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性质及用途

二甲醚性质及用途

二甲醚又称甲醚,简称DME,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具有轻微醚香味。相对密度(20℃)0.666,熔点-141.5℃,沸点-24.9℃,室温下蒸气压约为0.5MPa,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溶于水及醇、乙醚、丙酮、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易燃,在燃烧时火焰略带光亮,燃烧热(气态)为1455kJ/mol。常温下DME具有惰性,不易自动氧化,无腐蚀、无致癌性,但在辐射或加热条件下可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等。

作为一种新兴的基本化工原料,由于其良好的易压缩、冷凝、汽化特性,使得二甲醚在制药、燃料、农药等化学工业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如高纯度的二甲醚可代替氟里昂用作气溶胶喷射剂和致冷剂,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和臭氧层的破坏。由于其良好的水溶性、油溶性,使得其应用范围大大优于丙烷、丁烷等石油化学品。代替甲醇用作甲醛生产的新原料,可以明显降低甲醛生产成本,在大型甲醛装置中更显示出其优越性。作为民用燃料气其储运、燃烧安全性,预混气热值和理论燃烧温度等性能指标均优于石油液化气,可作为城市管道煤气的调峰气、液化气掺混气。也是柴油发动机的理想燃料,与甲醇燃料汽车相比,不存在汽车冷启动问题。它还是未来制取低碳烯烃的主要原料之一。

二甲醚现场处置方案

二甲醚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我厂二甲醚生产装置年生产能力20万吨,罐区容量1万方,构成重大危险源。二甲醚易燃、易爆、有毒,在设备失效、泄漏、操作失控或自然灾害情况下,存在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等严重事故的潜在危险。为防止二甲醚在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火灾、爆炸及其它危害时,能及时控制危害源,抢救受伤人员,扑灭火灾,制定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与成因 1.1、生产设备串气至二甲醚球罐发生爆炸着火。 1.2、二甲醚装置、球罐发生泄漏、溢流或被引燃着火。 1.3、操作人员责任心差,未按照相关规程操作或超出指标要求。1.4、界区内违章动火作业造成事故。 1.5、雷击、静电等原因造成着火、爆炸事故。 1.6、装置区内设备腐蚀、老化造成设备本身存在缺陷。 1.7、由于电气、仪表本身质量问题或存在缺陷造成工艺事故。 1.8、由于灌装操作不当或外来人员违章行为造成事故。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应急组织 二甲醚车间成立事故应急自救小组,作为事故初期救援及处理的机构。 组长:二甲醚车间主任 副组长:二甲醚车间副主任、当班值班长 成员:中控室操作、罐区、灌装现场及巡检人员。

紧急电话:6070(二甲醚车间办公室电话) 2.2、应急自救小组职责 2.2.1、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二甲醚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措施。2.2.2、告知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督促各单位对干部职工进行应急处置措施贯彻学习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2.3、发生事故后立即组织自救,防止事故扩大,将事故危害降到最低。2.2.4、根据事故情况及应急自救程度,对抢险救灾方案进行决策指挥,确定相应报警级别和应急救援级别,对应急救援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问题进行裁决和紧急处理。 2.2.5、指挥、调度我厂医疗抢救,后勤支援等工作,调度解决抢险救灾所需资金和救灾物资。 2.2.6、督察应急处置人员的行动,保护现场抢救和现场以外其他人员的安全。 2.2.7、对事故秩序维护、事故调查、事故善后处理、恢复生产等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落实 2.2.8、宣布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2.3、应急处置自救小组成员的职责 2.3.1、组长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副组长的协助下,制定事故的处置计划。

二甲醚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甲醚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二甲醚 化学品英文名:Dimethyl ether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分类:混合物 主要成分:民用燃料级二甲醚 浓度:99.5% CAS号:115-10-6 分子式:CH3OCH3 相对分子质量:46.0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二甲醚为弱麻醉剂, 但高浓度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呼吸道和眼睛有轻微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使皮肤发红、水肿、生疱。液体因迅速蒸发可引起冻伤。 环境危害:三废排放量少,对环境污染小。 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空气中爆炸极限:3.45-26.7%(V%)。遇火星、高热有燃烧爆炸危害,钢瓶及附件损件有爆炸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不能先脱衣物,要用大量水冲洗,以免扩大损伤,然后脱去被污染衣物,用温水抹干净身上有毒物,再送医院诊治。 眼睛接触:立即提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的安静地方;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该物质常温下为压缩液体,减压后迅速气化,如果遇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氧气存在下,能产生不稳定的过氧化物,长期放臵或放在玻璃瓶受阳光照射,受热即行爆炸。气体二甲醚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沉积并扩散,遇火源易着,但不易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无。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切断气源,用泡沫、二氧化碳、雾状水等灭火剂灭火。若不能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喷雾状水稀释空间地面。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切断火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戴厚质防护手套,穿消防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消灭火势,以雾状水稀释、溶解二甲醚蒸气;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泄漏但未燃烧的气体可通风对流、稀释扩散,也可采用防爆风机排风、加速扩散。 第七部分操作处臵与储存 操作处臵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生产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使用防爆灯具;消

