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居环境文化的论文
人居环境学论文
引言
在一个及其重视生存智慧的国度里,中国人通过体察自然界江河竞流,山川俯仰的变化,从而格物致如,精心选择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形成了专门研究居住环境与营建布局之间关系的学科,即是风水学。风水文化源于中国,是中国传统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闪耀着神秘的幽光,十七世纪以后,风水文化走向世界,并在世界各地破土发芽,开花结果。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水热席卷全球,形成一种令人深思的文化现象。
4.2风水与水文地质学
现代水文地质学告诉我们,在地质构造中包涵和产生着各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学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会产生各种有益或有害的影响。传统风水学对所勘察的风水区位的地貌、水流、水质特别重视,有时还要闻尝土和水的气味,如水味甘甜应是吉地,如果水味苦涩则是不吉之地等。其中许多道理与现代水文地质学也是相合相通的。风水学中的“龙脉”思想,就是现代地质地理学关于山脉、水流与岩层的走向的学问。而风水中“保护龙脉”的思想,也与现代水文地质学说中的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观念相融洽。
2中国风水文化的理论基础
风水学的产生形成,是从河图、洛书演变而来的。追根溯源,它是与《易经》卦理分不开的。《易经》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就是《易经》研究和发展的源渊,更是中国风水文化的根基。随着历史的推进,先圣先哲又从中推演出道、气、阴阳、五行、八卦等,风水的理论逐步至臻完善。
阴阳的概念,萌发于古代先民观察天文地理的经验理知,最初以见日为阳,反之为阴。如昼为阳,夜为阴;云开见日为阳,乌云蔽日为阴;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等等[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诗经·公刘》:“既景既冈,相其阴阳”;《说文解字》:“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等等,就都为阴阳原义。风水理论言“阴阳”,除了其原始意义外,主要还是从山川自然和建筑之“道”之“理”,及审美追求的角度取义的。略如以下论说:“大矣哉,阴阳之理也。经之阴着生化,物情之母也;阳着生化,物情之父也。作天地之祖,为孕育之尊,顺之则亨,逆之则否。”(《黄帝宅经》);“阴阳变化,自然之道也,循而穷之,虽山川诡异,莫能逃焉”(《葬经》)[6]。
【精品】关于我国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探讨论文
关于我国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探讨论文小城镇的发展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在此进程中,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现状令人担忧,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保护生态环境、人文古迹,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既有利于提高小城镇人居环境,又将有利于小城镇的经济发展。
人居环境又叫人类住区。
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这样定义:“人类住区不仅仅是指住房,一个城市、城镇或乡村的体形,它所指的是人类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居住、工作、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以及维护这些活动而进行实体结构的有机结合,是人类生存,从事生产,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在的环境”。
对于小城镇而言,“人居环境”就是指小城镇管辖范围内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的总和。
我国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急需投入更多目光来关注的问题。
一、小城镇人居环境现状及问题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遵循了不同的人居环境发展政策,导致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上的巨大差异。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
特别是作为城乡结点的小城镇,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由于独有的空间区位关系,社会历史背景和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走上了一条既不同于一般城市,也不同于乡村的发展道路。
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重视经济发展,忽略了地域特色的人居环境的建设。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镇的自然生态环境被人为破坏,生态结构日趋单一;城镇空间形态呈无序蔓延状态,土地利用分散,效益低下;人口密度过大,居住空间间隔不合理,住宅外部环境恶劣;城镇用地比例结构失衡,空间布局混乱;基础设施分布和发展不均衡,公共设施人均指标偏低,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社会建设未得到足够重视,民俗传统和文化特色保护不利等。
二、切实改善与提高小城镇人居环境的策略1.注重城镇空间环境的整治,重塑有序的城镇空间形态城镇不仅是社会秩序的核心,同时也是人类各种社会活动的聚集场所,是空间秩序的核心。
浅谈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文化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文化(即风水文化)是以儒家为主,儒、释、道相结合的建筑文化,是几千年来东亚根深蒂固的民俗文化,作为一种东方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不仅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庙宇、乡村、道路、住宅的选址和规划布局中,而且渗透、积淀为中国人心理层面上的审美文化取向,成为中国人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
具体来说风水它是集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学说。
从广义上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址、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布局、某些技术的运用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从简义上是指人们对生前居住环境和死后墓葬环境的选择和处理。
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然而现代许多人一提起“风水”,往往与“封建迷信”相提并论。
其实“风水”不是迷信, 毋庸置疑,风水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其解释体系又趋于玄奥,难免混杂着浓厚的迷信成分。
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否定风水的价值,风水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风水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追求,始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题,决不能因为其运作方法有过偏差,便忽视其在思想主旨的合理性。
风水对中国传统自然观、环境观的发展和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艺术所作的巨大贡献,都值得认真总结和大力发扬。
世界上任何一种古文化,都难免有其时代局限性的一面。
对于风水,我们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宜无限拔高。
相反之我们应以“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的态度去认识,了解和发扬风水文化,应还风水本来面目,给予科学的评价。
一、风水概论风水学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科技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地更新,直到现在,仍没有明确的定义。
