 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 6:00 时日出,18:00 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 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 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 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 1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理必修1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知识点
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 (光球层)
约11年的周期性;太 阳活动高峰年,激烈 天气现象增加
耀斑和日珥 (色球层)
耀斑产生磁暴,影 响短波通信,威胁 宇航器的安全
太阳风 (日冕层)
太阳风,高纬地 区有极光现象
主要知识点
1、太阳活动最激烈的表现形式是耀斑 2、黑子大小和多少代表太阳活动的强 弱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自转线速度及公转线速度变化图
黄道交角示意图
太阳高度角计算图
在同一半球,所求地区太阳高度角=90°-(此地区纬度-太阳直射纬度) 在不同半球,所求地区太阳高度角=90°-(此地区纬度+太阳直射纬度) Nhomakorabea小结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形成
宇宙结构图
宇宙
不可见宇宙
可见宇宙=总星系 (半径约140亿光年)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太阳系运行图
八大行星 运行结构 极其位置
类地 行星
巨行 星
远日 行星
太 阳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普通性:外观和所处位置来看,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特殊性: 1、外部条件:(1)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各行星各行其道) (2)稳定的光照(太阳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2、内部条件:(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2)充足的液态水(日地距离适中水成液态) (3)比较厚的大气层(地球一定质量和体积)
总的来说:地球上存在生命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j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 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 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分类待点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二、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外部条件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白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 -------- 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一一来自地球内部1.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氨;太阳辐射能量來源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 料是地质历史 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 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II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lI 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简便方法:看地轴一一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宇宙中得地球第一节1、1 地球得宇宙环境一、人们对宇宙得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得总称。
“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与空间来表达宇宙得内涵。
从哲学上讲宇宙就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得。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得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得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3、范围:(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二、多层次得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就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得总称1、天体得概念及类型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2)类型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得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2、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中得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2)天体系统得层次:2000多亿颗恒星) 4、2光年:都就是自西向东 :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水、金、地、火 :木星与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彗星方向:自东向西扁长轨道绕日行地月系:就是由地球与卫星月球组成得天体系统1》地月系概况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月球得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 地月系(自公同步)(最低级)其她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得变化形成了不同得月相。
月相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或望下弦月2》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得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三、普通而又特殊得行星——地球1、地球得普通性:就外观与所处得位置而言,就是一颗普通得行星。
其运动与结构特征无特殊之处2、地球得特殊性: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得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得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得外部与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条件原因影响外部条件安全得宇宙环境同向性、共面性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系八大行星都可能存在生命稳定得太阳光照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得变化自身条件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大气层得存在地球得体积与质量适中表面温度得日变化、季节变化较小地球得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2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得因素[大气透明度](1)总体特征我国太阳能资源得时空分布差异较明显,高值与低值得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之间,高值得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得中心在四川盆地。
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
而北纬40°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呈东西向分布。
我国太阳能分布得高值与低值中心均位于北纬22°~35°,在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北纬40°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2)特例分析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得高值中心,主要就是因为: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得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得太阳辐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其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得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匮乏。