二甲醚(DME)的主要用途和生产方法

二甲醚(DME)的主要用途 1.1.1替代氯氟烃作气雾剂 随着世界各国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以前作为气溶工业中气雾剂的氯氟烃正逐步被其他无害物质所代替。 1.1. 2.用作制冷剂和发泡剂 由于DME的沸点较低, 汽化热大,汽化效果好,其冷凝和蒸发特性接近氟氯烃,因此DME 作制冷剂非常有前途。国内外正在积极开发它在冰箱、空调、食品保鲜剂等方面的应用,以替代氟里昂。DME作为作发泡剂,国外已相继开发出利用DME 作聚苯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热塑聚酯泡沫的发泡剂。发泡后的产品,孔的大小均匀,柔韧性、耐压性、抗裂性等性能都有所增强。 1.1.3.DME用作燃料 由于DME具有液化石油气相似的蒸气压,在低压下DME 变为液体,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易燃、毒性很低,并且DME的十六烷值(约55) 高,作为液化石油气和柴油在汽车燃料方面的代用品,条件已经成熟。由于它是一种优良的清洁能源,已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在未来十年里,DME 作为燃料的应用将有难以估量的潜在市场,其应用前景十分乐观。可广泛用于民用清洁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醇醚燃料。 1.1.4.DME用作化工原料 DME 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可合成多种化学品及参与多种化学反应:与SO3 反应可制得硫酸二甲酯;与HCl 反应可合成烷基卤化物;与苯胺反应可合成N , N - 二甲基苯胺;与CO 反应可羰基合成乙酸甲酯、醋酐,水解后生成乙酸;与合成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乙酸乙烯;氧化羰化制碳酸二甲酯;与H2S 反应制备二甲基硫醚。此外,利用DME 还可以合成低烯烃、甲醛和有机硅化合物。 目前合成DME有以下几种方法:(1)液相甲醇脱水法(2)气相甲醇脱水法(3)合成气一步法(4)CO2 加氢直接合成。(5)催化蒸馏法。其中前二种方法比较成熟,后三种方法正处于研究和工业放大阶段。本设计采用气相甲醇脱水法。下面对这几种方法作以介绍。 DME合成主要方法 1)液相甲醇脱水法制DME 甲醇脱水制DME 最早采用硫酸作催化剂, 反应在液相中进行, 因此叫做液相甲醇脱水法, 也称硫酸法工艺。该工艺生产纯度99.6%的DME 产品, 用于一些对DME 纯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其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130~160)℃、甲醇单程转化率高( >85%) 、可间歇也可连续生产等特点, 但是存在设备腐蚀、环境污染严重、产品后处理困难等问题, 国外已基本废除此法。中国仍有个别厂家使用该工艺生产DME , 并在使用过程中对工艺有所改进。 2)气相甲醇脱水法制DME 气相甲醇脱水法是甲醇蒸气通过分子筛催化剂催化脱水制得DME。该工艺特点是操作简单, 自动化程度较高, 少量废水废气排放, 排放物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该技术生产DME 采用固体催化剂催化剂, 反应温度200℃, 甲醇转化率达到75%~85%, DME 选择性大于98%, 产品DME 质量分数≥99.9 % ,甲醇制二甲醚的工艺生产过程包括甲醇加热、蒸发,甲醇脱水,甲醚

甲缩醛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CSDS 化学品名称:工业用甲缩醛 企业名称:昌吉州锐源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昌吉州大西渠镇玉堂村邮编:831100 电话(传真):(0994)2221333 应急电话:(0994)22210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甲缩醛按照GB/T16483-2008、GB/T17519-2013编制修订日期:2015年5月12日SDS编号:201505-003 最初编制日期:2012年3月12日版本:2.0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二甲氧基甲烷;甲缩醛;甲撑二甲醚;二甲醇缩甲醛 化学品英文名:dimethoxymethane;methylal 企业名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锐源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昌吉州大西渠镇玉堂村 邮编:831100 传真号码:0994-******* 电话:0994-******* 电子邮件:26549971@https://www.360docs.net/doc/1712868346.html, 应急电话:0994-*******(24h) 产品推荐: 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药品、家庭用品、工业汽车用品、皮革上光剂、清洁剂、橡胶工业、油漆、油墨等产品中,也由于甲缩醛具有良好的去油污能力和挥发性,作为清洁剂可以替代F11和F113及含氯溶剂,因此是替代氟里昂,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降低对大气污染的环保产品。 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液体-3, 皮肤腐蚀/刺激-2, 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2A,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说明: 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皮肤刺激; 引起严重眼睛刺激;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对粘膜有刺激性,有麻醉作用。吸入蒸气可引起鼻和喉刺激;对眼有损害,损害可持续数天。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

