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氨基酸分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生物化学和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
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是了解其性质和结构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法对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分离和鉴定,以探究纸层析法在氨基酸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混合氨基酸溶液、纸层析纸、色谱槽和色谱溶液。
2. 制备纸层析纸:将纸层析纸剪成适当大小的长方形,用铅笔在距离底部1.5cm处画一条水平线,再在该线上距离左边1cm处画一个小点。
3. 装置纸层析槽:将纸层析纸的底端浸入色谱槽中,确保纸层析纸上方的溶液不超过纸层析纸的底端。
4. 样品加载:用微量吸管将混合氨基酸溶液滴在纸层析纸上的小点上,尽量避免溶液滴到纸层析纸以下的溶液中。
5. 开始分离:将色谱槽盖好,待溶液上升至纸层析纸的顶端时,取出纸层析纸,迅速标记各个斑点的位置。
6. 斑点分析:将纸层析纸放入紫外灯下观察,记录各个斑点的颜色和位置。
结果与讨论:通过纸层析法,我们成功地将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在紫外灯下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纸层析纸上出现了多个斑点。
根据斑点的颜色和位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中的化合物。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混合氨基酸溶液包含了苏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三种氨基酸。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纸层析纸上出现了三个主要的斑点。
根据颜色和位置的初步判断,我们可以推测第一个斑点为苏氨酸,第二个斑点为甘氨酸,第三个斑点为丙氨酸。
然而,仅凭颜色和位置的初步判断还不足以确定化合物的身份。
为了进一步确认各个斑点的化合物,我们可以利用已知标准物质进行对照。
通过比较已知标准物质的斑点与实验样品的斑点,我们可以准确地鉴定各个斑点所代表的氨基酸。
结论:通过纸层析法,我们成功地对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根据初步判断,我们可以推测出混合溶液中的苏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存在。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1)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1)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纸层析法将混合氨基酸分离并鉴定其种类及含量。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的原理是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纸质或硅胶薄层中移动的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对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准确分离。
对于氨基酸而言,其分子结构均包含有羧基和氨基,因此都是具有弱酸和弱碱性的。
通过没食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缓冲液,可使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逐渐向上移动,从而实现了混合氨基酸的分离。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滤纸、混合氨基酸标准溶液、混合缓冲液、酸性洗涤液、碱性洗涤液及定量分装棒。
2. 在滤纸的底端画一个以棕色标识的线,表示样品的注入位置。
3. 用定量分装棒把混合溶液从注入位置滴入滤纸中,约需滴入 5 μl。
4. 将悬浊液放在平台上,加入具有吸附性但不溶于缓冲液的薄层纸片,等待它变成透明状态。
5. 将滤纸放入盒中,使其完全覆盖盒底,并加入混合缓冲液。
6. 等待溶液上升至顶端时立即取出滤纸,并在溶液升至预定高度后标注液位高度。
7. 筛选并选择相应的染色剂将其喷在纸层析板上,以便于观察分离效果。
四、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纸层析图的分析,可以确定混合溶液中所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及各种氨基酸的比例。
在该纸层析图上,靠近底部的区域标示着杂质的位置,应当忽略不计。
通过纸层析图,我们得到了以下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结果:1. Alanine(6μg)2. Leucine(4μg)3. Isoleucine(3μg)4. Phenylalanine(1μg)5. Tyrosine(1μg)六、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结果表明,纸层析法能够成功地将混合溶液中的氨基酸分离,并且通过染色剂的辅助,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氨基酸的分散情况。
此外,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混合溶液中所含有的各种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氨基酸分析实训课总结报告
一、引言氨基酸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
氨基酸分析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实验技术,对于研究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我参加了氨基酸分析实训课程,通过学习氨基酸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以及实验操作等,对氨基酸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课程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课程概述1. 课程背景氨基酸分析实训课程是生物化学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氨基酸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操作技巧,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内容实训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氨基酸的基本概念:介绍氨基酸的结构、分类、性质和功能等。
