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4 血证关键在脾胃

合集下载

李可-创立破格救心汤的主要指导思想

李可-创立破格救心汤的主要指导思想

中国第一批的赤脚医生啊也没有什么学问,就是在中医治疗的第一线,在乡下在农村为人民生命健康摸索出来这么一套行之有效有效的东西,我现在主要讲一下我的一些主要思路和方法,这个思路方法他是来源于易经,来源于内经,来源于伤寒杂病论,总起来有这么几点,第一个,就是凡是病,都是人体的本气自病。

所谓人体本气就是先天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构成的这个浑元一气,这个就是人体的本气,所有的病啊都是本气自病然后才形成的一些后果,这个外因不是占主要成分,本气呀这个为生命的两本,一个先天之本一个后天之本,如果两本飘摇哇,危若垒卵,就好像把那个鸡蛋罗在一块一样,随时有破碎的危险,这是我攻克疑难病症的一个主要观点。

第二个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久病、难症、痼疾,重危之症先救胃气,保的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枉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

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所以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第三点,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中国在清代火神派的始祖郑钦安,讲过这么一句话,唯此一丝真阳为人身立命之本,清末民初的彭子益先生,他把这个命门之火,人身这个元阳叫做阳根,这个阳是人身的一个根子,如果这个根子动摇了,那个生命就危险了,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道理是根据河图洛书上的五行以土为中心的观点创立的,火可以生土,脾胃在人身就像一个釜,就是一个做饭的锅,而元阳就是釜底之火,所以凡是治脾胃之病,本药不效,你很快地去温阳,命门之火,这个火旺之后,自能生土,他的关系就是这样,所以就是这样的话,理中汤、桂附理中汤可以治百病。

第五一点,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这是张景岳的一个观点,他就说这个心肝脾肺肾的五脏伤损后果最后就损伤人的肾气,就是根本动摇,所以我总结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丝生机,这个就是我在六十年代创立破格救心汤的主要思路就以上这么五点。

另外谈一下我对伤寒学习的一些个领悟,我觉得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113方只是两方,一个四逆汤一个理中汤,当然还有外感了。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18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18

1.6虚火上燔,火不归原
李可认为,肾中水火,共处一宅。水火相抱,阴平阳密。水足则火藏于下,温煦脏腑,统领一身气化,是为健康无病。若因外感内伤,致水亏于下,则火失其制,古人喻为水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肾水寒于下,逼真火浮游于上,亦可致火不归原之证。龙火上奔,多见种种上热见证,如头痛、头晕、耳痛、齿浮、齿衄、目赤如鸠、面赤如醉、心悸暴喘,耳鸣如潮、口舌生疮、咽痛如灼等(240页)。
肺结核危症 刘某,女,22 岁。19”年5月23日初诊:患干血痨5年多,经某医院诊为肺空洞型肺结核,病危出院,羸瘦脱形,四肢枯细,体重锐减20公斤。骨蒸潮热,昼夜不止半个。双颧艳若桃李,口苦,舌光红无苔而干,食少,干渴能饮,脉弦而数。古今医家,皆谓“痨”为阳火灼阴,火炎水竭,真阴销铄。尤以昼夜皆热为重阳无阴,当亟泻其阳,峻补其阴,乃选清骨散加龟板、黄芩、童便为治:龟、鳖甲(先煎)、地骨皮各30g,知母20g,银柴胡、胡黄连、泰艽、青蒿、黄芩、炙草各3g,童便1杯兑入,水煎分2次服。次日黎明病情突变邀诊。见患者呢逆频频,大汗肢厥,面如死灰,喘不能言,脉微欲绝。其母云:“昨日药进一煎,患者即不思饮食。睡前服二煎,泻稀便一次,随即阵阵汗出,气喘不能接续。半夜服参汤一杯,才勉强支持到天亮。”至此,余已知前方误投。盖患者虽在青年,但3年痨病,其阴阳气血已耗伤殆尽。初诊见其面苦桃李,艳若涂丹,误以为乃痨证必有征象,实则已是浮阳飞越之戴阳危象,当救阳固脱为先,反投清骨散,是为一错。胡连、骨皮、知芩苦寒败坏胃阳,稀便一泄,气从下脱;银胡、秦艽、青蒿之辛寒外散,多汗亡阳于上,尤以鳖甲一物,开破肝气之力甚强,促使肝气外泄,故药后出现上下俱脱之危候。二错在对脉学的书本式理解,“数”面主火、主热,然当四诊合参,全面分析,方不致误。肺痨脉多数,瀕危之际,有一分钟120 ~240次以上者,已是七急八败之死脉,何来“火”与“热”之可言!故数脉变局中有“数则为劳,数则为虚”两条。若非躬行实践,绝难领悟。遂急疏张锡纯氏来复汤合参附龙牡求逆汤,以救阳固脱:红参(捣末同煎)、附子各30g,干姜20g,炙草 60g,山萸肉90g,龙牡、白芍各30g。从煎沸10分钟后,频频喂服,余守护病榻,以大艾柱灸神阙,药进5次,约200亳升,半小时许,呃止、汗敛、喘定、厥回,幸得脱险(299页)。

李可老中医经验⑧

李可老中医经验⑧

麝香之辟秽开闭为治:
1.茵陈、附子各30克,干姜、吴茱萸、红参(另炖)、灵脂、油桂、赤石脂、公丁香、郁金、菖蒲、炙草各10克,麝香O.3克(分冲),鲜生姜5片,枣10枚,葱白3寸,煎浓汁,小量多次分服,先单服麝香0.3克。
全身突然发黄3日,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右肋下刺痛,肝在肋下2横指,质软,压痛,腹胀,吐泻交作,溲若浓茶,泻下物秽臭,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滑。证属高年嗜酒,胆胃湿浊内壅,气机逆乱,发为黄疸,侧重芳化:
茵陈45克,栀子、柴胡、枳壳、桔梗、藿香、佩兰、厚朴各10克,生半夏、云苓各15克,六一散21克(包煎),苍术12克,白蔻仁6克(捣后),鲜生姜1O片,姜汁1盅对入,3剂。
四、产后阴黄重症
王秋梅,女,23岁,灵石火车站家属,1964年9月17日初诊。病人处于半昏睡状态,其夫代诉病史:产后未满3个月,患急性黄疸型肝炎61天。初病时发冷发热,因产后体虚服补中益气汤两剂,7天后发现眼睛发黄,腹胀呕吐,渐渐全身发黄,到32天,全身落黄末,衣被尽染。每日黎明必泻,泻后出汗、心悸,腿软不能走路。畏寒,脐周冷痛,腰脊困痛难忍,整日弯腰如虾。近1周来,过午即神糊思睡,小便浓绿色,大便灰白不臭。请医院内科诊查,认为已进入肝昏迷状态,建议去省抢救。因家贫,邀余诊治。
降。盖其萌芽生发之性,与肝木同气相求,能宣通肝气之郁结,使之开解而自然上升……”肝与脾,有微妙的关系。一人饮食不能消化,服健脾养胃药百剂不效。脉见左关特弱,知是肝气不振,张氏投以生芪30克、桂枝尖9克,数剂而愈。独创“补肝气以实脾胃”之论。因“五行之理,木能侮土,木亦能疏土也。”木气郁则过强而侮土,木气虚则太弱而不能疏土。张氏的论述,对肝脾郁证的治疗,独辟蹊径,解破临床一大难题。唯论中“柴胡提胃气上逆”之说未当。似观《伤寒论·大、小柴胡汤证》以胃气上逆、喜呕、呕不止为主证,两方主药柴胡均用至半斤——按古今折算率,合今之125克。如此大量,服1剂的1/3,即可止极重之呕吐。余用两方,治验成千上万。可证柴胡并无“提胃气上逆”之弊。盖气机升降之理,以脾胃为枢纽,如轮之轴,是为中气。脾升胃降,则中气左旋,肝从左升,肺从右降,当升者升,当降者降,是为无病。况药物归经,各有妙用,药物功能,不止一端,而伤寒用药之灵妙,又不拘一法。升肝者,兼能降胃,木克土之原始含义,即木气升发、疏泄,以助脾胃中之湿土,不致壅塞。则柴胡升肝,不碍降胃。此为五行生克制化之常。此理,清代黄元御论之最详,民初彭承祖更有发挥,可参阅《中医系统学》。

