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_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与医疗流程优化的实践_周民伟
胸痛中心 工作报告2024
![胸痛中心 工作报告2024](https://img.taocdn.com/s3/m/6796246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1.png)
引言概述:胸痛中心是一个专门针对胸痛患者提供综合性评估和治疗的医疗机构。
胸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先兆,因此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胸痛中心的工作报告。
正文内容:一、胸痛中心的目标和任务1.为患者提供准确、即时和高质量的胸痛评估和治疗服务。
2.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和标准,提高胸痛患者就诊的效率和质量。
3.建立和维护与急诊科、心内科以及其他相关科室的合作关系,实现跨科室的协作。
二、胸痛中心的工作流程1.接诊和登记患者,了解病史和症状。
2.进行初步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的测量。
3.根据胸痛的特点和病史,进行初步推断和分诊,确保危重患者能够迅速获得必要的治疗。
4.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包括心电图、血常规、心肌酶谱、胸片等检查。
5.针对不同病因的胸痛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如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
6.进行复查和后续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三、胸痛中心的设备和技术支持1.心电图机、心肌酶谱检测设备、血气分析仪等用于评估患者心脏功能和病情。
2.支持介入治疗的设备,如冠状动脉造影机、心脏起搏器等。
3.快速诊断的技术支持,如血清心肌肌钙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生物标志物的测定。
四、胸痛中心的团队建设和培训1.建立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心内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心电图技师、心血管护士等。
2.定期组织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3.加强团队间的合作和沟通,实现协同工作,提高患者就诊的效果和满意度。
五、胸痛中心的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评估和监控患者就诊过程和结果的指标。
2.定期进行内部审查和外部评估,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
3.分析和总结胸痛中心的工作经验和案例,形成指南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一致性。
总结:通过对胸痛中心的工作报告的详细阐述,可以看出,胸痛中心是一个专注于胸痛患者的综合性诊疗机构。
胸痛中心通过规范的工作流程、设备和技术的支持,以及团队的建设和培训,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评估和治疗服务。
医院胸痛中心构建的工作实施方案
![医院胸痛中心构建的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48690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6.png)
医院胸痛中心构建的工作实施方案背景胸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征兆。
为了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我们决定构建一个专门的胸痛中心,以提高对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质量。
目标- 提供快速、准确的胸痛诊断服务- 提供及时、有效的胸痛治疗服务- 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实施方案1. 设立胸痛中心- 成立一个专门的胸痛中心,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组成。
- 中心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工具,以支持胸痛的诊断和治疗。
2. 建立诊断流程- 制定一套标准的胸痛诊断流程,包括评估患者症状和风险因素、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实验室测试等。
- 配置必要的设备和技术,如心电图、血液检测等,以支持诊断过程。
3. 建立治疗流程- 制定一套标准的胸痛治疗流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诊断结果,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 配置必要的药物和设备,如抗凝剂、血管扩张剂等,以支持治疗过程。
4. 培训医护人员- 为胸痛中心的医生和护士提供专业的培训,使他们了解最新的胸痛诊断和治疗方法。
- 定期组织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促进医护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提高。
5. 提供患者教育- 开展胸痛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胸痛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 提供患者教育资料和指导,帮助患者了解胸痛的原因、治疗方法和生活调整建议。
6. 建立胸痛数据库- 建立一个胸痛数据库,用于记录患者的病历信息和治疗效果。
- 分析数据库中的数据,评估胸痛中心的工作效果,并进行持续改进。
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以上工作方案,我们预期能够实现以下效果:- 提高胸痛患者的就诊便捷性和诊断准确性。
- 提升胸痛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 增强医院胸痛中心的声誉和竞争力。
---请注意,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基层版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基层版胸痛中心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8f7529cfc4ffe473268ab25.png)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评 估改进效果
胸痛中心委员会、总监、协调员 运行机制 各类管理制度
录入全部急性胸痛患者数据 建立数据核查和管理制度
标识与指引 时钟统一及时间管理方案 急性胸痛快速诊疗机制(分诊流程、诊疗流程、优
先及先救治后收费机制) ACS的评估流程 STEMI再灌注流程(一键启动及导管室激活机制) 全员培训
合作协议 联络机制 培训、演练实施记录 改进效果(传输心电图及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比例)
合作协议 统一的再灌注流程图 联络机制及转诊预案 培训记录 考核机制
社区健康教育计划 实施记录
联合例会、定期质量分析及典型病例讨论会记录 流程改进机制 改进效果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
红头文件
报名参加 基础培训会
报名参加 强化培训会
报名参加 认证培训会
申请 认证
建设过程中 同步上传认证材料
五大要素及其主要目的
1.基本条件与资质
2.对急性胸痛患者的 评估和救治 3.院前急救系统与院 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4.培训与教育
5.持续改进
• 重点是考查以急诊PCI为主的STEMI救 治能力
• 强调是在临床实践中执行ACS指南:将 指南流程化
急诊科基本要求(核心科室-前):
✓ 急诊科主任愿意承担胸痛中心建设任务;
5
✓ 设置了胸痛中心的功能分区:包括分诊台、急性胸痛诊室、抢救室、急性胸痛
观察室等区域;
✓ 建立了指导急性胸痛快速分诊、快速诊疗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诊疗的
流程图,并已经开始执行上述流程图;
✓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能够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
录入数据 1个月
录入数据 3个月