(2)氨基酸分析方法:讲解氨基酸的测定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3)实验操作:进行氨基酸的提取、纯化、鉴定和含量测定等实验操作。
(4)数据处理与分析:学习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三、实训过程及收获1. 实训过程实训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两个阶段。
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氨基酸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及实验原理。
在实验操作阶段,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一:氨基酸的提取与鉴定实验目的:掌握氨基酸的提取方法,鉴定氨基酸的种类。
实验过程: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适量的溶剂进行提取,通过比色法鉴定氨基酸的种类。
(2)实验二:氨基酸含量测定实验目的:掌握氨基酸含量测定的方法,计算氨基酸的含量。
实验过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酸含量,通过峰面积计算氨基酸含量。
(3)实验三:氨基酸代谢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氨基酸代谢过程,观察代谢产物的变化。
实验过程:将动物肝脏进行匀浆处理,加入底物和酶,观察代谢产物的变化。
2. 实训收获(1)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通过本次实训,我熟练掌握了氨基酸的提取、纯化、鉴定和含量测定等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生物化学经典实验——纸层析法分析氨基酸
2cm
图1. 点 样
展层剂 展层剂 图2. 滤纸的缝合
➢ 3、平衡 点样以后将滤纸与层析缸用配好的 溶剂系统蒸汽来饱和,这个过程称为平衡 (30min) ,否则,滤纸会从溶剂中吸收水分,溶 剂也会从滤纸表面挥发,使溶剂系统的组分发 生改变,严重时纸上会出现不同水平的溶剂前 沿,影响层析效果。
纸上层析的原理
常以水和有机溶剂作为展层剂;水和有机溶剂互 溶后形成两个相:一个是饱和了有机溶剂后的水相, 一个是饱和了水后的有机溶剂相。由于滤纸纤维素 上的羟基和水分子有较大的亲和力, 其吸附的水相 为固定相, 有机溶剂相为移动相。
由于物质的极性大小不同,在两相中分配比例有 所差异。极性小的物质在有机相中分配较多,随有 机相移动较快;而极性大的物质在水相中分配较多, 移动相对较慢,从而将极性不同的物质分开
➢ 4、展层 向层析缸中加入层析溶剂(高约
1.5cm) ,液层不要超过点样线,将滤纸点样点 朝下放入层析溶剂中,将层析缸密闭,待溶剂 到达滤纸上边线1-2cm时取出冷风吹干。
➢ 5、显色 用喷雾器向滤纸上均匀喷洒0.1%茚
三酮,热风吹干(加快反应)反应显色(或晾干后, 将滤纸放入烘箱中80-100℃,烘烤5分钟后 ),滤 纸上即显出紫红色或黄色的氨基酸斑点。
在相同的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其固定 的Rf值。 Rf值的定义为: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影响Rf值的因素有:
①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 ②展层所用溶剂系统; ③展层剂pH值; ④展层时的温度; ⑤展层所用滤纸; ⑥展层的方向(横向,上行或下行)。
生物化学实验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实验氨基酸的纸层析法一、目的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
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
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
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
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
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三、实验仪器1、新华滤纸2、层析缸3、细线4、点样管5、橡皮筋6、电吹风7、喷雾器四、实验试剂1、混合氨基酸溶液(甘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溶液,苯丙氨酸溶液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五、试验步骤1、取滤纸剪成20×10厘米的滤纸条一张,在一端打孔,系一根细线,在另一端2~3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中间画一圆点(原点)。
2、取毛细管一支(回收),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原点处点样,样点直径不宜超过5mm,每点一次用吹风机吹干,点2~3次为佳。
3、点样后将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展层,注意点样线要高于层析液面,滤纸不要贴在层析缸璧上,当展层至另一端1~2cm处时,停止展层(大约2~3小时)。
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
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化学物质的实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生物化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纸层析法在氨基酸分析中的应用。
一、实验原理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是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手段。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氨基,可以通过纸层析法实现其分离。
纸层析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间不同的吸附性能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纸层析实验中,将试样涂在纸层析片(通常为滤纸)的一侧,并将其放入溶剂(通常为水、丙酮、甲醇等)中,溶剂会沿纸层析片向上移动,分离出不同物质组分。
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氨基分别具有不同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因此在纸层析分离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吸附行为。
例如,疏水性较强的疏水基团会被生物样品或溶剂吸附,从而较慢地从纸层析片上移动,这些氨基酸通常出现在较高位置;而亲水性较强的羧基团则会被水吸附,因此移动速度较快,这些氨基酸通常出现在较低位置。