李可的三畏汤治疗胃病结肠炎

李可的三畏汤治疗胃病结肠炎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热痞(多见于浅表性胃炎伴幽门螺旋菌感染者)的专方。甘草就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专药,属专治疗法;
◎通治疗法
桂枝汤只要脉弱自汗就能用,
四逆散只要胸胁苦满、四肢冷、腹中痛者就能用,故使用面非常广,属通治疗法。
◎体质疗法
还有体质疗法,更是有独到之处。如黄芪就是一种体质性用药,柴胡也是一种体质性用药。经方的思路朴实无华,也是符合临床实际的。
《串雅》偏方治疗痢疾
《串雅内外编》P97
痢疾:治痢用银花为炭,赤者白糖冲下三钱,白者赤糖冲下三钱,即止。
又方:赤痢以白鸡冠花,白痢以赤鸡冠花,烧灰存性,酒下,神验。并治赤白淋。
黄煌明晰中医治病疗法
黄煌:中医治病,并不是单纯的辩寒热虚实阴阳表里,辩气虚血虚,辩脾虚肾虚。
◎对证疗法
举例来说,甘草治咽痛,桃花汤(赤石脂干姜粳米)治虚寒滑脱血痢,就是取赤石脂的吸附和对肠膜的局部保护作用,(赤石脂含有硅酸铝及铁、锰、钙的氟化物),是对证疗法;
胃病的平日养护
胃病的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是平日的养护更重要。不要吃生冷油炸的食品,不喝酒,不吃寒凉伤胃的药。还有就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患者,胃黏膜长期处于水肿、充血、糜烂的状态,胃的杀菌能力比较差,餐馆里的凉菜或没煮透的菜以及不能去皮的水果,健康的人吃了没事,而有胃病的人吃了就有可能导致胃炎急性发作。遇到这种情况,吃点藿香正气水。
2.心血管系统疾病
韩洪[5]将人参与五灵脂同用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33例,在临床观察期间,未发现两者相伍运用发生毒副作用。曲淑兰[6]认为人参与五灵脂,一补气,一化瘀,两者相辅相成,可协同作用,并无明显配伍禁忌,将两者同用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收到满意疗效,所有患者服药前后查血象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人参五灵脂同剂善于浚血(疏通之义),二药相伍治肝脾肿大(《上海中医药》(3)9,1965,)。可见凡瘀血日久,正气已虚者,两者合用,收效甚捷。

李可从中气论治消化道肿瘤

李可从中气论治消化道肿瘤

卧不安,胃肠积热,胃气失和,则见夜寐不安,结合舌脉津。

治水,丿、麦冬、生地黄增液生津,润肠通便,配伍火麻仁增强润燥通便之力。

小足,脾虚则运,胃气失和,患儿纳食较差、夜,茯苓配伍芽、炒谷芽可健脾助运消食,配伍钩藤可健脾宁心兼清里热。

小儿肝常有余,遇邪易入里化热,患儿口干口臭,手足心热,以钩藤清表里之热,配伍芦根清热泻火,生津「。

患儿便秘日久,以枇杷叶清肺金之热。

该方立足于小稚阴稚,通便伤正,清热伤阴,功善润肠通便、滋阴清热,临床效果显著。

4小结桂金贵老师认为,小儿便秘常见肠燥津亏证型。

该病与成热结、寒凝、气滞、气病机不,故在治少用峻下、温通,小儿为稚阴稚阳,用药需平调寒热,忌妄用峻,祛邪也需兼顾调理脾胃以固护正气。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饮食起居也起着重要作用,家长需调整儿童饮食及生活习惯,患食,,治效果,少患便秘复发率。

参考文献[叮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71-1374.[2]资昌艳,陈诚,丁吉林,等.功能性便秘中医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10)12771278.[3]吴塘.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4]马黎倩,李成荫,汪悦.增液汤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小鼠结肠VIP及AQP3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8):532-534,578.[5]于凡,熊洪艳,梁玲,等.增液汤对便秘模型大鼠血清MTL 和SS含量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12):61-63.[6]吕会兰.小儿推拿配合饮食调理治疗小儿便秘[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⑵:107.(收稿日期:2020-07-29)李可从中气论治消化道肿瘤冯克久1,吕英2(1.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广东广州510000;.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广州510515)【摘要】李可老中医将消化道肿瘤的病机归纳为"整体虚寒、局部实证”,提出"人身无处不中气,立足人身中气即脾胃。

李可老中医:诸病皆是元气受损,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李可老中医:诸病皆是元气受损,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李可老中医:诸病皆是元气受损,生死关头救阳为急田原:您曾经遍访山西全境、南北七省,搜集清民国年间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这本遗书是近百年中医史上的一座丰碑,为什么?您认为汉唐以前的古中医与现代中医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李可:所谓的古中医学其实都是汉朝以前的中医学。

汉唐以后由于好些人误解里面的主要观点,所以中医就走向了歧路。

近现代的、西化以后的中医,都有好多错误的看法。

这个问题最早发现的人是谁啊?就是彭子益。

彭子的理论源自于河图洛书五行理论,到他逝世前发展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他在伤寒理论编进一步指出五行中土为中心,运中土可以溉四维,带动中气升降源源不断地供应五脏以生命的活力,火可以生土,假使脾胃病用本药治疗无效,就要益火之源以生土。

先天阳气是属火,命门之火叫阳根,阳根一拔,生命之无延,就没办法延续了。

彭子还明确指出,中医的医易结合,《伤寒论》的全部奥秘,都在一个河图里体现了,一个河图的道理包括了中医所有的道理。

他在1947年到1949年,临终的前一两年,将他一生的经验,写成了这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就把这个从《内经》、《易经》,《伤寒杂病论》所有的古代中医学的研究,全部继承了下来。

