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法有哪些

合集下载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1
血管再开通
通过血管再开通的情况来判断治疗的有效性,如血管造影或颅脑CT检查。
2
神经功能改善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如NIHSS评分的下降程度。
3
生活质量
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如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rtPA溶栓的并发症和风险提示
颅内出血
rtPA溶栓治疗可能增加颅内出血 的风险,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 和出血症状。
rtPA溶栓治疗的原理
rtPA溶栓治疗是通过将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注射入血管,促使血栓溶解,从而恢复脑血流, 减轻脑梗塞区的缺血和缺氧病变。
rtPA溶栓的适应症
1 时间窗为内
2 神经功能受损
rtPA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 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患 者,通常为发病3小时内。
患者需符合特定的神经功 能受损评分标准,如国际 卒中量表 (NIHSS)。
rtPA溶栓的治疗注意事项
严密监测
rtPA溶栓治疗期间需要严密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抗凝治疗
溶栓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抗凝 治疗以预防再梗死,但需注意 出血的风险。
康复与护理
溶栓后的康复与护理至关重要, 包括早期康复训练、合理饮食 和症状管理。
rtPA溶栓的疗效评估
过敏反应
个别患者对rtPA溶栓治疗可能出 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 难等。
神经功能பைடு நூலகம்化
部分患者在溶栓治疗后可能出现 神经功能恶化的情况,如脑水肿 或脑内血肿的扩大。
3 实施条件达标
rtPA溶栓治疗需要在特定 的医院设施和专业医生的 监护下进行。
rtPA溶栓的禁忌症
1 出血风险高

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
4 劣势
治疗时间窗短,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的注意事项
1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 时发现异常。
2 出血风险评估
全面评估患者可能出血的风险,避免溶栓治 疗后出血。
3 禁用禁忌病史
仔细排除符合禁忌病史的患者,避免不良后 果的发生。
4 多学科团队合作
以多学科的方式进行治疗与护理,提高治疗 效果。
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 疗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帮助恢复供血,保护脑细胞。
急性脑梗死的适应症
早期治疗
尽早施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 者的预后。
无禁忌病史
患者需排除有禁忌病史,如严重高血压、出血 倾向等。
合适的梗死范围
只有符合一定范围内的梗死才能进行静脉溶栓 治疗。
有效的时间窗
静脉溶栓治疗需在确保安全性的情况下,尽可 能在有效时间窗内进行。
静脉溶栓的原理
血栓溶解
静脉溶栓药物通过促进纤溶系 统活化,直接溶解血栓。
血液循环恢复
溶解血栓后,血液循环将恢复 至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脑损伤预防
早期溶栓可减轻脑梗死颅内高 压、水肿等的损害,预防并发 症。
栓 再形成。
康复训练
积极进行功能性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 复日常生活能力。
阿替普酶
常用静脉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 溶酶原溶酶系统,溶解血栓。
替咪替酶
与阿替普酶类似,具有更长的半 衰期,溶栓效果更持久。
瑞替普酶
稳定性更好,能够更快地恢复脑 血流,减少梗死体积。
静脉溶栓治疗的优势与劣势
1 优势
快速恢复脑血流,减少神经功能缺失。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及抗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及抗栓治疗

