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奠基人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讲现代教育的奠基人蔡元 培的教育思想
• • • •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二、完全人格的教育思想 三、对北京大学的改革 四、论教育独立
•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 蔡元培 (1868─1940),浙江绍兴人。近代著名革命家、 思想家、教育家。 • 自幼通习经史,25岁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 •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弃官回乡,就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校长)。 • 1901年夏,在上海南洋公学任特班总教习,1902年4月, 又发起中国教育会, 任会长。随后又创办爱国女校、爱国 学社,进行革命活动,1904年,与陶成章等成立光复会, 1905年,并入同盟会,担任上海分部负责人。 • 1907年赴德留学。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回国就任教育 总长,因不满袁世凯搞专制独裁,1912年7月辞职。
• 1926年回国,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蔡元培担任大学院 院长等一系列要职,促成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 • 他看出蒋介石也是搞专制独裁,遂于1928年8月辞去一切 职务,只保留中央研究院院长,致力于学术研究。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迁居香港,1940年3月5日病逝。 毛泽东誉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全集》 已由中华书局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还出版了《蔡元培教 育文选》和《蔡元培年谱长编》。
• • • • •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学校建立了一批文理科研究所。 学校经常举办学术活动,开展讨论、讲演等。 学生自己也组织了一些研究会,办了一些刊物。 学校办有消费公社、银行,学生的课外活动可谓丰富多彩。 经过蔡元培的改革,北京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民主 气息极浓 ,成为全国著名的学术中心和新思潮的发源地。 • 北大的改革对中国高等教育也产生了强烈影响,许多改革经 验为其他高校所吸收,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 • • • • •
(四)提高学生的品德水平和活动能力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而非升官发财的阶梯 。 要求学生改变求学动机,重在砥砺德行,严格要求自己。 应有研究学术的意趣,更要有研究学术的人格。 注重在学生中大力培养新的道德,消除旧的不良习气。 学校组织了学生‚进德会‛,分甲乙丙三级,对会员的行 为要求都十分具体,逐次提高。
• 二、完全人格的教育思想 •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完全人格‛,或‚养成健全 之人格‛,追求的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和谐融通。他认为人 具有三个方面的本性: • 一是具有知、情、意的心理现象, • 二是兼有个性和群性, • 三是兼有肉体和精神方面的需要。 • 这些自然本性是人潜在发展的基础,本无所谓善恶,但要 靠教育才能向健康方向发展,健全的人格就是要在这三个 方面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蔡元培将五育视为完整的有机整体。 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 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 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 美育者,神经系也,用以传导; 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 象可求。
• 三、对北京大学的改革 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大进行了大 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措施有: • (一)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 蔡元培认为,大学之大,就体现在‚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上。提出以‚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为办学 方针。 • 重视图书馆建设,网罗各方面人才来北大执教。 聘用教员 的惟一标准就是学术造诣。
• (三)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教授治校 • 主张学习德国大学的管理方法,组成健全的教授会,使学 校不因校长一人去留而引起动荡。 • 首先建立了评议会,每5名教授选举评议员一人,全校共 19位,校长担任评议长,凡涉及校务全局的兴废举措,均 需经评议会审核通过。 • 又设立了教授会,各系共11个学科教授会,系主任由各学 科教授公举,任期三年,其职责是分管各学科的教务和教 学工作。由各学科教授会主任组成教务处,教务长由主任 们推选,任期一年。