这个书和我们现在的中医学院的教材完全是两回事。

他和近代的中西汇通的观点完全不一样,那和中西结合派的观念就更不一样,它是真正古代的中医学。

彭子益的基本观点就是所有病都是本气致病。

什么叫本气啊?本气就是元气,就是我刚才说过的混元之气。

就是人在生下来以后,脾和胃中间升降所产生的中气,中气为后天之本,是生命的支柱,十二经(也就是五脏六腑)的经气好像轮子,中气的升降带动了十二经气的旋转,于是生命运动不停,当升则升,当降则降,是为无病,一旦中气受伤,升降乖乱,就是病;中气又是五脏的后勤部,假如没有这个中气维持,不断地供养,五脏就无以所养,最后阳气就无法生存。

先天的阳气,元阳,所有病都是因为这个东西有变了。

不管你受了外界多大的干预,到你这个具体的人身上,首先就表现在哪一部分(元气有变的地方)受损伤。

中医药通报2007年第6卷文题分类索引

中医药通报2007年第6卷文题分类索引

脏腑相关话《 匮》 …………………………… 陈国权 ( )2 金 2 :O
《 伤寒论》 养阴法初探 ………………………… 杨 《 伤寒杂病论》 方剂 数探源 …………………… 王 经方辨治更年期综合征 ……………………… 王
试 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高端视 点 ・
杰 ( )2 2 :4 付( )2 2 :6 付( )2 3 :2
… … … … … … … … … … … … … … … … …
论中医药治疗肺 癌 ……………………………… 洪广祥 ( )5 3 : 血证关键在脾 胃——李 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四
… … … … … … … … … … … … … … … … … …
杨基 建( ) 3 5 :0
………………
论慢性支气管炎的证治 ………………………… 洪广祥 ( ) 5 2 :
论 引 火 归 原— — 李 可 学 术 思 想 探 讨 之 三 … … … 孙 其 新 ( )9 2 :
仲景方黄连药对研究 与应 用 …… …………… 王
付( ) 2 5 :8
“ 桂 ” 因 阳郁 热 — — 桂 枝 去 桂 加 茯 苓 白术 汤 之 我 见 去 乃

王 明选
钟 家芳

萍( ) 1 6 :7
名医从这里走来——评 《 上海市名 中医学术经验集》
… … … … … … … … … … … … … … … … … …
仲 景研 究 ・
…… … 陈瑞 春( )2 1 :O 付 ( )2 1 :3

琦 ( )3 3 :
从 “ 良春现象” 中医学术 的继承 与创新 …… 史载祥 ( ) 1 朱 看 4:
正虚痰瘀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的病机关键 … … 洪广祥 ( ) 9 1: 邵荣世教授治疗慢性 胃炎 …………………… 尤菊松 ( ) 1 1 :9

李可

李可

李可学术思想和临证体悟李可(1930~),男,汉族,山西灵石县人。

16岁从军,毕业与西北艺专文学部,23岁蒙冤,逆境中学习中医,1978年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

50岁后平反昭雪,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近9年,是灵石县中医院终生荣誉院长。

兼任广西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及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顾问,广东省中医院特聘心血管病变急症首席顾问及经典临床师徒传承导师。

李师崇尚仲景学说,私淑清末伤寒火神派始祖郑钦安、民初古中医学派鼻祖彭承祖,尽得神髓,临证以人为本,顾护脾肾元气为先。

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是我国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独具特色的临床家,被誉为“中医的脊梁”。

他自创破格救心汤,抢救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及各型各类心衰濒危病人百余例,全部起死回生。

自创攻毒承气汤,以急症急治,日夜连报之法,治疗2千余例外科急腹症、多种脓毒败血症,均在30小时内化险为夷。

自创攻癌夺命汤对头部、甲状腺、淋巴系统、食道、胃、宫颈等恶性肿瘤有卓效。

自创头风散治愈各类头痛痼疾数千例。

自创培元固本散对多种老年性退化性病变、中风后遗症、心梗后遗症、帕金森氏病有卓效。

出版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著作。

学术思想李老临证以人为本,顾护脾肾元气为先,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是我国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独具特色的临床家,他继承了《黄帝内经》的六经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内涵,创造性的提出了以阳气为主导的理论体系与辨证论治体系。

一、学术思想的核心:在古中医学天人一体的的世界观指导下,李老从当今人类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的变化出发,提出了疾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内因不外乎阳衰和阳虚,而外因多是寒凝、寒湿。

当今之人阳虚者十占八九,阴虚者百不见一。

寒湿为害,十占八九。

总结其病因病机为:人身皮毛筋脉,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但有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著名老中医李可的治病妙法[整理]

著名老中医李可的治病妙法[整理]

著名老中医李可的治病妙法1 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

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

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 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

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 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 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

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5 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

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

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6 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

这是一个问题。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洋参,完全不能。

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

7 现在治肝炎,开始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过后又会反弹。

因为寒凉伤了病人阳气,将来康复起来更困难。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节选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节选

《中国中医药报》刊载刘力红教授介绍山西名老中医李可治疗疑难重症经验之后,遂购得《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一书。

反复研读,感受颇深。

李可老师宗仲景先师心法。

以阴阳六经为辨证大法,执简御繁,善治疑难重症。

李师经验形成于特殊历史时代,治验丰富,不乏真知灼见,笔者认为该书的观点对有关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均有所启示,值得当代中医认真研究并继承发展。

一、应用重剂治疗急症重症李师自创破格救逆汤:附子30~ 200g,干姜60g,炙甘草60g,山萸肉60~ 120g,大大超过了常用量,却能使垂死病人起死回生。

该书云:“历代用《伤寒论》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lOg左右,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为难矣“。

的确,以《方剂学》教材所列,附子5~lOg,干姜6~9g,炙甘草6g,欲治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脉象微细之四逆症,实难胜任,岂能救人于危亡?剂量过轻.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他药如麻黄、细辛、黄芪、吴萸、乌头等均用重量,书中说:“经方是攻克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效难尽述。

关键是应用经方必须量大,鄙见以原方折半计量为好。

轻描淡写,无济于事“。

如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寒湿型,“生芪240g,附子、当归各60g,川乌、丹参、黑小豆、川牛膝、防风各30g……”;三消重症用“熟地 90g,枸杞子、山萸肉、盐补骨脂各30g”;风湿热痹“生石膏,白鲜皮50g,生苡仁 45g”,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是书最后将上海中医药大学柯雪帆教授整理的有关汉代计量的考证做一摘要,并指出1981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一大疑案。