二、实验步骤1、制备样品:取大约1mg的氨基酸标准品或被测样品,加入1mL的去离子水中,并轻轻搅拌,制成1mmol/L的溶液。
2、制备纸层析片:取一张长约50cm的滤纸,将其叠成4层,然后将中间部分剪成30cm的长条,每条的宽度为1cm左右,用铅笔在底部标记出位置,离开1cm到1.5cm的距离。
3、涂样:在每个标记位置上滴加不同氨基酸溶液,每次加约5µL。
所有样品均按照氨基酸的相对极性从小到大进行涂样,从左到右编号,以便于鉴定。
4、溶剂选择:选择一种适宜的溶剂,通常为水、丙酮、甲醇等。
将滤纸上端放入溶剂中,约1cm左右的位置即可。
5、开始实验:用三角架和夹子将滤纸张贴在玻璃板上,使其呈现较小的倾斜面。
在滤纸的底部悬挂一张白纸,以便于观察样品在纸层析上的位置变化。
待溶剂无法再升高时,实验结束。
6、结果读取:按照行(从上到下)顺序,观察样品的移动距离。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纸层析法可以分离并识别出存在于试样中的氨基酸分子,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样品从纸层析片底部开始向上移动的情况,可以确认每个氨基酸的相对位置和含量。
氨基酸分析
姓 名:XXX
学 号:XXXXXXXXXX
专业年级:XXXXXXXXXXX
组 别:第二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实验日期
2016-10-25
实验地点
第二实验室
合作者
指导老师
评分
教师签名
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一般原理。
2、掌握氨基酸薄层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1.实验材料
(1)材料:分析样品(氨基酸混合液)、吸附剂(硅胶)、粘合剂(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氨基酸的异丙醇溶液(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展开-显色剂(正丁醇、乙酸、水、茚三酮溶液);
(2)器材:层析板、尺子、铅笔、烧杯、玻棒、量筒、吹风机、毛细管、层析缸、药匙、烘箱。
2.实验步骤
(1)实验流程:
④显色:
用热风吹干或在90℃下烘干30分钟,即可显出各层斑点。
四、结果与讨论:
1.结果:
(1)数据处理:
样品
斑点-原点
溶剂前缘-原点
Rf值
Ala
3.20
5.90
0.542
Gly
2.60
5.90
0.441
Arg
1.50
5.90
0.254
混合点1
1.50
5.90
0.254
混合点2
2.60
5.90
0.441
3、掌握如何根据移动速率(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即氨基酸混合液)。
二、实验原理
1.薄层层析法是色谱分析技术的一种。
一般是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当液相(展开溶剂)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分分离开来)
生物化学实验 氨基酸纸层析
四、操作:
1、点样:在滤纸下边约2cm处用铅笔划一条线, 用毛细管虹吸氨基酸溶液,轻轻地在2cm处点 样,用吹风机(冷)吹干,然后把滤纸缝合,缝 合时要间隔一点距离(固定三点)。
2、展层:将滤纸直立于盛有展层剂的溶器中(点 样的一端朝下),盖上盖子,待50-60min后取 出滤纸,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线,用吹风机 (冷)吹干,再把滤纸线剪开,用茚三酮显色剂 喷在滤纸上,用热风吹干,即可显出氨基酸斑 点。
五.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1. 层析图谱。 2、计算各种氨基酸的Rf值。 3. 讨论。
层析的分离效果用Rf值(迁移率)表示:Rf=X/Y X:点样点到氨基酸的距离。 Y:点样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三.试剂与器材:
1.标准溶液:分别称取各种氨基酸4mg,分别溶于 1ml蒸馏水中。
2.标准氨基酸混合液:将上述几种氨基酸各称取 4mg共同溶解于1ml蒸馏水中。
3.展层剂:正丁醇:80%甲酸:H2O=15:3:2(V/V)。 4.显色剂:茚三酮,0.5g溶于100 ml无水丙酮于
1 氨基酸纸层析
一.目的:学习纸层析原理和基本操作。
二.基本原理—分配层析: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系统中分配系 数不同而分离。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的温度、 压力和溶剂中,某种物质分配达到平衡时在两 个溶剂中的浓度比值。纸层析的固定相:滤纸 上吸附的水;流动相:有机溶剂。
纸层析中,当溶剂流过样品,进入无机溶质区,此时又重新进行分配, 一部分溶质从有机相移入水相。当有机相不断 流动时,溶质也就不断进行分配,沿着有机相 方向移动。溶质中各种不同组分有不同的分配 系数,移动速度也不同,从而使物质得到分离。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氨基酸纸层析技术,通过纸层析分离和定性鉴定氨基酸。
实验原理:氨基酸的纸层析是利用氨基酸对不同的升华剂的选择性吸附而实现分离的一种分析方法。
纸层析方法较简便、快速,并能够同时分离、定量、定性分子。
这使它在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微量分析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实验过程:1.准备氨基酸标准溶液:取苯丙氨酸、天门冬酰胺酸、色氨酸、赖氨酸、小麦谷氨酸和组氨酸各10毫克,加入10毫升0.02mol/L HCl和1滴10%酚酞指示剂,用水定容至100毫升。
2.制备氨基酸样品:取1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0.3克氨基酸溶液混合,使其溶解并加热至沸腾,将样品冷却到室温,并加入1毫升0.02mol/L盐酸。
3.准备纸层析板:将富马酸纸(6cm*0.8cm)沿宽度中心折叠,使其成为4cm*0.8cm的大小;将纸上端用20毫升1-丙醇-甲醛-草酸钾(6:0.4:4)振荡2次,再用烘箱烘干,使其完全干燥。
4.纸层析:将样品以细滴的形式滴在纸层析板下端处,将纸放入深度为2-3厘米的玻璃瓶中,瓶底加入1毫升0.2mol/L HCl溶液,并将其密封。
板上的液相在升华过程中被移动,当溶剂距离顶端紫色标记线1厘米时把纸层析取出,用乙醇-水(1:1)固定,并在水龙头下冲洗。
5.涂上氨基酸显色剂:将纸层析用10%磷酸液浸泡5-10分钟,使显色剂透彻纸层析板。
6.观察分析:根据分离的结果和标准溶液进行比较,以鉴定和定量分析被检测的氨基酸。
实验结果:在纸层析板上,分离了7种氨基酸。
在试验中,我们发现沿着纸层析板距离最短的氨基酸为小麦谷氨酸,距离最远的是组氨酸。
结果与标准溶液分析结果相符,可以证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氨基酸的分离和定性鉴定。
实验结论:该实验使用氨基酸纸层析技术,成功地将氨基酸分离并鉴定。
该方法应用广泛,简便易行,能够分离、定性、定量不同的化合物。
种类繁多、方法不断丰富,成为分析化学领域中重要的分析手段。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法对不同氨基酸溶液进行分离和检测,以研究其迁移率和相对极性的差异。