溶栓治疗的概述
什么是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使用药物溶解血 栓,帮助恢复大脑的血液 供应。
如何进行溶栓治 疗?
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 药物会迅速到达脑部并溶 解血栓。
溶栓治疗的优势
溶栓治疗可以迅速恢复大 脑血流,减少脑损伤的程 度和后遗症。
抗栓治疗的概述
什么是抗栓治疗?
抗栓治疗使用药物预防血栓 在血管中形成,减少再发脑 梗死的风险。
重组组织型纤溶 酶原激活剂
常用的一线溶栓药物,通 过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来溶 解血栓。
抗血小板药物
有助于阻止血栓在血管中 形成,提高溶栓治疗的有 效性。
其他溶栓剂
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选 择其他溶栓剂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抗栓治疗的药物选择
1
抗凝剂
包括华法林和直接口服抗凝药,能够抑制血液凝结的形成。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及抗栓 治疗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的严重疾病。本演示将详细介绍溶栓治 疗和抗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脑梗死简介
1 病因
2 症状
脑梗死通常由于血栓 或栓塞导致,阻碍了 大脑的正常血液供应。
脑梗死的症状包括突 发性面部麻木、肢体 无力、语言障碍等。
3 后果
未及时治疗的脑梗死 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脑 损伤或死亡。
如何进行抗栓治疗?
抗栓治疗的优势
通过口服或注射抗凝剂,抑 制血液凝结并保持血液流动。
抗栓治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 的风险,预防再次脑梗死的 发生。
溶栓治疗的适应症
1
时间窗口
溶栓治疗需要在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死发作后的几个小时内进行,时间窗口很重要。
2
可见急性缺血灶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危重症介入治疗方法,用于恢复由血栓阻塞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包括静脉溶栓和机械辅助溶栓两种。

静脉溶栓是指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患者溶栓药物,以破坏血栓并恢复血流。

溶栓药物主要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脱氧尿苷酸类药物(UK、SK)、重组链激酶(r-PA)等。

最先进的静脉溶栓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溶栓治疗。

这种方法在溶栓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血栓的位置和病变的严重程度,然后通过冠状动脉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送到血栓所在的部位,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机械辅助溶栓是在静脉溶栓的基础上加入了机械辅助设备,以增加血流恢复的效果。

最先进的机械辅助溶栓方法是血栓抽吸器(aspiration thrombectomy)和旋切刀(rotational atherectomy)。

血栓抽吸器通过负压吸引血栓,引导血栓进入抽吸装置,从而快速、安全地恢复血流;旋切刀则是通过机械旋转的切削方式,将血栓切割成小片,以便更好地恢复血流。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药物载体的新型溶栓方法也值得一提。

传统的溶栓药物在给药后会引起全身溶栓,增加出血的风险。

而药物载体技术可以将溶栓药物封装在微小的纳米粒子中,通过靶向给药的方式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血栓所在的部位,减少全身出血的风险,并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增加溶栓效果。

综上所述,最先进的溶栓方法包括静脉溶栓、机械辅助溶栓和药物载体等。

静脉溶栓方法通过给予溶栓药物恢复血流,而机械辅助溶栓方法则加入了机械辅助设备以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载体技术则通过靶向给药的方式减少全身出血风险,并提高溶栓效果。

这些方法的应用使溶栓治疗变得更加精确、高效,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急性脑梗死两种溶栓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与疗效比较

急性脑梗死两种溶栓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与疗效比较

1 . Xi n x i a n g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He n a n
4 5 3 0 0 3 ,C h i n a ;2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v a s c u l a r S u r g e r y ,G e n e r a l H o s p i t a l o f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S A r me d P o l i c e F o r c e s ,B e i j i n g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N I HS S s c o r e b e t we e n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a n d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p e r i o d s( P <0 . 0 1 ) .T h e r e w a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p o s t o p —
率相 比,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两组 患者术后出血发 生率及 病死率 相 比, 差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P> 0 . 5 ) 。结 论 A C I 的治疗 , 动静脉联合溶栓 的疗 效优 于静脉溶栓 。
对 于
【 关键词 】 急性 脑梗 死 ; 溶栓 治疗; 神经介入
【 摘要 】 目的
秫 , 杜 世伟 , 毛更 生
对 比观察急性脑梗死 ( c o m b i n e d i n t r a —a r t e r i a l, A C D超早期行动静脉联合溶栓 与静 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常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动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以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改善预后。

本文将介绍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的指南及操作流程。

指南:1.患者选择:动静脉溶栓治疗适用于已确认急性脑梗塞,梗塞部位与症状一致,并仍在治疗时间窗内的患者。

具体选择患者的标准应根据相关的治疗指南进行判断。

2.确认溶栓时间窗: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时间窗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认为溶栓治疗时间窗为发病后3-4.5小时内,但根据不同的临床研究,也有研究认为在发病后6小时之内的患者可能也能从溶栓治疗中获益。