二甲醚与甲烷

二甲醚与甲烷、丙烷、正丁烷的物理化学性质 丙烷的物理性质

来源:[苏州蓝天燃气有限公司] 该新闻共被浏览:[1444] 次

液化石油气(英文缩写LPG)指比较容易液化,通常以液态形式运输的石油气,简单地说就是液化了的石油气。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状态,在常温加压或常压低温下很容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便于运输及贮存,故称液化石油气。一、液化石油气的化学成分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含有三个碳原子和四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行业上习惯分别称为碳三和碳四。液化石油气主要组成有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四种。除上述主要成分外,有的还含有少量的戊烷(为通常俗称为残液的主要成份)、硫化物和水等。通常在民用液化石油气中,加入微量的甲硫醇、甲硫醚等硫化物作加臭剂。液化石油气主要来源是从炼油厂获取。其含量约占原油总量的5%--15%。 二、液化石油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所说的液化石油气都存在液、气两种形态,液、气态处于动态平衡中。它具有一些以下物理化学性质: (1)液态比水轻,比重约为水一半 液化石油气比水轻,比重约为水的一半,约在0.50--0.60之间。组成一定时,液态液化石油气的比重,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变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气态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约为空气的1.5--2倍,密度随压力、温度升高而增加,压力不变时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所以液化石油气一旦从容器或管道泄漏出来后不象比重小的可燃气体那样容易挥发和扩散,而是象水一样往低处流动和沉积,很容易达到爆炸浓度,如遇明火、火花就会发生爆炸或燃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十分注意安全,避免造成火灾事故。 液化石油气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膨胀非常大,约增大250--300倍。 (2)易挥发性,体积膨胀系数大 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比水大得多,约为水的10--16倍,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饱和蒸气压也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温度升高10℃,液化气液体体积膨胀约为3--4%。因此,液化石油气的贮存充装必须注意温度的变化,不论是槽车、贮罐或是钢瓶,在充装时都绝对不能充满,而应留有足够的气相空间,最大充装重量一般按充装系数0.425Kg/1,体积充装系数一般为85% 液体液化气全部充满整个容器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液态液化气全部充满整个容器以后,容器内的压力就不再是蒸气压,而是液体的膨胀压力,液体的膨胀压力比蒸气压力受温度的影响要大得多,温度每升高1℃,表压上升约20--30公斤/平方厘米,如果容器全部装满液体,温度升高3至5℃内压就会超出容器设计压力而导致爆炸。因此通常灌装时,容器内应留有一定的气相空间供温度升高时液态液化石油气膨胀用。所以严禁超装是液化石油气生产、贮存、运输、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要求。(3)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由于液化石油气具有这个特点,槽罐车、贮罐及钢瓶严禁超温使用,以免压力而超进容器的设计压力而使容器胀破,造成事故。 (4)气化潜热大 液化石油气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约250--300倍,并吸收大量的热量,所在液化石油气容易冻伤人。 (5)沸点低 液化石油气沸点很低,通常都很容易自然气化使用,有时家庭用的瓶装液化石油气在冬天使用时出现冷凝或结冰现象,很难气化,这时千万不能用火烧、开水烫钢瓶,

二甲醚的用途及需求

二甲醚生产技术及应用 4、二甲醚的用途及需求 二甲醚简称DME,是一种无毒醚类化合物,它从煤、天然气等多种资源中制取。二甲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许多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如制备低碳稀烃、二甲醚还可羰基化、烃基化、氧化生成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同时在制药、燃料、农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可以用作气雾剂的抛射剂、发泡剂等,代替氟利昂作为致冷剂。由于二甲醚有优良的燃烧性能,能实现高效清洁燃烧,在交通运输、发电、民用、燃气等领域有着十分美好的应用前景。 二甲醚含氧量为34.8%,组分单一,碳链短,燃烧性能良好,热效率高,燃烧过程中无残液,无黑烟,是一种优质、清洁的燃料。二甲醚可用作汽车燃料、民用燃气。二甲醚有很高的十六烷值可作为汽车燃料使用,尾气排放能够达到欧Ш排放标准,替代柴油时十六烷值比柴油高10%,发动机爆发力大,性能好。二甲醚作为民用燃料可具备燃烧充分、无残液、不析碳的优点。DME目前主要应用于气雾剂、发泡剂、化学中间体和燃料,其中目前民用燃料的用量最大,我国用于民用燃气的DME约占总产量的80%以上。 表4.1 二甲醚物性参数

中国的资源概况是缺油少气,煤炭丰富。按公布的数据证实,中国煤炭储量为1145亿吨,占全球的11.6%,至少可开采116年。而中

国石油储量为33亿吨,占全球的2.2%,可开采年仅为20.2年。目前在中国已探明的一次能源总量中煤炭占了96%。2005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为222,468万吨标准煤,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06,324万吨标准煤,发电量24,146亿千瓦小时,均居世界第二位。当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品燃料占68.7%,油品燃料占21.2%,天然气占2.8%,水电、核电和风电占7.3%。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支撑中国发展的主要条件。世界及中国主要一次能源概况见表: 表4.2 世界及中国主要一次能源概况 4.1、二甲醚替代柴油 国内外研究表明,目前二甲醚是仅此于氢燃料的清洁燃料,有望成为主要石油代替产品。二甲醚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加压到5~6个大气压可以变为液体,物理性质类似于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十六烷值大于55,高于柴油,可作为理想的柴油替代品。二甲醚低毒、低腐蚀性,燃烧时有害气体排放量明显低于汽、柴油,能显著缓解城市汽车尾气污染。 二甲醚作为车用燃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如发动机的改造,供应站的建立,环保政策等等,这些除了企业的努力外,更需要国家