基层版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基层版胸痛中心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1e1665e83c4bb4cf7ecd1b8.png)
等。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4
心血管内科专业基本条件要求(基层胸痛中心):(核心科室-后) 一般条件 设有开放床位不小于20张的心脏专科病房或心脏病患者专用床位 应配有不少于2张的心脏重症监护室(CCU、ICU或EICU)或心脏重症专用床位 每年接诊/转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少于30例 选择PCI策略 导管室基本条件:与PCI医院相同 导管室从启动到开放(最后一名介入人员到达导管室)月平均时间小于等于30分钟 选择溶栓策略 有专用的溶栓场所,具备抢救能力,常备溶栓药物,最好备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训练有素的溶栓团队,应由急诊和心血管内科/ICU专业人员组成,能熟练掌握STEMI的诊断、 溶栓适应症、禁忌症、溶栓药物使用方法、溶栓注意事项、溶栓结果判定标准、各种并发症的 处理以及心肺复苏能力
开展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
认证标准: 要素一---五解读
要素一 基本条件与资质
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 医院对胸痛中心的支持与承诺 胸痛急救的配套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 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支持条件 时钟统一方案及管理 数据库的填报和管理
权重最大,占40%,是必须满足的条件
节点的前瞻性记录,尽可能避免回顾性记录,以提高记 录的准确性
数据库填报与管理
数据库的完整性,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所有进入医院的急性胸痛(明确的创伤性胸痛除外)患者的 登记比例应不低于75%,应包括各类因急性胸痛就诊于门、 急诊或入院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最后诊断
ACS患者的登记比例应达到100% STEMI患者的录入必须达到100%,且各项关键时间节点的填
数据库的填报和管理(20分)
已开始启用认证云平台数据库,并至少提供6个月的数据 供认证时评估
胸痛中心的实施方案
![胸痛中心的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35b74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d.png)
胸痛中心的实施方案胸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胸痛中心的建立旨在提供全面、高效的医疗服务,以确保患者在出现胸痛症状时能够及时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一、设立专业团队。
首先,我们将设立由心脏病专家、胸外科医生、急诊医生、心理医生等组成的专业团队。
这些医护人员将接受系统的培训,熟悉各类胸痛病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以确保能够迅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诊断。
二、建立规范流程。
其次,我们将建立规范的胸痛患者就诊流程。
患者在到达胸痛中心后,将立即接受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查等常规检查,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
随后,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及时进行治疗。
三、引入先进设备。
为了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我们将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心电图机、多导联心电图机、心肌酶检测仪等。
这些设备将帮助医生迅速获取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
四、加强宣传教育。
为了提高公众对胸痛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我们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胸痛的常见病因、预防方法和就诊流程,提高患者对胸痛中心的知晓度和信任度。
五、建立远程医疗平台。
为了方便患者在出现胸痛症状时能够及时就医,我们将建立远程医疗平台。
患者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在线咨询,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指导,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及时转诊至胸痛中心进行进一步治疗。
六、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
为了提高胸痛中心的服务水平,我们将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
通过与急诊科、心血管科、胸外科等科室的合作,共同制定胸痛患者的转诊和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面、连续的医疗服务。
七、持续改进和提升。
最后,我们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同时,我们将不断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的胸痛诊疗技术和理念,不断提升胸痛中心的服务水平和治疗效果。
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的行动计划
![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的行动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0271db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0.png)
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的行动计划一、项目背景胸痛中心的建设是为了提高医院对胸痛患者的救治能力,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胸痛中心以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胸痛疾病为重点,通过优化诊疗流程、整合医疗资源、提升救治能力,为患者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建设目标1. 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2. 提高胸痛患者的就诊满意度。
3. 提升医院在心肺复苏(CPR)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等方面的救治能力。
4. 建立完善的胸痛患者诊疗流程和制度。
三、建设内容1. 硬件设施: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心脏彩超、心电图机、动态心电图机、呼吸机等。
2. 人才队伍建设:招聘和培养专业的医生、护士和技师。
3. 诊疗流程优化:制定和完善胸痛患者的诊疗流程,实现快速诊断和治疗。
4. 培训与教育: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救治能力。
5. 质量控制与评价: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和改进。
四、建设步骤1. 项目筹备:成立项目筹备组,制定建设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立项。
2. 硬件设施建设:根据建设方案,采购和配置相关设备。
3. 人才队伍建设:招聘专业人才,组织培训和考核。
4. 诊疗流程优化:制定和完善诊疗流程,进行试点和推广。
5. 质量控制与评价: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和改进。
6. 持续改进:根据质量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和提升。
五、预期成果1. 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满意度。
2. 提升医院在心肺复苏(CPR)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等方面的救治能力。
3. 完善胸痛患者的诊疗流程和制度。
4. 提高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形象。