“权”的发现意义重大,值得中医界高度关注。

“剂量问题是方剂治疗的核心,没有特定的量,便不能突出特定的‘质’”!。

通过考证得出的剂量换算,较之明清以来“古之一两,今之一钱”之臆断更有说服力。

或曰古今体质不同,但当代中医之所以疗效缓慢,剂量应该成为一个高度关注的问题。

李可老中医治验 培元固本散

李可老中医治验 培元固本散

李可老中医治验培元固本散培元固本散由紫河车、鹿茸片、红参、灵脂、三七、琥珀组成基础方。

余从60年代末开始试用,以参茸胎盘治大病后久损不复得效.唯有的病人,用后有滞闷感。

盖虚必夹瘀,虚甚反不受补,蛮补反致气机滞塞,欲速则不达。

遂加三七,补中有通、有化,虚证用之,可以平稳收功。

至70年代中,拜读岳美中治老年病之人参、三七、琥珀末方论,大受启迪,遂成上方。

经30年反复实验,随病证加味,治一切久损不复之大虚证,先天不足,衰老退化,免疫缺陷,及虚中夹瘀、夹痰、夹积等症,都取得了泛应曲当的疗效。

方中人胎盘古名紫河车,是古方补天丸、大造丸主药.本品为“血肉有情之品",有一般草木药难以达到的补益功效,是中医学最早使用的脏器疗法之一。

本品味甘咸,略有腥气,性温,归心肺脾经。

从疗效推断,尤能人肾而大补先天。

应烘烤至深黄色,则有香气,亦易于消化吸收(胎盘附着之脐带,古名“坎气",对肾虚喘咳有殊效,民间试用于晚期宫颈癌各型白血病,疗效亦好。

)功能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用于虚劳赢瘦,骨蒸盗汗,气短喘嗽,食少,阳痿遗精,不孕少乳等诸虚百损,有再造人体免疫力之功。

近代大量科学实验,证实本品含有丙种胎盘球蛋白、干扰素、多糖、多种氨基酸、卵巢激素、黄体激素等.有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抗感染,抗过敏,抗癌,升高白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女性生殖系统发育不良等症,均有较好疗效.鹿茸味甘咸,性温而柔润,入肝肾经。

功能补肾气,强督脉,生精髓,强筋骨,调冲任,止崩带,托疮毒,主治一切虚寒证。

适用于精血衰少,阳痿遗精,精冷无子,畏寒肢冷,赢瘦神倦,宫冷不孕,崩漏带下,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老人衰老退化,耳聋目暗,健忘眩晕,筋骨痿软,骨质增生,“久服固齿,令人不老”(《东医宝鉴》)。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含25种氨基酸,具有促进生长,刺激血细胞、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强非特异抵抗力作用,还有增强性腺功能和生精效用。

李可(四逆汤)

李可(四逆汤)

李可(四逆汤)
四逆汤、逆,有违逆之意;四逆,指四肢自指(趾)端往上逆冷,直到肘膝以上。

四肢为诸阳之本,三阴三阳之脉相连于手脚。

一旦阳衰阴盛,少阴枢机不好,气血不以应四肢,则产生四肢厥逆之候。

己方解四肢厥逆,使气血伸展而达四肢,故称四逆汤。

己方为回阳救逆的意味着药方。

除四肢厥冷外,并伴神疲欲寐,下利清穀,舌淡苔白,脉微等全身阴虚内热证主要表现
禄特科技:大辛热门、温发气血、祛散湿邪,主导药;
炮姜:温中散寒,帮助禄特科技回阳之手;
炙甘草:通调气血,并能缓解姜、附之过度燥烈;
四逆汤的作用与功效:
特异主冶生产少阴病。

四肢厥逆,畏寒蜷卧,呕吐口不干,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超微粒;或太阳病误汗亡阳,而见四肢厥逆,脸色苍白,脉超微粒者。

辨证论治剖析:
寒为阴邪,易伤气血,湿邪深层次少阴,伤到肾气,肾气为一身气血之压根,《素问芒果厥论)说:“气血衰于下,则为寒厥。

”阴虚火旺衰,全身及身体失于温煦,故见四肢厥逆,畏寒蜷卧。

脾主运化水穀精准,取决于肾气的温煦,肾气衰则不可以温煦脾阳,脾失消化吸收之职,致清阳不升,反倒凹陷,浊阴不减,反倒上逆,故呕吐
下利。

阳虚寒盛,寒凉郁滞,故见腹痛。

《素问芒果举痛论》曰:“凉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好,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堵塞,故卒殊不知痛。

”气血丰富,精神才可以充沛,今阳气虚衰,神失所养,则见神衰欲寐。

太阳光误汗,气血随汗泄露,损害心肾之阳。

李可临证要旨

李可临证要旨

李可医生还特别时辰辨证的重要性。他认为在不同的时辰,人体的生理状态 和病理变化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时辰来辨证施治。这种观点在中医临床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阅读《李可临证要旨》的目录,我们可以发现李可医生对于附子等补益 药的用量较大。他认为附子等补益药对于治疗虚证有着显著的效果。然而,附子 等补益药的用量需要谨慎掌握,否则可能会出现用药过量或用药不当的情况。因 此,在使用附子等补益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决定用量。
这句话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李可先生认为,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 可以推断出其内部病情,从而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这句话强调了治病必须找出病因。李可先生认为,六淫(风、寒、暑、湿、 燥、火)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治疗时必须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这句话说明了治疗疾病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李可先生认为,八纲(阴阳、 表里、寒热、虚实)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方法,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 方法,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精彩摘录
《李可临证要旨》是一本中医经典著作,是李可先生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 书中包含了李可先生对于中医理论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中医从业 者和爱好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籍。
在《李可临证要旨》中,有很多精彩的摘录,以下是其中一些:
这句话是中医理论的根本,也是李可先生临床实践的指导思想。他认为,治 疗疾病必须从阴阳入手,调理人体内部环境,使人体阴阳平衡,才能从根本上治 愈疾病。
其中,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李可先生对经方剂量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经方 的剂量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只有按照合适的剂量进行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 效果。同时,他也强调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性,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决定用 药剂量和治疗方法。

李可疑难杂症医案: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胃下垂重症

李可疑难杂症医案: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胃下垂重症

关注【愉享中医】,关注生命健康!本号所发方剂以上世纪90年代以前出版的医著为主。

文中方剂仅限于学术交流,患者应在中医大夫或中药师指导下加减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灵石财委主任王守义,56岁。

1983年8月患病,少腹憋胀经旬,不敢进食,食入胀急更甚。

其症,少腹鼓凸,挺着一个大肚子,如怀孕5~6月之孕妇状,按之空软。

神色憔悴,动则轰热喘汗。

腰困如折,行路弯腰如虾,挺腰则困不可忍。

脉细弱,舌淡无华。

患者年近6旬,劳倦内伤,损及脾胃之阳,中气下陷于至阴之地而不能升达(我院内科确诊为胃下垂已10年)。

且肾中真气不固,有上越下脱之险。

拟补中益气汤去陈皮,加山萸肉、补骨脂、沉香顾护下焦元气:生芪30克,知母18克,红参(另打小块先吞)10克,当归15克,柴胡、升麻、炙草、沉香各10克,山萸肉、盐补骨脂各30克,白术20克,鲜生姜5片,枣10枚,胡桃4枚(打)。