瓶装民用二甲醚的充装和使用

瓶装民用二甲醚的充装和使用 论文导读:本文作者针对二甲醚在民用方面的普遍情况,分析其充装、使用过程涉及的危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为消除事故隐患提供建议。 关键词:二甲醚,危险评估,对策措施 1 前言 二甲醚组份单一,燃烧性能良好,热值高,燃烧后无黑烟、无残液,CO、NO 排量低,是一种新型清洁燃料。二甲醚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压力下为液体,液化二甲醚性质与LPG(液化石油气)相似,可用承压钢制气瓶盛装,储运安全,使用方便,可替代LPG作为瓶装民用燃气,亦可作为气雾剂、推进剂应用于日用化工产品。近几年来,二甲醚的研发、生产发展很快,但作为民用的二甲醚充装、使用环节相对滞后。一些气体充装单位暗中往LPG钢瓶中掺入二甲醚,导致钢瓶泄漏现象频发,甚至酿成火灾爆炸事故。因此,如何安全、高效利用二甲醚,解决二甲醚充装、使用环节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2 二甲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2.1 理化性质 二甲醚分子式:(CH3)2O;结构式:CH3OCH3;摩尔质量:46.07;外观与性状:无色、易燃、易液化、含氧气体,有醚类特有的气味,燃烧时火焰略带光亮;熔点:-141.5℃;沸点-24.9℃:闪点:-41℃;自燃温度350℃;饱和蒸气压力:531kPa(20℃时);临界压力:0.54MPa(25℃时);临界温度:126.9℃;相对密度(空气=1):1.59;相对密度(水=1):0.66;汽化潜热467kJ/kg(20℃时),液相低位热值28.9MJ/kg,气相低位热值46.1MJ/m3;爆炸极限:3.4~17.0(%,V/V),理论空气系数 6.96;溶解性:溶于水、汽油、醇、乙醚等;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卤素、氧化剂等。论文大全。 2.2 危险特性 二甲醚危规号:21040,UN编号:1033,属于第2.1类易燃气体。论文大全。主要危险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易燃易爆性 二甲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A类。二甲醚遇热源、火灾或氧化剂等极易着火燃烧,当燃烧失去控制,便可能引发火灾事故。二甲醚容易与空气混合成爆炸性气体,遇点火源即可引发爆炸事故。 (2)易蒸发性 液化二甲醚一旦泄漏将迅速蒸发、气化为,体积迅速膨胀。由于其爆炸下限很低,1个体积的气体最多能形成接近30个体积的爆炸性气体,爆炸危险性更大。 (3)滞留积累性

二甲醚对健康的危害及应急处置方法

编号:SM-ZD-67258 二甲醚对健康的危害及应 急处置方法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二甲醚对健康的危害及应急处置方 法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三维结构英文名称:methyl ether;dimethyl ether;DME CAS编号:115-10-6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CH3—O—CH3 二甲醚又称甲醚,简称DME。二甲醚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具有轻微醚香味。相对密度(20℃)0.666,熔点-141.5℃,沸点-24.9℃,室温下蒸气压约为0.5MPa,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溶于水及醇、乙醚、丙酮、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易燃,在燃烧时火焰略带光亮,燃烧热(气态)为1455kJ/mol。常温下DME具有惰性,不易自动氧化,无腐蚀、无致癌性,但在辐射或加热条件下可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等。 二甲醚是醚的同系物,但与用作麻醉剂的乙醚不一样,