六、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1. 人才流失风险: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2. 技术更新风险:关注行业动态,及时更新设备和技术的引入。
3. 质量控制风险: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和改进。
七、时间表1. 项目筹备阶段(1-3个月):完成建设方案制定、可行性研究和立项。
医疗设施胸痛中心的建设实施方案
![医疗设施胸痛中心的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d355b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6.png)
医疗设施胸痛中心的建设实施方案1. 项目背景胸痛中心的建立旨在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以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胸痛中心的建设是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医疗服务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措施。
2. 建设目标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胸痛诊断、治疗和急救体系,实现对胸痛患者的高效、准确、及时的救治。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胸痛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2. 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3. 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
4.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3. 实施方案3.1 组织架构胸痛中心的建设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等。
成立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胸痛中心的整体规划、管理和协调。
同时设立胸痛中心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3.2 设备和技术胸痛中心需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心脏超声、心电图机、活动平板、呼吸机等。
同时,需要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如急诊PCI、急诊CABG、急性心衰的救治等。
3.3 流程优化优化胸痛患者的救治流程,实现快速诊断、快速治疗。
具体包括:1. 制定胸痛患者的救治流程图。
2. 设立胸痛患者绿色通道,简化就诊程序。
3. 实现多学科协作,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
3.4 人员培训对胸痛中心相关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1. 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2. 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 急救知识和技能。
3.5 质量控制建立胸痛中心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1. 制定胸痛患者的救治标准流程。
2. 定期对救治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3. 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4. 预期效果通过胸痛中心的建设,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提高胸痛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2. 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3. 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
4.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5. 总结胸痛中心的建设是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医疗服务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措施。
胸痛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胸痛中心建设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b28ded8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c.png)
胸痛中心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升中心的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我们对中心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汇报。
首先,我们对中心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升级和改造。
我们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心血管影像设备,包括CT、MRI等设备,为医生提供了更精准的诊断工具。
此外,我们还增加了一批先进的心脏监测设备,提高了对患者的监测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护理。
其次,我们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
我们邀请了国内外一批知名心血管专家加入中心,他们带来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治疗理念,为中心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我们还对医护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科研和学术交流。
我们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与国内外一流的心血管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治疗技术,不断提升中心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服务质量方面,我们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患者就诊流程,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就诊效率。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提升中心的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们将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医疗机构的合作,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治疗技术,不断提升中心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胸痛中心建设情况良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中心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努力,为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及要点 -回复
![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及要点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06517e5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7.png)
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及要点-回复"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及要点"胸痛是内科门急诊中常见的病症之一,涉及心肺等多个系统,其危险性和复杂性使得胸痛中心的建设成为医疗机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以胸痛中心建设的流程和要点为主题,深入探讨其步骤和关键要素。