通过选取适当的溶剂系统和纸层析条件,我们成功地分离了五种常见氨基酸,并确定了它们在纸上的迁移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快速且有效的技术,可用于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
引言:氨基酸是生物体中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生物体的代谢、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快速、准确地分离和检测氨基酸,科学家们发展出了多种分析技术,其中之一就是纸层析法。
纸层析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吸附剂(纸)上的迁移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药物研究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法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鉴定,以深入了解氨基酸的性质和特点。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氨基酸样品:丙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
- 层析纸:常规过滤纸。
- 层析溶剂:正丁醇/蒸馏水(7:3)混合液。
2. 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溶液:将每种氨基酸样品分别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制备浓度为0.1 mol/L的氨基酸溶液。
2. 准备层析纸:在纸层析仪中放置一条纸带,细细地描绘线8 cm以上,标明起始点和结束点。
3. 样品加载:使用吸管或微量注射器,将每种氨基酸溶液滴于纸带的起始点上,注意避免溶液的扩散。
4. 层析过程:将纸带放入层析仪中,加入适量的层析溶液至稍高于纸带的底部,待溶液达到上端时取出纸带,立即标记氨基酸的悬浮位置。
5. 结果分析:测量标记点距离起始点的距离,并计算各氨基酸的迁移率。
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分离了丙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和甘氨酸这五种常见氨基酸。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不同氨基酸在纸上的迁移率存在一定差异。
迁移率较大的氨基酸,其在纸上的可见位置相对靠近起始点;而迁移率较小的氨基酸,则迁移较慢,位置较远。
这种差异主要与氨基酸的极性有关。
极性较大的氨基酸更容易与层析纸上的极性团结合,从而减缓其迁移速度;而极性较小的氨基酸则与层析纸上的极性团的作用较弱,迁移速度较快。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生化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年级: 2013级临床医学(妇幼医学)组别:第二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名称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日期2014-10-13 实验地点第二实验室合作者指导老师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一)实验目的利用薄层层析法测定混合氨基酸中各分离斑点的Rf值,以分离和鉴别混合氨基酸的成分。
(二)实验原理①薄层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由于吸附剂(本实验采用硅胶)对各种氨基酸的吸附能力不一样,而且不同氨基酸在展开剂中的溶解速度以及在薄板上移动速度也不相同,所以利用此法可将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吸附在薄板的不同位置上,达到分离的效果。
②氨基酸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可与氨基酸发生显色反应,使氨基酸斑点呈现紫色,使我们可以测定氨基酸Rf值。
③通过所测得混合氨基酸各成分的Rf值与单种氨基酸Rf值的对比来鉴别混合氨基酸的成分。
(三)实验材料实验样品:①丙氨酸②精氨酸③甘氨酸④混合氨基酸主要试剂:①硅胶粉②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 ③展层-显色剂仪器及器材:天平、小烧杯、小勺子、移液管、玻璃板、铅笔、尺子(四)实验步骤:实验流程图操作步骤①用天平称取3.0g 硅胶于小烧杯中,另用移液管取8ml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硅胶混合,搅拌均匀成糊状。
②把做好的糊状物均匀涂在一块干净的玻璃板上,晾干备用。
③取另一块已经做好的展板,在距其底边2cm 处的水平线上均匀确定4个点并用铅笔标记。
用毛细吸管分别吸取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混合氨基酸依次点在4个点上。
④待样品干了之后就放进展层-显色液中进行层析分离氨基酸。
⑤待层析液上升到超过展板长度三分之二时取出,用铅笔画出溶剂前缘后交由老师统一帮我们烘干。
⑥烘干后取回展板,测定各斑点中心到样品原点中心的距离(a )以及溶剂前缘至样品原点中心的距离(h )。
⑦数据记录、计算Rf=a/h ×100%123平均a值溶剂前缘至样品原点中心距离(h)Rf值注意事项:①点样斑点直径大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来说样品斑点直径不应超过2mm,否则易造成相互交叉或拖尾。
生物化学(上)实验
生物化学(上)实验实验一、氨基酸的纸层析一、实验目的:1、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并掌握纸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2、掌握影响分配系数的因素。
3、学会分析未知样品的氨基酸成分。
二、原理滤纸层析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有机相流经固定相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物质在两相间不断分配而得到分离。
溶质在滤纸上的移动速度用Rf值表示:R f=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物质结构、溶剂系统的物质组成等因素都会影响Rf值。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1、实验材料:谷氨酸、组氨酸、脯氨酸、亮氨酸标准品2、仪器:(1)毛细管(2)电热吹风机(3)层析缸(4)层析滤纸(5)小型玻璃喷雾器(6)铅笔、直尺等。
3、试剂:(1)氨基酸标准溶液:亮氨酸、脯氨酸、谷氨酸、组氨酸标准品。
(2)溶剂系统:正丁醇:甲酸:水=15:3:2(体积比)摇匀;(3)0.25%的水合茚三酮溶液。
四、实验步骤:1、样品的准备:称取谷氨酸、组氨酸、脯氨酸、亮氨酸标准品各1mg混合溶于10%异丙醇中。
2、滤纸的准备:取一长方形滤纸,在滤纸纵向对应的两边距边沿2cm处,各画两条平行线,一条作前沿标志,一条作点样线,在点线上每隔2cm画一个“+”作为点样位置,共5个点。