3.溶栓药物的选择: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原激活剂。

tPA是最常用的溶栓药物,其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促使纤溶酶溶解血栓。

对于单纯的动脉栓塞,通常使用tPA;对于大面积脑梗塞、严重血管阻塞或有明显颅内出血风险的患者,通常使用尿激酶原激活剂。

操作流程:1.善后准备:在进行溶栓治疗前,必须做好相应的采血和溶栓药物准备工作。

在溶栓治疗前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

2.导管室准备:在进行溶栓治疗前,需要确保导管室准备充分,包括设备准备、消毒、导管通路的选择和准备等。

3.引流支架植入:对于存在颅内大动脉阻塞的患者,应优先考虑重新开通断流血管。

可以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植入支架,重新建立血流通道。

4.溶栓药物的准备和导管通路的建立:根据患者选择的溶栓药物,进行药物的准备。

建立导管通路是实施溶栓治疗的前提,可以选择经股动脉或经肘动脉进行导管插入。

5.溶栓治疗的过程:在溶栓治疗中,应仔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根据溶栓药物的种类和用量,按照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溶栓药物的输注。

6.溶栓后监测和处理:在溶栓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并进行相关处理。

最新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最新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1、急性脑梗死;2、发病4.5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4.5h-6h以内者(如怀疑为进展性卒中可延至12h,基底动脉血栓可延至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3、年龄18-80岁;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

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

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障碍者,也可采用溶栓治疗。

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

或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

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1、年龄>80岁;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右者除外。

2、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血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3、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如TIA);4、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1.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5、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生化检查(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头部CT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4.5h以内 4.5h以内6h以内静脉溶栓常规治疗动脉溶栓(无禁忌症)(有禁忌症)(无禁忌症)动脉介入溶栓流程术前处理签署同意书、商讨溶栓药(尿激酶、爱通立)、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到位术前准备术前备药术前用药(备腹股沟区皮肤(尼莫通NS250ml+胞二磷胆碱0.5套尿套或停留尿管介入室已备有尿激酶NS20ml+地塞米松5mg 碘试、左下肢留置如rtPA则需取药)针、静脉推注泵)立即通知介入室、尽快送介入室术后处理24小时内绝对卧床24h,24h后复查CT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测颅规、NIHSS评分q1hX624小时后观察足背动脉q1hX6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观察穿刺口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后改为维持量50~150mg/d。

急性脑梗动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动脉溶栓治疗

技术路线
临床应用
42岁男性,系“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4h”入院 DSA:基底动脉闭塞
30万U尿激酶溶 栓后,恢复可
男 71 右侧肢体 无力加重2h,心 内科转入我科 DSA:左侧ICA 闭塞 动脉溶栓后:左 侧MCA及ACA显 影
男性,64岁
突发右侧肢体无 力伴头昏2小时, CT显示左侧半球 缺血;MRI显示 左侧底节区有腔 梗,血管造影显 示左MCA闭塞
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 治疗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内容提要
• 概述 • 技术路线
• 临床应用
概述
• • • • • • 动脉溶栓基本情况 溶栓剂的发展 影像学表现 动脉溶栓的临床试验 适应症 禁忌症
概述
• 脑梗死后如何快速打通血管,尽快使缺血脑组织 取得再灌注,尽量挽救缺血濒死的脑组织,减轻 脑损伤,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 动脉溶栓可以相对扩大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到6h, 甚至更长。这为更多可以通过溶栓治疗获益的病 人带来希望。
• 动脉内治疗包括动脉内注入溶栓剂或抗血小板因 子,机械血块破碎,抽吸和球囊血管成形术伴或 不伴支架植入,临床进展迅速。
溶栓剂的发展
• 第一代溶栓剂:链激酶和尿激酶是第一代溶栓 剂 • 第二代溶栓剂包括rtPA,也被作为阿替普酶,尿 激酶原
• 第三代和四代溶栓剂:包括单链尿激酶型纤维 酶原激活物和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突变 体;如:替奈普酶、瑞替普酶、去氨普酶
中性治疗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死亡率 重残率
选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适应证
• ①患者有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诊断,至少有CT排 除脑出血。对IV tPA存在禁忌症或其治疗失败, IA溶栓可能被提供。②最低NIHSS评分为4分, 排除孤立言语不能或偏盲。③确定患者不适合IV 溶栓可能从IA治疗获益。溶栓剂的集中给药比IV 所用的药量少,减少颅外出血的风险。④IA tPA. 治疗的时间窗为症状起始的6小时内,而在后循环 闭塞的患者中症状起始的24小时内可行IA tPA.。 ⑤在管腔直径小于2mm的远端血管(M2,M3, P1)闭塞的患者不能使用机械血栓切除术装置。 ⑥家属签字同意。⑦血压<180/110mmHg,出凝 血时间正常等。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危重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溶解血块,恢复脑血流,但是必须严格按照指南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以下是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治疗指南1.治疗时机:急性脑梗塞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溶栓治疗,时间窗口通常为发病后4.5小时内。