• 蔡元培进行了学科调整,将北大原有的文、理、法、商、工 等多科,改为文、理、法三科。商归入法科,工科并入北洋 大学。1919年,又取消三科界限,在全校设立11个系,要求 文理兼习,均实行选科制。 • 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大类,课程量按学 分计算。考试只有学科的课程考试,而没有传统的班级课程 考试。学生可能提前毕业,也可以滞后毕业,增加了教学的 灵活性。 • 还建立了旁听制度,课堂向社会开放。规定必须用本国语言 讲课,积极应用白话文教材。将体育定为正式课程,每周3 小时。同时大力提倡美育,设美学课和美育室,蔡元培亲自 讲课。北大的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
• 军国民教育,其社会意义是‚强兵‛。军国民教育从个人 发展的角度说就是体育。 • 实利主义教育,其社会意义是‚富国‛。从个人发展的角 度说就是智育。 • 公民道德教育。兵强则可能借以欺凌他人,国富则可能助 长腐化堕落。所以必须提倡公民道德教育。从个人而言, 认为在人的知、情、意中,意志是人生的主题,而德育正 是决定人的意志的,辨明善恶决定了人们行善的意志。
• 蔡元培受康德二元论哲学思想的影响,认为世界可分为两 个部分: • 一为现象世界,就是客观的现实世界。 • 二为实体世界,是高于现实、超越现实的,它不可直接体 验,全靠感悟。 • 人既要立足于现象世界,又要向实体世界迈进,这才是完 全人格,也正是教育的目标。 • 从这一理论基础出发,完全人格教育可以分为五项, • 属于现象世界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 教育,分别相当于体育、智育和德育。 • 属于实体世界的有世界观教育, • 美育则是联系二者的桥梁。
• 1915年6月,蔡元培与李石曾、吴稚晖、吴玉章等人组织勤 工俭学会,后又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任中方会长。 • 1916年12月,蔡元培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大进行 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 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科学社、中华教育改进社等教育社团 建立,他都是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又是全国教育会联合会 的主要成员。他还是我国最早提议建立教育工会的人。 • ‚五四运动‛爆发,他同情学生的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 学生。 • 1923年,抗议北洋政府任命反动政客彭允彝为教育部长,辞 去北大校长职务,再度赴欧洲考察。
• 世界观教育,这是培养人超乎现世之观念的最高层次的教 育。 • 世界观教育不可言传、只可意会,说不出具体的方法和内 容来。最好的途径是通过美育来达到世界观教育的目的。 所以五育中可以具体实施的只有德、智、体、美四育。 • 美育,即‚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 也‛。蔡元培指出,美的特点,一是具有普遍性,二是具 有超越性,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能使人得到精神境界 的超脱,从而向实体世界过渡。
• (二)调整系科结构,改革教学制度 • 蔡元培认为,学与术是相互关联而又有所区别的,学为理, 术为用。学与术的关系,从次序来看,术是第一性的,在 应用中才能产生理论;从重要性看,则学更重要,理论高 度不够,应用技术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所以‚学为基本, 术为支干‛ 。 • 按学科划分,文、理科是学,法、商、医、工、农皆属于 术,教学的目的和方式各有不同。 • 一所高校既搞理论又搞应用是难以搞好的,他主张仿效德、 法等国的制度,‚治学者可谓之‘大学’,治术者可谓之 ‘高等专门学校’。两者有性质之别,而不必有年限与程 度之差。‛
• 教育独立应该包括: • 第一,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作教育 经费,不能移用。 • 第二,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 下,要由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 • 第三,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 • 第四,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 书。 • 第五,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要旨在于以资产阶级 教育代替封建教育。 • 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与民 主、科学的思想,在近代反对帝国主义文化教育 侵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的斗争中起了重大 的作用。 • 由于他的努力,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 民主教育制度,推动了中国教育新的重要发展。
• 四、论教育独立 • 教育独立论出现背景: • 1922年3月,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提出教育一是要 独立于政党,二是要独立于宗教,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 保有独立的地位。 • 他认为教育以人为本,而政党以事业为本;教育求远效,而 政党求近功,二者在方向上就有矛盾。 • 再加上执政党的更换以及党内政策的变换不定,教育不得不 跟着变来变去,是无法办出成效的,所以教育应摆脱政党的 控制。 • 教育讲究尊重个性,而宗教总是要人盲从;教育追求前进, 而宗教趋于保守,尤其是教会学校借办学诱使青年信奉基督 教,更是害人不浅,所以教育要摆脱宗教的影响。