3、点样:用毛细管点样,中间的点混合氨基酸,两侧点四种标准氨基酸;每个点样点重复点5次,每点一次用电吹风吹干后再点下次(此时,用冷风吹干,防止氨基酸变性降解),点样点的直径应控制在2mm左右,点样完毕用大头针将滤纸做成筒形,点样面向外,注意纸的两边不要接触。
4、展层:向层析缸中加入层析溶剂,液层不要超过点样线,(高约1.5cm,约50-60ml 溶剂)将滤纸点样点朝下放入层析溶剂中,将层析缸密闭,待溶剂到达标志线后取出,冷风吹干。
5、显色:用喷雾器将0.25%茚三酮显色剂均匀喷在滤纸上,热风(加快反应)反应吹干显色。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实验报告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实验报告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氨基酸的性质和分离鉴定方法对于生物化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手段,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鉴定。
实验一:氨基酸的提取首先,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食物来源——鸡蛋,作为提取氨基酸的样品。
将鸡蛋清与硫酸钠混合,用醋酸钠调节酸碱度,然后用乙醇沉淀蛋白质,最后用氯化钠溶液洗涤沉淀。
通过这一步骤,我们成功地将氨基酸从鸡蛋中提取出来。
实验二:氨基酸的分离接下来,我们使用离心管中的层析柱进行氨基酸的分离。
将提取得到的氨基酸溶液注入层析柱,通过不同溶剂的渗透作用,不同的氨基酸会以不同的速率通过层析柱,从而实现分离。
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不同氨基酸的分离程度。
实验三:氨基酸的鉴定为了进一步确定分离得到的氨基酸的类型,我们使用了二氯化二硼试剂进行鉴定。
将分离得到的氨基酸溶液与二氯化二硼试剂混合,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不同氨基酸与二氯化二硼反应后会产生不同的颜色,从而可以鉴定氨基酸的类型。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一,我们成功地从鸡蛋中提取出氨基酸,并得到了一定浓度的氨基酸溶液。
实验二中,我们使用层析柱对氨基酸进行了初步分离,观察到溶液中出现了不同颜色的带状区域,表明氨基酸已经分离开来。
在实验三中,通过与二氯化二硼试剂的反应,我们进一步确定了分离得到的氨基酸的类型。
根据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出溶液中存在的氨基酸种类。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分离和鉴定了氨基酸。
这一系列实验手段为我们深入了解氨基酸的性质和结构提供了基础。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来分析不同食物中的氨基酸成分,进一步探索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总结: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实验是生物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提取、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实验技术,还对氨基酸的性质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氨基酸紫外光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绘制紫外吸收光谱曲线,并了解其特征。
3. 掌握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4. 了解不同氨基酸的紫外吸收光谱特点及其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氨基酸分子中的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时,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紫外-可见光,从而产生吸收光谱。
通过测量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绘制出氨基酸的紫外吸收光谱曲线。
根据Lambert-Beer定律,吸光度(A)与溶液浓度(c)和光程(b)成正比,即A = εcl,其中ε为摩尔吸光系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数。
通过测定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氨基酸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器、容量瓶、试管等。
2. 试剂:氨基酸标准品(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0.1 mol/L NaOH溶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氨基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氨基酸标准品,用0.1 mol/L NaOH溶液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配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2. 吸收光谱测定:将标准溶液分别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200-400 nm 波长范围内扫描,记录吸光度值。
3. 绘制吸收光谱曲线: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的紫外吸收光谱曲线。
4. 定性分析:根据吸收光谱曲线的特征,判断未知样品中是否含有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
5. 定量测定:选择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根据标准曲线或Lambert-Beer定律,计算未知样品中氨基酸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的紫外吸收光谱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氨基酸紫外吸收光谱曲线从图1可以看出,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在紫外光区均有明显的吸收峰,且各自具有不同的最大吸收波长。
生物化学实验 实验二 氨基酸纸层析
喷雾器均匀喷上 茚三酮溶液,电吹 风热风吹干至看到 AA紫色斑点。用铅 笔将图谱上的斑点 圈出,测斑点及溶 剂前沿距原点的距 离,计算Rf值。
1
2
3
4
5
6
7
8
9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计算各斑点的Rf值 2.指出混合氨基酸样品中各斑点分别应为何种氨基酸,为什么?