历史上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说:“葬者,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农村人居分析环境治理论文
农村人居分析环境治理论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涵盖了农村地区的空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问题,以及农村民居的环境整治和改善。
一、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污染:农村地区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和生活燃烧等,尤其是农村燃煤的现象比较普遍。
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水污染:农村地区的水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排放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物,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
这些污染物会进入水源地,对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3.土壤污染:农村地区的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和生活垃圾的排放。
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药、化肥等会残留在土壤中,长期的使用会造成土壤的质量下降和土壤污染。
此外,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垃圾随意倾倒会影响土壤质量和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4.噪声污染:农村地区的噪声主要来自于农业机械的使用、农村交通和生活噪声等。
这些噪声对人体的健康和心理造成影响,也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居民的休息和生产生活条件。
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问题和挑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面临以下几个问题和挑战:1.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导致环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比较低。
2.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地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环保意识相对淡薄,对环境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环境治理成本高昂:农村地区人口分散,环境治理成本较高,包括基础设施和人力物力投入等方面。
4.环境治理规划和实施不够有效:农村地区环境治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规划和实施工作不够有效。
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对策和措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实现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的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中国人居环境文化论文
前言:
风水学是中国古代人环境选择的学问,又称山水、堪舆、青乌等。强调的是龙砂 穴水的山川之形态与气惯环绕的半虚半实的境状,乃至无形、无状、无味所产生神气 凝聚的哲思认知体系。这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几经沉浮,可谓饱受沧桑。特别是解放 后,风水理论受到沉重打击,但仍作为一种风俗继续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东南 亚、日本、韩国、欧美等地区掀起了一场“研究”中国风水的热潮,从而使越来越多的 外国人开始运用风水理论指导生活。而后,国内也掀起风水学新潮,现代风水学应运 而生。现代风水学突然兴起的原因不是偶然的,历史再一次验证"存在就是合理"的硬 道理。而目前最为重要的不是科学还是迷信的无聊争论,倒是应该思考一下,在有更 先进理论的今天,人和自然的相处,我们是否比古人做得更好。我们该从风水学这一 中国传统学问中如何提炼、创新和发展新内核。
4
2
化日” 之前国家建设部曾经否认要认可风水研究的资质。但是这些并没有挡住现代风 。 水学兴起的脚步。其实,国外早就对我国的风水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在美国国 会图书馆就能找到众多有关风水的书籍,许多还是外国人的著作。欧洲人对风水的接触 从数百年前就已经开始。现在中国某些名牌大学早已开设了风水研究课程,众多的高等 学府也都纷纷效仿。不过细心的我们还是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大学开设的风 水学,很多都悄悄换上了“中国人居环境文化”“中国传统居住环境研究”“中国传统 、 、 环境科学”等一些新潮的名称。很多老师也坦承,如果不换一个名字,这门课恐怕难开 呀。我们不管这些个名字取得咋样,至少可以反映一个事实。那就是风水学似乎还不是 一门得到大家认可的学问,还无法“上得厅堂” ,摆到桌面上来谈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结果?这与旧式风水学同巫术系统无法避免有一定关系。 我们知道, “巫术”本身是一种伪科学,它的产生是在原始时期人们对某些自然力无能为 力的情况下,试图借助于超自然的神力和魔力来达到某种愿望的方法。以巫术为主的风 水术同风水本身是不同的。风水本身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选择和追求,而风水 术则是为达到这种目的采用的巫术方法,后者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但我们不能因此就 否定风水学,不能像很多人一样,一提起“风水” ,往往与“封建迷信”相提并论。风水 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风水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追求,始终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主 题。可以说,中国的风水学迷信的外壳包裹着合理内核,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发掘这一 合理内核,并不断地赋予它时代新的含义。 当然,我们还要警惕那些个别有用心的人。他们似乎想抓住风水学兴起的机会,想 鱼目混珠,为自己谋求私利,使得这一领域沉渣泛滥,充斥着江湖术士骗人的伎俩,反 而坏了风水的名声。讲一个就发生在我构思论文过程中的事:晚上一同学来找我,发现 我在写有关风水学的论文,然后得知我在选修这门课程。他便跟我笑言,你以后该去学 学这个风水,在这边可吃香啦,很容易就赚到大钱的。我们以前那个学校,就是请了个 风水先生来改改大门,这边看看,那边移移什么的,好像就搞到好几万,你看多容易。 呵呵,这种事我相信现在也不在少数了。更有甚者,一些个国家机关也公然搞起了迷信 活动,还号称为求吉利,买个好彩头,在我看来简直是哗众取宠。所以,我要指出的是, 对于我们的风水学,要正名!但要反对矫枉过正!反对打着科学的幌子干着迷信害人的
人居环境生态化论文
人居环境生态化论文摘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地研究、关注、把握人类环境意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创造是宜人居的生态化环境是当代设计真正体现为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生理与心理需要服务宗旨所必需的,也是人居环境设计面对新世纪人类生存环境需求的一个研究课题。
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设计教育不断深化,审美观念不断提高,人们都在不断的设计着自己的世界,随着土地利用的有限、节能设计的要求、生态设计的呼吁,生态化的环境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影响着我们的人居环境及设计的发展。
伴随着设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不断出现,西方国家提出全新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人居环境的生态化设计能够在充分尊重自然的条件下,体现出科学的自然观和伦理观。
虽然在国内这是一个不断研究的新课题,但是它没有形成完善及成熟的完整理论。
从一定意义上说把生态设计与人居环境结合起来,是在生态的基础上把人的需要发挥到最大的想法。