• • • •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二、完全人格的教育思想 三、对北京大学的改革 四、论教育独立
•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 蔡元培 (1868─1940),浙江绍兴人。近代著名革命家、 思想家、教育家。 • 自幼通习经史,25岁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 •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弃官回乡,就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校长)。 • 1901年夏,在上海南洋公学任特班总教习,1902年4月, 又发起中国教育会, 任会长。随后又创办爱国女校、爱国 学社,进行革命活动,1904年,与陶成章等成立光复会, 1905年,并入同盟会,担任上海分部负责人。 • 1907年赴德留学。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回国就任教育 总长,因不满袁世凯搞专制独裁,1912年7月辞职。
• 1926年回国,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蔡元培担任大学院 院长等一系列要职,促成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 • 他看出蒋介石也是搞专制独裁,遂于1928年8月辞去一切 职务,只保留中央研究院院长,致力于学术研究。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迁居香港,1940年3月5日病逝。 毛泽东誉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全集》 已由中华书局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还出版了《蔡元培教 育文选》和《蔡元培年谱长编》。
• • • • •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学校建立了一批文理科研究所。 学校经常举办学术活动,开展讨论、讲演等。 学生自己也组织了一些研究会,办了一些刊物。 学校办有消费公社、银行,学生的课外活动可谓丰富多彩。 经过蔡元培的改革,北京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民主 气息极浓 ,成为全国著名的学术中心和新思潮的发源地。 • 北大的改革对中国高等教育也产生了强烈影响,许多改革经 验为其他高校所吸收,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 • • • • •
(四)提高学生的品德水平和活动能力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而非升官发财的阶梯 。 要求学生改变求学动机,重在砥砺德行,严格要求自己。 应有研究学术的意趣,更要有研究学术的人格。 注重在学生中大力培养新的道德,消除旧的不良习气。 学校组织了学生‚进德会‛,分甲乙丙三级,对会员的行 为要求都十分具体,逐次提高。
• 二、完全人格的教育思想 •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完全人格‛,或‚养成健全 之人格‛,追求的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和谐融通。他认为人 具有三个方面的本性: • 一是具有知、情、意的心理现象, • 二是兼有个性和群性, • 三是兼有肉体和精神方面的需要。 • 这些自然本性是人潜在发展的基础,本无所谓善恶,但要 靠教育才能向健康方向发展,健全的人格就是要在这三个 方面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蔡元培将五育视为完整的有机整体。 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 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 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 美育者,神经系也,用以传导; 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 象可求。
• 三、对北京大学的改革 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大进行了大 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措施有: • (一)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 蔡元培认为,大学之大,就体现在‚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上。提出以‚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为办学 方针。 • 重视图书馆建设,网罗各方面人才来北大执教。 聘用教员 的惟一标准就是学术造诣。
• (三)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教授治校 • 主张学习德国大学的管理方法,组成健全的教授会,使学 校不因校长一人去留而引起动荡。 • 首先建立了评议会,每5名教授选举评议员一人,全校共 19位,校长担任评议长,凡涉及校务全局的兴废举措,均 需经评议会审核通过。 • 又设立了教授会,各系共11个学科教授会,系主任由各学 科教授公举,任期三年,其职责是分管各学科的教务和教 学工作。由各学科教授会主任组成教务处,教务长由主任 们推选,任期一年。