特殊情况下,可能可以延长至6小时内,但这需要遵循更加严格的筛选标准。

2.患者选择: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年龄在18岁以上,症状明确,病程符合急性脑梗塞,发病时间可以明确,在治疗窗口内。

3.治疗禁忌症: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

禁忌症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史、显著的高颅压、颅内肿瘤、颅内出血、短期内进行过大手术或外伤、未控制的高血压、抗凝治疗的禁忌、过去3个月内发生过颅脑外伤、动脉穿刺部位或其他血管插管部位出血等。

4.溶栓药物: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K)。

tPA是最常用的溶栓药物,但是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需要在严密监测下使用。

二、操作流程1.评估患者病情: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完整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的可行性。

同时,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2.进行影像学评估:对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以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包括头颅CT和血管造影等。

3.筛选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影像学评估结果,医生需要进行筛选,确保患者符合治疗指南和禁忌症。

4.患者知情:医生需要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治疗的目的、可能的风险和效果,取得知情同意。

5.确定溶栓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溶栓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等。

6.药物准备:仔细准备溶栓药物,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记录和核对。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案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案

抢救缺血半暗带是急性脑梗死现代治疗的主要目标。

尽管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病变中心部位很快即出现坏死,但若及时恢复血流和改善脑组织代谢仍可避免梗死灶周围仅有功能改变的缺血半暗带组织发生坏死。

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坏死区是一个动态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和缺血时间的延长,中心坏死区逐渐扩大,缺血半暗带区逐渐缩小。

大部分缺血半暗带仅存在数小时,这就决定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必须在发病早期进行。

而从症状出现到治疗开始的时间间隔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由于:";<=";的急性脑梗死是由血栓栓塞性闭塞所致,因此溶解血栓、尽快再通闭塞的脑血管、恢复或改善缺血区的灌注是急性脑梗死的根本性治疗方法。

已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按照美国国立神经病学与卒中研究所(.>*&)’>1?’2*&*/*+)@.+/0)1)3&A>1B&2C )0D+02>’D E*0)F+4.?.BE)的卒中分型标准,对有选择的发病9%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溶栓疗法(0*CG5),不仅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及严重残疾的危险性,而且还大大改善了生存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美国及欧洲国家均已批准临床应用0*CG5。

我国“九五”攻关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亦表明,对经过严格选择、发病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而有效。

已进行了9项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但均因病死率增高或结果不佳而提前终止试验。

因此,现有资料不支持临床采用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动脉内溶栓治疗较静脉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但这一优点被耽误的时间所抵消。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对发病H%内采用重组尿激酶原(0C-0)IJ)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安全而有效,但这一结论尚需进一步证实。