因此,对人居环境的生态化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1.对现代人居环境的思考近代社会主义产生的以人为本,标志着人类认识论上的伟大成就,体现出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自觉意识。
这种观念曾经起到革命性的作用,促进了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
从价值观理论知道,人类的伟大实践创造了整个现代工业文明,只不过这种文明是片面的、暂时的。
值得提出的是,这种违反自然行为的观念,为人类无止境的改造自然、破坏环境提供了顽固的理论依据,最终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现代很多学者认为,人类只是生物圈中的一链,人类利益也只是生物圈利益的一部分,人类是生物群落中的一个成员,而绝对不是自然的统治者。
由此可见,这种生态意识,已将传统道德考虑的重点从个体主义转向了整体“人类—环境”系统,这个系统将充分展现人类与环境的共存,促使人类与环境在新的更高层次得到平衡和发展。
由于人们生活的多样化,设计的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更多的设计及建筑被加在我们的生活中,面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以及生活中资源和能源的高能耗,这些造成的生态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居环境设计被提到设计的前言,并且将会逐渐的发展成为现代环境设计的主流。
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整治的启示论文(论文范文)
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整治的启示论文(论文范文)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整治的启示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长期的农村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恶化,农村人居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可持续整治是当前急需解决和重视的问题。
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整治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整治;原则;方法;政策建议引言农村人居环境既是农民生产、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人居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给农村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和隐患。
为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整治,必须清醒认识到农村人居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明确整治的原则和方法,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
一、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和问题分析(一)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当前中国农村人居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地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等方面。
首先,农村土地污染严重,农药、化肥和工业废弃物等的使用和排放使得大量土壤受到污染。
其次,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农村的饮用水源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
再次,农村的空气质量较差,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生产中的燃煤和烟囱排放导致大量的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排放。
最后,农村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很多农村地区没有建立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导致垃圾无序堆放和环境污染。
(二)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过度开发以及未能有效保护农田、水源和森林资源。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治理机制。
三是农民环保意识的薄弱,对环境的认识和学习不够,没有形成环境友好的行为习惯。
二、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整治的原则和方法(一)可持续整治的原则1.资源节约原则:重视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
人居居住环境研究论文(推荐5篇)
人居居住环境研究论文(推荐5篇)第一篇:人居居住环境研究论文摘要:从人居环境学和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的角度分析了人居环境及居住建筑的基本内涵,分析了人居环境及居住建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健康建筑体系是未来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模式,最后提出建筑师在推广居住建筑设计中的任务。
关键词:人居环境;居住建筑;基本内涵居住建筑人居环境的范围及其要求居住建筑主要是指供家庭和集体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包括各种类型的住宅,如别墅、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以及大量性建造的宿舍、旅馆等。
其人居环境的主要范围包括居室、个体建筑、建筑群和住宅小区。
人居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物理环境等)和人文环境(包括艺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两个方面。
在进行规划与设计中,要求把这两方面的环境和谐的协调好,以达到居民所要的生活舒适、工作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环境美化的目的。
1.1自然环境方面:首先,要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
居住区的建设离不开土地,它与建筑基地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关,规划设计要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防止见山就挖、逢水就填、逢树就砍,致使青山绿水不断地遭到破坏的行为。
其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
在现代化的城市里,人口高密度聚居,耗能量剧增,城市街道宛如蛛网,机动车来往频繁,绿地、水面严重不足,以致空气污浊,噪音干扰,温度高,较干燥,在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的声、光、热和空气的环境恶化,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与身体的健康,所以在建筑规划与设计以及建筑的措施与构造方面更要加以注意。
1.2人文环境方面:建筑要美观,环境要美化。
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而建筑就是为了解决人类“住”的问题的。
建筑不仅只是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要求。
建筑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在建筑形式的创作中,要认识到形式要追随功能、环境、材料、构造与技术、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与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定。
人居环境课程论文完整版
人居环境课程论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人居环境课程论文对“人居”与“环境”关系的思考系别建筑系专业班级建筑设计学生姓名黎烨宾指导教师陈兰娥提交日期2013年12月20日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思考摘要:传统的建筑业一直极大地消耗着自然环境,同时附带着种种对自然环境的负作用。