二甲醚现场处置方案

二甲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我厂二甲醚生产装置年生产能力20万吨,罐区容量1万方,构成重大危险源。二甲醚易燃、易爆、有毒,在设备失效、泄漏、操作失控或自然灾害情况下,存在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等严重事故的潜在危险。为防止二甲醚在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火灾、爆炸及其它危害时,能及时控制危害源,抢救受伤人员,扑灭火灾,制定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与成因 1.1、生产设备串气至二甲醚球罐发生爆炸着火。 1.2、二甲醚装置、球罐发生泄漏、溢流或被引燃着火。 1.3、操作人员责任心差,未按照相关规程操作或超出指标要求。 1.4、界区内违章动火作业造成事故。 1.5、雷击、静电等原因造成着火、爆炸事故。 1.6、装置区内设备腐蚀、老化造成设备本身存在缺陷。 1.7、由于电气、仪表本身质量问题或存在缺陷造成工艺事故。 1.8、由于灌装操作不当或外来人员违章行为造成事故。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应急组织 二甲醚车间成立事故应急自救小组,作为事故初期救援及处理的机构。 组长:二甲醚车间主任 副组长:二甲醚车间副主任、当班值班长 成员:中控室操作、罐区、灌装现场及巡检人员。 紧急电话:6070(二甲醚车间办公室电话) 2.2、应急自救小组职责 2.2.1、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二甲醚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措施。 2.2.2、告知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督促各单位对干部职工进行应急处置措施贯彻学习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2.3、发生事故后立即组织自救,防止事故扩大,将事故危害降到最低。 2.2.4、根据事故情况及应急自救程度,对抢险救灾方案进行决策指挥,确定相应报警级别和应急救援级别,对应急救援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问题进行裁决和紧急处理。 2.2.5、指挥、调度我厂医疗抢救,后勤支援等工作,调度解决抢险救灾所需资金和救灾物资。 2.2.6、督察应急处置人员的行动,保护现场抢救和现场以外其他人员的安全。 2.2.7、对事故秩序维护、事故调查、事故善后处理、恢复生产等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落实 2.2.8、宣布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2.3、应急处置自救小组成员的职责 2.3.1、组长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副组长的协助下,制定事故的处置计划。 2.3.2、技术负责人是组长处理灾害事故的助手,在组长领导下开展工作。 2.3.3、安全负责人根据批准的事故处置计划,按照安全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入井人员进行控制,对安全实行有效监督。 2.3.4、救护负责人对救护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导应急救护队,根据事故处置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人员的救援和事故处理。 2.3.5、领导小组各成员应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4、现场应急自救指挥中心 当事故进一步扩大时,我厂成立二甲醚事故应急处置自救指挥中心,,作为我厂应急处置事故的最高决策机构。 组长:厂长 副组长:我厂分管保卫、经营、安全、设备、生产、环保的副厂长 成员:我厂有关总工、各业务部室负责人、联合车间负责人,安全管理部有关人员等。 应急处置自救指挥中心应指定专责联系电话。 应急处置自救指挥中心下设:

甲醚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醚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甲醚;二甲醚 化学品英文名:methyl ether;dimethyl ether 分子式:C2H6O 相对分子量:46.08 (2)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纯品 CAS No:115-10-6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麻醉作用弱。吸入后可引起麻醉、窒息感。对皮肤有刺激性,引起发红、水肿、起疱,长期反复接触,可使皮肤敏感性增加。皮肤直接与液态本品接触,可引起冻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气体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汽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入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作业区,须有人监护 (9)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有醚类特有的气味

二甲醚

原料甲醇的性质: 甲醇另名甲基醇、木醇、木精、分子式:CH3OH,分子量32.04,有类似乙醇气味的无色透明、易燃易挥发的液体,比重:0.7915.熔点-97.80℃,沸点:64.7℃,20℃时蒸汽压96.3㎜㎏,表面张力为:0.0226N/m,粘度:0.5945厘斯,闪点(闭点)12.2℃(开口)16℃,自然点385℃,燃烧热:22688J/㎏,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6.0-36.5%。 甲醇为有毒化工物品,有显著的麻醉作用,对神经影响很大,严重时可引起失明。 甲醇是最常用的有机溶剂之一,与水互溶且体积较小,能与甲醇、乙酸等多种有机溶剂互溶。二甲醚性质:二甲醚简称甲醚,分子式:CH3OCH3。 分子量:46.07,常温下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类似氯仿臭味,密度(20℃)66㎏/m3,凝固点为:-141.5℃,沸点为:-24.9℃,表面张力为(-10℃)16mN/m,0℃时合体粘度为:82.5pa.S,蒸汽压为:(20℃)0.5MPa,闪点为:-41.4℃,着火点为:-27℃,自然点:350℃,燃烧热:31583J/KG,比热:2.24KG/KG.K,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3.45-26.7%(体积) (24℃)20℃时约0.49MPa下,二甲醚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5.3%wt,水在二甲醚中的溶解度为: 7%wt能溶于四氯化碳丙酮、氯仿、乙酸甲酯等。二甲醚为弱麻醉剂,对呼吸道有轻微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使皮肤发红、水肿。皮肤接触二甲醚易冻伤。 生产原理 甲醇制二甲醚生产工艺过程可分为反应和分馏两大工序。 一、反应工序 反应工序包括甲醇气化甲醇脱水反应和粗甲醚收集。 原料甲醇在气化塔内被气化成甲醇蒸汽,甲醇蒸汽浴反应器流出的高温气体进行热交换后升温到240-280℃进入脱水反应器。 甲醇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分子间的脱水反应,反应方程式为:主反应:2CH3OH=CH3OCH3+H2O(1) 副反应:CH3OCH3=C2H4+H2O(2) CH3OH=CO+2H2(3) CH3OCH3=CH4+H2+CO(4) CO+H2O=CO2+H2(5) 甲醇单程转化率大于75%,二甲醚的选择性大于98%。 由于反应为强放热反应,放热是反映其自身温度和催化剂床层温度升高, 为控制催化剂床层反应温度,采用在反应器中不部喷淋冷激甲醇气,即用反应热气流中喷入低温的甲醇蒸汽和方法来调节,使反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流程设置换热网络充分考虑了对反应热的回收利用。 在操作条件下,甲醇未完全转化,又伴有副反应发生,反应器出口的粗反应物中除二甲醚、甲醇、水外,还有少量的不宁性气体(即CH4、CO、H2、C2H4等)。不凝气体经换热降温、用精馏釜液在洗涤塔中洗涤后,回收其中的甲醇后,送出系统。 精馏工序 二甲醚、甲醇、水的分离可以利用物质之间相挥发度的差异进行,三种物质沸点 差异较大且无共沸物存在,本装置工艺采用精馏精制的方法获得二甲