因此,急性脑梗死的动脉内溶栓治疗目前尚不宜在临床常规使用,对发病9<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在有经验和有条件的单位进行研究。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3
rt-PA静脉溶栓禁忌证(3h以内)
1. 近3个月内有重大的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 2. 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3. 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4. 既往有颅内出血 5. 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6. 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7. 血压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8. 活动性内出血 9. 急性出血倾向,包括PLT<100×109/L或其他情况 10. 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上限) 11. 已口服抗凝剂者INR>1.7或PT>15秒 12. 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Ⅹ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8
静脉溶栓的监护及处理
1 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进行监护 2 定期进行血压和神经功能检查,静脉溶栓治疗中及结束后2h内,
每15min进行1次血压测量和神经功能评估;然后每30min1次, 持续6h;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治疗后24h 3 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或神经症状体征恶化, 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 4 如收缩压≥180 mm Hg或舒张压≥100 mm Hg,应增加血压监测 次数,并给予降压药物 5 鼻饲管、导尿管及动脉内测压管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延迟安置 6 溶栓24h后,给予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物前应复查颅脑CT/MRI
9
(APTT,INR,PLT,ECT,TT,或恰当的Ⅹa因子活性测定等) 13. 血糖<2.7mmol/L 14. CT提示多脑叶梗死(低密度影>1/3大脑半球)
7
rt-PA静脉溶栓相对禁忌证(3~4.5h)
1. 年龄>80岁 2. 严重卒中(NIHSS评分>25分) 3. 口服抗凝药(不考虑INR水平) 4. 有糖尿病和缺血性卒中病史 5. 轻型卒中或症状快速改善的卒中 6. 妊娠 7. 痫性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8. 近2w内有大型外科手术或 10. 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史

脑梗塞急救药品溶栓药物的使用技巧与注意事项

脑梗塞急救药品溶栓药物的使用技巧与注意事项

脑梗塞急救药品溶栓药物的使用技巧与注意事项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作会导致脑组织缺血,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脑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而脑梗塞的治疗中,溶栓药物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旨在介绍脑梗塞急救药品溶栓药物的使用技巧与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药物的使用方法。

一、溶栓药物的选择脑梗塞急救中主要使用的溶栓药物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

rt-PA可通过激活机体内源性纤溶酶原,使之转化为纤溶酶,从而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在使用rt-PA时,需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二、使用技巧在紧急救治中,正确的溶栓药物使用技巧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点需注意的使用技巧:1. 时间窗口:脑梗塞的治疗具有时间窗口限制,一般认为,从中风发生开始,4.5小时内使用溶栓药物疗效最佳。

超过时间窗口后,使用溶栓药物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2. 检查:在使用溶栓药物前需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颅内出血的排除、危险性结构异常的评估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是否适合使用溶栓药物。

3. 给药途径:rt-PA主要通过静脉溶栓给药,一般使用持续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

溶栓治疗期间,需进行严密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4. 剂量调整:rt-PA的剂量需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年龄来确定,常用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90mg。

过高的剂量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5. 药物反应:使用溶栓药物后,需及时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包括血压波动、出血等情况。

如有不良反应出现,应立即停止溶栓治疗,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注意事项除了使用技巧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 出血风险:溶栓治疗中最为关注的是出血的风险。

溶栓药物的使用会导致血栓溶解,但也可能导致严重出血,因此应慎重评估患者是否适合使用溶栓药物。

不同方法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对比分析

不同方法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对比分析

不 同 方 法 溶 栓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死 疗 效 对 比 分 析
张 军亚 杨亚平 李勇
【 要】 目的 探讨 : 摘 ①颈总动脉 注射 尿激 酶 ; 静脉滴 注尿激酶 ; S ② ③D A介入 溶栓治 疗急性脑 梗
死 对 比疗 效 观 察 。 方 法 选 择 20 0 2年 2月至 2 0 0 7年 1 急性 脑 梗 死 患 者 行 不 同方 法 溶 栓 。结 果 1月 局 部 应 用 尿 激 酶 风 险 大 , 斑 块 脱 落 危 险 , 脉 及 D A介 入 溶 栓 安 全 可 靠 。 有 静 S
11 临床资料 病例入选标准 : . ①临床诊断脑梗死发病 6h内; ②脑 c 排除脑出血 , T 无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 密度病灶 ; ③
疫 变化 , 引 起 淋 巴细 胞破 坏 , 淋 巴细 胞 指 数相 对 降低 , 可 T
种球蛋 白静脉 推注 , 聚肌胞雾 化吸入治 疗毛细支气 管炎疗效 显著 , 且无毒副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 吴 瑞 萍 , 亚 美 , 载 芳. 用 儿 科 学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1 胡 江 实 人
【 关键 词】 颈总动脉 ; 静脉滴注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 A; S 溶栓 ; 急性脑梗死 ; 尿激酶
自20 0 2年 2月至 2 0 0 7年 1 1月作 者分 别采用 颈总 动脉 注射 尿激 酶 、 脉滴 注 及 D A介 入溶 栓治 疗 急性 脑 梗 死 。 静 S
分 析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其 中颈动 脉溶 栓组 6 2例患者男 4 2例 , 2 女 0例 , 年龄 4 0 7 5岁 , 均 (2 3 2 ) , 病 至溶 栓 时间 2~6 h 平 5 .54 3 岁 发 - 。静 脉滴注溶栓组 5 1例 男 3 0例 , 2 女 1例 , S D A介 入溶 栓组 3 0 例, 1 男 8例 , 1 女 2例 , 均经头 C T排除脑 出血 。