第八讲里,谢浩教授说过“建筑对环境的造成的破坏占很大一部分”。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关注逐渐从建筑本身投向了与建筑相关的环境上,这是当代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说明了绿色生态建筑必定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其实这八周的人居环境系列讲座想说明的也就是“人居”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下面有我对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小小思考。
建筑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环境则是建筑所依存的条件。
建筑与周边环境应当保持和谐的关系。
荷兰建筑大师基·考恩尼说过:“建筑绝不只是单一存在的个体。
它与构成自然的许多次序一样,也是庞大次序中的一个”。
建筑设计归根到底是设计环境,即创造适合人类生活工作并能激发心智的新环境。
因此,建筑创造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还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体现一定的文脉特色,这对保持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与和谐尤为重要。
而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又包括多个方面。
关键词:建筑环境和谐生态1、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任何建筑都处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在受到环境包容和制约的同时,又成为其不可分割的部分,形成新的环境景观。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认为“建筑是大自然的点缀,大自然是建筑的陪衬,离开了自然环境,你欣赏不到建筑的美,离开了建筑,环境又缺少了一点精灵”。
所以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应该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
第二讲里,方小山教授也提出了“地形不是一块呆板的地,真正契合地形的建筑是不能随便把它移到其他任何一块地上的”。
方小山教授的这句话,恰恰很好的说明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闻名世界的建筑流水别墅,就是出自赖特大师之手。
中国人居环境文化
《中国人居环境文化》摘要:当前国内外的一些建筑师都十分强调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应保持和谐的关系,而“风水”正牵涉到环境的选择问题。
人们总是要生活于某种环境之中,环境的好坏就不免会对人的生活和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人在住宅选址上依然深深地受到传统的文化的影响,如“风水”。
在社会上流传这么一句话:“懂得风水的建筑师必能赚大钱。
”中国的人居环境文化从古到今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今中国的住宅选址。
古代“孟母三迁”是为了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古今中外望子成龙之心,绝不会因为时空而改变。
现代为人父母者,往往在选择房子时,都会考虑到学区的好坏、交通便利程度、环境的安全性、文化氛围及气候等等。
何为“风水”?“风水”是不是神鬼说?是不是江湖骗子用来忽悠人的工具?其实不然,“风水”乃源于华夏人类在自然环境生存过程中的实践和总结,扎根于古代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是经过历代先贤的观察研究和实践归纳,逐步形成的一种论述人与自然如何保持和谐的生存方法。
风水学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不断地吸取各学科的精华,将一切和人与自然有关的理论有机地纳入到风水理论中。
所以说,风水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学科,它是集地理学、地质学、经济地理学、资源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气象学、中医学、心理学以及空气动力学和军事地理学等众多学科于一身的庞大文化体系。
在中国古时的村落是十分重视村落选址的。
大部分都是依山傍水。
究其原因,固然是为了生产生活方便,更重要的还是受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追求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并“以山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其选址是有一些原则的。
选址的基本原则,首先要安全,其次是要“风水”好。
风水内涵,简单地说,一要山好,二要水好。
很多村落在选址时对“文笔峰”有刻意的追求。
因为他们希望子孙能当官,要当官先要中科举;而考科举并金榜题名者,他们认为是要“文运”的。
所以他们在选村址时,希望村庄附近,尤其是村子的东南方,最好有圆锥形的山峰,这个尖尖的山峰就叫“文笔峰”或“卓笔峰”,它象征毛锥笔尖,主文运。
人居环境论文
财富与舒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Weath and Comfortable About the Environment in Rural)摘要:人居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的基本条件。
美好的社会除了物质的富足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文明状态。
以农村来说,人居环境脏、乱、差正是不文明的一种表现。
因此搞好农村的村容村貌的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s human survival, the fundamental condition of their lives. Good society is not only material abundance outside, still need a good state of civilization. In rural speaking,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s polluted, disorderly and poor is not civilization of a kind of expression. Therefore better r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village CunMao rural areas, 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rocess, improve the rur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important task.关键字:农村、人居环境、内蒙通辽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nner Mongolia TongLiao 农村人居环境是我们人类居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始祖最初定居从事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生活形态,是与大自然长期共生,相互依存的恬静生活。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文(精选20篇)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文(精选20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文篇1袅袅炊烟中,白墙黛瓦,绿树红花,俨然一派农村新气象。
如今的农村正在出现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改往年破旧、脏乱的景象。
自从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以来,出现了新农村景致、新农村设施、新农村不变的淳朴民风。
以融合山水,打造属于农村独特风格的新理念,人民政府作出的一系列措施,都旨在为人民创造更美的环境,更舒适的生活。
屋后的小河被围上了乳白的防护带,河中的杂秽被一一清理,还原了罪原始最清澈的面貌,家家屋檐下的墙面也被重新整修一番,向所有人展现着他的雪白与整洁。
道路两旁严严实实地载着大树在春天让人们见识到了生命的蓬勃,在夏天让人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凉爽,在秋天让人们感受到了落叶的壮景,在冬天让人们感受到了顽强的精神,虽是景观,但更多的是给予人们审美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震撼。
雨季的农村,如远山黛眉一般,浸润着江南的湿意,在齐整改造后的农村身上,显得尤为别致。
晴朗天气的农村,散发着独特韵味的农村,在“新农村”活动的开展下,变的愈发美妙。
“新农村”建设,不仅只在农村面貌上进行,也注重了农村男女老少的精神世界和生理健康。