上方服1剂之头煎约半小时,汗敛喘定。

觉气从丹田缓缓上达,少腹之鼓凸、胀急,立时消散,3剂服完食纳如常。

患者大喜过望,忘乎所以,食闺女送来大桃1枚,喝凉茶2杯,1刻钟后又复气陷坠胀如故。

当晚咕咕有声,中午不敢进食。

气机为病,瞬息万变。

此由生冷寒凉,戕伤脾胃生阳之气,亟温之:干姜30克,红参(另打小块吞服)、炙草各10克,木香、柴胡各3克,1剂后平复如初。

按:中气下陷症临床多见,多由内伤积久而来;此症之重者,即张锡纯氏论述之'大气下陷症'。

脉多细弱,右寸尤弱。

上则见气短难续似喘,下则少腹明显鼓凸如孕妇,按之必空软无物,胃下垂多有此见症。

凡遇此症,万不可见胀消胀,稍涉散气消胀、寒凉败中或消导开破,立见危殆,错则难救!气弱之人,即陈皮之散,亦经受不起,宜慎!红参不入煎剂者,汤剂效速,虚馁之人下咽反觉胀闷。

打小块吞服,入胃缓缓奏功,使下陷之气,徐徐升达,加山萸肉、补骨脂、胡桃者,有敛固下焦肾气妙用。

古谓:'下虚者用补中升陷,须防提脱。

李可临证要旨:李可学术经验研读21讲 1

李可临证要旨:李可学术经验研读21讲 1

五伏邪是学习 难点
一痛证验案
二痛证方药
三痛证自制方
四李可治痛证 思路
一认清人、病、 证三者之间关 系
二辨西医病步 骤
二攻毒承气汤
一热病验案
三李可治热病特色
01
一水浅不养 龙,龙火离 位上奔
02
二水寒不藏 龙,无根之 火上扰
04
四八脉失养, 冲脉上攻
06
六火不归原 分型论治
03
三阴盛格阳, 浮阳上越
05
五火不归原 证的特点
七引火归原有 狭广二义
八火不归原的 类证鉴别
01
一误用清热 退蒸,险铸 大错顿悟
02
二遵“劳者 温之”之旨, 补土生金探 新径
03
三欲行补土 生金,先得 补火生土
04
四肺痨浮阳 外越,参附 龙牡救逆
06
六肺痨咯血, 降逆化瘀止 血
05
五肺痨夹寒 饮者,反其 道而行之
八肺痨不治,求于 脾肾
李可临证要旨:李可学术经验 研读21讲.1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学术
辨证论治

医学
特点
中医
伏邪
经验
李可
秦伯 李可
辨证
李可临证
思路
六经
附子

危症
经方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李可是21世纪中医界的大家。作者将李可的临床经验上升为辨证理论。按李可学术思想体系,由浅入深,分 为经方、伏邪、病证关系、外感热病、内伤热证、火不归原、时辰辨证、大气下陷、培元固本、附子用法、小青 龙汤、验方百首等进行系统、深入地阐述。本书的目的在于编写一部“中医临床手册”,故就辨证、处方等专题 做了详尽说明。本书可供中医业者临床参考,也可作为中医教学参考资料。作者简介:孙其新,1947年生。1982 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现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辨证论治的整理和经方的临床应用。私 淑医坛精英秦伯未、李可,在《辽宁中医杂志》《中医药通报》上发表“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李可学术思想 探讨”等系列文章,出版《谦斋辨证论治学》《谦斋医学文稿》《秦伯未医案》《李可临证要旨1》《李可医案处 方集》。《李可医论专辑》《古中医学、圆运动》等专著。

李可老中医谈《伤寒论》

李可老中医谈《伤寒论》

李可老中医谈《伤寒论》岐伯有道 2019-03-22 12:23李可(山西著名老中医),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顾问。

临难习医,具救苦心。

天资敏慧,虽未曾亲炙名师,究能得医之本源。

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

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

五十年来,活人甚众。

基本观点1、凡病皆本气自病。

本气,即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肾气(元气、元阳)与后天胃气(中气)构成的浑元一气。

为人生命之两本,两本飘摇,危若垒卵。

2、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久病,难症痼疾,重危急症,先救胃气,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妄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

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3、胃气是五脏的后勤部,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是治病救危一大法门,五脏皆禀气于胃也。

故理中汤可治百病。

4、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火神始祖郑钦安谓之:“唯此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

彭子叫作“阳根”。

五行圆运动之理,火可生土。

脾胃如釜,元阳为釜底之火。

故凡治脾胃病本药不效,速温养命火,火旺自能生土。

故桂附理中汤又是救胃气,治百病之要方。

5、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线生机。

伤寒心悟1、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

113方只是两方,理中汤与四逆汤。

太阳病条文最多。

洖治最多,救误之法最多。

汗、吐、下误用,所伤者胃气(中气),救误即是救胃气。

胃气一伤,升降乖乱,当升者反而下陷,当降者反而上逆,五行运动不圆。

救胃气以复中轴,升降复常,四维得安,病癒。

至少阴病阶段,一点真阳将亡,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生死关头,阳根将拔,破阴回阳,以挽生命。

学伤寒要由博返约。

正如彭子指出的那样“伤寒之理路,只'表里寒热’四字。

即可贯穿113方主,合之不过三方(中气、营卫、脏腑)而已。

否则113方竟成113个主脑,我被方缚住,(成为方的奴隶)我便不能用方矣!”彭子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之理,破解四大经典,一线贯穿,一通百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霹雳大医:李可

霹雳大医:李可

一、精勤不倦,博极医源 二、一心赴救,草根本色 三、学养精深,文采斐然 四、勇于反省,不掩己过 五、复兴中医,舍我其谁 六、培养后学,竭尽全力
第二节擅治急危重 症,胆识兼备
第一节用药峻重, 霹雳手段
第三节推重火神派, 擅用附子
一、擅用毒峻药物 二、用药剂量超常 三、并非鲁莽,不失谨慎
一、重大风险都闯过 二、危急重病,三脉同诊 三、生死关头,但扶其正 四、病势凶险,针药并施
一、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二、倡导“独处藏奸”之说
一、无苔舌不尽属阴虚 二、舌红非常并非火 三、足心如焚例同浮阳外越 四、骨蒸劳热乃阳失统摄之假热 五、虚阳上浮,径投四逆汤
第一节常用 要药
第二节专病 要药
第三节对症 要药
第四节毒峻 药物
一、附子 二、川乌 三、半夏 四、细辛 五、麻黄 六、吴茱萸 七、黄芪 八、柴胡 九、山萸肉
第一节问题 与商榷
第二节由李 可引发的思 考
一、经方都要变通吗 二、用药有时欠精炼 三、有些话不够谨慎 四、关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一、关于高手在民间的问题 二、民间高手是怎样练成的 三、爱护李可,不能捧杀,更不要棒杀
1
一、论阴阳
二、谈《伤寒 2
论》
3 三、凡病皆本
气自病
4 四、保护脾胃
为第一要义
一、推崇郑钦安 二、擅用附子,重用附子
第一节学宗伤寒,师 法仲景
第二节重视阳气,崇 尚扶阳
第三节脾肾两本,万 病皆本气自病
第四节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死
第五节不治之 1
治,方是医学 的最高境界
第六节注意伏 2
邪,诸症当先 解表
3 第七节寒热真
假,辨之有道
4 第八节辨治阴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菁华】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要点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菁华】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要点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菁华】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要点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要点一、气一元论:回归汉代以前的中医之路,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四本经典指导下的理法方药诊治疾病,临证实践不分病种,不分年龄,按照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太阳篇到厥阴篇(后人称之为六经)进行辨证论治。