溶栓治疗方法

溶栓治疗方法

溶栓治疗方法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它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血液
流通,有效防止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溶栓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溶栓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治疗技术。

首先,溶栓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溶栓和机械溶栓两种。

药物溶栓是通过静脉注
射溶栓药物,如尿激酶原激酶激活剂(rt-PA)、舒潘替普钠等,来溶解血栓;而
机械溶栓则是通过导管等器械直接作用于血栓部位,将血栓机械碎解或抽吸出来。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和适应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溶栓治疗方案。

其次,溶栓治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溶栓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
进行,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其次,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时间窗口,即治疗的最佳时间,因此患者应尽早就医,争取在最佳时间内接受治疗。

最后,溶栓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总之,溶栓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对于一些急性心肌梗塞
和急性脑梗塞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选择溶栓治疗方法时,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听从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在接受溶栓治疗后,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溶栓治疗方法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意识,避免诱发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就医,以减少疾病对我们健康的危害。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护理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护理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80%左右,现在由于神经影像的发展,新一代溶栓药物的研制,通过脑血管的介入性再通技术极大地缩短了脑缺血的时间,最大限度的保护并恢复脑组织的正常功能。

现将我科50例急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静脉选择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0例,平均年龄62岁,其中男34例,女16例。

颈内动脉(ICA)闭塞15例,大脑中动脉(MCA)闭塞20例,椎基底动脉(VA-BA)系统闭塞5例,造影阳性(N)10例。

溶栓药物系用尿激酶25万单位/支。

50例患者均在发病6小时内急诊行介入动脉溶栓治疗。

1.2 治疗方法:术前行NZHSS神经功能评分、血常规、凝机能、血糖、心电图及头颅CT检查与确诊。

首先,经A插管完成脑血管造影(CDSA),及结合临床表现行血管定位。

根据阻塞血管程度来应用尿激酶剂量。

所有患者术后立即检测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术后24小时长队复查头颅CT。

术后给予扩容、抗凝、改善微循环治疗。

2 护理2.1 术前护理:快速评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监测生命体征。

迅速完成各项检查及术前准备。

在做术前准备同时给予患者相应心理支持,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2 术中配合:协助病人摆平卧位,双下肢略外展、外旋,暴露穿刺部位并注意保暖;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心电、血压、指脉氧监测、低流量吸氧。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备齐术中物品及药品。

配合医生手术术毕,送病人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

2.3 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语言、四肢肌力及感觉等变化。

注意观察有无脑水肿,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给予脱水降颅压药物,指导病人保持情绪稳定,勿激动、保持大便通畅等使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本例无严重脑水肿、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溶栓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介入治疗手段,已经在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溶栓治疗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管通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重症疾病的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目前最先进的溶栓方法,以及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

首先,介绍一种常见的溶栓药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tPA是一种内源性的蛋白酶,能够选择性地溶解血栓,并且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目前,tPA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等疾病的溶栓治疗中。

临床研究表明,tPA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地恢复患者的血流灌注,减轻心肌梗死面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除了tPA,还有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重组人单链尿激酶激活剂(r-UK)。

r-UK是一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溶栓药物,具有较高的纤溶活性和较长的半衰期。