第一步:规划和准备胸痛中心的建设需要明确目标和规划。
首先,医疗机构需要明确胸痛中心的服务对象,比如是否为全科或专科胸痛中心。
其次,需要明确中心的定位和功能,例如是否提供急诊、门诊和住院方式的服务。
随后,需确定中心的组织形式,确定中心的负责人和成员,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分工。
最后,需进行必要的设备、技术和人员准备,包括心脏监护设备、电生理检查设备、心脏介入治疗设备、外科手术室等,同时还需要培训医生和护士的技能,确保中心的正常运转。
第二步:建设流程和流程优化胸痛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流程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流程设计,能够使胸痛患者得到更加准确和迅速的诊断和治疗。
首先,需要建立患者的迅速诊断的途径,使得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初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其次,要明确胸痛患者的收治标准和急诊和门诊治疗的优先级。
此外,为了减少胸痛患者的等待时间,建议实行胸痛患者的绿色通道制度,从而提高胸痛患者的就诊效率。
第三步:医师团队建设和培训胸痛中心的医师团队是中心顺利运作的保障。
在医师的选择方面,应选择具备心内科或急诊科专科背景,具备临床胸痛诊断和治疗能力的医生。
另外,团队成员还应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能力,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配合和决策。
此外,医师团队还需要进行定期培训和学术讨论,以保持其专业水平和针对性的治疗能力。
第四步:建立质控体系胸痛中心的建设需要建立和完善胸痛患者的质控体系。
首先,医疗机构应制定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和指南,并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会的交流和合作,以提高质量指标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其次,应建立胸痛中心的病例管理制度,对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记录和分析,以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信息化流程改进在胸痛中心的应用
![信息化流程改进在胸痛中心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554ea7bb4daa58da0114ace.png)
胸痛是急诊就诊患者常见病因的第二位⑴,急 性冠脉综合征பைடு நூலகம்胸痛中最常见的原因。研究⑵表 明,引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致伤或致残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MI的“救治 延迟”。为提高救治成功率,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
后入组的患者设为观察组5 = 459)。比较两组患者胸痛中心关键监控指标、患者及医护人员对信息化流程运行的满意情况 等。结果 观察组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T报告时间、胸痛中心处置时间、门-球扩张變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 患者及医护人员与对照组比较,其就诊流程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V0.05)。结论 信息化流程改进
・76・
•护理管理•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年8月,36(8)
信息化流程改进在胸痛中心的应用
林薇,许敬华,盛慧球,毛恩强,陈尔真,景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上海200025 )
【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流程改进在胸痛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胸痛中 心就诊的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将胸痛中心信息化流程改进前入组患者设为对照组5 = 738),流程改进
可以缩短胸痛中心患者的诊疗时间,提高患者及医护满意率。 【关键词】信息化,流程改进,胸痛中心
doi :10. 3969/j. issn. 1008-9993. 2019. 08. 002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993(2019)08-0076-04
Application of Improv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anagement in the Chest Pain Center LIN Wei,XU Jinghua♦ SHENG Huiqiu,MAO Enqiang,CHEN Erzhen.JING Feng(Emergency Department,Rui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College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2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mprovement in the chest pain center. Methods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chest pain center of a tertiary hospital in Shanghai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consultation, the pa 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chest pain center before the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process were set as control group (n = 738), and the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group after the improvement of process were set as observation groupS =459). The target time of chest pain center,satisfaction rate of pa tients and satisfaction rate of medical staff before and after improve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ime of first ECG, the reporting time of cardiac troponin T, the treatment time of chest pain center and the time of door-to-balloon dil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 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patients, satisfactory rate and the satisfactory rate of using medical and nursing chest pain softwar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 nificant (all P<0.05). Conclusions The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process can shorten the target time of chest pain center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and nurses.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improvement of process;chest pain center
胸痛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与实践
![胸痛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2b610a64028915f804dc2f4.png)