六气为一气的变现。

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是混元一气,先天、后天互为其根。

二、元气:元气乃宇宙、天地、生命之本原,对应《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道”、“真气”、“虚无” 及《易理阐真》中的“先天真一之气”。

元气包括人与生俱有的精气神三宝。

郑钦安认为坎中一点真阳乃人立命之根。

李可老中医概括为“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本。

生命之奥秘全在于此,因此,一首四逆汤可通治百病。

此论先天肾气。

”三、中气:中气乃元气所生。

中气如轴,四维如轮。

在不同时空对应不同的名称及其相应功能:土气、中轴、中气、中央戊己土、脾胃。

李可老中医认为:“彭子益先生以易论医,创河图五行运行以土为中心论,中气为轴,十二经(五脏、六腑)经气为轮。

轴运轮转,轴停轮止,生命终结。

此论后天胃气。

”四、先后天两本——“火生土,土伏火”:李可老中医认为:“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是混元一气。

‘火生土’是说先天一点真阳乃原动力,此火一动,四维升降各循其道,生命欣欣向荣。

此火一熄,阳根被拔,生命终结。

‘土伏火’ 是说后天胃气(中气)乃先天肾气之根,生命之延续全赖中气之滋养、灌溉,土能生万物,无土不成世界。

同理,人身之中土即脾胃——中气,中气左升右降,斡旋运转不停,五脏得养,生生不息,此即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法。

”五、三阴三阳:一部《伤寒论》,一个河图尽之矣!八法不可废,扶阳是真理!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

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

阳气:《易经·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山西名医李可:“醒脾汤”11味药,巧治食少纳呆!

山西名医李可:“醒脾汤”11味药,巧治食少纳呆!

山西名医李可:“醒脾汤”11味药,巧治食少纳呆!展开全文今天给大家分享李可先生运用“醒脾汤”这一方子的治疗经验,以供大家参考!李可老中医,1930年生,2013年2月7日在山西病逝,享年83岁。

山西省灵石县人,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取得中医本科学历。

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华医药报》医事顾问,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特邀研究员。

半个世纪以来,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尤擅长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医术精湛,并有自拟处方三十多副。

著成《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下面介绍李可老中医治疗食少纳呆的“醒脾汤”。

【组成】红参、五灵脂10~30g,炒麦芽60g,炒芽30g,焦三仙各10~15g,藿香、佩兰、砂仁、炙甘草各10g,生姜10片,大枣10枚。

【主治】食少纳呆,面黄肌瘦(《李可经验专辑》357页)。

【方解】李可醒脾常用以下对药:红参、五灵脂益气化瘀,启脾进食;炒麦芽、谷芽开胃醒脾;焦三仙消食化积;藿香、佩兰、砂仁芳化醒脾。

【用法】二煎混匀,日分2次服。

案例:郭某,50岁,汾局水峪矿职工,1980年11月13日,由灵石医药公司宋经理陪同来诊。

患者病程1年7个月,曾在省肿瘤医院住院8个月,放疗配服中药,渐延全身浮肿,腹水(++)而出院。

体重下降20kg,现体重37.5kg,骨瘦如柴,一身大肉尽脱。

纳呆,日进食不足4两。

出血淋漓不断,少腹胀痛如锥刺;黄赤相杂之秽臭带特多,日用卫生纸1包。

询知患者个性内向,舌淡而干,舌中裂纹,中心有5分硬币大之无苔区。

余久思难决,觉此症有两点难于措手处:其一,七情内伤,肝气久郁化火化毒,结于胞宫,犹如强敌破境,势不能不顾;其二,久病攻多,放疗损伤,胃气已近败亡。

其舌中之无苔区,即脾胃虚极,不能蒸化敷布之明证。

上大虚,下大实,是最难用药格局。

一着不慎,生死立判,当以抑木扶土、醒脾救胃为先。

生黄芪45g,当归、红参(另炖)、五灵脂、柴胡、棉子炭、白芍各15g,炒麦芽60g,炒谷芽30g,曲楂炭、姜炭各10g,焦白术、茯苓、生薏苡仁、猪苓各30g,泽泻18g,油桂5g,炙甘草10g,生姜10片,大枣10枚(《李可经验专辑》357页)。

李可肿瘤医案

李可肿瘤医案

李可肿瘤医案01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顾护胃气为第一要领《素问·血气形志篇》言:“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

”厥阴病主方要用乌梅丸而不是乌梅汤,大概也是恐其“以汤灭火”反而成害,故以丸药缓图,以复其阳。

肿瘤患者大多数人已病入三阴,顾护胃气尤为重要。

在药物的剂量上应把握准确,特别是在实施汗、吐、下法,及应用寒凉之品时尤当注意。

放、化疗及手术后的晚期患者每见纳呆、腹胀、体倦乏力、便溏或便秘等胃所衰败之症。

很多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胃所衰竭。

本脏自衰用理中汤;火不生土用附桂理中汤;湿浊盛者芳化,理中汤加苍术、藿香、白营蔻仁、佩兰、砂仁之属;土壅木郁、木不疏土用生黄芪、桂枝尖。

张景岳言:“人之饮食在胃,惟速化为贵,若胃中阳气不衰而健运如常,何酸之有?使火力不到,则其化必迟,食化既迟,则停积不行,而为酸为腐……必渐至中满痞膈泄泻等症。

岂非脾气不强,胃脘阳虚之病,而尤认为火,能无误乎?”健中焦必补火,对于脾胃阳虚的人,当以理中或附子理中剂补脾阳,扶助胃阳,及早消除寒凝是最主要的。

《脾胃论》言:“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为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升。

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蚀骨,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是阴气重叠,此阴胜阳虚之证。

大法云,汗之则愈,下之则死。

”若用辛甘之药滋胃,当生当浮,使生长之气旺。

言其汗者,非止发汗也,为助阳也。

”中焦为上、下之枢,升降之本。

《四圣心言》:“其上下之开,全在中气,中气虚败,湿土湮塞,则肝脾遏陷,下窍闭涩而不出,肺胃冲已逆,上窍梗阻而不纳,是故便结而溺癃,饮碍而食格也。

”中焦阻隔则上下不通,当运中土以溉四旁,理中合半夏、秫米、砂仁。

腹胀,虚者,塞因塞用,补大气,理中加黄芪、砂仁,忌一切行气破血之品(厚朴、青陈皮、枳实壳);实者,通法,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即温下。