相比于传统的tPA,r-UK在溶栓速度和溶栓效果上都有显著的优势。

临床研究表明,r-UK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等疾病中,具有更快的溶栓速度和更好的治疗效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除了药物溶栓,机械性溶栓技术也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溶栓方法。

例如,血栓取出器(thrombectomy)技术通过机械器械的方式直接取出血栓,恢复血管通畅。

这种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适用于一些大血栓负荷的患者。

临床研究显示,血栓取出器技术可以有效地缩短患者的溶栓时间,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溶栓治疗在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tPA、r-UK等药物溶栓技术以及血栓取出器等机械性溶栓技术已经成为临床上最先进的溶栓方法,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溶栓治疗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
首先,最先进的溶栓方法之一是机械取栓联合溶栓。

传统的溶栓方法主要依靠药物来溶解血栓,但是有时候血栓太大或者太硬,药物溶栓效果不佳。

这时候就需要借助机械取栓来帮助溶栓。

机械取栓是通过导管将血栓取出,然后再进行药物溶栓,这样可以更彻底地清除血栓,提高溶栓成功率。

其次,最先进的溶栓方法还包括了血栓直接吸引器取栓。

这是一种新型的溶栓方法,它通过导管将血栓直接吸引出来,而不需要进行药物溶栓。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快速清除血栓,减少了溶栓的时间,提高了溶栓的成功率,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

另外,最先进的溶栓方法还包括了血栓切割器溶栓。

这是一种通过导管将血栓切割成小块,然后再进行药物溶栓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将大的血栓切割成小块,增加了药物与血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溶栓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出血风险。

最后,最先进的溶栓方法还包括了血栓局部注射溶栓。

这是一种直接将溶栓药物注入血栓内部的方法,通过导管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栓内部,这样可以更快速地溶解血栓,减少了溶栓的时间,同时
也减少了患者的出血风险。

总的来说,最先进的溶栓方法在提高溶栓成功率的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和损伤。

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溶栓方法,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最先进的溶栓方法能够对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有所帮助,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附件2 深圳市中医院脑病科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一、医疗流程(一)、神经科医生初步检查临床初步确认脑卒中,送往急诊CT,示未见脑出血,进行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表格得填写。

如患者家属有溶栓意愿,通知护理人员准备溶栓,启动溶栓流程。

(二)、急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肾功、凝血功能、D-二聚体,行心电图检查,进行NIHSS评分、HAT评分、格拉斯哥评分。

(三)、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或家属了解溶栓治疗就是目前唯一有效得急性期治疗药物,就是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得标准治疗。

每治疗100例约32例获益,3例出现出血,或溶栓治疗使患者获益得可能就是受害得可能得10倍,但单个个体溶栓治疗得获益尚不能准确得预测。

治疗越早,利弊比越好,要求患者家属尽快做出决定(每分钟死亡190万个神经元细胞)。

(四)、让患者家属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

如患者或家属拒绝溶栓,签署拒绝溶栓协议书。

(五)、根据患者体重算出阿替普酶剂量,按照0、9mg/Kg计算。

(六)、核对患者所有检查及化验报告、确认血压值、血糖值就是否适合溶栓。

若血糖高,静脉应用胰岛素尽快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mmol/L以下。

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维持血压低于180/105mmHg。

如果发现2次或持续性收缩压大于185 mmHg或舒张压大于大于110 mmHg (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乌拉地尔25mg缓慢静注。

如果血压仍大于185/110 mmHg,可重复给药(至少间隔5分钟)。

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mg。

在静脉注射后,为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脉点滴。

液体按以下方法配置:通常将250mg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用输液泵,将20ml注射液(=100mg乌拉地尔)加入输液泵中,再稀释至50ml。