206
信 息记 录材 料 2 01 8年 1 0月 第 1 9卷 第1 0期
行收集及统计 。使医生能够根据数据 的变化特 点,进行急 到胸痛 中心患者的管 理中,有助于医院随访 了解患者 的病
救指导 ,并对 患者进行健康 管理。 (4)备份 技术:通过 情 ,进而为患者提供延续性的治疗及护理 ,改善患者 的健
备份 的方式 ,管理患者 的救治数据 ,可有效避免数据丢失 , 康状态 。例如:当某患者入院时,胸痛 中心应立即为之建
的改革提供参考 。远程急救系统的功能,则在于采用无线 便携式 医疗设备,采集 患者 的生理数据 ,进而使医生能够 利用智能终端 ,为疾病 的救治过程提供 指导,挽救患者 的 生命 J。将上述系统共 同应用到胸痛 中心的信 息化系统当 中,对 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患者死亡率的降低,具有重要 的 价 值 。 3胸痛 中心信息化建设 方法
杂 性和特 殊性 。尤 其是 电力企业 的管理 问题 ,与 一般 的 企业 相 比有很大 的不 同,而其发展 却直接 关系 到 电力产 业 的发展 。所 以国家 以及各 个 电力 企业都 应该及 时对 管 理 中存在 的 问题进 行细致 的分析 ,积极地 制 定科 学 、合 理 的管理措 施 以解 决相应 的 问题 ,使得 电力企业 无论 是 在技术方 面还 是在经济运行过程 方面 都可 以有序地发 展, 从 而提高经 济效益 ,为我 国未来 的经济发 展奠 定 良好 的 基 础 。
【中图分类号】R82;TP31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5624(2018)10—0206—03
1引 畜 急性冠脉综合征为临床 常见病 ,如未及时治疗,患者
的死亡率极高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后 ,通常需在入 院后 ,方可在胸痛中心接受治疗。如患者距离 医院路途较 远 ,则很容易因错失最佳抢救时间而死亡 。为提高急性冠 脉综合征患者 的健康水平 、降低患者死 亡率 。本院胸痛中 心通过信息化建设的方式 ,为患者的急救、心 电监护 以及
胸痛中心优化救治流程总结报告
![胸痛中心优化救治流程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f1475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9.png)
胸痛中心优化救治流程总结报告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胸痛中心是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准确诊断和治疗的医疗中心。
中国“胸痛中心”设计理念及建设流程简介
![中国“胸痛中心”设计理念及建设流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77cf0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d.png)
分工明确
各保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培训与交流
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培训 和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 力和救治水平。
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信息化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患 者信息共享、救治流程监 控等功能,提高管理效率。
智能化辅助
引入智能化设备和技术, 如AI辅助诊断系统等,提 高救治准确性和效率。
中国“胸痛中心”设计理念 及建设流程简介
目录
• 胸痛中心概述 • 设计理念 • 建设流程 • 案例分享
01
胸痛中心概述
胸痛中心定义
胸痛中心是一个专门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高效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通过优化 诊疗流程、整合医疗资源,提高胸痛患者的诊疗效率和救治成功率。
胸痛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急性胸痛患者,特别是高危胸痛患者,如急性心肌梗 死、主动脉夹层等。
02
设计理念
以患者为中心
患者需求至上
01
胸痛中心的设计和运营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患者得到快速、
高效、安全的救治。
关注患者体验
02
通过优化流程、改善环境等方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减少患者
焦虑和疼痛。
持续改进服务
03
对患者反馈进行持续跟踪和改进,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和救治效
果。
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流程再造
成功案例三:某县级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经验
总结词
因地制宜,服务基层群众
详细描述
该县级医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胸痛中心建设。医院注重基层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胸痛的认识 和自救能力,同时加强与上级医院的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转诊和治疗。通过这些措施,该县级医院在胸痛救 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感谢您的观看
基层版转标准版胸痛中心救治流程优化总结
![基层版转标准版胸痛中心救治流程优化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751e55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9.png)
基层版转标准版胸痛中心救治流程优化总结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急性胸痛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加。
胸痛中心作为急性胸痛患者的首诊医疗机构,其救治流程的优化对于提高救治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各地胸痛中心从基层版向标准版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救治能力,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高效、规范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基层版转标准版胸痛中心救治流程的优化。
一、完善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基层版转标准版胸痛中心首先需要完善组织架构,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医疗救治组、质量控制组、护理组、信息组、宣教组等多个工作组。
各组成员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救治流程的顺利实施。
二、优化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1. 建立绿色通道:胸痛中心需设立急性胸痛患者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通过优化院内就诊流程,减少患者就诊时间,提高救治效率。
2. 缩短确诊时间:加强与急诊、心电图室、检验科等部门的协作,实现信息共享,缩短患者确诊时间。
3. 强化多学科协作:胸痛中心需加强心内科、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多学科之间的协作,提高患者救治水平。
4. 优化手术流程:对于需要进行介入手术的患者,胸痛中心需加强与导管室的沟通,确保患者在到达医院后第一时间进行手术。
三、提升救治能力,保障患者安全1. 加强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胸痛中心相关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2. 引进先进设备:更新医疗设备,确保救治过程中设备性能稳定,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3. 加强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救治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患者安全。
四、加强宣教工作,提高公众认知1. 开展健康讲座:定期举办健康讲座,提高公众对胸痛疾病的认知,降低发病风险。