无论肿瘤发生在何脏腑,只要有脾胃虚寒的症状,只能先顾护中气而舍其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证关键在脾胃——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四简介:针对见血止血和苦寒止血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

李可之血证分型:胃气上逆,血热妄行;脾气不升,血失统摄;肝不藏血,血热妄行;火不归原,上热熏蒸;肾不封藏,气随血脱;阴损及阳,阳微欲绝。

李氏之血证论特点:血证关键在脾胃;重要一环肝传脾;气随血脱肾不固;阴损及阳阳欲绝;善后固本拔病根;选方用药偏于温;四炭三七平淡神。

关键字:血证分型论治特点李可医案出血证是血液不循常道溢出于外,中医术语称作“血液妄行”。

治疗血证,首先应分别出血部位。

因为鼻出血和大小便出血的内脏和病因不同。

一般以血得热而妄行,清血比较多用。

又因急则治标,故多用收涩法。

但失血原因并不简单,不是凉血涩血所能包括的,因而有用温补法,如黄土汤治便后下血。

有用益气法,如当归补血汤治崩漏不止。

虚火上浮的吐血,还可用引火归原法,方如肉桂七味丸。

李可在前人血证理论基础上,对血证的病因病机、治疗规律,进行系统整理和发挥。

笔者根据李氏之血证医案近30例,整理出以下内容:1 见血休止血前人有“见血休止血”之说,意思是出血只是表面现象,酿成血证有寒热、虚实、上下之分,不探求其本源,仅用止血法是不起作用的。

李可认为,见血止血为血证大忌,也是医者易犯的通病。

治血如治水,一味堵涩,愈补愈瘀,必致冲决堤坝。

见效于一时,遗害于无穷(125页)。

下面看一则见血休止血案:脑出血合并眼底出血一农妇,37岁。

患原发性高血压18年,由于暴怒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48小时,醒后暴盲。

诊见寒战、咳逆无汗,查颅内血肿、水肿,双眼底出血、水肿。

眼科名家陈达夫云:凡目疾,无外症而暴盲,为寒邪直中少阴,玄府(毛孔)闭塞所致,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散寒。

李可见此妇禀赋素壮,证见寒战无汗,纯属表实,与少阴无涉,遂径与麻黄汤一剂令服。

次日诊之,夜得畅汗,小便特多,8小时约达3000毫升,头胀痛得罢,目珠胀痛亦止,目赤亦退,血压竟然复常,已可看到模糊人影。

又以通窍活血汤冲服水蛭末12克,调理一段,终于复明,左、右眼视力分别为1.2、0.8(《中国中医药报》2005.8.4)。

按中医虽无“蛛网膜出血”这样的病名,但患者寒战无汗,纯属表实。

病机既合,投一剂麻黄汤之后,夜得畅汗,头痛得罢,目赤亦退,可看到模糊人影。

前后诊治,竟无一味止血药,却“效如桴鼓”。

可见,中西医结合,绝对不能“对号入座”。

2 血证分型论治李可把血证分为6个基本证型,一个变通型,2个善后方。

现分别论述如下:2.1 胃气上逆血热妄行李可认为,胃失和降,气逆而为火,火性炎上,血热妄行,血从上溢则病吐衄。

证见面赤气粗,口苦苔黄,脉象数实。

此时急以旋覆代赭汤加炙枇杷叶30克,降肺胃之气。

气有余便是火,气降则火降,血自归经(125页)。

下面举例证之:肺结核大咯血董某,男,36岁。

患肺结核10年,3年来不断发生大口咯血,频咳不止,胸痛,神疲,住院7日,未能控制。

每次大咯血约200毫升,现仍频频咳喘,面赤气粗,胸痛彻背,脉洪大,舌红尖赤,边有瘀斑。

每次犯病,即用针剂止血,血虽暂止,胸膈积瘀已甚,难免堤防溃决,不可收拾。

肺胃以降为顺,今气火冲逆,有升无降,血热妄行,咯血不止。

但降其气,气降则火降,血自归经。

血证不可一味兜涩,于止血之中行瘀、化瘀:旋覆花12g(包),代赭石30g,瓜蒌30g,薤白15g,生半夏30g,姜汁1盅(对),丹参30g,檀降香各10g,炙枇杷叶30g,桃杏仁各15g,甘草10g,童便、韭汁各30毫升对入,“三七5g、白芨10g”研粉煮糊加红白糖服,3剂。

二诊:血止,病象显露,面色苍白少华,拟培元固本散善后(310页)。

按患者肺胃气逆,血热妄行,咯血不止,以旋覆代赭汤加灸枇杷叶,但降其气,气降则火降。

又每次犯病,即用针剂止血,血虽暂止,胸膈积瘀已甚,证见胸痛彻背,舌有瘀斑,故用瓜萎薤白合丹参饮加味。

2.2 脾气不升血失统摄李可指出,脾气不升,则血失统摄而下出,而病崩漏便血。

证见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甚则苍白欠华,脉多细弱,寸部尤弱。

急以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峻补其气,加四炭温经止血,红参、五灵脂等量研粉益气止血、化瘀。

脾气渐旺,自能摄血(126页)。

兹举其病例如下:青霉素过敏后血崩张某,女,48岁。

3天前青霉素过敏休克,急以毫针刺素髎穴,行雀啄术苏醒脱险。

然暴受惊恐,气短身软不能起床。

前日适值经期,遂致暴崩不止,经妇科抢救,仍淋漓不断,邀李会诊。

见患者面色苍白,气喘自汗,食少头晕,心动神摇。

血色鲜红无块屑,脉沉细弱,舌淡红。

此由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脾胃气虚下陷不能摄血,陷者举之:生芪60g,当归20g,煅龙牡、朱茯神各30g,山萸肉60g,姜炭、三仙炭、红参(另炖)、灵脂、炙草各10g,柴胡、升麻各6g,鲜姜5片,枣6枚,3剂。

二诊:血止,脉起,食纳好,隐隐头痛不休,此由血脱气陷,血不上荣所致,予补中益气汤3剂而愈(123页)。

按此由惊恐而起,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脾胃之气随之下陷而不能摄血,治以当归补血合补中益气汤加减,3剂血止,脉起。