α=
溶质在溶剂Ⅰ(固相)中的浓度 溶质在溶剂Ⅱ(液相)中的浓度
4. 纸层析
以滤纸为支持物而进行的层析 固定相:滤纸纤维吸附的水 流动相:被水饱和的有机溶剂
纸层析是分配层析的一种,在滤纸上水被吸附在纤维素的 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当有机相沿纸流动经过层析点时,层析 点上溶质就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进行分配。由于溶质中各组分 的分配系数不同,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2.层析法的种类:
依据被分离物性质不同分为:吸附层 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亲和层 析、分配层析、聚焦层析
依据操作方式不同又分为:纸层析、 柱层析、薄层层析
3.分配层析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 解性能不同,即分配分配系数不同,而将其分开。
分配系数
当把一种物质在两种不混溶的溶剂中振荡时, 它将在这两相中不均匀的分配。达到平衡时,这 种物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该 常数就是分配系数
慢;极性越弱, Rf值越大,移动越快。 溶剂系统pH:
溶剂系统pH会影响极性基团的解离
除此之外,滤纸及温度和层析时间,都会对Rf值产生影响。
三、实验试剂及器材
1.试剂 0.5%(W/V茚三酮溶液 标准氨基酸溶液: (1)0.4%Ala, (2)0.4%Leu, (3)0.4%Asp(4) 0.4%Lys 氨基酸混合液: Ala,Leu, Asp混合配制 溶剂系统:正丁醇:88%甲酸:水(15:3:2,V/V)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对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实验,掌握氨基酸的分离技术和鉴定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氨基酸是生命体系中的重要有机分子,它们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
在实验中,我们将利用离心分离、薄层色谱等技术,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鉴定。
实验步骤:
1. 将混合氨基酸样品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得到氨基酸溶液。
2. 利用离心技术,将氨基酸溶液中的杂质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氨基酸溶液。
3. 将纯净的氨基酸溶液加载到薄层色谱板上,进行薄层色谱分离。
4. 根据薄层色谱结果,对氨基酸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
经过离心分离和薄层色谱分离,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混合氨基酸样品中的各种
氨基酸,并且得到了它们的定量数据。
通过比对标准氨基酸的色谱图谱,我们
成功地鉴定出了样品中的各种氨基酸成分。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氨基酸的分离技术和鉴定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
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我们对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
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化学实验,通过本次实验,我
们不仅掌握了氨基酸的分离技术和鉴定方法,还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
析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生物化学实验-氨基酸分析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氨基酸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titleofexperimetn)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地点(labno.)指导老师(instructor)实验日期(dateofexperiment)合作者(partner)总分(totalscore)xx教师签名(signature)李某某批改日期(date)【实验报告第一部分(预习报告内容):①实验原理、②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样品、主要试剂、主要仪器与器材)、③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流程、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评分(满分30分):xx】一、预习报告实验原理:层析(chromatography):利用混合物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及测定的方法。
固定相(stationaryphase)层析体质的一个基质。
能与待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可逆的吸附、溶解、交换等作用。
流动相(mobilephase)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贷分离的物质朝着一个方向运动的液体或气体。
迁移率(rateofflow,rf)一定条件下,在特定时间内某一组份在固定相移动的距离与流动相本身移动的距离之比值,rf值≤1。
层析原理:层析体系由一个固定相和一个流动相组成。
流动相对固定相做相对运动,从而推动待分离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固定相向前移动。
样品中各组份物理化学性质不同,与两相发生相互作用的能力不同,被流动相推动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和移动速度不同,一定时间后,不同组份就可以在固定相上分离。
根据固定相基质的形式,层析可分为纸层析、薄层层析和柱层析。
薄层层析是在玻璃或塑料等光滑表面铺一层很薄的基质进行层析。
薄层层析(thinlayerchromatography,tlc):是将吸附剂均匀地在玻璃板上铺成薄层(固定相),再把样品点在薄层板一端,再把板的这端浸入适当的溶剂(流动相)在薄层板上扩展。
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份分离出来。
本次实验:具体原理:当流动相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氨基酸鉴定实验报告