2. 加强媒体宣传: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普及胸痛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3. 加强与社区合作: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基层胸痛疾病筛查和宣教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
医疗机构胸痛中心建设行动计划
![医疗机构胸痛中心建设行动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968374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6.png)
医疗机构胸痛中心建设行动计划
目标
- 建立一家专门的胸痛中心,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 提高对胸痛患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水平。
- 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和紧急救治措施。
行动计划
1. 人员培训
- 招聘经验丰富的心血管专家和急诊医生,确保团队专业能力。
- 组织胸痛中心团队进行定期培训,更新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 建立胸痛中心团队的轮班制度,确保24小时内有专业医生提
供服务。
2. 资源建设
- 为胸痛中心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测和
影像学设备。
- 建立与其他科室的合作机制,确保快速获取必要的检查和检
验结果。
- 为胸痛中心提供充足的急救药品和设备。
3. 流程优化
- 设立快速诊断通道,确保胸痛患者能够尽快接受必要检查和
治疗。
- 制定胸痛患者的诊疗流程,明确责任和时间节点。
- 建立胸痛中心的绿色通道,确保胸痛患者优先就诊。
4. 宣传推广
- 制作宣传资料,向社区和医疗界介绍胸痛中心的建设和服务。
- 与相关媒体合作,发布胸痛中心的宣传报道。
- 组织定期的健康讲座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胸痛中心的认
知度。
5. 质量控制
- 建立胸痛中心的质量控制机制,定期评估和改进服务质量。
- 收集和分析胸痛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 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以上是医疗机构胸痛中心建设的行动计划,通过培训人员、优化流程、宣传推广和质量控制等措施,我们将提高对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仅供参考)胸痛中心的流程优化及持续改进
![(仅供参考)胸痛中心的流程优化及持续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fc6b7d9f76eeaeaad1f330e7.png)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示例
心导管室备用方案流程的讨论情况 1、原始流程为:“当第一、二导管室同时占台时把患者送入CCU 监护”
2、存在问题:(1)可能使STEMI患者错过再灌注时机; (2)未体现不同危险程度的处理原则。
2、改进意见: (1) 建议采用电波钟进行时间自动校对,在各个重要的地方 摆放电波钟解决时间同步问题 (2)目前胸痛电子病历系统已经成熟,鉴于胸痛患者基线调 查表经常丢失的问题,建议两个科室统一开始使用电子病历系 统,接到急诊胸痛患者,马上录入该系统,以便进行数据收集 和统计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认证对持续改进的要求
• 具备督促流程优化和质量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 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实施改进计划 • 要求提交原始流程图及最新流程图,以及其
他持续改进的原始证据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流程改进的目标
• 缩短诊治时间 • 降低死亡率 • 提高患者满意度
中国胸痛中心
2
1
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4.9
15.8
16.7
17.6
Times to First ECG
Cath Lab Delays
12 10
8 6 4 2 0
1 Reason for Delay
W eat her
No Parking
Elevator Delay
Did Not Receive Page Wrong Team Called
胸痛中心质量管理的探讨
![胸痛中心质量管理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e03842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65.png)
胸痛中心质量管理的探讨周民伟;向定成;秦伟毅;向仕平【摘要】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Chest Pain Center is a new multi -diseases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 we introduced the problems , content , tools and effects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Chest Pain Center , in which the indexes of quality management wer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quantifiable , and can realize the whole -process monitor .As a result , the establishment of Chest Pain Center could improve healthcare quality , and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胸痛中心的质量管理是一种全新的多病种质量管理,本文介绍胸痛中心的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管理特点、工具、成效等,质量控制指标更加全面,更量化,体现全程监控,结果表明胸痛中心可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是病种质量全新的管理方式。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3页(P938-939,955)【关键词】胸痛中心;质量管理【作者】周民伟;向定成;秦伟毅;向仕平【作者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务部,广州 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务部,广州 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务部,广州 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务部,广州 51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急性胸痛”是急诊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致命性疾病,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医疗纠纷频出。
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620184b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1.png)
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赵旭林;白向威【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22(34)16【摘要】目的:观察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急诊科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流程的45例AMI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急诊科采取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45例AMI患者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静脉通道开放时间、急诊室转出至血管开通时间和住院时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急诊室停留时间、静脉通道开放时间、急诊室转出至血管开通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2/45),低于对照组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技术、护理效果、护理态度和护理效率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AMI患者可能够缩短救治时间,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急救护理流程。