从前,农村的孩子们无处进行游戏活动,闲暇时刻又没有条件得到精神上的陶冶,这导致了孩子们缺少茁壮成长的因素也使自己的心灵到不到足够的滋润,可是现在,休闲广场建起了,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也一一完善了。
每天清晨,老人们都会迎着朝阳,或慢跑,或跳舞,在他们脸上,我看到了幸福的笑容,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老来夕阳的活力。
每天晚上,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们便随着他们的父母在广场上玩耍。
在幽黑的天幕下,一串串如银铃般的欢笑声不断回荡在耳边,星星似乎也被孩子们的欢笑所感染,变的愈发闪耀。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文化环境风水学的论文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文化环境风水学的论文关于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文化环境风水学的论文风水是以古代有机自然观为基础,把古代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和引进选择地址、布建环境的艺术之中,使城市、村落、住宅趋利避害而发展起来的环境评价系统。
它包含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地形、区位与方向分析、环境规划布局的学术思想与方法,目的是使人和周围的生活环境、气候、天像、动植物、地形等达到协调、和谐、共进,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天人相助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境地。
1、风水是以儒家为主、佛道结合的建筑文化儒家尊《周易》为群经之首,阴阳思想、太极八卦理论,就是从《周易》中产生的,宋明理学的兴起,使得以儒为其表,以释道为其里的新儒学与风水思想更为合拍。
风水以阴阳为根本,以“生气”为核心,同时杂以五行、八卦等思想学说,而阴阳、气说、五行与八卦,同时又是儒道两家共同的思想内容之一。
总之,历史上风水思想总是与儒、道、佛三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掺杂、彼此渗透,这样客观上又确保了风水的传播与发展。
2、传统美学观在风水中的体现中国传统美学观从文化性格来说,是内向、含蓄型的,以表现含蓄、幽曲的特征为主,但这种性格特征的表现不是单一的,除了它们外,还有方正、对称之美。
中国美学观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在中国风水中得到了展现,从风水的形局来看,“山环水抱”,“屈曲有情”,“方正对称”。
广东除了南岭这一连绵的山脉外,还有有大庾岭、骑田岭、滑石山、瑶山、大东山、连山等山脉,广东最大的河流是珠江,其它主要河流有韩江、榕江、漠阳江、鉴江、九洲江,形成了山环水绕之势。
广东的河流因为位于下游即将出海口处,因此流速缓慢,形成了弯弯曲曲的河流,符合屈曲有情的特点。
最有特色的要数广东的建筑了,其中的代表就是客家围龙屋。
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园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围龙屋的建筑特色也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集中体现在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而合符“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论文创新及实践要求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论文创新及实践要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创新及实践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农村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项危急需解决的重点工作,对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定义、意义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思路与方法,并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要求和挑战。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指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给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创新和实践,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创新和实践,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创新思路和方法,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研讨。
第二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定义和意义2.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定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指通过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其目的是使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人居环境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其次,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最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有助于提高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第三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和问题3.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大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力度。
然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面临一些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论文绪论范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论文绪论范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指针对农村地区存在的环境污染、垃圾乱堆乱放、污水处理不完善等问题,通过持续不断的整治活动来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对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保障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农村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大量的污水、垃圾、烟尘等对农民的健康造成了直接威胁。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提升农民居住环境的质量,增强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其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环境污染不仅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下降,还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销售价格。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改善农产品的品牌形象,进而提升农产品的销售价值,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其核心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正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保障。