• 蔡元培进行了学科调整,将北大原有的文、理、法、商、工 等多科,改为文、理、法三科。商归入法科,工科并入北洋 大学。1919年,又取消三科界限,在全校设立11个系,要求 文理兼习,均实行选科制。 • 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大类,课程量按学 分计算。考试只有学科的课程考试,而没有传统的班级课程 考试。学生可能提前毕业,也可以滞后毕业,增加了教学的 灵活性。 • 还建立了旁听制度,课堂向社会开放。规定必须用本国语言 讲课,积极应用白话文教材。将体育定为正式课程,每周3 小时。同时大力提倡美育,设美学课和美育室,蔡元培亲自 讲课。北大的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
• 军国民教育,其社会意义是‚强兵‛。军国民教育从个人 发展的角度说就是体育。 • 实利主义教育,其社会意义是‚富国‛。从个人发展的角 度说就是智育。 • 公民道德教育。兵强则可能借以欺凌他人,国富则可能助 长腐化堕落。所以必须提倡公民道德教育。从个人而言, 认为在人的知、情、意中,意志是人生的主题,而德育正 是决定人的意志的,辨明善恶决定了人们行善的意志。
• 蔡元培受康德二元论哲学思想的影响,认为世界可分为两 个部分: • 一为现象世界,就是客观的现实世界。 • 二为实体世界,是高于现实、超越现实的,它不可直接体 验,全靠感悟。 • 人既要立足于现象世界,又要向实体世界迈进,这才是完 全人格,也正是教育的目标。 • 从这一理论基础出发,完全人格教育可以分为五项, • 属于现象世界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 教育,分别相当于体育、智育和德育。 • 属于实体世界的有世界观教育, • 美育则是联系二者的桥梁。
• 1915年6月,蔡元培与李石曾、吴稚晖、吴玉章等人组织勤 工俭学会,后又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任中方会长。 • 1916年12月,蔡元培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大进行 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 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科学社、中华教育改进社等教育社团 建立,他都是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又是全国教育会联合会 的主要成员。他还是我国最早提议建立教育工会的人。 • ‚五四运动‛爆发,他同情学生的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 学生。 • 1923年,抗议北洋政府任命反动政客彭允彝为教育部长,辞 去北大校长职务,再度赴欧洲考察。
• 世界观教育,这是培养人超乎现世之观念的最高层次的教 育。 • 世界观教育不可言传、只可意会,说不出具体的方法和内 容来。最好的途径是通过美育来达到世界观教育的目的。 所以五育中可以具体实施的只有德、智、体、美四育。 • 美育,即‚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 也‛。蔡元培指出,美的特点,一是具有普遍性,二是具 有超越性,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能使人得到精神境界 的超脱,从而向实体世界过渡。
• (二)调整系科结构,改革教学制度 • 蔡元培认为,学与术是相互关联而又有所区别的,学为理, 术为用。学与术的关系,从次序来看,术是第一性的,在 应用中才能产生理论;从重要性看,则学更重要,理论高 度不够,应用技术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所以‚学为基本, 术为支干‛ 。 • 按学科划分,文、理科是学,法、商、医、工、农皆属于 术,教学的目的和方式各有不同。 • 一所高校既搞理论又搞应用是难以搞好的,他主张仿效德、 法等国的制度,‚治学者可谓之‘大学’,治术者可谓之 ‘高等专门学校’。两者有性质之别,而不必有年限与程 度之差。‛
• 教育独立应该包括: • 第一,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作教育 经费,不能移用。 • 第二,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 下,要由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 • 第三,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 • 第四,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 书。 • 第五,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要旨在于以资产阶级 教育代替封建教育。 • 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与民 主、科学的思想,在近代反对帝国主义文化教育 侵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的斗争中起了重大 的作用。 • 由于他的努力,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 民主教育制度,推动了中国教育新的重要发展。
• 四、论教育独立 • 教育独立论出现背景: • 1922年3月,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提出教育一是要 独立于政党,二是要独立于宗教,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 保有独立的地位。 • 他认为教育以人为本,而政党以事业为本;教育求远效,而 政党求近功,二者在方向上就有矛盾。 • 再加上执政党的更换以及党内政策的变换不定,教育不得不 跟着变来变去,是无法办出成效的,所以教育应摆脱政党的 控制。 • 教育讲究尊重个性,而宗教总是要人盲从;教育追求前进, 而宗教趋于保守,尤其是教会学校借办学诱使青年信奉基督 教,更是害人不浅,所以教育要摆脱宗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