氨基酸鉴定(纸层析法)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一.实验目的1.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3.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1)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也是定性或定量测定多肽、核酸碱基、糖、有机酸、维生素、抗菌素等物质的一种分离分析工具。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相。
在层析时,将样品点在距滤纸一端约2~3cm的某一处,该点称为原点;然后在密闭容器中层析溶剂沿滤纸的一个方向进行展层,这样混合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分配,由于分配系数(Kd)不同,结果它们分布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可用比移值(rate of flow, Rf)来表示。
所谓Rf,是指在纸层析中,从原点至氨基酸停留点(又称为层析点)中心的距离(X)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Y)的比值: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
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温度、湿度、层析滤纸的型号和质量等因素有关。
2)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电泳的概念:带电物质在电场中向相反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醋酸纤维是纤维素的醋酸酯,由纤维素的羟基经乙酰化而成。
涂抹成均匀的薄膜则成为醋酸纤维素薄膜。
该膜具有均一的泡沫状的结构,有强渗透性,厚度约为120微米。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有以下优点:微量、快速、简便、分辨力高、对样品无拖尾和吸附现象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在pH值小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正离子,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在pH值大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血清中含有数种蛋白质,它们所具有的可解离基团不同,在同一pH的溶液中,所带净电荷不同,故可利用电泳法将它们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第一部分(预习报告内容)
:①实验原理、②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样品、主要试剂、主要仪器与器材)、③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流程、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评分(满分30分):】
一、预习报告
实验原理:
根据固定相基质的形式,层析可分为纸层析、薄层层析和柱层析。
薄层层析是在玻
璃或塑料等光滑表面铺一层很薄的基质进行层析。
薄层层析( ,):是将吸附剂均匀地在玻璃板上铺成薄层(固定相),再把样品点在薄层板一端,再把板的这端浸入适当的溶剂(流动相)在薄层板上扩展。
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份分离出来。
本次实验:
● 具体原理:当流动相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
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 吸附剂(固定相):硅胶(.)。
为使制成的薄层板不易松散,加入5%羟甲基纤维
素钠()作黏合剂。
●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和蒸馏水的混合液(80:10:10)。
● 展层-显色剂:按照10:1比例()混匀的展开剂和0.1%茚三酮溶液。
● 活化():在一定温度下,对吸附剂硅胶加热去除水分。
可使硅胶的活性提高,
吸附能力加强。
● 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生成的水合茚三酮在加热时被还原,
此产物与氨基酸加热分解产生的氨结合,以及另一分子水合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 值:
点的距离
对应溶剂前沿到样品原距离
斑点中心到样品原点的
Rf
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值)也是恒定的,因
此可以根据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实验材料:
●样品:
1、0.01丙氨酸;
2、 0.01精氨酸;
3、0.01甘氨酸;
4、混合氨基酸溶液。
●试剂:
1、硅胶(.)
2、0.5%羟甲基纤维素钠()
3、层展-显色剂:按照10:1比例()混匀的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和蒸馏水的混
合液(80:10:10))和0.1%茚三酮溶液。
●仪器及器材:
1、层析版(6×15)
2、小烧杯
3、量筒(10)
4、刻度尺
5、铅笔
6、毛细玻璃管
7、层析缸
8、烘箱
9、天平
10、药匙
实验步骤:
●实验流程:
●操作步骤:
步骤操作
(1)制板①调浆:称取硅胶3g,加入0.5%羟甲基纤维素钠8,调成均匀的糊状
②涂布:取洁净的干燥玻璃板涂层并涂抹震荡均匀
③干燥:将玻璃板水平放置,室温下放置0.5h,自然晾干至表面没有明显水渍
④活化:70°C烘干60
(2)点样①标记:用铅笔距底边2水平线上均匀确定4个点并做好标记。
每个样品间相距1
②点样:用毛细玻璃管分别吸取0.01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混合氨基酸溶
液,轻轻接触薄层表面点样。
加样原点扩散直径不超过2
(3)层析将薄层板点样端浸入展层-显色剂,展层-显色剂液面应低于点样线。
盖好层析缸盖,上行展层。
当层展剂前沿到达薄板二分之一时,停止展层,取出薄板,用铅笔描出溶
剂的前沿界线。
(4)显色90℃下烘干30,即可显出各层斑点
●注意事项:
1、玻璃板要清洁平整无油污;
2、去掉玻璃板侧缘的硅胶粉,否则层析时会有较强的边缘效应;
3、点样时轻触疾起,避免重复点样和斑点过大产生交叉和拖尾;
4、毛细玻璃管用完放回原来的烧杯里;
5、避免用手接触层析板,避免用手握层析板的下半部分;
6、层析板放入层析缸时底端应放置水平,以防倾斜放置使展层方向与薄板下缘不垂直,不好处理数据;
7、样点不能浸入到溶液中;
8、层析缸盖应作密封处理防止挥发。
【实验报告第二部分(实验记录):①主要实验条件(如材料的来源、质量;试剂的规格、用量、浓度;实验时间、操作要点中的技巧、失误等,以便总结实验时进行核对和作为查找成败原因的参考依据);②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加入试剂后溶液颜色的变化);③原始实验数据。
评分(满分20分):】
二、实验记录
(一共做了两组实验,以作对照)
主要实验条件:
●材料:
1、硅胶(.)