2.3 肝不藏血血热妄行李可认为,血证初期,多见肝不藏血,血热妄行。

证见血上溢或下出,势急量多,面赤气粗,暴躁易怒,头晕胁痛,口苦脉弦数。

以丹栀逍遥散舒肝之都,炙枇杷叶30克清金制木;生地、阿胶,滋水涵木,凉血养血,止血柔肝,赭石降气抑火平木。

栀子炒炭减其苦寒之性,又能入血泻火而止血。

煨姜易姜炭3克以护胃气,加三七粉6克吞服,止血化瘀不留瘀,最是血证妙药(126页)。

现附验案,以为佐证:乳衄刘某,女,34岁。

双乳房憋胀窜痛半年多,渐见乳头内陷,乳房萎缩。

挤压乳房有粘稠之黄臭液及鲜血溢出。

近来乳衄频发,变为有恶臭味之黑血,每次可淹湿一条毛巾。

兼见胁肋胀痛,带多黄臭。

曾去省医院检查,不能确诊,建议手术切除双乳,免除后患。

邀李氏商治,询知病由长期气恼所致,诊脉弦。

七情内伤,肝失疏泄,五志过极化火、化毒。

拟疏肝解郁,通络化瘀,解毒化湿为治:柴胡15g,归、芍、茯苓、白术各30g,丹皮15g,栀子10g,酒炒龙胆草10g,苡仁30g,苍术、黄柏、川牛膝、橘络、炮甲珠、六路通、甘草各10g,漏芦12g,公英90g,连翘、王不留行各30g,贯众炭5g研粉冲服,车前子10g(包),鲜姜10片,枣10枚,10剂。

二诊:服7剂后出血止,带亦减。

10剂服完诸证悉除,且内陷萎缩之双乳亦渐形丰满,2年后生一子(119页)。

按此由气恼所致,证见乳房憋胀窜痛,乳衄频发恶臭之黑血,带多黄臭。

当属肝郁化火、化毒,治以丹栀逍遥合四妙散加味,疏肝解郁,解毒化湿,通络化瘀。

7剂后血止、带减,10剂后诸证悉除。

2.4 火不归原上热熏蒸李可指出,火不归原,上热熏蒸,势急如焚,面赤如醉,白睛溢血,鼻衄,舌衄,吐血,口舌生疮,目赤如鸠,比之实火尤为暴急。

以腰困如折,双膝独冷,尿多不渴为辨。

乃肾阴亏极,逼龙雷之火上奔无制,以大剂引火汤加肉桂3克米丸先吞,引火归原(127页)。

对于火不归原兼脾虚泄泻者,用引火汤易增加腹泻,故李氏改用四君合肉桂七味丸变通。

下面举例证之:齿衄王某,男,44岁。

腹泻3-5次。

月余不愈。

近一周来,上下牙龈出血,红肿如柿色。

舌红少苔,脉细肢凉、双膝尤冷。

腰困不耐坐立,近日尤感气怯身软。

证由泄泻日久,脾阳大伤,且下焦肾气虚寒已露,火不归原。

拟四君七味加减:党参、焦术、茯苓各30g,炙草、姜炭、三仙炭各10g,熟地、砂仁各10g,山药、山萸肉各30g,五味子、泽泻各10g,骨碎补12g,油桂3g。

二诊:6剂后泻止,牙龈肿敛,出血亦止。

原方守服3剂善后(297页)。

按此案牙龈出血,红肿如柿色,舌红少苔,脉细膝冷,证属火不归原。

李氏喜用引火汤加肉桂,温脏敛阳。

但本例病人,脾虚泄泻,中阳火伤,故改为四君补脾,七味益肾,骨碎补、肉桂引火归原,投之皆效。

2.5 肾不封藏气随血脱李可认为,肾不封藏轻症,仅见腰困微喘,自汗尿多不渴,出血如注,急以大剂当归补血汤加红参助元气,重用山萸肉90g,敛肝固肾救脱,加肾四味鼓舞肾气,龙牡固摄肾气,姜炭止血,阿胶30克,三七粉3克,挽血脱之危(127页)。

下面看一则肾不封藏案:蛮补致崩马某,女,30岁。

素有“功血”宿疾,赴外地求医,连服芪归、阿胶、龙牡大剂10余剂。

至经期不行,腹痛如绞,次日暴崩,一天下血一痰盂。

3日后,变为淋漓不断又7日,血色素6克,面色萎黄无华,自汗而喘,心悸,夜不能寐,脉反洪数,124次/分。

血脱脉宜细弱,大则病进,恐有气随血脱之变,急固之:山萸肉100g,生芪30g,当归15g,红参10g,五灵脂5g,白芍15g,沉香、四炭、炙草各10g,麦冬、五味子各10g,龙牡、磁石各30g,3剂。

二诊:血止,汗敛喘定。

唯觉腰困如折,原方制小其剂,加肾四味(枸杞、菟丝子、补骨脂、仙灵脾)各15克,胡桃4枚,以固封藏之本。

3剂后诸证悉除(125页)。

按此案素有“功血”宿疾,连进芪归、阿胶、龙牡大剂,蛮补致崩,一天下血一痰盂,血色素5克,自汗而喘,气随血脱,急以来复汤、当归补血汤、生脉散复方大剂,重用山萸肉,以救危急。

2.6 阴损及阳阳微欲绝李可指出,肾不封藏重证,出血如注,腰困尿多不渴,证见肾不封藏轻型,而见四末不温或四肢厥冷,神疲欲寐,大汗暴喘,气息微弱,脉沉迟微细,或反见数极无伦,七急八败,一分钟超过120次以上,为气随血脱,阴损及阳,阳微欲绝,生命垂危。

急投破格救心汤平剂,龙牡煅用,山萸肉加至120克,干姜改姜炭10克,三仙炭各10克,血余炭4克冲,生芪30克,当归15克,阿胶20克,或加熟地45克,以滋阴救阳,益气止血固脱(14、127页)。

现附验案,以为佐证:暴崩脱症王某,女,42岁。

突然暴崩,出血一大便盆,休克1小时许,面如白纸,四肢冰冷,气息奄奄,六脉俱无,下三部太溪脉似有似无,厂医注射止血、强心剂无效,现仍出血不止,被褥狼藉。

遂从血脱亡阳立法,以破格救心汤合当归补血汤为治:山萸肉120g,附子100g,姜炭50g,炙草60g,煅龙牡、红参各30g(捣末同煎),生芪60g,当归30g,血余炭6g冲,2时50分边煎边灌,并以大艾柱灸神阙。

3时30分血止,厥回脉渐出,黄昏时开口说话,夜1时索食藕粉、蛋糕,脱险。

后以当归补血汤加红参、山萸肉、龙眼肉、肾四味、龟鹿二胶连服7剂始能起床,以红参、灵脂、三七、琥珀、胎盘、乌贼骨、茜草炭、肾四味,制粉服40日始康复,现仍健在,已70岁(124页)。

按李可用破格救心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治疗妇科大出血21例,其中晚期宫颈癌2例,子宫肉膜异位3例,更年期功血11例,原因不明暴崩5例,全部在8小时内脱险。

2.7 善后固本以求根治李氏认为,肝不藏血,血热妄行,以丹栀逍遥散加味。

血止后,当养血柔肝,滋水涵木以治本,以七味都气丸之山萸肉为君,加枸杞子并三七粉蜜丸服(12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