静脉输液得最大药物浓度就是4mg/ml 乌拉地尔,输液速度根据患者得血压酌情调整。

初始输液速度可达2mg/分,维持给药速度为9mg/小时。

急性脑梗死两种溶栓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与疗效比较

急性脑梗死两种溶栓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与疗效比较

并 引产 的对照研究[ J ] . 重庆医学 , 2 0 1 2 , 4 1 ( 3 6 ) : 3 8 2 0 — 3 8 2 2 .
收稿 日期 : 2 0 1 7 一 O 1 — 2 1
作者简介 : 李素珊 ( 1 9 7 1 一 ) , 女, 广东吴川人 , 大专 , 副主任医师。
研 究方向 : 妇产科 。
急性脑 梗 死两种 溶栓 治 疗方 法 的安全 性 与疗效 比较
章 敏, 黄文国, 颜冬润, 张 敏( 茂名市中医院 脑病一科, 广东 茂名 5 2 5 0 0 0 )
Cl i n i c a l S a f e t y a n d Ef f e c t o f Two Ki n d s o f Thr o mb o l y t i c Th e r a p i e s i n t h e Tr e a t me n t 0 f ACI

9 9 0・
M 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代诊 断与治疗 2 0 1 7 Ma r 2 8 ( 6 )
妇 不能 自由活动 , 容易 导致产妇产 生负性心理 , 不利 于分娩 的进行 。 且临床上应 用催产素剂量较小 , 效果 也并 不显著 。 如
产 妇感觉疲 劳 , 提 高了足月产产妇 的引产成 功率。 本 文采用
[ 2 ] 吴 贤菊 , 邹晓玲, 石
华, 等. C O O K双球 囊促 宫 颈 成熟 并 引 产
与静滴缩宫素引产的有效性对 比 研究[ J ]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f 医学
版) , 2 0 1 5 , 2 9 ( 3 ) : 2 2 4 — 2 2 6 .
何进一步加强宫颈成熟度成 为临床关注 的重要 问题 。 C O O K双球囊是近年来 出现 的一种机பைடு நூலகம்扩张引产器械 , 其 中包括双 球囊和双球囊 导管 , 可有效对宫 颈进行扩 张。 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法有哪些?相信这个问题对于急性
脑梗死患者来说是很想知道的。

那么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效果好吗?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本文就从这两个问题出发,为大家介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哦!下面请看详细的介绍,
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是当前世界上三大主要死亡疾病之一,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给患者和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课题,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直接影响预后,所以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重要。

近年来,国外普遍开展了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许多结果表明,早期溶栓可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方法,它可迅速恢复梗死区脑血流量,使脑血管获得早期再
灌注,使局部脑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得以缓解。

因此溶栓治疗被认为是可能挽救缺血脑组织的最佳方案。

目前国内外对于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主要由以下三种:
1、静脉溶栓: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溶栓药物仍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溶栓方法。

静脉溶栓要求的技术设备简单、方便快捷、操作技术容易掌握、创伤相对较小、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费用较低、患者易于接受。

但静脉溶栓用药剂量较大,对纤溶系统影响大,出血较多,尤其对大血管的血栓溶栓效果较差,再通率较低。

2、动脉溶栓:动脉溶栓一般方法是采用Seldinger 技术穿刺股动脉或颈动脉,借助DSA图像示踪,选择性插管将导管尖端置于闭塞血管内(非接触性溶栓)或直接与栓子接触(接触性溶栓),再注入溶栓药物,进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

其优点是用药剂量小、局部药物浓度高、溶栓效果确切、再通时间短、对纤溶系统影响小、时间窗长,较为适合大血管的单一血栓或少
量血块的栓塞以及术后暂不适宜静脉溶栓的患者。

再通率达62%。

同时通过溶栓前后的脑血管造影能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外
血管的狭窄,预防再次血栓栓塞。

但动脉溶栓也有其不足之处,局部动脉内灌注溶栓需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设备及介入放射
技术人员,费时多,拖延溶栓时间,药费昂贵,治疗有创伤。

3、动静脉联合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优势在于及时的静脉溶栓,缩短了给药时间,延长动脉溶栓的时间窗,同时联合溶栓又进一步提高血管再通率,可将再通率提升至80%。

因此动静脉联合溶栓可能是今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选择。

以上就是关于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法有哪些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上文的介绍之后,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法已经了解了。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之后,对于想要了解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法有哪些的朋友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