二甲醚充装槽车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二甲醚充装槽车安全操作规程 (通用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二甲醚充装槽车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根据国家和企业化学危险品安全使用的规定,为了加强二甲醚充装槽车的安全管理,保护人身安全,根据二甲醚储罐和二甲醚运输槽车的工艺特点,特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槽车押运员以及驾驶人员必须熟悉二甲醚储罐和二甲醚运输槽车的工艺流程和操作参数,熟悉二甲醚的物化特性,充(装)槽车前必须熟悉本安全操作规程 2、操作人员、槽车押运员以及驾驶人员必须牢记充(装)槽车过程中,开关阀门要缓慢。 3、充(装)槽车: (1)确认二甲醚储罐气、液相出口和二甲醚运输槽车的所有阀门全部关闭。 (2)确认二甲醚运输槽车液相管和气相管、装车鹤管的快接接

口完好无损。 (3)确认槽车和装车鹤管附件的静电接地线良好,完成槽车和装车鹤管的静电接地。 (4)将装车鹤管和二甲醚运输槽车的气、液相管分别对应连接好,并确认无误。 (5)确认二甲醚运输槽车和二甲醚储罐的压力、液位是否满足充装条件。(二甲醚储罐充装液位不低于1.2米) (6)缓慢打开二甲醚储罐气、液相出口阀,通知双甲车间控制室打开二甲醚储罐气、液相电动阀,现场确认无误后,打开二甲醚装车泵的液体入口阀。 (7)缓慢打开二甲醚泵的出口阀、气相阀,打开装车鹤管的气、液相入口阀、电动阀及球阀;打开二甲醚运输槽车的气、液相入口阀,以使槽车和球罐及相连管线均压。 (8)均压过程中,确认各接口是否泄漏,如有泄漏,关闭各截止阀,管线泄压后处理泄漏点。 上述(8)步骤完成后,重新按照从(1)开始要求的步骤操作。

二甲醚(MSDS)

二甲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甲醚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yl ether 中文别名: 英文别名: 技术说明书编码: 分子式:C 2 H 6 O 分子量:46.0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 CAS No.:115-10-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麻醉作用弱。吸入后可引起麻醉、窒息感。对皮肤有刺激性。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甲醚性质与安全

二甲醚性质与安全 二甲醚性质与安全防护 一、化学品名称:甲醚 国标编号:21040 主要用途: 广泛用于制药、染料、农药、燃料等工业。可替代汽油和柴油用作清洁环保的车用燃料,替代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用作民用燃料;可广泛用作气溶胶喷射剂、溶剂、制冷剂、烷基化剂、三氟化硼络合剂、萃取剂、聚合物的催化剂和稳定剂;可制成硫酸二甲脂、乙酸甲脂、乙烯。 二、理化特征 外观与性状: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可燃性气体,压缩后为液体,略有醚味。 沸点(?):-24.9 蒸汽密度(kg/ m3):1.917-1.918(298.16k, 1 atm) 密度:相对密度(水=1)0.66;相对密度(空气=1)1.62即比空气重 蒸气压:663(-101.53?);8119(-70.7?);21905(-55?) 饱和蒸汽压(kPa):533.2(20?) 燃烧热:(KJ/mol):1455 临界压力(kPa):5.32 临界温度(?):128.8 爆炸上限%(v/v):26.7 爆炸下限%(v/v):3.5 危险标记:4 (易燃气体) 闪点(?):-41.4(开杯法)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 1 引燃温度(?):350 溶解性:有良好的混溶性,能溶于水、醇、乙醚等。 制备或来源:由甲醇脱水而得,也可由原甲酸在三氯化铁的催化下分解而得。 其它理化性质:有惰性,无腐蚀性,燃烧时火焰略带光亮。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卤素 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热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CO 、CO2 毒性:是一种弱麻醉剂,在吸入大量情况下对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急性毒性:LC50308000mg/m3(大鼠吸入);人吸入154.24g/m3×30分,轻度麻醉。 三、二甲醚民用要求 1、纯二甲醚作民用燃料 (1)纯度在99.5,以上。 (2)帮助用户重新调整风门。 (3)胶管和垫圈应为丁晴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或氟硅橡胶成分制品,或者抗低温和耐一定溶胀性的高聚物 2、二甲醚与液化气掺混作民用燃料 操作注意事项: (1) 严把混配比例关,秋冬季节为1:5或1:6,春夏季节为1:4或1:3。 (2) 每天要在两个罐之间打2次循环,确保充分混匀,连续2个小时后完全融合。 (3) 充装前须打一次循环。 (4) 用户在使用中如果出现火苗偏短的现象,可以要求用户重新调整风门,如果还不好,主要原因是混配比例不当;如果出现嘭嘭的响声,原因是混配不匀,二者还未完全融合。 四:废弃处置