【例3】下图就是世界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得①、②区域就是________与________,这两个区域得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得值大约就是_______。
它大于B得原因主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得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得主要原因有哪些?(4)A、B得纬度值应为37°N,A得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较大得原因就是什么?第二节 1、2 太阳对地球得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得影响:太阳源源不断得以电磁波得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二、太阳活动对地球得影响1、太阳得大气分层要成分就是氢与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 000K①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如植物得生长需要光与热,晾晒衣服需要阳光。
目前利用较多得就是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小型太阳能发电站等。
②可利用地质历史时期固定积累下来得太阳能:即由太阳能转化形成得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它们被称为“储存起来得太阳能”。
可见光 :0、4~ 0、76微米,占太阳辐射50% 红外光:>0、76微米,占43%2、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 4微米) 紫外光:<0、4 微米,占7%可见光:波长由长到短;红橙黄绿青蓝紫3、太阳活动及其影响太阳外部结构:(内→外 )光球、色球与日冕三层(内→外 )亮度、密度由大→小(内→外 )温度、厚度由小→大对地球气候产生得影响(黑子)A: 太阳黑子数与年降水量得相关性(有得呈正相关,有得呈负相关)B: 树木年轮厚薄变化周期11年;两极永久冰川地质时期气候变化有11年周期2》对地球电离层产生影响(耀斑)(耀斑发射)电磁波――→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3》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太阳大气抛出)高能带电粒子 ―→扰动地球磁场⇒“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4》(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太阳大气抛出)高能带电粒子――→轰击极区高层大气⇒极光(大气电离发生发光现象)第三节 1、3 地球得运动一、地球自转得基本情况1.概念: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
A 、侧面定向: 自W →E(1)图形定向 2、方向:自西向东B 、极点定向:北逆南顺 (2)经度数变化定向:东经度顺自转方向增加,西经度顺自转方向减小;所以东经度增加或西经度减小得方向就就是地球自转方向(1)恒星日:真正周期;1恒星日长23小时 56 分 4 秒,转动角度360° 3、周期(2)太阳日:昼夜更替周期;1太阳日长 24 小时,转动角度 360°59′ 圈层 太阳活动现象 对太阳活动得指示作用 周期 对地球得影响 光球 黑子 太阳光球上常出现得暗黑斑点 一般以太阳黑子数得增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得主要标志 约11年 太阳活动产生得短波辐射与离子流对地球电离层、地球磁场与地球大气状况均有影响,产生磁暴、极光、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气候异常等现象 色球 耀斑、日珥 色球层上有时出现得局部区域突然增亮得现象 日冕 太阳风 日冕层脱离太阳引力得带电粒子流注意:当观察者自西向东运行时,观察到得昼夜更替得周期<24小时(自转速度+物体运行速;周期缩短);相反自东到西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A、概念:单位时间内所转过得角度。
(1)角速度B、规律:除极点外,其她各点均为15°/小时。
角速度不随纬度、海拔变化。
4、速度A、概念:单位时间内所转过得弧长(千米/小时)(2)线速度B、规律:赤道上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
60度就是赤道得一半。
第二课时二、地球自转得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产生昼夜;昼夜交替就是地球自转得结果2、昼夜交替得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3、昼夜状态得表达:太阳高度,指得就是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得倾角。
a日出日落太阳高度为0º;b白昼大于0º;c夜晚小于0º;d一天中正午时最大(未必为90º);e从全球来瞧,直射点太阳高度最大(一定就是90º)。
4、晨昏线①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由夜到昼为晨线。
反之,由昼到夜为昏线。
(1)晨昏线判断方法: ②昼、夜半球判断: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得分界线为晨线,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得分界线为昏线。
①分昼夜半球②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③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④晨昏线春秋分与经线圈重合,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2))晨昏线特点⑤晨昏线自东向西,速度为15°/小时①确定地球自转方向②确定地方时:赤道上晨6点昏18点,昼半球中央经线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时(24)③确定日期: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判断二分日; 晨昏线与极圈△(3)晨昏线应用相切,判断二至日④昼夜长短推算:昼长=日落日出=24夜长=(12日出)×2=(日落12)×2夜长=24昼长=(24日落)×2=日出×2注:日出=121/2昼长日落=12+1/2昼长⑤根据晨昏线判断太阳直射点:过圆心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此线与球面交点所在得经纬度直射点位置①方向:自东→西△(4)晨昏线运动过程②范围:极点→极圈之间往返移动1.原因:惯性但由于受地球得形状与运动得影响,偏离原来方向2、特点:垂直物体运动方向;只影响方向不影响速度;纬度高越大(二)地转偏向力3、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4、手势判读方法:北右手定则、南左手定则(左右手定则)注:四指:物体初始运动方向;拇指:偏转后运动方向(1)河流沿岸选址受地转偏向力影响5、原理应用(2))根据风向与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3)炮弹得发射及物品空投方位确定(三)地方时(不同经度得地方,有不同得当地时间)概念:因经度不同而产生得不同得时刻叫地方时(2)原理:24小时/一周,15 °/小时, 4分钟/度,4秒钟/1′,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1、地方时(3)地方时得计算:A:地方时差=两地经度差×4分钟(经度差用法,两地经度差在0°经线同侧为“”,异侧为“+”;同减异加)B: 所求得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 ±用法,已知西边求东边用“+”,已知东边求西边用“”;东加西减)2、时区与区时(1)时区得划分A:全球按经度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B:中时区:7、5ºW~7、5ºE(以0º经线为中央经线);C: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中时区以西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D:东西十二区: 172、5ºE — 172、5ºW (以180º经线为中央经线)(2)区时得规定:以中央经线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得时刻,叫做区时,又称标准时;中时区得区时被称为国际标准时间(3)区时得计算A: 时区序号=经度数÷15(四舍五入,取整数)余数>7、5度时区序号为所得整数+1余数<7、5度时区序号就为所得整数B:区时差得计算(时差):区时差=两地时区数相±(异区相加,同区相减)C:区时得计算: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得区时±时区差(已知西边求东边用“+”,已知东边求西边用“”;东加西减)D:每个时区得中央经线=时区号×15°△E:时区经度范围:时区号×15°±7、5°△(4)北京时间与世界时△365日5时48分46秒A:北京时间:北京时间就是指东八区得区时,就是北京所在时区得区时,即东经120得地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