只有通过整治农村的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综上所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保障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分析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论文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论文摘要: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转型期,社会经济在全面发展的时候,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特别是乡村人居环境的矛盾越发严峻,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乡村人居环境对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以乡村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批判的视角阐述现在人居环境建设的问题,得到如何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构建生态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高乡村人居环境品质。
关键词:生态文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1.引言“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解决的好与坏关系到我们国家能否真正实现社会现代化。
而“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只有农民真正的富裕,我们国家才算真正的富强,因此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我们民族复兴,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重要举措。
我们现在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危机,资源储备日益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生态文明的建设实在必行,我们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乡村能否美丽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关键的部分。
因此我们必须建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国策,提高节约环保意识,发展低碳经济,创造适宜人们居住的良好的生产生活空间,为生态文明作出贡献。
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国内外对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都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现有资料和文献的收集与处理,分析出我们现在乡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当前政策和制度的深刻理解,探讨如何去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旨在提出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议和对策。
2.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2.1乡村居住条件分析(1)住宅建设问题。
乡村区域现在的住宅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
并且乡村地区的各个方面都缺乏配套的服务设施。
有的村镇编制了规划但没有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导致了各功能布局凌乱。
人居环境学概论论文
人居环境学概论标题:诗意人居,天人共谐姓名:班级:学号:完成时间:年月日诗意人居,天人共谐“蒲短斜侵钓艇,溪迴曲抱人家。
隔村惟闻啼鸟,卷帘时见飞花。
(白居易《溪村》)”从诗中可以看出,人居环境科学虽是近现代的一门学科,但其包含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已经在古代思想中萌芽。
人居环境科学一门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科学,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其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人居环境它在聚落的层次上研究人、建筑、周边环境和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与相互作用的规律,其中又是建筑与人的关系最为紧密。
建筑学作为建筑领域中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门学科,研究的是建筑及其构成规律,遵循其规律并对其实施具体规划与设计。
建筑,由远古时期人们用石头树枝搭建的原始巢穴,经历漫长的岁月与多次的变革,发展到今天高楼林立的壮观景象,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内涵。
首先是建筑物是一个物质实体,表现为实在的物质性。
一个建筑通常由石料、木材、水泥之类的材料以梁、板、柱等形式建造而成,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产品。
而另一方面,建筑具有一定的形态,表现出外显的艺术性,建筑师用分割与围合、设立、抬高与下沉、顶盖等方法处理建筑的空间形态,用重复、渐变、变异、对比、图底、对称、旋转、放射等手法创造建筑的外部形态,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建筑物作为一件超大尺寸的艺术品,必须遵循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包括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质感与肌理,调和与对比,多样与统一等。
因此,经典建筑往往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与心理上的享受。
一个建筑作品再怎么华丽优美或者荒诞怪异,都应当基于人的角度去思考,都应当成为人与自然平等对话的媒介,即所谓的人本思想。
因为建筑的最终意义都是以满足人的客观需要而实现的,即建筑具有实用功能性,这也使其与其他艺术品相互区别之所在。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论文
0导言随着人们环境科学意识和需求的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众人瞩目。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工作和休息之余的重要场所,它是城市的客厅,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更是展现城市精神文化面貌的重要地方。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对于建筑学及规划中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方面有哪些意义?针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中出现的众多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思想和方法原则去处理这一问题?1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与实践的起源希腊建筑师C.A.杜克塞迪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研究人类聚居的理论,又称城市居住规划学、人类环境生态学。
1965年在希腊雅典成立人类聚居学世界学会。
建筑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仅仅各自研究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侧面,而人类聚居学则要吸收上述各学科的成果,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类聚居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
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体系和方法,了解和掌握人类聚居的发展规律;一方面要解决人类聚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创造出良好的人类生活环境。
2当今城市空间的意义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当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一方面由于社会模式的变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减少,人际关系变得冷漠,因此在建筑学科上,比如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中,人们迫切需要一些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