二甲醚

二甲醚 1. 二甲醚的性质与用途 二甲醚(DME)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轻微的醚香味,室温下的蒸气压力约为0.5 MPa,它与液化石油气的物理性质很相似。二甲醚具有惰性、无腐蚀性、无致癌性、几乎无毒。与二乙醚不同,二甲醚在空气中长期曝露不会形成过氧化物。二甲醚的饱和蒸气压低于液化气,储存运输比液化石油气更安全,并且燃烧性能好,热效率高,燃烧过程中无残渣、无黑烟,CO、NO排量低,二甲醚还可掺入石油液化气、煤气或天然气混烧并能提高热量,≥95%二甲醚可直接作为替代液化气的燃料使用。所以,它将可能是取代液化气的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此外,二甲醚还可用做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喷雾油漆、杀虫剂、空气清香剂、发胶、防锈剂和润滑剂等。 2.国内外二甲醚研发进展 二甲醚的生产方法最早是由高压甲醇生产中的副产品精馏后制得,随着低压合成甲醇技术的广泛应用,副反应大大减少,二甲醚的工业生产技术很快发展到甲醇脱水或合成气直接合成工艺。甲醇脱水法包括液相甲醇法和气相甲醇法,前者的反应在液相中进行,甲醇经浓硫酸脱水而制得,但因该法存在装置规模小、设备易腐蚀、环境污

染、操作条件恶劣等问题,逐步被淘汰。近年来,二甲醚的需求量增 长较大,各国又相继开发投资省、操作条件好、无污染的新工艺,主 要包括二步法和一步法。 二步法先由合成气制取甲醇,然后将甲醇在催化剂下脱水制取二 甲醚。以前主要采用硫酸作催化剂,现在大多采用由γ-Al2O3/SiO2 制成的ZSM-5分子筛作催化剂,性能优良,选择性好,故能制备出高 纯的二甲醚,还能避免污染。 一步法由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醚,包括合成气进入反应器内同时 完成甲醇合成与甲醇脱水两个反应和水-煤气变换反应,产物为甲醇 与二甲醚的混合物,混合物经蒸馏分离得二甲醚,未反应的甲醇返回 反应器。一步法多采用双功能催化剂,一般由两类催化剂混合而成, 其中一类为合成甲醇催化剂,另一类为甲醇脱水催化剂。合成甲醇催 化剂包括Cu-Zn-Al(O)基催化剂,如BASF、S3-85和I-CI-512等。甲 醇脱水催化剂有氧化铝、多孔SiO2-Al2O3、Y型分子筛、ZSM-5分子 筛、丝光沸石等。一步法根据反应器类型分为固定床和浆态床两种。 一步法制二甲醚的反应可分为以下几步: CO+H2—>CH3OH -ΔH=90.7kJ/mol (1)

二甲醚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修订日期:2014-6-10 SDS编号:******产品名称:二甲醚版本:********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甲醚 化学品英文名称:dimethyl ether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号码:******************* 应急咨询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产品推荐用途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作有机合成的原料,也用作溶剂、气雾剂、制冷剂和麻醉剂等,民用复合乙醇及氟里昂气溶胶的代用品。在国外推广的燃料添加剂在制药、染料、农药工业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和化学危险性信息: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该产品可发生静电累积,可能导致放电起火。 人体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麻醉作用弱。吸入后可引起麻醉、窒息感。对皮肤有刺激性。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1,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2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 对水生生物有毒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禁止吸烟;采用密闭性好的钢瓶、铁桶或槽罐包装贮存,不得与氧化物共存;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使用防爆电器、照明及其他设备;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事故影响】 如皮肤接触:用大量水冲洗,以免扩大损伤,然后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温水搽干净生