2、玻璃板。
要求干净干燥。
●试剂:
1、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8
2、0.01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混合氨基酸溶液。
各取毛细管2高左右,扩散
不超2
3、展层-显色液,层析缸内深度1-2
●操作要点:
1、制板时,尽量快地将混合匀浆倒在玻璃板上,易于铺匀。
2、层析板晾干时尽量保持水平,避免强风猛吹,否则制作的板厚薄不均。
3、活化时烘干以背面无水渍为准。
4、点样时要轻触疾起。
5、点样完毕将层析板放入层析缸时,要保持层析板下缘水平。
6、展层-显色剂液面应低于点样线,展层剂前沿大概跑到1/2处时取出
7、避免手触碰层析板和点样端边缘。
实验现象:
●第一组:
1、制板后,约60晾干。
2、点样时,第三个点点得较轻,其他点扩散后大小适中,不超2。
3、因层析缸不平整,浸入展层-显色液时层析板有些倾斜。
4、在层析约45后溶剂前沿到达层析板的1/2处左右,取出并烘干。
溶剂前沿是一
条凹陷明显的曲线。
5、在利用烤箱烘干后,层析板上出现5个倾斜的蓝紫色斑点,第一和第三个点相对
模糊。
第一个点有拖尾现象,第三个点明显较其他点小,显色不明显。
6、板的周缘边出现有明显蓝紫色丝带。
如图:
1、制板后,约30晾干。
2、点样时,点扩散后大小适中,不超2。
3、层展-显色剂前沿在前20水平几乎无凹陷,之后开始出现细小凹陷。
至25时前
沿到达层析板的1/2处左右,取出并烘干。
溶剂前沿是一条有轻微凹陷的曲线。
4、在利用烤箱烘干后,层析板上出现5个明显的蓝紫色斑点。
第三个颜色较浅。
5、板的周缘边出现些许蓝紫色丝带。
如图:
原始实验数据:
每个数据测量三次,取平均数。
表1 第一组原始数据记录表
色斑中心至样品原点中心距离()溶剂前缘至原点中心距离()
样品
测量1 测量2 测量3 平均数测量1 测量2 测量3 平均数精氨酸 1.21 1.19 1.20 1.20 4.50 4.50 4.50 4.50
丙氨酸 2.45 2.45 2.45 2.45 4.90 5.00 4.95 4.95
甘氨酸 2.45 2.51 2.48 2.48 5.00 5.08 5.04 5.04
混合1 1.20 1.16 1.18 1.18 5.14 5.16 5.15 5.15
混合2 2.50 2.51 2.51 2.51 5.14 5.16 5.15 5.15 说明:1、由于薄层板点样端浸入展层-显色剂时,板与液面有倾斜,故选取经过点样起点和止点的连线作为样品原点中心距离,再延长和前沿线的交点作为前缘至原点中心距离,得出的实验数据,以减少实验误差。
2、溶液前缘到样品原点的距离是指对应的溶液前缘到样品原点的距离。
表2 第二组原始数据记录表
色斑中心至样品原点中心距离()溶剂前缘至原点中心距离()
样品
测量1 测量2 测量3 平均数测量1 测量2 测量3 平均数精氨酸0.97 0.98 0.99 0.98 3.96 4.00 3.98 3.98 丙氨酸 1.76 1.72 1.74 1.74 3.74 3.75 3.73 3.74 甘氨酸 1.35 1.32 1.29 1.32 3.79 3.85 3.82 3.82 混合1 0.98 0.98 0.99 0.98 4.05 4.11 4.08 4.08 混合2 1.99 1.97 1.99 1.98 4.05 4.11 4.08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