近些年,学界已经提出生态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全球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能源的过度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空气和生活垃圾污染,气候异常等再次让人们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不再是只重视经济发展的局面,而是要达到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
3我国人居环境的科学研究和城市公共空间中国古代是以"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思想来造城的,城市设计是在做如何能更好的体现"君权神授"思想,而不是在满足普通人的需要,城市公共空间多是自发形成。
近代以来,西方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建筑理论及实践经验的传入,对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的建设触动很大,城市空间建设方面基本上是以向西方学习为主,于是,当今流行的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很多理论大多源于西方发达国家。
人居环境科学理念的论文
人居环境科学理念的论文人居环境科学理念的论文篇1、《云浮市统筹发展规划》的实践成果研讨会对人居环境科学在云浮的实验进行了审视,从2010年6月在云浮召开了“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人居环境”研讨会,达成了“云浮共识”以来,云浮市坚持统筹兼顾,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五个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探索理想人居环境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县域主体功能扩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实施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未来云浮将形成“交通轴线+城镇走廊+完整社区+生态环境”的空间发展模式,通过交通轴线、城镇走廊、生态环境的互相嵌套和连接,形成人工与自然一体、生产与生活融合、内外交通便捷、生态环境宜人的空间发展模式。
规划提出了通过区域一体化战略统筹区域城乡发展,通过轴向拓展战略塑造城镇发展廊道,通过美好环境战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条件,通过空间优化战略营造优质生活空间。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云浮实验先是从城市周边地区建设绿道起步,随后逐步向城市内部渗透,向农村拓展,改善环境,使民心凝聚。
现在实践活动进入到了县域经济发展,从县城到村庄的规划,到城乡统筹,实践活动内容不断拓展。
现在,云浮城乡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吸引了更多的人安居乐业,2010年外出人员回乡购房人数增加,购买的户数占当地销售商品房户数的比重由5%上升到15%。
经济发展加速,2011年上半年,该市GDP增长15.1%,增速排全省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5%,增速排全省第1位;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9.4%,增速排全省第7位。
毛其智教授认为,云浮实验取得的重要进展,具备普遍性和推广性。
人居环境科学里面的统筹观、区域观和聚落的理论在云浮都有比较好的体现,云浮规划希望城和乡各得其所地发展,包容地发展,和谐地发展,从大处着眼勾画愿景,从小处着手,修路、填沟、改墙等等,看起来是小事,但却是和人民群众的幸福观、理想观结合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风水学对现代人居环境的影响关键词:风水学历史起源主要思想主要影响现代应用前言:风水学是中国古代人居住环境选择的学问,又称山水、堪舆、青乌等。
强调的是龙砂穴水的山川之形态与气惯环绕的半虚半实的境状,乃至无形、无状、无味所产生神气凝聚的哲思认知体系。
风水学这一门古老的学问虽几经沉浮,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东南亚、日本、韩国、欧美等地区掀起了一场“研究”中国风水的热潮,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运用风水理论指导生活。
而后,国内也掀起风水学新潮,现代风水学应运而生。
风水学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气”说强调避风聚水也有重要意义。
风水学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精髓,值得我们继承并创新。
一、风水的起源及发展风水学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星象学、建筑学、景观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于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
风水学旨在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营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取最好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在我国,很早以来就流传着“风水”这一名词。
具体说来,中国的风水最早起源于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形成于汉晋,“风水”这个名称的由来,最早出现在晋代郭璞的《葬书》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学作为研究人类居住环境的一门学问,又称堪舆学。
风是空气,一种流动的空气;水为各种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海及雨露。
风水学强调风与水对人体的作用,主张风太大的地方不宜人居住,而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也不宜居住;没有水的地方不适宜人居住,而水泛滥成灾的地方也不适宜居住。
时至今日,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尽管城市的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城市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
空气混浊、水污染严重、生存空间有限、噪声扰民……所以才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人们更愿意居住在空气清新、植被丰富、水质好的的郊区和农村。
山环水绕的居住环境一直以来就是中国人理想中的居住环境,被青山绿水环绕人们会过得更开心,可以远离喧嚣,让自己的心灵在大自然中找到歇息的地点。
这不仅仅是我们现代人的认识,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影响。
由于生产力落后,原始人类难以抵御各种猛兽的侵袭,于是他们就选择了山洞作为规避的地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从山林中出走,走到依山傍水的宽阔平坦地带聚居,村落与城镇慢慢得以形成了。
这一时期,风水学尚处于原始的萌芽阶段。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人类愈发深刻地认识到了环境对人体的作用。
到了先秦时期,风水学才作为一种学说问世。
秦朝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记》,是至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风水学著作。
风水自古就是我国先民相地营造村舍民宅的重要依据,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苑囿﹑寺观﹑陵墓,以致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都受到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可以说,风水是古人在选择人居环境时,对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生态等各种人居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在建筑营造中采用某些技术和避让种种禁忌的总概括。
本世纪以来,在科学技术和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等问题困扰着全世界,于是,学术思潮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和审视人和自然的有机关系。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