二甲醚的生产与燃烧用途

二甲醚的生产与燃烧用途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二甲醚的性质、生产工艺和各种用途,讨论了二甲醚作为城镇燃气的可行性与价格问题,同时讨论了二甲醚作为城镇燃气时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二甲醚甲醇法合成气一步法城镇燃气燃气价格密封材料 0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的能源消耗大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缺油、少气、富煤”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石油需要大量进口,而国际油价又居高不下,能源问题可能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寻找替代能源、发展替代能源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在我国,煤炭的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均占世界第一位。每年以燃烧方式消耗的煤炭达10亿吨,占整个煤炭消费的70%,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很大。煤直接燃烧既浪费能源,又严重污染环境。因此,以煤为原料制取洁净的气体和液体燃料,符合我国的能源政策,有利于环境的改善,目前已受到重视。《国家发展改革委二甲醚产业发展座谈会会议纪要》(2006.07.04)指出:”发展二甲醚等煤基醇醚燃料有利于迅速缓解石油供应短缺矛盾,是近期替代工作的重点。国家对二甲醚等能源替代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说明了国家对二甲醚燃料及产业的认同,也确定了二甲醚的主要用途就是充当替代能源。 1二甲醚的性质 二甲醚具有轻微的醚香味,毒性很低。人吸入或经皮肤吸收过量二甲醚会引起麻醉、失去知觉和呼吸器官损伤。二甲醚有较优良的环境性能指标,不致癌,不会对大气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二甲醚为无色易液化气体,燃烧时火焰略带光亮。二甲醚具有良好的混溶性,可以与大多数极性和非极性有机溶剂混溶,如能溶于汽油、四氯化碳、苯、氯苯、丙酮及乙酸甲酯等。 二甲醚是一种易储存与输送的可燃气体,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在常温、0.6MPa压力下为液态。二甲醚与甲烷、丙烷、正丁烷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见表1。 表1二甲醚与甲烷、液化石油气的物化性能 二甲醚为含氧化合物,其十六烷值高于柴油,燃烧特性优于液化石油气和柴油,既可作为车用燃料,又可作为民用燃料。 2二甲醚的生产工艺 目前国内外二甲醚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合成气一步法和甲醇法。合成气一

二甲醚的开发与应用

表2 二甲醚的物理性质 沸点(101.3kPa)(℃) -24.9 燃烧热(气态)(kJ/mol) 1 455 熔点(℃) -141.5 生成热(气态)(kJ/mol) -185.5 -41.4 熔融热(kJ/kg)107.3 闪点(开杯法)(℃) 20℃密度(g/ml) 0.661 -24.8℃蒸气热(kJ/mol) 467.4 临界压力(MPa) 5.32 生成自由能/(kJ/mol) -114.3 临界温度(℃) 128.8 25℃熵[J/(mol·K)] 266.8 临界密度(g/ml) 0.2174 蒸气密度(298.16K) 1.91836~ 自燃温度(℃)350 101.3kgPa) /(kg/m3) 1.91753 空气中爆炸极限(体积%) 3.45~26.7 20℃蒸气压(MPa) 0.53 25℃介电常数/(F/m) 5.02 二甲醚(DME)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陈卫国胡…来源: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更新时间:2007-9-26 12:43:59 1 液化石油气(LPG)供需矛盾突出 LPG目前作为城市燃气三大气源之一,正在全国广泛使用,但其产量有限,每年需大量进口。 我国自1990年开始大量进口LPG,伴随着南方沿海地区需求迅速膨胀,年进口量从1990年的11.7万t增加到2005年上半年297万t。由于中国陆上大型LPG冷冻库陆续建设投产,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LPG进口量将持续

目前进口量已占到消费量的32%-40%,表1给出了我国近年LPG的进口量。 在华东、华南等地,进口LPG已超过60%,广东占到80%以上。由于LPG进口比例逐年增大,而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飙升,导致进口LPG价格大幅上扬,给国内LPG市场供应带来直接影响。 2006年1月份国际LPG进口到岸成本价已达6300元/t至6500元/t;而国内LPG定价仍比照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形成价格倒挂严重,国内LPG生产和销售企业特别是民营生产销售商失去积极性,由此导致市场供求吃紧。 2005年12月以来,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上海、江苏、山东、河南、辽宁、陕西、重庆、西藏等全国12个省市区出现LPG供应紧张。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安徽各地LPG出厂价上涨,LPG经营企业成本大幅增加,LPG经营企业成本大幅增加,LPG零售价格也迅速上调,屡创纪录。 据安徽物价部门的监测显示,去年5至11月份,该省15kg一罐的LPG均价由69.2元上升到85元,累计涨幅为22.8%。仅以2005年10月份1个月为例,安徽各地LPG价格平均上级涨6.2%。 2005年8月份以来,海南省物价部门已连续7次调整了LPG一级气站的备案指导价。海南省物价局备案指导的一级气站最高批发限价2005年8月是每吨4500元,目前已提高到每吨6500元。受其影响,海南省各市县15kg 装LPG的零售价格全部突破了每瓶100元人民币大关。 2006年1月12日,广西南宁市瓶装LPG价格在短短半年时间内经历了12次提价之后,以106元/罐的价格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随着瓶装LPG价格的不断上涨,从2005年7月份开始,南宁市的“黑燃气”非法经营点抬头。仅2005年12月20日和21日,在南宁市组织的燃气安全大检查中,就查扣黑气瓶超过400个。 表1 近年我国LPG进口量 *预测值 据了解,在目前全国LPG市场供应总体构成中,有1/3来自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和社会炼厂,另有1/3依靠进口。然而,与成品油供应不同的是,LPG和润滑油一样,作为我国较早放开的石油石化产品,其供应主体已经实现市场化,LPG终端市场主要由民营经销商掌控,而保障市场供应的主要责任也因此不像成品油那样由国有大企业承担。 2005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在高价位波动,而国内成品油价格不能同步上涨,使炼油企业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