【总页数】4页(P173-175)【作者】赵旭林;白向威【作者单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相关文献】1.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干预临床路径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2.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干预临床路径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3.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4.胸痛中心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5.胸痛中心模式下的急救护理路径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痛中心建设发展与管理模式
![胸痛中心建设发展与管理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3336935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0.png)
胸痛中心建设发展与管理模式周民伟;向定成;秦伟毅;向仕平;田燕【期刊名称】《中国数字医学》【年(卷),期】2015(10)9【摘要】胸痛中心是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治疗而形成新的医学模式。
介绍了胸痛中心的概念,基本理念,胸痛中心的组织构架及流程与管理模式。
包括:胸痛中心的职责,诊治优势,教育功能,组织构架,人员配备,仪器设备要求,前期准备,救治规范流程,管理模式。
并规范了胸痛中心的建设方法。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Chest Pain Center, and its fundamental principl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process and management mode, including the obligations, therapeutic advantage, educational functio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personnel allocation,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preparation work, standard process, and management mode,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establishment of Chest Pain Center.【总页数】3页(P5-7)【作者】周民伟;向定成;秦伟毅;向仕平;田燕【作者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信息科,510010,广东省广州市流花路111号;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510010,广东省广州市流花路111号;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诊科,510010,广东省广州市流花路111号;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院办,510010,广东省广州市流花路111号;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信息科,510010,广东省广州市流花路111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相关文献】1.胸痛中心多学科协作诊疗管理模式探讨 [J], 汪刚; 侯旭敏; 张晓丽; 范小红2.河北省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J], WANG Yan-bo; FU Xiang-hua3.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 [J], 丁树琴; 管佳慧4.成都地区胸痛中心管理模式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指南-实践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徐学萍; 汪汉; 崔彩艳; 张玉玫; 李思艺; 朱峰; 叶滔; 蔡琳5.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救治中的作用 [J], 徐芳芳;李晓阳;朱慧芬;王李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痛中心信息化实践与医疗流程优化的研究周民伟向定成秦伟毅向仕平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摘要:本文介绍了胸痛中心的信息化内容、网络安全和系统特点等内容,结合信息化手段来改进医疗流程,尤其是诊断和治疗流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胸痛中心是一种全新的病种质量管理,胸痛中心的三级质量管理模式、实施措施、解决途径等内容,表明胸痛中心的信息化可提高医疗质量,是病种质量管理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胸痛中心;信息化;管理;流程优化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B10200003, 2011B031800204, 2011A011304002, 2012B050300021)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增加,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患者救治延迟明显,从症状出现到入院诊治在三级医院长达8小时;二是诊断流程不规范,20%的患者出院诊断可能存在错误;三是治疗欠规范,只有1/3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四是临床预后差,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达到18%。
“胸痛中心”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是指通过多学科合作,依据快速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治疗而形成新的医学模式[1]。
美国在1981年开始推广,2011年3月27日我院成立了国内首个区域合作的胸痛中心,举办了首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2012年8月20日,胸痛中心通过美国胸痛中心协会的国际认证,是国内首批获得国际认证的医院,2013年国家卫计委批准在全国开展胸痛中心,在我院设立全国认证办公室。
胸痛中心建设始终以国际先进理念为牵引,追求医疗质量和持续改进的过程,强化了统一救治标准与培训,强化了数字化、信息化、数据化,强化了管理式医疗理念[1-2]。
一、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内容(一)信息化内容通过建立远程无线的信息化网络,能够减少医疗环节,达到快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标。
我们综合应用了物联网技术、3G通讯技术和最新医疗技术开发了本系统。
研发嵌入蓝牙技术的无线多功能监护设备和传输终端,对十二导联心电监护、血压、血氧、血糖等生命监测参数实施实时远程同步传输,可持续采集并通过3G/卫星传送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
通过卫星通讯技术,极端条件下可使数据传输不受地理条件、天气状况影响。
采用云计算技术,妥善保存和分析病人生理数据,进行数据访问和交换、远程会诊、急救指导、健康管理。
采用热备份和虚拟化技术,增强数据平台的安全性和抗灾能力。
研究基于慢性病的健康数据分析处理模型。
通过建立远程急救与健康管理物联网系统及示范应用,开发整合优势医疗资源,提高远程监护、现场急救及远程诊疗服务能力[3-4]。