强调整体性和自发性、研究协调与协同的中国哲学思想,包含着显著的美学成分和深刻哲理的风水理论,对于将人、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和谐地有机结合并且充满审美情趣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积累的深厚的人居环境经验,为我们今天构建生活舒适、工作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环境优美的和谐人居环境在指导原则和操作理论方面提供了很多启示。
古人特别重视风水,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即便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文人学士,也如痴如狂,趋之若鹜。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尤其是文化大革命,风水又被看成是封建文化,列为禁学。
改革开放以来,风水由出口转内销,随着中国沿海和南部城市的日益富裕,使看风水又逐渐盛行,有关风水的出版物充斥市场。
目前,对风水,声讨者有之,赞成者有之。
但是我觉得风水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必须历史地、客观地、正确的看待风水,利用风水。
二、风水学的主要思想及影响“天人合一”是风水学的核心思想,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
《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
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
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
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
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
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
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天人合一”作为风水学的核心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在选择人居环境和建筑营造中,要遵循这个原则,在应用过程中要注重探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传统的风水理论尊重环境的自在性,反对按照人类意志改造自然。
自然环境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做天地之祖,为孕育之尊,顺之则享,逆之则否”。
虽然有人要说,古人对于自然的近乎神化的崇拜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技术的落后,但今天拥有发达技术的我辈,却因为伐林烧山、填湖种地、劈山修路等等随意改造自然甚至是逆自然之道而行的行为而饱受洪水、泥石流、气候恶劣等灾害的折磨,并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来退耕还湖、封山育林。
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滥用技术真的是创造幸福之道么?古人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做法,用最小的代价塑造出理想的风水格局,这种整体论和自然人文主义思想给我们以启示,我们今天要追求的现代人居环境,也应该是这样一种天地人和谐一致的环境,用山水美化城市,用建筑美化山水,借助自然景观保护山水的美,同时也衬托建筑物的美,通过建筑物,将人、地高度协和为一体,形成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良性循环。
从时下流行的“城市山林”、“人性化建筑”、“回归自然”、“取法天然”等说法,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观点正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同。
风水学虽然可以分为不同的流派,并且更有其侧重点。
但是它们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气”,即“生气”。
可以这么说,整部风水学讨论的都是如何营造“生气之地”。
是否具有“生气”是判断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准。
“气”的含义十分丰富,既抽象又具体,可以是真实的气流,也可以是各种地形地势、生态小气候及景观,后者从本体上被视为“气”的聚结或运动。
“藏风聚气”是风水学里的重要观点,比如说指导人们如何植树,以培生气,告诉人们不能进行怎样的建筑和开采挖掘,以护形势,这种“培生气”和“护形势”无形中保护了自然山水,也保护了环境和生态。
实际上让我们看到,“生气”的风水观念强调的是生命的力量,适宜的人居环境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分不开的。
而只有处理好人、建筑、自然等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即对“生气”的“迎、纳、聚、藏”等进行细腻处理,使“维持生命存在及决定其变化的‘生气’充盈其间”,才能使影响生物圈最为重要的“风”和“水”的循环运作得以整合,使周边环境成为一个运转良好的有机的生态整体。
东方的传统文化中认为万物皆有灵性,自然山水,一草一木,都与房屋居住者的情感和命运紧密相连。
这种处于与自然最佳关系的中的聚落是生机盎然的,人们身处其中能体会到自然的生气与灵气,能从这样的环境中获得益处,并达到一种与自然宇宙精神合一的高尚的诗意的栖居情怀。
也就是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人们会选择在依山傍水的建房子或是在院子里种植一些花草树木,一方面可以装点并美化住宅,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住的地方环境更加好。
这些花草树木与住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比单纯的水泥筑成的房子看起来有生气多了,不会那么突兀。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人居理想,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中国的乡村古村落无不都体现了这个追求。
三、风水学的现代应用时代在发展,风水学也在与时俱进,其中的合理部分都被保存了下来。
风水指导了大众选择住宅的朝向、方位、布局和营建等一系列方法与主张在现代家居中风水在各种家居所得到的应用。
1.正门,堂屋之主。
正门至于整个居室是至关重要的,他象征着整个房屋的颜面,是私人空间和社会空间分割的关卡,在风水学中居住环境中所有的门有应该由左向右开启,因为风水学中东西南北四方位各有一位灵兽镇守,俗话说左为青龙右白虎,而青龙在左边时主姓丁,白虎盘踞则居右以安静为宜。
这样门达开启就应当尊崇从左往右,门上的把手也应当设置在左方。
除此之外,大门应当整洁、受光,不要堆放杂物,因门是一家住宅纳气之首,就像人的口舌,若长时间的堵塞,阴暗则会影响人们心情以及家庭之间的和睦。
2.饮食之源,厨房与餐厅。
传统文化中灶王爷居于灶中,灶中生火,所以厨房在一屋之中主火。
传统习俗中每逢大年三十灶火不熄以示家庭之中生生不息来年辟邪行运。
所以厨房掌管一家生活基础,拥有一个布局合理的厨房可以给全家人带来充足的精神以及良好的体力。
在此基础上,厨房应当注意及时的清洗和处理腐坏过期的原料,无形之中木生火,厨房最好不使用木质地板;水又克火,要合理安排水管和水槽的方位使之与炉火相隔较远一些。
所以水管和灶通常不在一个地方,位置也不相对。
因为水火相冲,把它们安排在一起是大忌。
3.汇神安眠精气所聚之地,卧室。
一个人的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在睡眠中度过,人在睡眠之中补充一天所损耗的精神气,对于人的精神至关重要。
若休息不好会严重影响居住者的健康。
在风水中镜子是用来冲凶煞,便不能在卧室中冲向门口;休息的卧室里面不应该存在过多的电器,这样在风水堪舆中会被叫做“火宅”,不利于休息。
在我的老家,卧室里的镜子一般不正对着门口和主人的床。
4.清洗流动潮湿之所,卫生间。
在“风水”的理论中,卫生间也就是厕所是排泄污秽,湿气聚集的地方,对于主阳的大门更是不宜正对,无论是卧房还是厨房都不宜与之相对;本是湿气聚集的地方若是被风一带便容易散在房屋各个角落,所以亦不能建在风口;人心居于躯干之中,若厕所在房屋正中则影响整屋气氛违犯堪舆理论不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
所以,在我的老家揭阳,厕所都位于屋子的角落里,通常位于楼梯下面。
我们家乡在南方,传统住宅会采用用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天井,这有利于辅助房间的通风采光,加强穿堂风的作用,适宜于南方炎热地区的居住要求。
房屋院墙相接,大大减少风雨侵袭,隔离了邻院噪音,构成了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