(二)系统安全本系统采用多种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来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在采集设备和传输设备上,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蓝牙芯片,该芯片支持AEC-128位加密,从源头首先对健康数据进行加密;传输设备通过3G专用网络,将健康数据传送至数据中心,同时通过采用支持MD5非对称加密的自主数据传输协议,保证了数据从传输设备到数据中心的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数据中心方面,通过搭建UPS不间断电源,保证数据中心可以持续工作;数据库方面,对用户的个人信息采用泛化处理技术,防止用户数据泄漏,有效保护了个人信息的私密性。
(三)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的智能平台,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随时集成各种将来需要的监测设备,如血气分析,肌钙蛋白等。
是强大的云平台管理,能集成急救电子病历系统、急救决策支持系统、急救时间管理与数据分析系统、隐私及数据安全管理系统、可扩展的运算处理服务系统等。
可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将采集信息传送到后台服务器。
3G专网,安全可靠。
急救车GPS跟踪管理系统能够与急救电子病历相关联,随时可以了解救护车上病人的生命体征信息。
二、胸痛中心医疗服务流程优化(一)临床路径的优化和持续改进急性胸痛传统诊治从院外到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涉及环节多、流程多、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救治效率。
定期对医疗流程过程进行检讨,找出影响救治的关键因素,进行持续改进,达到优化的目的,共建立有32个流程和对460个环节进行改进,并每季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质量改进方案,质量保证评价表,疑难危重和医疗纠纷病例讨论制度,流程改进措施和方法及考评方法等,使医疗质量能够保持在国内最好水平[6]。
(二)移动ICU和远程ICU的应用移动ICU是指在救护车或网点医院装备十二导联传输系统采集生理信息,装备凝血四项,血常规,血气分析仪和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等快速检查仪,并把信息实时发送到中心,实现全程监护,中心专家进行远程实时会诊和提出指导意见。
远程ICU是急救医学发展的最新进展,是将现代胸痛急救技术同最先进(3G)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胸痛中心专家对远程急救现场的具体诊疗指导以提高远程或基层抢救成功率的最新技术。
实现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病人实施远程监护,即“你的病人你我共同监护、我指挥、你抢救”。
特别适用于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的实时监护与远程会诊。
(三)急救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主要是围绕着急救工作的整个过程,以急救电子病历为线索建立的网络数据库信息管理平台(见图1)。
急救人员使用医用平板电脑通过3G、急救呼叫中心人员使用工作的电脑通过医院内部网络、或医生使用医生工作站通过医院内部网络都可以登陆和访问急救电子病历系统,根据自己的角色以及急救工作的不同环节,对电子病历信息进行添加、修改、保存等操作。
大大改变了以往手工填表无法登统计等问题。
图1 急救电子病历示范三、管理创新方面(一)管理方式创新。
制定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这是国际上第三个标准,是病种高质量管理的示范,这些文件主要涉及资格与岗位职责、培训、制度、流程和方案、记录和档案、方法和工具及持续改进的理念的落实.是一部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 其特点是:多层次协作(团队协作、多学科协作、区域医疗合作);流程与质量的持续改进;时间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技术支持多样化;管理过程规范化.(二)时间管理创新。
设计了时间管理系统,统一了全院时间标准化管理。
开展了诊疗全程时间管理,包括:胸痛患者D2B时间统计表,D2B小于90分钟月统计图和D2B延时原因分析等方法.根据考评时间要求进行定期考核.对每个病人的诊治经过通过时间轴管理来记录,对每一个环节都有清晰的过程监控,并明确责任人,时间轴管理的核心是建立统一的时间计算方法,并在相关合适的部位安装时波钟或地球同步时间系统,使医疗质量的管理进入了量化分析评价的阶段[5]。
(见图2,3,4)图2 系统结构图图3 STEMI患者DTB时间统计图4 患者诊治过程时间轴(三)质量管理创新。
设立质量监督分析员.每月对全部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进行质量分析回顾,查找存在的问题,具体可使和相关人员,在病例讨论会上进行点评和交流.确保责任到科,责任到人.一级质量控制:所有院前急救人员、急诊科医生、心内科医生、导管室技师/护士、其他相关科室医生及数据管理员均为一级质量控制责任人;二级质量控制:数据库监督员,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或高级职称医师兼任;三级:胸痛中心负责人。
(四)卫生经济调整。
中心运作过程中,急诊科是承担任务最多的科室,也是付出劳动最大的科室,更是收益相对不足的科室,基本上是干的越多,受益越少。
因而适当调整卫生经济政策,提高每收治一名病人补贴,适当提高院前岗位津贴,对院外成本公摊部分列入医院成本,提高利润的分配比例等措施来适当体现多劳多得,有劳有得的指导思想。
四、持续改进制度病例讨论制度。
对DTB时间超过90分钟的病例,每月进行分析讨论,查找问题根源,检讨诊治过程,从而持续改进诊治质量,形成良好的质量制度。
在病例分析会总结时,总结应将主要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别,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途径加以解决(见图5):图5 STEMI介入手术患者出现延迟原因总结涉及到诊疗流程的问题应尽可能在该流程所涉及到的人员范围内进行讨论是否应对现行流程进行修改,并及时组织与执行该流程环节相关的全体人员重新学习修改后的流程。
若病例分析会上发现现行的管理制度不合理,应将会议讨论的内容形成统一的文件提交胸痛中心委员会,一般性问题由胸痛中心对外联络部负责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则由胸痛中心委员会组织并邀请相关单位领导参加的联合例会进行沟通、协同解决。
近年来,我院胸痛中心每年救治胸痛患者1500余例,救治成功率达到96%,其中急诊PCI手术成功率97%,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率86%,并创造了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平均64分钟最短21分钟的国内领先记录。
与胸痛相关的主要急危重症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以及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住院日分别缩短35%、36%和34%,上述质量指标居国内领先水平[6-7]。
参考文献[1] 胡大一,丁荣晶,周民伟等.“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4(6):381-393.[2]樊代明.整合医学初探[J].医学争鸣,2012,3(2):3-12.[3] 王瑞,吕晓娟.军队数字化医院建设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志,2011(11):1010-1011.[4]陈昊阳,郝玉清,张凯博等.数字化医院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0):775-776.[5]范业明,刘增武.基于时钟同步技术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 39(2):98-101.[6] 周民伟,向仕平,向定成,秦伟毅.胸痛中心信息化与医疗流程优化的实践[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7):521.[7] 周民伟,向仕平,向定成,秦伟毅.胸痛中心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探索与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1):59-61.作者简介:周民伟,男,硕士生,信息科主任兼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医院信息化管理。
作者单位:510010,广东广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信息科(周民伟),心血管内科(向定成),急诊科(秦伟毅),院办(向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